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试图从从理念而非观点的角度说这个问题。
当然这就可能导致理解偏颇,甚至非常歪。我姑且一说,你也就姑且一听。
物自体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呢?是人们试图用思想去追寻本质。
1,本体论和旧形而上学
希腊先哲讲的一个问题是本体论。就是说我想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比如说,物质还是精神?
这里人们套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一个概念。“形而上学meta-physics”意思是,超越了物理的学科。实际上就是希望找到科学的科学。希望形而上学成为世界的本质原则。这一原则能够指导一切科学。
我们后来生活里说的形而上学,比如说“以形补形”本质上就是我们主观捏造了这一个原则。然后拿来硬套。
就本体论的思维而言,希腊先哲试图跳过所有的现象,直接去理解世界的本质。
当然,希腊先哲自己可能未必认识得到这一点。万一他们觉得自己的世界观非常扎实呢?
2,自在之物和形而上学
康德的哲学实际上是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
如果去思考18世纪唯心主义的最强的几个声音,比如说休谟和康德。他们实际上并不是因为相信唯心主义,所以论证了唯心主义。他们的思想是,首先我探索了唯物主义,认识到唯物主义在逻辑上不可行。然后我走向唯心主义的同时,走向怀疑论,走向不可知的自在之物。
所以康德的休谟的,他们的哲学在讲什么,讲的是人们的认识,从认识现象到认识本质,他们认为这里需要一个飞跃。并且认为这一飞跃是不可行的。
这是为什么康德提出自在之物。他提出来的同时,就否定了旧形而上学试图定义本质的做法。康德仍然在讲形而上学,但是他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讲的。
认识论,实际上就是人们试图用自己的思辨能力,找到认识本体的方法。康德的形而上学在这个层面上建立,和建立在本体论上的形而上学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了。所以有人说康德颠倒了旧形而上学,也有人说康德拯救了旧形而上学。
Ps:后来有很多康德的精神徒孙在搞行为艺术。比如实证主义,他们能够一边反对形而上学,说形而上学是伪科学,一边同时坚持自在之物。一边用以形补形的的旧形而上学的思维,生搬硬套出了社会动力学、社会静力学、社会达尔文主义。
3,针对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形而上学。黑格尔提了个问题:你们凭什么认为,就凭你们这脑袋,坐在家里聪明地一思考,就能理解什么“现象到本体的飞跃”?
所以黑格尔说的是,绝对精神并不是不可认识不可理解的自在之物。而是和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普遍联系的,它能够以合乎理性的方式、合乎理性的过程展开为世间万物。
即使以人类的智慧永远无法理解,从本质到现象的转变也始终是合理的。更不存在什么飞跃了。
谢林和费希特的思想我没有仔细了解过,先不提。
4,马克思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存在自在之物,存绝对精神?或者说,哪怕有,这跟老子有什么关系?
马克思不关心“自在之物”,而是关心“为我之物”。就是说,世界不会满足人的需求,人决心靠自己来改造世界。怎么做,就首先要抛掉绝对精神,抛掉自在之物。
就是人想要去认识本体、现象,认识认识的过程。并不是因为人要去符合世界造物的意志。而是人要通过认识规律,让规律有计划地满足人的目的。
因此,马克思的问题的另一个表述是。你说不可飞跃现象到达本质,那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