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普遍反对早恋的理由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yilin-wa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孩子,你天真了,反对早恋的老师、长辈是不讲逻辑的。他们只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蛮横的剥夺弱者的自由。利用权力,而不是讲逻辑,才是强者的逻辑。

那么他们反对早恋的理由(注意,不是逻辑)是什么呢?表面上看,他们宣称早恋影响学习。但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如果要反驳的话,简直易如反掌,且现实中本身也有早恋了但成绩没有下降的学生。

我认为,恋爱,不仅标志着一个人生理上的成熟,还是一个人精神世界开始成熟和独立的标志。中国的未成年人,终日都是生活在父母和老师的监控之下,鲜有个人空间。但一旦开始恋爱,就意味着他和她开始在一个私密的空间独处。这个私密的空间,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是父母和老师完全无法监控的。

他们反对早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出于对这一监控盲区的恐惧。

对于家长来说,由于中国社会上下两代人联系紧密,社会普遍认为老一辈为孩子的升学、买房、结婚等大事负有义务,一个学习优异、事业成功的孩子,以及孝顺的配偶,将减少了他们很多麻烦以及减轻经济压力。因此,他们也认为有监控孩子的必要。另外,许多家长的控制欲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 我们可以发现,对孩子早恋严厉反对的家长,往往最强调早恋对学习的影响。但实际上,这样的家长并不一定是最关心孩子成绩的家长,但一定是对孩子各方面控制都最严密的家长。

对老师来说,只有实现了对学生的全天候监控,才可能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管理,促进学生的成绩(也就是老师的工作业绩)提升(当然,这种管理方式是否有效,有待商榷,但很多老师们是深信不疑的)。

他们反对早恋的第二个原因,是防止未成年少女怀孕。防止未成年少女怀孕,本来是一个很正确的口号,但过去长期的社会禁锢,让“性”这个词语成为了一种禁忌,家长和老师更是羞于在孩子们面前提及,于是他们选择了“禁止早恋”这个看上去和“性”关系不大的一个口号。

但恋爱毕竟是人的精神活动,恋爱并不一定意味着发生性行为。因此,用防止早恋来防止怀孕,表面上看是把预防针提前打了,但实际上除了造成学生思想是禁锢之外,并不能达到防止怀孕的效果。

防止怀孕最务实的办法是普及性知识,让学生明性行为的后果。对性这个事情遮遮掩掩,最受伤害的其实就是未成年少女,很多小女孩,根本不明白男生脑子里面想的是什么,男生一打电话,来我家吧,我家没人,屁颠屁颠就去了,事后还一脸茫然,啊,韩剧里,不是两个亲一下嘴就完了吗?她们连什么是性都不能理解,又如何能理解什么叫避孕呢?其实,让她们提前知道什么是性,以及性行为的后果,她们可能会更审慎的面对谈恋爱的事情。十七八岁的孩子,远比大人想的成熟。

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政策,从防止早恋,到防止怀孕,是我们的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可惜,这样的转变还没有到来。

评论里有人诅咒我生个女儿,然后女儿早恋。可惜我没有女儿。但有个人有,那就是韩寒,有记着问他,他最想对女儿说的话是什么?

他说: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套。

我很欣赏这句话,这才是尊重生命的态度。

欧美国家为何对早恋不反对?这是由西方深厚的自由主义传统有关系。

首先,他们的社会更加尊重人权,不会粗暴干涉他人权力。谈恋爱,完全属于个人隐私问题,不会反对。他们头痛的是未成年少女怀孕的问题。

其次,他们的社会个体相对独立,孩子成年之后,负责自己的生活。父母肩上的压力小,当然没有监控子女的动机。

最后谈谈我对早恋的态度。

你若是要享受早恋的自由,就要承担成长的责任。什么是成长的义务?那就是通过年少时对自己的教育,确定将来能够自食其力。

简单的说,你不能一边早恋,一边把成绩搞得一团糟,让父母给你想办法进大学,想办法找工作,或者啃老。

记住,自由永远与责任相伴。选择自由,也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user avatar   Wang-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觉这个问题并没有提好。有一种误导性的倾向在里面。所以我决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尝试告诉各位所谓的西方家庭观是什么样的。

题主问“反对早恋的逻辑是什么”。后面又紧接着问“为什么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思想差别很大”。

孩子都有一个家庭,而每个家庭对待孩子的成长,年轻时的恋爱等事情的态度都有不同。这样的提问隐晦的(也许是我太敏感?)表达出一种西方比中国好的态度,说实话看着很别扭。

而目前的一些回答绝大部分是说西方思想自由开放,甚至连民主都扯出来。。。。谁家养孩子管民主不民主啊。

事实是,对待早恋的态度,不存在所谓的中西方差距。存在差别的原因是这个家庭的父母所在的社会层次与他们自己的教育与人生观。但既然题主问到了,我愿意尽量客观公正的,把我所知道的中国与西方的家庭做一下比较。因为我觉得,中国父母真的是太冤枉了。


对于子女的教育方式,一千个家庭有一千种方法。这个不应该叫做逻辑,而应该叫做态度。

首先要说的是,中国的父母是全世界最为孩子着想的父母,最具有牺牲与奉献精神的父母,最伟大的父母。这不是吹捧或者唱赞歌。虽然不同的家庭环境与个体之间难免存在着差异,但是我们总体的社会与文化环境造成了一种为子女奉献与支持的习惯。这是我们的宝贵的财富。这完全不是落后,而是先进,而是文明。

我知道现在的舆论有一种批判中国式父母的观点,这种批判往往将我们的家庭教育与西方所谓的自由与放养式教育做比较,而比较的方法往往是以偏盖全,用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做比较,完全忽略掉中国父母的苦心与奉献,也完全忽略掉西方家庭那种放养式教育所带来的一系列恶果。最后比较的结论往往是西方如何如何先进。这不是比较,这是恶意洗脑,这是选择性批判。这个内容有些跑题,我们放在后面再具体分析。

回到反对早恋的问题上来。我可以告诉题主,全世界所有有一定教育素养的,对子女负责任的,愿意为子女牺牲奉献的父母,对子女早恋的态度都是一样的。不反对,但是必须严格控制。不分中西方,不分人种,不分民族。

你看到的所谓西方的差别,那只是以小中产阶级以及下层人民为代表的人群。这群人在西方社会占大多数。父母自己,很多就是被他们的父母高中未婚先孕生出来,过着寄养,或者收容的童年生活。他们往往有个单亲爸爸或者妈妈,往往这种爸妈每天也是醉生梦死,即使有了孩子也还是到处把妹吊凯子,等真正成婚的时候,这个高中时候生出来的也成年了,断绝关系即可。他们根本没有所谓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概念极弱。青少年时期抽大麻开性爬,然后往往这个时候很多也有了孩子。得益于他们的社会福利也有学上也有饭吃。而西方的人口数量稀少造成了他们很容易通过一个技术或体力劳动上升到入门的中产阶级。这个时候你想想他们对他们的孩子会有什么态度?没有态度,没有教育,因为他们自己的父母也是这么对他们的。于是他们的孩子也上学,也开始中学时候早恋,然后怀孕,然后生下的孩子再去寄养,再去收容,再去谋技术工种,等等等等。偶尔有一两个借着运气与努力上升了到了富有阶层,但他们的家庭观依然是垃圾,而子女则因为有了足够的金钱而更加的放纵。这类人就是所谓西方的暴发户,也是媒体最喜欢宣传与报道的典型。我们媒体所报道的所谓西方的自由民主的家庭,绝大多数是这样的家庭。

这不是自由,这是自私与放纵。这不是值得学习与宣扬的东西。如同西方的那些垃圾食品一样,这是应该被唾弃与鄙夷的家庭观与价值观。

而真正富有的家庭,有教养的家庭,上层社会的家庭,是绝对不容许自己的子女在中学的时候发生这类事的。西方社会的宗教势力很大。而大部分富有阶层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以基督教为例,在婚前发生性行为是严格禁止的。很多虔诚的家庭的孩子更是愿意一生只谈一次恋爱。这在我们看来有些难以理解,但他们确确实实是在严格遵守。原因无他,家庭教育就是这样。而大部分这个阶层的父母都更加的懂得什么叫做家庭教育,什么叫做为子女牺牲。这些家庭的孩子往往在最优秀的私立学校或者教会学校成长(有人居然以为国外的教育没有择校什么的,真是无知者无畏),他们接触的同龄人也往往出身同等次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如果互相有好感,他们会去表达,会去谈,但是也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会将早恋放在一个可控的,家长可接受的范围内。原因还是家庭教育。而这样的孩子高中毕业后,往往会继续进修深造,利用父母的人脉再次进入上层社会。而他们的竞争者少了很多,因为绝大多数出身于支持“自由恋爱”家庭的孩子,已经被淘汰掉了。

虽然与这个问题无关,不过既然写到这儿我还是想插一句,如果你又认真读上面的叙述,你或许发现了一个关键点。西方的高福利,是为了维护富有阶层的延续而存在的。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父母。同样我们存在着父母受教育与家庭层次不一致的问题。但是得益于父母们普遍的为子女牺牲的精神,我们的最最粗暴的,你们所谓最最专制的父母,那些媒体天天拿出来当反面例子映衬所谓西方文明的父母。当孩子早恋的时候,还是知道拿起扫帚一顿胖揍。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说不出来怎么回事,他们只会告诉你这影响学习。但实际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本能告诉他们,早恋是有危险的,可能会毁了他的孩子。所以他们要制止你。用尽一切手段制止你。他们在保护你。


而和他们处于一样阶层的西方父母呢?

早恋?恋去呗,关我啥事。

不管管?为啥管?晚上还要去酒吧喝酒。

怀孕了?你都16岁了,滚出去自己找房子住别烦老子。

生孙子了?你妈和我生了你一年后就和别的男人跑了,我知道这是不是我亲孙子啊。

然后媒体兴高采烈的报道,西方父母民主开放,中国父母专制蛮横。

可怜天下父母心。

而稍微受过一些教育的父母,则会采取较为温和的方式,谈话,谈心或者默认但是保持监控,与西方良好家庭的做法一样。我相信即使题主自己,如果回想一下班上的早恋的同学,每一对背后父母的反应都不尽相同。在我们这一代,我相信采取温和方式的父母会越来越多。

而极少极少数的父母,才会有像洋人那样的放任不管的态度。这样的父母往往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对于家庭也完全不承担责任。在社会上处于最底层的状态。

我想我对比的已经很清楚了,如果你需要再清楚一点,下面是一个总结:

对待早恋及其结果的态度:

完全不管型:

西方--底层家庭与大部分中产家庭

中国--最底层家庭

粗暴式禁止:

西方--少数中产家庭

中国--大部分低收入家庭,以及少部分中等收入家庭

不禁止,但会控制:

西方--大部分富有家庭,教会家庭

中国--大部分中等收入及高等收入家庭

未婚先孕且生下来:

西方--极为普遍

中国--少数案例


这是一个并不精确的总结,但是我相信比很多媒体报道的要真实的多。

最后谈谈为什么会反对早恋。

早恋是有风险的。请记住这一点。在青少年期,不管你觉得自己有多成熟,不管你觉得自己有聪明。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自我掌控力没有成熟。你在关键时刻的判断与决定并不可靠。所有成年人,经历过那个阶段的人都明白这一点。但很遗憾,身处那个阶段的青少年,很难明白。

做为负责人的家长,如果他是成熟而理智的思考,他对待早恋会习惯性的考虑风险与收益。而不会像年轻人一样只考虑炽烈的感情。他明白多炽烈的爱情都会有熄灭的那一天,而想让爱情之火长燃,让幸福之光永照的唯一办法,是不断的添加燃料---你的财富,你的知识,你的成就。

这在成年人眼里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个判断。为了一个毛都没长齐的臭小子或者小丫头,冒毁掉至少三四年甚至一生的风险,非常不划算。

因此在‘青春期’的特殊心理与生理特点并没有被广为人知的时候,制止这种冒险的举动是所有家长公认的选择。

而在90年代后,很多家长开始理解了青春期的特殊性质(请记得,我们的青春与家长的青春,并不是同一个时代与环境,他们无法直接理解当时的我们是很正常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采取默认但是监控的办法,而放弃了粗暴式管理。但是默认不代表赞同,因为真的,这个选择在成年人看来,真的太不明智了。

有孩子就说了,他们都太世故了,爱情就是一切!

孩子,你可以如此放纵如此自由的喊出爱情就是一切,是因为父母为你承担了你完全无法想象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生存。

我想,当那些为了爱情,为了早恋,和父母大吵大闹,义愤填膺,乃至搬出西方来做比较的孩子,当你们到了为人父母的时候

你会明白,你的中国式的,老土的,粗暴的爸爸妈妈

有多么的爱你。




更新与回复

-------------------------------

回复一下评论中@

杨陈健

的问题:

您好。首先请认真读我的答案。我的回答立足点在于这个问题给中国父母帖上了’反对早恋’的标签,进一步与西方对比又暗示了‘西方父母好’这么一个观点。也许是我的理解有误。但是这个答案确实是建立在反对一个论点上来回答的。我没有反对早恋,也没有鼓励粗暴式教育。但是我认为以此来抨击含辛茹苦的父母们是不公平的。

基于这样的立足点,其实你提的几个问题并不在我的回答内。当然这么说你肯定觉得我在耍流氓。所以我来简单的回答一下。

1. ‘请记住这一点。在青少年期,不管你觉得自己有多成熟,不管你觉得自己有聪明。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自我掌控力没有成熟。你在关键时刻的判断与决定并不可靠。’

一个孩子在14岁15岁16岁17岁的时候都不成熟 18岁他上了大学 于是瞬间 成熟了 可以恋爱了。如果孩子这么不可靠 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让他们自己做判断 要保护他们到何时呢?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不成熟的。这可能是一个让你愤怒的回答。但是对于中国父母,这是很自然不过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有着非常优秀的家庭伦理概念。至少我觉得这种爱很温馨,很可靠。如果你觉得这是束缚是压迫是把孩子物化什么的,我也无话可说。而对于西方人,也许你很难理解,但是他们真的并不是都这么认为。甚至绝大多数认为,孩子并不是我的责任。

你所说的问题,即过分保护孩子,是存在的。但是与我在正文中的回答讨论的是两个问题。我所讨论的是中西方父母的对比。而你的问题是中国父母的不足之处。只引用我得一段话来是不能代表整个回答的。我从来没有说我们的父母没有问题,谁还没和爸妈吵过架。但是这并不是我回答的目的。

我对你的这个问题的回复是这样的。首先我坚持青少年时期,人的心理是不成熟的。但是青春期的一个特质就是容易产生成熟,永生不死,无所不能的幻觉。你可以找到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来证明这一点。其次,一些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并没有合理的表达。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中,作者提及了关于爱的定义。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段内容大概是这样的,爱意味着承担痛苦,而人的本能是逃避这些痛苦的。

放手让孩子去成熟,去独立,对于父母来说,是一种痛苦。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足够的心理能力,去坦然面对这种痛苦。因此造成了你所说的,以及其他回答之中的现象:对于子女过度的约束,过度保护。而在我的回答中,我提及到了家庭层次的概念。较高的家庭层次往往意味着较高的教育水平与父母的成熟程度,而父母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父母对于早恋态度不同的原因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有能力承担痛苦。

但是,我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承担痛苦,来用更复杂也更有效的手法爱自己的孩子,还是不承担痛苦,用粗暴的手法约束自己的孩子,中国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的出发点是爱与亲情。

我再强调一遍,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管教的出发点是爱与亲情。

这不是废话。你觉得它是废话甚至谎话是因为你一直在享受着这份由爱组成的‘不自由’。 而在西方,很多父母是没有这种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的概念的。他们不认为他们需要照顾孩子,教育孩子。而这种残破的家庭观,竟然被某些报道美化成了开明家庭的象征。这才是我坚决反对的关键点。

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乔布斯,他的童年在同样的孩子里,已经是极其幸运,极其美好的了。你没有见过这些孩子的生活,因此才会觉得他们自由,自己不自由。却不知道他们有多渴望你的所谓的不自由,多渴望一个爱他们的,照顾他们的,给他们坚强后盾的父母。

有一个爱你的中国父母,真的,是一种幸运。

2. ‘为了一个毛都没长齐的臭小子或者小丫头,冒毁掉至少三四年甚至一生的风险,非常不划算。’ 如果孩子愚蠢到这个地步 那只能说明你的家庭教育太过失败 孩子不懂的什么叫上进心 责任心。我的高中 所谓早恋的学生比比皆是 本一升学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不乏考入北大清华复旦美国名校的孩子。优秀的人是不会被这种事拖累的 不行的人谈不谈恋爱都一样。毁掉孩子的并不是早恋。


你说的优秀的人是不会被这种事拖累的,不行的人谈不谈恋爱都一样。我觉得这就是在你第一个问题中我所提到的青春期的幻觉。原因在于,你如何确定谁是优秀的人?

成绩在孩子,在高中生中也许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准则,但在成人的世界里是一个太苍白无力,甚至很滑稽可笑的指标。这也是为什么作为成人的父母,认为孩子是不成熟的。孩子看到的是成绩好,我谈恋爱怎么了?而父母看到的,则是成绩好真的不代表什么。他们还会想到你在爱情面前有没有足够的克制力,有没有足够的自觉不要为了爱情做出什么傻事,当毕业了要分开,我的孩子会不会痛苦沉沦?如果那个女孩男孩没有考到同一所大学,孩子会不会因为爱情而放弃更好的机会?凡此种种在孩子认为是世故与无聊的考量,都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在深夜要仔细思索的问题。而思索的结果,则再经由他们自身的水平表达出来。是粗暴,是默认,是控制,是谈话就由他们自己的决定了。

之所以很多父母以成绩为由,其实很简单,是因为那个时期的孩子自己,在心底,最认可的评价标准是成绩。在他们口口声声的喊着,成绩不重要!谁在乎啊!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看着那个数字,他还是会心底颤一颤。

你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们的小心思么?

另外,你提到的升学勾起了我已经不太清楚的回忆。我那一届里,既有成绩好,一起上清华的例子,也有本来成绩好,谈恋爱毁了前途的悲剧,也有打胎的,也有要跳楼的。我在回答中讨论的,是立足于一个群体整体的情况,而不是这个群体中的某个子群体。因此用一些人谈恋爱也没有耽误前途来做为早恋有益是站不住脚的。用有人谈恋爱毁了前途来说要禁止早恋也是不客观的。



3. 再来说说未婚先育 你身边到底是有多少人未婚先育了= =

未婚先孕,或者说青少年未婚先孕的问题。我想你可以到下面这个链接看详细的数据。你之所以觉得这种事情不普遍,说句你不爱听的话,应该感谢中国父母的控制。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龄,但是你看到的,你生活的环境,太小太小了。有很多你认为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其他地方,往往是其他人梦寐以求的。而很多你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其他地方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

帖张关于青少年未婚先孕的数据统计,图样的标准是1000个15岁到19岁的女孩中生孩子的数量。请注意是生孩子,不包括怀孕了没生的,不包括发生了性生活但没有怀孕的,不包括没有

以美国为例,数据大概在40-50之间。咱们简单点,就是百分之五吧。

孩子们,请大概计算下你的年级里有多少位可爱的女同学,然后算算百分之五是多少。按照你们崇拜的西方家庭与恋爱观,你们年级里就有多少可爱的小宝宝。

再把把这个数字放大到整个学校呢?放大到全市所有的中学呢?放大到全省全国呢?

现在有点实际的感觉了么?




维基上的链接:

Teenage pregnancy

我见过挺着肚子在洗车场干活的高中女孩,也见过牵着孩子来上课的单亲母亲,很多西方国家的高中甚至有设施简陋的幼儿园一类的地方,给这些年轻的妈妈们。这些事情没有发生在你身上,你的身边不多见。所以你无法理解这意味着什么,这样的情况有多么的无助与可怕。这些年轻的妈妈的父母是不会因为提前抱孙子孙女而开心的。他们压根不会提供任何援助。因为你是’独立‘的,’自由‘的。请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有人说我怎么一早恋就是要上床,要未婚先孕。如果你觉得早恋不意味着未婚先孕的话,那请感谢你的中国父母。正是他们的老土的观念,让你明白了这两件事情不一样,让你还在青春期荷尔蒙的刺激下保持着理智。

你们觉得,早恋和美好的爱情是一回事,牵牵手,最多亲亲嘴儿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西方,早恋和上床是一回事情,未婚先孕则是意料之中的事。

知道区别在哪了么?


4. ‘而真正富有的家庭,有教养的家庭,上层社会的家庭,是绝对不容许自己的子女在中学的时候发生这类事的。’ 请不要信口开河了 你认识多少 ‘真正富裕’的‘上层社会’的家庭。


我不认识什么上层社会的人。我只是有幸娶了他们的女儿而已。


关于你的总结,你提到了“如果你对孩子的教育到位”,这正是我在回答中所表达的。当一个孩子教育到位的时候,他应该能够理智客观的思考父母采取的行为背后的意义,并自己做出负责任的行为。坦白也好,放弃也好,隐瞒也好,这些行为的背后应该有着足够理智的思考。同时,他也应该能够理解(注意,理解与换位思考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父母的态度与观点,并自己做出决定。

无论如何,这样的孩子不会歇斯底里的喊着要自由要爱情,因为如果如你假设之中的足够成熟,那么他们早已懂得任何自由都是有巨大的代价的。并且,在这样的孩子与父母之间,早恋应该根本不是个什么问题。因为一个教育到位的孩子,必然会有一个懂得如何教育的家庭。所以你的总结,其实是肯定了我在上面的回答。


user avatar   wang-long-r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不是愚人节,但胜似愚人节。

因为就在刚刚——戴森,发布了一款耳机

这款耳机,是「头戴式耳机 + 空气净化器」的结合。

不仅支持主动降噪,解决噪音污染;还支持空气净化,解决空气污染。

一箭双雕。


你没看错,戴森首款「空气净化耳机」真来了——

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

这款耳机名为「Dyson Zone」。

初看上去,它的造型充满金属感,就像耳机和口罩的结合体。

主角刚从 2032 年的空气污染重灾区穿越回来,告诉我们音乐和新鲜空气可以一起进入大脑。



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第一次觉得戴森能有一个产品和它的名字如此契合。

净化空气

戴森在这款耳机上提出了「移动净化」的概念。

也就是说,让你不仅在家,走进各个城市的雾霾里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Dyson Zone 这里用到了两种净化系统。

首先是移动净化技术。

两侧的耳机腔体内,塞入了「双重净化系统」,内含马达,可以主动吸入外界空气,接着过滤污染和有害气体。



戴森研发出了一种「静电式过滤媒介」。

它能够主动吸引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物。



这样就能把摩托车头套一样的大滤网,变成小尺寸、纤细的滤网,放进耳罩里。



经由过滤之后,外界空气就会传递到前面的面罩里。

然后,就是创新呼吸气流技术。



戴森新创了一种无接触式的面罩。

空气将从耳机两侧进入口鼻中间,然后再从中间呼出,持续输送洁净的气流,整个过程都是无接触的。



等于直接在你的嘴部打造一个洁净空气的呼吸区。



净化噪音

耳机造型都来了,不能放歌说不过去了。

戴森把移动净化的概念,和声学系统结合,然后 Dyson Zone 就变成了一个能空气净化的耳机了。



这个耳机的耳罩能够完全包裹耳朵,还搭载了主动降噪技术,外部能捕捉外界噪音。



同时,内部配备了一种算法,在噪音接近耳机时进行降噪。



为了保持好的音频质量,戴森还设计了很大的音腔,扬声器驱动器,以及配合宽音域的频率响应。

但具体听感如何,等爱范儿后续来评测吧。

重新定义「耳机」

戴森没做过耳机,但空气净化戴森可是老行家了。

一直以来,戴森每一件产品都在持续创新和颠覆,产品也非常多元,比如无叶无噪音的吹风机、不伤发的卷发棒、能用一辈子的自然光照明灯……



但戴森的核心技术,依然是空气净化。

从一开始的无线无尘袋吸尘器,到能加湿空气、净化空气、取暖和凉风的各类无叶电风扇。

这款空气净化耳机,戴森也表示是经过了 30 年的过滤技术积累,研发了 6 年,进行了 500 多个模型的迭代。



2016 年,戴森内部提出了「移动净化」的概念,接着就开始了全球城市的空气调研。

两年后,他们开始测试产品,发现将过滤网放在耳机内,能达到最好的空间净化效果。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耳机要和口罩连在一起。



2019 年开始,产品开始根据不同人脸设计不同模型,继续打造产品内部零件的适用性,还有净化技术和降噪技术的融合。

毕竟将一大堆复杂的净化系统,放进两个小小的耳机腔体里,的确不是什么简单事。



最后,才有了这款未来感满满的移动净化设备。

在全球空气污染一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款空气净化耳机实现了便捷的户外空气净化,倒也是一个很符合当下的应景产品。



而且戴森首席执行官 Jim Rowan 之前就在采访中提过,(中国消费者) 喜欢拥抱新技术,对于颠覆性产品持相当开放的态度。

疫情当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呼吸这件事。



不过,它是个空气净化耳机,没有防护等级,不能当防疫口罩用。

无论如何,我们很高兴看到,可穿戴设备的未来,至此出现一个新的可能。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十年前看舰船知识,介绍国外军舰各种高大上,介绍国内翻来覆去的112、113、167,还有四艘破现代,实在是找不到其他可以撑门面的军舰了。

说多了都是泪,真的不容易啊。

当年6000吨就是神州第一舰,如今4万吨小平顶下水竟然可以悄无声息,想都不敢想。

海军的发展真的太快了!


user avatar   ah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十年前看舰船知识,介绍国外军舰各种高大上,介绍国内翻来覆去的112、113、167,还有四艘破现代,实在是找不到其他可以撑门面的军舰了。

说多了都是泪,真的不容易啊。

当年6000吨就是神州第一舰,如今4万吨小平顶下水竟然可以悄无声息,想都不敢想。

海军的发展真的太快了!




  

相关话题

  中国大学数学与物理教育有哪些地方是三不管的? 
  那些刻骨铭心又无可奈何的感情? 
  孩子从小喜欢听故事,每天蹭着家长手机听,有点担心孩子上瘾,需要干涉吗? 
  「教育」与「洗脑」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小孩子为什么不知道累? 
  如何看待『初二女生在老师上课批评其「自己不学,不要打扰其他人学」后找人殴打报复』这一事件? 
  「乖孩子」是不是一种教育的悲剧? 
  西安交通大学会不会被西北工业大学超越? 
  把自己喂胖是怎样一种体验? 
  为了孩子,是不是宁愿牺牲精致的生活,也要买一套学区房? 

前一个讨论
男人喜欢一个女人就会想和她做爱吗?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事是不管给你多少钱都不会去做的?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