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人都在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这种制度依旧岿然不动? 第1页

  

user avatar   zi-zheng-zhong-y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其实问的很好,但是看了上面几个答案,发现都没有说到点以上。有痛斥体制问题的,有怪罪封建余毒的,有怒骂中国人缺乏创新的,有说政府培养顺民的,这都不是问题关键所在。
先上结论,所谓存在即合理,中国的教育制度发展这么久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它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要,不是不想改,而是改不了。要改,人民不干,国家不干,社会也不干。

为什么这么说?既然很多人诟病中国的教育制度是科举余毒,那我们就从科举制度说起。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演变就不在这科普了,重点说说科举制度在中国社会中起的作用。教书育人?孔老先生的初衷可能是这样没错,但是在实行中显然不仅于此,甚至说其主要功能也不在于此。科举制度的两极是统治者和应考者。从明面上来看,科举对于统治者的作用在于选拔人才,对参考者来说在于能够晋升统治阶级。当然,科举还有他的独特的社会意义。古代社会阶级分明,财产,爵位,官职都是世袭。既得利益者自然不会自发的让平民进入既得利益阶层,那么平民阶级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很难改变自身的命运。对于这种现状,普通民众肯定是会不满的。他们也会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试图通过暴力革命改变既有命运。而科举制度则担当了防止暴力革命的润滑剂。通过科举考试这种形式,让下层民众有了改变自身命运的可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就是底层民众如何通过科举考试,提升自身社会阶层的经典模式。如此一来,对于底层民众而言,有了相对公平的晋升途径,暴力革命的意愿就小了。对于统治者而言,社会秩序得到了维护,不稳定因素得到了缓解。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呢?科举制度提供了一个使得有改变自身命运的人能够相对公平的被划分为三六九等的途径,换而言之,就是一种划分阶级,利益分配的手段。既然是利益分配的手段,那么其第一要求就不是实用性,而是公平性。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使参与利益分配的人能够普遍接受。当然,科举也是分为教育和考试两个层面,教育作为科举表面上的目的事实上是为考试服务的。当然,教育也承担着宣扬统治文化,教化民众等诸多作用。这也是在考试的现实利益诱使下才得以推行的。

回到现在,我们当前的教育制度虽然承载的东西远远多于科举。比如塑造和培养国民性,增强民族凝聚力,宣扬主题思想,提高国民素质。但在此之上,当前教育体制最主要的功效仍然是利益分配和阶级分化的工具。当然,现在和古代不同,绝对的世袭制已经取消,另一个层面上,普通民众如果想要改变命运也有了更多的方式。你可以经商(需要资本和技术),可以从事自由职业(需要才能和运气),可以投机(需要承担风险)。但在此之上,接受教育,参加考试无疑是最为基础最为可靠风险最小的方式。对于一个14亿人的国家来说,求生和向上是相当不容易的,而教育在利益分配方面扮演的角色是如此之重要,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所承认的改变命运的可靠手段。既然承载着这样的任务,那么中国的教育,教和考两个元素注定了教为考服务。
举例来说,两所学校,一所承诺本校采用素质教育,小班授课,课堂学生主导,采用自主主题作业,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自主性和锻炼能力。一所承诺本校学生高考一本上线率80%,那么你选哪所?既然所有人都把教育的利益分配功能作为第一诉求,那么教育怎么可能将他的教育功能作为主导?

回到本来的问题上来,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是不想改,是社会的现实需要不允许他改。简单来说,如果真要改会怎么样?改革无外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先看自下而上的,如果基层教育工作者试图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会怎么样?家长肯定不同意,如何保证孩子的升学率?哪个勇敢的校长敢于做出这样的尝试,那就肯定会被现实碰的头破血流。君不见现在的所谓的素质教育学校,不是搏个出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真心办的最后都被现实打翻在地。
再说自上而下改革,国家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为什么?市场机制而已,既然家长送孩子来上学就是为了来应试的,那么学校只有提供应试教育才能生存不是?而导致对应试教育的刚性需求的是“考-学”这种利益分配模式。如果要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就必须改革这种分配模式。那么,废除这种模式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你能找出比中国的诸多考试更为公平,更为有效又能广为接受的分配模式吗?起码现在没有,而上层也找不到其他的解决之道。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考试做的尽可能的相对公平,提供给屌丝们一个战败官二代富二代的机会而已。


user avatar   ace-zh 网友的相关建议: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挑出一个产品的毛病,并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说“傻子都能看出来”并不是夸张的修辞。

设计者并不是傻子,众人津津乐道的“缺陷”,只是为了避免更大缺陷而做出的妥协。

学前儿童设计出的汽车,能上天能入地;小学生设计出的汽车,不烧油无污染;中学生设计出的汽车,能避免所有车祸;大学生设计的汽车,如工艺品一般精美流畅;汽车工程师设计的汽车,就是路上跑着的汽车。然而,并非把设计师换成小盆友,汽车行业就一步登天了。


user avatar   thatmercy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任何制度的改革困难几乎都可以归总于两种

1.没有找到更适合的更有效的制度

2.触碰了当今制度制定者的既得利益

教育制度也不是例外,以上两条足以总结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三种可能

1.可能现阶段该方案是最可行的

2.可能动了该方案你要挨揍,甚至家人都要挨揍。

3.可能太沉重你推过之后发现自己这点力气真的推不动


user avatar   yidiand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更多人是支持的,只是他们很少出声。

教育公平是意义最深远的公平,它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未来,是未来发展可能的公平,虽然发展可能的公平并不意味着同样的发展可能,但我们至少要保证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机会。

近年来关于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多,大多数是指向高考制度,更多人的诉求指向全国一张卷甚至全国一个分数线,希望北京、天津等本科率高的省市同河北、河南等本科率低的省市采用同一张卷一较高低。

直截了当地说,我是高考制度的绝对支持者。这并不意味着我认为高考制度完美无缺,更不意味着现行高考制度没有任何可以改进的地方。因为我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如果不是因为高考,我的家庭没有任何资源可以让我进入大学,我将和我的诸多堂弟一样,初中毕业,进厂打工,以青春和身体去换取金钱,在老家盖一所几乎不会去住的房子,然后携妻带子客居异乡,做一只候鸟。而我今天能做一名教师,能拥有更广阔的向上走的空间,这些都是因为我读了高中、考了大学。

高考制度是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希望,中考、高考是一个难得的,甚至可能是仅有的,不用拼权势、拼金钱甚至拼颜值而彻底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前不久的新闻,周口的王娜娜,如果她2003年没有被顶替上大学,现在会是怎样的生活?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很多人批判中国教育制度,这种制度依旧岿然不动?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更多人是支持的,只是他们很少出声。广大农村地区的家长和考生,是高考制度的沉默的支持者,不管外界关于高考公平的呼声多么强烈,他们依然“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与相信外界的环境会为他们改变相比,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努力。

高考制度的改进方向,也绝对不是全国一张卷、全国一个线。教育不公平不过是社会不公平的一个普遍关心、万众瞩目的表现,离开源头的不公平而奢谈终端的教育公平,不过是痴人说梦。我个人认为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所有公立大学收归国有,全部由国家财政支持,所有招生名额按照当年各省市考生数量按比例分配。但只要想想多少高校在地方,与地方扯不清道不明的各种关系,便知道其中之难。网上诸多诉说高考不公平的文章,动辄以分数线说事儿,但分数线的对比其实是不可靠的,因为各地的教育水平是不一致的。拿分数线说事儿,不应该比分数线比别的地方高了多少,而应该去比比这些差距巨大的分数线背后分别是怎样的高中生活。倘若全国一张卷、全国一个线,那么对于教育水平落后地区来说又谈何公平与正义?落后地区必然会流失优秀的学生,进而流失优秀的教师,这样岂不是会形成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

另一个角度来讲,高考也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那是义务教育的事情。高考从来就不是一次测试,它是一次选拔,是一次社会分工的初步分流。一个良性运转的社会,总得有人去清理垃圾,也总得有人去维护治安。我不相信会有足够的人喜欢垃圾的酸臭味道天生就喜欢去清理垃圾的,但我们也必须给清理垃圾的人或者他们的后代以改变的可能与希望。(我不歧视任何职业,我的亲戚也有不少做着或者做过并不体面的工作,比如我的父亲就曾是收废品的,我的其他亲属也基本都做着底层的工作。但这不意味着所有职业就真的就是平等的。提倡公平恰恰是因为不公平的存在。虽然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卖猪肉的北大学子陆步轩为何引起轰动?还不是因为人们认为一个北大毕业生应该去做一个更体面的工作而不是一个屠夫?)高考,考查的是一个人的发展潜力,(不要给我说有些人天生不喜欢学习,)也考查一个人的意志力——他如何“压榨”出自己的潜力,已经是最大可能的排除其他附加因素的只拼个人的制度,相对而言,这已经是难得的“公平”。

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要追求真正的高考公平,我们就必须追求教育公平——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教育质量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实现,又必须依赖经济等公平的实现。只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即使是一个市区的学校,在漫长的发展中也自然形成了三六九等,一流的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师和学生。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一些优秀学校衰落,一些本来不怎么起眼的学校崛起(如毛坦厂中学,虽然病态)。同样,一些学生在学校如鱼得水,一些学生在学校痛不欲生。我们只能让每个人发展机会上相对公平,(对于教育就是入学机会的公平,)却不可能做到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一样的。

大家可以认为以上文字是我在为高考制度洗地,但在一个更好的制度出现并得到实验确认的确能够替代现行高考制度之前(实验区和非实验区公平吗?),我仍然支持高考。我不会做一个“沉默的螺旋”。作为农村学生,我感谢并支持高考制度。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教育制度大概是为数不多的是维护无权无势的人的利益的制度了,也是为数不多与阶级分化大潮相悖的制度,可喜的是现行的教育制度已经开始有所松动,在可预计的将来,寒门再无贵子

批判中国教育制度的不外乎两种人:1.笨且懒的学生 2.二代们

支持的有两种人:1.勤奋聪明的普通甚至贫苦人家的孩子 2.天才

无所谓的也有一种:有权有势人家的天才

像我这种笨且懒的二代最希望改成推荐信或者捐款制了,学校里都是高富帅白富美,学校里谈谈恋爱谈谈生意,求欢不成人脉在,毕业往家里安排的地方一窝舒舒服服挣着钱,想起母校的花前月下风流时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每年捐捐款,等都混得差不多的时候下一代高富帅白富美也该上线了,老关系们互相写写推荐信继续送下一代进修,看着孩子们继续勾搭在一起老东西们放心地笑了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反正绝不会是穷小子的

就是不知道那些心怀抱负苦苦努力出头无门的穷小子们会不会想到,他们的爹就是当年牺牲自己后代利益也要换得教育制度改革的活雷锋?

=======================================

这个答案好像有点得罪人,不过我再补补刀吧

评论里的某同学说得没错,我确实不够二代,你当我是上网吹牛的小保姆都没关系,答案里这么说也就是自嘲下,毕竟相比条件不好但很努力的孩子,我的资源是相当优越的,只是我实在笨又懒,不懂珍惜。我在国外念书,不过这年头在国外念书的可不只二代,附近小卖铺大叔的女儿都在美帝拿奖学金念书。相反,二代也不都是在国外念书,和脑子不好又懒数学从幼儿园开始就没及过格的我相比,周围不少二代三代都是凭自己的努力上了名牌大学,一溜理工科,当然后来他们几乎都选择了出国深造,但这就不是很多人以为的“二代学习不好还能出国”的范围了,何况出国也不是混不下去父母给铺好路抬抬腿就能走得很顺利的事,很多人都喜欢看二代不学无术坑爹的故事,这种人当然有,但是靠自己努力甚至比普通人更努力的人也有,只是很多人不愿相信。

我只是觉得如果有背景,有很多选择,那么某一条路公不公平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事,反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已经足以说明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了。但如果对于一个人这条路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甚至是最好的选择的话,那他应该比那些拥有有很多选择的人更重视这条路,毕竟你没有那么多的选择。


user avatar   raid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深夜睡前小答。

感觉斥责中国教育制度的多是针对高中及以前“扼杀创造力”之类的,但是题主又提到高校试点,就两边都说一下。

对于高中阶段及以前的教育,中国欠缺的是对“知识”以外的东西的培养,包括所谓创造力、领导力,也包括社会。在这方面,国内有人和组织在做改善的努力,至少我的母校在做。高考也在逐步改革【至于这个改革改得好不好请移步其他问题】。故我认为不动如山无从说起。我想题主也不至于天真的希望今年直接取消高考所以就不多说了。
高校这方面呢,由于之前缺乏引导,似乎很大一部分学生【很不幸,包括我】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感觉中国青年缺乏对未来的思考。另一方面,经过十二年的苦读【对绝大多数人都够苦】,大学突然开放起来,加上严进松出的审核,使得许多大学生【很不幸,又包括我】无心学习。
然後现在要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这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儿。而且问题多是前期落下的病根儿。

可以注意到说到高校之後我就不提教育制度了,因为我总觉得各国高校的教育制度都差不多,无非上课,考试,毕设,答辩。
要说高考的深层合理性,我认为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方法,并且从科举的传统沿袭下来,一时难以改变。另一方面,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国家和家庭对于人才的要求相对急功近利,这使得我们对才能的评判可能无法像美国那样平衡,而是更加集中于学习上。中国人对“有用”的狭隘定义和过于在乎是存在的,到也在逐步改善吧。

至于中国没有大师……爷爷辈的大师还挺多的。建国初期条件艰苦,反而出大师,不過陆陆续续都去世了。父辈的大师感觉稍微少一点,跟文革多少有关吧。新一代的都还没到成为大师的时候呢。成为大师是需要时间积淀的,你看中国恢复高考才三十多年,受这个教育制度“毒害”的都还没到岁数。我觉得大师会有的,只是需要等等吧。

困了,思维不甚清晰,有乱有错,希望包涵指正,定将修改。

最后吐个槽,不禁觉得“国足差得都被黑成这样了,为啥还能差得不动如山”是个好问题。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2012年3D打印机刚被炒起来,2013年初中国从事3D打印机的公司和研发机构就涌出了1000多家;当2013年工业4.0刚被提出来,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就有近百家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业4.0雏形...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无论在哪个领域,哪怕是最前沿的领域,中国的智力资源就能迅速地跟进、吸收、消化。试问: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培养出海量的、具有深厚理工科背景的人力资源,如何能够从一个文盲率为90%的贫穷国家,转变成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技术领域,都能够迅速成为弄潮儿,甚至成为主要参与者的国家?我们都不用去提那些逆天的克隆黑科技了。

那么怎么才能在短短的30年内,将文盲率90%国民改造为海量的、强大的智力资源呢?一切教育方法都要从国情出发,需要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如果抛开国情,天马行空,我们很难想像我们的教育能取得目前的成绩。应试教育固然乏新,却近乎天然地能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技能以及纪律,为将来的进一步自我学习或工作中的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或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少数杰出的、学有所成的成为精英,进入学校、科研院所,进一步教书育人,迅速的壮大了教师队伍,又培养了更多的人才,各个方面的人才。即使有一部分人因为应试教育被抹杀了部分特长(其实特长生也有学习和成长的途径),可以说绝大的部分人,都在自己最大的能力范围内,吸收了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而这些,就奠定了我们近些年来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基础。

--------------------待续------------------------------------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题太模糊,你这个样子学什么都不会好,首先先定义下,在你看来什么叫做好?生活安逸叫做好,事业辛苦,但是发展有前景也叫做好,首先要看你自己偏好什么东西。其次你所追求的是什么档次的学校,光看专业没有任何意义,有些专业一线学校叫做好后面的学校就不好。


user avatar   jia-ming-zi-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以看看王小波的《青铜时代》,虽然王小波不在了,但是也算是现代的文学作品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中考体育将逐年增加分值,达到与语数外同等水平? 
  哪一个瞬间让你突然感受到了贫富差距? 
  俄罗斯“物理数学中学”的教学模式是什么样的? 
  今天是毛泽东逝世 44 周年,有什么要说的吗? 
  面对初一孩子不知道6+7等于几,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应该怎么去辅导他? 
  如何看待新京报、财经网发布的人舆室“小粉红分布图”,显示小粉红在三四线城市居多,其中山东省最多? 
  如何评价玻璃大王曹德旺宣布捐资 100 亿元在福州建立福耀科技大学? 
  「成绩好的优先挑座位,然后成绩差的坐剩下的」这种安排方式是合理的么? 
  很多中国人对中国以外的世界无知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中国的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发型要求苛刻? 

前一个讨论
补码乘法位级操作过程是这样的么?
下一个讨论
怎么看教育部禁止东部高校从中西部高校挖教育人才的新政?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