问题

关于胡海泉连问为什么,你怎么看胡海泉这个人?

回答
胡海泉,相信很多熟悉中国音乐和综艺节目的人都不陌生。他作为羽泉组合的主唱,一度是多少人心中的青春记忆。而近年来,随着各种音乐类综艺节目和商业活动的深入,胡海泉以一种更活跃、更具话语权的面貌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谈到“连问为什么”,这确实是胡海泉近年来给人留下一个鲜明的个人标签。在很多节目中,尤其是在他担任导师、嘉宾或主持人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他不断地抛出问题,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试图理解背后的逻辑和原因。

从一个侧面看,这种“连问为什么”的模式,展现了他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不满足于表面现象的特质。在一个信息爆炸、变化迅速的时代,能够保持好奇心,并且愿意去深挖真相,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尤其是在音乐创作、行业发展这些复杂领域,他通过提问,不仅是在引导对话,也在梳理自己的思路,寻找新的角度和可能性。

这种风格也让他显得真诚、接地气。他不回避自己的困惑,也不怕显得“不懂”。反而,这种坦诚的提问拉近了他与观众的距离,让大家觉得他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明星。观众在看他提问时,也常常会产生“对哦,为什么会这样?”的共鸣,甚至跟着他一起思考。

当然,也有人可能会认为,过度的“连问为什么”有时会显得节奏缓慢,或者有些“杠精”。毕竟,在综艺节目这种快节奏的语境下,观众更期待的是直接的答案和精彩的表演。如果问题抛出后,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回应,或者讨论变得过于学术化,可能会让一些观众感到乏味。但是,我觉得这更多的是一种风格的展现,而非对胡海泉本人的负面评价。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为什么”恰恰是他与世界互动的一种独特方式。

抛开“连问为什么”这个点,单论胡海泉这个人,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努力且具有商业头脑的音乐人。

首先,他的音乐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作为羽泉组合的一员,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嗓音辨识度高,舞台表现力也很强。即使在组合解散后,他也在积极地进行个人音乐尝试,不停止在音乐上的探索。

其次,他的商业嗅觉和跨界能力非常突出。这些年,他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还积极投身于投资、创业等多个行业。从投资咖啡品牌、教育机构,到参与直播带货,甚至在新能源领域也有所涉猎。这种跨界能力,对于一个以音乐为本行的艺人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这背后折射出他的魄力、远见和学习能力。他愿意走出舒适区,去拥抱新的挑战,并且能够快速适应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再者,他展现出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在疫情期间,他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一线医护人员加油打气,也利用自己的平台号召大家一起为抗疫出力。这种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表现,赢得了不少好感。

当然,人无完人。在商业投资方面,他也经历过一些波折和质疑,比如一些投资项目的不成功,也曾引发过市场的讨论。但我觉得,这恰恰是他在探索和试错过程中的必然。重要的是,他没有因为这些挫折而停止前进的脚步,反而从中学习,继续前行。

总的来说,胡海泉是一个多维度、充满生命力的公众人物。他既有艺术家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又具备商人务实而敏锐的头脑。他通过“连问为什么”展现了他的思考深度和真诚态度,也通过他的跨界尝试和对社会的贡献,展现了他的能力和担当。在变化的市场和娱乐圈中,他能够不断地调整和发展,找到自己的新定位,这本身就值得肯定。他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个体,也是一个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的实践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出意外,我们再也见不到跨年歌会、音乐节目和演唱会上,那个存在了二十年的华语乐坛顶级组合。


他们这十年来的高光一直在黯淡,黯淡到不务正业。内地这对曾经坚挺,生命力也最持久的流行音乐才子,并没有尽到匠人的本分,虽然他们一直离艺术家的荣耀很近,虽然他们的公司名曰“巨匠”。


不管那个投资人身份大于艺人身份的胡总愿否承认,羽泉卒于今日,羽泉成为历史。


这个结束的悲情,不值得同情。羽泉给他覆盖过的70后、80后、90后受众添了一层沉甸甸的堵,布下了一道创伤性的记忆。



他俩,根本不用一方出来摇旗呐喊装可怜,四十好几了,还假模假式的尬人设,是没有市场的,还让年轻人笑话。想想走过的20年,你纵容了对方什么,你逃避了对方什么,你在心理建设上帮助了对方什么,你在人格榜样上影响了对方什么。


作为天使投资圈的胡总,要么别说话,要么别圣裱,微博里发的那一套“为什么”句式,属于跟创业者的对话,不是一个合格的、坦诚的、无私的,面对公众,替队友分忧的外交辞令。非但起到公关作用,还适得其反,很难摆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事不关己,摘清挂起”的联想。


胡海泉本来应该做到,把舆论的火力往自己身上引,来分散“羽泉”的品牌压力,但是,他并不愿意把后背在舆论战场上露出来,也许他一直不愿把后背交给那个老两口般的队友。



二十年光阴,从青年到壮年,从壮年到中年,不用说组合,有多少夫妻捱得过去,有多少友谊分崩离析,有多少亲情扭曲凹陷。


我不相信,陈羽凡这么不懂珍惜。每一段不懂珍惜的背后,都有另一面的隐衷。每一段形影不离的协作关系,一旦以不可测狼狈收场,那么置身于此的每个人,都不是无辜的。


娱乐圈屡教不改的第一恶习再次实锤落下时,我替陈羽凡感到不幸。在安全善终的路上,他本可以。他的争强好胜,他早年的独处自律,怎么就滑到了现在的不要脸,没底线。他的陨落映射了娱乐圈怎样的阴郁,应该扒一层皮看看。


1


不拼鲜肉和颜值的1998年,两个天后在春晚合体,高晓松和汪峰时值人间低谷,摇滚小炮们集体沉寂。但对于两位踏实、单纯的23岁青年,无疑是重大利好。那是一个拼才华和专注,还有勇气的年代。陈羽凡和胡海泉开始了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海军大院出来的北京孩子陈羽凡孤僻、高冷,刚刚生完一场大病在家养了几年,上了个专科学校,分配到了一个粮食系统的事业单位,不好好干,一心想创作,在家练琴,写歌,研究录音技术;沈阳军区某大院出来的东北孩子胡海泉随和、爽朗,上了个电大,属于自由职业者,婚庆、企业年会、开业剪彩什么的,组织个草台班子,就能上去打鼓、弹琴、激情演唱。两人相同的是,都其貌不扬,胡海泉还戴一个高度近视的罗圈眼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晚期,国有企业改革,造成大面积的职工下岗潮,沈阳的经济暂时萧条,胡海泉的营生也受到了影响,他不得已试着当了一把北漂。同一段时间,北京严查居住证,限制和劝返外来人口,海泉确实不好混,但他在对的时间,碰到了对的羽凡。羽凡跟他的同龄人,沟通的非常有效率:咱俩志趣相投,同道中人,要不要一起干,丑话说前头,亲兄弟明算账,一起干,钱得分清楚,挣钱了,二一添作五。海泉操着浓重的沈阳口音说,行,老铁。


后面不表,很快成名。因为写的歌够硬,传唱度广,经典价值高,有商业前景。KTV,夜总会,洗浴中心,步行街商场里,《冷酷到底》、《最美》,后来的《深呼吸》,广泛覆盖年轻人群以及各种需要音乐点缀的城市角落。


《冷酷到底》羽泉


进入新世纪,羽泉的商业价值被他们的唱片公司发掘到MV上,《旅程》、《奔跑》相继电视上亮相,尤其是,与从音乐教师改行的新人黄征合作的《奔跑》单曲影响力,以及各种打榜力度,实在是恐怖。当然,《奔跑》也是各种电视内容和电影的BGM必备。


这个时期的陈羽凡和胡海泉精诚合作,金石为开。两个人勤奋地创作,顺风顺水,电视通告也就是上一上鲁豫、李静等人的访谈节目,羽凡腼腆,海泉机智。最难能可贵的是,二位没有被过度娱乐化,留足了好感度的空间。他们有一次上央视节目的时候,在两个人没有被通知的情况下,两家父母寄语的VCR进入了节目流程,这是节目别出心裁的最高潮,就是祝福他们两个好好过,家里大人放心,那是怎样的幸福温馨,又是怎样的前程似锦。


2


好景的确很长,但人不可避免会变。


陈羽凡变的膨胀,胡海泉变的油滑。


陈羽凡从说话的架势、语气、攻击性上,渐渐的不可一世,缓缓的唯我独尊,看样子胡海泉也拿他没办法。


但是他们不作,跟公司,跟记者,跟同行,跟歌迷,没有戏过的时候,仍然属于优质组合。有一天,羽凡说,我要拍电视剧,并包圆这个剧的音乐监制。


他俩的表演经验仅限于客串过电影。但是羽凡要拍电视剧,海泉并不懵逼,他俩的音乐事业暂时让位于羽凡的玩票想法。


讲真,第一次和这么多专业演员,一起演一部怀旧青春的大院题材自传体电视剧,本色发挥,陈羽凡的悟性,相当的不赖。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陈羽凡演的那个傻小子“许逊”,有勇无谋,可以让哥们儿分享女朋友,在三角恋里装糊涂,一天到晚胡作非为,混吃混喝,不务正业,最终为青春付出了两次坐牢的代价。


陈羽凡在这个剧里收获了妻子,收获了佟大为和文章的友情,从此他们是个圈子了,这个小圈子对娱乐圈的影响力,能延续到七年后的《失恋33天》。


《失恋33天》剧照


有人说,陈羽凡在遇到白雪(白百何)之前是交过中戏女友的。陈羽凡自己也说过:我看见中戏、北电女生的劲儿劲儿德性我就烦,装什么装,我不泡表演系女生。


而在叶京的剧组,文艺青年陈羽凡食言了。


还是学生的白百何是以“吊”取胜的。青岛女生的高个子陈羽凡拒绝不了,尤其打羽毛球的那个场景,陈羽凡觉着这就是他要找的人,那会儿,羽凡快到而立之年,白百何二十出头。白百何无论怎么高冷,陈羽凡在剧组里对着她都像个孙子似的取悦。但陈羽凡拿下了。


陈羽凡把探班的胡海泉逐一介绍给同一个剧组里的小老弟,也是白百何的同学文章;还有男一,在当时已经成名的,可以和陆毅、黄晓明、邓超掰掰手腕的实力小生佟大为。


海泉很稳重,对羽凡的一切都很配合,举止得当。


项目结束,陈羽凡、佟大为、文章、白百何的关系更紧密了,这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圈子。陈羽凡白百何迅疾结婚,在佟大为和马伊琍的照顾下,文章得以被赵宝刚提携,参与当年的剧王《奋斗》,并快速成名,那个节奏,不亚于李诞的发展曲线。


佟大为、文章上过的几个电视通告,比如《鲁豫有约》、《超级访问》、《非常静距离》比如光线的《最佳现场》,大先生会说三人的投缘,小文会说,我的MP3里都是羽凡的歌。而陈羽凡会送祝福,言语之间,吃饭关怀常挂嘴边,这个交情,基础杠杠的。


《最佳现场》图/新浪娱乐


十多年前,演艺圈里的友谊链是这样:朋友总会熟的很快,腻的很快,凉的也很快,总体热络不超三五年。佟大为和文章腻歪的时候,连续两年发微博祝福文章生日,但是后来的文章在电影和电视剧的双线作战上太强大了,强大到已然是头号八零后男星,大先生和他就疏远了。资源很现实,你有我就没有,“白景琦”的角色谁都想演,“余则成”的角色谁都想演,张艺谋的电影,谁都想拍。戏比天大等于戏子无义。


而佟大为和陈羽凡的哥们儿情义,需要格外小心。因为《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佟大为与羽凡夫妇的戏太逼真,代入感太强,作为观众很容易看的人戏不分,而那是一个非常挑战普通人极限的情感关系。江湖什么传闻,都可以不理。而白百何和佟大为的距离保持,佟大为和陈羽凡的走动尺度,都必须注意瓜田李下,不要踩雷。


陈羽凡经营着他的美好生活,奥运之年有了儿子,敦实的小元宝。白雪改名成白百何,相夫教子。在王珞丹爆红的几年,表演风格与其相似的陈太太,选择隐居,做明星家属做的很高兴。真没想拍戏。偶尔陪着老公上上节目,推介一下他们家夫妻店办的音乐公司,养的音乐艺人。白百何对主持人李静说:我老公在家挺无聊的,对着音乐设备音乐软件,废寝忘食,新买个苹果工作站或者调音系统,一弄弄一整天,就自己在那琢磨。


2010年,26岁的白百何有一搭没一搭的拍了一个赵宝刚的电视剧《家的N次方》,演了个女二,被演艺圈重新注意到,王珞丹被消费的差不多了,白百何顶上,女旦需要这一路的。


《家的N次方》白百何


于是第二年,滕华涛的经典之作《失恋33天》成为了白百何崛起的里程碑,文章夫妇和陈羽凡夫妇在此片胜利会师。从此,循着票房女王的道路,白百何在事业上的高歌猛进就收不住了。


于是第三年,第四年,陈羽凡夫妇的人生最绚丽时刻陆续到来。《我是歌手》第一季的称王,《奔跑吧兄弟》里的亮相。


3


从05年到羽凡打狗仔又道歉,闹离婚又疑似复婚,退出演艺圈又回归之前,他跟海泉接的商业演出和电视通告还是很成功的,但是没有任何形式上的艺术创新。


不能说这是江郎才尽。羽凡在节目里曾自诩创新,夸奖某大姐,其实也是他同时代的音乐艺人,说人家似乎能凭一首经典歌走穴,吃一辈子,还不算发片收益,但是人家没有,所以我和海泉会永远在创新的路上。然而并不兑现。


早年他和海泉创作枯竭时,思维瓶颈处,就打打PS实况足球等待灵感,这种创作习惯早已消逝。


图/网易娱乐


是什么占用了他们的时间。是他们过度捆绑了彼此,为了最大的商业利益,为了那个符号意义。他们没有综艺不敢接,没有节目不想做的,除非分身乏术,他们把自己公司化,做自己的主宰,但是他们失去了艺术上的精进。能量守恒,精力密度有限。


他们对曾经签约华谊兄弟的印象很不美好,王中磊带着周迅和他们打牌,却没有资源给予他们最好的协调,满足他们的音乐追求和利益诉求。所以他们一旦干起了公司,就往狠了干。这是一种压力,这是深深的焦虑和危机感。


在搜狐制作的一期韩综本土版节目《伟大与隐秘》里,需要整蛊与被整蛊的玩法,大鹏那个时候也算一个小咖了,在和羽泉的互动中,是真的被羽凡的暴躁吓死了,虽然那是节目安排,但是羽凡发火的样子,已经几近失控,可以推演在现实生活里,陈羽凡的霸道和情绪管理,是相当不可控的。


之后的几件事证明了他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情绪管理水平。砸狗仔车,然后说一堆有的没的;离婚;退圈。当然事出有因,妻子出轨实锤,绿恨难消,但是真的不能自我消沉,自我抑郁,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承担,越要展现名人、明星的大心脏,这是你追求的功利道路,你就难免要付出一部分隐私的权益于公众,并承受相应代价,没理讲,没退路。而社会,不会宽解和容忍一个已经曝光的,毫无章法处理好个人事务的陈羽凡。


图/胡海泉微博


胡海泉这几年,几乎什么投资风潮都有他,做耳机,做智能硬件,做移动互联网,做O2O,经常参会跑论坛,见创业团队,参与了优酷《这就是街舞》的项目也很成功。但是,他对陈羽凡,不能说关心。他们的真实关系,很可疑。


天下没有不散的CP,但是体面和分开的时间选择更重要。伴侣、队友、人生,不要勉强维持一种虚假的繁荣与和谐,外面花拳绣腿,里面问题重重,甚至烂透了。同床异梦也好,人各有志也罢,貌合神离亦不要紧,但是,你身边人不正常了,异化了,他的社会基因被环境修改了,被命运编辑了,我们不应该失明的,那有罪。

user avatar

这件事胡海泉也是受害者啊,而且受损的程度的相当大。说实话摊上这么个队友,这么个事真的是惨。。

陈羽凡是进去了,清净了,胡海泉呢,一大堆事等着他处理,演唱会开不成了,要退票要赔款,还有代言也要赔钱吧,相关产业也有损失吧,一大堆事等着他处理,不但如此,他还要接受广大网友的质问和批判。

怎样都会被骂的,不管他是沉默还是发声,就看哪个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的止损。

沉默,肯定会被连座,网友一定会说,陈羽凡吸毒,你为什么沉默,你肯定是知道,没准你跟他是一起吸,你不发声你是不是支持他巴拉巴拉之类的。他俩这种捆绑的很紧的关系,他不发声很有可能在公众看来是一种挺或者知情的态度。这时候别说速度70迈了,直接熄火车祸两个人一起等着被封杀凉凉吧。

发声,也会被骂,不管怎么说都会被骂这是肯定的。但是起码这种方式会比沉默好很多,表示自己不知情,没有吸毒,而且这个态度是在对公众说吸毒是不对的,我不会支持你吸毒。这样虽然会被骂不道义,不够义气,塑料兄弟啥的。但比沉默到底一起封杀要好很多啊。起码没熄火,从70迈降到35迈虽然元气大伤但还有口气吧。而且楼上说的很对,一个人在就有希望啊,保住其中的一个人即使陈羽凡表面凉凉了胡海泉还能私下里还能拉一把不至于让陈羽凡从头到脚凉个透。这就相当于一个人被毒蛇咬了腿中了毒,毒开始蔓延,不截肢就是死。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你是这个人,你是愿意等死还是截肢。肯定是截肢啊,腿断了好歹命还在,有命在就有希望,不比什么都强。

我之前还挺喜欢听羽泉的歌,所以他俩的综艺访谈啥的都看过一点,由于所学专业的关系,胡海泉的经济类访谈我也有看过一些。

怎么说呢,他这个发声我当初看到还是很惊讶的,因为从我看过胡海泉的有关访谈来看,我对这个人的印象是他双商颇高,讲话也很有逻辑,对未来有野心和规划,遇事感觉也相当的冷静,感觉就是很有脑子很精明的人。这种歇斯底里的方式真的是觉得不太符合他本人的风格。但是他既然这么发了,说明团队肯定进行了商议,也许这种方式确实是目前为止最好的方式了吧。起码这段话说明了胡海泉不知情,没吸毒,把自己摘清同时还想给陈羽凡挣一波同情,说他因为出轨那事,压力大才这样的。(所以我很不理解那些说他甩锅的人,他就没有锅啊,何来甩锅之说。而且陈羽凡犯了这种事,他没插刀还尝试着给陈羽凡挽回点同情。)

我相信胡和团队对陈吸毒这事不知情,或者说他也许有怀疑过但是不确定或者不相信。知情应该是不会的。吸毒者肯定不会把吸毒这种事告诉别人,特别是和自己关系很深的人。而且陈本身就有疾病身体不好,看肯定也看不出什么。很多人都在把“你为什么要隐瞒我这么久”这句话当作是他早就知道的证据。他万一是在警察那边了解的情况呢,陈羽凡都被警察带走两天才被爆出来,胡肯定比公众先知道他被警察抓了这件事,胡在娱乐圈,商圈混了这么多年,能混到风声水起肯定是有渠道能最快了解的这件事的。他要是连这点渠道都没有他20多年是怎么混的,靠运气嘛?!而且他要是早就知道,肯定会在陈说自己要退出娱乐圈的时候跟他做切割,直接顺坡下驴跟他割断关系不是更好,干嘛还说“羽泉永不解散”这种话,绑一个不定时炸弹在身边,还绑那么紧,不怕自己被炸死啊。即使割不断,那也该早些做被曝光的准备啊,公司和他那个说法一看就是在不知情情况下做出的紧急对策。

退一万步讲,就算他知道了,那又能怎么样呢,把他绑去戒毒?毒是很难戒掉的,记得以前看过他们的采访,胡海泉劝陈羽凡把烟戒掉劝了十几年,陈把烟戒掉了吗,没有。毒比烟难戒多了,他又不能一天24小时看着陈羽凡,说到底还不是陈自己作死。说胡海泉不道义,那他就道义了吗?!他但凡想着点父母,想着点孩子想着点胡海泉,那口毒他就吸不下去!

user avatar

羽泉死粉趁着刚吃完饭回答一下:

陈羽凡保不住了,从理智到情感上胡海泉最好的做法就是及时切割。理智上,不及时切割迟早会被网友连坐。情感上,吸毒在目前的价值观中是很大的问题。真早一起扛代表着三观不正。

其实陈羽凡和毒品这事儿不算新闻,打狗仔那会儿就爆出来了(陈羽凡在北京能给人介绍出售毒品的主)。只不过后来狗仔怕事情没法收场就缩回去了。所以陈羽凡出事儿我真的一点都不奇怪。

只是可惜了内地音乐了。本来就式微,被各个大电视台歧视(尤其是某蓝标台),现在又一根台柱子折了。

胡海泉应该也会退出了吧,可能只是在综艺上和投资圈里混的样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