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空穴来风」这类经常被大众误解的词应该怎样使用? 第1页

  

user avatar   song-zhu-sh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空穴来风”这个成语的误用论,第一次是在高中时的语文课周边资料上见到——成语误用的头号典型,全国人都是错的,应该理解成相反含义等等。但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我使用的成语词典的解释和社会通行用法完全一样,而且明确给出了起码是上世纪前半段的用例。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也明确跟我说——这个词充其量说“有争议”,但高考这级别的考试绝对不敢拿它来出题。后来,我还真考证了一下这个成语、以及这些争议说法的来龙去脉,这里分享一二。

首先,如果要简单概括:“空穴来风”一词身上究竟发生过什么?答案就是:

在古文中,“空穴来风”原本的典故确实是所谓“事出有因”之意。然而大概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人们为了专门描述“传言”这个对象,碰巧造了个使用同样四个汉字的“新成语”。这个“新成语”,或者说新意项在20世纪后期开始占据绝对优势,而旧意项几乎被废置。但在90年代的时候,一些学者又从古书中“挖”出了旧意项,并借此指责普遍使用的新意项有误。碰巧当时语文教学界头号权威《现代汉语词典》只收了旧意项,没有收录新意项(但其他很多词典确实收录了),于是“空穴来风误用论”甚嚣尘上。然而语文界对此争议极大,最后的结局是:当年作为重要“论据”的《现代汉语词典》在2012年新版里补收录了新意项,“空穴来风误用论”尘埃落定——社会习惯用法没有问题。

根据能够查到的用例,可以看到,“空穴来风”的旧意项其实就表示“原因”,并不是特指“传言”,和今天普遍只用来比喻传言的用法并不同出一系。这是很多词典收录的两个古文出典:

戰國楚.宋玉〈風賦〉:「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唐.白居易〈初病風〉詩:「六十八衰翁,乘衰百疾攻。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
*注:“枳句”表示弯曲的枳木。

根据这两个典故的对仗句可以看出,两句想说的都只是个因果关系,因为树枝弯曲所以鸟来筑巢,因为树干腐朽所以受虫蛀,因为有空穴所以来风,等等。当然,强调因果关系时,这个词可能会有“苍蝇不叮无缝蛋”(即谴责受害者)这样的延伸含义,也就会和流言稍微挂钩,比如在近代时鲁迅用过这样的例子:

那么,如果流言说我正在钻营,我就得自己锁在房里了;如果流言说我想做皇帝,我就得连忙自称奴才了。然而古人却确是这样做过了,还留下些什么“空穴来风,桐乳来巢”的鬼格言。——鲁迅《我的“籍”和“系”》

不过,近代所产生的,完全只用来形容传言、流言的“空穴来风”,跟这个原始典故应该没有直接关系。这个成语的中心是“风”,风是无形之物,与“流言蜚语”这个意项契合。现代用法的这个“空穴来风”的逻辑是:某件事物的根据不足,有漏洞(空穴),从而招致了流言(风)。而且,绝大多数时候这个现代用法都出现在否定句中,如“某某传言不是空穴来风”,意思是事实就是事实,而不是“风”这种从外面吹来,无中生有的事物。这是我找到的几条出自上世纪前半段的用例:

最近法前总理赫里欧日苏战争难免之论断,意相墨索里尼黄祸之宣传,以及中外各报关于日苏战争消息不断之记载,均非空穴来风,实有所据而云然耳。——陈敬之《日苏战争之预测》1934年
迄今抗战阵营中尚潜伏若干妥协主和分子,道路以目,当非空穴来风。——邹韬奋《抗战以后》1941年左右

但是要注意,旧意项和新意项的语法结构是完全不同的。用来表示“事出有因”的旧意项,“空穴”就是主语,“来”是使动用法,即“使风来”,成语的主谓宾完备,所以旧意项在句子中一般只能当成一个整体典故来引用,不能只作为句子的一部分(定语或谓语)。比如这是几条现代汉语还保留旧意项的用例:

空穴来风,所以她感受到恐怖的袭击分外强烈。——张爱玲《倾城之恋》
自然外边人是言之过甚。但是,空穴来风,仲翁,你也是太登多了。以后总得注意。——茅盾《蚀》

这两条是1940年代之前的,到1980年代后旧意项已经基本绝迹。可见,要使用“空穴来风”的旧意项,我们基本只能把它独立成一句话,作为类似俗语的插入语,它的使用是有限制的。

用来表示“无依据的传言”的新意项,“空穴”是状语,“来”就是自然动词,可以理解成“从空穴处吹来的风”(偏正结构)或者“从空穴处吹来风(的现象)”(存在句)。这个结构可以放在句子中充当成分,所以可以说“不是空穴来风”,且不用加引号(如果是旧意项就需要加引号),理论上也可以作定语,不过我建议写成“空穴来风似的传言”这个形式。

所以从结论来说,空穴来风的现代用法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远在《现代汉语词典》之前,这个用法早就得到了《辞海》《汉语大词典》这等级的辞书背书(我当年用的成语词典甚至就没收旧意项)。而且,“空穴来风”的用法也绝非“讹变”,即因为某种错误用法在人群中传播太广而导致的词意不正常演变。实际上,“空穴来风”的问题是后代人造了一个新成语,只是碰巧这成语和古代另一个成语的“外形”一样,现代人只是不再用古代那个版本成语,但不代表现代人的用法不对,更不代表现代人的理解和古代版本相反,现代人认为空穴不该来风之类。

最后,我对于这些争议成语的个人态度是:只要不是有指向很明确的典故来源(如守株待兔、朝三暮四、盲人摸象这样的),或者罄竹难书、大快人心这种褒贬太明显的,如果一个现代大众用法的逻辑是自洽的,我们可以说它“不够准确”,但不宜斥为绝对的错误。比如首当其冲(衝)、炙手可热、感同身受、趋之若鹜这类经典误用案例,这些成语的古今差异充其量只是古人和今人对文字解读的不同,厚古薄今,只允许今人按古人方式解读未免有些教条主义了(当然像炙手可热这样多少算典故的还是不要乱用)。

不过,如果现代大众用法在语法或逻辑上就是错误的,这样的误用就必须批判,即便这个用法已经成为主流,那也只能说是“讹变”。比如“差强人意”,很多用法其实就是在使用“差”这个字(导致还给读成了chà),但根本给不出“强”字的合理解释,这就是完全错误的。类似的还有“不可理喻”,一些用法其实就在说“不可理解”,实际上根本没看懂“喻”字的意思。类似的包括不以为然、美轮美奂、明日黄花(还常被写成昨日)等等,这种用成语却漏掉某个字的用法是肯定不应提倡的。




  

相关话题

  如果当年汉字真的拼音化了会怎么样? 
  汉语与印欧语系有哪些相同的词源? 
  假如汉语文学将出现一部世界性划时代的巨著,你希望是什么样的? 
  如何看待北大留学生获得47万奖学金,但是汉语不过关的问题? 
  汉语(中文)有什么缺陷吗? 
  汉语语法在哪些方面过于繁琐? 
  脚活动受限叫跛,手活动受限叫什么? 
  对部分汉字构形加以修改有多大可行性? 
  为什么中文页面上显示的数字是三个数字一逗号,而不是四个数字一逗号? 
  为什么北方人对南方人存在误解? 

前一个讨论
上古音和中古音拟出来的读音有什么依据 ?
下一个讨论
如何购买 2020 日本东京奥运会门票?





© 2024-1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