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些专业问题在本专业是常识,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被人所知? 第1页

        

user avatar   clam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接触了营养学以后我发现我之前每天摄入的蔬菜水果粗粮牛奶鸡蛋瘦肉豆类坚果都远远不达标,盐分脂肪糖都远远超标。

在我每天努力的摄入足够量的蔬菜水果粗粮牛奶鸡蛋坚果以后,我发现已经撑的吃不下任何其他东西了。神奇的是坚持了不到一年,处于每天都吃很撑的状态下的我居然瘦了。。

补充几个针对普通人日常饮食简单粗暴,矫枉过正的tips

(不完全适用于温饱线下人群、孕妇、某些疾病患者、高强度劳运动者、中医养生食补爱好者)

1、永远别喝汤(油盐少的蔬菜汤杂粮汤除外)

2、尽量少吃盐,一包方便面调味包里的盐分差不多就是你一天应该摄入的总盐分,有条件的话吃低钠盐。(卤菜、泡菜、皮蛋里的钠也非常高,要纳入计算范围)

3、尽量少吃饼干糕点冰淇淋甜饮料,实在忍不住就喝点代糖饮料

4、吃牛羊猪肉的时候只要是肉眼能识别出的肥肉部分就扔掉。

5、每天争取吃大量的深绿色菜叶,吃到你想吐为止

6、每天坚持喝牛奶(原味酸奶)吃煮鸡蛋,这两种食物性价比太高太高

7、如果不是每天有海鱼吃的土豪,那么每天酌情晒点太阳(涂防晒霜和透过玻璃窗效果打折)

8、你没忍住吃甜食甜饮料的话,就别去吃甘蔗蜂蜜红糖了

9、吃适量水果,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10、烧烤、酒、发霉的粮食和发霉的坚果、摈榔都是一级致癌物,腐烂的食物和大多数腌制食品、蕨菜都有致癌性

11、多吃点豆类,每天吃一点原味坚果

12、永远别吃猪脑牛脑猴脑等等,胆固醇太高

13、女生要补血别吃红糖红枣,没用。多吃血旺肝脏和瘦肉最管用,不过红枣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

14、鸡瘦肉和鱼肉好过猪肉牛肉羊肉

15、杂食,按膳食宝塔的比例换着花样吃各种新鲜的自然食材

16、前面忘了说很重要一点,吃杂粮!完全用混合粗粮杂豆和薯类代替大米白面作为主食那更好

17、所有“食物相克”在常人食用能力的剂量范围都是扯淡的

18、学会看营养标签,有助于在超市购买零食时适当收手

19、放心吃转基因食品,谨慎吃有机食品,别去吃野味。(你国科研工作者辛辛苦苦研究一辈子如何给粮食蔬菜增产增收好容易让你国猴吃饱了没多少年,现在嗷嗷喊着要吃有机的,野生的了。有没有考虑过未婚科研工作者的感受)

想到再补充吧

20、大米和面食不光有淀粉,还有一部分蛋白质。但米线保留下来的蛋白质就少些了,如果不是光想多吃淀粉,就不用吃米线了,面条没问题。

21、植物油比动物油好,炒菜的时候看到油烟的时候就说明致癌物已经开始产生了。所以如果是爆炒的话。。。

22、不要因为讨厌方舟子的人品而否定其科普知识,方的科普包括营养学的内容很少出过差错

23、慎吃各地野菜,比如鱼腥草,红凤菜。对于一切认为食物可以“清热去火”的说法报以呵呵的态度

24、话梅、果脯和蜜饯等食物高糖高钠,最好别吃,开胃也别吃

———————————

为什么不能吃蜂蜜,因为:“冒着生命危险爬三小时十几层楼高的树,就为把人家蜜蜂蜂蜜掏了,吃完还对着镜头咧着嘴憨厚的笑,喷了!这是不是强盗行为,贵片宣扬的是一种怎样的价值观!编导到底是怎么想的?蜜蜂回家一看:我操我蜜呢?老子躲这么高了还是难逃一劫,这是为什么!你们人到底有什么问题,我们蜜蜂找谁惹谁了,是你们人出问题了还是我们蜜蜂出了问题,这世界怎么了,啊!生活”

好吧说正经的,看这里☞

不要迷恋蜂蜜,虽然它有美好的传说

对转基因和中医认知来源仅限官媒、朋友圈、qq空间、校内网、日常餐饮聚会的朋友请勿在评论区瞎扯,谢谢合作。

----------------------------------------------------

补充个卫生部组织编制的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全新修订)_百度文库

再补充个个人认为国内最靠谱的营养学家的博客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有相关问题欢迎扫码和我唠嗑

fd.zaih.com/tutor/58761 (二维码自动识别)


user avatar   xie-chang-s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力不反映先进性


user avatar   zackED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父母,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父母可以说十分的缺乏培训。

就与孩子沟通时候的说话技巧这一项,就可能会有一大片中枪的。我们可以来看看一下这一本书:《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简称P.E.T,父母效能训练,其中节选的内容:

说说父母常见的与孩子沟通的类型:


1.命令、指挥、控制——告诉孩子去做某事,给他一个命令:­


“我不管其他家长怎么做,你必须打扫庭院!”­

“不许那样和妈妈说话!”­

“现在你回到那儿去,跟吉妮和艾希礼一起玩!”­

“别再抱怨了!”­


2.警告、训诫、威胁——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事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你那样做.你会后悔的!”­

“你再说一句那样的话。我就让你出去!”­

“最好别那样做,如果你知道怎么样才是对你好的话”­


3.规劝、说教、布道——告诉孩子他应当怎样做:­


“你不应该那样做。”­

“你应该这样……”­

“你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尊重大人。”


4.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告诉孩子怎样解决一个问题,给他建议或意见:为他提供答案或解决方案:­


“你为什么不请吉妮和艾希礼一起到这儿来玩?”­

“等过几年再决定大学的事。”­

“我建议你跟老师谈谈这件事。”­

“去跟其他女孩交朋友。”­


5.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试图用事实、辩论、逻辑、信息、或者你自己的意见来影响孩子:­


“上大学会成为你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

“小孩必须学会彼此相处。”­

“让我们来看看关于大学毕业生的事实。”­

“如果小孩子学会在家里负起责任.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这样理解——你妈妈需要你帮忙做家务。”­

“我在你这个年纪时。要做的事情比你还多一倍。”­


6.评价、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对孩子作出一个负面的评价或判断:­


“你没想清楚。”­

“那样是很不成熟的做法。”­

“在这件事上你大错特错了。”­

“我没法同意你的看法。”­


7.赞扬、表示赞同——作出一个正面的评价或判断,表示赞同:­


“嗯。我认为你很漂亮。”­

“你有能力把它做好。”­

“我认为你是对的。”­

“我同意你的看法。”­


8.归类、嘲笑、羞辱——让孩子感到自己愚蠢,把孩子归类,让他感到羞耻:­


“你是个被宠坏的小鬼。”­

“看这儿.‘无所不知’先生。”­

“你的行为就像野生动物。”­

“好吧.小宝宝。” ­



9.解释、分析、诊断——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何做出这样的事或说出这样的话;表示你已经看透了他的心理.弄清了问题的所在:­


“你只不过是嫉妒吉妮。”­

“你那样说是想烦我。”­

“你根本不相信那个。”­

“你有那样的感觉是因为你在学校不太顺利。”­



10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尽力使孩子好受一点,通过谈话让他摆脱不良情绪,试着驱散他的情绪,否认他情绪的强度:­


“明天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所有的孩子偶尔都会经历这样的事。”­

“别担心.事情会解决的。”­

“你那么有潜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的。­

“我也有过那样的想法。”­

“我知道.学校有时候会很无聊。”­

“你通常跟其他孩子都相处得很好。”­



11.调查、质问、审问——试图找出理由、动机、原因;寻求更多信息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你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想的?”­

“你为什么觉得自己讨厌学校?”­

“那些孩子有没有告诉过你她们为什么不和你一起玩?”­

“你跟多少个孩子谈论过家务的事?”­

“是谁让你产生那个想法的?”­

“如果不上大学,你会去做什么?”­


10、退出、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试图让孩子回避这个问题;自己远离这个问题;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用开玩笑的方式转移话题,把问题放在一旁:­


“别想它了。”­

“咱们别在餐桌上谈这个问题了。”­

“好了——我们谈点高兴的事吧。”­

“你的足球踢得怎么样了?”­

“我打赌总统都没遇到过像你这么复杂的问题。”­

“我们都经历过这种事。”­

不论是有孩子还是没有孩子。都会经历过这12种方法。但是。我想说的是这12种方法正是让我们和父母或者说,我们和我们的子女越来越不能够推心置腹的原因。

因为,这12种方法,也是12种沟通障碍。

为什么会成为沟通的障碍。是因为这些话语中包含隐藏着:



你不能接受孩子的感受,你希望孩子做出改变。

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认为是孩子的错。

认为孩子没有自己聪明。

认为孩子在做坏事或者做错事。

不认为孩子的感受很重要。

不能接受孩子,不能和孩子感同身受。

认为问题不在学校,而在孩子。

没有认真对待孩子。

认为孩子对于学校的评价是不合理的。

不在乎孩子的感受。等等。

现在,各位还觉得自己作为家长来说,专业过关么?


如何做,我希望大家能够自己去看看那本书。很不错。

简单的来说。就是正确的解读孩子行为,语言,情绪背后的内容。称之为解码。

错误解码:

孩子:“我饿了,我饿了,我饿了。”

爸爸:“别吵我。又不听话了。再不听话就打你了。去做作业(警告,威胁,命令)。”

正确解码:

孩子:“我饿了,我饿了,我饿了。”

爸爸:“我知道你想吃东西了。晚饭还要晚点才能做好。你可以先吃点饼干或者面包垫垫,但最好不要超过3片,因为我担心我做完饭,你吃多了没胃口。”

然后,就是正确给出自己的想法,态度和意图。称之为编码

爸爸回来很累,孩子找爸爸玩

错误编码:

孩子:“爸爸陪我玩。”

爸爸因为疲劳然后编码:“你真烦人。”

孩子获得的信息“我很烦。”

正确编码:

孩子:“爸爸陪我玩。”

爸爸因为疲劳然后编码:“我累了。”

孩子获得的信息“爸爸累了。”

书中还有更多更为详细的解释和内容。推荐大家去好好读一下吧。

父母虽然是天职,但是技能还是需要后天培训的。


评论中有朋友对于P.E.T表示质疑,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没有人可以做到100%的完成这个指标,书里面写的内容也不可能100%的涵盖与孩子相处中的各种问题。但这本身的由孩子的角色出发,由其感受而对应使用他能够接受的方式去与之沟通的思路是值得举一反三的。就像我常说的那几句话,尊重科学,尊重孩子的生物性,了解自己孩子特有的模式,做好孩子潜移默化的榜样,有效的与孩子沟通。至于方法和教育的“技术”都是用来参考和拓宽自己的。别在思想上做削足适履的事情。

另外,至于未来的竞争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也许很多教育法并不能百分百的解决所有教育中的问题,但也不能证明虎妈鹰爸等等这种自发的、小样本的教育就是值得推广的。本身,人的多样性加上家庭、社会环境的不同是会带来各种的变数,而作为教育,我觉得是在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和使用能够降低风险几率,扩大积极发展的可能性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举些例子:

统计证明给予性教育,孩子首次性活动的发生时间比未受过性教育的要平均晚1~2年。成为单亲妈妈的几率和放弃学业的可能都会降低。

使用较为平和,公平的教育模式的孩子罹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会低于频繁使用体罚教育的孩子。成就和收入也会略高。

有一项或者多项体育技能优秀的人,成就会略高(社交能力也会略高)

等等...

我觉得作为父母。就需要去了解这些内容,最好是其背后的关系,然后作为参考,把孩子带到风险几率低,积极效应几率高的区域里。我们不能保证一切百分百有效,但不要自发的来一套。后果就是将孩子放到了风险更大的几率中去,作为一个面向普罗大众的回答,我不会推荐大家这么做。

如果真的虎妈大家觉得他们家的教育好,我也可以给出一些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

a.孩子的成就往往与父母的学历成就正相关。

b.父母的家庭收入与孩子的成就也是正相关的。

c.虎妈虽然在有些地方可以用过于严格或者说有些惩罚过度,但整个体系至少是一个边界明确和清晰的,这也是一个很积极的加分项,而且国内很多家庭是无法做到的,特别是有老一辈的隔代教育的环境。

d.虎妈作为一个养育者本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榜样(从她在视频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是一个极为干练的女性,思路也是少有的清晰和果断,这是国内很多妈妈,甚至宅男爸爸拍马追不上的)。言传身教这一点,也是我很强调的。可以说重中之重。

我之所以不推荐虎妈,是因为,很多家庭都看不到这些背后的内容,光是看到严惩这部分内容了,而这部分内容在我看来是她众多加分项里面少有的一个减分项,只是,这一点是她很聪明的用来做为宣传中用来往美式教育上撒盐的宣传手段而已。

所以,人家是老鹰,被扔出飞机还是会飞的。自己是什么,想清楚了再学。

======================================================================




7月13日更新:

作为一个专业的家长很重要的一个素养就是管好自己的嘴。很多时候孩子各种的“熊”表现,往往来自于父母语言的失控,我们可以看看以下案例这是我在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中的部分内容:

你作业写快点啊,你这样到明天也做不完。

你做这么快,都错了。做仔细点。

让你仔细点没让你这么慢啊。

你跑快点,就你这样我们明天也到不了家。

别跑这么快,摔倒了怎么办?

让你小心点没让你这么慢,快跟上我!

你看你,自己一点都不小心。摔倒了吧,叫你慢点慢点的。

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我能吐槽的点也多:

1.没有对孩子的能力有准确的了解。

2.不停的在给孩子负面的暗示:你很慢/你不仔细/你粗心。

3.缺乏耐心。

4.对于孩子在第一句指令发出之后的反应缺乏准确的预判。

5.反复修正的过程中给出矛盾的指令。

6.将自己的错误指挥的责任推给孩子。

7.代替孩子做判断和思考。

8.给孩子一个负面的情绪控制的演示。

……

如何管好自己的嘴,这是做好父母的很重要的一课。言语的力量远大于你想象。

================================================================

职业家长作答:

不要用谎言逗小孩。

孩子不是成人的等比例缩小,不是线性放大式的成长和发展。

严格的教育不是体现在打孩子的力度上,更不是想当然的随心所欲的教育

另外我听到让我最不适的一句话就是:指着我的女儿对自己小孩说:“你看人家家里小孩”。我想说的是:“我女儿不这样正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然后还有诸如此类的:

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将孩子陷入两难境地)

小朋友要乖,不乖警察来抓你。(恐吓,要挟,用不可实现的内容去和孩子承诺和博弈)

你爸妈不要你了,跟我回去吧。(父母是孩子的生存依赖,这种语言则是以孩子对于这种依赖的关系的断裂的恐惧来惊吓孩子。)

如果我们的教育者还在这样低级的层次里面打滚的话,我只能为受这样教育的孩子感到悲哀,他们和我们更多提倡科学教育的孩子之间心理上的鸿沟是在越来越大的分割开了,而且不是他们一代能够追得上的了。

我不敢说我的思想有多高级,但是我们可以比较一下:

我现在会考虑的内容:

a.我现在所说的,或者所要求她做的,从她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被迫的服从,还是真正理解其背后的现实逻辑关联?

b.就她现在年龄的孩子,从生理能力上,能够达到的程度是怎样?她没能够做到或者做好,是由于她本身身体发展还没到能够做好?还是大脑发育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还是心理上由于环境造成的情景式的依赖导致心理行动力不足?如果是最后一项,那如何调整情景?

c.我现在如何处理和孩子的关系以后能够顺利的由一个教育者,榜样或者人生标杆转换成一个这个年轻姑娘的忘年伙伴?如何让她到认识到父母也好。老师也好,现有的认识和知识都并非是完美无缺的?是否需要在现在的年龄里面预备一些思想的伏笔?

d.如果希望她在成年早期之后能够思想有继续的长足的发展,而不是停留在有房有车有工作,小康则安的状态,应该给予那些心理暗示?如何避免老一辈和身边众多的诸如:考入大学就放羊了、进了公务员编制吃喝不愁、嫁个好男人过好下辈子等等的固化的思想,如何具备突破这些思维的能力?

也许大家会觉得有些大题小作,但是就像创业一样,很多东西一开始定仔细,做仔细了后期再调整就好做得多。一开始如果跑错了,后期调整的成本那是巨大的。

世界上最困难的职位 ...(中文字幕)

我们后退是我们的父母,前进即是我们的子女。并且通过他们的子女抵达一个未来,这个未来我们虽然无缘看到,却需要我们去关心。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评论问我什么是职业父母:

我觉得作为一个职业的父母,首先是要做好一个伴侣,了解自己的另一半,协调两人的婚姻,在生理和心理上互相提高幸福感,对两个人的未来和家庭的未来做评估和计划,避免陷入诸如:7年之养,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爱情变亲情、婚姻是两个人互相的容忍和习惯等这样的思维定势。在我看来婚姻就是两人一起走,如果有一个走得慢了,另一个就是要帮助他调整呼吸和步伐,但无论怎么走两人都知道对方心里想要去到的地方是哪里,打算怎么走。如果其中发生变故,两人也能互相正确评估调整目标和路线,不论生活的形势如何变化,两人都是沟通无障碍的。如果暂时分开,互相看不见,也知道下一个回合点会是在哪里,这是构成家的平台的理性模式。我想就算不能百分百做到,至少,这个思想是应该明确的,而不是那些无序杂乱的观点。

然后是是对于孩子的了解

一方面是对于书本上的理论的了解,一方面是对自己孩子特质的消化和运用。这我在很多问题的回答中已经说过了,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最重要的,就是对于自己发展的关注。我是不同意把孩子作为生活重心的,因为这样的模式其实在孩子成年之后必定会形成一种一边倒式的心理依赖。作为一个有职业素养的父母,我觉得是不应该犯这种错误的。当你花尽心血去养育孩子之后,却不放手,这到最终是会害了孩子的未来的发展的。孩子生下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母亲在生理上分离,然后到其成人之后就应该在经济和精神上全方面分离,分离的背后代表的是独立,独立衍生出新的发展,所以分离不是一个坏事。

另外一方面,父母尤其独立的发展,也是一种最好的言传身教。我们常说的笑话就是笨鸟自己生个孩子出来先飞,这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期望和情感转嫁到孩子身上,而这背后往往是对于自己发展不自信的一种掩饰。但是,就像我说的,往往潜意识的内容才会一字不漏的传给孩子。父母往往最后是把这种对自己的没要求满满的传给了孩子。(这里扯出去点,我这里想扯一下虎妈,我个人不是很认同她书里说的各种教育方法,我觉得她就算不那么管教。她的这种强硬的雷厉风行的作风都会让她两个女儿被潜移默化的被影响。要学虎妈的人,我常建议他们别学虎妈的那些方法,你把虎妈的调调学会了,孩子自然就会有八九分变成她女儿的那种样子了)。

说回来,对于自己思想的关注,自己修养的关注,这才是真正能够反过来造就孩子的内容。要知道,孩子在儿时乃至到青年,都会时时刻刻放一只眼睛看着你,你怎么做,不用教,他十有八九就会这么做。

以上这三点,我觉得就是一个职业父母应该有的素养,可能你会说,你说得好听,你做到了没有?说实在的,我还没有做到,我在努力,因为我感觉这个事情,不是一代人就能完全做到的。但是就像荣格说的,对于未来,我们有责任去关心。

抱歉,这里段明显鸡汤了,但我是真想做到,也相信不是因为我做不到,其他人就一定做不到的。

======================================================================

有人想要我推荐几本书,我本来想推荐入门级的,但是觉得这个问答挺火的,直接上干货了。

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社的书可谓金字招牌了,我当年很多建筑学的书籍也是买的这家的,非常推荐。

以下这本《毕生发展》不单单为了育儿,更是为了调整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认识,是关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的科学研究。这远胜过各种畅销书,可谓黄山归来不看岳。里面的内容我建议每一个人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在校学生,你会对人的一生的各种可能性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与之可以配合观看的视频

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儿童发展心理学

这可以帮助你理解其中部分的内容。

可以配合参考的文献资料

维基百科这就不用再说了吧?

另外就是这套:

这本手册里面可以看到很多更为详细的内容和案例。

这里我还要吐槽一下各种鹰爸虎妈等等,看过这些书之后,你会发现你以前很多的想法或者自发的教育会带来的正面或者负面的可能性,很多时候已经有人非常系统的做过了实验论证过了,所以,很多时候一些稀奇古怪的教育其实都不必再来做一次了,对于普通正常家庭和正常儿童来说,很多方法其实已经是现成的了,家长的很多奇怪的焦虑也可以放下了。

可以说很多行业里面的事情你都可以一知半解,这些事情你不知道或者理解错了都无所谓。但孩子这个事情。。。。我觉得我不必要多说什么了吧?


其他更多书籍可以参见:

有哪些适合家长学习的儿童教育书籍? - 知乎用户的回答

user avatar   er-bi-hou-ke-ke-pu-xiao-yi-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感冒,过敏性鼻炎发作的时候,不要用力擤鼻涕。有的人好像特别喜欢擤鼻涕,动作非常卖力。对于我们耳鼻喉科医生来说,每天,都会遇到因为用力擤鼻涕引起耳朵问题前来就诊的患者。鼻腔和耳朵之间有一个咽鼓管相通,擤鼻涕太用力会引起咽鼓管堵塞,导致分泌性中耳炎,或者细菌进去中耳引起中耳炎。



放一张血腥的图片,这是最近做的鼓膜修补术,患者是19岁大学生,中耳的化脓导致鼓膜穿孔。图片是掀开了鼓膜的中耳,咽鼓管开口就在鼓室前上方。小孩子的咽鼓管的特点是短平宽,所以更容易出问题,家长们需要格外注意。有鼻涕当然是备着餐巾纸擦最好,要擤鼻涕也不要太用力。鼻涕分泌过多,可以每天早晚冲洗一下鼻腔,有助于改善鼻涕分泌亢进。zhihu.com/question/2682

2,马上又是花粉季节,过敏性鼻炎高发的时候。。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这几个症状每个人情况可能有轻有重。但是千万不要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来治。。特别是小孩子,过敏发作可能也伴有低热。过敏性疾病的一个特点是好反复发作,我们是不会经常感冒,但是会不小心就过敏了。。zhuanlan.zhihu.com/p/31

3,卡了鱼刺,吞饭团,馒头,菜团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你以为你的喉咙是铁打的,金刚不坏啊。卡了鱼刺先保持冷静,没有大出血是不会有生命危险,拿个灯光照照,如果卡在软腭,可以他人协助拔出来。鱼刺最喜欢卡的位置是扁桃体隐窝,扁桃体上下极,还有舌根,会厌,这些位置,都需要去耳鼻喉科拔,运气不好,卡的比较深,得电子喉镜。乱吞饭团,鱼刺扎进肉里,那就可能是要住院了。现在病房里就住了一个老太太,卡了鱼刺,吞饭团,导致大出血急诊住院。

4,有病早治疗,没病不要瞎想,不要百度疾病,没病你也会被吓出病。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主要讲讲消化系统疾病、营养和癌症。


首先我想引用看过的一句话:如果基础医学的技术手段已经发展到飞机大炮的地步,那么临床医疗就还在小米步枪的年代。

这句话的意思相信很多人无法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被各种先进、尖端的词汇充斥着,比如“基因疗法”,“生物疗法”这种。但临床医疗是一件要求绝对脚踏实地的东西,一种药品需要经过1、2、3、4甚至更多期实验才能最终应用到活人身上,一种新的医疗技术更是需要经过冗长的反复验证和评估。很多国外已经投入临床应用的药物国内都还没有。

医疗手段也是一样。打个比方,如果我今天发现了一种可能治愈艾滋病的方法,我不能明天就找个病人试试。在经历了漫长的各种test,qualify的若干年后,病人才有希望接受这种治疗。因为医学是最严谨的学科。


很多时候,噱头越大的东西越虚无缥缈。

很多看似高大上的新名词的不断提出无疑是对普通群众的洗脑,让其误以为医学已经发展到了无坚不摧的地步。而事实却是医学比很多人的预期落后太多。如果说攻克所有的疾病算是达到了共产主义终极目标,那我们现在应该还连社会主义的门都没摸到,搞不好还是个石器时代什么的。况且不断的有新疾病在出现,加上人们尚未意识到的疾病,这个终极目标或许根本不可能实现。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重点: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病因不明,无法治愈的。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很惊讶,因为脑中一想,发现自己知道治不好的好像也就是癌症、艾滋病。

这就生动地体现出了国内卫生教育的欠缺:一般人知道的疾病实在太少了。

如果你去找一本内科学之类的书,你会发现上面讲的100种疾病里面你只知道10种,其中有8种能治好。剩下你不知道的有90种,这里面大概也就7、8种能治好。

有人问我,感冒发烧不都能治好吗?每当免回这种问题我都会很无力:发烧根本不是一种病,而只是一个症状,一个表象。而可以引起发烧的疾病有无数种。常言道“内科怕发热,外科怕腹痛”,其实相当一部分发热的病人最后治愈出院了,医生也不知道其发热的根本原因,不知道到底是哪一种细菌、病毒或是其他原因导致其发热。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抗菌素都是广谱的,可以打击多种病原体;二是病原体不易检出,不管是涂片还是培养、查抗体;三是人的免疫系统强大,可以加速恢复过程。


有人说,很多病根本就是自己好的,靠的不是药物。

这一点我并不否认。

身为医生,小病小痛我从不吃药。不过吃药可以加速疾病的愈合是毋庸置疑的。我只是懒得去吃。

同时,“是药三分毒”,药物绝大多数都有副作用这句话也没有错。

但是对于具正常免疫力的的人体来说,常见非处方药对健康造成的损害其实远远比不上你去吃一顿烟熏烧烤,暴饮暴食,经常熬夜,或是很多其他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

所以与其挑药的毛病,不如少吃点烧烤甜食肥肉,养成良好生活饮食习惯对自己好处更大。

有人说任何疾病都是基因缺陷。这句话无从考证,但也无法证伪。但事实上,很多疾病都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

很多时候,基因问题只是枚没激活的炸弹,环境、生活习惯等外界刺激才是点燃导火索的罪魁祸首。

我的专业是胃癌,每天都要面对很多胃癌患者。胃癌确实是一种有家族聚集倾向的疾病,所以父母有胃病的人要小心了。但有更多的病人在询问病史时都表示:家里其他人胃都还行。再细问下去,很多人都有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比如饿起来一天不吃,一吃就撑得一天不会饿;喜欢宵夜;喜欢吃泡面、吃烧烤;饮食口味重等等。这里面以吃烧烤尤为常见。其实本人也爱吃烧烤,但平时一般都会尽力忍着。这会大大提高胃病的发现风险。

有人会说,有的人吃了一辈子烧烤不也好好的?

那是,人家或许基因好,对这个不敏感。同样的刺激作用到不同人身上产生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你对烧烤这个刺激敏感,你可能吃一年就得胃癌。人家不敏感,吃到80岁都还是铁打的胃。

抽烟也是一个道理。有人抽二手烟都能把肺抽坏,也有不少长命百岁的大烟枪。

所以,在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种类型的情况下,我建议大家不要拿自己的健康太过冒险。

一种病的发生率可能是十万分之一(以胃癌为例),你天天接触高危因素(吃烧烤),可能会提高到万分之一。这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想,万分之一也还是很低啊,不会发生到我身上的。于是就开开心心继续宵夜烧烤去了。

我必须泼一盆冷水:越是抱有侥幸思想,越容易出事。这也算是墨菲定律的另一种说法吧。

得了胃癌,对你就是100%,不得就是0%。对于单个个体来说,没有什么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这是我在和病人家属术前谈话讲并发症经常用的句型。

万分之一是还是很低。发生率小于3%的在统计学上成为小概率事件。那么万分之一可以说是小小小小概率事件。

但是如果有十万人,就会有九个人多得胃癌。

如果是武汉市一千五百万人呢?如果是中国十五亿人呢?

这个差异就大得让人瞠目结舌了。


关于化疗。

在我们科做了胃癌根治术等其他手术的病人大都会选择在我们科室继续做术后化疗。

不少次都有家属问我,这个化疗做不做是不是无所谓的啊?

化疗是不是可能根本没用?是不是会掉头发?副作用是不是非常大?

甚至,化疗死是不是真的?

化疗即化学治疗,放到病房里其实就是打点滴。只是打的不是青霉素,而是化疗药。

首先,化疗这一种医疗手段的历史不久,并非像胃大切这种已经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化疗的进化中出现过一段指数增长期,其间发展尤为迅速。现在很多的化疗方案已经慢慢走向成熟稳定。

大部分的患者化疗反应很轻。常见的就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一下,腹泻一下什么的。当然不同的化疗方案副作用不同。比如很多人关心的会不会掉头发:答案是大部分的化疗都不会掉头发。少数化疗计划(比如针对某些血液疾病的)确实仍然有脱发的副作用。所以血液内科的很多病人进入化疗疗程的时候就直接把头发剃光了。

化疗无效,这是可能的。前文提到过敏感度的定义,化疗是一样的。某一种化疗,可能50%情况下效果明显,剩下的50%情况下作用不明显,甚至无作用。这是客观事实。但临床上的”有效“指的不是对每一个病人都有效。事实上对于任何疾病也都没有这种万能治疗。这也是化疗前谈话必讲的。

但知道自己有一半甚至更多的希望从化疗中获益时,绝大多数人都是愿意接受化疗的。这也是化疗被列入恶性肿瘤术后常规治疗的原因之一(极早期可仅随访,不术后化疗)。如果只接受手术,术后不化疗,整个治疗其实只完成了一半,复发的风险会显著上升。有的靶向药物敏感性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等方法来测定,比如胃癌HER-2位点大于等于两个加号(++)时才对靶向单抗药物敏感,否则不建议接受靶向治疗。但对基础化疗尚无这种检测方法。所以化疗是不是无所谓?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临床上认为能延长中位存活期三个月就是有效的改进。

至于“化疗死”,完全是无稽之谈。化疗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白细胞不低等。若病人满足接受化疗的要求,化疗是有安全保障的。当然有的晚期病人的身体衰竭,连接受化疗的要求都达不到了。这种病人强行化疗,最终不能说是化疗导致的死亡,不化疗一样活不了几天。医生也不会建议这类病人接受化疗。以这类逻辑来说,“车祸死","自杀死",”跳楼死“这种词也会应运而生了。

但是以今日来说,化疗的副作用已经非常之小了,连过去的零头都比不上。

遗憾的是,还有很多人对化疗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那个年代。因为这些人对于“化疗’这两个字心中还存在着深深的恐惧,而无法正确地面对。

其实整个肿瘤学科都是新兴的,未知领域太多。所以哪里都是方向,利于快速发展。



癌症,这两个字眼令全人类闻风丧胆。

的确,大部分癌症现在依然是“病因不明”,且“尚无特效治疗”。

但首先我要说,“癌症”和“不治之症”虽有交叉,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癌症=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肉瘤(恶性)一样,只是所有肿瘤中的一个分支。

而”不治之症“包含了太多疾病。白血病姑且有个别名叫血癌,其他大部分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等没有特效治疗手段的疾病其实都和”癌症“沾不上边。

癌症的关键词是细胞的异型性,要在显微镜下才能鉴别。而导致其他种种不治之症的原因五花八门。比如神经退行性病变,脑组织、心肌组织的不可逆损伤和坏死,严重的感染和并发症等等。


user avatar   sasa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貌似很少有电商同行啊,我也来揭露下网购的一些小常识 1,淘宝上刷单是很正常的现象,少则几十,多则上千,买宝贝看评论的时候要注意区分,一般刷的好评有几个特征:没头像,信誉在2到5颗心,内容都是两到三行,均是很客观的赞美,一般5到8个连着,偶有重复;

2,刷单不代表一定是假货,更多的是推广时的无奈,而且刷单也很烧钱,还没什么效果;天猫每笔交易要收5%的税,一件单价100元的宝贝,每刷一笔扣除税收5元,快递5元,小礼物5元,人工费和各种杂费5元,没个2,30还真刷不下来,注意这只是刷一单的费用。所以下次遇到刷单厉害的天猫店,请多给他一点鼓励和关爱;

3,淘宝搜索列表最右边竖列,是直通车展位,也就是广告位,你每点击一次,就点掉了店主几元钱(热门类目下一般是十几元甚至几十,视竞争程度而定),所以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来点点直通车发泄下吧,一轮下来就挥霍了几百大洋是不是很爽?——当然只是开玩笑,大家千万别这么做

4,网购的时候,可以自己购买自己的淘宝客链接,赚取推广费,达到省钱的目的——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5,现在很多评语也在打广告,“我朋友通过XXX返利网,省了好多钱”“大家加QQ群XXXX每天9.9包邮”“网络兼职,只要有网线,会网购,就能赚钱”,其实这些评论都是一些不法小广告商找到买家,然后给买家一点小钱让他们写的 关于这广告内容,我也想多说两句,返利网说白了就是淘宝客网站,你在他的网站买了东西,他把部分佣金,也就是卖家的推广费分给你,用我上一条的方法,可以完爆所有返利网!

6,不要以为9.9包邮是卖家亏本赚噱头,其实是赚的,你可以想象宝贝实际有多廉价;

7,不要参与任何YY刷钻平台,其实这些都是网络传销,靠拉下线,骗平台费生存的;

8,淘宝上所有丰胸,增高,减肥,还有各种很奇葩的保健品都是假的,即使是天猫也不例外

9,淘宝上所有网赚项目,还有类似迅雷24个月会员都是假的

10,如果你想开网店,千万不要开冲花费的,你会陷入网络传销的深渊

11,很多人觉得开网店很简单,门槛很低,以为整天坐在家里聊聊天,发发货,轻轻松松就赚到钱了,其实恰恰相反,真正要运营一个网店所投入的资金和运营的难度要比传统行业大得多!

12,淘宝700W卖家只有300W是活跃的(300W是官方公布的数据,活跃这个词意味深长,只要不是死店就算活跃,真正赚钱的店铺淘宝自己都不敢公布,业界普遍认为不超过30W),天猫90%都是亏钱;

13,电子商务是一个很屌丝的行业,这里充斥着梦想和现实,快速发展和快速死亡,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大到难以想象,入行需谨慎,不要以为淘宝是创业的天堂,马云就是一个大忽悠!

==================更正下4/24================================ 关于第9条迅雷会员的,貌似我没说清楚,更正下,一般你买一个月,三个月,或一年之类的会员,如果价格跟官网的价格差不多,那是没问题的,我说的假的是宣称12个月+或24个月+但是价格只要十几块的那种,这样的会员其实店主只是从正规渠道给你冲了一个月,然后骗你说技术原因只能显示一个月实际上可以续用24个月,当然,你在一个月之内无法判断是不是真的,而这一个月时间宝贝也早就自动确认收货,自动好评了甚至投诉渠道都关闭了,所以提醒大家遇上这样的情况不要贪小便宜(以前这种骗术流行过一段时间,现在少了,希望不要影响到大家购买官网正品)

关于第4条赚淘宝客佣金的方法,以下图文给大家详细讲解下 第一步,打开阿里妈妈阿里妈妈,阿里巴巴旗下网络营销平台,用淘宝账号登陆,进入我的阿里妈妈账户

阿里妈妈改版了,大家直接进 淘宝联盟 ,另外第一次需要进行一个身份验证,按提示验证一次就好了,身份验证之后,才能进行下面的操作

第二步,点联盟产品

第三步,复制宝贝链接

第四步,把链接复制到搜索框。。。。。

第五步

然后

最后!跳转到这个页面,点去购买,进入原来的宝贝页面,正常下单付款,就OK啦!

嗯,就是这么简单==!一般热门的宝贝都有5%到30%的佣金可以拿,你也可以把这个链接推荐给别人,别人通过你的推广链接购买你也能得佣金。好了大家不懂再问我吧

=================想到哪说哪=============================== 有朋友问第10条,为什么不要开充值话费的网店,我再详细解释下: 1,不要幻想充话费能赚到钱,你开到吐血也不会有一笔生意; 2,99%的新手其实都是想靠充话费刷信誉,首先这里面水深,有许多灰色产业链,专门坑新手小白;其次,就算你把信誉刷上钻了,对你店铺百害而无一益,因为淘宝信誉分实物信誉和虚拟信誉,虚拟信誉反而会在多个维度降权;最后,不要挑战淘宝的智商,你以为你刷了淘宝会不知道吗?那只是因为你太小米渣了人家根本懒得管你好么,等你稍微壮大一点就会封店你造吗? 3,淘宝上的充值软件,最具代表性的捷易通,速度达等,其实是传销软件,你花500买了这个软件,你就有了代理权,可以从上家80元进货卖给其他人,然后你的顾客就成了你的下线,你可以享有5级下线提成,这就导致很多幻想一夜暴富的人,每天像打了鸡血样四处宣传开话费充值网店,做到六亲不认,拖亲朋好友下水的人不在少数 所以,所谓商人,无奸不商,那些年充值软件如野火般肆虐互联网,的确是掀起了一阵淘宝创业热潮,在淘宝打江山的征战中可谓立下汗马功劳,所以也不知马云是报恩还是什么心态,让这些软件一年又一年的坑了无数人

=================想到哪说哪4/25=============================== 我再分享一个关于退换货的小技巧 相信大家一定遇到过网购衣服,鞋子码数不合适的情况对吧,碰到这种情况一般只有联系卖家换货,流程就是把货寄给卖家,然后卖家收到货再重新发货给你,可不可以稍微省事省钱一点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我们在买宝贝的时候,对码数不自信的情况下最好还是把运费险买上(天猫一般会赠送)。 当我们收到宝贝发现码数不合适需要换货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卖家,告诉他想换货,但是走淘宝的退货流程,也就是把现在这双退了,然后马上重新拍一件码数合适的宝贝,一般卖家都会同意的,这样做的好处有2个: 1,节省运费。要知道我们之前是购买了运费险的,而运费险是只有走淘宝的退货流程才生效,所以如果只是寄给卖家换货,由于没有换货的正规流程,保险公司是不予理赔的,所以大家要有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不要便宜了保险公司; 2,节省时间。卖家不用等到你退的货到了才发货,相当于退货和发货同步进行,节省了3到5天的时间

============================================================

12.7更新

感谢 @Kurt Li


============================================================

转眼2017年了,感谢知乎好友的点赞和支持

我决定建立一个知乎网购交流群,并在群里分享交流关于网购的最新知识,技巧,以及优惠信息,省钱方式等等,为知乎剁手党们谋福利,共同交流进步


如果群满了可以加我个人微信:okau-sama,有什么咨询的都欢迎骚扰~

客官,过了这坑就没这店,你确定不进来一发么~~~~~


user avatar   zhou-zi-kai-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土木工程里好多计算系数还在按经验取值……



这个问题回答了这么久,评论比点赞热闹,总结一下各位的吐槽:

还在按照经验取值的不止有土木工程(尤其是岩土方向),还有机械、农业物料学、化工、水工、水利、船舶、热工、遥感、造价、暖通、电气。。。。

啊,我们生活在一个好不精确的世界里~~


user avatar   jic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化学没那么危险。危险化学品的毒害跟普通人关系不太大,主要是针对从业者的。 听到化学或危化二字,别太替我们操心,你也别怕。

你们知道危化名录新版5月1日实施吗?看到这条新闻过?

快200页的名录,不相关的人,你们不会关心的,当然,也不用关心。

可有一天家里水龙头坏了,你要换个新的,你发现水龙头的价钱贵了,但是你不会想到这跟新版危化名录有关系的吧?

实际上,一定有。

因为新版名录把硫酸镍和氯化镍含进去了。这两种镍盐是电镀镍的重要原材料,镀镍是五金卫浴的重要配套工序,水龙头上bling bling闪的,是亮镍啊。

在危化名录里,和不在危化名录里,相关生产企业的处理流程是完全不一样的,从上游的原材料企业,到加工企业,各环节的成本都上去了,而这一定会慢慢反映在终端产品里。

当然,涨价的原因很多,不仅仅是因为危化名录。可镍及相关产品本来就很贵,现在有点太贵了,企业的日子不好过。

哦,汽车的标志、内饰也有很多镀镍件,所以它们也会受到影响的;摩托的镀镍更多,可能它们有点不开心吧;1元硬币也用镀镍,但是铸币厂反正也不缺钱……

可是这跟普通人有关系吗?关系大吗?

我觉得是不太有关系。反正水龙头总是在涨价,你知道我告诉你的上述信息,没太有用处啊;本来你在路上走也不太会被运输在途的镍盐毒到,现在它们被更小心地运输,对于你行驶安全系数的提升也没太有作用。

但是,这对电镀工的意义重大!劳动保护总要再上一个层次,才能别被政府拿住啊。

从业者和普通人与危化的关系从来相差太多,一个是命和钱的关系,命和很多钱;另一个就是钱,很少钱。

当然从业者也分不同的档次,我这种在后方专职放嘴炮的,也在关心硫酸镍和氯化镍,可是,对我生命安全保障的改善,其实也没太有提高。

甚至,从我们的角度,我们试图让政府暂缓将两种镍盐列入危化名录,可是失败了。因为欧盟这么干了……你国也想跟上……所以……但是这两种镍盐危险吗?其实还好,不能说没毒,没啥大问题。电镀厂成本的增加,盈利空间的压缩,对电镀工是好事,也是坏事,劳保倒是好了,企业利润也分分钟影响工人工资奖金啊。但是,政府们很关心人民和环境的健康,这毕竟是好事,我们还是为欧盟点个赞吧, 宁愿买水龙的时候多付一点钱,别冒险是吧。

太多人都很关心化学品,因为怕危险,怕受到伤害。可是,很多恐慌都是不必要的。危化品名录近3000项,我学化学,也没接触过多少。

再给大家讲个最近又在圈子里很火的故事吧。

关键词,氰化亚金钾。听上去就很毒吧?实际上也是剧毒,让人又爱又恨又唏嘘。

如果你感兴趣就是搜索一下「丙尔金」,围绕这个词的新闻拉拉杂杂拖了2年多。我简单说一下,镀金是PCB行业的重要镀种,你们都知道没有PCB,就没有各种电子产品吧?我想踢了镀金我能找到活在山顶洞时期的感觉。

镀金,是一项离了氰化物就很难受的事情。能镀吗?能。真是又贵又不好用。贵,讲实话,钱的事情总是更好解决一些。可不好用,就难受了。达不到工艺要求还贵?谁傻谁才不用有氰镀金呢。用是用,氰化亚金钾毕竟剧毒,大家都想淘汰它。

后来有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新工艺,可以完全达到氰化亚金钾的效果,整个行业都轰动了,因为镀出来的效果是真的好,这玩意就是「丙尔金」。这种重大技术革新惊动了国家,发改委要求行业用丙尔金全面代替氰化亚金钾,时间节点是2014年底完成旧工艺淘汰。两年前的明天,13年4月3日,曝出丑闻,丙尔金含75%的氰化亚金钾。接下来就是无尽的扯皮,是新技术,还是真丑闻,大家吵得不可开交。14年9月份,发改委撤销工艺淘汰令,镀金行业还是要用氰化物。发明丙尔金的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在逃。

是不是大多数人听到氰化物都会想到柯南?杀人?

通过电子产品,氰化亚金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但是你注意不到它,其实也没必要注意到。

我讲这个故事,是给氰化物正名。我们淘汰氰化物,是因为操作的工人们,每天都很危险。但是,它丝毫不会留在你用的产品里,跟普通人其实又毫无关系。

可是,不淘汰不行吗?行。氰化物是废水处理里面最简单的,一个闪电一池子的氰通通破掉,干净利落。它就是在厂区里,普通人倒是想接触到,对不起,没机会。电镀厂排污大概也是我行业短期内极难洗掉的黑点,但是,氰化物我们没怕过。

甚至电镀的价值真的被认清,大家舍得多花点钱,污水处理也没问题。

钱不重要又非常重要。

现在,行业面对化学品,也是非常无奈的。有些技术,无法替代。有氰镀金银的卓越品质,六价铬自带修复性能,不用真的舍不得。用么,就是毒。危险吗?劳保做得好,平安活到老。技术和市场都是限制,最终的选择也不一定是老板们黑心。

好啦,归根结底,都赖到钱和时间身上吧,技术的问题要靠砸钱养一批人去努力尽快解决。

最后,我还记得今天的主题。

我们化学专业及相关行业,所谓危险从来跟大多数普通人无关,你别怕,我保护你。

但是我是个话痨,我们呀知道得越多,胆子越大!请多多了解我们电镀及表面处理行业,想跟你分享。

谢谢阅读!祝好!

2015年4月2日13:34:13


user avatar   bur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神经科学领域的误解,或者较落后的知识:

1. 我们只使用了脑的10%;

实际上, 我们已经使用了100%的大脑,并没有那90%我们从来没用过的部分;

2. 神经细胞不可再生

虽然现在还有人提,但20年前神经细胞可以再生这个事实就已经被公认了。尽管再生很困难,而且不是所有神经细胞都可以再生,但是可以再生这个事实最起码给了我们治疗的希望。

3. 左右脑理论

这也是上个世纪中后期比较流行的说法,我们从小也接受过很多这种教导:左脑主导逻辑能力,右脑主导直觉和创造力;每个人左右脑总有一个是占优势的。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在证明左右脑是在同时处理信息、共同协作的,不会有左脑来负责逻辑思维、右脑一边休息这样的情况存在。

4. 脑沟回深的人聪明

这个说法来源于爱因斯坦,前几天与人聊天还听说了很多版本的说法。当然,爱因斯坦的大脑总是会与智力平平的 普通人不一样,但“脑沟回深的人聪明”这个说法却未必正确。单纯从形状上来说,研究显示爱因斯坦大脑的大部分表面与其他人并无不同, 只是在primary somatosensory和motor cortices区域有所不同,另外含有一些不对称的部分。而是这些结构差异造成了智力超群,还是常年超凡的思考造成了结构差异,这就不知道了。

5. 脑门大的人聪明

大约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资料证明头的体积与智力只有很弱的相关性,所以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6. 从小听古典音乐的孩子更聪明


user avatar   yun-dong-fen-zi-cheng-lan-we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学体育最常见的两个误区:

一个是男生的1000米(女生的800米)被多数人当做“长跑”——严格意义上这个距离与长跑没什么关系,只能划归中距离跑的概念(目前中距离跑最常见的项目是800米和1500米),真正测试的是速度、力量和耐力三方面能力,耐力(体能)只是决定成绩的一小部分。所以说1000米测试是考验耐力的长跑,这句话不太对;

另一个就是肺活量测试。很多人都喜欢直接比较各自的肺活量数据,认为肺活量大就意味着“体能好”、“身体素质好”,肺活量更大的人长跑就更快?这也并不准确。

很多人长久以来养成“肺活量测试=身体素质/耐力潜能”的刻板印象,可能只是因为肺活量测试容易操作而已。

主要说说肺活量和耐力之间的关系


肺活量指一个人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一个人的肺活量越大,能够吸入/呼出的空气量越大。人在运动的时候,身体用氧需求开始急剧增加,需要通过血液运送更多的氧气,之后这些氧气会抵达有需求的肌纤维组织中去。

肺活量越大=可以吸入的空气越多=身体能够使用的氧气含量也越高,这个等式没有问题,但是身体能够使用的氧气与身体真正使用了的氧气并不是对等的

不恰当的比喻,一辆车的排量很大是否就意味着一定跑的最快?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正向关联,但发动机的综合性能才是决定汽车速度的关键因素——人体内的隐形“发动机”,便是在肌纤维中的线粒体

线粒体剖面图


氧气通过血液被送到有需求的肌纤维后,进入线粒体中跟能量与酶进行化学反应,代谢成为三磷酸腺苷(ATP)和体热,ATP可供肌肉收缩使用以驱动骨骼前行,体热则随着汗水而排出。打个比方,线粒体就好比发动机中的微小气缸,气缸越多,所能产生的动能越大。当然产生动能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氧气、燃料和其他酶,缺一不可。


所以肺活量决定了你吸入/呼出空气总量的能力,这在耐力上只是其中一环,无法直接说明你的耐力好坏。

很多耐力好的人,比如那些长跑选手、铁人三项选手、游泳运动员,往往有着非常强大的肺活量,不过仔细分析,他们往往在决定耐力更为关键的数据上,普遍比一般人高很多,肺活量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好比说一辆能开的很远的车,一定具备发动机高效、风阻小、油箱大、燃油经济性高……等特性,但反推就不严谨了。


包括网上传闻菲尔普斯的肺活量达到惊人的15000——这是以讹传讹的谣言——来证明飞鱼游泳比其它人都快的原因,都挺扯淡的。此前对菲尔普斯的身体研究,菲尔普斯各项身体指标在所有顶级职业选手中处于中上水准,单论其中一项指标,还是存在不少比他更“强”的人。


相比肺活量,最大摄氧量(VO₂max)是更为严谨的评估耐力的数据。人在运动过程中可以简单概括为从氧气摄入到最终的能量输出,得知身体里能量输出的效能有多少(每分钟代谢多少ATP),就能了解自己真正的耐力/体力。在能量输出与氧气消耗之间有着一个基本的对应关系:消耗1单位的氧气可产生一定量的能量与热量。因此只要知道在运动过程中总共消耗了多少氧气,也就知道了能量输出了多少,再把氧气量除以时间,能量输出的效能就能被量化了。


最大摄氧量代表了人体在剧烈运动中,每分钟能摄入的最大氧气量。V表示体积,O₂是氧气,max最大,指人体在运动中每分钟能摄入氧气的最大体积,单位为mL/(kg·min)。

一般人的最大摄氧量数值最常见40-50左右,经过长时间耐力训练,最大摄氧量数值会升高。耐力选手的最大摄氧量往往达到70以上,目前有纪录的最大摄氧量是挪威自行车选手奥斯卡·斯文森(Oskar Svendsen),97.5 mL/(kg·min)。


“耐力好”的人,最大摄氧量数值普遍比较高,也具有更好的耐力运动潜力。不过还是那句话,真正转化为最终耐力的表现,还是需要其它如力量、神经系统、技术动作、动作经济性、训练时长……等的支持,否则所有耐力有关的运动,大家直接报最大摄氧量数据比一下就完事了。


职业选手里,以马拉松为例,最大摄氧量70的选手跑的比80的人更快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一个最大摄氧量50的选手,几乎不可能和70的一样快。以及一个有趣的事实,同一水准的白人耐力选手,最大摄氧量数据往往比东非黑人选手更高,但运动经济性普遍不如后者。最大摄氧量最高的职业运动员也不是长跑运动员,更多是冬季运动(越野滑雪)、自行车选手、铁三运动员。


所以——

肺活量测试因为其简单易操作,测试成本也最低,普遍在中小学体育/体检时作为身体素质或者“耐力”的能力指标,也多少被无意的夸大了作用,实际上只测试了肺功能,无法与耐力/体能好坏挂钩;

相比吸入/呼出空气的量,对氧气的利用效率才是更为关键决定耐力的要素;

通常讲的耐力/体能包括心肺有氧能力、肌肉能力和精神意志力三方面,最终体现到运动成绩上还要加入技术、训练、经验、心理、经济性……等多个因素,缺一不可。实在想通过一个数据体现耐力高低,那最大摄氧量会是比肺活量相对严谨的多的数据。




        

相关话题

  如何在大学四年中于化学学科有所成就? 
  你怎么看待大学里不玩游戏的男生? 
  大一挂科后果严重吗? 
  如何看待大学为了学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挂科? 
  有哪些观念是大众认为正确或习以为常,但其实错误的? 
  我们有哪些错误的常识? 
  如何看待在大学里埋头苦学的一帮人? 
  如何对待周围缺少基本常识但妄论政治的人? 
  中外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四大”组合? 
  能用照相机捕捉到白炽灯熄灭的瞬间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怀孕呕吐这种本能行为没有在进化中被淘汰掉?
下一个讨论
感觉互联网码农界都被北邮、华科给统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