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财务自由的感觉是怎样的? 第1页

  

user avatar   yao-dong-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没啥钱的时候,以为是钱限制了自己。

现在发现,其实除了钱还有很多限制。

体能限制,随着年龄增长,体能精力肯定是下降的,一天里能用来做事的精力是有限的。

时空的限制,无论多么有钱也不能瞬间穿越到其它地方,坐私人飞机也不行。

权力结构的限制,无论你有多大的权力,上面总有几个权力比你大的,做事要受高层权力的制约。

人才资源限制,有钱可以雇佣拥有高超技能的专业人士,但是有钱也没办法找到可以信任托付的人,信任的人只能靠慢慢发掘培养,靠时间和共同经历制造信任感。

有钱真的不能为所欲为。


user avatar   mr-anderson-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跟大伙说个笑话。

我一发小,从小学霸,现在已经第二次财务自由了。

第一次财务自由是进了华尔街的大投行搞产品设计。从留学生合租,上下班地铁,算着花钱到一年一百来万刀这个过程只有半年。

上东还是上西那时候三房半公寓两百万刀。

开车不会,驾照没时间考,因此也没有买车,生活范围因此就是两点一线,下班看书,消费范围就是家附近中餐外卖。

基本实现财务自由。

但并没有奢侈堕落,工资都买股票。说是一年股息给国内的老妈,老妈买了套恒大的海景房。

直到娶了个洋娃娃老婆。

老婆是去吃饭认识的服务员,据说是个蛮贵的饭店,反正认识不多久结婚了。严格来讲这位博士学霸之前都是领好人卡大书呆子人设,突然被金发大波妹贴身攻击完全招架不住。真的我到今天还后悔早年没带他去看南方小脱衣舞导致他的人生悲剧。

老婆开始买这买那,各种整容。我第一次看见她时候,她是个白人。他们离婚前我看到她是个厚嘴唇的黑人。发小某次跟我说他在还什么贷款我都惊了,这工资还要贷款?反正我也闹不清后来是咋回事,总之她在我发小买的车里给我发小戴绿帽,被我人肉淘宝背到美国的行车记录仪录了个全套。就这我发小还打算原谅她,亏得哥几个连夜带他去南方小黑灯舞心理治疗,他才签了律师委托书开始打官司。

不得不说,贵的律师确实厉害,那洋娃娃只拿了一笔一次性补偿滚蛋。我发小虽然不需要每月给钱,但是律师费的贷款还了四五年。

圈子还是要紧的,那洋娃娃混了华尔街公共厕所的圈子以后,我发小那百来万属于赤贫,她根本看不上。这大概也是离婚可以一刀切的原因吧。

后来学霸终究是学霸,工资近三四年又涨了很多了,疫情后因为虚拟货币关系,挣钱了。然后他又买房了,这次的房子说是租出去得七八千刀一个月收入。

第二次财务自由。

还是不会开车。

去年,因为年龄关系又没孩子,家里着急,给他安排了个老家的妹子。律师让签婚前协议,妹子家里不肯,黄了。因此至今单着。

股息给老妈,又买了恒大的海景房.....

暂时还没拿到钥匙。

写那么多废话感觉跑题。

有人觉得躺平收入1万元就是财务自由。

有人股息一年一套恒大,还比躺平的鸡血。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猜是咸的发黄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处于一种 “是时候去读博士了” 和 “貌似离胡润给出的上限还有些差距” 的扭曲态。

但个人又明明是一个反消费主义,日常呼吸喝水晒太阳就能光合作用的存在。

就只能继续自我批判,智人确实不是什么高理性的生物,然后继续不上心地赚小钱钱。

同时在赚小钱钱的过程中,又继续自我批判,即批判资本主义的本征逻辑。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血肉苦弱,机械飞升。

一时插管一时爽,一世插管一世爽。


user avatar   licheng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青年,因为从事投行和对冲基金工作的原因,在几个国际金融城市辗转。那时钱来得特别容易,但生活极为乏味,周围的人过的日子大同小异,吃穿用度都是贵的,花费不菲的爱好、高端俱乐部、拍卖会、艺术展,是个浓缩的名利场。这样的生活对有些人来说梦寐以求趋之若鹜,对有些人来说却难以忍受,因此他们会离开去干别的,譬如开面馆、放羊、成为职业运动员,干着貌似浪费学历和工作资历,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

干这些莫名其妙的事的大都是外国人,中国人离开投行更多是去做股权投资或CFO。因此有种说法,真正退休的都是外国人,中国人从来没有退休的。我选择了去读计算机博士研究人工智能,我心目中的退休和自由,是按自己想要的那样去过剩下的生活。

后来我离开学术界,拿了风投的钱,在南海边的一个风景区定居,开始科研和创业,也开始了正式的退休生活。同事们熬不住海边的寂寞,大都选择呆在大城市,我们平时远程协作办公,我偶尔也去大城市出差会友探亲。海边人少、偏僻,这对我是优点,不是缺点。风景很美,有海、山、海龟、海豚。节假日常有游客和团建,但平时海滩一望无际,只有我一个人,只有海浪声和渔船的马达声。那段日子透着清静,我喜欢这份清静。

但当然,这样的生活也有代价,而且清静也会打破。随着业务展开,我又开始与复杂的人和事打交道,与名利纠缠在一起。生活就是这样,得到一些就会失去一些。清楚知道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如果要失去失去就好了,不必蹑手蹑脚地生活。

我非常羡慕有些人,真的可以抛下大部分世俗生活,去过着隐居般的日子,平静笃定又鲜活丰富。虽然烦恼也有,但少了世俗追逐的纠结沉沦,更多的是自在自由。我心情烦躁时会去看他们的微博和文字,去感受唤醒那份快乐和心安。他们让我们意识到,不需要很多财富,只要对自己诚实,不被裹挟着去追逐其实并不重要的东西,平静乐观地生活,田园风光名山大川也是普通人垂手可得的幸福。

我读大学时,有个教马哲的老师,喜欢骑摩托车来上课,每次听到「突突突突突突」,就知道老师来了。学校要求记考勤,点名时如果无人报到,老师就悲痛地看着我们:「这个同学人际关系这么差吗?为什么没人替他报到?」。他讲课天马行空,讲到兴奋的地方,一脚踩在讲台隔板上,双手在空中挥舞,像一个军阀在操场上对招募的散兵游勇嘶声力竭地训话。有时话题过于沉重,他会突然离开讲台,安静地走到窗户旁,闷头抽烟,一根接一根地抽,几百个学生就在空旷的阶梯教室里默默地等着他。有一次讲幸福。我们系有个同学提问,说生活得不幸福,六点早起晨练,干扰到室友睡觉,为此常有摩擦,十分烦恼。那天全校停电,窗外的天空乌云密布,白天黑压压地像晚上一样,阶梯教室虽然有大片落地窗,仍内外黑成一片。黑暗中老师那两只美丽的杏核眼闪闪发亮,他问那个同学:「晨练完饿吗?」「想象一下,你去食堂打包纸,张嘴一咬,好大一坨肉,你把嘴扎到肉里,像饥饿的小野兽一样大口大口地咀嚼,黑油油饱满的肉沫一会儿从你左边的嘴角掉出来,一会儿从你右边的嘴角掉出来,这得是多大多好的一个包纸啊。这就是幸福。」

而我曾经的幸福生活是:

「今日晨跑,本计划跑完沙滩,沙滩跑到尽头后,发现有路上山,就上了山路,一路山海叠峦,景色非常棒,跑啊跑,上坡下坡,转来转去,停不下来,结果跑到了另一个小镇。」

「我有个红色的孔明灯,在南海海边居住时买的。有天晚上在沙滩散步,碰到一个卖孔明灯的小女孩。我买了一个,只要五元钱。我一直没放,因为节假日沙滩常有人放。除了孔明灯,还有烟花、篝火、团建、烧烤、沙滩演唱会、沙滩T台秀,很热闹,我在旁边溜达,看着人群快乐我也很快乐,感觉自己是个隐士,实际上也是过着隐士般生活,热闹过后沙滩恢复平静,只有海涛声,那段日子透着清净,我喜欢这份清净。」

「今天碰到了奇怪的事情,沙滩上一个刚会走路的婴儿,裹尿不湿那种,从海岸一路飞奔扑向大海,后面几个大人一路追赶,简直就是奇行种,女人带着哭腔喊宝宝停下。婴儿冲进海里,海水迅速漫过尿不湿,它停下来,严肃地望着大海深处,后面大人杀到,男人一把抱起婴儿,骂骂咧咧地做势往海里扔,婴儿表情不变,直视大海。 」

我现在有了新的梦想之地:

「一片山岭之间宁静的草原,那空气中飘着从未闻过的花香,远处是磅礴险峻的雪山,比富士山高得多,高纬度的太阳射出的阳光照在身上无比温暖惬意,我兴奋地跳进河里,冰凉清澈,鱼和虾在双足间穿行。」

「春天草原开满了花,每一朵花都不一样,凑近去看,就会发现都是红色,但有的是绛红、有的是朱红、有的是猩红、有的是晕红、还有透明的红,你就会惊奇,怎么会有这么多颜色啊。早上去河边散步,空气也像河水一样清澈……呼吸起来特别畅快……水里好多鱼和虾,都不大,但是非常机灵,在哗啦啦的河水和石缝中穿来穿去,绝不轻易让你抓到。」

「太阳和山间的河水。」

「除了河流,还有湖泊!」

「湖面上缓缓地舒展着一个接一个的长浪,像轻风吹过十月的麦田……」

「湖的周围,要有大片的森林。」

「有电、有网络、有下水系统就可以。只有网络也可以,电和下水我自己想办法。」

「可以有邻居,但不要太近。大家出门,隔得老远挥手打招呼,偶尔串门,分享自己做的食物。」

「不远处有路,可以开车去小镇采购。」

「交通不要太方便,避免太多游客,避免炒房客和开发商!」

「附近没有养老院,那可太好了,再也没有广场舞了。」

我准备去内蒙新疆考察这样的地方。

困难有,但不是大问题。刚开始,家人担心,长期住在远离城市的地方,社交怎么办?工作怎么办?恋爱怎么办?结婚生子,孩子上学什么办?他们在城市里住久了,不了解别的生活方式。

其实,除非特殊的地方,一般偏僻的地方,开车一天内就能到城市。我虽然住在海边小镇,但开车去深圳也只要三小时。真想见朋友,三小时根本不算什么。如果住大城市,交通比我好不了多少。从北京东边到北京西边,估计也要 三小时吧,和我自驾游看海看山的三小时不能比。其实我最开始住的海边景区,离深圳更近,一小时车程。为了更好的风景,我后来搬到三小时车程的景区。

现在很多公司都支持远程办公。我一直远程管理公司,很多同事也喜欢远程办公,不用每天在路上浪费几个小时,他们觉得非常幸福。而且没有老板盯着,只要 KPI 完成,平时随便摸鱼,快乐无边。

至于恋爱结婚,找个也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的人就可以了。毕竟也不是隔世隐居,不过是住得离闹市远些。想城市了,也可以去城市住几个月,换换心情。国外的不少朋友都是过这样的生活。我以前在纽约上班,但住新泽西,每天坐火车换地铁。

孩子读书麻烦一些。外国人没我们这么拼教育,孩子跟着父母满世界跑,随便丢在当地的学校,如果学校离家太远,就让孩子寄宿,没什么大不了。不像我们中国人,父母都要天天陪着,学校一定要去最好的,太拼太累了。如果孩子聪明,中学之前可以随便玩,要考好大学,中学最后几年拼一拼就可以了。孩子不聪明的话,从小学拼到大学,十多年都要拼,太辛苦。读个普通大学未尝不可。卷来卷去何苦,不要把自己和孩子逼得那么狠。

如果你也在研究宜居梦想之地,欢迎和我私信交流。这个回答我会不断更新,将星散的生活聚拢一处,以便回溯整理。

我的微博猫完,以及新世界内测


user avatar   xingke-think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打游戏


user avatar   thus-hel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答一个。

老爸当过兵,上过老山前线。当年部队从山东上火车出发往云南走,在山东上火车的时候,站台上放着《十五的月亮》,部队的亲属们都在火车站送行,虽然有些悲壮,但是几乎没人哭。火车到了云南境内,靠站歇停,这下可倒好,不知从哪来了一群又一群的云南当地的老百姓,老太太老大爷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小朋友,根本没人组织,也没人安排,就是挤到铁道边拉着车上素不相识的解放军的手往他们手里塞酒碗,塞鸡蛋,塞吃的,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一车的小伙子哭的泪人一样。




  

相关话题

  被臭鼬喷到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自干五大本营论坛和自干五论战是什么体验? 
  在出现事故之前悄悄排除了一个重大BUG,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人生还有什么追求吗? 
  急中生智是种怎样的体验? 
  和日本女性恋爱是种怎样的体验? 
  青梅竹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研究生跟了一个很棒的导师是种怎样的体验? 
  路痴是种怎样的体验? 
  和阿拉伯人交朋友是怎样的体验?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 Java 和 JS 等语言需要 VM,不能直接操作内存堆栈空间?
下一个讨论
华为三年后造车会被小米甩在身后,还是重现手机时代的碾压局?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