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康熙「传位于四阿哥」的传闻是真的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asura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清代传位诏书、遗诏一向是满汉合璧的。例子很多,满汉合璧的诏书我手上就有,但是出于版权问题,不能放全文,给截个图吧——雍正遗诏:(戳之看大图)


其次,关于前段时间新闻说康熙遗诏满蒙汉三语的问题,我严重怀疑是记者分不出满蒙文来,误以为上面有蒙文。当然遗诏抄录颁发全国,也可能是有蒙文版的,但是满蒙汉出现在同一份诏书上的可能性不高。

然后,再说说改诏书的传言。遗诏这种东西,其实没有什么改的必要,因为本来也不是老皇帝在位的时候写的……遗诏一向都是老皇帝驾崩之后起草的,康熙时代关键是临终有无末命,之后就是秘密立储了。换句话说康熙驾崩后到底谁做皇帝,要看康熙末年皇帝的态度。正史关于此有很多论文,主流观点还是认为康熙意属雍正的。再退一步说(以下为个人观点),让谁做皇帝都轮不到十四啊,清代入关后,你见过继承人还被下放到边疆打仗的么?万一挂了谁负责?在胤礽还是太子的时候,康熙就是出去蒙古办事(顺道打个猎)都不肯带着太子,而是要求太子留在京城坐镇。由此就可见一斑。

最后,再再退一万步说,假如看到这里还有小白萝莉们伤心滴捂脸大叫“我不信我不信你们就是改诏书了!”,我就再说说改诏书会是个多么大的工程。

1. 由于诏书是满汉文的,所以两个都要改……

清代汉字“于”字写“於”,有点不太好改哟~ 肿么办!好吧,我们再假设大臣们眼睛都瞎了(- -b),承认了“于”字的正当性——可惜,那时候传位诏都是写“皇某子”的……譬如,“皇四子”“皇六子”:


皇十四子要怎么改成皇四子!(涂掉了会不会太着痕迹?!)

这还没完!假如这位皇子彼时是有爵位的,那么称号也是要写在“皇某子”前面的,如雍正遗诏:(我把满汉文PS在一起做下对比)


汉文全文是“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由于“宝”字在前面一行,且遗诏缺失了,所以把满文放上来作对比。满文写“Boobai cin wang duici age hung li banin salgabuhangge gosin...”

所以说称号也要改哦……

(老板呼唤我了,于是楼主先去也……满文部分待续- -b)

--------------------------------------------------操练一天后满血归来的卤煮---------------------------------------------------

前文说道称号也是在上面滴~所以说,鉴于每一位皇子的称号都不同,如雍正彼时是“雍亲王”,从胤禵彼时爵位“贝子”改过来实在是有些困难。

2. 然后我们再说说满文。

满文对“皇四子”(以下就以皇四子为例)一律写duici age XX——直译是“第四阿哥某某”,而皇十四子则是 juwan duici age(第十四阿哥)——想要更改,肯定无法把juwan(十)改成“于”了,这主要是因为按满文的语序,“于XX”“让XX”是写在人名的后方的。

如雍正时期让怡亲王之子甘珠儿继怡亲王位的诏书中说到:“mini deo i jui g'anjur be urgun cin wang sirabume fungne”——汉文对应:“吾弟之子幹珠耳著襲封怡親王”,直译是“把我弟弟的儿子甘珠儿袭封为怡亲王”。mini deo i jui=我的弟弟,g'anjur=甘珠儿,这个斜线加粗且加下划线的be字便是满文中表示“把”字的虚词。表示“(给)于某某”之意时亦可用虚词de,这个词一样是放在人名之后的。

所以满文若想更改数字军团的数字,必须(跟汉语一样)涂掉juwan(十)字。前面也说了,满文诏书部分也有称号,彼时“雍亲王”称号满文写 hūwaliyasun cin wang,而“贝子”写作 beise——你们造改这俩有多不容易吗!涂掉都不管用好吗!从beise这么短的词写到hūwaliyasun cin wang这么长的词,字间距都不够好吗!拼了个图展示一下长度差距:hūwaliyasun cin wang vs. beise

……为什么这个图这么大……大家容忍一下……

所以满文也是非常非常难改的,比汉文还不好改——意思就是基本上就是没有办法改。而且我们不得不考虑到,一个遗诏拉拉杂杂是写得很长的,其中这些“称号+皇某子+名字”的组合会出现很多次,满汉文还要×2……大家自己算一下这个工作要多大(要多瞎的人才看不见……)(还不如重写- -b)。

3. 关于胤禛vs.胤祯

关于“十改于”的传言,有个很重要的理论基础,那就是禛祯同音的、满文写出来一个样的问题(即均为in jen)——可惜,在清代皇子名讳的满文写法上,素来遵从古音,即祯写作jeng,按照满文的发音规律读作zheng。见如下禛-祯满文对比:


然而有一位叫做金承艺的先生曾写过一篇“奇文”,论证胤禛并非清世宗本名,乃是即位后自己改名为“胤禛”(满文in jen)(见《“胤禛”非清世宗本来名讳的探讨》一文)。其便是基于胤祯满文写 in jen(读 yin zhen),因此世宗不可能也叫in jen。金先生这篇文章比起其他人的谬论中比较进步的一点是,他提出了一个佐证,说1978年他看到过台湾公布的康熙遗诏中有提及崇祯,其名号写为cung jen(读 chong zhen),其中祯字变写作jen——我对此颇为头痛和不可思议了一段时间,因为理论上来讲,祯字在清代由于遵从古音的缘故,应当写作jeng(读 zheng)才对。

当时我考虑到康熙年代属清早期,出现祯写jen的情况也并非不可能(如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满文老档中祯可能写作jen),然而写在了遗诏这么正式的场合出现这种纰漏(在入关后这种写法无疑算作纰漏了),还是有些奇怪的。更何况多年来那些能看到一史馆原件(一史馆很少公布满文原件或者转写,通常我等非专业人士只能看他们自己的、错误百出的汉语翻译)的学者们从未提出遗诏原文中如此重大的问题,使我颇为怀疑金先生的记忆。直到最近我看了台湾庄吉发先生的一篇论文《滿文史料與雍正朝的歷史研究》中,意外提及了这份遗诏,并且按照台湾满学界良好的习俗,给出了其满文原文的影印版,我自己看到这其中“崇祯”一词分明写作 cung jeng(读 chong zheng),不禁想问问金先生1978年看到台北故宫的康熙遗诏和庄吉发先生给出的莫非是不同的两份不成?该不会是金先生自己写的遗诏吧?

我特此将遗诏中出现崇祯一词的这段话截图如下:

其中红框圈出的即为崇祯一词,若有认得满文字母的朋友,自然可以看出来此处写作 cung jeng(读 chong zheng)。

即便我们不算胤祯名讳大部分时间写作胤禵,就算记录为胤祯的情况下也一样是写in jeng,与清世宗满文名讳in jen写法不同。关于清代皇子凡是起汉语名字的,其汉文的满文拼写遵古音一事,胤祯也并非独一份。如彼时太子胤礽,满文写in ceng,其中礽字读cheng。再比如第十八子允祄(胤祄),满文写yūn giyei,其中祄字依然是遵古的写法。又如允禔(胤禔)禔字读zhi(感谢

@梁海

童鞋提供组合写法),允祺祺字读ki等等。

关于康熙时期皇子名字的满文读法,可参考我以前写过的一篇小文:

※[原创]从满文谱录考康熙诸子姓名读法 [懋勤朝暮]→[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注:此文中允䄉、允禑满文写法相同应是影印件不清晰的缘故,禑字写作u而非o,满文中u比o多了一点)。

因此事实上十改于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胤禛胤祯满文写法一致这一点,事实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总结:

1. 遗诏为满汉合璧版本。颁发至地方的诏书或有蒙文版,但满蒙汉三文同时出现的遗诏可能性比较低,应当是写新闻的记者不识满蒙文之缘故搞错了。

2. 遗诏本来就是新皇即位后文臣撰写的,不存在“改遗诏”之必要性。

3. 即便小白萝莉不想面对这一事实,非要说遗诏是改过的,也可参照上文,了解一下改遗诏需要修改满汉双语,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 “十改于”这一论点之重要的理论基础,即禛、祯同音,在清代由于满文拼写遵古音的缘故,根本不成立。

卤煮又要上班去了……就写到这。




  

相关话题

  怎么读懂中国古代地方志中的“星野”?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哪个更耻辱? 
  第一次海湾战争后,中国军队的反应如何? 
  如何评价晚清重臣李鸿章? 
  为什么中国绝大多数的邻国对中国均没什么好感? 
  各种越共梗的由来是什么? 
  你能杀掉襁褓当中的希特勒吗? 
  如何评价周穆王姬满活了105岁? 
  知乎上怎么这么多国民党地主的后代? 
  上海开放大学的鲍鹏山教授曾经严厉地批评《商君书》,说商鞅是最大的恶棍,大家认为这种批评合适吗? 

前一个讨论
如果不分手,我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中国的城市里面为什么没有面积较大、保存较好的老建筑群?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