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横空出世,是否会否定《红楼梦》乃曹雪芹所著之事? 第1页

  

user avatar   liu-gong-p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目前了解与这个本子相关的一些信息,针对前文所述内容作以下几个方面的补充推测更新,以划线为界。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与红学喜好者一起讨论。

一,癸酉年(即1693年)的这个本子应该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108回的全本,比甲戌本(1694年本)即胡适先生曾经的收藏本早一年。此本最先来源者何莉莉是一位男性,姓赵,安徽人。不出意外,此藏本与赵先生及其家人有密切关系,且仍存于世的。

二,藏家从最开始与部分红学研究者接触过多次,但迫于或出于何种具体原因最后不愿透露半点藏本原稿消息,不得而知。乃至赵先生还散布了一些“此书已转移到台湾的一个叔叔家”、“已经被家人丢失了”等言论,让事情愈发的扑朔迷离,真假难辨。但可以肯定一点:藏家担心会给自己与家人带来不确定性的伤害!

三,赵先生的姐姐、亦或其他亲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家中藏本的原稿基础上将后二十八回手抄了一遍(称之为过录本)。这个图片在网上可见的,应该不会假。只不过这个抄写或过录的过程中因繁体字、原稿中年代太久个别段落与字迹污损、抄录者个人的文化水平与素养等因素,导致了一些篡改、遗漏与文字的异化,这个很正常。

四,目前面世的吴书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癸酉本石头记》,吴雪松作序整理的,京东上有卖。另一个是《吴氏石头记 增删试评本》,王晓丰整理的。这两个版本的基本内容与故事人物的走向结局是一样的,最大的差别是前后批语完全不同,且吴本提供的批语信息比癸本更丰富,还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一节内容。

五,曾经有红学研究者与赵先生取得联系后,被这个后二十八回的内容震惊了,且从赵口中得知一些前八十回的消息,所以针对前八十回一直困扰红学界有四五处批语缺失,不完整的情况让赵去找找,看能否找到有完整无缺的批语存在。而且是并没有告知赵此处批语的任何相关内容,只是问赵能不能看看某回某些文字后是否有批语文字,如果有,批语文字是什么?尤其是四十一回有关妙玉的那条长批语。结果不久后赵就答复了这几处的批语原文,不但毫无缺失,而且行文严丝合缝!况且赵的姐姐只抄录了后二十八回,前八十回的文字没有抄录过。赵是神仙吗?是红学界的世外高人吗?显然都不是!赵连红学文本的研究相关内容可以说一点都不熟悉,而真正比较熟悉红学文本研究的爱好者面对此事心里都会有个自己的判断的。此事只能证明一点:赵是从一个真实的完整的早期版本中得到的!所以说这个藏本是真实存在的!

六,此本较之甲戌本更前一年,八十回后的文字应属作者的前期文稿,尚未作进一步的增删润色,所以文字粗浅俗气,许多诗词也略显粗糙,人物描写不够细腻,但基调与脉络与前八十回是一致的。且可能因后二十八回内容不合当时朝政,有辱清朝统治者,不宜公开传世,故未作进一步的增删润色也未可知。

七,至于一部分人物略显突兀的形象变化与结局,造成阅读者大跌眼镜,不可思议的情况。不排除的可能是,其一,先入为主的印象在作祟。一直以来认为写的就是清朝曹寅家族抄家的事,而且虽然知道这个结局是很悲惨的,但永远不会想到如此悲惨,是一个朝代的大更替,是一个外族人入侵后的“大末世”!一下推翻自己先前的认知,而去接受一个完全惊异的新结局,确实勉为其难了。其二,可能是一些读者对明亡清兴这一段历史的不熟悉造成的。如果对这一段历史有比较熟悉的掌握,对其间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有认知的话,读了后二十八回,再结合前八十回人物的描写,基本会对吴本持肯定态度的。也不会对人物的结局不理解甚至反感的。

八,当然,目前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藏本的原稿没有面世。所有的争论者无一可以接触到原稿,哪怕是拍了一些照片也好。藏家一直也未能再透露半点相关信息。铁证未出,从而导致了目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这个局面。

——————以上更新————//-/————-

茶余饭后的一点小悟,与喜爱红楼梦的同仁们共赏。

一,吴氏石头记一书,又有人称之为癸酉本石头记(以下简称吴书)的面世,在红学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澜,是褒是贬众说纷纭。这是此前由胡适开始倡导的传统红学至今任何一个版本或一种学说面世时从未遇到过的反响!

二,比胡适所得的甲戌本脂批石头记更早的版本肯定存在于世间的某一个角落。其中有一条铁证:有关妙玉的一条脂批得以完整解读。内容如下:“1964年,靖藏本神秘失踪,但是毛国瑶摘录的150条弥足珍贵的批语依然搅动红学52个春秋。可惜的是,由于抄手的低劣以及本子破损等因素,幸存的摘抄批语中,至少有5条,其内容与含义迄今为止依然难以猜解,从而阻碍了对《红楼梦》的进一步探索。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品茶梅花雪 绛红轩劫遇母蝗虫

【文本】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眉批【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似“各示”两字)□】

几十年来,无数专家、爱好者都尝试着填充空缺,因为这条批语显然披露了80回后妙玉的归宿,是探索后文故事发展的重要依据,所以大家各显神勇极力发挥猜解能力。

周汝昌老先生曾为这一条错乱缺失的批语皓首穷经,耗半生心血仍力不能逮,勉强续补校读如下:“他日瓜州渡口,红颜固[?]屈从枯骨,不能各示劝惩,[岂]不哀哉!” 。后竟被红学界视为圭臬,也难为他老人家了。

戴不凡也为此倾其毕生才华,校读为:【[乃]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屈从,各示劝惩,[岂]不哀哉。红颜固[不]能不[化为]枯骨[也],[叹叹]!】

无论如何勘校,均生涩拗口,语意不周!

但是,2016年1月何莉莉通过查阅手中的本子并抄录后,将这条批语清晰流畅、完整无缺地展示在我们眼前:【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客示劝惩,红颜固能不屈从枯骨,不哀哉!】

意思是说:这时候的妙玉洁癖到令人生嫌,来日瓜州渡口要是听访客的话,本不该发生屈服与干瘪臭老头,大悲哀啊!这里对应了后文妙玉在瓜州时拒受陈也俊公子之邀,最后沦为老和尚玩物的悲惨命运。”

怎么样,豁然开朗了吧?而且就是存在于吴书中!所以吴书现存于世的真实性不容置疑,且是癸丑年批书版,先于甲戌本!

三,红楼梦成书于雍正年间以前,绝不是传统红学所说的乾隆年间,所以乾隆年间那个曹寅孙子曹雪芹著书黄叶村的说法是谬误的。这个铁证是:有学者已在国家图书馆查找到了,雍正年间有一本书《何必西厢》中对红楼梦一书有明文记载。所以作者一说仍有很大争议,肯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曹寅的孙子曹雪芹,至于曹雪芹到底是增删者还是原作者?曹雪芹是真名还是化名?还有待学者们继续挖掘。成书年代应往前推,应该是康熙年间。乾隆时期的甲戌年是1754年,既然否定了,往前推则是康熙时期的1694年,更前不可能了。而癸酉年在康熙时期是1693年。先于甲戌一年,所以说吴书又被称癸酉本,是先于甲戌本的。亦因此,凡是仍然醉心于乾隆年间成书、影射乾隆年间事件与人物、影射曹寅后代家族兴衰、乃至于影射雍正年间事件与人物等等研究,都是无稽之谈,都是毫无意义、不值一驳的。

四,至于吴书是否是吴梅村所著,现在仍然存疑。癸酉本前后批语所言与吴梅村相关文字,是否真实?还是有人篡改?没有确证,不能形成定论。如果藏家某天将藏本真实原貌公诸于世,答案自然大白于天下。

五,吴书面世的后二十八回内容,与前八十回的契合度,批语的对应度,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的暗合度,每一个大小人物的结局交待得如此清楚,黛玉诔的全文,情榜的对应,以及大末世、忽喇喇大厦将倾、你方唱罢我登场、千人一哭、万艳同悲、白骨如山的大悲剧结局等等。已有太多研究者深入剖析了,在此不作赘述。只认为,但凡一个对红楼梦有深入了解的喜爱者,面对吴书,既鄙视其文字的粗浅与俗气、惊讶于人物的天马行空般颠覆式的结局,又在细读后必定有如释重负之感:红楼梦终于完全了!而这种感觉是任何一本除吴书以外的续书(包括程高版通行本后四十回)阅读后找不到的!

六,红楼梦作为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巅峰之作、一颗璀璨的明珠。几百年来,尤其近一百年来引起的社会争议特别大,研究热也一直不减!脂批本石头记与程高通行本红楼梦二者并行于世,犹如残缺之维纳斯,亦如蒙上一层薄纱之蒙娜丽莎。虽有缺陷,亦让喜之者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庆幸跨入二十一世纪之初,吴书的横空出现,打破了红楼梦读者传统的视野,让红学研究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也让红楼梦喜爱者既惊讶、怀疑、迷惑,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如释重负的感觉!争议肯定还会继续不断,孰是孰非亦难一言而断。只愿某一天,吴书藏本的真容一旦不经意地降临世间,而红迷们仍能坦然地接受这一份美好!


user avatar   tong-tong-shu-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舆论战啊!太可怕了!建议俄罗斯封锁国内网络,以后乌克兰要发照片过来,得先向俄方备案,把伤口打码,血液调成绿色。

——话说原来俄罗斯民众随随便便就能接收到境外信息的吗?那怎么行!只能说快快封锁,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吧。




  

相关话题

  《红楼梦》中有没有想让你深挖的配角? 
  如何评价尤氏为人? 
  为什么红学家承认“元迎探惜”隐喻“原应叹息”,而不承认蓉蔷隐喻是“戎羌”,菖菱隐喻“娼伶? 
  《红楼梦》一书中的贾瑞,沉迷于王熙凤的美而得相思病,这是所谓的红颜祸水吗? 
  为何薛家不给薛宝钗找个寒门进士的女婿? 
  《红楼梦》中,拿林黛玉当挡箭牌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宝钗被骂? 
  为什么《红楼梦》里有些丫鬟宁愿在贾家继续当丫鬟也不愿出去呢? 
  贾母为何难定宝黛婚事? 
  曹雪芹把薛宝钗称做山中高士晶莹雪,究竟是褒还是贬? 
  我认为“红楼梦语言虽然很凝练,但是通篇读下来干巴巴的。”是我个人的问题吗? 

前一个讨论
明朝灭亡于崇祯还是永历?
下一个讨论
历史上北齐为什么被称为禽兽王朝?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