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人的语文能力在退步吗? 第1页

  

user avatar   roc_l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引子:

据2006年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显示,全国15-29岁的人中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占70.12%,远高于30-44岁人的52.74%和45-59岁的40.59%。


中国人的语文能力没有退步,而是在进步。因为文盲已经濒临灭绝。

你觉得看到很多不规范使用中文的现象是因为互联网时代发言更容易了,你看到这么多人七嘴八舌地说话,当然会看到很多不规范的用法。但是你要记得,几十年前,这些人连字都不会写,现在都会上网用汉字发表自己的观点了。

语文本身是因为功能而存在的。它能发挥自己的功能就是最大的意义。在功能上存在问题的东西,一般都会被时间淘汰,不用我们担心。

你之所以觉得古人的语文水平高,其实是因为只有高水平的文字才经得住岁月的考验。不是没有语文水平差的古人,而是那些人没有能力留下能让后人传承的只言片语。

我们一直担心不规范使用语文的人太多,却忘记了,真正控制了语文规范的,是语文用得最好的那些人。对于普通人打错字、写错字,我们是不用操心的。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出版媒体的文字编辑人员的语文水平。


好吧, @magasa先生有意见,我还是补充几句吧。


为什么如今很媒体水平很次?因为现在「媒体」太多。而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我们还在把一本纸质的杂志反复看来看去,每一个角落都阅读完。如今,到处都是文字碎片,就算买回来一本杂志,也只是挑几篇最想看的读一下,从此不碰了。

如果二十年前,全国有五千种保持优秀语文水平的杂志,那么,挑出如今语文水平最好的五千种杂志,并不会输给二十年前那五千种。


下面这个问题是被各位答主拓展出来的:

为什么中国人的语文水平比英语国家的人差?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尽量提醒一下大家最容易忽视的一点:

在中国,我们绝大部分人,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不是在用「母语」写作。

下面是余华为意大利文版《许三观卖血记》写的自序: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使用标准的汉语写作,我的意思是——-我在中国的南方长大成人,然而却使用北方的语言写作。

如同意大利语来自佛罗伦萨一样,我们的标准汉语也来自于一个地方语。佛罗伦萨的语言是由于一首伟大的长诗而荣升为国家的语言,这样的事实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如同传说一样美妙,而让我们感到吃惊和羡慕。但丁的天才使一个地方性的口语成为了完美的书面表达,其优美的旋律和奔放的激情,还有沉思的力量跃然纸上。比起古老的拉丁语,《神曲》的语言似乎更有生机,我相信还有着难以言传的亲切之感。

我们北方的语言却是得益于权力的分配。在清代之前的中国历史里,权力向北方的倾斜使这一地区的语言成为了统治者,其他地区的语言则沦落为方言俚语。于是用同样方式写出来的作品,在权力的北方成为历史的记载,正史或者野史;而在南方,只能被流放到民间传说的格式中去。

我就是在方言里成长起来的。有一天,当我坐下来决定写作一篇故事时,我发现二十多年来与我朝夕相处的语言,突然成为了一堆错别字。口语与书面表达之间的差异让我的思维不知所措,如同一扇门突然在我眼前关闭,让我失去了前进时的道路。

我在中国能够成为一位作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在语言上妥协的才华。我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语言的故乡,幸运的是我并没有失去故乡的形象和成长的经验,汉语的自身灵活性帮助了我,让我将南方的节奏和南方的气氛注入到了北方的语言之中,于是异乡的语言开始使故乡的形象栩栩如生了。这正是语言的美妙之处,同时也是生存之道。

十五年的写作,使我灭绝了几乎所有来自故乡的错别字,我学会了如何去寻找准确有力的词汇,如何去组织延伸中的句子;一句话,就是学会了在标准汉语里如何左右逢源,驾驭它们如同行走在坦途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已经“商女不知亡国恨”了。


最后一次更新。

认为「中国人语文水平退步了」的朋友,只是对国人现在的语文水平不满意,但这和「退步」是两回事。若要证明「国人语文水平退步了」,必须给出理论和数据来证明「中国人的语文水平曾经比现在高」。

比如,如果你抱怨了普通人的阅读率低下,就还得要给出证据证明中国人曾经有更高的阅读率。

因为这个问题问的是「是否退步」,所以我不讨论「现在国人的语文水平是否令人满意」。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人对国人语文水平的变化有最直观的感受,非语文老教师莫属了吧?大家可以自行去问语文老教师,去统计数据。这个我就不参与了。反正从我短暂的教书经历里听说的情况来看,我的观点是能得到支持的。

最后附一点文字,是我上大学时写的。细节可能有谬误,但主旨现在看来依然没有问题:

“八零后”现象

1998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使韩寒一夜走红。其后以“新概念”为旗帜,“八零后”作家这个群体作为文学的新兴力量活跃在时代的舞台,郭敬明、张悦然等一大批新兴作家相继涌现,其人其作也成为这个时代的焦点。

“八零后”作家这个称谓的最初出现是带有商业特色的,至今饱受非议。许多文学评论家及“八零后”作家群体中的成员都认为以年龄段划分作家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个群体中的成员文风各异,思想迥然,实在不适合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这种观点颇有道理。但我认为“八零后”作家虽然在文学界难以作为整体评估,在汉语发展史上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亮点。“八零后”作家的出现是有时代原因的,它是与现代汉语的成熟、普通话的推广等语言发展因素息息相关的。

“八零后”虽然各领风骚,个性迥异,有一个共性却不容忽视,即这个大量涌现新角色的群体对文字的把握都很娴熟,整体文学素质也比之前的“七零后”、“六零后”高(从整体上来看)。例如张悦然便轻易指出姜文作的《沁园春•太阳照常升起》完全不合格律并对其谬误予以剖析。

那么,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时期由“八零后”这样一个群体带来文学新繁荣?导致这个现象的有文化、政策、经济等三方面的因素。

文化因素。新文化运动期间由胡适、陈独秀等人发起的白话文运动带来了汉语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这次语言革命实现了“书言同”,即书写文字与口语的统一。它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为汉语文学的发展打通了活路,推动了汉语文学的平民化。它最终确立了以北京地方语言为主要参考的标准,使书面的文字与活的口语相对应,使现代汉语在发展中成型、成熟,并在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的推动下最终实现了当代汉语的“黄金时代”。“八零后”开始文字启蒙的时代正是现代汉语发展成熟的时代,可以说,“八零后”是“赶上了”。

政策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高度重视,于1949年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在1955年提出了语文工作的三大任务: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在1957年又提出了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系列举措都促进了现代汉语的规范——普通话在全国的普及,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快速发展。简化汉字工程也减小了汉语文字学习的难度,有利于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扫盲工作的进行。

1984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文字改革工作座谈会,达成了对推动语言文字工作的新认识。1985年12月16日国务院通知:为了加强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将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月6日至13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1955年12月“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召开30年后,标志中国语言文字工作新开端的又一里程碑。由于这次会议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实现现代化轨道的背景下召开的,又总结了30年来语文规范化工作的经验教训,所以与30年前的“现代化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相比,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方针和政策的阐述、目标和方法的制定,显然具有更高的立足点、更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开阔的学术视野、更长远的谋略构想和更审慎的步骤设计。

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又对1964年的《简化字总表》作了少量调整和修正后再重新发布,废止了推出不够谨慎的197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全面展示了汉字改革的实绩,决定“使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此汉字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从1984年到1986年国家这一系列举措是迄今为止新中国语言文字改革最后的大动作,现代汉语的语言文字从此成型。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使“八零后”受益匪浅,他们从启蒙时代开始熟悉普通话,以之为文自然也比前人轻松。1986年敲定的简化字方案是在总结前两次简化字方案的经验和教训的前提下提出的,是一种成熟、合理的简体字。“八零后”自启蒙时代学习成熟的简体字,不受繁体字的繁冗所困,也不为“二简”的废字而恼,这为他们语言文字的学习铺出了平坦大道。

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急速提高,第一批从孩童时代便受改革开放之益的便是“八零后”。八十年代媒体飞速发展,电视开始普及,这些都是推广普通话(即文学创作使用语言)工作极重要的客观工具。在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孩提时代,“八零后”便耳濡目染普通话,这个影响力是非常深远的。据2006年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显示,全国15-29岁的人中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占70.12%,远高于30-44岁人的52.74%和45-59岁的40.59%。大部分“八零后”不把普通话当“第二语言”,故而文学创作时不用下意识进行方言与普通话的“转译”(如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意大利语版前言中所抱怨的),这一点的效果是显著的。

到“八零后”进入少年时代时,中国又开始进入网络时代。“八零后”有从互联网泡沫经济中受益的,也有更多通过网络体验了交流的自由,亦受到网络文学的熏陶,而互联网体现出的自由精神也在“八零后”的文学作品里体现为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以汉语为工具的文字游戏也在互联网中突破了古典套路,汉语、汉字被“把玩”起来。这虽然在某些方面破坏了汉语的纯洁和规范,但积极方面汉语的艺术性特征被不断拓展,达到了新的高峰。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汉语的成熟、文字改革的尘埃落定、经济腾飞为现代汉语的推广普及创造的条件以及互联网时代对语言的积极作用,“八零后”作家群体应时代而生。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哈工大学生欲举报宿管阿姨感恩节送巧克力,称「作为宿舍辅导员,宣传这种西方节日,非常不妥」? 
  专家建议小学到研究生缩短两年,使经济有新的劳动力进来,如何看待这一建议?若实施会产生什么影响? 
  有文化可以有多可怕? 
  为什么汉语有作为总称的羊而英语却没有? 
  北京高考人数近 10 年来下降了一半,是什么原因? 
  如何看待江西一红黄蓝幼儿园男幼师发男童闻脚图,并配文「从小培养 m 」,官方回应:已停职接受调查? 
  摧毁一个熊孩子有多困难? 
  汉语有哪些特有的语言现象? 
  作为熊孩子被陌生人殴打是怎样一种经历? 
  如何评价男子20年后拦路初中老师怒扇5耳光? 

前一个讨论
拼音教学/输入法对中国人汉字水平有多大的影响?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澎湃新闻?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