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汉初叫文景之治、明章之治,唐初叫贞观之治,明初叫洪武之治,而清初叫康熙盛世呢? 第1页

  

user avatar   merlyn_y 网友的相关建议: 
      

道理很简单,因为从康熙自己开始,就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各路马屁精自然就跟风而上了。

唐朝以前的民风比较“淳朴”,很少有人们把本朝美化为“盛世”。无论是帝皇还是知识分子,基本都认为“唐虞三代”,也就是韦小宝常挂在嘴边的“尧舜禹汤”才配叫盛世——较真起来的话,“尧舜”肯定没问题,“禹汤”都还有点说法。因此,大概是后来的帝皇觉得“三代之盛”的标准太高,冒称“盛世”岂不是要和三皇五帝并肩?降一个档次叫“治世”就可以满足了。

唐宋以后,用“盛世”赞美本朝的情况开始有出现。但总量并不多,一般也不会直接恭维某个皇帝整出了一个“盛世”。所谓“开元盛世”说法,当时并未出现过,还真说不定是唐朝乐队才编出来的(玩笑)。无论如何,开元(唐玄宗)和贞观是不能相比的。“开元盛世”盖过“贞观之治”,这绝不仅仅是比较一下功劳大小的问题——曾孙子超过爷爷,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思维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

到了满清就完全不同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颁布了一道谕旨,大意是说人口增加了但土地没变多,所以呢,今后新增人口就不再承担丁役了。九卿据此议准:"嗣后编审人丁,据康熙五十年征粮丁册,定为常额;其新增者,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这个规定,于次年三月十八日康熙帝六十大寿时,以“万寿恩诏”的形式向全国发布——由此可见,金包衣一杆子杵到哪里去了。。。话说康熙大弟拖了这么多年才完成“顺治遗训”,实在是孝死个人啊。

说白了,要交丁口税,没地的穷鬼怎么会愿意上户口?查上门来就跑路呗——满清政府对这类流民隐户自然就很难管理,几乎也收不上几文钱,摊派徭役也找不到人,还不如买个人情。。。到了康熙儿子雍正这里,干脆就推行“摊丁入亩”,完全照抄明朝的“一条鞭法”(“官绅一体纳粮”也是宋朝就有的)。既然所有人的丁赋都不用交了,“永不加赋”也就毫无意义了

从此之后,官方文献中大量出现之赞美本朝为“盛世”的文字,其使用频率之高、范围之广,无不令前代望尘莫及。检索《四库全书》康、雍、乾三朝的几种官书所使用的“盛世”一语,如《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出现73次、《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乾隆三年)出现52次、《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出现39次、《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出现62次。而其语意也十分雷同,无非“恭逢盛世”、“盛世丰年”、“太平盛世”等熟烂套语。君臣上下对于“盛世”一语之偏爱,由此可见一斑。
可以说,从康熙晚年开始,以“盛世”谀颂本朝已经成为风气。历经三朝,此风久兴而不衰。不难推知,当时君臣是在精心构建一幅政通人和、主圣臣良的“盛世图景”,其用意是以此粉饰升平、维系人心、稳固统治。有的时候,这种粉饰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比如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称:“盖列祖之至德感孚,奉若天道者,为从古之极盛,是以皇天之保佑,申命恩厚于我朝者,为从古之极隆。”——号称“做事耿直且铁腕”的雍正,并非无知无识,颟頇愚蠢,而以这样极端自大的语气自我标榜,只能说是出于一种宣传策略的需要,再加上一点儿文化上的自卑心理作怪,方能解释。
清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向称“高明”,通过他们的努力构建,不但“盛世”一语日渐普及,“盛世”意识在清中期的社会舆论中也逐渐形成。甚至到了晚清,国势式微,列强环伺,士大夫还是习惯用“盛世”一词谀颂本朝,比如左宗棠在其《议减杭嘉湖三属漕粮大概情形折》中,仍称“臣等躬逢盛世”,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奏折作于同治三年(1864)十月,当时太平天国运动的烽火尚未最后平息。此外,文人笔下,文康《儿女英雄传》还要“点缀太平盛世”,而诸如《盛世危言》、《盛世元音》、《盛世人文初集》等名目的著作仍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韦小宝果然是满清的大忠臣,早早就走到了时代的前列,开创了一代风潮,堪为后辈满汉臣工的楷模。。。

满清倒台之后,痛骂者有之,遗老遗少有之,各种言论不足为奇。但当时也没有“康乾盛世”的说法,最肉麻也就是“媲美汉唐盛世”——顺便把“汉唐”也拉了一把,大约这就是后来“盛世”满天飞的由来。。。花花轿子人抬人,大家都是“盛世”,我大清比谁都不差嘛,对吧?

最早明确使用“康乾盛世”的,应该是邓拓《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一文。该文发表于1955年1月9日的《人民日报》。其原文为:“历史已经证明,清代的所谓“康乾盛世,嘉道守文”的整个时期,即是封建经济发展到烂熟的时期,也是它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矛盾开始充分暴露的时期。”——简单说,加了“所谓”这定语,显然并不是称赞的意思。

到了改开之后,“所谓”这个定语就逐步消失,光剩下“康乾盛世”了——至于为什么?各路辫子戏,XX王朝一部接一部。。。我想不必多说了。


今天看到一个回答,我回复了几句。

我这个人比较小心眼,担心回复未必能留存,另外这个回答本身也非常能说明问题,所以在这里补充几句。

——这位答主看似在痛批题主,但稍微明眼一点的网友都能看出答主的言外之意。我不敢断言答主是不是清粉,但用“永乐盛世”来稀释“康乾盛世”的荒唐可笑,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这就是“永乐盛世”的证据

类似的还有这一篇文章:

这一段话的出处是《明太宗实录》卷七十一,但并非什么“官方贺词”,而是张辅平定安南后报送的“露布”(捷报的檄文,露布就是不封口的意思),简单说就是张辅沐晟(的名义)写的文书,在南京献俘的时候念完名单,然后再把俘虏“押上来”示众。事实上,整个“露布”又臭又长,把所有重要俘虏的完整头衔都列出来了。比如“伪临安镇兼大安海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入内相国平章事赐金鱼袋上柱国唐林郡王-黎季貔”(越南大虞国开国皇帝黎季犛的弟弟),而这一位的名号还不是最长的。

答主引用的其实是最后几句话:“臣等猥以驽钝得效驰驱,仰庙略之有神,仗皇威而无敌,风行草偃,天开日明,复全振古之封疆,永乐太平之盛世,无任欢呼庆抃之至,谨奉露布以闻”——原文并无标点,其实就是这类文书的套话(“复全”和“永乐”的对仗其实就是拍马屁的文字游戏)。话说回来,作为从唐朝开始的四百年后,交趾再次重归中原政权直辖,这是真正的“开疆拓土”之功,用词略微夸张并不为过。说实在的,即便换到今天也有这样的“战果”,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无任欢呼庆抃(喜悦)之至”,有什么问题?

——这个非常偏门的例子为啥会被挑出来?因为满清过于无耻,大规模自称“盛世”的丑态完全遮掩不住,也难以辩护。所以清粉会尽可能地找出任何前朝(不限明朝)的各种“蜘丝马迹”,以显得“大家都这样干过嘛”。。。不然为啥连《明史》里面的一个“盛”字都不放过?

再比如这一篇,也是“先扣上帽子再一棍子打翻”的经典操作——如果英国公张辅死后有知,发觉自己一篇报捷文书是“明成祖朱棣官方认证的说法”(朱棣确实看过),成了后人鞭尸的把柄,恐怕就不会随便拍这个马屁了。

最后强调一下。

作为一个现代人,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是腐朽不堪的政权。即便按照古代的标准,每个朝代除了开国或中兴之类,也只有非常短暂的时期算得上“政通人和”。毫无疑问,无论唐宋元明清,王朝后期都是极度腐败的——连起点的穿越文都知道“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同样的,穿越到明朝也没一个是认同“我大明”的,所谓“挽天倾”几乎都是造反和彻底的颠覆。严格来说,除了杀尽鞑子这一个“共同选项”,无论原本的“大清”还是“大明”,命运并没有什么不同。即便把这些作者和读者归类到“明粉”,我也实在只能看出“(让明朝)粉身碎骨”四个字。。。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作为炎黄子孙厌恶一切异族统治者,这是简单朴素和天然必然的感情所在。关于这一点,显然不存在什么逻辑,也无需任何“证据”的——“子不嫌母丑”的古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即便母亲是真的很丑,但子孙无论多么光鲜亮丽,都不能也不会嫌弃,不然呢?

总而言之,无论明粉还是清粉,显然只能是以“感情立场”出发——玩神马“理中客”一本正经摆事实讲道理,在故纸堆中翻出只言片语作为“证据”。。。。这实在是荒唐可笑的做法,和“饭圈互撕”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教员在三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地主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


user avatar   he-yi-jie-you-69-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非所问是我擅长的

康熙年间,仅北京的旗人家庭每年受不了虐待而自杀的汉人奴隶就超过两千人。此时距离它们入关已经超过60年了,想想抗战八年里被蹂躏的同胞们是何等惨状吧

都说明宗室尾大不掉,可明初宗室有清初八旗的数十万规模吗?

糠稀盛世?对能够肆意欺凌百姓的八旗太君而言,那必然是盛世啊

治世?虐民和杀戮为背景板和主旋律的时代,八旗太君都没好意思这么说吧


user avatar   huang-sheng-83-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清朝文官精神上被阉割了,又怕被文字狱,为了生存和升官,只能抬轿吹唢呐了。


user avatar   hua-fei-28-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康乾盛世”?

不好意思,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钦定老版和新版历史教科书都没有这一说法。谢谢。

老版教科书也只点出了雍正“摊丁入亩”这一在土地制度/田制上的改革,这一制度性进步。

却没有点出“官绅一体缴税纳粮”,为什么?因为这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改革,没有历史教育意义。

至于新版历史教科书?连摊丁入亩都直接取消了,直接把明清两个王朝放一起比较,定性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直接就讲明清两个封建王朝已经是中国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末期,结果两个王朝不识天数、不明大势,为了维系自身统治在政治上搞这搞那,把整个社会禁锢的更加反动,就为一口苟延残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教科书就差指着鼻子说:明清两个货,渣的的水平五五开。要不是你们两个历史欠账那么多,到了民国时期,中华民族会那么孱弱?害的共和国建国后拼了命的补帐,一代人要干好几代人的事业才能补回来。

主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家浴火诞生,一路走来行的端,坐的正,论国家治理,明清两个王朝一个皇权不下县,一个皇权不下乡,基层建设简直就是何等卧槽的拉胯。

论版图扩张,大清和民国政府丢了那么多,还不是靠PLA的子弟兵流血牺牲,方才实现了东北、内蒙、新疆、西藏、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控制和社会改造。

特别是你大清,就不要吹版图了好么,东北刻意制造成大清圈定的无人区;新疆打了一百多年,最后到大清要亡了才设省,拖了人家左宗棠整整五次。至于西藏,解放军进藏的时候藏区都是啥社会情况,当现在没人清楚啊;还有这几年洞朗、拉达克、加勒万,这都是谁留下的历史烂账?

就问一句,大清说西藏是大清才纳入版图有效控制的,农奴制下悲惨的西藏社会,有几个是你大清的“国家编户”?

难道是大明、李自成、吴三桂逼着你大清入关的?难道是逼着你进入北京城宣号建国的?你大清自己主动进关非要入主中原坐拥天下,能不能有一点点责任担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教科书上的“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和“洋人的朝廷”这等耻辱光环,难道不是你大清自己挣的?

一天到晚的就知道甩锅,怨不得别人喷你啊。

PS:另外需要辟谣的是,大清和清粉抹黑的大明宗室问题来掩盖其满洲八旗的寄生中国问题。按满洲八旗数万人放开生育,到清末有了近百万人口。所以大清就言之凿凿从朱元璋开始可劲造人到了明末宗室肯定也有百万。且不说这算法是多么的“薛定谔式静不稳定”。

按大清算法,从两汉老刘家开始繁衍四百年,再以此为基数,到大清的时候,全中国人都姓刘才对啊。


user avatar   zou-wei-7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少数统治多数不得给自己吹高调点么




  

相关话题

  李建成为什么没挣过李世民? 
  如果你是李建成,该怎么翻盘? 
  如果南明政府没有被清朝灭亡,而是一直和清朝并存到列强入侵,划江而治,对中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平行世界,假如鸦片战争我们打赢了? 
  李世民跟杨坚哪一个更厉害? 
  为什么土耳其希腊在推翻奥斯曼统治后没有像中国推翻满清后那样认为自己恢复了罗马(汉主体的中华)的身份? 
  假如万历1593年不自己打壬辰援朝战争,而是固守九边保存实力并引努尔哈赤南下抗倭是否更合适? 
  清朝时康熙皇帝眼界非常开阔并且还经常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为什么当时清朝没有走向开放强大,反而闭关锁国? 
  清朝皇帝在各地称号(尤其在回地称号)是什么? 
  清朝皇帝是否有蒙古大汗的尊号? 

前一个讨论
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是不是被丑化了?
下一个讨论
怎么辩“刘备是伪君子”这个点?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