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不同,功课不同,辩论的内容就不同
(图片来自网络)
上图这是结场辩经,高手辩经可是智慧和风彩的大秀场,反正我每次遇到高手过招都会看到呆。
这是僧人们活泼可爱的一面,此外藏地真僧人的风度,友善,慈悲与智慧总是令我动容的。
【实例】
有人说:凡是无常,都是知觉。
攻方:凡是无常,都是知觉吗?
守方:同意。(要先确立守方的立场)
0攻方:凡是无常不都是知觉,因为声是无常而不是知觉故。
说明:此处攻方找出诤由(有法、前陈):如,声。攻方的因含有前后二命题要成立:(1)声是无常;(2)声不是知觉。
守方:前因不成。
1攻方:声,应是无常,因为是所作性故。
守方:因不成。(第一轮检验小前提)
a攻方:声,应是所作性,因为是已生的法故。
守方:因不成。
b攻方:声,应是已生的法,因为是色蕴故。
守方:因不成。
c攻方:声,应是色蕴,因为是色蕴中的声故。
守方:因不成。
…………(略几千字)
你会听到这些藏语高频词
基细?——为什么?(这里是直接以反问的方式来强调自己不认同)
马恰——不一定 。
刀!——没错。
刀玛珠!——不成立!(反对对方的说词)
察吉!——错一次!
察!——错!
察洞!——虚有的错误,意思是根本没错!被对方说“察!”时,往往会顶回这句话。
问句的句尾有“饮比“玛”恰阿踏?” :(某某道理)是不是“不”一定是这样?
藏传佛学院的系统学习也必有这个通过辩经来进阶的过程。
辩经会上大部分的喇嘛学僧都很有风度,君子之辩,不结私怨,但辩到激烈的时候,双方也难免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动手比划的事情也有发生。
一对一或者一对多挑战,首先由高班的喇嘛同学人向低年级的新人喇嘛提出问题,这时新人要把头低下去,当高班的人发问时,低头回答,不可昂首,这是规矩,也是对高班人的尊敬。
高班同学的问题问完了,轮到低班的人问高班的,这时高班的人可以把头抬起来,答复问题。
班上的人有地位高的法王活佛,也有普通僧人;有学问好的,也有学问差的。这时大家是平等的,法王和活佛也没有特别的待遇,大家都是席地而坐。
辩经姿势小读解:
“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个姿势,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
✋
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苦难中的众生解救出来。
二手相击的意思:
1,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
2,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
3,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驱走你的恶念,降伏心中的贪嗔痴疑慢。
除了每日辩经,每个月有一次考试,所有的人都要参加,参加考试的人名提前已安排好。
在考试中由低班的人发问,高班的人回答,旁边有老资格的格西坐阵,帮助新人发问,每当新学生问不出来问题的时候,由这些老格西来帮着提问题,拷问新人。
这样的辩经考试每次连续进行三天。常常是通宵达旦,从晚上一直辩论到第二天的早上。发问的一个接一个地问题不断,回答的答案不假思索随口而出。
每个喇嘛都使出浑身解数,全靠他们平时的记忆和学识,以及随机应辩。
这时一个人的水平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法无定法,所有的超能力都是逼出来的!
这种考试都有大格西在旁边监考,有时堪布也来参加。
喇嘛在学经时是有压力的,但考试则没有压力,考不出就下去,下次再来。
辩经场上遇到问题了,便去请教师父,弄明白了,解决了问题,下次再去辩论。
平时的辩经是针对某个经论的某个段落而进行,比如《中观》的某一段落。
当你把全部的《中观》学完,分段辩论完成了,这时就有总辩论,这种辩论一般是从晚上开始一直到第二天的清晨。这个时候就要看你对《中观》整部经典的把握如何了,别人可以拿出中观里面的任何一段或一句话来考你,你答不出来,或者答的不对,就是一个差,考试简单得很。
三大寺的喇嘛也有集中在一起辩经的时候,那是在每年的十一月底,凡是学因明论的喇嘛,他们当中有大名鼎鼎的因明专家,也有初来乍到的新人,都要去拉萨西面大约六十里的一个叫作降养衮曲的地方,在那里集中学习和辩论因明两个月。
别忘点赞
谢绝转载
么么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