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司马光《资治通鉴》里记载的事情,是否算可以相信的历史? 第1页

  

user avatar   hongchamoshu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你们都在踩泪洪志大师,咱家就不亲自下场了,这里拉回正题,谈谈资治通鉴的史料学价值。


首先,《资治通鉴》虽然名为编年体通史,但其史料价值较大的仍是最后的隋唐五代部分。盖因司马光参考了唐代以降的实录、杂史、碑铭、笔记等300多种史料。这些原始史料现在很多都散佚不存了,所以《通鉴》中唐代以前的部分主要是整理已存史料,而唐代以后部分才是司马光(及其编纂组)治史能力的表现。

有人要问了,啥300多种史料,我也没见到哇。这是因为司马光编书的初衷就是因为痛感“春秋之后,迄今千余年,《史记》至《五代史》一千五百卷,诸生历年不能竟其篇第,毕世不能举其大略,厌烦趋易,行将泯绝”,因此要“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网罗众说,成一家书”——编年简要,这是他定下的两个主要目标。

所以要了解《通鉴》究竟用了多少史料,又是如何取舍的,不能看其简要的本编。《通鉴》有两个个衍生产物,一是《长编》,二是《考异》。

司马光在编纂伊始,定下了(一)丛目、(二)长编、(三)定稿的整体计划。编纂长编,要按照丛目所列举的所有史料文献一一鉴别、考证,然后将其编年记录成书,不但要记录表述最终入选的史料,还要附上未入选的史料,并且说明取舍原因。众所周知,《资治通鉴》1362年历史共编成294卷,而南宋李焘仿通鉴体例写北宋168年历史,就编成了980卷长编体,最终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通鉴》在编纂过程中也是先以长编体形式编纂,再逐步精简到现在的294卷定稿(李焘因为谦虚不敢说“资治通鉴”,只敢说“资治通鉴长编”,由此可见从长编精简到通鉴的难度之高)。如通鉴《唐纪》部分71卷,其长编则有六七百卷——最后定稿只保留了十分之一。因此我们可以推断,通鉴长编部分的总卷数至少在2000卷以上。

——你以为这294卷是绝世武功了?其实这才是绝世武功的目录。

资治通鉴的长编部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然而司马光最后上书的时候,附录了30卷的《通鉴考异》,摘录了若干本编中摒弃的史料和其考异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已经看不到的长编考证部分的摘录。而司马光开创的这一方式,也被宋代后来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史学名著所效仿。对于有志于历史学的朋友,《考异》其实才是学习《资治通鉴》治史之道的最佳途径。


举个栗子——

《资治通鉴》中对于怛逻斯之战唐军的数量是这样记载的

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

然而在《考异》中司马光不但标注了这个数字的出处,也记载了他未采纳的其他史料的异说

马宇《段秀实别传》云:蕃、汉六万众,今从《唐历》。

唐代的《段秀实别传》和《唐历》这两种史料,我们今天都已经见不到其全貌了,只能从司马光的记载中管窥其部分内容。虽然现代学者比较了出土文献和阿拉伯史料后发现,司马光放弃的异说其实更有可能接近历史真实情况。但是,这些都是司马光当年不可能接触到的材料,他所做出的结论是基于他所能接触到的部分事实基础上的合理推断——历史研究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回到题主的问题本身,问题不在于《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是否百分之百正确,而在于其代表了公元十一世纪人类对此前1362年中国历史的理解程度的最高成就。而对于一般的历史爱好者来说,《资治通鉴》已经是了解宋代以前历史的相对捷径——正如在量子力学体系已经建立的今天,牛顿经典力学仍然是我们认识宏观、低速运动的近似方式一样,《资治通鉴》当然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user avatar   linwugo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user avatar   xing-hua-chun-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郭淮认为诸葛亮占领北原,就能断陇的结论,纯属YY。假定诸葛亮占领北原,就是下面这个局面

  • 诸葛亮一字排开,不但要横截南北30-40公里,还有保护从褒斜道而出的粮道
  • 诸葛亮的东西面,都是魏军,陷入包夹之中

所以,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断陇去哪里断?

去陇右。

断陇的意义何在?

断陇,就是断绝陇道,切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以达到蚕食陇右的目标。

断陇的背景

源于陇右和关中平原,都在黄土高原上,而陇右地势高于关中平原,两地之间主要靠谷道联系,所以连接陇右和关中,主要就是依靠2条谷道,一是陇山道,二是陈仓渭水道。

诸葛亮曾经采取的断陇

诸葛亮在一伐时,从祁山道出兵陇右,三郡投降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守住陇山道的西口-街亭,诸葛亮本人“称兵上邽”(《曹真碑》),亲自围住陈仓渭水道的西口-上邽(郭淮驻守)。

诸葛亮五伐,在关中断陇,即使断成功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有派兵去陇右。

在关中断陇,周边都是敌人,要守住开阔地几十公里,才实现断陇,完全是搞笑。

所以估计郭淮这种说辞,也许是为司马懿守不住渭南,而在后世补写的开脱之词。

  • 当初马谡驻守街亭,违背诸葛亮命令,而张郃20多天强行军700公里,击败马谡,蜀军失去陇山道西口街亭,从而导致诸葛亮一伐全局的失败


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




  

相关话题

  有哪些打动你的句子、诗句或台词? 
  你们觉得看《曾国藩家书》有用吗? 
  顾城为什么杀死妻子? 
  有没有一本网络小说改变了你对快餐文学的认识? 
  如何看待在公共场合高调表白? 
  女频小说中有哪些可以称之为神作? 
  为何唐宋常有高官领衔文坛,而明清高官大多在文学方面地位不高? 
  中国古代儒家到底虚不虚伪? 
  如何评价韩松的科幻小说? 
  你读过的唯美的诗词有哪些? 

前一个讨论
帖木儿病逝之前要东征的国家是明帝国还是蒙古?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会是奥地利成为了音乐之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 2024-05-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