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胡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或者哪段文字? 第1页

  

user avatar   li-jia-lu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应该抱定“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放弃东三省为最高牺牲,求得中日两国关系的彻底调整

1937年7月29日 蒋公发表庐山谈话,宣布“已临最后关头”,胡博士痛心疾首,于8月6日给 蒋公上亲笔信,指出:

我所欲陈说者,只有一句话,就是在应战之前,还应该做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今日为国家设计,必须用最大努力求得五十年励精图治的机会,使国家有资格可以为友,也有资格可以为敌,方才可以自立于世界。凡能为国家如此设计者,终久必能得国人与世界的谅解与敬爱。至于外交的方针,鄙见以为我们应该抱定“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放弃东三省为最高牺牲,求得此外的疆土的保全与行政的完整,并求得中日两国关系的彻底调整。

我的家乡绩溪,于抗战八年中亳无破坏,堪称世外桃源

1947年7月5日,胡适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鼓动内战,称“政府全力戡乱势所必然”。为了论证这一点,胡博士以故乡绩溪为例:

我的家乡绩溪,于抗战八年中亳无破坏,堪称世外桃源,胜利后共军到达三日,即将绩溪全部破坏。

这个“毫无破坏”、“世外桃源”有没有按胡博士常说的那样来个小心求证呢?可惜没有。

1938年3月3日,李宗仁致电 蒋公,报告日军轰炸绩溪,损失惨重:

寝日敌机三架在绩溪城内外投弹十余枚,并用机枪扫射,毁县府房屋十余间,民房八九栋,死伤人民二十余。

1940年11月13日,李品仙致电 蒋公,报告日军轰炸绩溪,损失惨重:

微日八时十五分,敌机 八架在绩溪县城投弹廿余枚,并用机枪扫射,毁民房四十五间,民众死二十五人,伤十六人,县府微有损失。

日本已不可能再度成为侵略国家。说句公道话,不能由于自己倒霉,不长进不繁荣,也希望别人同自己一样倒霉。

1948年6月5日,针对国内风起云涌的反对美国扶持日本运动,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出面唱和司徒雷登。胡博士断言:

日本已不可能再度成为侵略国家

胡博士批评,国内反对美国扶持日本,乃是国内恢复慢于日本,不免眼红:

有些人看了不免眼红,战后两年,自己还未走到和平安全的生活,更未恢复繁荣,看见人家恢复的比我们还快,感觉不平。

胡博士表示:

中国恢复的慢,我们只能忧虑自己。说句公道话,不能由于自己倒霉,不长进不繁荣,也希望别人同自己一样倒霉。所以虽是正当的忧虑也有点不正当


user avatar   hongchamoshu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原话是胡博士1919年所说,绝对是他一生讲话中传播度最广、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话,没有之一。但这句话真正名扬天下、妇孺皆知,却是因为40年后的下面这篇文章——

再讲一个中国人的议论。此人在台湾,名为胡适。他讲,据他看,这个“革命军”(就是叛乱分子)灭不了。他说,他是徽州人,日本人打中国的时候,占领了安徽,但是没有去徽州。什么道理呢?徽州山太多了,地形复杂。日本人连徽州的山都不敢去,西藏那个山共产党敢去?我说,胡适这个方法论就不对,他那个“大胆假设”是危险的。他大胆假设,他推理,说徽州山小,日本人尚且不敢去,那末西藏的山大得多、高得多,共产党难道敢去吗?因此结论:共产党一定不敢去,共产党灭不了那个地方的叛乱武装。现在要批评胡适这个方法论,我看他是要输的,他并不“小心求证”,只有“大胆假设”。

user avatar   su-kai-46-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位自由派大佬一定有一位在说谎是吧?

我该信谁?


胡适考察民国监狱,说不存在酷刑

我读了此三项文件,真感觉失望。反省院是我们(杏佛、成平、我)三人前几天亲去调查的。有许多犯人和我们很详切地谈话;杏佛当能详告你们诸位。他们诉说院中苦痛,最大者为脚上带锁与饭食营养不足二事。但无一人说及有何种私刑吊打,如孙夫人所得Appeal(控诉书)中所说的。谈话时,有一人名刘质文,是曾做苏联通信社翻译的,他与我英文谈话甚久,倘有此种酷刑,他尽可用英语向我诉说。依我的观察,反省院都(?)已决犯中必无用此种私刑拷打之需要。


柏杨回忆录,说KMT监狱里酷刑泛滥


社会上受到普遍尊重又有充分自由的绅士,突然间被捕,推入四周都是铁栏杆的小房间里,被侮辱,被殴打,精神会霎时崩溃。货真价实的“叛徒”,反而比较轻松,因为只要决定招出什么或不招出什么就够了。只有那些欲招却无供可招的人,苦难最多,因为他必须揣摩问官所引导的方向,假设当初预定你是参加民主同盟的话,如果你忽然参加了共产党,他们就无法接受。假定你的猜测始终不能符合他们给你的暗示,苦难就更大。有人在刑求下,悲愤地叫:
  “我是匪谍,我是匪谍,你们教我招什么,我就招什么!”
  这种绝望的哀求,更激起审问官的愤怒,因为你冒犯了他职业的尊严,审问官会抓住政治犯的头发,教他跪在算盘上:
  “我们从不教人招什么,你自己做了什么,就招什么。”
  不是每个政治犯都跪过算盘,也不是每个政治犯都摇过电话(把电话线的电流通到手指上,然后摇动把手,电流会使一个人浑身发抖,屎尿齐出),但是,最后都会照着特务们的预期,招出答案。只要你第一件事自诬,就一泻千里,每件事都会自诬,直到法律把你完全严密地绑住。如果只看笔录,只看口供,每句话都是囚犯说的,事实上,每句话都是特务说的,真是:他白即自白,一一服上刑。

user avatar   cindy-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几天偶然翻图书馆的目录看见胡适的留学日记,想到他曾是这里的毕业生,而且这一周来让我最惊喜的Kroch Library,最早也是由胡适毕业时捐赠的三百多本中文书奠基的(现在是北美最大亚洲藏书图书馆之一),就request了借阅。


拿到书的时候被英文字典厚度的日记惊呆,而且是1937年原版,不仅是繁体,半文言文,还是竖排版。





几年前在网上看过季羡林和胡适所谓的“打牌日记”节选,说两位先生也终日打牌不思不学,还一度被当成搞笑段子或者小伙伴们拖延症晚期的借口在各种平台转发。当时就看见知乎上不少人跳出来为胡适正名,举出其中断章取义的例子,但还是想眼见为实。


初读日记就被吸引,一口气读完了卷一卷二,也就是他在康奈尔的大一和大二。其中精彩程度我觉得远超过了“打牌日记”,所以记录下来~



自序中提到七年里有间断和遗失,日记不算完整,1910年到1917年,也就是胡适的19到26岁。开篇就是抱怨康村天寒地冻,“层冰埋大道,积雪压孤城”,看来百年前的Ithaca一样四季如冬,冷到人神共愤。


很遗憾他初到美国的部分没有记载,非常好奇他刚到这里的时候,会不会和我们一样,每天感慨这个小村子的美,或者一百年前的留学生活不会有更大的文化,饮食或者生活方式的差异, 被他一一记录下来。


大一他在农学院,大二时转至文学院,这两年的日记事无巨细,生活日常,学术思考,每天见过的人,事,景都会简略记录。第三卷开始他给自己立下规矩,只有符合五大特征的事件才会写进日记(这里后文详说)。


本文会先详细摘抄这两年的部分,还原真正的”打牌日记“。 私以为一百年前的二十岁九零后留学青年生活,一点都没有比我们无聊。


(一) Cornell校园里胡学长的足迹


日记里多处提到康奈尔校园里的建筑,图书馆,上周傍晚我们在校园散步时,一路按着他提到的地点逐一拜访,恍惚就是一百年,觉得很奇妙。


藏书楼"Uris Library"-日记里“去藏书楼读书”是胡适每周的例行日程


Sage Chapel - “ 在Sage Chapel(本校礼拜堂)听前校长讲道。”


Barnes Hall - “ 在Barnes Hall演说孔教,一时毕,有质问者,复与谈半时。”


Eraz Cornell - 他和Andrew Dickson White 一起建立了康奈尔,日记中也多次提到,胡适称他为康南尔君。


经常去看和常青藤其他学校的各种比赛


(二) 日记中的“真性情”


日记出版时的自序写于1936年,下面是胡适自己的总结。



“他自己记他打牌,记他吸纸烟,记他自己时时痛责自己吸纸烟,时时戒酒而终不能戒;


记他一次忽然感情受冲动,几乎变成了一个基督教信徒;


记他在一个时期里常常发愤要替中国的家庭社会制度作有力的辩护;


记他在一个男女同学的大学住了四年而不曾去女生宿舍访问过女友;


记他爱管闲事爱参加课外活动,爱观察美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到处演说,到处同人辩论;


记他的有朋之乐,记他主张文学革命的详细经过,记他的信仰思想的途径和演变的痕迹。”



他提到初衷只为自己记录日常,或捕捉新想法,后来整理才觉得“这几十万字是一个中国青年学生五到七年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思想演变的赤裸裸的历史”。


翻看其中胡适的感慨,欢乐,疲惫和迷茫,确实会有不少共鸣,也不禁感慨原来一百年前的学生也不是又红又专的书呆子,他思想的独立性和宽容的世界观甚至超越信息更为全面,完整的我们。


他的课余生活除了读书打牌,还去费城,纽约,波士顿游览访友,在Ithaca著名的几大瀑布踏青,锻炼,在Cayuga Lake泛舟,在冬天结冰的大路上“扑街”,和友人自烹自煮大快朵颐叹酒,参加各种“欧洲之夜”,“亚洲之夜”的party, 也旁听其他学院的课程,帮康奈尔整理中文校史,听人演讲,与人辩论,投稿给New York Times,恋爱,关心国内外政治,战况。


“天天打牌”的网传版本


实际对应的日记原文

(这周实为大考结束,夏季假期,胡适也才刚注册暑假课程,可能有了一周的放松时间~)


发誓再不抽烟


反省自己不该熬夜打牌


谈“无恒之病” - 觉得对拖延症晚期也有效


参观Ithaca Fair - 还会不会是现在村里的International Fair呢?


“武昌宣告独立” “美国报纸均袒新政府” 评袁世凯为“此人真是蠢物可鄙”


在大选前在食堂组织同学“预投票”,还把结果统计在日记里


他总结的汉语发音法,很多音和后来的汉语拼音近似


大二时年底,胡适决定管理日记内容,值得记录的事情才记录,并拟了五条“规矩”,之后的日记便更多的成为了见闻和思想笔记,并按主题逐一加了小标题


(三)关于胡适先生和康奈尔


中国学生会计划写一本《康南尔》,胡适被分到写校史的部分,后来日记里多次提到在Uris写稿,最终成稿为《康南尔君传》,昨天我在网上图书馆里下载到了当年的版本


其中详细记录了Eraz Cornell的生平,Ithaca的情况,和建校的经过(都由胡适翻译自Cornell长子所著的传记)


胡适所有的荣誉学位


校友新闻1946年刊登了胡适在中国任教的情况



那时的中国学生会logo


在我找到的资料中还有大量胡适的英文书信,论文,明信片,剪报,照片,学校活动资料,它们更多是一个百年前留学生的生活痕迹。


看完他的日记,觉得他不遥远,有血有泪,每天都有很多疑问,常常和人争辩,爱拍照,访友,郊游,打牌。思想开放,独立思考,甚至可以说是个有魅力,有想法,又风华正茂的好青年。


(四)这样的胡适

学校的版本里留下了很多剪报和胡适赠给朋友们的照片,日记里提到他常去Ithaca著名摄影师Robinson的相馆拍照,后来我偶然得知Robinson也是现在Ithaca机场的其中一位奠基人


知道胡适是从小时候学新文化运动开始,研读他的日记是机缘巧合。他的一生毁誉参半,起起落落,我只读到了他的青年部分。这时候他还不是中国学界光耀的领袖,也不是德高望重的名校教授,他是一个初到一片新大陆,在跌跌撞撞中摸索世界,接受差异,为中国青年打开眼界的上一辈九零后。


他的日记包罗万象,所接受的信息量应该远远超越同时代的其他人。他提到的日常书目,从《左传》《诗经》到《哈姆雷特》《麦克白》,他研究美国不同典型人物的传记,记录各国文字的规则,渊源,他泼辣地点评新中国前复杂的政治局势,又身体力行地在异乡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他爱自由,思想更是无拘。


查阅资料发现,现在有学者觉得,胡适一生并没有多少伟大的成就,被光环,幸运和荣誉包围着的他只是一个见闻的传播者。读完他的青年时光,我却看到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青年留学生在异乡的土地孜孜不倦,过着非常精彩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今天我坐在Olin图书馆里写这篇文章,他的无数手稿照片,随身书籍就放在楼下的department of manuscripts里。Cornell很多老教学楼的一砖一瓦都是动辄百年,胡适和我们都只是这里漫漫岁月里的一小笔,他却把短短几年的时间过成了一段佳话,把故事永远地留在了美美的倚色佳,有这样的学界中国前辈,已经是对康村人最好的激励。


“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

—— 胡适


共勉~


此文仅作纪念胡适先生。

2016年6月20日,于倚色佳

(原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道年记,摘录,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user avatar   hou-ge-82-63-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的某些回答让我蚌埠住了

吓得我赶紧检查了下身份证

还好,国籍的确是中国

不得不感叹一下

现在的日本人中文是越来越好了


user avatar   ju-yix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完再来问




  

相关话题

  胡适为什么没有选择留在大陆? 
  个人印象,网络上胡适好像有好多认同者(继承者), 鲁迅却没有,为什么? 
  「聪明人更要下笨功夫」是什么意思? 
  蒋介石骂他损害国家,程潜骂他汉奸还要枪毙他,胡适到底做了什么? 
  为什么很多人对胡适评价不好? 
  网上流传的季羡林吐槽、胡适打牌的日记属实吗? 
  「聪明人更要下笨功夫」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胡适会得到如此多的国人追捧? 
  为什么胡适会得到如此多的国人追捧? 
  胡适,鲁迅等文豪所说的就完全正确不可撼动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11月25日上海新增新冠感染者是境外输入病毒污染和国航未严格消杀相关?
下一个讨论
新冠 B.1.1.529 毒株被指「可能比德尔塔还可怕」,是真的吗?有多大危害?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