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有阿里巴巴的存在,找钢网仍能做起来? 第1页

  

user avatar   jason-h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找钢网沟通过,很喜欢这个公司,也投资了找塑料网,自己简要回答下,抛砖引玉,望大家轻拍:

1. 商业模式

找钢和阿里巴巴的对比,类似于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和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公司的对比。本质上来说,阿里巴巴实际上是个1.0版本的B2B公司,用户在上面上传和查找信息都要付费,主要的收入是来自于广告/会员费。反观找钢,在上面做匹配交易都是免费的,未来其实是希望通过增值服务(仓储、支付工具,互联网金融等)进行盈利。

如果去对比的话,阿里巴巴有点像是在互联网上面,给所有的大宗原材料设立了一个所有人都能够看见的广告牌。而找钢网,则是把所有参与钢铁交易的人员聚集在一起,做了一个基于钢铁的交易所。前者更多是广告性质,而后者,则更偏向于交易属性。看着现在阿里(2000亿美金)和新浪(大概30亿美金,还包含微博的股权)市值上的差异,大家基本可以想象两者之间商业上想象空间的区别。

2. 这种公司未来到底是什么?

现在整体处于一个互联网在改造和颠覆传统行业的大潮,我自己个人的观点是,互联网在以更快的信息流转速度来重新颠覆和改造传统行业。如果说新浪是把纸媒市场吃掉了一部分,京东吃掉了线下3C渠道商的大部分,类似找钢的模式就是把线下贸易商以互联网的方式重新塑造了。传统的线下贸易,由于信息极度不对称,需要建立1、2、3级的经销体系。大家可以想象一个树状的网络结构,在这个树状的网络结构当中有一群人在不断地“搬砖头”。如果去分析这种经销网络的价值,归根到底就是为上游提供“信息服务”以及“垫资服务”,在这个价值链当中,信息和钱是核心。现在有了互联网、智能手机,信息流转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也变得更加对称,那么线下原有的层层加价的经销体系就显得不够有效率了。找钢的模式,是通过免费的撮合交易把交易信息全部垄断在了自己的体系以内,然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大的经销商,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交易所。这个改变的过程和京东、淘宝对于零售渠道的改变是一样的,本质上,就是把原来线下搬货的这批“搬运工”线下3、4次的“搬砖头”,颠覆到“搬运次数”无限趋近于1的过程

在免费提供交易撮合的过程当中,找钢网又把所有钢贸商/钢厂的交易记录留存下来了,这就使得找钢可以开始去做类似京东白条的金融业务。积累了海量的交易记录以后,原本没法对单个经销商或者单次交易提供的金融服务,由于精确的大数据积累,现在又变得可以大范围提供了。那么未来这种公司到底有多大呢?钢铁是个2万亿市场,淘宝今天也就是个2万亿市场,可以简单做个对比。

---------分割线2015.8.21更新------------

对不住大家,一直在忙,所以没有机会继续更新,今天借着休假把之前欠的帐补上。感谢大家支持

3. 到底什么品类合适做B2B交易?

过去1年,B2B是投资市场上的热点。我也遇到不少创业者想在B2B领域市场中大显身手。不部分的叙述逻辑是这样的:“我们融资,我们零毛利为上下游做交易,我们互联网,然后就可以成为交易平台了。未来我们的盈利模式也简单,差价不赚,直接金融切入,未来就是大平台了。”

听起来这种逻辑是非常畅顺的,我们也姑且认为这种逻辑成立,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去思考到底什么品类更容易做,什么品类效率更好。这也是投资人在选择投资B2B的时候一个重要的考验。我自己个人的最核心考量就是信息化在细分品类中所创造的价值。具体来说我一般会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 交易品类(比如钢材、塑料等)价格波动是否频繁:这是个核心指标,价格波动频繁会带来整体的经销结构不稳定,经销商吃大量的库存会存在价格波动的风险,导致大的经销商很难产生。(上文曾经提到,最后的终极业态应该是取代所有的经销商)
  • 交易链条长,经销层级多:如果一个品类,只有1级的经销商(比如水泥),那么你在中间取代的价值就很有限了。纯粹用投资人的钱堆积然后成为一个大的经销商是没有意义的,这只是在重复搬砖头的过程
  • 经销商不承担任何的服务属性:传统的经销环节,一般会承担信息中介、垫资和仓储3大职能,前2项都很容易通过轻模式切入来进行替代,但在仓储环节中,有一部分的经销商是会承担粗加工的职能的,这种时候,他们就不能被算成是一个交易环节。我曾经遇到过创业者说某个品类有7环,但后来仔细研究过行业以后发现中间的经销商有部分会做加工。这种情况互联网切入的价值就有限了,因为互联网一旦涉及到线下环节的时候很难真正提升效率。从投资和创业的角度来说,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这个品类。

以上逻辑相对适合大宗商品,一些别的消费品可能逻辑会有所不同。


user avatar   hua-xiao-shuo-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个人并不是很看好。

html5,js以及类似的技术替代原生大家喊了很久了,就是大热的react native目前看来也依然很不完善。微信的应用应该都是运行在腾讯浏览器的X5内核里,这东西怎么样大家心里也都有数。我感觉还是只能做一些低交互的应用,大概也就是比网页快捷方式高一级别,要利用os的炫酷特性,原生还是跑不掉,而且目前原生开发很成熟了,框架库很多,门槛也很低。

对于不用下app省空间我不是很理解,只不过是把app浪费的空间挪动到微信里而已。

微信所倡导的用完即走的理念也只有腾讯有资本装b才会这么说,其它公司无论如果始终还是会想办法更多的占用用户的时间。

腾讯现在原本就掌握了渠道,现在连app的审核等生杀大权也都掌握,你说苹果恶心,但他起码还勉强算公平,而腾讯可以随便打着为了用户(和你妈说为了你好)进行系统抖动,非腾讯系全都会抖,想怎么搞你怎么搞你。


结局都是类似的,中小型公司都很激动,以为有了小应用他们就有了腾讯爸爸的几亿用户,这种幻觉很美好,但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加惨烈的竞争,变成临时解决用户欲望的千斤顶,以及腾讯渠道那可怕的推广分成费用。大公司肯定都很不情愿的跟进,又没办法,估计会简单开发一些应用,然而尽可能的往自己原生的app上导入,心态很微妙,不过短期内肯定会先爆发一波星座血型算命起名你的前世今生颜值计算能活多少岁等一些QQ空间喜闻乐见的低质量辣鸡应用,目前也不知道腾讯审核时是否会做一些限制。

微信也许已经不是聊天软件了,我朋友偶尔用了一下QQ,惊叹的说,QQ真好用呀,聊天记录都能自动存下来! 微信当初也许吸引大家的是我们只想要一个广聊天的QQ,现在已经要变成微信os了,是不是以后也要走和当年QQ一样的路?整个腾讯系全压在这款app中? 我不知道,在集团利益,业绩增长的车轮下,什么张小龙王小龙,什么鬼的用户体验,什么产品经理说不的坚持,有多少碾碎多少。

仅是个人一点感悟和粗浅看法,不太对请见谅




  

相关话题

  如果中国没有阿里巴巴和腾讯,中国发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25岁的我还能进入IT行业开始闯荡吗? 
  如何看待阿里女员工案,王某文妻子再发文称「丈夫无罪,周某涉嫌诬告陷害、强制猥亵、寻衅滋事」? 
  马云为什么选择张勇成为阿里巴巴新的接班人? 
  旷视(Face++)完成C轮1亿美元融资,是否说明旷视已经进入独角兽阵营? 
  你是如何年入百万的? 
  如何看待徐小平:「限制戴威坐飞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剧」的言论? 
  你见过哪些厉害的生意人? 
  如何评价阿里的新任淘宝总裁蒋凡? 
  女大学生毕业之后,是找个收入高的男人嫁了好?还是找份工作好?或者两者同时进行?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如K-1、UFC等世界级格斗比赛里没有人用中国的咏春、八极这样的功夫,而用的基本全是拳击、kick boxing、泰拳、柔术?
下一个讨论
大陆人到底侵犯了香港人的什么权益让他们如此的厌恶我们?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