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户籍制度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吗? 第1页

  

user avatar   xbjf 网友的相关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当然不是户籍制度。

留守儿童为什么那么多,这个问题其实约等于外出务工人员为什么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农民工在干什么。

根据国家统计局不太靠谱的统计,农民工被分为三大产业,而第二产业被分为两类,第三产业被分为四类。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很少,姑且不提。

制造业的特点是:工作地点固定、工时很长。根据一个名为“记加班”的蓝领加班记录软件(实际上更像是个约炮软件)统计,2015年7-10月,即使加班时间较上一年有所下降,仍然在80小时以上。换言之,每日平均加班时间在3小时左右。要知道,制造业工人的收入,基本就来源于加班工资。这决定了,工人即使把孩子带在身边,由于需要大量加班,根本不可能有时间照管。

为什么说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寒冬?从工人加班数据就知道!

建筑业的特点是:工作地点不固定,人员随工程建设而不断迁移。建筑工人的住宿,主要就是工地的工棚,集中居住。绝大多数建筑工人,甚至连配偶都无法同居,更不可能照管孩子。

第三产业的特点是:工作地点与时间固定,但工作时间与学生上课时间不同步。例如,餐饮业的工作时间主要是用餐时间,家政服务业的忙时是周末。因为接受服务的也要上班,提供服务的自然只能在别人下班的时间去工作。这意味着他们同样不可能照管孩子。

以上讨论的是时间的问题。除了工作时间的问题外,照管孩子还意味着经济上的巨大成本。

目前,大量农民工是居住在集体宿舍之中,基本不需要额外的支出。而既然要带孩子,首先就要在外租房,相应的,除了房租,又会带来水电气暖等各种费用。每月新增成本,估计在500-1000元之间不等。而农民工现在月均工资,不过就是2800多元。然后,把孩子送去民工子弟学校念书,学费又是一大笔费用。因为民工子弟学校绝大多数是民办的,学费远远高出家乡的义务教育体系。据调查,浙江省义乌市,民工子弟学校的学费,每学期1000元,接送费400-500元,伙食费400-500元。上面不是提到没时间照管孩子吗?那好,住校的话,每学期幼儿园5000元,小学4000元。如果再把老人接过来共同生活,农民工更是无法承受了。

义乌民工子弟学校一学期费用4000元?记者调查

那么,解决办法头一条自然想到把农民工子弟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但这是不可行的。因为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性太大,而公办的义务教育体系是需要考虑稳定性的。

可以设想一下,地方政府针对某工业开发区配建若干所民工子弟学校,首先入学儿童的数量事先是无法统计的,就连企业老板顶多也就是知道要招多少工人,但根本想不到工人会带来多少孩子,这些孩子会上几年级。你怎么知道要开办多大规模的学校?即使把学校慢慢开办起来了,由于产业的周期性,今年招1000个孩子,明年产能扩大,可能就要招2000个孩子,你上哪里找那么多老师?就算你把老师全招进来了,后年企业倒闭,可能一个孩子都招不到。农民工不来打工,把孩子接走无所谓,但你把民工子弟学校纳入了义务教育体系,教师就面临着转岗分流问题,这么多老师,你准备怎么安排?地方政府和当地纳税人,是绝不会平白无故去背这个包袱的。

所以,目前民工子弟学校主要还是依靠民办,教师来源主要是退休教师和待业大学生等边缘人群,拿的收入比农民工还低,流动性比农民工还大,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政府对民工子弟学校的补贴是有的,但补贴能否真正用到民工子弟身上,根本就是个未知数。

结果,一方面农民工工作时间长、收入低、流动性大,根本没有时间、地点和财力去照管孩子,另一方面当地为农民工子弟提供的学校收费高、教学质量差。虽然老家的乡村小学的办学质量比民工子弟学校好不到哪里去,但至少便宜、正规、稳定。两相比较,把孩子留在老家,送进当地的乡村小学,根本就是理性的选择。

另外,留在老家,虽然父母不能亲自照管小孩,但往往家中还有老人帮忙照管。这实际上等于家中的老人也在打工赚钱。本来,一个农民工一天只能工作8小时,剩下4小时要带孩子,现在老人帮着在老家带了4小时孩子,就让农民工多了4小时可以支配,可以去赚加班费,等于就是老人在赚钱。而绝大多数农民工家庭,是离不开这4小时的额外收入的。

因此,农民工以为自己平均月薪2800,实际上不是,里面至少有近1000块钱是老父老母在家带孩子赚的。这反映出,我们国家的劳动者收入,已经被压低到连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都维持不了的地步。想想看,英国的罗伯特·欧文在200年前就喊出“八小时工作制”,而我们现在,工人如果一天只工作八小时,却养不活家庭,还必须由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帮助分担4小时养儿育女的家务劳动,以便将这部分时间投入流水线,才能够勉强养家糊口。

当然,不仅是农民工如此。一些看起来体面的都市白领,活的比农民工好不到哪里去。他们的办法是,一方面推迟婚龄,一方面降低生育率。如果以家庭为视角,把劳动者看成是机器,那么他们现在看似光鲜的生活,实际上是靠吃折旧费用来维持的。工厂吃完了折旧费用,机器报废,企业破产。家庭吃光了折旧费用,不生孩子好,政府来养老。哦,不对,现在这些人连社保都不想交了,想把养老金也拿出来分光吃尽,这下政府也养不了老了。

你看,都活到这个地步了,一些人还觉得自己是不是工资拿多了?我要加工资企业会不会破产啊?我会不会连工作都找不到了啊?社保是不是骗局啊?然后还跟在义乌人后面讲,用工成本太高啦,用工成本太高啦。

也不想想,为什么那个喊“八小时工作制”的罗伯特·欧文,被我们定性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者。英国的欧文不科学在什么地方?科学社会主义的祖师爷马克思讲了,资本家坏到这个地步,你特么还跟他们哔哔,不是脑子有病纯空想是什么?科学的做法,自然是操家伙拿板砖干他娘的。而马克思的传人列宁指出,出来干,总归是要有人去朝体制拍第一块砖的,这个不要命的人,就叫共产党员。而中国第一本《共产党宣言》,就是义乌人翻译的。

所以说,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归根结底,是要贯彻落实《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收入,通过劳动者收入的提高,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只有劳动者收入提高了,类似于留守儿童问题这种由于劳动者收入过低、工时过长带来的问题才会逐步缓解。否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问题推到户籍制度上也是无语……

当然,没有户籍是导致留守儿童不能入城的直接因素。但是把问题归咎为户籍制度说的就像是解决了户籍问题,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一样……这是何等的naive……


户籍制度的本质是什么?是城乡二元差距,是城市无法提供满足所有人的公共服务,从而通过户籍制度来筛选出提供公共服务的那一部分人。虽然说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户籍制度都显失公平,但是其是建立在城市无法提供这么多公共服务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基本问题不解决,户籍制度如何解决?如果面向所有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城市就会直接崩盘。

所以,把错误全都归咎到户籍制度是何等懒惰和愚昧的行为。


=====================================================

还有一种人叫做哔——到极致就是坏,上山下乡的时候哭爹喊娘的要回来,在城里待久了就圣母心大发。其实他们这么喜欢洗涤心灵,不妨再来一次自愿的上山下乡活动,把这些人打包直接送到老少边穷去,一举解决城市人口过剩,农村拐卖妇女儿童和他们的洗涤心灵的需要,唯一的条件是不能反悔……


user avatar   zhu-dao-qi-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半户籍一半穷。



————

作为一个五岁起的留守儿童,住过工棚,住过漏雨的石棉瓦房,我来说说:

先说穷,农村务工的夫妻,能带着孩子去挤漏雨的工棚?还是员工宿舍?孩子白天呆在哪里?工地的工棚?哪儿来的朋友?工地工人的工资是一年结一次,每个月只给基本的生活费(老爸的说法是,包工头带人出门赚钱,不能让他们把钱都花完了),所以农民工年年讨薪过年,讨薪不是最后这个月的工资,而是一年的工资。

再说户籍,很多务工人员,别说五险一金,连暂住证都没有,孩子带着不读书么?没有社保,感冒进次医院都得一个礼拜工资,他们一般去找小诊所,黑医院拿药,孩子能这样?

留守儿童,起码头上有瓦,锅里有米,村里还有小伙伴。





最后再描述一件事:每到寒暑假,就有很多客车载着一大群几岁的无人陪同的小朋友们,到了大城市,司机便开始不停的接电话,不停的在三环路边停车,然后喊名字,车门口等着的是他们的父母。




  

相关话题

  请教关于剥削的合理性? 
  有哪一刻你彻底恨上了你老师? 
  如果二十年后通货膨胀翻十倍,现在努力攒钱有什么用? 
  江苏一家长认为家长群让家长承担了老师的工作,称「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为什么家长群会变成压力群? 
  为什么研究生毕业出来的人都很温柔? 
  如何看待「新生向父母要 4000 块生活费遭拒」这一事件? 
  曾经送孩子去戒网瘾的父母,现在怎么样了? 
  偏远山村的文盲老人晚年能干什么? 
  如何看待广西两少年因被父亲责骂,结伴到佛山寻找母亲险走失?家长应如何正确跟孩子沟通交流? 
  心理学对普通人有意义吗,对个人成长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越共十二大?
下一个讨论
北京方言里保留了哪些其他方言少有的古汉语特征?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