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新冠 B.1.1.529 毒株被指「可能比德尔塔还可怕」,是真的吗?有多大危害? 第1页

     

user avatar   hun-yong-si-yan-li-chang-c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危害大到足以损坏电子及网络设备。 

以谷歌翻译服务器为例:

11月中旬,这个可能与艾滋相关的新冠病毒被发现,见诸媒体。11月下旬,谷歌翻译将“艾滋”等词汇与“中国”等词汇绑定。例如:

输入“艾滋病人”,谷歌将其翻译成“武汉人”。

输入“艾滋病房”,谷歌将其翻译成“新冠病房”。

直到昨天晚上,11月26日23:14,谷歌才宣布纠正了错误,但并未做出更多表示。(注)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因疫情导致电子设备损坏了。2021年1月,谷歌翻译就曾因美国疫情出现了错误,例如:

输入“拜登违背诺言”,谷歌将其翻译成“拜登信守诺言

输入“佩洛西违背诺言”,谷歌将其翻译成“佩洛西信守诺言

但是对得过新冠的人,就不会出现错误,例如:

输入“特朗普违背诺言”,谷歌不做任何修改,依然将其翻译成“特朗普违背诺言”

综上可知

新冠危害大到直接影响谷歌翻译

(注)

2015年,谷歌翻译因使用歧视性词汇翻译LGBT词汇遭到数万投诉,谷歌因此修改算法并公开道歉。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送给世界的圣诞节礼物》

半年一轮的destiny,不是无限加强针能解决的。因为除了抗体衰退以外,毒株本身也在变化。

D614G, alpha, delta还是529,无非就是个名字而已。即使没有他们,也会出现其他的弄潮儿。

量变引发质变,变异出一个超级毒株是偶然,不清零的话,毒株越来越强,只是一个必然发生的事件而已。即使没有529,delta的125条一级子分支,难道就不会有那么几支脱颖而出吗?AY.4.2和AY.43,难道就不会进化吗?

以后每年的复活节和圣诞节都会有类似的礼物的,也不一定一次只有一份,祝好运。


user avatar   helanyizhim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希腊字母果然用完了,最近一次见到这种命名方式还是对天体的。


user avatar   pu-ti-hua-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11.29:澄清一些误区,看到不少答主有提到,可能是被媒体的信息影响到了。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之所以如此快速,给出VOC,不仅仅是因为从他的基因序列分析中,我们能看到有非常强免疫逃逸的潜力,而是因为Omicron,已经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在真实世界中免疫逃逸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与基因分析是相吻合的。

详细的分析,大家可以follow拍老师 @拍照稀烂帮帮主 的一些分析,我在这里只简单的阐述一下逻辑。

上图是SA各个省血清抗体为阳性的比例,其中画圈的就是这次爆发的震中,豪登省。南非的疫情,第3波是从6月份开始,7月8月9月为最高峰,大致在9月份结束,然后降下来,处在一个平稳状态。预估在豪登省有60%的人经历了新冠的免疫过程,总的抗体阳性的比例是70%,成年人在75%以上。这也符合德尔塔病毒爆发的一般规律,也就是大起大落,然后会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目前的印度和非洲大部地区就是这样的状态。

然后在10月底的时候,南非特别是豪登省的疫情,忽然异军突起,呈现一种快速爆发的早期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Omicron变种的发现,以及在PCR sample中的高比例。

要知道,在经历过Delta的土地上,除了偶尔有一些beta变种可以稍微兴风作乱,几乎可以说是寸草不生。还从来没有一个变种,可以像O这样占据如此高的比例。那么现在,你还认为O变种它的免疫防御能力真的只在理论上吗? WHO不是傻子,VOC真的有他的道理。

还有一个误区,我在另一个回答里面提到过,就是现在各大媒体都在传说,新变种的症状很轻,来源主要以南非的一个医生为主。我自己的猜测是,这是为了策应周一的美股,因为这段话是完全脱离了语境。

南非医生在她的具体描述中,30多名症状比较轻微的患者,都是健康年轻人,另外有一名6岁的儿童高烧加非常高的心率,但是两天后就缓和下来了。但是老人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她没有接触过,她也表达了担忧。

但是请注意,这同样不意味着新变种的症状会很严重。仅仅是目前确实还没有更好的数据能说明这一点。但是用健康年轻人的症状来证明新变种的毒性不高,可以说是混淆试听了。

以色列官员有表示,目前以色列的三名患者症状都比较轻微。在香港的管理员也有提到香港的患者症状不严重。这5名患者都是经历过完整的核酸疫苗接种,其中一名以色列患者还进行过加强针的接种。但是现在我们并不知道在不同的人群组别当中,O的致病性和毒性究竟是怎样的。要知道绝大部分感染了新冠的年轻人也都仅仅是经历了轻微的症状,但是感染的基数一旦上去,依然逃不过医疗资源枯竭下的惨况。

11.27:忽然get到很多在国内的朋友们也在担心,我觉得如果你们不是买了什么疫情受害美股的话,基本就不需要担心,好好的加强针走起。

当然,在国外的,最好当作病毒已经在你身边,而且疫苗也用处不大,因为虽然没有明确证据,但是:

比利时发现一名女性阳性患者,从埃及回来后确诊。

以色列发现的患者中,有一位九月份已经打完3针加强。

荷兰在周五从南非来的600多名乘客中,发现了61位阳性患者,其中有多少Omicron比例不得而知,但是请回顾一下占比图,同时,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所知道的所有具体毒株的信息,都有一个时间差,发病,采集,检测,测序,都需要时间!信息被我们看到的时候,已经是过去时了。


——————————————

更11.27 不能Happy Nu Year了盆友们,WHO说了,这是Omicron ο,直接VOC啊盆友们!前天面试录取,今天进董事会,前天开始炒股,今天福布斯见。卷王的人生,就这么与众不同。

————————————————

更:经过一天发酵,相信大家心情都和拍老师一样安定了吧!总结一下现在(11.26)我关注的问题,以及我的下注:

1. 实验室中验证的“现有各种中和抗体的中和水平”,决定了单抗和疫苗的有效性(根据理论分析很不乐观),估计这两天就会出来结果。一个定心丸,PFE的阻断剂目前看起来没什么影响,目前还没有影响到NSP5的位点。

下注:会验证理论结果,但是疫苗依然不会完全失效,加强针走起,序贯接种走起

2. 真实世界的传播速度和能力,R0,Rt以及空气传播等等技能点级别。(根据香港隔离酒店的内部感染事件,空气传播肯定不弱,但是具体和delta怎么比还不清楚,估计未来几天会出来。这对我国如何开展入境防疫措施以及冬奥会防疫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刚好到了要启用专用防疫旅馆的时候)。

下注:传播速度>delta,但是没有几倍于Delta那么夸张,之所以增长迅速,可能是有奠基者效应的影响,以及南非在数据收集上的一些问题。现在就看看在英国和Delta plus-AY.42怎么PK了,我对Nu持谨慎乐观的看法。

3. Nu的症状、致病性和致死率在一个什么水平,现在时间太短,有些可能还看不太出来,预计未来两周就会清晰起来。这个除了突变本身,暂时没有太多信息可以下注。

4. 目前的传播范围已经到了什么水平,目前已经检出的地方有非洲南部(南非为主,今天77,明天 many more)、香港(1+1)、以色列(3)。

下注:从时间和交通状况看,我相信Nu已经开始播撒到世界各地了,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时间点至少是去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的水平(全世界看南非害怕,急冲冲地停飞班机,却不知道病毒就在我身边),刚好现在是一个booster接种刚开始的水平,即使booster有效(大概率),恐怕刚好赶不上爆发。

5. 和1相关联的,Nu和Delta是什么关系,更进一步,Nu到底是不是一种新的血清分型,aka,一种新毒株,SARS-COV-3(这里说的不准确,serotype和strain肯定不一样,但是在传播效果上差不多就是了……

正如 @极萨学院冷哲 所说,Nu相当于是在被Delta狠狠亲热过的废墟(南非)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到底Nu能力如何目前还不清晰。那么有可能 a. Nu只是个喜欢吃剩饭的(Beta在Delta高峰过后曾经干过这种事),b. Nu是个能卷赢Delta的卷王,正如Delta几乎卷死了其他所有毒株(除了少数几个地方卷王),c. Nu和Delta大家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中和抗体互不干涉),卷上加卷了属于是。

下注:2与3之间,只要别再来个重组,卷中卷

1当然是可能的,但是从印度低的离谱的新增数字看,这剩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而且现在,世界上到处都是delta吃剩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

更:(原先增长曲线的图有问题,换一个更好看的,credit: 鲁汶大学Tom Wenseleers老师,新冠流行率拟合的大牛,感谢@拍照稀烂帮帮主 拍老师提供。

颜色不用多解释了吧,dddd。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一百多天。动人的一抹红色,温暖了这个冬天

更UKHSA:B.1.1.529新冠变异株是迄今为止(应对方面)最具挑战性的变异株。该变异株的突变数是德尔塔毒株的两倍。突变很可能产生免疫逃逸。 ​

————原答案————

简单来说,Nu ν 来收人头了!(读new

看了拍老师 @拍照稀烂帮帮主 的文章,焦虑到没睡着,决定去自己好好调研一下防止被焦老师(bushi 骗到了,结果就焦虑到天亮了!

总结一下,拍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但是别急着担心,我相信等到未来几天对病毒的分析结果出来,你会更焦虑的。(明天UKHSA会有个发布会,然后WHO会开会讨论,预计正式命名为Nu

下面是我查到的一些信息:

“COVID 21”了属于是

根据时间矫正回归后的南非新增疫情,“从未见过的疫情增长速度”。请注意,这是在Delta凌虐过的废墟上发展起来的,卷王之王中王中王了。

昨天10例,今天100例,明天“many more”

拍老师提到的Peacock巨佬24号还说,“是很少的”,今天(25号)已经是“may already be widespread” (自信点,去掉may

——————————————

S蛋白变得妈都不认识,各种缝合怪,目前看大部分大佬们觉得是一个长期患病的患者(比如有某种缺陷的疾病,而这是非洲

总之,感恩节里话感恩!covid真的应该感恩人类中许多睿智的小伙伴们!



user avatar   yi-nian-xing-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时间线

先说下时间线,2021年11月23日下午14点,B.1.1.529突变株首先在南非的豪登省(Gauteng)被测出,该样本采集于11月14-16日间(WHO网站上写的是11月9日),这与约翰内斯堡(豪登省省会)感染率开始上升的时间相吻合。一小时后,南非的基因组监测网络NGS-SA、卫生部门和 DSI 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结果。

11月24日,为了上报WHO,进行了更多的测试和分析,并坐实了对该变种的担忧,当日紧急上报了WHO。博茨瓦纳(南邻南非)和香港等地的类似病例报告陆续涌现。11月25上午,南非卫生部和科学部长听取了简报,随后将该信息公之于众。

11月26日WHO召开紧急会议,讨论B.1.1.529新冠变异毒株。会后又发布声明,将其列为“需要关注”VOC的变异株,并命名为Omicron。

之后其他地区和国家陆续曝出该突变株关联病例。

Omicron是否更可怕?

目前可靠的统计数据和研究资料非常有限,有些推断是基于结构生物学和计算机模拟得出的。但生物学是讲究实验/临床证据的,干湿实验要相互印证,不能立马得出Omicron(B.1.1.529)就比Delta株可怕的结论,还需要在多维度进行比较才能判断和比较。

这其中包括病毒Spike蛋白/RBD区与宿主受体ACE2的亲和力,传染性R0值,潜伏期,病毒载量,对已有疗法(小分子和抗体)和疫苗的反应,还有危重症和死亡比例等。

疫情爆发两年以来,Covid-19突变流行株几经易主,希腊字母都不够用了。这些突变株从潜伏在少数群体中到VOI,再从VOI变成VOC。但这些流行的突变都是宿主选择的结果,即人的免疫系统对某些突变株无能为力,任其扩散传播。

但你以为这是免疫系统太弱,连小小的病毒都对付不了,这其实是免疫系统的大局观/妥协。病毒不像砒霜或者氰化物直接要人命,而是人体在对抗这些病毒时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比如病毒入侵的是呼吸系统,但可能首先出现症状的是消化系统。重症患者还可能发生脑卒中,出凝血障碍和其他器官衰竭,有些还损伤味觉和嗅觉。当早期没有被免疫系统遏制住(免疫系统的平衡被打破时),那么等到病毒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如果免疫系统还在线性增强,大量产生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那么受伤的就是旁观者/其他组织器官。

病毒是孤身一人孤注一掷的刺杀,人体是庞大复杂的多功能生物系统。病毒以量取胜,速战速决,而人体的免疫系统既要在主场迎战,还要避免伤及无辜,打的是持久战和定点清除,尽量避免同归于尽。

新冠病毒对标流感

依目前情况看,新冠病毒还在向流感病毒“学习”,即以量取胜。在感染宿主后迅速复制大量子代病毒,感染初期就能传染给其他人,不留给免疫系统反应的时间(适应性免疫一般需要2周左右才能起作用)。另外当宿主以为自己记住了该毒株后,没过多久,新的流行株又改头换面披着马甲卷土重来,避开了人体免疫记忆的定点清除。

没有研究过流感的重症率或死亡率,但肯定是低于新冠的。这就是流感高明的地方,留着老韭菜年年好收割。

另一个高明的地方是流感病毒的多宿主特征,水陆空都有它可以入侵的宿主,可以通过中间宿主形成新的变种,再传播给人。

新冠病毒的原始宿主是蝙蝠确定无疑,虽然传播链没流感那么复杂,但是也扑朔迷离,至今中间宿主还不确定。2020年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的沈永义、肖立华等团队发现穿山甲可能是潜在的中间宿主。还有些动物可以携带人的新冠病毒,不会发病。

RNA的优势是容易发生碱基突变,因为RNA是单条链,流感和新冠病毒在整个生命周期都不生产(双)DNA链,所以一旦复制时发生错位就没有一个备份进行修复。这区别于同为RNA病毒的HIV,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可以将其基因组RNA逆转录为DNA,并能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但不是说DNA是双链就不会突变,只是其突变概率低于RNA而已,否则就没有人类和生物的多样性了。

总之两者都是在世界范围内长时间的大流行,有着很多相似的特征,比如都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人的呼吸系统,都是RNA病毒,变异较快等。流感是我们尚未建立流行病毒学和现代医学前就爆发的,新冠则是这之后。

但是显然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应对危机的能力,各种政客/财阀也是各怀鬼胎,使得本来已经棘手的疫情一次次陷入绝境。仅靠WHO的支持和协调,无法对抗全球爆发的疫情,必须舍弃一些利益,比如疫苗的专利,特效药的利润。美国前任总统还断供了WHO,还好现任第一天上台就是重回WHO。

很显然新冠并不是大号的流感,躺平和群体免疫都无济于事,我们需要更加强大和完善的体系和认知来对抗它,团结合作是关键。虽然其中参杂了各种复杂的因素,但是只要世界还有一个角落仅存几十几百例患者/携带者,那么它们的突变就不会停止,如芒在背。

下图是采样时间在11月11日至20日的B.1.1.529病例基因组谱系图。

关于流感病毒请见我之前的详细回答zhihu.com/question/2468

新毒株Omicron爆发后各方的反应

之前Delta株一开始就大面积爆发,隐匿传播很长时间才警觉,造成了被动局面,导致后续成为毒王。得益于之前的惨痛教训,这次南非发现的新毒株仅用时不到48h,就从检出地上报道WHO。并且也在第一时间公布了测得的基因序列信息,为后续其他国家快速检测该毒株提供了蓝本和便利。

不过悲剧的是,南非和博茨瓦纳等检出地,也迅速被一些国家列入断航禁入名单。南非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称旅行禁令是“惩罚”,这些禁令“类似于惩罚南非先进的基因组测序和更快发现新变异的能力”。

mRNA疫苗先锋Moderna公司昨天(26号下午)已经宣布,会检测已有疫苗对突变株的保护效果,并研究新的疫苗mRNA-1273.529。

BioNTech,辉瑞和GSK等相关疫苗和药企也宣布加入狙击Omiron的行列,第一批可靠实验数据最快在2周内就能出来。针对该毒株的疫苗则最快100天内才能研发出来,这已经是最快速度了。

欧美股市也是被这个潜在毒王吓得一片恐慌,唯有相关疫苗制药股大涨。

------------------------分 割 线---------------------------

B.1.1.529(Omicron)的突变信息:

1.氨基酸突变位置

ORF1a: K856R, V1887I, S2083-, L2084I, A2710T, T3255I, P3395H, L3674-, S3675-, G3676-, I3758V

ORF1b: P314L, I1566V

S: A67V, H69-, V70-, T95I, G142-, V143-, Y144-, Y145D, N211-, L212I, G339D, S371L, S373P, K417N, N440K, G446S, T547K, D614G, H655Y, N679K, P681H, N764K, D796Y, N856K, Q954H, N969K, L981F

E: T9I

M: D3G, Q19E, A63T

ORF7a: P45L

N: P13L, E31-, R32-, S33-, R203K, G204R

ORF9b: P10S, E27-, N28-, A29-

2. 核酸突变位置

C241T, A2832G, C3037T, T5386G, G5924A, G6513-, T6514-, T6515-, G8393A, C10029T, C10449A, T11285-, T11286-, G11287-, T11288-, C11289-, T11290-, G11291-, G11292-, T11293-, A11537G, T13195C, C14408T, C15240T, A18163G, C21762T, T21765-, A21766-, C21767-, A21768-, T21769-, G21770-, C21846T, G21987-, T21988-, G21989-, T21990-, T21991-, T21992-, A21993-, T21994-, T21995-, A22194-, T22195-, T22196-, G22578A, T22673C, C22674T, T22679C, G22813T, T22882G, G22898A, C23202A, A23403G, C23525T, T23599G, C23604A, C23854A, G23948T, C24130A, A24424T, T24469A, C24503T, C25000T, C25584T, C26270T, A26530G, C26577G, G26709A, A27259C, C27527T, C27807T, A28271T, C28311T, G28362-, A28363-, G28364-, A28365-, A28366-, C28367-, G28368-, C28369-, A28370-, G28881A, G28882A, G28883C.

3. Omicron结构示意图

参考资料:

  1. Classification of Omicron (B.1.1.529): SARS-CoV-2 Variant of Concern
  2. viralnigeria.com.ng/b-1
  3. GISAID - hCov19 Variants
  4. Coronavirus Omicron Variant Spreads Rapidly: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Institute Travel Bans!


user avatar   jackwang99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再次说明,全民免疫是非常不靠谱的,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放任病毒滋生和传播,不仅仅让国民落下后遗症甚至死亡,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让病毒变异的温床。

变异后的病毒可能让原来的疫苗失效,当前的研发和制造可能需要重新来过,耗费巨资和生命换来的成果,可能付诸东流。

所以,当前最靠谱的防疫方法还是中国方法,中国方法也是终极方法,无法超越。

人在东南亚,本地前天突然翻了几倍的确诊数量,显然新一轮爆发已经到来,前面的努力确实都白忙了,承接代替中国制造业溢出的希望有些渺茫了。

米国人的鞋子要继续等了,圣诞树也大概率凑不齐了,或者继续求中国加产能,求中国别限电了?

刚才看消息,米国又在搞新一轮实体清单,中国12家企业上榜,全是高科技芯片等企业。

看样子还要继续拉闸限电才行。

@Jack Wang


user avatar   39jian-kang-wang-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B.1.1.529变异株真的是非洲闷声送给世界的圣诞礼物


最近在博茨瓦纳南非才发现,

WHO就把它列入受监控变异株(VuI),

至于会不会升级为 VOI甚至 VOC

要看 WHO的进一步研究并定位命名。

最终可能被命名为Nu。


重点来了~~

B.1.1.529变异株之所以引发关注,

源于其是迄今为止变异程度最高的毒株,

该病毒总共发生至少 50个变异

其中就有 32个发生在刺突蛋白上

突变数是 Delta变异株的两倍

也目前突变株中刺突蛋白突变最多的


与 Delta和 Alpha突变株有多处重合,

因此该突变株可能有复制能力增强


它的弗林切割位点附近有

P681H+H655Y+N679K突变,

可能增强病毒复制能力和感染力

关于 P681H突变增强新冠复制能力和感染力的研究可以看我这篇:


其 RBD具有 15个突变

是 RBD突变最多的突变株,

很可能产生免疫逃逸,

影响抗体识别和疫苗接种

单抗药物和疫苗——危。


除此以外,

N抗原上具有 R203K/G204R

提高病毒毒力

此前,《Cell Host&Microbe》发表了相关研究[1]显示:
新冠上的一个N抗原突变 R203K/G204R相比突变前更具有复制优势,在人肺细胞和仓鼠中的传染性增加。
而在新冠患者中,203K/204R与新冠重症呈现相关性
因此,203K/204R突变有助于增加新冠变异株的传播和毒力。


如果光从目前的突变位点上看,

B.1.1.529确实妥妥是个“王炸”

甚至拥有 Delta两倍以上的威力。


但 B.1.1.529发现的时间比较紧迫,

对于最重要的两个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能力免疫逃逸能力

目前肯定没有相关的研究数据。


需要强调的是,

变异数量多并不意味着情况会严重,

如果是有益变异,会扼制传播或减轻病症,

如果是有害变异,无非也是 2方面:

是否加速了传播,或加重了病情

其中包括免疫逃逸机制的出现。

但很明显,

B.1.1.529突变的方向不容乐观。



B.1.1.529变异株 11日发现于博兹瓦纳

目前在南非已检出 100例关联病例

另外,13日南非返中国香港 1例。

英国卫生部宣布从 26日起,

将南非等六国加入红色名单,

暂停所有的直航航班。

南非、博茨瓦纳、莱索托、埃斯瓦蒂尼、津巴布韦、纳米比亚。


我很久之前就提醒过——无论印度美英如何养蛊,非洲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那里不只是艾滋病人多,加上新冠检测率很低,疫苗不平衡等因素,更容易养出“蛊王”来。



Beta变异株就是一个典型,虽然传播力比不上 Delta,但毒力仍然是压过了所有毒株。


如今这个 B.1.1.529变异株,

首先对免疫缺陷的人而言会是一个致命打击,

而一旦传播开来,这两年来取得的新冠疫苗和药物成果也会大打折扣。


既然香港已经出现,我觉得对于一个未知的“王炸”,国内最好对非洲国家严格防范,入境措施也要加紧,避而远之,毕竟凛冬将至,不然“雪上加霜”,徒惹一身麻烦。


我是 @39健康网 (公众号同名),如果你想了解最新的疫情&疫苗科普,可以持续关注我【也可以关注下面的疫情&疫苗】专栏。


普通人有没有必要打灭活新冠疫苗第三针?


中国团队新冠后遗症研究表明,出院近一年仍会存在呼吸急促、抑郁问题,这说明了什么?该如何预防后遗症?


美媒称「新冠病毒正在美国野生动物中传播」,这有什么根据?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新冠疫情两年,给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意外的好处?


韩国「与新冠共存」仅十天,危重病例数就创新高,韩国恢复日常生活会对疫情造成哪些影响?会不会波及他国?

参考

  1. ^Nucleocapsid mutations R203K/G204R increase the infectivity, fitness, and virulence of SARS-CoV-2 https://www.cell.com/cell-host-microbe/fulltext/S1931-3128(21)00511-4

user avatar   ling-zhi-hao-66-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在南非疑似出现快速传播的B.1.1.529新冠变异毒株,目前我们已掌握的信息有哪些?

先说最重要的结论,目前对于该变异株实质性的结论还没有,因为首次发现这种变异株的时间也就还不到一个月(在博茨瓦纳(Botswana)发现首例该毒株)。所以该变异株,是否会出现疫苗免疫逃逸,或者是否比起其它毒株会造成更严重的症状等实质问题,目前都还暂时没有定论,研究人员正在实验室加班加点​的​测试这些信息。

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会引发全球的强烈关注,主要是因为B.1.1.529病毒序列中的突变情况。因为仅仅在新冠病毒最为重要的S蛋白区域,就发现了超过30处突变。我们知道S蛋白,是新冠用来侵入人体细胞造成感染的钥匙,而在B.1.1.529S蛋白区域发现的不少突变,都在曾经的德尔塔和阿尔法变异毒株上发现过,而且被证实与这些毒株具有的高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有直接的关联。而南非在这个月正巧迎来了一波疫情大反弹,光11月23日当天就新增了接近2万名感染患者,而根据目前已有的快检结果推测,该变异毒株很有可能已经在南非全国范围肆虐了。

至于B.1.1.529变异毒株对疫苗的反应,虽然前文也提到,还没有实质性的实验数据,但是根据目前的突变谱推断,在之前的变异毒株上已被证实会产生免疫逃逸的突变基础上,B.1.1.529还有一些额外的突变,有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其免疫逃逸的能力增加。有研究团队通过其序列进行算法模型预测,甚至发现其有可能具备连T细胞都能躲避的能力(人体免疫不仅仅靠抗体,还有T细胞这些做辅助才行)。

"There are even hints from computer modelling that B.1.1.529 could dodge immunity conferred by another component of the immune system called T cells"

所以,怎么说呢,目前我们能做的只有持续保持密切观察,同时严控境外输入。


user avatar   zhuangshili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Omicron变异体我前天已经有详细回答过了,汇总几点早上刚看到的信息,另外也回答一下这两天媒体老师和微博上的朋友问得比较多的问题。


1. 意大利罗马Bambino Gesù儿童医院的研究团队发表了全球第一张Omicron变异体的图片(应该说是其S蛋白)。可以明显发现Omicron在S蛋白上的突变远多于Delta。

研究人员认为,这并不代表Omicron一定会更危险,但表明新冠病毒在进一步变异,更能适应人体。


2. 顺着上面这个,FT上发了一幅图,对Omicron的突变意义做了解析。

-K417N、S477N、Q498R和N501Y的组合被认为有助于抗体逃逸;


-69和70位点的缺失意味着Omicron可被一些特定的核酸检测发现;


-Q339D、S371L、S373P和S375F这四个新突变可能影响特定抗体的结合;


-H655Y、N679K和P681H这三个位于furin酶切位点附近的突变可能与传染性增加有关;


-NSP6(非结构蛋白6)上L105、S106和G107这三个位点的缺失可能增加免疫逃逸

(NSP6不是S蛋白,什么是NSP我在之前「日本科学家认为delta修复酶发生变化导致病毒自然死亡」的那条微博里有做过解释);


-在Omicron的S蛋白RBD区域总共有15个突变(含突变、插入或缺失),这些突变影响着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


但是这些都是分子层面的,在病毒的实际传播过程中它们会起到怎样的作用,还需要流行病学的研究。


3. Omicron是否一定来自于HIV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这个问题可能不会有100%准确的回答。


因为不是所有新冠感染者都做病毒测序的,并且也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被发现。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以往经验,推测这种出现如此多突变的新变异体可能是慢性感染所致,来自于免疫缺陷的人群,而至于这个免疫缺陷是由于艾滋病、其他免疫缺陷疾病还是肿瘤患者在一些治疗中造成的,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些科学家(比如UCL的Prof. Balloux和这次在南非卫生部做简报的Prof. Oliveria)结合南非当地的情况,倾向于认为Omicron和之前的Beta来源于第一类人群。


4. 欧洲一些国家(比利时、英国、德国和捷克等)这两天开始发现Omicron,这个并不能说明Omicron的传染性非常强,在全球迅速蔓延。因为是南非本周鉴定出Omicron之后,各国才开始重视并监测这个变异体。


事实上Omicron的出现可能有一个多月了,它可能在非洲以外国家也传播了一段时间了,如果没有南非较为完善的病毒基因测序能力,没有发出预警,现在大家可能都还不知道Omicron的存在,Omicron还会悄悄扩散到更多国家。


5. 病毒传染性越强毒性越弱?抱歉并没有这个定律。


病毒基因组的突变本身是随机的,不是病毒自己决定的,并且绝大多数突变没有意义或者不利于病毒生存,但自然压力会将那些对生存有益的突变筛选出来,这是为什么你会在全球不同地方的变异体上发现一些相同的突变。


病毒进化的最终方向是为了自己更好地传宗接代,而不是取决于要杀死你或者让你活着。


随着新冠病毒的突变,大多数变异体将趋于弱化,但会有一小部分变异体,其毒性和/或传染性还会继续提高。但是,像Delta这种几乎「完美」的变异体是很少见的,这也是它能在大多数国家压制住其他VOC/ VOI的原因。


另外我注意到有些报道说,南非第一位意识到这个新变异体存在的医生Dr. Coetzee (南非医学协会主席)表示她见过的Omicron感染者症状「不寻常但是很轻微(unusual but mild)」。我认为这可能是个好消息,但是仍然和上面说的一样,样本量还是很少,不足以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目前我们关于Omicron无论是流行病学还是临床表现的了解都很有限,有待更多研究。


user avatar   aoo-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些胡言乱语,姑妄说之,姑妄听之……

首先一点,B.1.1.529是很可怕,可更大的威胁在后头——全球的蛊窝仍在运行,养蛊继续中……

而人类到现在还弄不明白的一点是:

这是一场赢不了的战争

连敌人是谁都弄不明白,怎么赢?


从另一个点去考量一下,人类总是说自己是高等动物,地球是人类的母亲……

可惜,如果将地球看做一个人体的话,人类在其中最像什么器官???

心脏?肝脏?肺?脾?

阑尾???

很悲催的,都不是

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人体,人类在这其中角色最像的是——癌细胞……

无限增殖,而且不断破坏周边的环境……

传染力、适应力超强……

那么,反过来,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人体,新冠最像是什么?

针对人类这种癌细胞的可变种靶向清除药物……

目标就是把人类从这个活体中清除出去……

您觉得呢?


这是场生死战,可惜的是,人类还自大的认为新冠只是个普通病毒,还在自己内战不已……

另外,还记得巴别塔的传说吗?

当语言也可以通过翻译进行沟通时,那么就给你们傲慢和偏见……

一样的一盘散沙……


如果,我是说如果,新冠真的是调节机制的话,那么,来自这个星球的调节仍会继续——原因很简单,一个人体如果任由癌细胞发展的话,就是个死,而求生的本能是任何一个活体的基础本能……

调节手段会变得更激烈——新冠是针对人类的靶向清除,当确认靶向清除无效,那么,在死去和承受部分肌体损伤的选择之间,会选什么?

环境的变化会更加激烈,甚至不惜破坏现有的生态链……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强烈的清除人类?

原因很简单,星球的生存基础要被破坏了……

气候,受人类影响太严重,而且而气候是星球生态圈的最重要一环……

而如果说地球和其他星球的区别,就在于生态圈的存在,反过来说,这是它“活着”的证据……

而这场战斗,胜?怎么胜?

人类把地球打败了?地球爆了?

你打算去哪儿?

输了,人类被清算……

又一次大洪水而已……

没有赢家……

要缓解和星球的矛盾,主要在于人类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激化了矛盾,而矛盾的源头在于:热量……

从石油开始被“烧”了之后,地球温度怎么个发展态势,环境的变化也开始激烈了吧?

而放弃空调、汽车、煤气灶???

但地球气候实质就是冷热循环,热量超出太多的话,原有循环就会重塑——后天看过吗?再看一遍吧……

人也许能顶过去,可是,人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星球上的,如果生态圈遭受毁灭打击……

汽车、空调、煤气灶???

人你们吃不吃???

其实,还有个缓解的方法,那就是将现有科技改革,减少余热的排放,现有的科技中,汽车、灶具、空调等等所有的设计,都是将多余热量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中,研究降低热量的排放。

另外,将多余逸散的热量转换成其他能量,比如电之类的,别是风,那个对气候的影响也不下于热量……

不过,先活下来再说吧……

因为变异现在还没停止呢……

不过,有没有人再脑洞大开的想过的?

变异到后期

1 传染性再进一步加强

2 变成环境带毒……

在动物和植物上长期存在,但单独对人类有强烈致死效果的病毒……会怎么样?

只是个人的胡思乱想,不过写出来大家看看而已……

最好只是胡思乱想……




     

相关话题

  国内如果发现未知的生物怎么处理? 
  31 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5 例,安徽六安 4 小区调整为中风险,关于本土疫情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在疫情期间特别紧张广东,明明才三四个人感染,结果防疫部门开始进入紧张状态? 
  如何看待Cell于2021年5月24日在线发表文章显示感染新冠病毒能产生一些增强病毒感染能力的抗体? 
  印度疫情死亡人数严重瞒报有可能已超 600 万,会对全球疫情防控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华南农业大学发现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具体情况是怎样的,有何意义? 
  为什么城市知识宣传栏上写着新冠肺炎起源于武汉? 
  如何看待俄生物学家表示,新冠病毒致使人类平均寿命缩短 10 年? 
  如何看待以色列疫苗接种的初期数据显示辉瑞疫苗(或其第一剂)的保护力可能远不如预期? 
  3 月 29 日吉林省本地新增 1150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032 例,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前一个讨论
胡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或者哪段文字?
下一个讨论
新型变异毒株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亚欧股市大幅走低,如何评价该变异毒株对全球经济的威胁?该如何应对?





© 2024-05-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