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硫磺岛战役,美军的轰炸为何没效果? 第1页

  

user avatar   shi-feng-60-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那么麻烦。相对于美军其他山地攻坚作战战例,硫磺岛并不是最丢人的。比如在卡西诺山,美5军和英8军,24万大军,1900辆坦克,4000架飞机,绝对制空权,对阵德第10军10万人,足足打了5个月,伤亡5.5万人,最后还是德国人自己主动撤退的。法国东北部的小城梅斯,约1.4万德军依托工事把巴顿的第3集团军二三十万大军足足挡了2个半月。再比如上甘岭,这个大家很熟悉了。还有血岭、伤心岭、马良山……以及最丢人的,1953年1月的芝山洞南侧无名高地之战(T型山之战)。打一个排级阵地,发射了17万发炮弹,22万磅炸弹,毛都没打着。最后一个营在坦克支援下吭哧吭哧地爬上去,被人一顿手榴弹轰将下来,屁滚尿流,丢人到家。

不用奇怪,二战前后的美军其实并不怎么擅长山地攻坚战。或者说,他们就不擅长任何形式的攻坚战。这种不擅长不仅是精神上的,也是技术上。美军对攻坚战非常地缺乏研究,无论是攻坚战法还是对应的特种装备,都没有研究。比如说最让人笑掉大牙的,1951年11月的文登川之战,美军面对志愿军的山谷阵地,搞了个坦克劈入战,就是让坦克延山谷硬冲,以为冲到志愿军身后志愿军一线阵地就会动摇了。结果坦克冲进去了,后续步兵被志愿军设置在高地上的机枪截住,失去步兵联系的坦克三面受敌,成了志愿军反坦克分队的活靶子。再比如同样是坑道攻坚战(联合国军在前线也是修坑道防御),美军拿下了表面阵地,对怎么攻坑道无计可施,只能守着坑道口跟志愿军蘑菇。志愿军却组织了专业掏耗子的坑道攻坚小组,人不多,1组4个人,人人带着防毒面具(装了大蒜的口罩)、冲锋枪(还是绑上枪灯的CQB范)、手榴弹、大小炸药包和爆破筒,打起来两两交替,各司其职,一个小组堵着美军几十人揍。结果美军占了志愿军的表面阵地还是立不住脚,志愿军占了美军阵地三下五除二就清光了坑道里的美军。

嘛,有点离题了。TG的攻坚战有自己的特点。由于TG的步兵战斗力极强,基本上只要能安全把步兵送上敌人阵地,攻坚战就打成了一大半。这种玩法别人要学也学不来。题主问的是为什么美军的轰炸没效果,下面主要从装备技术层面上说。

理论上说,俯冲轰炸精度高,威力大,是攻坚战的法宝,2200磅炸弹威力比战列舰主炮还大,秒杀一切防御工事。但实际上在芝山洞南侧无名高地之战中,美军出动88架次轰炸机扔了上百枚炸弹,坑道里的志愿军一个排毫发无伤。

那无名高地阵地总共才30平方米,就一单间配套那么大,2200磅炸弹哪怕只命中一发都能把整个阵地掀过来。可事实是,那上百发炸弹一发都没扔中。

如果只是没仍中也就罢了。1943年11月的塔拉瓦环礁之战,美陆战2师上岸后被日军火力压制在滩头上。2师2团团长肖普上校于是呼叫航母上的俯冲轰炸机进行近距支援。你说海鳖叫海军,离的又这么近,这任务很简单是吧?结果飞行员把炸弹全扔四等人头上了,气得肖普吐血。最后海鳖自己动手把几门105炮拖到旁边一座小岛上,塔拉瓦之战才算打开局面。

为什么空中支援这么囧?因为飞行员在天上看到的是这样的。

步兵在地上看到的是这样的。

两张图是一个地方,长津湖。你分辨一下下图在哪儿吧。

在激光制导、GPS等精确制导手段发明前,空地协同和鸡同鸭讲基本没区别。就算是有空地协调员也十分困难。毕竟飞行员要一边提心吊胆地担心撞山,一边努力在大腿上的地图上数格子,还要努力分辨底下那些长得都一样的山包到底哪个才是目标,这实在太强人所难了。

打靶场上飞行员们面对地面上一个巨大的白叉当然一打一个准,可战场上敌人可不会顶一个白叉在脑袋上啊!

于是美国人发明了在自己阵地上放白色箭头指示目标,对空摇白毛巾之类的法子。可咋说兔子坏呢?志愿军发现了就在空地上也放白色箭头指向美军阵地,让美国飞机炸到自己人。。。

在实际攻坚作战中(尤其是山地攻坚作战中),轰炸机的效能往往没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高。比如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的高尔基炮台,那么大个战列舰炮塔杵地上按说够显眼了吧?德国人那么多斯图卡就是搞不定。再如芝山洞南侧无名高地战斗中,战场记者(这场之所以丢人就是因为范弗里特还请了一堆记者来观摩)观测到美军轰炸机除了普通炸弹外还投下8箱燃烧弹。结果8箱燃烧弹只有1箱扔中高地(还不是阵地),其他7箱居然连山头都扔错了。

一直到1999年打南联盟的时候,美国空军都还在抱怨明明下面都能看到南联盟炮兵开火的火光了,可飞机在天上就是找不到火炮阵地在哪儿。

最后还是靠地面的反炮兵雷达定位,再把坐标输入GPS炸弹,才压制住南军火力。

可在1940-50S,不要说GPS,连激光引导和红外闪光灯都没有,空军在攻坚作战中的局限性是很大的。

除了空军,在岛屿攻坚战中,美军还有海军的大口径舰炮支援。16寸巨炮无坚不摧是吧?每次岛屿攻坚战,无论是塔拉瓦、塞班还是硫磺岛,登陆前美军都要用巨炮把整个岛子洗一遍,但每次都收效甚微。日军的兵力兵器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损伤,包括只有巴掌大的塔拉瓦。

为什么呢?因为战舰的火控系统其实并不适合用来执行对地支援的间接射击任务。战舰上那巨大的光学测距仪和精密的机械式弹道计算机都是设计用来视距内作战的,你要让她按地图数着格子打炮,战舰是要抓瞎的。

因为炮兵射击的基础是测地,即精确标定自己的位置。战舰在大海上是一个浮动的平台,在有GPS之前精确定位是非常困难的。日军炮击瓜岛机场的法子是让陆军在其控制的两个海角分别点一堆火,战舰行经炮击航线时测量两堆火之间的夹角,再通过三角函数标定位置,再结合航速装订炮击诸元。

这种三角法定位意味着测量标志物越近,越小,则定位越准确,炮也就打得越准。所以美军后来发现驱逐舰对地支援效果最好。因为驱逐舰吃水浅,可以开到离陆地更近的距离上,寻找更合适的测距物和更好的射击位置。

塔拉瓦环礁之战中,日军最坚固的两个核心支撑点工事,其中一个就是由驱逐舰抵近射击摧毁的。另外一个驱逐舰都打不到,最后美军工兵一声wagggh发动人海冲锋前赴后继地把爆破筒炸药包手榴弹一股脑地往里塞,终于炸掉了。

没错,其实米佬攻坚战经常是靠人海冲锋解决问题,还有个专业术语叫people wave,人浪冲锋或者波浪冲锋。包括上甘岭、马良山,以及本帖中多次举例的芝山洞南侧无名高地之战,美军都多次发动人浪冲锋,造成大量伤亡。这也是美军缺乏攻坚手段的无奈之举。

在攻坚战中,炮兵至关重要。但美军炮兵理论上编制科学,兵力庞大,可偏偏不适合打攻坚战。美军炮兵几乎完全由榴弹炮、加榴炮组成,弹道单一,口径(针对攻坚战)偏小,对坑道这样的坚固工事破坏力不足。

除了常用的155mm和203mm榴弹炮,美军炮兵的攻坚武器主要是M1型240mm榴弹炮,从二战到朝鲜战争都主要靠这个。这种炮的原型是法国人1911年研制的,是一种典型的一战思路的大口径攻城炮。一战时期交战各方都研制有类似的火炮,比如德国的大贝尔莎榴弹炮甚至有420mm口径。这类火炮异常笨重,比如M1光是架设阵地就要8个小时以上,打击效果也不是非常好,到二战时各国已经很少使用了,只有日本和美国还在研制和装备。日本的240mm榴弹炮还被解放军缴获过,攻打天津时使用过,军博还藏有一门。美国的240mm榴弹炮4V还在当海岸炮用,现在金门都开发成景点了。

这种单纯依靠火炮口径和弹药数量来淹没防御工事的做法,在一战时期就已经被确认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就像德国人拿420mm大炮也没攻下凡尔登要塞。包括800mm多拉在塞瓦斯托波尔的应用也不成功。实践证明,榴弹炮适合摧毁表面阵地,但是对于坑道工事、反斜面工事以及特别加固过的钢筋混凝土支撑点伤害有限。比如在梅斯之战中,美军炮兵曾对梅斯要塞进行了长达7天的火力准备,结果毫无作用。更不要说朝鲜战争打个排级阵地发射17万发炮弹毛都没伤到一根,这效率简直伤心。

如果仅仅是火力效率差也就罢了,更令人伤心的则是这些大炮有的时候纯粹是给自己人添乱。过于强大却不够精确的火力常常会炸坏进攻通路,在阵地前沿制造难以通过的沼泽,结果是进攻的步兵反而陷没在自己的炮火制造的陷阱里,成为敌方火力的靶子。这一问题在一战时期就已经很显著了,而到了朝鲜战争时期,比如上甘岭战役中,美军炮火把上甘岭的石头都炸成粉末状,美军步兵爬山时一脚踩上去能陷到膝盖。战役后期空降187团调来上甘岭时,不得不用登山绳把全体士兵串成一串,一步一滑地往山上拱。

到二战时期,经历过一战,陆战经验较丰富的国家已经开始反思这一套不成功的攻坚战术。成果也有很多,比如说大炮上刺刀,推着斯大林之锤在200米距离上打直瞄。比如说重用高抛弹道的攻坚火箭弹和大口径迫击炮,用于摧毁敌工事较为脆弱的顶部及对付反斜面工事。其集大成者是柏林攻坚战中的苏军强击群。战斗工兵、装甲兵和炮兵紧密配合,像绞肉机一般粉碎敌方工事。

但这和美军没什么关系。美军的攻坚战术仍然是一战式的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美军没有适合抵近射击的大口径火炮(意大利战线有美军用长脚汤姆直射攻坚,但只是孤立行为),更没有ISU-152这样的突击炮,没有能够紧跟突击队行动的重迫击炮,连大口径攻坚火箭弹都没有。由于缺乏作战经验,美军自己搞的攻坚武器比如T95超重型坦克和小戴维重迫击炮等武器都不实用,只有太平洋战场上的装甲推土机多少还有点用处。这还是依靠日军反坦克火力实在太烂。

因此,在二战和朝鲜战争中,很多时候,美军步兵都是靠血肉和勇气在磨对面的永备工事。二战中因为士兵们多少还有点报仇雪恨的自觉,虽然伤亡大一点,耗时长一点,但至少每一次攻坚战最后都还是攻下来了的。到朝鲜战争时,作为非正义战争步兵士气不能跟以前比了,又是面对史上最强轻步兵,闹出17万发炮弹打不下一个排级阵地的笑话也就不足为怪了。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攻克永备要塞型小岛是最难的一种战斗形态,没有之一,比打马奇诺核心要塞还难得多。

这种情况下守方视野极为良好,隐蔽极佳,防护力极强,火力死角极少,往往可以构筑极为严密的交叉火力网。

而攻方没有空间展开兵力,茫茫大海之上缺乏隐蔽物,无法抵近构筑出发阵地,一波拿不下撤都不好撤。

硫磺岛还算有些面积,美军好歹还能上岸后展开一些兵力按陆战打。如果这个小岛只有折钵山,四周环海的话。那基本上只能指望日军粮食/弹药耗尽了。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争,自古以来最重要的从来不是战斗力,

一靠情报,二靠后勤。

这才是根本。


美军情报又失误,又没有打击到对方的后勤。

这种仗能赢才出鬼了。


抗美援朝也是一个意思,

前期被我们杀的仿佛赶鸭子,

后期靠情报分析知道了志愿军的星期攻势,

美军针对后勤补给一击致命,

这才没有让志愿军打到釜山去。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扣押英国油轮?伊朗会有什么后果? 
  俄罗斯的GDP不足日本三分之一,甚至不如韩国,为什么仍然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强国? 
  南京保卫战有没有成功可能?为什么守城国军突然一夜间崩溃了? 
  美国为什么不全力支持日本对抗中国呢,包括允许日本拥有军队,而不是自卫队,甚至拥核? 
  为什么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笑话? 
  为什么中国不需要苏-34,俄罗斯却需要呢? 
  一艘安装现代防空炮的战列舰能否顶住二战时期机群的进攻? 
  盾牌有没有再大规模配备在现代正式战场上的可能? 
  如何评价歼 15 电磁弹射成功? 
  二战时期的瓜岛战役,日军究竟饥饿到什么程度? 

前一个讨论
如果将唐太宗放到开元末年会怎么样?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B 站 UP 主「电影爆博士」对《流浪地球》的态度?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