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造不出世界主流水平的汽车发动机吗? 第1页

     

user avatar   empt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的,作为一个工程人员,这要从头说起了。

当年钱老回国只搞火箭不搞飞机就是因为我国的工业基础太差。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钱老已经不在了,我们的工业基础还是寸步难行。

大炼钢铁和big revolution使得我国的工业基础严重受挫,元气大伤。

工业要发展,炼钢要为先!

因为我们的工业起步晚,基础弱,又加上近现代中的一些现象使得我们的工业底子消耗殆尽,积重难返。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专注于搞经济而忽视了基础产业,导致现在的基础产业漏洞百出,重负连连。单从有机化工业和炼钢工业就可以看出来巨大的差距。

作为工程人员,我们从心里有这样的体会:工业革命那100多年国外不是白走的,他们的每一道工艺,每一项配料,每一个细节都是需要一点一点从心里挖出来、从失败中走出来的。这些是十几年的高等教育教育不来的,是多少钱砸不出来的。必须经过那么多次失败才会有今天的成功,要想真正有自己的技术,没有捷径,要接受对无数次的失败,而且要心甘情愿的接受。

我们要想真正造出一个100%的汽车发动机,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的。我们正在努力追赶了。

我们不缺设计师,我们缺的是底层的工人师傅。缺的是国外那100多年不浮躁的经验和教训。(2013-02-01)

--------------------------------------一年后(2014-04-14)更新----------------------------------------

这一年来时不时的还会看到该问题的更新,看来还是很多人关心国产发动机的发展,我也没想到这个答案还能保持在前列,先谢谢大家,看来是时候好好补充下了。

首先要区别两个概念:science和engineering。科学是共享的、透明公开的,但是工程学却是保密的、私有的。发动机的原理可以说是及其简单,而且这个原理在内燃机存在的200多年里从来没变过:燃料燃烧致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但是science说起来容易,如何用这些人类都知道的白开水一般的理论做出按人类意志行为的engineering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如何把功率提上来,重量减下去,寿命延长,效率提高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漫漫长征。科学结论我们都可以记得住,我相信我们高等科学在记忆上的教育非常成功,但是传统工业的工程学教育可以说是一塌糊涂,生产技术和理论严重脱节。

再一个,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之前,西方国家有一段特殊的时期,这段时期是机械工业飞速发展的一段时期,被誉为“大蒸汽时代”。有兴趣的可以搜一搜这一时期内的作品,几乎所有能动的东西都是齿轮机械,其繁荣程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由于我国没有接受这一时期的洗礼,少部分民族资产后来也被帝国主义压迫致残,再后来又被社会主义充了公,所以基本上没有任何技术积累。而工程积累的核心就是两个字:秘方。无论是做饭、酿酒、制药还是冶钢、加工,其技术本质不外乎这两个字。而秘方则是完全私有的,一般由家族或公司的形式来传承。而传承需要时间沉淀,也需要民族氛围。一个崇尚速度,敢于挑战人类极限,敢于质疑权威的民族,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研发这种铁与火的机器。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做的很不好,我们的教育似乎不太鼓励培养这种冒险精神。

对于发动机具体的一些瓶颈,下面我逐条列举,及时更新:

1. 金属铸造

发动机气缸主体和其他简单结构件一般使用金属浇铸成形,具体过程又分高压铸造和低压铸造。金属融化成液体倒入模具,此过程难点在于降温凝固过程中残余应力、排气、脱模剂喷淋等导致缺陷的发生,缺陷降低了成品率,而且严重影响寿命,因为金属疲劳最怕缺陷。其次,金属材料自身的品质要求亦极高,一般是铸铁或铸铝,高品质的浇铸原材料我们不行,需从国外进口,但最近国家加强了对高品质铸铝原材料的研发,以满足航天航空的需求,将来可能会给汽车产业带来福利。再次,压铸模具和压铸机,世界最好的是日德,之后是意大利,再后是其他。模具要精密,耐用,适应自动生产,不能说铸造了几个模具就断了、漏了,再或者只能人工看着掌握火候那可不行。金属铸造问题是个天大的问题,毫不客气的说是中国从古至今的问题,从宝剑对抗圆月弯刀,到现在的发动机制造,都是这个问题。这套技术是典型的蒸汽时代的产物,是所有现代工业的底子,现在他们已经配合上了电气产业和计算机信息产业,更是如虎添翼。

2. 机械加工

要有上好的车床,车刀,车工。车床和车刀起码还能高价从德国买到,但是车工就是个问题了。同样一个零件,选择不同的方向和走线切出来,寿命却明显不同。这些技艺,怎么办。发动机的活塞要在缸孔中千万次的来回运动,其误差要求极高,其壁表面加工要求一种工艺,叫做珩磨,保证缸孔表面耐磨而且还能附着一层油膜保证密封性能。这时珩磨的材料,工艺,方向又来了。此过程走不好,缸孔哪怕弯那么一点点,活塞千万次的运动便会加速发动机的老化。曲轴孔是多档的间断长孔,尺寸精度、圆度、同轴度、表面粗糙度每一项要求都非常严格。

3. 装配工艺

看了《速度与激情》就觉得汽车是几个人在garage里面拧拧螺丝、吊台发动机就可以造车的。那些是修车,发动机里面的装配可不是单用手就可以,而是专业的装配工具。这些需要经验,需要技术,更需要时间。有些零件需要特定的机器进行安装,甚至螺丝的安装顺序,拧紧的力道都需要经验和仪器。活塞隙如果混入了细小的硬物颗粒,千万次的研磨又会造成多大的损坏。所以装配环境、工艺、设备、技术要求非常高。更要命的是,如果前两步走不好,我们连装配的机会都没得练。

4. 橡胶

在第3步里面,装配过程中需要用到有机材料。有人说发动机就是钢铁和橡胶的共鸣,不错。说橡胶是内燃机的核心材料毫不为过,无论是气缸的密闭性还是油箱、水箱的密闭性,橡胶都是决定性作用。Youtube上面有很多国外汽车大厂的发动机组装视频,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搜索关键词是:Car Engine Assembly),看完你就会发现,连拧螺丝的都是帅哥,他们的学历绝不比我们低。对于汽车发动机橡胶,我不了解,但是我知道电力工业中的有机材料现状。高品质橡胶我们国产的不行,但是能力正在不断提高。

5. 主要机械零部件

凸轮,曲柄连杆,齿轮组,轴承,链条,液压件,能做出来是一回事,能长时间稳定的使用算是另一个概念。归根到底还是两个问题:金属材料,机械加工。大家发现了么?制造机器的机器才是最底层、最NB的家伙。俗话说,欲先攻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底层有了,什么都有了。日德美俄意法英的锤子可是磨了很久了。

6. 技术封锁

前面说的是技术问题,这个是个政治问题,但是却无法回避。当今社会已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社会化大分工已经使得各行各业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性产品都不可能自己生产所有的零件。Google不可能为提高计算速度自己生产所有的处理器,GE不会为航空发动机研制更纯净的燃油,米其林轮胎不可能自己种橡胶树。因为社会要分工,只有分工才能更专注。那么要想组织这么分散的资源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组织本身就成了一种能力,所以现代统治阶级之所以能够统治,不是因为垄断了生产资料,而是垄断了组织生产的能力。企业也一样,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都是自己具有某一部分的核心技术,然后将其他非核心组件外包,形成共赢的盈利形势。全球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供货链条,全球化大范围的分工与合作已经是常态,但是唯独对中国,这些关系链条像着了魔似的纷纷瓦解。为什么,想必都知道。比如上面提到的铸造模具,日德压铸模具只卖本国企业,其他国家想买都买不到。但是我们不能那这个问题当挡箭牌,唯有自己拥有核心科技,别人才会看得起我们,才存在合作的价值;否则别人看的上我们的永远只是人力而已。

7. “市场换技术”的战略错误

“市场换技术”是指80年代后期到2001年中国入世之间,中国政府允许外资入华修建汽车合资工厂的战略决策,前商务部长的吕福源这样解释:

“中国必须有自己的骨干企业,合资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按中国的长远利益搞。我们让出巨大的市场,我们就有资格要技术、要利润。”

也就是说,我们开放市场,为的是换取技术。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幼稚的、停留在宏观上的理论性假设。首先,中国开放市场,是大趋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不论什么目的,市场都会开放。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的疆域里总共只有20万辆汽车,平均48平方公里一辆,这是怎样的场景?全国人民都骑自行车总不是办法。其二,大大低估了科技的价值,换技术是一厢情愿。那些重要技术的价值之大恐怕会吓到所有人,远不是卖几百万辆汽车的钱能买到的。德国五个支柱产业,四个和汽车相关。汽车产业已然成了大国的立国之本,何谈“换”?核心技术的进步永远不要期望别人会给我们;还是我上面说的那句话,没有捷径。把技术进步寄托在别人身上真的太幼稚了。正是这种“市场换技术”的借口,扼杀了自主研发的动力。所以我觉得,“换技术”这事别再想了,死了心吧,“偷”都偷不来,“抢”都抢不了。

毕竟民族工业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庆幸的是,现在工业的发展已经基本步入正轨了,中国自主的汽车品牌也慢慢形成:比亚迪、奇瑞、长城、吉利。期待有一天,Top Gear榜上也能看到来自中国的速度。

附图:

1. 沙模批量生产

2. 沙模检验

3. 机器复核

4. 融化钢水

5. 开始浇铸

6. 金属冷却

7. 机器运输

8. 敲去模土

9. 浇铸完成

10. 粗加工

11. 精加工

12. 使用定制械具开始吊装

13. 安装精密零件

14. 组装连杆、曲轴等运动件

15. 机器上胶

16. 多路同部旋拧

17. 装配凸轮

18. 基本完成

19. 外部总装

20. 检验


user avatar   danny-zhu-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曾经的发动机内层研发人员,看到一些高赞回答图文并茂的黑国产发动机,我想问,你们是发动机内层研发人员?还是说见识过德国发动机研发过程?好好的的发动机问题,为什么要加上德国、日本精神问题?技术问题,不必要上升到哲学、民族。

先上结论:不存在的。中国造的出世界主流,甚至领先的发动机。

评价发动机的几个指标:经济性+动力性+排放!其余的是可靠、耐久、NVH性等。

先从小白最关心 的基础指标说起,因为很多非行业小白,居然还认为国产发动机容易坏,几年大修等。

可靠性,通俗的说就是生命周期内不坏,不能三天两头修。当然你说你发动机噪音大,但是,你能开几年,噪音始终如一的大,也证明你可靠性很高

耐久性,就是这个发动机我到底是能用50w公里,还是40w公里

NVH,就是噪音震动这块,这个在基础性能里面其实是不好做的,在2011年的时候,国内有些企业能做到噪声和合资一样大,但是声品质还是比不过。

曾志伟和林志玲说话声音一样大,这是声音一样大;曾志伟说话,听着就难受,林志玲听着感觉很爽,这是声品质问题。有些发动机,声音到不大,但是给驾驶员感受是“声嘶力竭,我不行了、我不行了”;有些发动机声音给驾驶员感觉“我很有劲、我很有劲”。到了2019年,就我观察,也基本都达到合资水平。

达到了上面几项之后,我们的发动机就“合格”了,解决了很多小白的问题。


解决了“合格”问题,那就是如何奔向“优秀”,或者“卓越”

这3个指标是核心:经济+动力+排放(三者互相矛盾,需要平衡)。

这3个指标,核心能力聚焦在2个部门:热力学开发部和电控

热力学开发部,就是燃烧室开发,燃烧是发动机最核心,发动机燃烧室类似孩子的先天基因,决定的是刘翔还是姚明。中国做热力学开发的很少(2011年)。其中核心设备玻璃发动机+高速摄影机,当时国内只有2-3家有,其中一个是天津大学。我之前所在的C公司,热力学开发部,是全公司平均学历最高的部门,大部分是博士学历(浙大的比较多),硕士有,本科生罕见。

为什么燃烧室复杂?因为有火焰传播、有燃油喷射(传播、雾化)、有进排气流动、还有燃烧室形状导致混合进排气导致的各种流(涡流、滚流等)、还有活塞压缩。更可怕的是, 这些所有因素,会在10毫秒左右时间发生(转速快的话,还要不了10毫秒)。这还没完,因为还有油品影响,还有你可能加涡轮。

电控开发部,是后天教育,先天基因是姚明,还是刘翔,都需要后天培养。其实大部分发动机先天不会差这么多的,只能说是普通人,学个拳击还是足球,都可以的。在2011年,电控这块,国内很多企业,或多或少都会点,毕竟能迅速改变性能,只是各家深浅的区别。北京附近某公司,之前长期用三菱发动机的燃烧室,后面就是自己做做电控

上面是发动机开发的基本知识。下面是我参与经历的项目

2011年左右,国内C公司,经过前面2代发动机的积累,开始步入研发世界顶尖发动机的道路。

第二代发动机怎么样?皮实耐用省油,类似丰田卡罗拉用那种发动机(2011年)。当然也没什么吹点,BBA是一般不会用这种的。


第三代发动机是这样的。

率先研发的是1.6排量的核心机,然后平台化、模块化到1.0、1.2、1.6、2.0排量(有没有1.4没印象了)。这几个发动机,大批量共用零部件,分别通过削行程和削到3缸来实现了大批量零部件通用。

2.0和1.6是四缸机,区别基本只有曲柄连杆长度。1.2和1.0是在四缸基础上,减去1个缸,再改变连杆长度获得。

这样,大批量零部件是通用的,研发周期可缩短,制造成本也由于量大而降低。

2.0那款发动机,在2011年,功率大概175kw,扭矩420(标定版本不同会有差异。也有个350版本),并且在1500转达到最大扭矩的90%。

外特性特别出色。排放是当时欧5水平。经济性,安装到迈腾上,欧洲循环测试,百公里油耗7.2左右(自己没有这个层次的车,所以在迈腾上测)。

这批发动机和奔驰宝马比?缺了机械增压。奔驰宝马一般是双增压,机械+涡轮,这个是单增压,成本导致的,我们也想做个举世无双的发动机啊,机械增压,提高的低速扭矩,在低速扭矩这块,和奔驰宝马有差距,但是,其他方面,大部分核心指标是领先的。

这么厉害的发动机,岂不是惊为天人?这是2011年。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发动机卖不出去,1000人研发的发动机,卖给自己 的整车,自己的整车都不要,我们的车才五六万,七八万,你这个发动机安装到15w的车才能吃得消。我们不用。

发动机的人说,你安上牛B发动机,能卖高价;整车的人说,等我15w的车卖出去,你再来推销发动机吧。发动机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最终就是发动机和整车互相扯皮,不知道先迈哪条腿。

这批发动机当时就这么废掉了

很多小白会疑惑,你把七八万的车安装高端发动机,不会带来销量增长吗?其实基本不会,除了发烧友,大部分这个层次客户,对动力敏感度不高,并且,高功率发动机,必然要上大扭矩变速箱,那空间就是灾难,严重挤压可利用空间。这就变成了,七八万的车,成本比人家高几千甚至上万,空间还小很多,对于销量并没有好处。

意外之喜,国外某著名的豪华suv品牌,长期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又想进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生产,于是一拍即合,你有发动机,我有整车品牌,太好了。于是创造了一个记录:发改委最快审批合资车项目(汽车合资,发改委审批很严格)

这批发动机死了吗?除了和某外资SUV合作外,到了2019年,这批发动机要上市了,1.6排量,功率大概135kw,扭矩290(1500转达到最大功率90%)。不过,时过境迁之后,国六开始了,这批发动机,又重新标定下(就是改下软件),改成了国六排放,上市。


汽车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一技术的问题了。扔个保时捷的w12发动机给吉利,吉利能用上吗?不能。吉利的体系,不是支持w12的,目前吉利的体系,是支持6-12w车的。

汽车到今天,已经是体系竞争,这个体系含有:品牌运营+产品设计+制造+供应链+渠道等。

我们和顶尖汽车企业的差距,不是单一模块的问题,是体系能力。

举个例子,就是发动机,我确定中国能造出世界顶尖发动机,但是,这和客户感知到顶尖发动机依然还有距离,发动机+变速箱才是客户能感知的动力总成,才是客户感知的“发动机”,所以,你解决了发动机,不解决变速箱,连发动机客户都感知不到。解决了发动机+变速箱,还要解决有车能搭载,有车能搭载,还要解决能卖得出去。

--------------------------------------------------
下面是19年6月2号内容的补充

鉴于小白比较多,发动机基础知识再补充
1)对于发动机动力,核心是扭矩,虽然扭矩和功率是一回事,但是大扭矩非常容易增强低速(车速)体验,这个点很重要,汽油机和柴油机,有先天扭矩差距。

2)低速(发动机转速)扭矩,是更重要的指标,把低速扭矩做上去难度很大!汽油机一般从怠速650开始工作(有些车标定怠速是750,800等),这个时候,是汽油机最弱的。能把最大扭矩,拉底到650的,这个水平是极其高的(柴油机没有这个问题,所以他们低速很有劲)

3) 发动机行业比较强的组织

在发动机领域,除了主机厂例如奔驰宝马等比较强,还有SWRI,里卡多,FEV,AVL,这4家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其中,SWRI,当年只看过他们的论文,AVL,FEV有合作。除此之外,我们接触过美国西北大学的某教授,做燃烧的,但是这可能是具体某个企业状态,不是行业通用的。

国内的大学,天津大学可以说是一骑绝尘的强。后面几个,上交大,西交大,清华,浙大比较强。尤其是天大和上交,有合作关系,上交的许敏,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 ,大概是当时国内第一个汽车工程师协会会员(SAE)。

当然,国内读研的话,华科,哈工大等也可以,但是他们在发动机领域并不强,只是靠学校撑。

4)围绕汽油机燃烧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爆震

爆震一直在限制这个行业的上限,为什么汽油机效率赶不上柴油机,因为汽油机爆震 ,柴油机没有

解决爆震,行业有通用做法:调节点火提前角。爆震了,你一下子远离爆震点,这样爆震快速消失,再慢慢逼近爆震点;也可以慢慢远离爆震点,这样爆震慢慢消失!原则是:逼近爆震,又不爆震!怎么判断爆震?因为你安装的有爆震传感器。

但是, 我们还遇到更严重的爆震:超级爆震(C公司的叫法,不知道其他公司怎么叫。当时全球大概有几十篇论文。后来国内天津大学有些教授也有研究)。我们发现行业通用经验--点火提前角是无效的。爆震的冲击力是5-10倍之前的爆震(多少倍我记不住了,因为那是combustion部门的要做的事情,但是,最低是5倍以上没问题,当时我看那个曲线,非常震惊),基本几分钟内,发动机会废掉!超级爆震有没有解决?有,不是用点火提前角,是综合手段,有可能这涉及到企业一些商业机密问题,所以回避!

5)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这种概念,可以看本科教材,或者百度,上面解释的比较清楚。

6)发动机是高度产业化的工业产品

这句话的意思是?意思是你的成长是密切和产业链挂钩的。例如,你想要电控的硬件,就是博世、马瑞利、大陆 、电装等企业提供,当然,也见过摩托罗拉等公司也有类似芯片,但是没见过整套硬件。

发动机产业有多成熟?成熟的想当惊人。

你不会研发?有专门的发动机研发学校可以教,找AVL、FEV、里卡多这类公司,他们可以教,并且是真心教(类似IBM教华为流程规范)。只不过学费贵点,这些公司也不是赚学费,还有设备费用,例如台架这种设备,你只要会了发动机开发,一定得买,大公司买几十台台架很正常,这样费用几个亿,基本还都是买他们的。

这些公司能不能把你教到100分,不能。因为他们更接近学院派,实践经验,尤其是规模化生产方面,经验并不丰富,但是教会开发个70分、80分的发动机完全没有问题。

你具体细节不会?例如之前搞个自然吸气,想加个套(涡轮),可以直接委托给供应商,例如伊顿、博世他们也能匹配个八九不离十。

这种都是可以让供应商搞的。所以,我们基本不会发现哪家自主汽车品牌(月销量能上5000台的),还搞不定发动机

难度在于70分、80分进军90分,95分(当然上面也举例说了,C公司可以做95分发动机)

用这些供应商,算不算自主创新?如果宝马的发动机算,那就是自主创新,如果你说宝马是组装发动机,那这就是组装,因为宝马奔驰奥迪都是这样的(JLR除外)。

7)材料是限制因素?

真不是。因为对于汽车企业,就是自己做缸体缸盖。其他的活塞,连杆都是买的,供应商很专业(BBA都是这么来的)。缸体缸盖,中国的水平可以的。认为发动机是材料问题的,估计是看航空产业看多了。

8)量很重要

对于成熟工业品,量非常重要。没有量,供应商就不跟你。你突然搞出高端发动机,需要高端电控部件,供应商并不会为你,在中国单独设立生产线。那就是,你得慢慢来。

9)汽车、发动机是军团作战模式

研发一款车,需要6000-10000人协同,而发动机,也需要差不多1000人。需要人的协同,军团作战, 个人能力突出,作用极其有限。

同时,他也是产业链的军团作战,你没有体系,你无法一起向前走。手机也是这种成熟模式,可以看到华为手机,他的高端也是步步上升,从1000+,到2000+,到3000+,慢慢破4k,破5k。当华为手机只能卖2000的时候,你说他什么部件差?都差,因为他整个就是2k价位的军团。

10)汽车是长周期,耐用消费品

另外的意思是,他的研发周期很长,德系一般是5年,国内企业压缩周期,最近听说有28个月能搞一款车的,实在是厉害。长城就通过冬天去漠河,和澳大利亚,同时做了高温和高寒试验,我想其他企业可能也取得真经了。

11)大家看到的汽车之家,也是汽车体系能力的体现。每个大的汽车企业,基本每年给汽车之家进贡5亿左右,个别会到10亿。这里面,钱多的,基本不会有坏话,对手坏话明显增多。注意,汽车之家和百度有区别,百度的广告是注明广告。汽车之家是混合到帖子等里面去。凡是出点名评测媒体,他们基本都从汽车企业拿钱。自主品牌谁钱多?前几年是长城,现在是吉利。

不过我一直强调,这是能力的一部分,体系能力,这是褒义。



其他是关于我参与或者自己见解


1)该合作的外资品牌,从2011年我接触,到现在2019年,它的发动机技术没有变化(排量2.0.量产版的扭矩是340,但是最大扭矩转速很低,是1250,除此之外,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被调高到177kw)。当然这10年,BBA发动机也没什么进步,底盘也没有,是在吃老本

2)到今天,这批发动机的1.6排量,已经上市,大家可以去体验,只不过,比当年功率调高了,当年我记得是136KW,现在是145kw。扭矩和当年差不多是290(当年是1500转最大扭矩90%,不知道现在市场用的是不是这个指标,因为我没有看到现在的公开资料)


3)我从来没说过中国汽车行业先进,并且,我是强调落后,是体系能力的落后。虽然个别企业,可能在某个环节突破,但是整个体系依然很差,作用不大。

6)为什么我这种小人物,就知道体系的概念 ,大boss还居然研发这种发动机?

就我观察来看,和大boss出身有关,此人搞技术的,那个时候,不愁销路,做出来啥,客户买啥,导致的心气比较高 ,技术为王,工程师为研发而研发,市场部的地位极其低下。


当然,从2019年看,凡是自主品牌汽车,搞技术出身的大boss带队的,发展都很差。长城、吉利、传祺发展好,和他们boss有很大关系(荣威不知道他们boss是不是市场出身。这4个是发展比较好的自主品牌)。

7)我做什么的?

我是一热血青年, 我之前认为中国发动机落后,就投入到发动机研发领域了,薪资很低,是2080元每月(单纯觉得能做点事情,并没有考虑待遇)。做了几年发动机,发现发动机并不落后,是自动变速箱落后,于是又去了号称全球销量第一的G公司做变速箱,这个公司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是视野,见识方面 ,做了几年之后,我判断变速箱,其实也不是核心因素(我在的最后一年,长城已经投入40亿做变速箱,吉利也重金投入,想来现在已经有小成)。核心是体系能力。

开过的车?100款以上是有的(国内常见的车,基本都开过。包含比较稀有的贾跃亭的那种车;慰来汽车的限量版,去纽博格林那个款)。只不过,我从来不是车迷。不是工作需要,我不想对汽车做任何了解。

开过车的地方? 中国黑龙江黑河,南方海南,西部的昆仑山,新疆的火焰山。德国的科隆,法兰克福等

现在干嘛呢?

是一个创业者,非汽车领域的创业者。只是还关注汽车行业。


8)中国总理说造不出钢笔头,于是几个月后,中国企业攻克了,但是,攻克比不攻克还可悲,因为这个企业,实际从经济效益,做这个事情是亏损的(它捞到政治红利另说)。这是市场经济,是要考虑效益的。9012年了,还认为是某个局部技术落后的,导致汽车落后的,请醒醒!


下面是19年7月6号更新---------------------------------------------------------------------



一:对上文注释类

1:保时捷是不是有W12?我写回答的时候不清楚,后来我百度下,是没有的。文中是举例子,意思是特别先进的的发动机给吉利,吉利也用不了。我是认为吉利是目前自主品牌,体系能力最强的汽车企业。

2:奔驰宝马等是不是有双增加(机械+涡轮),在11年研发方向上是有的,是增压器供应商所提供信息。

3:因为说玻璃发动机,而不是说光学发动机,所以质疑我不是业内人士,这么秀的推理能力,请去开侦探公司,这个职业很适合你。

4:你的本田1.5发动机,才80左右功率,我说的1.6,能130+的功率,所以得出我吹牛的。谢谢,你长的丑,和我帅没有必然联系

5:对于理性表达质疑的,我都会一一回复。对于上来就尖叫谩骂者,必怼之。

6:汽车发动机,11年之后是不是技术停滞的?基本是的,消费者,主机厂已经转移了注意力,转移到了电动混动和无人驾驶互联网等方向,传统发动机几乎没有进步。

7:由于知乎互联网从业人员多,本能以为汽车发动机很多专利。其实是基本不存在的,汽车发动机是几乎没有专利的。

互联网IT发展很快,专利积累快,等专利过期那技术也没人稀罕了。汽车发动机行业(新能源除外),就是那点东西,多年不变,已经做透,比的就是谁的集成能力强


二:我能不能讲点变速箱知识

比较难。虽然我之前在G公司做变速箱,但是依然很难讲,因为变速箱和发动机差异很大。

差异最大是产业链完善程度,发动机产业链完善程度,堪比组装手机,做不出华为苹果,组装个2000块的手机还是容易的。

发动机是整个行业基本都是汽油机(柴油忽略不计),技术基本都是可以移植的,所以,你几乎可以研究所有的技术,往自己发动机集成,来达到最大效果。

自动变速箱是不行的。大的分类:AT、CVT、AMT、DCT。

这里面,技术并不通用,我做的DCT,把齿轮研究的透透的,结果你搞CVT,连齿轮都没有。所以,一个工程师,一个企业,是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把市面上所有技术都研究一遍的。

更可怕的是,同一家公司,即使都是DCT,前一代和现在的,也可能存在结构的重大差异,例如车迷都知道的干式双离合, 和湿式双离合,这2个很多技术就不通用。即使同样都是湿式双离合,大众的博格华纳系和格特拉克系,也不一样。

整体上,中国在自动变速箱,比发动机要落后。

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大的原因是和发动机一个门派不同,变速箱门派太多,导致产业链集中度很差。发动机是全行业往一个方向集中, 变速箱是大约4个方向,并且这4个方向,各大汽车企业,态度基本是摇摆的。尤其是中国自主品牌,长期是低端车,手动挡为主,本身市场容量小。

AT变速箱:主要企业是爱信和ZF,核心部件是液力变矩器

CVT变速箱:基本没有独立供应商,南京邦奇算一个吧(这是外资公司,哪个国家的我没有了解过)。CVT核心部件是钢带,钢带主要掌控在博世手里。

AMT:这个没有技术含量,但是效果差,国内基本都可以搞定

DCT:格特拉克,博格华纳等企业提供。其中核心部件是双离合(离合器一般是舍弗勒和博格华纳),成本大约2000快

这些企业基本是互不相通的。

国内的企业,就我在16年的了解

吉利:AT、DCT双管齐下,AT应该是放弃了

BYD:DCT,没听说他们搞CVT和AT

长城:DCT

长安:不清楚

奇瑞:DCT CVT AT都搞过,应该是押宝CVT了

和发动机比,这么多的方向,导致整个行业供应商不是力往一处使。其中,吉利、长城、byd都在搞DCT,但是他们自己各自为战,是不是双离合原理不一样,也不好说。

这大大拉低了中国追赶世界水平的速度。

第二个原因是:磨合时间。

鉴于知乎主要是IT互联网人员,我们可以这么比喻,发动机是硬件,变速箱是软件,要发挥硬件威力,需要软硬件结合,这个过程需要5年左右的磨合(当然慢的话8年也是可能的)

为什么这也需要磨合?因为我们国内,一旦采购国外变速箱,例如用格特拉克的,他们的变速箱开发之初,就没考虑国内发动机匹配,考虑的是宝马、福特等企业。让他们的软件匹配中国发动机这个硬件,是有难度的。

举个例子,DCT换挡,请求降低扭矩50nm,对于宝马或者福特来说,由于长期配合,他们知道,你会有这种请求,我发动机要适应 ,不能熄火。对于国内发动机,由于从没考虑有这么大扭矩请求,那么我只能不响应 ,要么响应你,我发动机憋死。这就是没磨合匹配好,需要双方协调

国内企业掌握了发动机,甚至能造出世界级的发动机,变速箱还要差点,当然,我不清楚奇瑞变速箱(CVT)和BYD变速箱(DCT)情况,他们2个公司的产品完善度,需要这2个公司的变速箱部门人员来解释。

对于吉利、长城,我基本确定,完善度到2016年依然不高,因为我当时开的是试验车,他们的第一代产品还没上市(2016年),一般来说需要1代产品积累以上,才能谈完善度问题。

那真是变速箱本身很完善呢?例如奇瑞cvt和byd的dct,变速箱是完善的。那还有下一步,动力匹配,就是软硬件结合。这个才是客户体验

到发动机变速箱匹配完成 ,客户才能在自动挡上感受到发动机的全部效果,当然,之前是手动挡可以体验。

大家可以自己去测试,几个简单工况,就可以知道动力匹配的情况(没有兴趣,下方斜体字可以跳过)。

工况1:原地D-R档切换(有些车不能这么操作,那就跳过这个步骤),注意不要踩油门

一般情况是D档,没有油门,车辆前行速度一般是4-6km/h,迅速切换R,车辆变逆行,逆行速度一般是4-7km/h,如此R-D,D-R切换,密切关注车辆顿挫,抖动情况。

工况2:原地全油门加速,到80即可,注意1-2,2-3换挡平顺性和加速性,当然,档位越高,平顺性越高,因为传动比差距越小了。

工况3: 60左右速度,突然深踩油门,一般是50%以上,促发变速箱降档,看动力迟滞情况。注意,所有的车都有,包括BBA。这中间涉及6档(或者最高是5档),降低到3档,或者2档,然后再升到6档,这中间动力很容易产生阶跃突变,驾驶员会感受很差。

典型驾驶员感受:深踩油门>0.5到2s没有感觉,驾驶员失望等待(这时候变速箱降低档位,发动机升速)>突然动力增强,甚至推背感,驾驶员感觉很唐突(变速箱已经内部完成降低档位,例如6档到了3档)>>刚感受推背,动力突然又降低一大截(又开始升档)

工况4:上坡,例如10%的坡度,不加油(怠速)缓慢爬行,看车辆抖动情况。

这4个工况,基本就能判断发动机--变速箱匹配的完善程度,一旦做好,就不存在什么技术障碍了,纯粹是汽车企业耐心问题了。

整体总结:变速箱要比发动机落后。但是,随着吉利、长城大举进入DCT行业,经过一代产品(5年)之后,基本可以达到软硬件一体的,协调运行的地步。当然,如果先头部队奇瑞BYD已经走的更远,那是行业幸运,证明已经可以赶上国外了。

至于那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自己自动变速箱的企业,还需要加油追赶,有量的话,再过5年,8年或许能赶上。

2019年7月14日更新.................................................................................................................................

主要是针对文字的圆润,更多的是针对非行业人士的优化,让更多非行业人士能看懂。

关于保时捷W12、奔驰宝马双增压,依然不会改。不会改的原因,因为多次回复,这个问题已经沦为智商鉴定题。是鉴定出一批阅读障碍患者,这种人的的质疑,不必要回复。

.......................................................................................................................................................................

2020年9月26日更新

那个批次的2.0TGDI很快上市(大概11月份),并且要搭载的相关车型,美国也上市(目前在美国测试中)。参数和10年前有调整,扭矩390(保留了1750最大扭矩,1500转是不是最大扭矩85%我还不清楚),功率187KW,排放国六B(目前国家要求国六A,该公司估计觉得麻烦,直接给你到B,国6B和A差异非常大)。


想想一路走来,说我曾经参与过这种发动机的研发,同行都以为是柴油机,但是,它真是汽油机。


2022年1月更新

刚从小熊油耗看了下, 上文说的2.0t, 在42款大型中大型suv里,油耗排名第三(并且功率远远高于前5任何一款,1.6是42款车排名第一)。

这款发动机应该是重新标定了下,现在是400nm,功率192kw(没有水分的,因为日系很多企业存在水分)


另外,观察到一个现象,自主品牌有通过混动绕过变速箱的趋势,这个是好事情。22年应该是国产混动要爆发的一年。

其他回复:

车厂对变速箱的调节都做了什么?


user avatar   gaoyongq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5年9月15日追加GTR发动机与“屌丝”技工。

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汽车工业对国外的依赖比一般人想象中要严重的多,数据的东西

w浩森

的答案已经说的很透,我来说点更现实点儿的。汽车主机厂的老底我就不揭了,下面是一张网上找来的“纯国产”的9000元150CC排量摩托车的供应商图,抛个砖头,仅作为例子分析,请勿对号入座。

看完震惊了?要知道这个车的这种发动机在中国持续生产超过20年,这个类别和结构的摩托车在国内已经十分成熟。但——从高大上的电喷装置、ECU、气门摇臂——到普通人认为很普通的油封、镇流器、正时链条、离合器摩擦片、仪表,都要靠国外品牌。

1万不到的“纯国产”摩托尚且如此,技术含量更高的国产汽车是怎样,大家自己脑补。

———————————————————分割线———————————————————

回到问题:“中国造不出像样的汽车发动机,是真的吗?”。

一、从生产上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中国造的发动机”已经挺像样了,比如国产宝马发动机,国产丰田发动机……“自主发动机”也还可以,比如一些自主品牌的发动机,虽然动力油耗都挺一般,但还算像样了,而且这些“自主发动机”国产化率也很高,可以做到全部零件都采购自国内,要知道国内零部件厂也存在大量的合资企业,博世、电装、辉门、博格华纳这些国际零部件巨头在国内都有厂

我是不是在绕圈子呢?是的,但不绕圈子这个事情说不透,那到底把这些国外资本的零部件供应商都扔一边,“纯国产”的发动机有没有像样的?我想还真没有。

就像上一段的那张摩托车供应商图一样,国内的汽车产业链一直不完善,许多核心零部件都还依靠国外。国内是不是就没有这些供应商呢?其实是有的,你会发现汽车的大部分零部件除了原厂件,还有一些杂牌“副厂件”,外观是可以做到一模一样的,但用起来就不是那个样子,十几元一片的原厂气缸纸垫(就是纸做的)用起来很好,换了几元一片的国产厂家纸垫,他就是漏油。

一个最简单的橡胶圈油封(一个橡胶圈),一个最简单的活塞环(一个金属环),在外行人看来都是不值钱也很简单的东西(单价都是几元到几十元),但这一个活塞环,就是几克的金属,但经过系列加工,可以卖到几十块,简直就是暴利,生产这些玩意比生产汽车要赚钱多了。但国内的厂家就是做不好,这就是基础工业,拼的是最基本的化工、冶金、金属加工工艺,基础工业不是什么高精尖,讲究的是生产经验的积累,埋头苦干的技工和工程人员,日本德国的资深技工月薪是和飞机师一个水平的,拿着飞机师的工资去生产一个橡胶环,金属环,肯定玩命给你去好好做,能做不好么?而我们工业底子一穷二白,我们的技工仅仅是年轻人的过渡性岗位,要赚大钱要么削尖脑袋往上爬到管理层,要么去搞销售,这就是我们的软肋,没有底子,没有潜心苦干的积累,你做不出那个指标的橡胶、那个指标的钢材、磨不到那个指标的形状,汽车零件产业链无从谈起。国内的自主供应链不行,这个对于整车厂家,是个无可奈何的事情。买着国产车以为振兴民族工业,大头还是被老外赚去了。恩,很多人不知道本田一开始就是做活塞环起家的吧,而且还是给丰田供货的,那玩意还真是一本万利啊。



“战神”GTR的发动机上,都有象征顶级工艺的签名铭牌,铭牌中的签名,不是来自日产的总工程师、总设计师,也不是日产的老总,而是来自下图四位其貌不扬的年轻技工。

尊重技工,让这些"屌丝"、"宅男"们发光发热,他们也会燃烧生命,以极致的产品回报你。

在我朝,你敢想象几位年轻、其貌不扬的技工名字能出现在世界顶级汽车的发动机上吗?怎么说也要总工、主管吧?更多还是总裁签名感觉比较牛逼。

二、说完生产,说说国产品牌的发动机设计。

15年前,自主品牌都是仿丰田,或者直接购买三菱的发动机,有人问为什么自主品牌都是抄袭,没有自己设计的发动机呢?自主脑残粉说,汽油机就那么几种形式,发展都走到头了,谁也弄不出什么新东西来,国产品牌抄抄就够了,五年后,大众带来了T机,自主脑残粉们不吱声了。2007年,华晨推出国产第一台涡轮增压发动机,1.8T的,自主脑残粉们普大喜奔。

5年前,自主品牌除了各种仿制,还“响应潮流”,把涡轮增压也装备上了,虽然自主T机既不怎么省油,性能也没强到哪里去,也总算是和世界接轨了。难免又有人问,为什么自主品牌抄袭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自己设计的发动机呢?自主脑残粉们又跳出来说,汽油机就那么几种形式,你看高端的涡轮增压我们不也抄过来了么,自然吸气谁也弄不出什么新花样,国产品牌抄抄就够了,没过两年,本田带来了地球梦,马自达带来了创驰蓝天,把自然吸气发动机效率进一步提高,这尼玛自主脑残粉们又不吱声了。

尽管很多人为自主发动机的不争气找了很多理由,甚至以仿制抄袭为荣而不知羞愧,对于自主研发,我只想说,一个天天抄答案的学生,你相信他会在某一天突然考出好成绩来吗?

三、最后说说为什么会这样

车企研发水平烂真不怪从业者,也不怪车企老总,游戏规则决定了游戏是怎么玩,在各种国家政策的严密保护下,就这样水平的自主车企也能赚大钱,世界500强也能有7家入围: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汽车、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控股。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既然这样都能赚钱,干嘛要那么费劲去搞技术研发?

最后吐槽下几个大型国企车企,生产研发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效益也要至少好几年才能体现,国企领导几年换一届,换着你当领导,也不会去管什么研发不研发呢捞钱才是第一要务啊,一汽老总不是刚刚被抓了么?

四、回复评论里的国产车支持者

Teddy Ren
首先要赚钱的,赚不到钱用什么研发?用理想么?

一说这事我就来气!怎么老为国产车找借口?什么赚不到钱?现实是国产车企赚钱不少,研发不多,多家国产车企连续多年赚钱,也没研发出啥来。

人家大众丰田连年亏损的时候,也在坚持研发,保时捷、兰博基尼都被收购转卖多少次了,人家还是研发大牛。被收购的企业是杯具的,没有研发只会仿制的企业是可耻的!

口说无凭,自己看财富500强2014年车企排名,国产车企赚不到钱?开玩笑!!!上汽2014年利润比日产、起亚都高!!!看看日产研发的人类汽车工程技术精华GTR!!!看看起亚胆敢让一个外国设计师“彼得·希瑞尔”当上副总裁的魄力!!!同样的利润,上汽好意思跟日产起亚比研发么?说高精尖的,日产英菲尼迪随便一个车款都能把上汽任何一款虐成渣!!!说回最基本的,上汽哪个发动机性能比得上日产10多年前沿用到现在的老旧1.6?

还是那句老话,人如果没有理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全文完———————————————————




只要一直努力,终有一日会得到回报,只要坚持下来,梦想便会成真。

这是幻想,多数情况下,正义不会取得胜利;多数情况下,梦想不会成真。

在现实世界中,这些是常有的事。可是,这又怎么样?

起点就在那里,技术开发有99%的可能失败,只要尝试新东西,就一定会摔跟头。

很恼火,所以便连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不放过,反复去做。

来吧,超越昨天为止的自己吧。超越昨天的Honda吧。



怎么可能认输。


user avatar   cloud-walk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真的(注1)。让你们看看历史真相的细节就知道了。

1958年夏天,一汽接到中央要求开发高级轿车的指令,厂长饶斌组织“庙会”,设计处出图,张挂起来,全厂职工抢零件图纸搞试制,“大跃进”就是这么干的。发动机就是把一台样机零件拆开,照猫画虎,公差尺寸都不准。你抢一个,我抢一个,仿造出来以后,装好一试,五分钟不到全烧了。

八月一日是献礼车试制成功的期限,最后就着等装上发动机开全厂庆功大会了。但发动机有很多零件都不合格,只能凑合着装配。油泵和凸轮轴的间隙尽管用瑞士精密坐标镗床加工,精度还是不够,油泵装上以后就卡死。急得我满头是汗。幸好在大学我学过金工手艺,那时我定定神,拿起锉刀锉平一个定位面,那是一个看似很普通,但是很有功力的活。上去就锉两下,再垫垫子,好了。大家一片欢呼。

庆功会后,为了解决发动机致命的技术问题,总厂授权我组织了五、六个攻关突击队,动员了全厂的精兵强将和技术装备干了一年多

V8发动机是整个过程中试制困难最大的环节,特别是缸体的铸造。全厂集中全部铸造力量试浇铸缸体,铸造的100台缸体中有97台是废品,结果一汽以“百里挑一”的办法选出铸件毛坯进行加工,最终还是做出了V8发动机。

除了车身外,制造V8顶置气门的发动机成为一大难题。V8发动机的气缸体形状复杂,铸模、倒模、铸造、加工等工艺环节不能少,尤其是汽缸体的铸造成为难关。一汽集中全厂铸造高手参战。然而制造缸体毕竟不同于车身,V8汽缸体的技术实在不是可以用简单的手段在短期内取得成功的,经过多轮突击后,绝大多数产品都不合格。时间不等人,无奈之下,最后百里挑一,选用极少数合格的铸件毛坯进行加工。最后终于将发动机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但在成功的发动机旁,废品堆积如山。其实何止是车身和发动机,几乎每一个产品的背后都有一个不计成本“刻苦攻关”的故事

1958年试制的红旗,所有部件全部是手工完成,批量生产就不能再采取这个办法了。为确保红旗批量生产,除部分产品借用卡车的生产设备外,需要新建专门的厂房和工装设备。经过计算,需要新工艺装备6222套,新增发动机车间、冲压车间以及部分附件的专用车间,共需新增基建面积17500平方米,外协件共12种733项,分布全国11个城市60多个工厂。


关键时刻,见出饶斌的生产组织能力。他将全厂(整个一汽,笔者注)工具、发动机、冲压等车间以及部分职能处室的全部工程技术人员共50人以及高级技工40人外带10名领导干部组成“冲模设计联合突击队”。

(红旗)被规定为副部长以上首长专车和外事礼宾车,坐红旗车曾与"见毛主席"、"住钓鱼台"一道,被视为中国政府给予外国来访者的最高礼遇
一汽把生产红旗当作一件光荣的政治任务,从1958年到1984年,一直靠解放卡车养着

红旗轿车自1959年投入生产至1981年停产,共生产39种车型1542辆车,平均年产70辆。而从生产投入来看,每车最低成本6万元,最高22万元,而卖给国家只有一个价:4万元,政策性亏损累计超过6000万元。

50-80年代的6万元,22万元是什么概念?当时一般人月工资定额是30-50元。也就是等于一个人普通人不吃不喝100-500年的工资。比现在的房价(哪怕是高档住宅)也高多了。

生产成本:累计生产售价+(累计亏损/生产数量)=4+(6000/1500)=8万元。

也就是说,红旗的成本,大概是当时的8万元人民币。

中国在1960年——1970年,全国GDP平均大概是1500亿元左右。而2015年,中国GDP大概是67.67万亿。

按照这个方法比较,60-70年代一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当于2015年的450元。

也就是红旗的成本(生产投入),每一辆相当于 8*450=3600万元(注3)

这样巨大代价造出来的车,给国家领导人,重要外宾坐的车,不要说性能优良,十几年改进下来,连可靠性也做不到。

虽然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但由于基础条件太差,很多零部件的精度难以保证,第一批量产的红旗质量问题仍旧不断。维修队的全体技术人员几乎整天24小时不间断地维修,但试乘人员还是指出车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看着故障频发的红旗,范恒光、陈子良等人心中极为不安,这样的状况能顺利交接吗?他们找到正在北京开会的饶斌,向他报告送到北京的红旗的现状,要求增加技术维修人员。

进入80年代,随着国门的开放,“红旗”乘坐者们眼界宽了,红旗轿车的缺点一一暴露:提速慢,可靠性差。有时候到机场接外宾,上了车却打不着火;甚至发生过罗马尼亚总统游览长城归途,下山刹车失灵的惊险场面。

(北戴河)会上谈到红旗,赵XX当面对饶斌说,红旗油耗大、速度慢、不可靠,就停了吧。……我接着说,生产十台解放牌的成本才能造一台红旗轿车,红旗轿车送给中南海的领导坐,也是我们的一片爱国心吧。赵XX说,你别打肿脸充胖子了——这是他的原话——你给我停产就完了。

万里是很钟爱红旗的,但他也碰到了红旗抛锚的尴尬事:“我很喜欢红旗轿车,自己生产的嘛。但坐红旗我碰上两次麻烦事。一次是到机场去接领导,临到要走了,车却发动不起来。另一次在安徽,走在路上,车突然抛锚了,没办法,我只好坐公共汽车回来。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只好换车了。”

1981年年初,时任国务院总理赵XX乘红旗外出时,行驶途中,车子突然冒烟了,工作人员们慌得手忙脚乱,马上中途换车,事后检查是化油器的毛病,属于小问题,但影响形象啊。

1981年5月14日,《人民日报》登出了国务院下达的“第三号节油令”:“红旗牌轿车因油耗高,从1981年6月停止生产”。

一辆轿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几部分组成,共有约2万多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形状各异,由钢铁、橡胶、塑料、玻璃、电子等各种不同的材料制成,安装在汽车上组合成一个完美的系统工程,它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保证汽车安全行驶。要使得这几万个零部件按照规范的要求相互配合,完好地工作,对机械、冶金、石化、纺织等基础行业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机械加工工业。人类最新发明的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等高精尖设备都是在轿车的生产需求下应运而生的。轿车的发展历史说明,轿车生产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工业进步的动力来源之一。

我举这个几十年前的例子,并不是说我们现在技术还是那样落后,而是为了告诉大家:国家工业化和技术发展问题,有着深刻的内在规律,不是依赖于大干快上,人海战术,又或者简单模仿抄袭能够轻松解决的。他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研发投入,特别是几代工业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探索和奉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可以不弘毅兮,任重而道远!


工业,没有捷径!


参考阅读:

为什么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用的 RV 减速机一般是进口的?中国在研发和制造这种减速机方面是否有难点? - 知乎用户的回答

注1:如果刨去“像样”界定很模糊的小瑕疵,把”像样”明确定义为,性能技术指标具有业界中等偏上水平,受到市场认可(不是汽车卖给消费者B2C,而是被其他汽车厂采用B2B)。标志为:1、得到“世界十佳发动机”之类具有一定专业性评审团体的认可。2、能够出口装备到国外其他品牌汽车上去,输出技术,而不是自产自销。如中国半壁江山的三菱发动机。3、升功率,噪音,扭矩和功率曲线等达到表现优异的水平。

那,目前确实没有。

注2:本答案部分内容引用自我的另一个答案:

中国飞机大炮火箭导弹都能造出来,为什么就不能造一台像样点的汽车? - 知乎用户的回答

我很推荐大家去看一本书《中国轿车风云

1958-2006

》,许多对工业,尤其是中国工业的理解会大大提高。

注3:

为什么不使用类似于比如1960年一斤大米0.15元钱,现在一斤大米3块钱,所以1960年1元钱等于现在20块这种计算方法呢?原因是大米本身也是一种产品,他本身的生产成本或决定的价格,也会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极大变动,尤其是化肥,农机,种子推广之后,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自己的价值也会变动,作为基准价位相差甚远。大米尽管名义价格一直在上升,但是实际上他对一个人负担程度——也就是占收入的比重——是在直线下降。1960年代的0.15元,是普通人月收入36元(国家标准)的0.15元,现在的3块钱,是月收入1500的3元钱,两者能等量齐观么?所以在考虑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占总收入(对人来说是月收入,对国家来说可以视为GDP)的比重。


user avatar   xiao-hui-peng-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回答这个问题是在2015年左右,现在是2019年,已成为一名在主机厂混的工程师。这个题目有点变动,首先说下题目。


造不出是指零部件“完全自主”造不出,还是用“供应商”资源造不出?

零部件完全自主是造不出!用供应商资源造得出,但是性能比不上国际一流水平。


汽车工业很复杂,一家车企依赖成百上千家“供应商”的力量才能完成一台车的开发。


就行全球的电子行业依然离不开那几家芯片供应商,系统供应商,储存供应商一样。汽车电子离不开“博世、联合电子、电装、大陆”等著名供应商。


今年去看上海车展,供应商展览上,高科技的零部件大部分都是外国供应商在展出,只有少量的国产供应商。


做为主机厂,如果不是被卡脖子,一般没有必要去吃透零部件的全套技术,常用的方法是培养国内的供应商,让一些零件尽快的实现国产化,毕竟国产化就意味着成本的降低。

目前我们公司用的自产发动机中,ECM、传感器等用的是国际巨头的,毕竟我们没得选,不知道丰田、宝马、奔驰等公司的发动机ECM、传感器等部件是哪个供应商的,我想大概不是丰田自产的,或许他们也需要国际供应商,这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能买到好用的,一般都不会想着自己开发,此外马太效应,让人家一步先步步先。

'''''''''''''''''''''''''''''''''''''''''''''''''''''''''''''''''''''''''''''''''''''''''''''''''''''''''''''''''''''''''''''''''''''''''''''''''''


再次更新,觉得有必要为国产发动机发出点声音。


大约十多年前,也就是中国汽车品牌车企发展的初期,奇瑞、比亚迪、华晨、众泰等车企确实选择直接购买了日本三菱(也就是东安三菱和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公司)的发动机用于汽车生产。


但是到2016年,可以说中国自主品牌基本都用自己产的发动机,核心部件有向博格华纳、博世、大陆、德尔福采购的,有与博世等合作开发的,但是中国现在造得出像样的发动机,这些发动机正在自主品牌车上使用。如果要说,25万以上的车用的发动机才是像样的发动机,那么,不好意思,要等自主品牌的车爬上这个价位才会有。



一说发动机技术,目前关键的电控系统确实是由BOSH垄断,但是不管是国产发动机、还是大众这种发动机公司也会和博世、德尔福合作,生产电控系统,国产发动机也一样,在关键技术上需要和一些关键零件的巨头合作。


二说市场,市场份额决定发动机行不行,目前国产发动机的市场份额还行,如果消费者买国产自主品牌的高端车,我相信国产发动机也会有高端发动机出现的。


2015年中国十佳发动机中自主发动机有江淮1.5T发动机、吉利1.8TD汽油机、比亚迪唐混合动力系统。

2015年汽油机销量排行版中,重庆长安、长城汽车分别位于第五、第八名

2015年柴油机销量排行版中,前十名分别是中国一汽、玉柴机器、江铃控股、北汽福田、潍柴动力、云内动力、东风发动机、山东华源莱动、中国重汽,除了几家合资企业外,几乎全部是国产发动机。


2016年05月汽车发动机生产企业销售量情况表:下面是链接

2016年1-5月国内汽车发动机生产企业销量排名统计分析

可以看到长城、重庆长安、柳州五菱、奇瑞、吉利、比亚迪、上汽、一汽、江铃、东风、昌河、力帆等自主品牌都有自己的发动机厂,在2016年5月销量排行榜中,长城第五、重庆长安第六、柳州五菱第十。


随着自主品牌不断成长,自主品牌车企自产的发动机很快会完全取代东安三菱、沈阳航天三菱的发动机,沈阳航天三菱在在2016年5月销量排行榜中排在重庆长安之后,第七名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的销量已经排到了奇瑞之后,二十名开外。




下面是我的调查的一些资料:


华晨捷驰2010款、BYD F3 2010款用的还是三菱的发动机,2011款才换用自己的发动机。


BYD S6 2011款自动尊享型用的是三菱的4G69S4M,2012款以后都用自产发动机。


长城H6 2013款用的是东安三菱的发动机4G15B,2014款部分车型用上了长城自产的发动机GW4D20。


奇瑞QQ 03款中有采用东安三菱的发动机,以后基本采用自家的发动机。

上汽荣威一直采用自家产的发动机。


目前只有众泰这类企业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公司,用的三菱和上汽通用的发动机。


补充一些关于自主品牌发动机的知识:
长城汽车是中国第一个具备发动机研发制造能力的自主品牌,2000年就有了自己的发动机工厂, 长城以皮卡和SUV起家所以,侧重于柴油机,在乘用车汽油机开发是最近几年的事。涡轮增压已经做得可以了。
奇瑞侧重于汽油机,它开发了很多款发动机,排量布局比较密,从发动机排量布局:0.8,1.0,1.1,1.2,1.3,1.5,1.6,1.8,1.9,2.0,有掌握涡轮等技术
吉利有开发1.0L,1.3L,1.5L,1.6L,1.8L,2.0L,2.4L7个自吸式发动机 ,每个排量有不同的版本,有有CVVT技术。
比亚迪和吉利差不多大多为自然吸气式发动机,也有几款涡轮增压的。


可以说目前市面上一线自主品牌新车型基本全部用上自家产的发动机,只有众泰、昌河等的小汽车公司采用东安三菱的发动机,但就连众泰并购的江南汽车都能自产发动机 JN368QA。但是也有例外,东风景逸这样的车型还一直到14款仍然用三菱的发动机。

目前长城、BYD、奇瑞、吉利等一线自主汽车企业已经有自家的发动机厂。

看到一篇介绍即将量产的长城3.0T发动机的文章


长城3.0T VS 宝马3.0T

型号

GW6K30G

N54B30

技术特点

双涡轮增压、中置直喷、进排气可变气门正时、后端正时布置

双涡轮增压、缸内直喷

最大功率

223kW/5600rpm

225kW/5800rpm

最大扭矩

480Nm/1500-4000rpm

400Nm/1400-5000rpm

搭载车型

有望用于哈弗H8、H9

E90 335i、X6、Z4


可以看出,相比宝马N54B30,长城3.0T在功率上稍低,最大功率对应的转速也差一点,最大扭矩在稍低的转速下,高于宝马N54B30。看到这,应该大家看到点自主品牌的希望了吧。


不过在电控方面,国产的发动机大多还不得不采用博世(BOSCH)的,它占据了很大份额,有人说至少60%。另外还有其他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电控大头在占据中国市场。

可以说,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完全自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user avatar   hua-yue-dang-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6487914921377792

这个视频可以说明问题。



这是完整的视频。


user avatar   qygg-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

因为中国打赢了二战。

我们看一下,现在全世界造汽车最好的国家是谁?

德国,日本,意大利。

中、美、俄、英、法五个战胜国,在汽车领域都不如三个战败国。

(有多人说我们汽车行业不行,因为买办阶级,历史原因,体定问。可是“美爹”汽车行业也不如上面那三个国家啊。)

你以为这是巧合?

做一个极端的比喻。

这三国就像是被智子锁死的地球。

他们的科技上限就被锁死在机械时代了。

否则,你怎么解释机械制造如此流弊的日德,在航天,航空,人工智能,计算机芯片方面表现一般。

(其实日本因为有美爹,它在这些领域还有点东西,德国就惨的几乎啥都没有。( ๑ŏ ﹏ ŏ๑ ))

而汽车做的一般的法国(相对上面三国),却拥有世界第二的飞机制造能力。


我们换个角度,假如你是中国一个顶级的理工人才。在不考虑移民和收入的情况,你能从事的职业有:

去中科院研究原子弹、去北方工业研究导弹、去航天局研究登月、去国网研究超高压、去大连造船厂造航母、去商飞造飞机、去铁老大哪里去研究高铁、去清华研究npu,去华为研究通信和麒麟,去at写代码、去上汽吉利之类的公司研究发动机。

但是,如果你生在德国,那么你最好的职业选择就是去大众研究发动机。

再简单点,如果你是一个顶级的理工天才,

你是愿意去研发一个发动机,把内燃机的转换率在提升百分之几,

还是愿意去研究航天发动机,把自己的智慧与才华,人类的勇气和坚毅送入无垠的宇宙。

把自己的名字永刻星空之上!

一家之言,如果有疏漏的地方就当是我胡说八道。

轻喷。


user avatar   jkzhang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专利壁垒。很多你觉得已经是行业主流的技术,主要或者关键专利都掌握在那些世界级巨头手里。中国品牌想要超越?对不起,关键技术专利都在别人手里。你要么另辟蹊径全部做正向研发,要么就大价钱去购买专利授权,再要么就小偷小摸的抄袭,还得日日夜夜的期盼不要被发现不要被起诉。
  2. 供应商壁垒。就算中国品牌寻找到了技术和专利突破口,或者干脆已经花钱取得了技术授权,但尴尬的现实是,自己造不出东西来。或者说的准确一点,在保证成本的前提下,造不出来。现代工业讲究的是专业细分,很多零配件高度依赖供应商,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配件,主机厂自己制造不经济,就完全找外部供应商采购。世界级的车企大家都知道,但世界级的零配件供应商很多时候很多人并不了解。德国博世,日本电装,美国江森自控,德国采埃孚,日本爱信,美国博格华纳,日本石川岛播磨,加拿大麦格纳,法国法雷奥,法国圣戈班等等等等。现在中国的零配件供应商大部分还都处于制造低成本的非高精尖部件阶段,万向轴承,福耀玻璃,戴卡轮毂。这些东西现在都基本只剩下成本这一基础需求,交给能压低成本的中国品牌再好不过了。
  3. 后来者歧视。这个属于商业领域的竞争性歧视,不涉及种族歧视。在一个高度发达成熟的商业体系中,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该有的市场份额和地位。这个成熟的体系不鼓励,也不欢迎任何一个完全陌生的后来者。他们最多可以接受在已有体系内的并购和分拆重组,但绝对不会给任何一个试图来分蛋糕的陌生人以好脸色。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车企和中国零配件企业,在市场上总是感觉处处碰壁,处处受制于人。他们早把蛋糕分好了,你现在想进来切走一块,谁也不会答应。

综上所述,正向研发壁垒多,采购成品不经济,瓜分蛋糕受歧视。

总的来说,就是祖宗作孽,后辈挨饿。

好多这些巨头起步的时候,中国人还跪在地上称皇上万岁呢。

现在人家来找你们收后起之税了,让你起也起不来,只能跪在地上骂娘。


补充。

很多人不接受中国不行这个结论。

我个人也不接受,但事实如此,在制造车用内燃机这件事情上,中国的实力就是不行。

不过同样要正视的事实是,不是所有主要工业国都能制造高水平车用内燃机的。

比如加拿大就没有本土车企,只有美国和日本品牌的组装厂,和一个本土零配件巨头麦格纳。

澳大利亚也已经没有本土车企了,霍顿早很多年就被通用收购,现在全是换标车。另外澳大利亚本土造车史已于数年前彻底终结,现在澳大利亚只有进口车,没有国产车。

欧洲一些善于精密制造的小国家,也并没有属于自己国家的本土品牌,原因很多,主要还是经济因素。

中国身为主要工业国之一,造机水平虽然不入流,但至少造的出来尚且堪用的机,不过至于这整机里有多少国际汽配巨头的影子,主机厂不说,你我也不知道。

还有人和我提电动车。

电动车中国也没达到顶尖,顶多算第一梯队。

要知道,那些盘踞行业顶部多年的国际车企巨头们,别看他们在造电动车这件事上,看似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但最近一两年里这些巨头们拿出来的纯电产品,一个赛一个的成熟,特斯拉都不敢说百分百胜过谁。

不要小看这些巨头造车百年来的技术积累,一次暂时落后并不能决定什么,更何况现在看来,电动车还在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些巨头的入场时间,绝对不算晚,反而能享尽后发优势。


user avatar   han-dong-76-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动机不知道,但是可以举个压缩机的例子参考一下。

我们厂80年代引进的两台西门子压缩机,每一台都有火车头那么大,专门建的多层厂房。30多年了,从来没出过故障,除了例行年度大修全年无休24小时运转,无论严寒酷暑。



这玩意比老黄牛还可靠。每年大修,只是拆开防护板,进行润滑紧固、更换零部件等等常规维护。在化工类行业做过的人都清楚,连续对企业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天,就是命!

一套装置动辄数百个塔罐釜槽,数千个电机和泵,数以万计的阀门开关,一旦主线设备出现故障,就意味着全线停车。哪怕每个设备只有1/10000故障概率,但总概率会陡然增大。所以除了有备机外,这些关键设备必须用最好的。

而压缩机是没有备机的,我们企业能多次打破行业生产连续记录,不仅得益于连年通过了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员工精细化操作和保养,也得益于设备的高品质。

………………………………

2001年新上的一套扩产装置,不是主线,用的国产压缩机,但也是国内一流压缩机企业生产的。工作气量不大,负荷也不大,按说应该稳定。但事与愿违,三天两头出故障,成天报警振值过高,总停车。经过反复维修调试,这几年才算稳定。

国产的压缩机。听检修师傅说,就怕修这台国产的,好多地方都有管线挡着,扳子进不去。


厂房


这台压缩机不但振值高,而且漏油严重。今天早上拍的,因为冬季停产了,所以接油盒就剩一个了。



尽管停产了,但仍然可以看到生产时漏油的盛况。

…………………………………

评论里有人不相信中外设备差距这么大,还有制造业的朋友来diss,这个我也是意料之中。说便宜就应该不好用这类思想的知友,你们错了。便宜也要保证基本能用吧,哪怕多漏油,噪音大,也得保证能连续用啊。

………………………………………

看完大设备,再看看不起眼的小轴承。不亲身经历,你永远无法想象工厂车间的粉尘环境有多么恶劣,所以像轴承这样的关键设备是不敢怠慢的。轴承使用瑞典SKF(斯凯孚),每年大修更换。日常巡检只要清理一下浮尘就行。

这是一两个小时左右的粉尘量。右下角就是行走机构的轴承。


粉尘完全覆盖了轴承。


工人巡检用工厂风吹扫轴承、减速机、电机等动设备,保证不被腐蚀或者温度升高。


清理后的样子。再过一个小时又是第一张图样子了。

然后猜猜这样的这个瑞典SKF轴承多少钱?

说实话,这个价格我不知道是不是正品进口货。如果是的话,那真的已经让冒牌货都没有利润了。有了解行情的朋友介绍一下。(经过乎友补充,这玩意一对能卖到13000元。)

Skf曾经假货横行,现在也还有翻新货,轴承最主要是材料,热处理,然后是加工精度,最主要是生产批量的稳定性,中国工厂的比如上海生产的质量并不一定好,大连的也并不一定好,相比欧洲产地肯定没法比,中国产地的沟道粗糙度就比较好,没那么亮,而且还有在外面代工的,当然了斯凯孚自己的工厂今年内即将有两家大型厂投产,一家在新昌,一家在衢州,国产的价格会便宜一些,但质量没进口的稳定是真。关于价格,中国市场跟欧洲市场定位是不一样的,这个主要看型号。而至于那个视频对比,你就当它是个门外汉的视频算了,肉眼都看不到的精度,没有对比性,我们国产的608空转可以转20秒钟一分钟都没问题,但那并不能说明我们就很强或者很差,主要也要看应用场合的。 @Leo Edwin 感谢SKF经销商评论。

………………………………………

最后的成品包装线,也是非常重要的生产环节。每台缝包机后面都是一条铁路线。一旦缝包机故障影响包装,都会影响到铁路系统的调配。重要程度可以想象。我们用的日本NEWLONG纽郎缝包机。这些机器工作状态良好,每天可以完成大量包装任务,平时维护保养到位就行。


配套的日立电机

期间我们也试过国产缝包机,但同样的人员和管理,工作确实不稳定,所以又换回NEWLONG了。国企的优势就是正规化管理,除了通过每年的ISO质量体系审核,安全生产许可证验收,我们还通过了国家精益管理四级,正向五级迈进。五级数量全国不超过一位数。还是那句话,不仅要拼软件管理,硬件设备也必须顶尖。

国内工业是“重整体,轻局部”,一些细分领域设备还有待提高,这与发达国家深耕少量领域,做深做精的理念不同,各有利弊吧。只要国际环境和谐,中国肯定有时间慢慢提升。


user avatar   reseted15357725265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普通的游戏公司,对于真正生活中的英雄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不知道各位玩家,在玩守望先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游戏的宣传语和背景设定,

‘’这个世界,需要英雄!"


守望先锋维护世界和平,与邪恶征战,

但是因为坏人的谣言与人民的导向而走向失落,

是啊,在见义勇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迟疑,

如果我们挺身而出,自己身败名裂,甚至生命受到了威胁,怎么办?

然而,这个中国少年,和守望先锋的选择一样,我们要选择正义,


守望先锋的成员在地下活动着,他们活跃在世界各地,

无论是波多黎各,还是埃及,还是大洋彼岸的东方,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少,伤亡也越来越惨重,

但是他们没有一刻停下自己维护世界和平的脚步,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经天纬地,

只是哪怕日行一善,帮助身边的人。

多拉多是个不太平的地方,波多黎各的海水也格外苦涩,

曾经守望先锋的领袖莫里森化名76号士兵,他的任务是夺下敌人的赃物,

但是当坏人向女孩扔出一颗手雷时,莫里森没有迟疑,选择先去救人。

当我们在宣传片里看到,当76号扑向女孩救下了她的时候,

小女孩怯懦地问到,你是我们说的…英雄吗?



而那个曾经的世界英雄指挥官只是淡淡的回答,旧习难改吧,也不再是了。


担担自己身上的灰尘,继续前行。如果他再遇到这种事,他依然会伸出援手。

是的,维护善良和正义,其实只是我们的习惯,

只是我们在面对邪恶的时候,畏惧,恐慌,让我们忘记了正义。



可我觉得,你就是英雄。。。

是啊,看完这个宣传片,每个人都会热血沸腾,

为什么世界有太多的懦弱和犹豫,为什么正义不能得到歌颂。

暴雪的这一壮举,让世界的所有玩家,

记住了有这样一个普通的玩家,和我们一起奋战在正义的路上。




打击邪恶的勇气,一心向上的情怀,发自内心而生的能量,这一切得一切都被我们铭记。


“隐形的纪念躲在心里面

也许吧 也许不会再见

阴天或晴天

一天又一年

风它在对我说莫忘这一切'

这个世界,需要英雄,不是吗?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五名清华科学家发文称新能源汽车排放量比内燃车高50%? 
  4 月 1 日新交规执行后,为何我高速 140 行驶油耗比 120 还更低?高速最经济的车速是多少? 
  夏天买了一箱矿泉水,放在车中暴晒一天但没打开,能喝吗? 
  为什么买车的时候,即使后排乘客不出钱,买车的人也很在意后排空间? 
  德国汽车制造工业是否很强大? 
  油电混合动力车,发动机和电动机同时工作的时候,两种动力在工程上是如何协调出力的? 
  车掉在水中,该怎样逃生? 
  为什么全网都在说马自达赚钱都是为了研究转子发动机? 
  汽车燃烧、油箱中弹真的会导致汽车爆炸吗? 
  领克09的配置和售价曝光了,最低配29.98万是低了还是高了? 

前一个讨论
电影或电视剧中有哪些常识错误?
下一个讨论
龟背竹的气生根有什么作用?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