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胡适会得到如此多的国人追捧?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知啊,彻彻底底的无知啊!什么国人的精致利己主义都能扯出来,谈胡适是利己主义者,先查查人家辞官多少次,包括大陆伸的橄榄枝。一个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最重要的推动者,一个美式大学教育的开拓者,一个水平尚可的哲学家,获得很多人赞誉不是很正常么?

要知道胡适所在时期,美式大学教育的先进性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他和蔡元培关于中国大学应该美式还是德式是有过争论的。时过境迁,事实依据呈现,即便这样现在那些高赞答主能就德美大学教育优劣说出个一二三么?

数据说明一切。下图是国外大数据专家依据google图书馆项目的数据,筛选1800-1950年同年出生影响力最大的人。排行榜是不分领域的,唯一的依据就是其在各类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这么多年中国能进该排行榜,是同年全球影响力第一人只有三个,分别是:胡适、毛泽东、邓小平。

如果国人都和知乎的某些高赞答主一样,有点病态心理的踩胡适,那才是问题。


user avatar   MIG29ov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时的大环境影响的。

那几十年,人民英雄都一文不值了,工农劳动者也一文不值了,成了傻瓜、失败者的代名词。

那些年“工人”、“农民”都是用来骂人的,用来骂你穷、傻、土,没本事。90年代用“你个农民”笑话别人土气。“工人”不单说,而是叫做“穷工人”,用来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别没出息去当工人。明面宣传上好像尊重知识和科学,实际没人当回事,科学家远不及商人和娱乐明星。

人们崇拜过气功大师和特异功能,还有中外大财主们。

社会上最光荣的就是升官发财,黑社会很受敬畏,他们不被当做人渣畜生,而是被当做有本事的能人。邪教头子也很吃得开,多是假中医和各种宗教的缝合怪。蒋介石成了民族英雄,满手鲜血也不说了。张作霖也成了民族英雄,有段子说他命令东北军全军出动上街杀日本人,杀死两个。十大元帅没有刑事杀人犯张灵甫人气高,地主是勤劳致富的代表,农民都是好吃懒做只想偷懒不干活分人家财产的痞子。

舍身炸碉堡被调侃“两面都有胶”,志愿军烈士要么是“镀金”,要么是“烤肉”,要么被质疑堵抢眼是假的,会被子弹打飞,不可能堵得住。

当时说上面这些话不叫做反动,而叫做“独立思考”。尤其是质疑堵抢眼的,他们还以为自己物理学得很好,实际上0分。

在这种禽兽遍地走、狼心狗肺、人性灭绝、道德沦丧的环境里,胡适、杜月笙、曾国藩这些早已死掉多年的腐尸就脱颖而出了。

我们国内那些西化的支持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们,完全就是一群彻头彻尾的败类。他们对于李大钊几乎没一句好话,反而多有造谣抹黑。对于胡适、陈西滢、梁实秋、周作人只吹捧。

死人渣被活人渣挖出来,把腐肉卖给食尸鬼吃,这幅情景点缀着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最为寡廉鲜耻的粪坑时代,余毒至今未能完全肃清。

这么肮脏的一段历史,将来要遭后人唾骂。


user avatar   cxt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傅斯年、李敖、顾颉刚、季羡林都是胡适的粉丝,也就是题主说的“追捧胡适的国人”。


陈寅恪曾经推荐胡适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冯友兰和胡适关系不好,但也说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还是不错的;钱钟书甚至还觉得胡适的品格高于鲁迅、蔡元培。


余英时评价胡适是“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也最长久的学者和思想家”,季羡林则说:胡适是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大人物,他是推动中国“文艺复兴”的中流砥柱,尽管崇美,他还是一个爱国者。多少年来泼到他身上的污泥浊水必须清洗掉。我们对人,对事,都要实事求是,这是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起码的准则。


提出“精致利己主义者”概念的钱理群先生也评价:陈独秀、胡适是登高一呼的倡导者,而鲁迅则是最出色的实践者,五四新文学既不能没有胡适,也不能没有鲁迅。


即使是毛泽东,对胡适的贡献也是认可的: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很多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道他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然后到了知乎,胡适怎么就变成了浪得虚名、一无是处?


我为胡适说话,不代表我是胡适的粉丝,也不是为了证明胡适有多伟大,而是要说明:黑一个人也要讲基本法。一百多年来政治风云变幻,如果今天没有人为胡适说话,那么如果有一天鲁迅被某种力量推下神坛,被万千人咒骂,谁来为鲁迅说话?


作为鲁迅的粉丝,看到很多回答对胡适的嘲讽,让我想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先生写过一篇文章《鲁迅为什么远离胡适》,个人认为其中有很多中肯的评价,也可以解答题主“为什么很多人追捧胡适”的问题,摘录其中片段:


鲁迅疏远胡适重要的原因,是在知识分子角色的理解上有很大不同。前者要远离利害,那结果是不与权力者合作。后者则认为,要建立民主、自由制度,空而论道殊为可笑,不妨加入政府或帮助政府做事,所谓“好政府主义”的主张就是这样来的。

鲁迅讥笑胡适与政府的暧昧关系,自有其道理。但社会进化也少不了胡适这类人。好在胡适还能进退自由,基本保持了人格的独立。在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只是择术不同罢了。

胡适对自己的学术要求和做人要求都很高,不仅有西方的标准,清代乾嘉学派的套路也有。许多人以现代孔夫子来喻之,多少有一点道理。我们在他文本里感受到儒家中正之道,趣味里是古中国最为核心的东西。鲁迅面对己身则有拷问的意味,不断审视内心,并渴望旧我的消失。他认为自己有两种东西是不好的:一是旧文人气,士大夫的遗风残存在躯体里。这弊端在于留恋某些自我的东西,易出现以我为中心的自欺;二是受西方个人主义影响,黑暗的体验无法排除。

他很想消除这些痼疾,却不得其法,于是有大的悲凉袭来,有挥之不去的苦楚。所以,与其说他面对的是社会问题,不如说是在直视自己的问题。胡适没有这种自虐式的审视,心绪易在理性的安慰里平复。鲁迅对己严,无意中对人易见苛刻,他对胡适不改其道的怡然自乐,有误读也有中肯的评价。怡然自乐,就可能自恋,因此鲁迅对于胡适记日记的卖弄、做学术领袖的专心致志都不以为然。

晚年的鲁迅思想靠近苏俄,胡适则一直在美国文明中游动。前者在俄苏文化里浸泡,观点自然偏左。后者以美国为师,避免社会暴力冲动,无法与鲁迅为伍则是自然之事。20世纪30年代后,左翼的旗手乃鲁迅,自由主义的代表是胡适。他们所思所想,各有自己的道理,其实也暗示着这样一种可能:中国的道路,是有不同的路向的。

后来的历史显示,20世纪大多时段,中国在模仿苏俄的路;而80年代后,美国的元素增多。现在的中国,看不到俄文,流行的是纽约的色彩和好莱坞的声音。而学术上,美国大学的精神基本把俄国大学理念替代了。

俄罗斯文学是宗教深处流出的声音,本身有斯拉夫文化的痛感之音,明暗飘忽不定里,有坚韧的东西。那些最美的诗文差不多都是在嘈杂、血色里喷射出来的。中国的社会环境与俄国某些地方很像,压抑、单调、毁灭之意多多,只有穿越其间者,方有亮光的闪动。鲁迅是这样的穿越者,自己遍体鳞伤,样子是斗士型的,不免有地狱里的鬼气。

胡适乃美国现代实验主义的信徒,希望在清晰的地图里,规划前行的路。他在对西方思想的译介过程中,保持的是儒者的安宁与朴素,是一个远远观照病态社会的清醒的审视者。他拒绝血腥、呐喊,把美国制度作为楷模,以理性之思处理文化难题与社会难题,这在那时候的中国不是能够人人理解的,而操作起来之难也可想而知。

民国的文化生态其实很脆弱,民间的声音不大,台阁间的文化积累又多不足。鲁迅以在野的方式去培育文学,弄翻译,做出版,搞创作,在缝隙里觅出路来。胡适从大学的顶层设计做起,把影响辐射到政府和知识阶层。在野,就需非正经的文章,思想在权力者之外,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胡适知道野性存在的重要,但更顾及江山社稷之业,遂以民间身份参政议政,在政治中不忘民间的价值。但因为不得不与蒋介石应酬,思路就难免有非民间的因素,闻人的表演自不能免。他自己虽保持立场不变,但方式就与传统文人有了重叠的地方。外人未必看到苦衷,遭到鲁迅的讽刺是必然的。鲁迅在破中立,胡适在立中破。鲁迅悲苦,峻急里有寒光闪闪;胡适在曲中有直,以改良的方式温和地告别旧路。

前者选择的结果是革命,而后者的归宿乃改良、劝善。革命要大的磨难,历辛苦,受摧残,得烦恼;改良则是苦口婆心,屈尊俯首,如履薄冰。这都是大难之事。做不到这两点的如周作人,不幸落水,成了民族罪人;钱玄同、刘半农只能在象牙塔里无声地叹息。不过鲁迅所理解的革命与胡适不同,非斯大林主义者也。而胡适的改良被鲁迅视为奴性之举,其实也未必搔到痒处。

他们的不同,自己不能说清,我们这些后人要在理解的同时,替他们找到内在的原因。所以,我觉得鲁迅与胡适,在危难的时代,各自担当起民族重任,实乃良知的两种表现。我们现在纪念五四的前辈,对此不能不重新审视,将之看成现代文化的一种共振。在共振里,中心地带是宁静者的时候居多,而边缘之所则有撕裂式的痉挛,有久久的回音。

现代文化如果没有这两类人,我们的文学与学术将多么单调。

五四那代人,他们焦虑地去思考解决着人的解放的问题,肯于牺牲自我。他们既整理国故,又译介域外作品。在古老的文化遗风中拓出新地,终于让现代性的艺术破土而出,实在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问题在于那路途如何去走。鲁迅选择了战士的路,胡适则在保持人格独立的基础上,做政府的诤友。这两个选择,其实都很难,都要做常人难忍之事。鲁迅冒风险而解救他人于苦海,自己则孤苦无援。胡适以学问的姿态和良知的表达,规劝蒋氏王朝改邪归正,自己则成了不受欢迎的异己者。

在战乱的时代,这两种人对话的可能性被战火、死亡所阻,鲁迅、胡适的传统成了对立的存在。我们这些后人,今天瞭望他们,尘雾已经消散,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他们的整体性的时代精神版图。

这成了我们民族记忆紧密相关的遗存。许多年前我说过,在我们精神的地理上,既要有高山,也应有湖泊。有大漠惊沙,亦要有无际的绿洲。这些都是生态的一部分。今天,我依然这样看,丝毫没有什么变化。

自然,他们的遗产也有诸多暗点和瑕疵,我们可能会挑出无数遗憾的所在。可是总体而言,这两位思想者与先驱者,为我们奠定了现代文明的基石,许多基本文化元素都刻在他们的文本里。我们现在考虑中国问题,有时就不得不回到他们的原点上去,面对鲁迅、胡适所面临的问题。这是我们的悲哀,也是我们的荣幸。在苦苦的跋涉里,有他们陪伴,我们不再孤独。


2019.1.10更新:


评论区很多人在说这位孙郁教授水平太差,还有人指点孙教授“把胡适的书好好看一看,结合近代百年中国历史,好好想一想”,这些评论大家可以自行评判。我只说几点:


第一,孙郁教授曾经在鲁迅博物馆工作20多年,现在的职务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人大文学院院长是什么水平大家可以自己想。中国挂羊头卖狗肉的学者教授不少,我也不提倡迷信学术权威,但是说句不好听的,人家对鲁迅的研究水平,秒杀知乎99%人一点问题都没有。孙郁教授在人大开设有现当代文学、鲁迅研究、胡适研究的课程,诸位有不服的随时可以去现场提意见。


第二,如果觉得孙郁教授档次不够,诸位也可以去批判傅斯年、陈寅恪、李敖、季羡林、钱理群,毕竟知乎才是藏龙卧虎之地。


第三,关于革命与改良,我们作为中国伟大革命成果的受益者(而不是牺牲者),今天当然可以敲着键盘说胡适的改良思想是不适合于当时的中国的,但放在当时,谁又敢说哪条是绝对正确的方向?我们也就是在最近十余年才渐渐有自强自信的足够底气,可见道路之曲折、牺牲之巨大、共识之不易。站在百年后来嘲讽胡适当时的主张,并不多高明,更何况如今时代环境不断变化,前路依然漫漫,多一些反思、学习、借鉴,又有什么问题呢?


第四,我从来没有否认胡适的不足,但是注意题主的问题是“为什么胡适会得到如此多的国人追捧”,而不是“胡适的人品怎么样”。评论中有人提到胡适的各种缺点,我先且不论这些信息是否准确、是否有严谨的史料来源,即使确实存在,但这些影响胡适的贡献和地位吗?一个对中国文学史、思想史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人追捧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学术研究也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好,不是你敲几下键盘怼天怼地就牛逼哄哄了。


高赞答案 @李岩 说:如果你内心在乎、追求的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你会追捧近代中国那个最著名的图书管理员,因为你知道他带来了中华民族的富强之路。如果你内心在乎、追求的是“ 我们知识精英自己的利益 ”,你会追捧胡适。


我不反对他的观点,但是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追求自己的利益,怎么就成了割裂不可调和的矛盾呢?


最后再次重申,我不是胡适的粉丝,胡适是好是坏是荣是辱,和我一点点关系都没有。但我尊重胡适粉丝追捧他的权利,更尊重每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权利。



更多回答:

如何看待中国参与 TPP 成员国会议?

在《拿来主义》里,鲁迅为什么要骂梅兰芳出国表演?

1919年,鲁迅的第二人生

金庸的巅峰之作是哪一部作品?

为什么江南七怪武功不怎么高可名气这么大?

如何看待水浒中的招安?

宋江和刘备相比如何?

为什么村上春树的小说总是给人一种孤独感?

到非洲以后,你有哪些既有认知被打破?

有哪些细节可以证明,毛利小五郎不是一个普通人?


(以上同时发布于个人微信公众号“直说”,欢迎关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胡适先生在我国近代文化的很多领域都有”开风气之先“的重大贡献。但他的名声并不完全来自于自身的学识水平、研究能力。很多人之所以推崇胡适,不是因为欣赏他的学识,而是因为认同他的立场。

胡适一生惧怕“共产主义”、反对“集体主义”、厌恶“爱国主义”,他毕生鼓吹的是传统士大夫阶层和西方文化买办们的自由和利益。如今一些鼓吹自由主义的社会精英,特别喜欢请出胡适作为一尊神、一杆枪,借他之口来兜售自己的主张。

有些人以为,胡适提倡的“个人主义”能够激励平民百姓去争取自由权利,有益于社会发展。然而在现实中,它却往往只能沦为精英阶级层食利自肥的遮羞布,对广大群众的好处反而极其有限。

胡适有很多言论都是在为这些精英的利己行为辩护。举个例子,很多人把胡适的这段话奉为圭臬:

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祖国。奴隶是没有祖国的,蒙昧的奴隶错把监狱当成了祖国,他们会自豪地为这种祖国而献身。

如果我们享受不了文明国家的公民所享有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公民权利,那我们就不能以公民自居;如果我们不是公民,那国家就不是我们的国家,而只是不可窥测的神器;如果国家不是我们的国家,那么所谓的爱国就是虚构的神话,一切爱国的宣传也都只是骗人的谎言。

这话在今天看来是不是很有道理?然而在那个需要有志之士抛头颅洒热血,挽救家国于免于覆亡的年代,如果大家都信了这话,不去保卫当时那个看起来烂到骨髓里的中国,那么也就没有如今的你我了。

这些话由草民来说,是没问题的。然而胡适身为民国良心、青年导师、大知识分子,位列国家高级领导干部,还曾尝试参选“民国总统”。他竟然一边说着这种“个人至上”的话,一边干着玩忽职守的事,那便是尸位素餐还热衷于为自己开脱,毫无忠于职守的担当。

当年正值抗战救亡之际,国民政府为了争取美援,任命胡适为驻美大使(胡适愿为国出力,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他于任上堪称虚与委蛇,办事不力,毫无建树,被诸多国民政府同僚指责;却不忘利用大使身份四处赴大学走穴演讲,为自己某得一堆“荣誉博士”称号,至今被人吹捧(这些人可不会告诉你这些“博士”学位的来历哦)。

这就连他的上司宋子文都看不下去,劝告他:“你莫怪我直言。国内人说你讲演太多,太不管事了,你还是多管管正事吧。”后来,胡适在交卸驻美大使职位后,又索性躲进美国的大学,一边号称是在美国研究我国的《水经注》,一边坐看国内烽火连天。这未免和“经世济民的大师”有点差距。而他在国家百废待兴之际,还不忘大力提倡个人主义,鼓吹“天下兴亡匹夫无责”,实在是欠缺了一些知识分子的节操。

更不要说胡适在日本步步蚕食东北华北之际,组织“低调俱乐部”,鼓吹容日防共,阻挠政府对日抵抗。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心里明白的很——不论庙堂之上是蒋、汪还是日,他们都不失高位厚禄;而倘若某党带领人民当家做主,他们便再也没法再像几千年来一样,继续骑在百姓头上了。

作为对比,当胡适在大洋彼岸袖手谈心性时,国内的大批知识分子纷纷以身报国。譬如抗日战争爆发后,被很多人鄙夷的郭沫若不惜抛弃妻子(这又是他的一条罪状),立即回国投身抗战。一边是其言煌煌,一边是其行昭昭,究竟谁为家国奔走,谁为自身谋利,国人一眼可辨。

更荒诞的是,到了四五十年代,台湾人民在岛内为了争取民主自由而不懈抗争,很多有识之士呼吁英美等国不要再继续支持蒋氏政权大搞特务统治。然而言必称自由的胡适,此时不但不加以声援,反而一面从蒋政权领取大笔“赞助经费”,一面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台湾是多么的自由》等文章为蒋家政权辩护,吃相之丑陋令人惊讶不已。由此可以看出,他关心的根本不是百姓的自由,而是自己的利益。口中的主义实则全是生意而已。

胡适和相当一部分自由主义学者都是如此,虽然他们一直冠冕堂皇地告诉大家完美的国家和国民应当是什么样子,却丝毫不谈如何创造这样理想的世界,以及在创建新世界的过程中他们应当肩负何种责任。

这些人的潜台词是:等别人把公民权利准备妥贴了,打包给我端上来,我才认同自己是“公民”;给予我“充分自由“的国度,才配当我的祖国。至于你问这样的民主民权从何而来?那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自袖手高坐,愚人且去为追求民权流血牺牲。不仅如此,我还很理智中立,劝你们少谈些主义。至于做有风险的事更别拉上我,平白妨碍了我搬运外国思想、收集荣誉学位、混政府官职、泡大把妹子。

而且当身体力行、改造世界的人们侵害到了他的既得利益,他马上就会搬出所谓理想的制度来与当前正在改进中的制度对比,批判别人建设的制度反人类、缺乏“人文关怀”。既然他是捧着理想骂现实,自然针针见血,无往而不利。

这种态度和行为,说到底就是自私且不负责任。然而权贵会夸奖他温和包容的主张;精英会跟随他为自己牟利;所谓的小资、中产会向往他精致而优雅的生活;一些知识分子则特别赞同他“做学问是要给我们一生一点无上的愉快享受”的追求;至于劳苦大众,有几个知道胡适是干啥的,跟风膜拜大师就对了。如此名利双收,岂不美哉。

而这不是今天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人生么。


P.S. 说了半天,所有人都承认胡适其人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少贡献。如我这般的绝大多数人,既不比胡适更高尚,又不比他更高明。正常来说,我们何德、何能、何苦去骂他呢?

然而,今天很多人祭出胡适这个符号,把他捧为圣人,是为了借他之口反对集体主义、反对爱国主义,鼓吹他们那些士大夫、买办阶层的“自由”;企图解除身上的枷锁,让自己能够像像西方的金融资本集团那样通吃一切,为所欲为。看看最近曝光的,韩国政商界的乱像就可以知晓他们想要把世界变成如何的模样。正是有这些力量作为推手,这位影响力仅存在于某些学术领域,而在大众语境中消失多时的人,才能够重新被捧上神坛。

为了不让这些人以胡适们作为武器的人得逞,我们要让大众看清楚这些人追捧的贤者圣人们是什么模样、在为谁说话;让大家明白究竟谁才是民族的“良心”和“脊梁”;谁在为民族解放而奔走牺牲,谁又在为自己的利益而与豺狼为伍;谁在激励饱受压迫的人们斩断锁链,谁又在忽悠百姓继续麻木地苟活。

因此对胡适的评价就成为了两类人争夺话语权时争相占领的高地。至于他本人,没多少人是纯粹因为对他个人的好恶而去捧他或者黑他。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胡适长期受国人追捧,充分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1. 聪明

中国人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反智的,甚至仇视反智的,因为每个活着的中国人,都有依靠祖上的智慧或小聪明才得以延续下来的基因。

胡适小时候读私塾,稍年长就逮住机会留学;父亲早逝,赶紧到上海投亲靠友还读上了书;去美国哪怕读农学,先入了康奈尔再说,等到连苹果种类都分不清,赶紧转学哥伦比亚读哲学;眼看要拿到PhD了,那边几百大洋月薪的Offer来了,答辩都不要了;提倡新文化,迎娶旧老婆,暗通新女性;当官不忘提携后人,培育一大批徒子徒孙感恩戴德;宣言自由主义,维护总统威信;在美国做寓公,回台湾做院长。

看到没有?金融上叫做风险套利,Hedge,人生大哲学,世间大智慧,稳赚不赔大买卖。

实话说,不是聪明人还不懂得追捧呢!

2. 帅气

适之先生五官一般,稍微斗鸡眼,一副好眼镜遮掉了一大半;有些鞋拔子脸,别拍侧面照就好。文质彬彬,温文尔雅,骨子里透着副沉静的智慧感,符合中国人的教授想象。

适之先生身材普通,既无肌肉也没激凸,好在不矮,也颇清癯,无论长衫礼帽,或西装革履,都是标致有加,风情万种。

适之先生举手头足满是旧时代的道德楷模状,新时代的思想师表样,Sophie也好,斯年也好,都迷得不成样,我也一样,喜欢,真的,班里有这么一位,我不爱死他,就妒死他,绝不放过他。

喂,我不多扯了,这样的胡先生,不受追捧,公平吗?


user avatar   yang-tian-xu-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wèi)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kē)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鲁迅——《野草集》


user avatar   li-yan-58-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如果你内心在乎、追求的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你会追捧近代中国那个最著名的图书管理员。

因为你知道他带来了中华民族的富强之路。

二、如果你内心在乎、追求的是 “ 我们知识精英自己的利益 ”,你会追捧胡适。

因为你知道他的人生是 活成了你心中的中国知识分子该活成的样儿 的最成功案例 —— 尽管对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几乎零作为、零贡献,但生前有钱、有闲、有地位、有名望,官府也让三分,终其一生唯福无苦、唯得无失、唯益无损;死后被称大师、先生、泰斗、“ 二十世纪的中国伟人 ” ,无数粉丝祭奠。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何况十四亿。

当禀赋中下、不过尔尔,但又自认为禀赋中上、雄才大略的平凡的小资产阶级 遇到 知识、知识分子身份、知识阶层圈子、知识精英集团的利害、损益、得失。

对成功实现个人利益、阶级利益的圈内最成功者的偶像级敬仰、憧憬。对偶像成功人生的代入、艳羡,和目前难再成功套利的不甘、抱怨。


当然,如果有人追问胡适有什么值得追捧?

你会回避 利益 这事,技术性表达为 —— 学术成就、大师风骨、知识分子的情怀。





ps,很多知友私信询问我为什么关闭评论区。我从未关闭评论区。

我猜可能是评论区成精了,自己把自己关闭了。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胡适对当时社会的作用,就是把美国的常识带进来了。他对西方世界的了解,要比那些短期出国考察的人,要深入,准确。--------- 至于其他贡献,我想没有了。

胡适读过很多汉族传统典籍。但是没有开笔,不会写格律诗,以至于在一大帮人面前出了丑。这个心理阴影,造成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很难客观。


user avatar   hongchamoshu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胡博士大胆预测:共产党不敢去西藏!

再讲一个中国人的议论。此人在台湾,名为胡适。他讲,据他看,这个“革命军”(就是叛乱分子)灭不了。他说,他是徽州人,日本人打中国的时候,占领了安徽,但是没有去徽州。什么道理呢?徽州山太多了,地形复杂。日本人连徽州的山都不敢去,西藏那个山共产党敢去?

湖南小作家直接开大嘲讽:要不咱们赌赌看?

我说,胡适这个方法论就不对,他那个“大胆假设”是危险的。他大胆假设,他推理,说徽州山小,日本人尚且不敢去,那末西藏的山大得多、高得多,共产党难道敢去吗?因此结论:共产党一定不敢去,共产党灭不了那个地方的叛乱武装。现在要批评胡适这个方法论,我看他是要输的,他并不“小心求证”,只有“大胆假设”。

user avatar   nai-ping-zhan-dou-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412之后,1927年6月,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被捕了,但当时KMT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只把他当作一般工人学生关着,只要有人拿点钱出来,交个保金就能被放出去。(KMT的人顺便创个收)为了方便人家筹保金,KMT还允许他们往外面送信。

于是陈延年便托付搞出版的汪孟邹先生帮忙,汪孟邹想到胡适和陈独秀是朋友,就拿着信去找胡适,让胡适帮忙把陈延年保出来。胡适拿到信,就跑去找当时正在主持412清党的吴稚晖,告诉吴稚晖,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已经被抓在监狱里面了。然后陈延年就被害了。

据说胡适是去拜托吴稚晖救陈延年的。但吴稚晖当时在干什么,胡适难道不知道?去找他,那不是送肉入虎口?你说在这件事情上,胡适是故意的呢?还是故意的呢?还是故意的呢?

412之后,周作人曾经大骂吴稚晖:”最奇怪的是知识阶级的吴稚晖忽然会大发其杀人狂,而且也是知识阶级的蔡(蔡元培)、胡(适)诸君,身在上海又视若无睹,此种现象,除中国人特嗜杀人说外,别无方法可以说明。“

于此可见,吴稚晖是主持杀人的刽子手头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大家都知道,远在北平的周作人都知道,只有412期间就在上海的胡适不知道。

他不是傻,他就是坏!

至于说他为什么会得到很多人的追捧。

第一种情况是被他骗了。

第二种情况是,把他当做了人生偶像。




        

相关话题

  「聪明人更要下笨功夫」是什么意思? 
  国内的公知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如何评价中华民国(1912-1949)? 
  胡适在任美国大使期间,有什么趣事? 
  如何评价胡适? 
  「聪明人更要下笨功夫」是什么意思? 
  如何评价胡适? 
  为什么俞平伯晚年说自己腰斩《红楼梦》有罪? 
  许知远和高晓松有什么不同? 
  高晓松曾说,李自成和太平天国失败是不重视知识分子,那么两宋如此重视知识分子为何孱弱不堪? 

前一个讨论
诸葛亮兄弟三人为什么分事三主相斗,而不相互帮扶同事一主?
下一个讨论
许多人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是因「妇人之仁」而失去天下,为什么苏轼却说这表现了项羽的「君子之度」?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