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战列舰为什么不能像坦克那样装备炮射导弹? 第1页

  

user avatar   luo-wei-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坦克:我地方不够,又想射导弹,又想射炮弹。

军工:好,你炮射。

战列舰:我地方不够,话音未落,军工上去就是一个大嘴巴。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列舰没有,但ddg1000有啊!

由于电磁炮技术不成熟的替代产物,

只是每一发都价比导弹。再考虑舰炮的射速,炮管成本。壕如美帝一等人都吃不消啊!

跟着航母舰队太浪费隐身。

独立在岸边玩火力压制吊打小破国,但那么贵的火力投射成本?

于是ddg1000凉了。


user avatar   yang-ai-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要明确一点:坦克之所以装备炮射导弹,主要是为了解决坦克炮远距离反装甲能力不足的问题。

坦克由于内部空间狭窄,「被击穿」就等于「被击毁」,所以坦克追求「首发摧毁」,不给对手还击的机会。

二战及二战之前,坦克炮本身固然威力有限,但限制其发挥作用的,更主要的是坦克的观瞄火控能力:野战环境下,白天1000米之外基本上就看不到对手、即使发现对手也难以打中对手,晚上就更不用提了。

二战以来,随着观瞄火控技术的进步,上述问题逐渐得以解决,现代MBT普遍号称「可以一发命中2000米外的一个油桶」。但是,与此同时,装甲技术也在进步。在2000米、3000米、4000乃至更远距离上,面对现代MBT的正面装甲,受到弹道本身的物理法则限制,坦克炮(或者说某些坦克炮)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于是需要炮射导弹来弥补。

(关于现代MBT作战,推荐阅读@野狼獾 的《国家意志》,里面有很有趣的描写。)

而战列舰则不需要解决「远距离反装甲能力不足」之类的问题:今日地球之上,在战列舰主炮有效射程之内,不存在什么能抵挡它轰击的东西。战列舰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炮射导弹,甚至连精确制导炮弹都没必要——对一发能够炸出一个足球场的炮弹而言,完全没必要去修正它那几十米的圆误差。

至于题主所说的「即便是传统大炮不方便发射导弹,也可换装电磁炮啊」——魂淡啊!说得好像电磁炮已经研制成功实用化一样!我也想早点用上电磁炮重振我多炮塔圣教之荣光啊!奈何这玩意儿还没开发出实用款啊!

题主对多炮塔的强烈追求,我是十分支持的;但是,圣教不是意淫,而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是唯物主义的真理。圣教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不必急于一时。

多铆蒸刚,炮塔至大!

亿万星辰,亿万炮塔!

多铆蒸刚,炮塔至上!

亿万炮塔,亿万荣光!


user avatar   andre-31-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导弹这类制导武器出现意味着大舰巨炮的没落,就题主的问题就好似问投石车为什么不投炸药包一样没有意义。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现代坦克上所使用的次口径弹药最早是从战列舰主炮弹药起步的。并且,最早进行这类尝试的还是毛子。

引用一段瓦姐翻译的资料:

1923年“机构”收到革命军事委员会的请求,前往考察在亚罗斯拉夫附近的伏尔加河畔发现的巨大金属结构。

事情是这样的,当地人在那里发现了这些结构,并报告了OGPU(国家政治保卫总局),起初人们还不相信,直到抵达现场确认。但无论是当地人,还是莫斯科来的安全部门人员都不清楚这些结构的用途。

直到最终调查搞清楚了事情的真相——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18年,春季洪水将马林斯基运河上的驳船冲到下游几十公里的伏尔加河,随后浮冰打破了木制驳船,而金属结构则留在了河岸上。在亚罗斯拉夫静静地度过了几个冬夏。确切地说,这些东西被遗忘在了河岸边。

本来打算将这设备运往靶场报废,但炮兵部门对超远程射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计划以1/4-1/2口径的小口径炮弹(76、122、152毫米炮弹)进行实弹射击实验,毫无疑问这些实验都离不开靶场的设施和356毫米火炮身管。

早在1918年,特种火炮试验委员会,就为52倍口径356毫米炮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远程炮弹,这种炮弹被称为“组合体”,后来则被称为次口径弹,它由弹托和“活动”的弹丸组成。整个结构重236公斤,弹丸重110公斤,直径203毫米。

在1919年的测试中,膛压每平方厘米2450公斤(发射常规弹丸膛压为每平方厘米2120公斤)时初速达到1291米/秒。

其后经过几年的测试和改进,到1924年6月,质量为110公斤203毫米弹丸初速提高了120米/秒,获得48.5公里射程。然而与此同时这些射击实验亦存在散布过大的问题。

负责测试的工程师对此解释是,356毫米52倍口径炮的膛线缠度为30倍口径,这无法赋予新炮弹足够的弹道稳定性。对此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火炮扩镗至368毫米口径,在此基础上重新加工20倍口径缠度的膛线。对几种改进方案进行计算后,最终决定了采用20倍口径缠度。

编号为1号的368毫米炮管1934年在“布尔什维克工厂”(前身奥布霍夫斯基工厂)制造完成。当年12月1号炮管开始测试,但由于炮弹加工质量较差测试结果并不理想。


305和356毫米次口径远程弹

1935年初,布尔什维克工厂根据3217和3218号图纸开始生产新的220/368毫米次口径弹(弹丸直径220MM,弹托直径368MM)。新生产的炮弹在1935年6-8月间进行了测试。新型次口径弹弹体重262公斤,220毫米弹丸重142公斤,发射药重255公斤。在试验中获得1254-1265米/秒初速,1935年8月2日以50度仰角发射弹丸测得88.7千米平均射程,射击横向散布100-150米。为了进一步提高射程,决定进一步减少弹托重量。


1935年底,测试了采用前后串联弹托的6125型设计,其弹丸重142公斤,弹托重120公斤,采用42度仰角发射射程达到97.27千米。四像限平均散布:横向55米,纵向935米。预计50度仰角发射可达110千米射程,弹托在炮弹出膛后3-5千米距离与弹丸分离。总共生产了47发6125型炮弹。进一步的改进目标是将弹托重量减到112公斤(6314型)。

接下来的时间里工厂完成了第二门356毫米炮的改造,2号368毫米炮在1936年至1937年初投入6314型次口径弹的测试,实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1937年3月编制出了6314型次口径弹的射表。

6314型次口径弹总重254公斤,其中弹托重112.1公斤,弹丸重140公斤。弹丸直径220毫米,长度为5倍直径,内装填7公斤梯恩梯装药。使用220公斤发射药时初速为1390米/秒,最大射程120.5公里。

完成测试任务后,杜尔雅霍夫装置在1936-1941年期间被闲置了,但这些测试成果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其参数成为了之后设计新型火炮和炮弹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关话题

  六部中的兵部究竟有什么作用? 兵权是归兵部管, 还是归五军都督府管? 
  现在的英国海军在世界上是什么水平?? 
  如何评价 2020 年 8 月中国首款固定翼舰载预警机 KJ-600 首飞? 
  我军速热食品在照顾不同家乡士兵的口味上,做出过哪些尝试? 
  为什么HMS Belfast 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被保留了下来?而不是其他军舰? 
  把光荣级巡洋舰改为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海上发射平台怎么样?尺寸上看,海燕完全能塞进光荣级的导弹发射筒? 
  请问如何看待服役仅11年的濒海战斗舰独立号日前悄然退役? 
  如何评价豹式坦克及其衍生型号? 
  美海军官员提出疯狂扩军计划,此举有何目的?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你穿越到长征途中,能给红军提供一吨物资,你会提供什么? 

前一个讨论
请问俄罗斯会不会爆发疫情?
下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苏联新305炮?





© 2024-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