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外资律师所实习几乎没有零点前下班的日子,外所工作都这么辛苦吗?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由律师的工作性质和收费方式决定的。

律师是按 billable hours(计费工时)从客户那里收费的,是非常典型的「unscalable profession」(收入不可规模化提升的职业),也就是说,你的利润率基本不随收入的上涨而提升,你只能通过投入大量的工作时间、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来提高你的收入

从经济生产角度来说,如果你今天投入 10 小时赚了 1000 块钱,那么短期内在你的法律知识、职业技能、工作资历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为了赚到 2000 块钱,你必须投入 20 个小时左右的工作。在这个投入 - 产出模型中,你的成本就是时间,收入就是工资,你没办法用 2 倍的成本撬动超过 2 倍的收入。

从财务角度来说,你的全部成本基本都是可变成本,1 个案子花 300 个小时,2 个案子就要投入 600 个小时,没有更多的固定成本支出允许你摊薄平均成本,经营杠杆率基本保持不变;在保证法律咨询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你的工作量难以压缩,资产周转率难以提升;同时由于律师业务无法外包,你也无法运用财务杠杆 —— 借助他人的劳动投入提高你的业务量。因此根据杜邦分析法,权益回报率(ROE)= 销售利润率(经营杠杆)× 资产周转率 × 财务杠杆比率,最终你个人的 ROE 将在职业生涯中保持相对稳定。

当然,律师通常不是个体户,而是依存于合伙企业或者有限公司的法律架构下的员工,因此实际工作中不是这么简单的计算时间发工资;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类出卖时间的工作在中短期内无法赚大钱,在长期来看不存在暴富的机会。

总而言之,这种行业的职业理念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在这份职业上所付出的心血,在市场不出现大的变动情况下,都会使你获得同等级别的回报。

类似的「unscalable」工种还包括理发师、传统健身房的私教、煎饼摊小贩等,理发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无法缩短每个顾客的剪发时间,也不能同时给 2 个人剪;私教每天上 8 个小时课,每个小时都要一对一和学员待在一起,要是同一时间给多个人上课,就会降低每个顾客的满意度;煎饼小贩想要多赚 100 块钱,就要多摊 50 张煎饼、多进 100 个鸡蛋、每天早起 2 个小时。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外资所的律师每天出入超甲级写字楼,身上穿的都是高定西装,张口闭口几十几百亿的并购案,好像在职业发展和生活层次方面远高于刚才提到的三种职业,但是就在收入分配链条中所处的位置而言,你和他们并没有本质区别,你们所面临的困境也大同小异 —— 长期保持每天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休息日极少,计算着工作小时数、课时数、产出件数来判断职业收入和晋升。

对于这类工作来说,时间意味着经验,经验意味着认可;辛苦意味着业务,业务意味着收入。如果你笃信最为朴素的付出 - 回报法则,且愿意牺牲身体、付出精力来换取更好的生活水平,那么你会很适合律师这种工作;如果你还在抱怨为什么加班加那么久、为什么工作看不到头、没法 become rich overnight,那么趁早想清楚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干这一行。

因此,如上面

@倪修智

同学所说,律师这类工作不存在「加班」是因为没有「下班」的概念,这虽然是一种调侃和吐槽,但也反映了律师的工作性质。即使没有人规定你必须熬夜到 2 点,但是为了完成手头的工作、为了让客户拿到你的劳动成果、为了获得案子的收入,你不得不投入和工作回报相「匹配」的工作量,这也是我上面这么多想说明的一点。

==========================================

补充一下对一些完全「不加班、不熬夜」的工作的理解:

当然,也有一些工作不需要加班、熬夜,每天朝九晚五,也照样能挣些小钱,这是因为在这类机构(例如部分垄断国企、部分事业单位的稳定工种)中工作,你所提供的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脑力和体力成果,而是在一个固定工位上提供标准化、流程化的稳定输出,承担流程链条中某一个节点上的责任。这类大型企事业单位早就因为体制和历史原因固化了一套完善的业务体系和工作流程,不会因为一两个人的超常业务能力实现快速的发展,也不会因为某个岗位的消极怠工而减少收入,其日常运作依靠的是「体系」的可靠性和健全性而非「个人」的创造性。

所以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工龄一、二十年的老员工,离开了朝九晚五的熟悉岗位,即使先前积累了很长的工作经验,依然无法融入其他工作岗位中,这实在是由于在对某个工作发展路径产生严重的依赖后,人已经无法动用个体化的、内化的技术能力,转换到另一条工作轨道之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体制化的工作也是对人「物化」和「异化」的过程。


user avatar   yu-jia-xue-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道没有人觉得有个很大的原因是律师们自己把老板/客户惯坏了,同时把自己的同事搞死了嘛?!

其实这个问题不分内外所,现在有点知名度的内所在工作强度上也是一点都不低的。

在某内所资本市场部实习过,现在在一个美所的Beijing Office做Summer, Corporate Dep.

个人一直有如下感觉:

1、律师跟你说他工作累项目多加班晚不一定完全是在抱怨,同时还夹杂着一丝炫耀有木有!

比如两个律师见面,其中一个刚刚熬了通宵或者忙得几顿没吃饭的一般都会苦逼怏怏地说:我这周bill了70多个小时,简直要被XX项目搞死了。你敢说他没有一种我很能干活我很能吃苦我把老板和客户都服务得很好的意思嘛?这时候干得不那么卖力的那位绝对有一种危机感好嘛。。。于是恶性竞争开始了并且循环下去了。。。

2、一些老板也会使劲让你觉得你有得累是你的荣幸,因为你所在的团队客户多业务好呀,你干得卖力成长得也快呀。

在内所实习的时候,所在团队是附近团队中最忙的一个,基本每天加班的全是我们团队的人,团队里的律师很少12点以前休息的。对此,合伙人有天很不无得意地跟我(实习生)说,你别看他们每天这么累,他们累得很开心呀,他们做的业务比别人多多了,你看X律师才二年级已经可以独立做X项目了,接触的客户都是XXX(业内大牛)。这真的不是在洗脑嘛。。。

包括我做summer intern,其实大多数时候不是很忙,1/2的时间可以正点下班。但是我们居然会经常羡慕其他所整天加班的同学,觉得人家的律所业务好,学到的东西多,成长得快;特别怕自己一直这样“无所事事”会被荒废掉、会被别人落下,于是一到需要加班的时候反而积极得不行,比给我们放假还开心 - -

就是如此扭曲的心理- - 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


user avatar   ni-xiu-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我所知,我认识的所有律师,没有一个加班的。“加班”的前提是存在“下班”这一回事,但这个前提对于律师而言本身就是不存在的,所以律师没有加班。

题主想必是刚入行的新人,才会这么逻辑不严谨。大家多宽容一下,给新人一点成长的空间。

鞠躬,撒花。

补充(搬运评论区):律师的时间真的是可以自由安排的,每天工作14小时还是16个小时,都可选!


user avatar   baizhi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工作时间不规律,的确是导致坐办公室时间较长的原因之一,但也不能因此忽视律师的实际工作时间也非常之高,而且效率往往不算低。

  事实上,任何办公室工作都很难保证长时间、持久性、高效率的运转,因为大脑和肌肉一样,也需要休息,尤其是对于缺乏逻辑性和趣味性的琐碎事项,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据我观察,因为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时间压力,律师在脑力劳动者中,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效率,都算得上是名列前茅的。如果认为低效率和不规律是导致律师们无法按时回家的首要原因,我想这对很多常年劳累于案牍的同事很不公平。

  对于老板们(合伙人)来说,因为律师大多以个人劳动作为服务商品的本质,大多数合伙人想要赚取更多的服务费,只有出卖更多的时间,这是导致整个律师行业普遍处于高强度长时间工作的根本原因。

  但对于实习生或低年级律师来说,工作强度和长度往往取决于业务类型及高年级律师/合伙人的要求。

  正如许多答案已经提到的,资本市场、并购等方面的非诉业务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我总结的原因是:这种类型的工作对巨量的内容及细节有更高的要求。

  首先资本市场、并购业务主体一般是超大型公司,这决定了无论是尽职调查还是出具法律意见书都要面对海量的基础材料,另一方面,此类业务除顶层设计外,却又很少涉及复杂的法律推理,因此低年级律师的价值的主要体现在对于细节的把握。如果说通读一遍尽职调查报告尚且需要数个小时,那么让律师保证这份报告更加美观、尽可能少地出现错别字和格式错误、尽可能避免摘录基础材料中出现的错误,则需要数十个小时,Office软件的种种非人类设计又起到了相当负面的作用。等一位小律师终于练就了一身处理文字工作的本领,他也应该升任高年级律师,开始旁观下一波小鲜肉们与无尽的琐碎的细节进行战斗了,这是一种循环。

  其次,低年级律师能够接触到的非诉业务往往缺乏规范的法律检索。无论是飘忽不定的部门、地方性法规,还是海洋般的上市公司公告,相较于诉讼的法律检索,非诉的任务往往更加漫无目的、无法可依。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缺乏确定的结论,低年级律师工作的一大重要任务便是给各政府机关打电话进行咨询(在这方面,法学院教授的一本著作可能比不上政府接线员的一个结论),众所周知,与政府工作人员沟通无疑需要巨大的时间成本,更何况根据高年级律师/合伙人的要求不同,一个问题一般需要得到数次结论(意味着成倍的沟通工作量)才肯善罢甘休。

  所以一个典型的低年级非诉律师的工作状态是,白天进行无尽的法律检索与电话咨询,晚上加班与基础材料继续纠缠。这种情况下,加班到零点之后,很可能也是满负荷运转的。

  至于为什么外资所看起来加班更多一些?因为:1、外资所大多从事非诉业务;2、外资所对于工作的要求更高;3、语言问题也增加了工作的时间成本。


user avatar   feifei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至少在资本市场领域确实如此,这是香港人带来的坏习惯。

这群人单位时间工作效率并不高,上班时候出去喝个咖啡,买个包都是常事。晚上一顿饭吃两个小时,吃完三五成群散步回办公室继续干活。他们只是习惯了拿办公室当家而已,反正整个氛围都是这样,你也走不了,有一种被拐妇女放弃挣扎,融入当地的感觉。

至于为什么这个领域这么扭曲,主要是因为IPO牵涉的参与方太多,彼此的工作又必须建立在其他方完成的基础上才能开始,这就会形成一种,我称之为“不知道因何而起的堵车效应”。其中某一方的轻微拖沓,经过工作流的层层传递,就会在下游的节点随机引发堵塞。

加剧这种加班文化的,还因为律师在整个发行中,处于食物链中下游,投行可以在晚饭前才把活丢过来,所以你一天的忙碌时间是从晚上7点开始算的。这一行有许多人习惯了凌晨回家,第二天临近中午才上班的习惯。

这种加班文化如此普遍,以至于已经形成了不言而喻的预期,其他各方都会假定晚上9点半你应该回复邮件或是修改文件。这种交叉预期进一步加剧了资本市场各中介机构的加班恶习。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像是投行,咨询,私人律所这样的工作,按单位工作时间对应的收入来算,比不上同等学历能找到的很多其它工作。但这类工作真正可以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出大力,流大汗,就可以赚大钱。

我之前读经济金融专业,后来又去美国读JD,这么多年了都在琢磨:这样的生活值不值得过呢?后来才明白,值不值得没有一定的答案,都要看自己怎么选。

律所的工作方式非常简单粗暴,要自己多去找活干,按工时收费,多劳多得。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容易产生成就感的方式,有种无处不在的正反馈在激励着人拼命搬砖。

而公检法之类的工作却相反,活就在那里,工作量是固定的,耗时多少看自己。只要学精了,学油了,就能越干越轻松越干越清闲。

我现在给检方工作(暑期实习),一天的工作量,差不多四五小时就能做完,然后就可以去听听别人负责的庭审或者听证,积累骗赞写文章的素材。下午三点半左右,法院关门了,回办公室一张报纸一壶茶,整理一下一天的经验,记录一下有趣的事情,四点半拍拍屁股就下班,家里饭还在等着。

但这也不是说我就没有进取心了,事实上,只有这样的工作节奏才能保证我有精力来兼顾其它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事情。一个是家庭,二是写作,三是搞点文体活动,如果还要说一点的话,就是保持对学术研究的热度,为以后回来找份教职做积累。

回到问题本身,有答主认为,在外所可以自己安排工作量和工作计划,才算是真正自由了;而在公共部门一切按照既定程序来,就失去了自主权,就被“异化”了。

我觉得不一定,不管是什么工作,都可以在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保留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反之,如果只是因为受某种工作“文化”所影响,习惯性加班,无意识加班,以积累计费工时和其它数字本身作为追求的话,也是一种失去人之尊严的“异化”。


一点点非常不成熟的个人想法。




  

相关话题

  网友爆料称上市公司尤安设计强制签自愿加班协议,每天工作 13 小时,真实性如何?是否违反劳动法? 
  如何看待 2019 年 5 月 6 日苏宁员工猝死事件? 
  为什么在中国电子工程师的发展明显不如软件工程师方向? 
  为什么我方律师在开庭的时候 法官问什么他都会说不知道?? 
  互联网等公司实行 996,员工有选择吗?如果所有人都拒绝 996,能否改变这一风气? 
  南京苏州杭州凭什么都说自己是上海之后长三角第一大都市? 
  为什么拼多多这类公司,加班这么多,负面新闻满天飞,绝大多数求职者还趋之若鹜? 
  如何看待有些低学历网红,主播赚钱比211,985本硕还多? 
  如何才能在抖音走红? 
  老板要求我不要在公司内打游戏,但是我打游戏是在午休和下班后没有加班补偿机制的加班时间玩的,合理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的人在处理自己的事情时完全没有动力,完成别人的请求时却拼尽全力?
下一个讨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洪水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与建造跨海大桥这些超级工程相比,技术上难度在哪里?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