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战争时冲在前排的士兵几乎是必死的,为什么还是会义无返顾地冲杀? 第1页

        

user avatar   ss18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姥爷是三野一纵20军的60师178团,打过不少出名的战役,孟良崮,莱芜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长津湖,回国后还参加了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

他也参加过好几次敢死队,负伤过几次被子弹打穿,听他讲敢死队打仗前一天吃得好,打仗之前把钱都花光,因为战乱年代基本没啥亲人可留钱给他们,而且兵荒马乱,有的家人在国统区,很多都联系不上,生死都不知道,或者没条件把钱寄回去,所以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一个月好像是一银元军饷,记不太清,一银元是啥购买力作为现代人我也不知道,他们说基本都买烟抽了,那我估计应该也没多少钱相当于现在的两三百?当兵也不可能买啥贵的烟。

把钱全花光,如果活下来就一贫如洗,但军队不管是不是敢死队都管吃管住,肯定饿不着。就是再发军饷之前得拮据一段时间,跟别的兵蹭烟抽,或者借钱买烟,很多没来得及还钱就牺牲的,烂账一大堆,可能当时的人也不在乎这个,谁都不知道哪天就死了。有时候打好了上级还会发点慰问品。

再说打仗冲锋的时候,很多影视作品为了显示军队英勇作战,都拍的是冒着敌人炮火,顶着机枪扫射,在一望无际大平原上狂奔冲锋,但我姥爷说真实打仗不是那样,要那样没几个能活着冲过去的,都是挖很多道交通壕到敌人前线几十米距离,经常到50米以内,冲锋距离很短,只有几十秒,而且进攻之前会侦查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尽量避开敌人的机枪和重武器射击范围,不会顶着敌人机枪碉堡头铁硬上,冲锋之前还会有炮火准备,先炸一遍这些重点目标。

敢死队火力强大,基本都是冲锋枪,我姥爷用过波波沙,斯登,汤姆森,别的我记不住了,反正都是二战名枪,缴获啥用啥,自己可以留一把,其他的上缴,下次缴获更喜欢的再把之前手里的上缴,自己说了算。这可能也是敢死队的福利,二三线部队普通士兵缴获好枪也得上缴,都统一用步枪。他说爱用汤普森,打的准还轻,波波沙太重,我理解是轻的枪冲锋时候跑得快,在后续作战紧张激烈,体能剧烈消耗的情况下轻枪更好做战术动作。

打枪的时候自己数着开了几枪,自己计算弹夹里剩多少子弹,基本没有打空了再换的,都是提前几发就换了。一场仗打下来也就能打三个弹夹。看到人在眼前了再打,很少有空枪,避免浪费弹药,不像电视里演的边冲锋边端着枪突突,打不准浪费弹药还影响冲锋速度。冲锋的时候身后有战友掩护会帮你打前面的敌人,敢死队最重要的是得先冲过去,别在冲锋途中被人压制了。

伤亡率不像很多人想的九死一生那么高,肯定有那样惨烈的战役,但不是常态。普通部队伤亡30%撤出战斗,达到50%算失去战斗力,大概是这数字,军迷肯定都知道具体的标准,我以前看过也记不住,大概知道有这么个说法。敢死队的伤亡率也在30-50%之间,要每次都九死一生我姥爷这种多次参加敢死队的肯定活不下来,并且活下来的还远不止他一个。

解放上海的时候,国军重兵防守,他们是第一批进攻的突击队,他是班长,班里12个人牺牲了4个,给他心疼够呛,伤亡算大的,这是33%的伤亡率。可见平时小战斗敢死队伤亡肯定不到40%,毕竟当兵的也是有脑子的,不怕死也不能稀里糊涂的白送人头,不是电视里演的闷头密集一窝蜂似的冲。

顺便提一下解放军进攻的三三制,总看军事题材的人肯定不陌生,三角站位,一个炮弹不会炸死一个以上的人,所以不会出现机枪一扫倒一片,炮弹一炸倒一片那种影视效果,而且真实战场上的机枪也不是不停扫射,都是短点射打具体目标的。

然后敢死队冲过第一道防线,要是有城墙一般都是炸开缺口,进去把阵地稳住了,后面援兵马上就到,跟的很紧,然后后续部队会往前进攻或者追击,敢死队就可以撤下来休整,补充弹药,救伤员,然后再领新的任务,不会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孤军深入进去死守好几个小时打退敌人N批反扑,不把敢死队都消耗差不多了增援部队都不来。肯定也有那种特殊情况但那不是常态,为了影视效果才拍成那样。

所以看了这些就可以解答题主的问题,敢死队虽然死亡率高,但远没到必死的程度,能入选都是作战经验和技巧都是无可比拟的老油条,打仗会用脑子,所以生还的几率不少,按我姥爷的说法,听着炮弹和子弹的声音就能知道是不是冲着自己来的有没有必要躲,因为敌人也不是神枪手一枪一个,第一枪就命中都来不及反应的毕竟是小概率,比被流弹打中概率还低,我姥爷受伤几次基本都是被流弹打的,太阳穴旁边划过去留了个疤,腰眼是刚参加新四军游击队时候被日本鬼子三八大盖打中子弹直接穿透没留在体内,在枪伤里算运气好的,那枪好像是精度高威力不大。还有胳膊和腿上各有一次流弹还是炸弹片带下去一块肉,也留疤了,这是我看到的有疤的部位,没问过他到底挨了多少枪。他总说战场上得不怕死才能活下来,后来看电视里采访别的老兵也总这么说。

还有打人时候几发子弹打过去不用看也知道这人肯定死了,不用再在他身上浪费子弹,都是老兵的基本技能,战争年代一线部队当兵的一个礼拜杀的人可能比和平年代去非热点的战乱地区维稳一年杀的人都多,要是你天天打仗还能活下来,你肯定也会了。

敢死队还有军功领,能火线入党等,在军队小社会里地位也高,对于很多有自信想出人头地的人来说有吸引力,我军敢死队都是自愿报名的,真要是就为了混口饭吃无欲无求的人,也不可能给自己找那麻烦进敢死队。

虽然很多著名战役都是打的很惨烈,但也正是因此才出名被宣传被歌颂的,不代表那就是战争常态,普通平平淡淡的战斗太多了没人宣传而已。

ps:很多留言说汤普森不轻,我也不是军迷不了解,只能百度了一下汤普森用弹夹是4.78千克,波波沙用弹鼓的是5.44千克。

2021年1月1日更新

没想到这么多人点赞,感谢大家对姥爷的祝福,也祝大家新年快乐,留言这么多来不及一一回复,请见谅。

留言中很多人对枪感兴趣,我趁着元旦去看他又问了一下他枪的问题,他说波波沙重,汤普森比波波沙轻点,但也重,冲锋枪前两梭子子弹打的远,之后枪管发热,射程会变近。

他参加新四军新兵时候没给枪,发了一把大刀和四个手榴弹,新四军穷,很多人都没有枪,发手榴弹和刀,打仗时候有枪的在前面冲,没枪的跟在后面。他说第一次上战场没打到人,光跟后面捡枪了,捡了个老套筒枪,军迷们可以研究一下老套筒是啥,他说是打一枪拉一下枪栓的,可能是汉阳造?这是他第一把枪,但没用多久,在和忠义救国军战斗中,缴获了个中正式步枪,就把老套筒给其他没枪的兵了。忠义救国军是国军收编乡绅地痞组成的剿匪部队,不上前线抗日,就在后方剿匪,新四军经常跟日军,国军同时开战,还有时候打日军或伪军打一半,后面来人了以为是增援,结果一看是国军来剿匪的,然后两头打。

中正式用到解放战争,上级给发了日军的三八大盖,一直用到淮海战役。中正式和别人的老套筒等老枪都被上级收走,发给地方部队了。淮海战役缴获的汤姆森用到解放上海之后,又换给了别的战友,他说战友之间互相换枪很常见,他们一个班12个人,班长和副班长用冲锋枪,要是主力连或者突击队,每个组长也是冲锋枪,一个班四个组,一个组仨人,就是三三制,班长副班长各自带领一个组,还有另外俩组长。

解放上海之后的一次战斗,他们连不是主攻部队,他就把汤普森换给主攻部队的人了,应该是给组长换枪了。他说渡江战役的时候所有人都把钱花光,因为都觉得活不下来,渡江战役之后就特别穷,然后打完上海,穷的烟都没得抽,不光自己没有,战友也都没有,解放军满大街捡别人(应该是抽得起烟的当地人)抽剩扔地下的烟屁股抽两口。60师还因为纪律好被表彰过。

汤普森之后用啥枪我也没问出来,他耳背,我俩交流有点费劲。中间有一段空白,然后到抗美援朝时候他用的是波波沙,特意问了一下是弹鼓的72发,留言有人说志愿军用的都是弹夹30多发子弹的波波沙,看来也不全是,可能各个部队不一样,或者时期不一样。长津湖之后20军损失比较大,应该说整个9兵团损失都不小,他作为老兵班长被提干,去炮兵当指导员,就把波波沙留给别的班长,他就剩个可怜的小手枪了。

我在知乎推荐上看到了个文章,写的比我专业多了,也很真实大家可以参考下:zhihu.com/answer/469239


user avatar   hai-kuo-tian-qing-ren-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代战争不存在冲在前排的士兵必死这一说法,甚至可能都不存在前排这个概念。

是人就会有本能的恐惧,所以战术制定都会尽可能降低士兵的压力和恐惧感,让战斗变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流程。

不会有什么敌人机枪在哒哒响,班长拍你一下,你,正面上去把这挺机枪干掉,其他人后面跟着这种事。

一战后的武器发展和战术,大趋势都是利攻不利守,蹲坑、被动防御是最容易死的,实施积极主动的突击才是最优解。

二战时期一个步兵排的武器配备已经明显的适于进攻了,3挺班用机枪、3-8支冲锋枪+1门迫击炮的标准配备在实战的理想状态下是这样发挥作用的:

1.迫击炮射击,尽可能压制敌方火力。

2.推进阶段:步兵3-4人一组,交替掩护推进,机枪随队前进,提供火力掩护。

这一过程并不是抗日神剧里表现的那样,直愣愣往前冲,是交替掩护着走,尽可能找掩体,也不存在什么谁冲在最前面。

3.冲锋阶段:前进到距离敌人150米左右(各国条例微有差距)的时候,全体步兵全速冲刺,步枪手打正面,机枪和冲锋枪打侧翼,手榴弹能招呼多少就招呼多少。

班长为首的士官要冲在最前面激励士气,这是军法。

结果一:敌人被击退,占领阵地。真正的短兵相接也就电光火石之间。

结果二:冲锋被压制,只要条件允许,再交替掩护后撤。

一次真正的步兵进攻,哪怕没能拿下阵地主动退却,也很可能一个人都不会死。

实际上只要有主动权,即使行动失败,一般也不会死太多人,伤的多,但如果不是太惨,伤兵大概率能成功后送。例如第一次卡西诺战役,就是美军一次失败的进攻行动。

美军34步兵师此战被打残,撤出战斗。

最后的伤亡数字是,34步兵师:死300+,失踪300+,失踪有可能是被俘,就算全计入死亡,最后死了600多人,伤:1600

这可不是美军战斗意志太差,什么一两万人的师,就伤亡这点人就不行了。

因为是进攻战,死的都是一线大头兵,后方炮兵、后勤人员都比较安全,34师的一线步兵伤亡了80%,这才被判定为丧失战斗力,后撤。

但要是蹲坑,被包围,那就不是损失这点人了,搞不好就是全军覆没。

还可能死的很憋屈。

隔壁安齐奥的美军被德军穿插分割,困在了战壕里,死伤3500,被俘1300。

这还不止,因为战地阴雨连绵,守军疫病横行,1600余人患上了战壕足,失去战斗力。

最后前线守军全军覆没。

你是美军的话,你是想“义无反顾的冲杀”,还是想蹲坑被德军ooxx?

更惨的是在马奇诺防线蹲坑的法军。

马奇诺防线虽然吹嘘的是铜墙铁壁,实际上大部分工事都是半成品,很多机枪堡垒没开侧翼和后方射击孔,死角很大。

拉法叶堡战斗中,德军突击队直接沿死角摸到碉堡下面,用炸药炸垮了堡垒,又在堡中发烟纵火,里面的法军直接在地下室被活活憋死。

德军伤亡?不知道是不是0,反正不大。

你是法军的话,你是想“义无反顾的冲杀”,还是蹲坑被德军ooxx?

另外也有一些军队因为缺乏优秀的士官,导致很难组织起严密配合的进攻。42-43年的苏军就存在这个问题,一旦遇到挫折,一些基层军官就容易丧失理智,发动密集冲锋。

但问题在于,守军机枪和战防炮不是像抗日神剧里那样部署在正面,而是在侧翼,子弹打出一个扇形覆盖进攻部队。

守军的炮火也会往后瞄一点点,切断进攻部队和后方增援的联系。

那么请问,当你的指挥官采取人浪战术的时候,你在哪个位置风险最小:

1.前排;

2.中间;

3.后排。

ps:人浪战术在士兵素质不高的时候是相当有效的战术,苏军自动武器装备多,士兵在坦克的掩护下直接用密集的火力攒射击溃敌人夺取阵地,虽然冲锋时可能损失比较大,但向纵深突破的时候伤亡就小了,没什么好黑的。

至于古代,那就是另一个概念了。

前排士兵条件允许的话都是重甲,双薪,杀敌斩首还能封赏晋爵。

我说的这可不单是中国,欧洲也是,以军功受封骑士是重要的一条阶级跃升途径。

所以风险不一定很大,收益很高。

但前排有门槛,一般得是身强力壮,武技相当的士兵。

后排也不一定安全,骑兵最喜欢绕开前排的重甲兵切后排了。

所以如果你是身高八尺,力能扛鼎的壮汉,你觉得你应该去哪个位置?

a:前排;b:后排。


user avatar   2802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说是必死的,特警队副支队长跟我说,当年他刚当特警,怕,听他爹的,凡事别出头,执行任务苟在后面。

然后跟他一批的又一个愣头青,队长刚说同志们跟我上,他就傻憨憨的举起防爆棍,拜年棍法冲第一个,跳进人堆就干,然后对面一触即溃,然后立头功。三两下副大队长了。而他却被人嘲讽软蛋,怕死去当户籍警啊。

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苟个屁,那身衣服一穿打谁都是去领功的,外面的人还觉得险象环生,说你的功是拿命换来的,不容置疑。

于是彻底放飞自我,干啥事情都是第一个冲,抓持枪歹徒都第一个飞身撞玻璃跳进去一个打十几个。

人人夸他有种,他私下跟我说他早就知道这些人虽然有枪但肯定不敢打警察。

后来我觉得他是不是还是有什么地方理解错了,但他就靠这个不怕死的气势,真就一路顺风顺水天下无敌,当领导了。

我觉得人生就这样,如果你智商不能碾压别人,胆子够大也能赢。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电影、电视剧看多了!

排好队拿着刀、拿着矛整齐地往前冲?

双方达成默契,都排好队,一方不排好或人没到齐,不许冲过来?

这种场景只是为了电影电视剧中的视觉效果。

真实的打仗并不是这样。


能抢占有利地形以逸待劳打伏击的一定会打伏击。

如果不是防守,无法以逸待劳的话一定要想方设法先把对方搞乱

比如田单用火牛冲,有的用弓箭、投石器,有的放水,有的放火,这都是为了把对方搞乱。

对方的部队只要节奏一乱,就是割人头的开始。

近代打仗也一样,不过方法换成了用炮轰或者用坦克突击。

步兵进攻前一定会用坦克突击,没有坦克先用大炮先轰一遍。没有大炮也得用迫击炮轰对方机枪火力点。没有迫击炮就用枪关枪扫一阵。枪关不够,就像李云龙一样先挖壕沟,到了对方跟前猛丢一阵手榴弹,把对手炸乱了然后快速往前冲。手榴弹也没有怎么办?那还冲个毛,上去就被扫死。

自古以来有名的将领,战损比都低得惊人,也就是以很小的代价取得巨大的战果。

如果搞不乱对方的部队,直接冲锋过去,像题主问的这样,即使人数占优都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战损比。没有哪个将领愿意这样消耗人头。

强攻在历史上的战争中并不常见

要么是先围城,要么是先诱敌,要么搞反间,要么是利用地理优势。

如果种种这些条件都不存在,多半就是相先持,静观其变。所谓相持,就是躲在大营里。看谁的粮草跟不上(或者暗中劫粮),或者谁军中先出现传染病,或者趁晚上劫营(这个难度也很大),或者派小股内奸混进对方晚上突然放把火搞乱。总之就是先相持,然后各自想什么招搞乱对方。

如果一方就是不出现问题,油盐不进,滴水不漏,又坚守不出,那只能放弃。诸葛亮也没办法,只能活活被司马懿气死。然后粮草跟不上,只能退兵。

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强攻。比如某个位置十分重要,为了后续的战略形势,比如为掩护大部队撤退,时间又紧迫来不及想办法,哪怕付出巨大代价也要拿下来。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是以后打仗前排士兵花呗借呗网贷都可以不用还了,

第一排的人比后一百排的人还多。


user avatar   zhan-dou-de-xiao-bang-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不是必死的

人都不傻,而且既然说的是古代战争,拿一些近代的什么牺牲精神去套完全不合适。

实际上正相反,大战场的话,冲在前面的人生还率说不定还比较高,而且还有赏金。

可能听起来很离谱,但是实际就是如此

用斯巴达的方阵来举例子:


最前排的斯巴达战士往往有资格穿戴最高级的全套盔甲(铜头盔,铜大胸甲,皮大腿甲,铜小腿甲,铜前臂甲,皮肩甲,甚至还有铜板脚面甲防止对面捅脚)

并且能使用短矛(不需要放下盾牌就能使用)

大概感觉就是这样:

因为考虑到他们需要在最前面,所以叠了最厚的甲,而且给了他们不需要放下盾牌就能进攻的武器。

而且士气一崩崩一片,一旦第一排士兵开始退缩,整个方阵就要垮了,所以前排战士一般都是老兵,还会有高薪水。

————————————

而比较后排的斯巴达战士装备就要差一些了,一般也都是比较年轻的了。

一般没有大腿甲和肩甲。至于铜版靴这种高级装备就想都别想了。

更后面的就更惨了,说不定连胸甲和腕甲都没了,你站那么后面,要个锤子胸甲?滚!

对了,甚至有可能是裸体的。。。。。。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重步兵”并不是说全甲才能叫重步兵。

重步兵和轻步兵的分类是战斗功能,轻步兵侧翼游击,重步兵正面抗线。

哪怕你只有一面盾牌和一把短剑,没有任何盔甲,你依然算是个重步兵。

所以别指望被分配到正面就配穿甲了啊!

———————————

另外还有个问题

站在后面真的安全么?

你是不是忘了还有这种东西

标枪和弓箭!

最前排的士兵是最不需要担心这些武器的,因为无论哪一方,都不会冒着误伤友军的风险往接阵的第一排附近使用抛射武器。

这些抛射武器的目标往往是相对后排的那些轻甲单位。

你可能躲过了长矛和大砍刀,然后就因为没有胸甲被标枪一发入魂了。

你觉得哪种生还几率比较高,穿着盔甲在前面打你看得见的敌人,还是穿着布甲在后面应付不知道哪里飞来的暗箭冷枪。

———————————————

第一个冲=死士

基本是热兵器普及后才出现的,因为盔甲不再有用了。

古代的死士和先登士配享用精良的盔甲,而且一般不用过分担心抛射武器可以集中精力应付面前的战斗,其实死亡率甚至比后排要低一些。


user avatar   lao-bing-yin-ji-x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问:战争时冲在前排的士兵几乎是必死的。

我说不一定。在战场上 离敌人200米之内的战士,只受枪支威胁,可以爬、滚,躲开。离敌人200米至1000米之内 受小型炮的威胁 爬滚都危险、1000至10000米受大中口径的炮威胁。10000之外受飞机威胁。可以说进入战争年代,没有一处是安全的。中国现在要打仗,你包括你 和你的家也不安全。

你又问:为什么还是会 义无返顾得去冲杀?我说:在战场上你不去冲杀他,他会去冲杀你。造成失败。会死的人更多。


user avatar   zhang-xin-17-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定要想办法冲第一个!!!

这不仅仅是荣誉的问题!这是很多人从小到大的误区,甚至是很多没有打过仗军人的误区!

我只讲干货,我不跟大家扯事件讲历史,问冲锋就讲冲锋!什么我爷爷我大爹我三舅姥爷统统不说。

现代战争咱不好说,近代战争尤其是像抗日战争这种不对称战斗,不管是你个人还是团队作战,冲锋发起以后,冲锋越快越好!

生存几率反而越大!

下面是老兵秘笈:

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敌人拉到跟你一样的水平上,让他无法发挥出来优势,我方才能有机会生存,才能赢!不然光火炮、空袭、步兵各种支援武器、敌方对射,我军根本没有生存机会的。迅速冲过去跟敌人纠缠在一起白刃战,让以上所有敌方优势都发挥不出来才是最优解!

另外,冲锋的路上,是步兵在战场上最脆弱的时段!完全暴露!这段暴露时间也越短越好,你真的第一个扎进敌方人堆,白刃战还能趁乱拼一条命,冲锋段跑的时间越长,暴露在敌方火力的时间也就越长,活得几率越低!想在冲锋发起后苟下来的都会死!哪怕是冲不过去往后撤都要跑得越快越好!冲锋段里没有活人,

记住!冲锋段里没有活人!

没冲过去的,会死。撤不回来的也会死!

很多老兵在讲战斗经验的时候,也说过,冲锋最大的诀窍是要快!而且绝对不要停!冲到敌我接触之后也不要停,要一直向后冲,往敌方后排猛插!敌人枪刺过来了拨开要继续冲!因为停下来也很危险,排头兵停下来会面临被敌步兵包围刺杀的危险,一直冲到敌群身后再反身拼刺,这样才能保证排头兵不会一对多。

这样第一保证了全员能充分和敌兵接触,不会发生排头兵停下展开拼刺以后和身后步兵挤成一团

第二冲锋在前的基本都是老兵,生存几率反而更大,

第三老兵在前面,冲锋有保障也有气势,新兵也敢跟着老兵冲,不会畏阵

第四,冲锋有几率将敌阵冲垮

第五,即便冲阵不利,也是老兵断后!

,冲过去以后接下来就比拼刺技术、比体能、比枪刺质量、比枪身长短、战友配合这些东西了,这个差距中日明显比火力差距小很多。

毕竟是肉搏战。

我相信这么解释会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冲锋的真相。


user avatar   zhang-teng-xiang-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说清楚,古典时期斗冲折阵,先锋闯将不是必死,不仅不是必死,还是收益明显大于风险的优差,是需要贿赂和激烈争取的。

中国历史上,一马当先先登破关的死士数不胜数,说是死士其实生存率意外的高。职业军士是真的不怕,自己的性命当兵吃粮的肯定比旁观吃瓜的老百姓更珍惜。古典时期的战争只是残忍加血腥,战斗生存率还是远远高于现代战争的。正面对撞死不了几个人,即使是官渡这种历史级的大型会战,结阵对战一天能伤亡过千就不得了。现代电影和电视剧是极度夸大了古代战争的杀伤力,砍死一个人,尤其是杀死一个着甲的职业士兵没那么容易。

在古代,职业士兵和临时民兵是两个物种,武装甲士和布衣杂兵是不同生物。你眼中的将对将,兵对兵,麻杆打狼两头怕,臆想中的常规对战是稀有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碾压,单兵开无双不要太容易。破阵先锋不是去送死,是着急夺取胜利果实,哪有什么义无反顾的高尚,只是利益权衡的机智罢了。

关心古典经典战役的同学都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古代的将军和士兵特别容易中诱敌深入的计谋,你一退他就追,几乎百试百灵一点怀疑的心思都没有。越是装备精良的部队越是容易着道,因为在他们的人生经验和思维模式下,所谓的残酷战争在对面败退的时刻就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就是愉悦的追杀,抢钱抢粮抢女人。败军重整反杀的,一次也没发生过。不过是又一次平常的打卡上班,早完工早休息。

他们眼里看的,耳里听的,心里想的,前人的经验传述,后人的崇拜敬仰,都告诉他们当先锋是个好差事,风险比不高奖励优先,容易露脸。侥幸被领导看上立刻就乘龙驭凤,走上人生巅峰。投身军伍,勇冠三军,先登破城更是要在史书上记上一笔的。汉唐多少名臣宿将都是带头冲锋,一刀一枪从小博到大,历经百战身披千创,大多数不也好好的活下来了吗?没有所谓的必死,不如说在职业军人的眼里,那些死掉的才是不幸运的少数人。大家都活着,就你挂了,当真是学艺不精,死的不冤。

身为职业军人死于战阵之中是一种幸运,是荣誉的阵亡。而更多的冤魂是毁于乱军之中,败军之际,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一身惊人的武艺,困于饥饿,疲劳和未战先败的憋屈。在面对面公平对决的擂台战上,自然是武艺精熟,组织严明者胜。怕,不存在的!

古代不同于现代,他是没有机枪火炮的,一名超强猛将的大砍大杀和局部少数精锐的锐意果敢完全有改变战局的能力。唐代李嗣业陌刀队,汉代公孙瓒白马义从往往都是一冲就结束战斗。不说集群冲锋,战场之上单人冲击一军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尉迟恭,薛仁贵,刘寄奴之类的怪物,乱军之中杀个七进七出不过常规操作。开战之前先冲进去杀几个人助助兴,然后再全军冲锋。这种独享的“moment”,是唯有将军才有资格展示的“free style”,是必须要争取,争不上会动刀子,出人命,要领导给予安慰和资历背书才能服众的。

以上......

————超过千字评论框溢出无奈的分割线—————

对评论区疑惑的我的个人谈

汉唐军力强盛,武备精良,其兵员素质也是可圈可点。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来自于良家子和游侠儿,所谓非军功无以封侯,是普通家庭很重要的一条上升通道。

这与我国现在的征兵要求是相似的,复兴中华,有汉唐遗风。军队要讲政治,荣誉的授予,利益的分配,基本就在这些根正苗红,出身好思想好的战士中循环轮转。

义务征发的民兵是缺乏战斗力的,其对战斗技能的熟悉还不如纵横街市的恶少年,横行乡里的无赖子。每逢大战国家会定期对郡内的坏分子进行甄选清洗,这种成分差的,送去当兵是惩罚,是纯洁思想,能不能出人头地全看天意,放眼上下五千年,能摆脱命运的束缚,凭个人能力杀出个春天的寥寥无几。

义务是被迫,志愿是主动,良家子是天然值得信任,资源优先供给的。历来有铁军之称的部队,其良家子的比例就越高,兵员的基本素质是军队战斗力的基础。这也是岳家军和戚家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根本所在。

一只全部由囚徒和犯罪分子组成的军队,连动弹一下都困难,就更不要谈战斗了。要指使这类天然邪恶的部队,必然要剑走偏锋,使出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章邯后队斩前队,以少控多,以精锐制众弱。攻不足而守有余,所以断敌兵粮而迫敌来攻。及至项羽帅八千良家子携复仇之魂而急攻,败兵之巨虽奋力屠戮仍不能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名将难差怯战之兵。章将军隳于项王非战之罪,此自然之理也。

隋杨素善使劳军之计,纯洁其内部,杀士三分而天下无敌的军事理念真真的邪魔外道。传闻李靖得起真传,有杨素兵法的影子。不过传闻也只是传闻,控军如此而士不乱者,天下唯杨素一人尔。何也?使一国之力而犒一军,天下未之有也,故知其术而莫能用。

所以世人常言韩信用兵,鬼神难测。多多益善说之易而行之难,其整军练兵之术,其术莫高,其行莫用,未知其理,难晓其谋,所谓兵仙非虚言也。后世行兵善战者深以为惧,不知何能胜之。

乌合之众责之于重任,其训虽严,其法虽酷而犹不能作糊墙之态。至于先登破城首功,夺旗闯将之职,不以气勇强悍称之,而以亲疏友善任之。志愿从军者,无外乎功名利禄,内厚实而外扬名尔,以己桀桀善战之身而博功名侯爵之利。争之我幸,失之略辱,清谈刀兵之祸,此乡野村夫之愚见也。

以上......


user avatar   mr-anderson-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斗英雄青史留命。

为国捐躯最次是无名英雄纪念碑上一个组成部分。

最起码在解放军这个集体里还是值得的。

绿卡兵还是耗子尾汁了。

说点实在的,来都来了,胜负生死也不在一个人手里,哪怕要死,博个功名吧。




        

相关话题

  为何战国时楚国不向南的大块空白地扩张(今天广西,广东,台湾一带等),而要和北方那么难打的诸侯国打? 
  猪明明在各项性能都比狗好,为什么没有警用猪? 
  台儿庄战役为什么能赢? 
  三国相比中国其他古代时期,水平如何? 
  现在有隐形的洲际导弹吗?隐形弹头和隐形导弹是一个概念吗?如果有对美军海基X波段雷达有效吗?或者什么技术可以躲过美军海基X波段雷达? 
  90年代末为何中国国力相对衰弱? 
  刘备有机会三造大汉吗? 
  奥地利到底是怎么洗白的? 
  诸葛亮的才能被高估了吗? 
  为什么诸葛亮能进武庙? 

前一个讨论
解放军几万人的穿插战术是怎么做到的 ?
下一个讨论
我是一个精神内耗很严重的人,就是遇到小事也会想很多的人,从高二开始到现在大一已经三年了,我该怎么调整?





© 2024-05-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