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儿子今年 15 岁,不去学校已 1 月有余,我到底该如何帮助他?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儿子13岁,前天我刚刚摔了他的ipad。

对知乎里那些声称儿童玩游戏的权力至上的,以及那些说孩子过度沉迷电子产品完全是父母不当管教造成的这一类言论,身为父母的一定要警惕。

我是那种会蹲下来和孩子讲话的妈妈,自认管教风格是民主型,从小就很重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鼓励他自己做决定和选择,并且也从不忽视对他的教育和引导。

我们对孩子的陪伴是非常足够的,小时候每晚都有亲子阅读,假期全家一起国内外旅行,我们经常和孩子一起玩,一起闹,一起模仿变形金刚,一起爬山徒步,找小昆虫,观鸟,挖化石,他的兴趣我们一定会支持,他不缺爱也不缺玩。

读小学之后他学习成绩非常好,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非常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都非常棒,总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非常自信,能够在全国性的英语口语比赛的舞台上侃侃而谈。





5岁时,他拥有了第一部ipad,当时听从了爸爸的意见:让孩子随便玩,玩够了就不玩了。(因为我本人对游戏无感,而他爸爸曾经超爱街机,当时我想对于男孩和游戏的问题,爸爸的意见很重要。)

结果证明这个策略是错误的。爸爸的那个时代游戏的数量和娱乐性与现时状况根本不能够同日而语。现在,这一个游戏玩够了,还有成千上万、各种各样的有趣游戏在等着。

本来喜欢看绘本听故事、无比喜欢画画、喜欢户外、喜欢摆弄各种玩具的孩子、对世界充满爱好和兴趣的孩子,自从拿到ipad之后,很快就对其他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不再翻绘本,不再拿画笔涂鸦,根本不想出门

见状不妙,我们调整了规则,改为每天可以玩1个小时,中间休息15分钟。结果是,玩之前一心盼着游戏时间,一样没心情做别的事。玩之后依然所有心思沉浸在游戏当中,脾气变得很大。每天要气呼呼地问我一百遍:“妈妈你说我现在玩什么?妈妈你说我做什么?” 他已经丧失了玩耍的能力。

真的特别像犯了毒瘾。说游戏不上瘾的,和说大麻无害的一样坑人。

后来我和他沟通了很多很多,大概花了一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又恢复成原来那个有生命力的孩子。一直到一二年级都不再对游戏上瘾。

但是因学校要求为每个孩子配备ipad,到了小学高年级之后,他对游戏时间的控制开始渐渐失效。不仅如此,随之而来的是副作用是,他开始在使用ipad的问题上百分之百的撒谎。他自己承认这已经成为习惯,常常在毫无意义的情况下也会随便说。轻易承诺,但根本不打算去做,这些都是游戏带来的副作用。

这两年以来,我们试过无数办法,试图帮助他学会自我管理使用电子产品的方法。

比如,由他自己来制定使用时间和规则。他理智上认同要控制游戏时间,但是一摸到手里就完全把一切置之脑后。一面和我说:我就玩10分钟。一面各种谎言,甚至看着表上的确切时间都可以睁眼说瞎话。

我们也试过大人完全不参与,全部交给他自由支配。

也试过由我们绝对控制,按时间把ipad交给他,时间到了再收回来。

也试过陪他一起玩,他很喜欢玩的时候叫我在旁边观看。他同学说:“你妈妈能和你一起玩游戏好幸福啊!”


我反复告诉他:“你不需要撒谎,因为妈妈不会因此惩罚你或为难你,我需要你告诉我实情,然后我们一起想办法。你想要管理好,就按照你喜欢的方法来管理,妈妈相信你一定能找到可以和ipad好好相处的办法。”

即便如此,他还是一样每一次都撒谎,无数的借口,无数的谎言,无数的赖皮,发脾气,摔东西。


我在家,他还勉强可以完成作业,我不在,状况往往很糟糕。

我明白,孩子的内心是想控制的,但是他完全做不到。他撒谎不是因为害怕妈妈,而是因为他自己也无法面对做不到的自己。

而且,他现在沉迷的是《孤胆车神》这一类的游戏,有好几款。这类游戏的适合年龄是17岁,有很多犯罪和色情的情节。并且我也在他身上发现了一些不良影响。

虽然我们按照年龄为他提供了必要的性教育,但是他还处于对两性懵懵懂懂的阶段,就开始使用“强奸”这一类的字眼描述游戏情节。这种游戏把开着抢来的豪车、诱惑女人上床作为一种奖励。我不希望在他三观还未成形时,因游戏,对性爱,对女性,产生不健康的观念。


Ipad被砸的那一刻,他才好像醒悟了过来。开始和我谈论和承认之前自己的一些做法是错误的,承认他其实整天想着游戏,“以游戏为中心”,对其他事很少上心,确实自己没办法控制时间等等。

我们聊了一个晚上加第二天,他哭了好几场,问我在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但是我们也都承认似乎真的没有其他的有效办法了。什么办法都试过了。这个方法很痛,但是我们都把它当成一次很珍贵的机会。我们商量好,等到他可以做到自我管理,并且改掉频繁撒谎的习惯,他就能重新拥有新ipad。

在iPad被砸之后,我和儿子可以这样谈论这个话题,是基于一直以来我们之间比较好的亲子关系和良好的沟通。我不是说我做的有多好,恰恰相反,我充满了挫败感和自责。无论我做出多少努力,都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我也不知道儿子到了15岁,真正的青春期,他会不会也有和题主孩子同样的过激表现。

孩子有很多种。像我这样完全感受不到游戏乐趣的,确实对游戏不会上瘾。我儿子这种男孩,是属于易成瘾体质的。他喜欢什么都比较容易沉迷,甚至对学习也是这样,一年级学习拼音、学习英文、到后来学写汉字,都很入迷。


我闺蜜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和我一样,根本不需要父母使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她管理。儿子就很是头疼。

无论如何,如何教会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是现在所有父母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正因为如此之难,所以我没办法轻易给题主提建议。我使用了我能够做到的最好的方式教育我的孩子,但是你看,效果一样很糟。


...................................

感谢大家的回复!每一条我都有认真地看,感谢!

评论区提到的一些强制的办法,比如修改iPad设置等等,以前我没有使用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目标不仅仅是让他听话地放下iPad,而是希望他可以做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他是有这个意愿的)

在这一点上也许我期望太高,但是这确实是每一个孩子或成人必须要做到的,不是嘛。评论里有人说iPad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如果做不到拿得起放得下,人就成了设备的奴隶。

他现在13岁,在爸妈的陪伴和提醒下,是可以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但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他还是没能发展出对电子产品的自我控制力,到了15岁,或者读大学,他就失去了完成自己梦想的能力。

所以我还未能完成的目的,不是严管而是放手,是如何培养他面对电子产品的自我控制力:自己制定时间,自己遵守时间,自己能够为自己负责。


我尝试了那么多种办法,有紧有松,确实如评论区所说,这些方式的不一致造成了孩子的迷茫和失去规则感。还有我的期望过高,也可能是让孩子不能接纳自己而出现频繁撒谎赖皮的情况。谢谢给我这些提醒的评论区的各位。



评论中有人提到打孩子的,如果这是那么有效的教育方法,豫章书院和网瘾学校岂不是最正确的选择?





分享儿子和ipad的故事,我是想说:

1. 不要太早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2.不要相信游戏不会上瘾,儿童可以使劲玩的鬼话。

3.不要相信只要教育得当,孩子就不会沉迷游戏。孩子们的天生气质是不一样的。

知乎有一位匿名的游戏产品经理说过,他不会让自己的孩子随便玩。这才是良心话。

为了赢利,每一款游戏的设计目标就是让玩家沉迷,更多时间在线,玩家只有在非常入迷的情况下才能够做到毫不犹豫地充值。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做不到我们这样,我和他爸爸都是自由职业,我们有大把时间陪伴孩子。我们喜欢阅读,都有自己的爱好,希望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评论区关于提供丰富生活的建议除了冰球没玩,我们差不多玩遍了最好的潜水地,滑雪、冲浪都玩。

连我妈妈都说:这孩子幸好生在你们家。

如果没有这些,孩子的情况肯定更糟糕。

希望我们的案例能够为知乎的父母、以及未来的父母提供参考,或者警示。





———————————————-

最后一次更新,抱歉后面的评论实在太多了,看不过来,前面的大致过了一遍。

只是心血来潮分享了一件我们和儿子遭遇到的挫败,这么多评论和点赞始料未及。谢谢大家!

1.对于质疑ipad购入时间的,5岁(还在读幼儿园呢)肯定没记错啊,具体月份想不起来,玩的游戏应该的赛车类的吧。你说和发售时间不符我也懵,而且ipad不是我买的,是亲戚送的。

2.我并没有认为摔ipad是多高明的手段,摔的那一刻心情肯定是崩溃的。更多的意义在于失控之后我和儿子的反省。

3.其实他并没有像题主孩子的游戏瘾那么严重。他现在的学习成绩还是很好,总成绩全级前10左右,英语和同龄的母语孩子水平差不多,虽然读的是国际学校,但是他的水平是远远超过学校同级生的。他用ipad玩游戏都是英语界面的。数学也是相当好。学习两门乐器,都是他自己要求的。喜欢踢足球,他爸爸每周末和他慢跑,要么就全家一起骑单车。

学习方面,其实我和他爸爸是比较粗放的。不是不管,是太相信和随孩子的意愿。现在看来是有利有弊的,有利的一面是他依然对学习的内容兴趣盎然,弊端是确实他的书写习惯不够好。(谁能料到他一二年级那么喜欢写字,居然到三、四年级还能把字写坏了。)现在看来还是挺后怕的,还是建议一年的家长谨慎些细致些。

他的学校每天放学非常晚,回到家就要洗漱睡觉了,自由支配时间只有周末和假期。这也是他的状况没有到很严重的原因。

他确实在其他方面都很好,唯独对游戏和ipad比较失控。我们一起制定的使用时间是周末时每天可以玩游戏20分钟。

肯定很多人认为这个时间是爸爸妈妈强加的,但并不是。我和他说:“你确定20分钟够吗?你可以再多一点时间,只要说到做到就可以。”但是他不肯加。(对话是真实的,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怀疑。)

他内心的意愿是要少玩和控制,但是自己又做不到。这部分才是我最担心的。

有些知友提到电竞,如果他自己的理想是电竞,我们这一类的家长是会选择支持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梦想的。他现在的理想是很冷门的学科,我和他爸爸同样给了他很多资源上的支持和鼓励(无论他以后会否改变)。

4. 还有一点,其实不仅是对游戏有瘾,对设备本身也有。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我:“到iapd时间了吗?”

儿子:“没啊!”

我:“那你拿着ipad做什么呀?”

儿子:“我就搜个东西。”/“我就看一下。”/“我看看电充好了没?”/“这个设置我要调一下”/“我就擦一下灰”/“我们老师让我们查一个单词”(有时真有时假)......... 一千零一个真真假假的理由,一天当中发生无数次。冤枉了孩子,他很委屈,被他哄骗了,又强化了他撒谎的行为。

有人说把ipad强行收起来,那就会发生:

儿子:“妈妈/爸爸,老师让我们做PPT/收集资料”

“我上次那个报告要改。”

“老师要我们用ipad写作文”

“外面的云好漂亮,我就拿ipad拍个照”

“你不给我ipad,我怎么复习呀!”

同样一千零一个理由,每一个听起来都很真,但是拿去了,就不是一回事了。除非你一眼不落盯着,转个身都不行。评论里说家长的不够坚定导致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和表现,确实肯定有不够坚定的时候,但是你看看现实情形,只靠家长的强硬控制是没用的。

估计这一段,有遇到这一类孩子的家长会特别有共鸣。

尊重没用,倾听没用,爱没用,讲道理没用,严厉没用,强硬没用。说打有用的先停一下,简单粗暴就真的把孩子推远了。

5. 评论里质疑“民主”式教育的,我感觉我挺对不住这个名词的。我和我先生,肯定有很多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肯定有很多不够坚持的时刻,还有很多不知所措的状况,这一定会给孩子带来相应的影响。


6.评论里那些提倡“打”的,我们周边接触到的家庭鲜有还在打孩子的,一个班的孩子,只有一、两个孩子的家长把“打”作为管教手段,还有一些偶尔失控会拍几下的,大部分孩子从来没被家长打过。

7.还有一些在评论里无理指责和谩骂、要为游戏正名的。希望游戏可以给你们带来快乐,而不是戾气。游戏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确实和毒品类似。如果你找到了可以和游戏和谐相处的办法,祝贺你!但同时也要了解这不一定对所有人都有效。

8.对于那些从业人员出来为游戏辩护的,请摸摸自己的良心。

9.推荐大家看看下面西西爸

@Zack西西爸

的回答,但我在这里要否认我是那种不敢拒绝孩子的妈妈。

10.感谢评论中众多现身说法的、有过沉迷游戏经历的知友,你们的分享对为人父母者特别有帮助,感谢!

11.涉及太多私人信息,还是不解匿了。


———————————————

后续1.

很多评论担心这件事之后的母子关系,摔ipad之后,这段时间我和儿子对那天的情形反复检讨,我对我做错的地方对他道歉,他也对他应该负责的部分对我道歉。(那几天他爸爸不在家)

我们找出需要改正的地方和方法,也找出相应的弥补措施,比如以后他改用MP3播放音箱听歌,可以使用我的笔记本做PPT等等。

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是和儿子站在同一边,我们联手应对“上瘾”这件事,而不是把彼此当成要打败的对象。

所以这几天我们一直在陆陆续续交换感受和想法。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前文中谈到过5岁时(也可能是6岁上半年)已经戒过一次。之间这几年也有过几次,比如假期去奶奶家住几周回来,就会养成整天玩不停的习惯,我不想在老人面前说太多,每次都是回到自己家之后再处理。我会问他:“你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被它控制了?” 有一次他自己决定禁玩2个月,坦白说作为妈妈真的很佩服他。

所以我们真的练习过好多次了,只是这一次他的自我控制机制似乎失效了。

这个星期他每天都在努力做好遵守时间,做到在约定的时间完成某事。偶尔也会拖沓(小孩子拖沓太正常了),但我提醒他重视的是:如果你自己承诺的时间,就要做到。而不像之前玩游戏时,随口承诺,但根本没当回事。

没有ipad之后,他的节奏真的明快多了(至少不需要隔一会就要去擦一下灰了。可惜我没有表情包)

他在努力为自己争取重新获得ipad的权力。我告诉他:有能力自律就能有权力。

成为设备的使用者,而不是成为设备的奴隶。评论中的大人和孩子们,新手父母和青春期孩子的爸妈,大家一起努力吧!

接下来是冲突之后的第一个周末,有进展我再更新。祝大家周末愉快!


user avatar   qwor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到的多数家庭的教育是颠倒混乱的。


生下来到学龄前应当树立家长权威(要有敬畏),他们却去溺爱;小学应当严格培养学习习惯和基础,他们却宽松;青春期个性萌芽,父母应当从权威退到民主,让孩子学会理性和责任时,他们却开始各种着急焦虑和专制严管;到大学应该是退居二线,最多给于建议的时候他们开始对孩子人生规划指手画脚;工作了,父母应当放手让孩子完全独立对自己负责时,他们却最终升级到强迫相亲这种直接干涉。


...

本来还想展开写,算了,自己也不是专家,写出来得罪一群大人小孩。只针对评论补充一点,对孩子严格不等于鼓励打骂。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家长,真的是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聊。

前几年有位朋友,高二的儿子X,沉迷英雄联盟,俩月没去上课,两位高知父母A与B完全没辙。

找到我这个做游戏的,跟孩子聊,全程在那监督着听。

然后我跟孩子聊的时候孩子一直在说要做职业电竞选手。我问这俩父母怎么想。

A很鄙视的说“那是个正经工作吗?”

你看,先歧视孩子的梦想和偶像,那还沟通个p。

然后我很严肃的跟X说,你爸说的我不认可,我认为电竞未来是与足球、NBA一样的被全民热爱的体育运动,电子奥林匹克未来也必然成为造星的平台,巴拉巴拉。

X,你是年轻人,有这样的理想很不错,除了这个我们聊聊其他的。

然后跟X聊了很多话题,类似:

1,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有没有人喜欢你?

2,将来要住多大的房子?

3,怎么看待体面的生活?

4,功利一些的说,是不是应该年纪越大赚钱越多才合理呢?

5,其实我建议年轻人规划未来要在职业生涯中越来越积累自己的价值,越老越值钱,你怎么看?

6,好多体育明星蛮惨的,你看谁谁谁。

其实我一直在跟X强调功利和怎么招女孩子喜欢,AB两位脸色非常难看。

最后我带着X去公司跟一个同事Y打了几把英雄联盟,好一个虐。

“Y打的好吗?”“嗯,他现在靠编程工作,因为打的最好的万分之一都没机会成为明星”。


最后孩子回去上课了。

然后AB把我拉黑了

拉黑了

拉黑了

可能觉得我讲话太市侩吧。

最后说说给提问的这位家长的建议:

1,考虑休学一年,让他出去兼职打工吧

2,考虑买个家用游戏机,XBOX ONE之类的。分散一下精力;

3,考虑下托人扔到游戏公司当半年QA或者客服;

4,想想怎么能够跟他有效沟通,祈求是没用的,得有惩罚。

一般来说,这种孩子都是惯出来的,就算不沉迷游戏,也很可能沉迷别的,所以借这个机会好好调整,也许是好事


user avatar   bobo-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赞的都是家长嘛,这种东西家长和孩子的视角当然是不同的。我理解你们对游戏的陌生与不理解,也理解你们对孩子殷切的期盼,但是任何问题都不是单面的,从多角度看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看我个人简介应该就知道了,我对游戏是很热爱的,但是在你们家长所在意的学习方面也从没落后过。虽然跟知乎藤校遍地走的平均水平还够不上边,但是在我所研究的领域不夸张的说应该是国内专家了(明明是因为我这个领域没别人研究)



所以我也以一个年龄较为接近各位家长,但是履历更为接近各位家长的孩子的视角来说一下游戏和教育的问题。


游戏从来就不是洪水猛兽,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同样的事物给不同人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游戏不同于毒品酒精和暴力,游戏是一个多元素的载体,不同的人能在游戏中得到不同的反馈,所以不要再把“性”和“暴力”归咎于游戏了。


我从5岁开始在家边游戏厅接触投币游戏机开始就再没离开过游戏,什么种类的游戏我都非常爱玩,而且是无法自控的玩,不管是格斗类rpg类还是策略类运动竞技类还或者是射击类等等,投币机插卡机电脑游戏掌机游戏到后来的手机游戏,我从没断过。我的家人并没有在我生长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时刻陪伴,自然我的父母也不会把他们自以为“良好”的成长方式强加于我。我认为我的父母在成长中给我最大的帮助是让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而不是替我铺路。这一点我也希望题主和诸位家长共勉,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远远比他是否上学是否听话考试第几名重要的多。


我的父母在我还小的时候就给我灌输一种理念:人是靠自己的,你想玩,就在完成作业之后去玩,在搞定考试后去玩。否则你就没有继续玩的资格。我自小就明白,我玩游戏的时间和运动的时间都是用我的学习成绩“赚”来的。我家人从来不用求着我去学校,他们的态度很明确:你不想上学,我可以让你去技校学一技之长出来上班,上班之后肯定没时间玩。所以我自小就被迫着选择自己人生的道路,想要继续好好玩,就要抓住眼前学习这根稻草。父母抓住了我爱玩和好胜的特点,故意给我设置障碍让我自己克服,多年之后回头看我不得不说这是成功的。


当然,这种方法肯定不会适用于所有人,但是至少可以说明游戏并不是问题所在,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在于你无法把人的能动性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孩子尤其是青少年,所展现出的“叛逆”其实是自身动力与家长期望的偏差,如果诸位家长一定要认为“我为他想的都是对的,他这样做是不对的”,那不好意思,您与那些把孩子送进豫章书院或者杨永信电棍下面的家长并无两样,您不是在养孩子,您是在养宠物,您没有想过培养孩子,您只想让孩子完全听你的。


在青少年阶段,孩子是需要诱导而不是强制的,路线应该是逐渐修正而不是大刀阔斧改变的。我其实蛮不理解的一件事情是,孩子已经十多岁了,家长和孩子相处了这么久,居然不了解孩子的性格,也不根据孩子的性格制定相关的办法,最后还要用暴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非要一家人铁青着脸孩子痛哭流涕才是解决问题吗?不,完全不是这样的,导致家长和孩子分歧越来越大的原因是家长并未想过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孩子也从没想过对自己千好万好的父母突然就对自己各种不理解各种指责起来。要知道我多么希望能像你们口中的孩子一样每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样他们能更了解我更详尽的帮助我。然而你们这些在前十几年和孩子最亲近的家长,突然有一天变成了老师和学校的帮凶,在孩子看来就好像全世界都与他为敌一样,既然在现实世界里失去了梦想,就去虚拟世界寻找存在感好了,这样恶性循环就开始了。玩游戏是最容易在虚拟世界建立起存在感的方式,“我既然不玩游戏你们也没有跟我站在一起,那我就从游戏里找到朋友找到生活的意义吧。”如果您把孩子领到了这条路上才想起来到知乎写下自己的问题和答案,还要从家长的角度控诉游戏对你孩子的伤害,我只能说这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因为这种在虚拟世界寻求存在感的人生观恰恰是家长塑造出来的。


在家长视角,游戏会越来越上瘾,占据孩子的时间,导致成绩下滑,也导致孩子失去了他“原本很好的”爱好。在这里我想提醒诸位家长,回到我前面那句话来看,您是在培育一个人,这个人也有独立思想和感受,他有权选择自己的爱好和人生,您不是在养宠物要他言听计从。所以“原本很好的”爱好本来就是不该存在的,父母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一个大脑容不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想让他做什么事,去诱导去努力,但是他不感兴趣的时候,就不要再迫使他继续去做这方面的事情。因为很明显,您的孩子并没有这方面爱好,而且“爱好和特长越多越好”这种概念纯属是家长贪多务得的表现,对孩子的成长并无明显好处。再来说成绩,游戏锻炼人的大脑,而且可以说很多情况下只锻炼人的大脑,人在玩游戏的时期需要大量的策略分析,逻辑推断和敏捷反应,我上了这么多年学只有在玩游戏和考试的时候最兴奋,因为只有玩游戏和考试的时候才会同时调动大脑在敏捷反应调动记忆资源的同时展开策略分析规划后续操作并且进行逻辑推断。所以从某种层面上来讲,没有比玩游戏更适合考试复习的方法了,毕竟学习是个脑力活,脑子不好用学的再累也没什么成果。你觉得一个初中物理公式能比得上王者荣耀的技能描述长吗?一篇快速阅读填词的难度能比得上一场赛车游戏中连续的无失误过弯吗?很显然,想要玩好游戏,比好好学习更难,如果您的孩子在游戏方面特别有天赋,那我相信他有一个非常棒的大脑,可惜的是我看到家长们只是在忧心忡忡的说“我的孩子沉迷游戏”却没有人说“他玩游戏确实很厉害”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家长并没有真正的关心到孩子。孩子在虚拟世界寻求到的成就感和存在感,一样是刺激他们大脑兴奋的来源,你把现实里考第一当作成就感来鼓励,游戏里拿第一当作荒废学业来批评,自然就会引起反感。因为不管是做什么,第一都是不简单的,都是要通过大量努力得来的,你埋没了孩子的努力,批评他的成就,还指望他听你的话?如果别人说你一事无成事业失败家庭也不幸福,你生气吗?


再来说学业的进步,学习这个东西,真的是看天分,看个人喜好的,我是个非常厌学的人,但是我有旺盛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这几点都是在幼年期间建立起来的,当然我已经记不得我的家长在当时给过我什么帮助了,我只记得幼儿园期间我很好奇为什么洗手池冲水的时候总是一个螺旋型的漩涡,又很好奇为什么我玩超级玛丽的时候跳起来顶砖头有一些会扁,后来忘记了在哪买到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我抱着那几本书过了好几个假期,甚至还模仿里面的内容做了几个实验来验证是不是真的。我觉得这些东西是学习的基础,因为这些东西我会对学习有兴趣,尤其是对物理有兴趣,在我初中的时候,家族聚餐吃火锅,爷爷问我为什么总是麻辣锅先开,清汤开的慢,我把上个月刚学的比热容知识就用上了。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好奇心旺盛,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去找答案的话,第一不要敷衍,第二一定要给他找到正确的答案,第三如果你找不到,就帮助他找到渠道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再把话说回游戏,游戏里是充满了各种科学知识的,就拿最近的跳一跳来说,按的时间越长蓄力越久跳得越远,这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常识,在孩子问起来的时候您甚至可以连带重力,弹力,加速度等等概念都讲出去,孩子不问您也可以主动挑起他的兴趣来说(当然是针对小一些的孩子)。又或者王者荣耀的游戏过程中会有金币积累和装备购买机制,您可以把相关的装备进阶,属性加成和金币购买力的收益计算出来,在不同时刻出不同装备的意义显然不同,这也是金融学当中的基本概念,虽然初高中课程不会考这些东西,但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比如赛车游戏,过弯时一般采用漂移方式增加画面感,那么漂移的原理呢?惯性和方向如何把握才能出现漂移呢?您能解释出来这些东西,孩子就会发现游戏里打方向松油门的操作在现实里有依据而且还有很多的知识等着他去探索,才能把他的好奇心从“把这个英雄练好我能上多少分”引导到“我学好这个知识点上分就容易多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您以为的学校是天堂,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实际上的学校却是一群孩子在一起过群体生活的地方。您以为考第一才是最优秀的,然而在学校里王者大神才是大家都追捧的人,学校里的世界观是不同的,如果换成我考第一无人问津,看着同桌王小二游戏玩的好天天被人捧着,那我肯定也扭头去玩游戏证明我比他强(我当时也确实这么做的)。不仅要了解孩子的世界,更要有同理心去体验孩子的生活状态。他不是每天去了学校就要面对老师上课学习考试,孩子面对的是学校这个小社会,会有万人迷,会有混混老大,会有一个嘴碎的八卦达人每天起外号排名次,会有一群“粉丝”跟风要么捧这个要么捧那个,学校的社会规则比外面的更直接更冷酷,要帮助孩子适应并利用这些规则才是正道,赶他去上学?摔pad?送去网瘾学校?您不仅毁了孩子还会毁了整个家庭。


user avatar   aspl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wo-shi-da-pang-xie-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相关话题

  有哪些“你知道是个好游戏,但你就是不喜欢”的游戏? 
  如果你是三国志中的袁绍,如何改写官渡之战的败局? 
  游戏圈有过哪些特别有意思的联动? 
  想给心理咨询室挂一幅字,写什么好呢? 
  钟离是七神中战力最强这一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游戏《艾尔登法环》的剧情是怎样的? 
  如何评价游戏《朱 -Aka-》? 
  如何看待RNG晋级四强后UZI在赛后采访中说全球总决赛像电竞世界杯? 
  该怎么正确的和心理医生交流? 
  米哈游在《原神》里,有钱不赚,为什么风评反而变差了? 

前一个讨论
未来,性爱机器人的出现会对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戴森吹风机,是否值 3000 多元?





© 2025-01-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