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我可以和同学老师朋友相处得很好,但一放假回家和父母每天都要吵嘴? 第1页

  

user avatar   zhu-qiu-jie-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邀请 @桐嗣 @小猪。

有的时候,经常与父母争吵不是我们的错。毕竟,父母是一个不用通过考核就能够做的“职业”,本身质量良莠不齐。不过,我们对自己的反省也不能少,否则我们可能是下一批质量不合格的父母。

那么,我们为什么可以和老师同学们处的更好,而与父母有更多的争吵呢?我从心理与进化的角度大概说一些原因。

1.亲情的分离性

在动物的世界里,许多动物长到一定年龄就会被父母驱逐离开,让他们走向独立,有的动物甚至是在很小的年龄就被放养。人类作为进化的产物,也还留有这样的进化遗迹。亲情的天然属性是分离,与父母的争吵,实际上是到了我们独立的年龄,他们在履行进化的使命,也就是“赶我们走”。然而,我们因为现代社会过多的保护,本身的自主能力没有得到完善,尤其是经济方面。“我长大了”和“你长这么大了”是争吵时双方经常出现的敏感词。

就像牙齿跟不上我们吃货的发展,总是会有占位现象,产生牙位不够和牙齿横生。我们的年龄也与能力不匹配,导致了我们独立性缺失,想独立但是却不得不依附父母,这则是我们的内部矛盾。

2.控制感

我们对环境的安全感知是建立在对环境的控制感上的。如果我们能够确定环境都是可控的,那么我们就会有更加愉悦的心情。如果环境中存在不可控因素,那么我们会有较高的生理唤醒,就像原始人不确定草丛中是否有狮子一样,需要保持“警戒状态”,这个时候,在较高生理唤醒状态,人对环境也有更多的不信任,很容易与他人争执。

3.积累与超限

重复相同的工作会让我们感觉无聊,重复的话会让我们感到厌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但是矛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定量变之后的表现。所以,我们与父母的矛盾是因为一件一件琐事所叠加起来的爆发,就像社会资源流动性受阻慢慢静止时会产生社会叛乱一样,我们也会因为琐事一点一点积累宣泄受阻而爆发。

4.信息流差异

以前我们都说代沟,现在开始讲“年沟”了。我们所能够接触到的信息会形成我们的观念,而父辈与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差异度相对比较大,这就导致我们观念不同。你觉得是对的,他觉得错了;你觉得好的,他觉得坏的。而相对来说,老师的思想较为开放,能够接触的信息与我们与更多的重合,同学朋友则是年龄相仿且有经常性沟通,他们与我们的信息流有更多的相似,从而更能理解你的想法。

另外一种信息差异就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父母也不是我们,他们不能够完全感知我们的需要。他们觉得外面天冷我们需要多穿点,但是我们觉得还凑活,怕不方便不想穿,然后就开始了拉锯战。

5.社会形象成本

狮子如果遭到群体的排斥而落单,往往意味着死亡。人类如果遭到群体的排斥,不至于死亡但是资源的获取难度会加大和保护自己的能力会降低。所以,人会很在意自己的社会评价,在班级群体面前,我们会更加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所以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更多的礼貌和冲动克制。如果家庭中父母心中的孩子形象是正面的,积极的,那么他们就会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如果他们的形象比较差,那么他们就更不会在意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形象的影响,因为后者在父母面前,他们维系的社会形象成本很低——就那个小样。

讲完了,父母与孩子的矛盾,我也分享一些积极“抗战”的经验。

1.释放引导

人类攻击性分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攻击性与其他人类本能一般,都会引起快感。如果我们长期压制攻击性,会对身体产生较多伤害,甚至产生更大的破坏性。就像不经常生病的人突然生气病来都很较严重,不经常生气的人,生起气来都非常可怕。

争吵是一种沟通,沟通是了解对方需求的办法。所以,不用太害怕争吵,那是一种释放和促进。我们更该考虑的是如何不伤害彼此的有效争吵。比如,清晰界定问题,不要人身攻击,不要“炒冷饭”,不要想着说服对方等。这里的细节,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

2.远离应激源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争吵少了哪一方都不行。而应激源的一直存在会对我们的情绪做反馈,从而更加极端。如果想要减少自己的愤怒,最好是暂时离开应激源,也就是在争吵时,主动离开阵地,克制住反击。人的愤怒是非常应激的,在初期的破坏性很大,可能10S左右就减弱很多。暂时离开阵地可以让自己愤怒的破坏性降低,也能让双方得以缓冲,减少情绪和整理思路。

3.写争吵总结

总结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错误。学习成绩很好大多有自己的错题本,而在生活中呢,如果想要避免一直的争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性地总结自己的争吵经验。比如记录自己是否人身攻击了,是否因为自己没能站在对方立场考虑?是否自己信息编码错误了?诸此总总,都用笔记或者日记的形式记下来,相信自己会有很大提升

4.赋予孩子/家长良好形象

前面也说到,如果我们赋予孩子/家长较好的社会形象,那么他们就会表现出更多的友善行为。外在评价是会影响内在思维的,我们倾向成为别人希望我们成为的那种人。所以,尽可能地去夸赞父母/孩子,是减少争执的好办法之一。

亲情像空气,我们不会特意知觉他的存在,他的细腻和作用因为太普通太容易拥有而被我们忽视,只有失去时才知道,父母对我们的作用如同空气般重要。也希望大家多学些交流与沟通的知识,现在做一个合格的孩子,以后做合格的父母。

有收获就顺手点个赞吧,也当对个人几小时投入的一些鼓励,谢谢。

如何有效沟通:

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 - 卫蓝的回答

不太会说话,怎样提高说话的技巧? - 卫蓝的回答

——————————

不到一天饭钱,却可饱食一生的自我提升类书籍《反本能》销售中,解答你80%的生活疑惑。点击购买链接:《反本能:如何对抗你的习以为常(卫蓝)》- 当当图书


user avatar   li-zheng-st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见过太多人,也包括我自己,我们都有一个坏习惯——对陌生人彬彬有礼,却对身边人态度急躁。
是我们这些人不懂礼貌么?不是,我们很懂。

那问题出在哪呢?
我在当班主任的过程中,也时常会遇到学生和家长因为一些小事发生矛盾,吵个不停。

我常常笑着问学生:“刚刚十六、七岁,就和家长这么闹。将来等你长大翅膀硬了,他们老了,是不是就算直接撇下他们不管了?”
学生也往往都会立刻反驳:“才不会呢!我会努力学习,考大学,赚钱,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

我学不来孩子们的原话,但大体意思不差。

慢慢地,我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我们都有一个潜意识——
我们和身边人,在一起太久了,久到我们以为他们会一直都在,他们的在是理所当然。无论此刻,我做了什么,未来都有着大把的时间去弥补,因为我在心里,是爱着他们的。

可我们真得有那么多的将来么?

或者说,真的有“将来”这样一件事情存在么。

二十年后头发花白的父母,与此刻年富力强的父母,他们真得一样么?

日本有一句成语叫——“一期一会”。

意思是:
此刻,我们能够与这个人交流的瞬间,永远不会再重来。

无论是和父母,还是和朋友,只要你觉得他/她对你而言很重要。

你就一定要记得——眼前,这个瞬间,与这个人的关系,就是值得珍惜的一切。

眼前这个时间不会重来,要珍惜眼前。

这道理,我和自己的学生讲过多遍,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还记得多少。

我不是想让我的学生们,在面对父母时总要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我只是想让他们对父母们最后的“青春”能多些体谅,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大吵大闹,说些让人伤心的话。

我不想,等他们再长大一些,发现有些时光真得回不去了再后悔。

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世当珍惜。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面对家长的时候,都会涉及到不知道如何交流的。

感情出现裂痕,我们很多时候不太了解该如何弥补。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大家可以看看,有时父母可能只是对我们一种异样的依赖。




  

相关话题

  有什么经济学技巧可以用于日常购物? 
  女生在接吻的时候身体会有什么反应? 
  你成功地报复过谁? 
  如何看待周贝蕾实名举报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副校长性骚扰? 
  如何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我才23岁,就感觉自己的人生很失败怎么办? 
  如何看待饶毅最新文章《「图片误用」在中国可以被除名吗》? 
  怎么看待很多人悄悄参加遴选,遴选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吗? 
  如何把好几个PDF 合并成一个pdf?各路大神,帮帮忙。谢谢? 
  英国留学2021会不会比2020申请难?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桃代表长寿而不是苹果,或其他水果?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高一男生天天化妆戴美瞳?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