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枪杆子为何没保住苏联? 第1页

  

user avatar   zhong-jun-ai-guo-hong-cheng-chou-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列别德总结道:反苏骚乱+无能的应对+仓促上阵的士兵=开枪=更加恶化的局势。从阿拉木图,到巴库,到波罗的海,最后到莫斯科,军队终于做够了替罪羊,再笨的指挥官和中下级军官也不愿意再背着刽子手骂名了。所以当“8·19”事件发生后,需要部队挽救苏联的时候,奉命部队各个级别的军人基本都是半心半意地执行命令。



被誉为不可战胜的苏联军队,为何在没有侵略、没有战争、没有对手的情况下顷刻间瓦解?






本书追溯了苏联军队的兴衰,详细地论述了苏联军队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军队的改革成败,对这支军队崩溃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作出了实质性的分析,始终把苏联政治、经济与军事联系起来论证,作者以鲜活实例、亲身访谈、独特视角、另类解读贯穿全书,其揭示的经验教训更值得我们深刻思索和警醒。


1985年,苏军的强大有目共睹。近600万现役军人,2500万后备军,能用火炮发射核弹头,在大多数武器储备上占压倒性优势……此外,因在卫国战争中表现优异,这支军队成为苏联人的骄傲。然而,巨无霸的底盘已发生松动,“二战”后建立的军工体系设备老化,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尤为麻烦的是,阿富汗战争让“纸老虎”马脚尽露,苏军组织僵化、纪律涣散、战术落伍等问题全都爆发了出来。为了与美国全球争霸,苏军每年消耗国民产出的20~40%,而美军只有8%。考虑到双方经济总量的差距,这让苏联备感压力山大,不放下这个包袱,经济发展无从谈起。

苏军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从高层到基层,这已成共识。只是谁也没料到,这一改却将它送上不归路。

【崩溃的征兆】


困难的大裁军


自戈尔巴乔夫于1988年12月宣布单方面大裁军之后,50万人复员。将50万人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实际执行复员工作时,遇到了一系列政策性问题。如果复员军人不愿回入伍所在地定居怎么办?他们的住房如何解决?他们的工作如何安排?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以帮助他们适应地方就业吗?国防部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 ——历史一部分




东欧撤军带来的问题

1990年夏天,随着德国统一谈判的进展,苏联从东德和波兰全部撤军已不可避免。这样一来,1989年开始的撤军5万人的相对较小的规模像滚雪球似地变为原来数字的10倍,这还不包括一大批军官家属。正像一位分析家指出:“约有65万名苏联公民被困在4个中欧和东欧国家中,包括约35万名士兵、15万名军官和大约15万名家属”。

要从东德撤回所有的部队、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问题就复杂多了。建制不撤销的部队需要在国内找到营房和训练场地,建制撤销的部队需要找到武器装备贮藏库。然而,不论是营房还是贮藏设施都很难找到,因为总参谋部从来没有从欧洲撤军的计划,只有最终全部占领欧洲的计划。


 军队内部的分化


军队不再是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而是分成了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按各自的方式运行,与其他层次相互隔离。士兵们在军营里闹腾,相互间残酷无情,使连长和营长们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与作战活动毫不相干的事情上。下级军官逐渐滋长着对上级军官的恐惧和隐恨。将军们和元帅们大部分是腐败、无耻的野心家和机会主义者,对下级的冷暖死活毫不关心。

随着抵制征兵运动的发展,国防部征召的兵源质量逐渐下降,有犯罪纪录的士兵越来越多,军人犯罪率直线土升


反抗征兵公开辩论



更多的公众开始各抒己见,有时还会就某项军事政策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表达出的是对苏联军队的抱怨和不满。


普通士兵的父母、妻子及家庭开始吵吵闹闹。莫斯科的特权家庭想方设法不让孩子参军,这样他们可以不受干扰地继续他们的学习。退休军官、老兵团体中的阿富汗老兵再加上现役军人在这次公开性的合唱中掺入了不和谐的音符。这种公众情绪在戈尔巴乔夫任期的最后三年迅速蔓延。


中央媒体的注意力也开始集中在了军队生活的阴暗面上。普通公民从媒体的宣传中得出的现实的结论是:青年男子保护自身安全的最好办法就是逃避服兵役。


这些情况的后果很快就变得明显:春季的征兵工作是灾难性的。5月底征兵工作结束时,波罗的海地区只完成了征兵计划的约10%,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只完成了不到20%。国防部不得不将征兵时间再延长一个月,并派出警察和军队的官员追寻逃避者。


由于兵员的缺乏,空军和防空军的许多部队丧失了战斗力,但未马上消亡。海军由于缺少人员和技术保障而急剧衰落,许多战舰锈迹斑斑,很快就不再适于出海。战略火箭军由于人手和物资短缺而在痛苦中煎熬。



军队厌倦了“替罪羊”的角色


为树立改革形象,戈尔巴乔夫刻意与军队保持距离。80年代末春天,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爆发了示威活动,苏联出动军警部队镇压。随着事件扩大,戈尔巴乔夫并没有站出来承担责任,却将责任转嫁到军队身上,并在媒体上公开指责按照他和政治局命令“维护法律秩序”的空降兵和内务部队。时任空降师师长的列别德在回忆录中提到:“这一事件使得军官对党的领导的态度开始向危险的方向转变,随后作战师、团拖延或拒绝执行命令的事情不断发生”。

列别德总结道:反苏骚乱+无能的应对+仓促上阵的士兵=开枪=更加恶化的局势。从阿拉木图,到巴库,到波罗的海,最后到莫斯科,军队终于做够了替罪羊,再笨的指挥官和中下级军官也不愿意再背着刽子手骂名了。所以当“8·19”事件发生后,需要部队挽救苏联的时候,奉命部队各个级别的军人基本都是半心半意地执行命令。


 军队日益衰败

苏军的军营生活状况是其崩溃程度的最好标志。


武器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士兵和军官都参与武器买卖活动,有的从自己的单位中偷出武器出售,有的破门盗窃补给仓库的武器装备出售。驻东欧的将军们带头进行武器交易,将整船整船的武器装备运到国际军火商手中,将大把大把的外币装在自己的口袋里。他们还克扣德国政府提供的在俄罗斯给军官们建房的资金。

开小差的士兵越来越多,驻远东地区的基建工程兵部队一天就有多达500人逃跑。有时几个士兵为了抗议虐待而集体逃跑。格鲁吉亚某单位整个连的士兵跑到莫斯科,在莫斯科国立大学门前举行抗议活动,抗议他们的连长将他们作为劳动力卖给当地的集体农庄以换取白兰地酒。



【走向崩溃】

只是改变了国防部大楼标志


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拉开了苏联解体这出戏的最后一幕。诸位将领原本可以阻止这幕悲剧发生,但是他们却没有这么做。他们如能齐心协力攻打白宫,那么历史或许会被改写。然而他们却各自为战,最终使叶利钦趁机独揽大权。

到了1991年,苏共已无法全面控制军队。而军队领导层严重腐败,争权夺利,优柔寡断,根本不可能齐心协力阻止叶利钦。大多数高级军官不是不愿冒险,就是只关心个人的名利仕途,在重大政治斗争中,一个个就像墙头草,看到哪边获胜的希望大,就毫不犹豫地倒向哪边。另外,叶利钦宣布他无意再成立独立的俄罗斯国防部,使军官们觉得无后顾之忧,当时一位将军天真地认为:真正改变的只是国防部大楼上的标志。


 由谁来继承?


各共和国的相继独立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苏联军队该由谁来继承?这一问题国防部从未认真思考过,更谈不上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了。叶利钦去别洛维茨卡亚制定独联体协议时,也根本没仔细考虑过军队所有权问题。当时他既没有带军事顾问,也没有事先向沙波什尼科夫咨询过有关军事政策的问题。在12月8日致电沙波什尼科夫时,叶利钦也只是简单地向国防部长传达了一个既成事实,即告诉他首脑会议没能制定出任何方案以解决军事问题。言下之意各共和国都可以对有关军队的各项事宜作决定。更可悲的是,各共和国对改革苏联军队兴趣不大,他们想解散它。




独联体军队的结束

1991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的俄罗斯国防部完成了现实意义上的苏联军队的解体。沙波什尼科夫和支持其担任独联体军队司令的同僚被逐出国防部大楼,被安排在莫斯科北郊的前华沙条约司令部办公,其象征意味是可以感受的:安静浮华的华沙条约大楼孤零零地立于大片树林之中,与其说是从莫斯科中心移出的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办公楼,还不如说是一栋乡村别墅。沙波什尼科夫几乎被安排退休,但他仍未放弃建立独联体军队的努力。直到1993年5月,俄罗斯国防部否决了他最后一次提出的计划。他在同一月内辞职,结束了所有关于苏联军队以独联体军队的形式复活的幻想。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高的那个回答是正确的,苏共放弃了对军队的领导权。

苏联红军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带有一定的国家军队的意味,而后者则是不折不扣的党军。

苏共也曾经试图在军队中引入政委制度,但是遭到了一线指挥官的抵制。很明显的政委的出现是要从指挥官手中分享权力的,再加上一般政委都是从党政部门调进来的,军事能力不怎么样,因此指挥官们很不待见政委。苏联从诞生之日就陷入四面包围,和白军、周边国家进行了长期的军事斗争,因此一线指挥官的声望、地位都很高,因此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等原因,政委被撤销,改为在军队中增加负责政治工作的副职。因此苏联红军中政委只在1918年到1924年、1937年到1940年、1941年到1942年这几个时间段内存在。因此苏共对于军队的控制力实际是很弱的,在苏联解体的时候军队没有站在苏联政府这一边。

苏军或俄罗斯军队有过两次决定俄国政坛的行为。

第一次在1957年。这一年,莫洛托夫和布尔加宁向赫鲁晓夫发起挑战,要求他下台。苏联军方首脑朱可夫站在了赫鲁晓夫一边,不仅出动军用飞机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委员代表运送到莫斯科召开了党大会,并且在大会上指责莫洛托夫等人有跟随斯大林搞清洗的罪责,明确表示“军队反对罢免提议”说出了“没有我的命令一辆坦克都不会动”的话,直接扭转了形势,保住了赫鲁晓夫的位置。这是第一次枪威胁党的行为,遭到了苏联政府的强烈反弹。当朱可夫去南斯拉夫访问的时候,政府罢免了他的职务,强行要求他退休,而赫鲁晓夫没有说话。

第二次在1993年。苏联解体之后,针对是要实行总统制还是议会制,俄罗斯爆发了府院之争。叶利钦的总统府和全国人大之间争执不下,到1993年发展到白热化,双方各自发布命令,完全无视对方的存在。1993年9月,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解散议会、废除现行宪法,并颁布了自己拟定的宪法。这个行为遭到了议会的强烈反抗,议员们坚守在议会大厦--白宫(当时俄罗斯议会大厦也叫做白宫)中,通过了弹劾总统的议案。双方僵持不下,都向军方要求支持。最终军队中一些人宣布效忠总统府,把坦克开到了白宫门口,强行驱散了议会的支持人群,向白宫开炮,并逐层占领白宫,最终议会被镇压。官方数据187人丧生,437人受伤,而民间数据表示仅死亡人数就超过2000人。因为叶利钦亲西方的立场,于是这次炮击白宫的反民主、反宪法的行为被西方国家选择性无视了。军队里面支持叶利钦的军官得到了晋升,成为了日后俄罗斯军队腐败的源头。


user avatar   peng-yu-f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苏联死于自杀。

苏联就好比一个武功奇高,手持神兵利器的猛人,却精神失常了,认为自己的存在是邪恶和不适时宜的,于是拔剑自裁了。

苏联的核心高层中一部分被美国人忽悠了,一部分被美国人渗透了,还有很大一部分憋着侵吞国有资产,甚至打着分裂国家自己当独裁者的算盘,真正忠于苏联的人居然变成了少数派。

在这些乱臣贼子的策动下,苏联自我解散,自废武功,上演了一出国家自杀的奇幻剧。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想象力最丰富的小说家,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都不敢这么编故事。

苏联倒下后,诞生了一批寡头和新贵。他们在苏联的尸体上割下一块块血肉,沾沾自喜地啃食着,享受着在苏联时期无法公开享受的豪奢生活,却任由自己的民族不断沉沦,任由曾经的敌人瓜分苏联的遗产。苏联的错误就在于让这样的人走上了国家的领导岗位,这个教训值得所有人永远铭记。


user avatar   nan-yi-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是二十世纪最大的社会实验。


如果我来搞二十一世纪的,就叫寒风。


苏联已经死了。


尸体被西方踩在脚下,余党在各国沦为反派。


中国人也说苏修,中苏交恶苏联全错。


日本被苏联占了岛,韩国波音飞机被击落。不清楚朝鲜人是否知道苏联解体。


已经没人来上坟了。


死者轻蔑一笑,要你多事了?



苏联的存在是一个奇迹。


国内是少数派,国际是大弱国。


结果一杀反对派,二杀入侵者,三杀全世界 。


资产阶级俄罗斯虽然复辟了,当时却很可能不死的。


没有苏联,就没有国际共运,也没有工人福利的普遍提高,更没有现代福利体系。


没有国际共运的意思是没有国共两党。


陈涉起义却项羽崛起,黄巾起义却曹操夺权,隋末起义却李家胜利。


农民忙完了就是打工。


贵族问:“打完没?”


“打完了。”


“好,我来收割,你辛苦了。”


太平天国输了,这是既定事实;袁世凯野心很大,这是历史证明。


所以没有苏联,清灭亡后的乱世,多半以袁世凯建立中华帝国结束。


以前没在中华帝国生活过,没经历过,不知好坏,不做好恶判断。


打日本多半打不过。或者偶然反杀。


然后东亚一统。


三战在东亚和欧美间爆发,世界大同。


这个东亚并不是较多民主国家的东亚,而是帝国;这个欧美并不是现代福利国家,而是垄断剥削帝国主义。


然后苏联灭亡了又要这样。


我的好被你们学去了,于是只剩下恶。



苏联集权专制,美国民主自由,世界第三既不也不。


前两小句是没学过历史的人说的话。


美国从来不民主,甚至现在不自由。


冷战时,苏联是民主大旗,美国是自由大旗。


美国现在都没有全民医保,而苏联早有了,算什么为民做主。


美国政客和人民是资本家代理(现在不代理了)和工人的关系,苏联领导人是人民出的,虽然有几个不懂政治,但确实是工人农民出身。


民主不是投票,投票未必民主。



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


那就投入西方怀抱吧。


哪里有民主,哪里就是我的祖国。


这样的国家,已经不存在了。



哪里有希望,哪里就是我的祖国。


真正的共产主义一定是自由的,真正的自由主义一定是共产的


user avatar   yang-le-75-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解体的前夕,政权、民心和内部凝聚力已经全部丢失,军心也已经丧失殆尽。此时的枪杆子,不再是保障,反而成为随时引爆自己的定时炸弹。

这么大一个国家的崩解,把责任归结到某个人肯定是不客观的。但是,如果要界定第一责任人的话,戈尔巴乔夫绝对是不二之选!

总结起来的话,戈氏的风格可以归结为:务虚名而处实祸,见小利而忘大义,贪权势但无担当,慕皿煮然无度量!

戈尔巴乔夫非常痴迷于西方对他的高尚评价,一顶顶“改革家”、“皿煮领袖”的高帽子让他醉心不已,然而对真正牵涉国运兴衰的重大问题,他则兴趣缺缺,得过且过。

两德合并前夕,联邦德国主要的外交努力对象就是苏联,因为苏联是两德统一成功与否的最大因素。与苏联国内人民不愿轻易放过当年战败国的情绪不同,戈尔巴乔夫更看中所谓的普世价值,认为西方提倡的人类共同利益更在国与国的恩怨之上。于是在得到西德一笔资金援助的承诺之后,戈尔巴乔夫同意了两德合并的方案,甚至在后面一再让步,同意合并后的德国加入北约。

事后戈尔巴乔夫得到了整个西方世界的赞誉,并沉浸其中不可自拔,却没意识到在失去东德这个重要盟友之后,自己又亲手为敌方阵营增添了强大助力。

是为务虚名而处实祸。


面对国内经济持续低迷,民众情绪严重不满导致苏G威望不断降低的状况,戈尔巴乔夫想到的不是尽力挽救D的威信,而是先设法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利。

经过一轮轮的改革与博弈,苏联制定的新的选举制,苏G彻底丧失绝对执政党的优势地位,成为多D联合中的一员。在这个过程中,戈氏成功避免了自己的声望与支持率随着苏G一起下滑的危险,同时牵引利用各党派之间的矛盾,巩固了自己作为仲裁者的领袖地位。

苏G就这样被他当作交易的筹码牺牲掉了,完全没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识。

是为见小利而忘大义。


更可笑的是,戈尔巴乔夫口中奉为圭臬的民煮,却从未在实际操作中落到实处。

其实戈氏上台之初,民众最大的不满在于生活水准的停滞不前,各级官员贪污腐化导致的社会不公,与苏联国际地位的不断下降。苏联解体既不是民众的初衷,更不是他们追求的结果。

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看似轰轰烈烈,实则乱拳出击毫无章法,不但自己没有明确的战略布局,在思想上还深受西方阵营的影响,一直在强国、富民、皿煮化和自身权势之间摇摆不定。其政策从来没有一个能贯穿始终,结果就是失之东隅,又未能收之桑榆,政权威望与权力一齐丢失。

具体到戈氏个人,其对虚名的迷恋与其心胸的狭隘恰成正比,导致他一直在进行改革,却总是按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进行。他从未有过和下属同僚和衷共济的理念,自然也不愿将权利分于他人。骨子里他是一个能力不足的独財者,皿煮对他来说终究是叶公好龙。

是为慕皿煮然无度量。


最后说到枪杆子。

对外,戈尔巴乔夫一直在谋求美国的善意与和平。这本来没错,毕竟减轻军备负担也是苏联民众的愿望。但他忘了,没有实力做支撑的善意,在敌人眼里是一文不值的,反而成为对方要挟敲诈自身的契机。

戈尔巴乔夫稳定权力后,开始进行军备生产和军队规模的削减。但他在这方面的猛转无疑太快太极端,甚至苏联的看家本领——导弹与核武器,也在他的削减之内,既招致军方的严重不满,又削弱了自身对外的优势,这是真真切切的两面不讨好。这两项可是苏联与美国博弈的重要筹码,如此自废武功,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外部战略布局方面,从阿富汗撤军原本也是顺应民意的,戈氏却犯了同样的错误,简单粗暴地一撤到底,让苏军将士十年的流血奋战化为乌有,前期投入的巨大成本彻底打了水漂,最终便宜的,还是美国人。

如果说以上只是给自己的枪杆子加了保险,减少杀伤力的话,后面就是彻彻底底将枪杆子丢弃了。

戈尔巴乔夫在面对危机事件时,不管是加盟国的暴乱,还是俄罗斯境内的骚动,或者外交事件,很少直接表态或者制定明确的方案。

他习惯于拖,指望事情自我演化解决,或者让下面人去处理。

一旦事情搞砸了,就让具体负责的官员顶缸。

他要保持一把手绝对正确的形象,与自己不受威胁的权势。

但是后来发展到对军队也玩这一套,每次让军队去镇压暴乱,事后为了平息人民的怒气,找几个军方的替罪羊出来。最典型的是镇压格鲁吉亚的动乱,先安排军队弹压,发生流血事件后又将军队作为元凶抛出来面对民众的愤怒指责,最后开会批判军队在处理动乱中的行为“过激”、“不恰当”。

试问这样的领袖,有那支军队愿意为之效忠卖命?

我向来很反对将国家的兴亡归结到某个人、某个领导者身上。但勃列日涅夫死后留下的局面,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是一个亡国的死局。

是的,追根溯源来剖析的话,斯大林、勃列日涅夫甚至主管意识形态的苏斯洛夫都有责任,他们多多少少都在自己任期内埋下了一些定时炸弹。但是,他们同样给苏联打下了各种坚实的基础,用自己的努力让苏联保持与美国对抗的两极地位。前人做的就算不够好,也对得起后来者了。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苏联虽然困境重重,但并不在分崩离析的悬崖边上。前辈们虽然留下了无数的隐患,但同样给了他雄厚的资本与充裕的实力,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纠偏修正。

然而戈尔巴乔夫没有把握住,他几乎是凭着个人天才般的败家能力,将苏联一步步推向了深渊,最终彻底崩溃。

在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中,枪杆子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何况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丢掉了自己的枪杆子,甚至将枪杆子推向自己的对手——叶利钦的阵营。如此局面,焉能不败?

(本文的部分内容参照天涯作者园昇的作品《亡国之路——看他们如何搞垮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关注我的公众号:汴梁乐少(公众号ID:BLleshao),回复“文学”两个字,有1000部以上的文学名著及其他书籍高价值大礼包相送


user avatar   chuo-da-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这个问题吵火了,然后让微信部门的人看到。然后等待版本更新。


user avatar   hua-fei-28-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在许多回答里说过了,但是还是要再次强调

我局(SFA)在北约和西方集团那里是有正式编号的。



user avatar   feng-jin-80-85-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首先要有条件改户口,跟前清统治阶级挂上勾才行。




  

相关话题

  有什么关于杭州的冷知识? 
  1945年的美国,能打败当时的苏联并统一全球吗? 
  清朝官修《明史》到底把明朝“黑”的多惨? 
  如何看待普京贪污腐败的传言? 
  在你亲历的短短时间内,世界有哪些惊人的改变? 
  苏联是什么时候逐渐成为所谓的集权国家? 
  1946年林彪刚到东北的时候,非常被动,为何1年不到就彻底扭转了局面? 
  阿拉伯文明对世界作出过哪些贡献? 
  历史上出现过哪些高颜值的名人? 
  中国为何将今年GDP增速目标设为6%以上?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人推崇保时捷?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4月中国车市销量跌18%,自主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 2024-12-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