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把巡洋舰作为驱逐舰队的旗舰? 第1页

  

user avatar   yi-y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德兰期间,皇家海军驱逐舰队的旗舰事实上并不全是杰里科的轻巡/侦巡。战争早期皇家海军现代化驱逐舰的标准配置是这样的:2DF和4DF直接隶属于大舰队(A舰队/无畏舰队),1DF和3DF部署于大舰队和B舰队(前无畏舰队/B舰队)之间,6DF,7DF,8DF部署于本土各舰队/指挥(6DF部署于多佛/B舰队),5DF部署于地中海舰队,各港口各自拥有小部分驱逐舰预备。战争中驱逐舰队部署的趋势是不断向大舰队集中,战争结束时大舰队驱逐舰队增加到了7支,应对相应的对潜威胁。这一指挥模式基本上和第二次战争中相仿,虽然39年战争爆发时直布罗陀,亚历山大和锡兰等等海外基地得到了相当数量的增援。

日德兰爆发时,6支驱逐舰队前出担任掩护任务:1DF,4DF,9DF(10DF),11DF,12DF,13DF。其中参与大舰队掩护的是:4DF,12DF和11DF。4DF旗舰是驱逐领舰,(H.M. Destroyer Tipperry),12DF期间是驱逐领舰(H.M. Destroyer Faulknor),只有11DF的旗舰是轻巡(H.M. Cruiser Castor)。4DF的分队(DD,DF-Destroyer Flotilla,DD-Destroyer Division)旗舰是Tipperary和Broke(驱逐舰),11DF的分队旗舰是Castor和Kempenfelt(驱逐舰)。12DF的分队旗舰则是Faulknor和Marksman(驱逐舰)。参与BCS掩护的是:1DF,9DF,13DF。其中9DF(10DF单位加强)没有轻巡领导。1DF旗舰是H.M.S. Fearless(轻巡),分队旗舰额外包括Defender(驱逐舰)。13DF的旗舰是Champion(轻巡),分队旗舰是Hester等,均为驱逐舰。

于是简单的观测可得如下结果:1,驱逐舰分队(Destroyer Division)的指挥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轻巡;2.,只有驱逐舰队(Destroyer Flotilla)的指挥才会需要轻巡担任,但是也并不总是如此,尤其是直接隶属于战斗舰队的掩护舰。

为什么呢?

巡洋舰和驱逐舰最大的区别在于两点:1,巡洋舰携带巡洋舰级别的通讯设备,在驱逐舰完全无法和战斗舰队取得联系的时候可以保持最基本的舰队通讯从而让舰队接受指挥;2,舰队巡洋舰通常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有装甲保护,而驱逐舰是完全没有任何装甲防御的,所以巡洋舰某种程度上可以提供驱逐舰交火的火力支援。

前者是至关重要的。1200吨以上的驱逐领舰事实上完全有能力携带足够的指挥人员来协调完整的驱逐舰队行动。很多人并不太清楚指挥部究竟有多么大的规模:以舰队计算通常不会超过20人而这些人所需要的居住空间和活动空间并不太大。其中相当一部分是Q(quartermaster)或者P(paymaster),一部分是指挥的captains,剩下的才是真正的参谋。单纯以居住空间而记,他们需要的只是一小部分额外舱室来容纳吊床而已。空间虽然必须,却不是大型驱逐舰无法承受的,更不是必须有巡洋舰级别的舰体和装甲才能运行的。相对而言更重要得多的是指挥系统,换言之W/T或者radio与主力舰队保持联络,确保舰队指挥官能在需要的时候时刻保持与自己各单位的联系。这一点需要单独的联络室和相关的电力设备了。直接参与舰队护航的舰体并不需要这些额外设施,因为舰队的旗帜和灯光信号可以直接用用于指示之,但是远离主力舰队活动的舰体却必须有这些指导,从而在需要的时候清空射界或者在关键时刻进行鱼雷冲锋。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任务。知道40年代末海军仍然面临着打破无线电静默(暴露位置)与否的困难,面临着如何保持驱逐舰掩护位置同时清空主炮射界的问题。之前提到过相关问题。RN在30年代里成为了相关问题的专家,部分原因是1914-1918年北海战争的教训,部分原因是因为RN极近的交火距离(13000-15000码主炮交火距离;nation,navy,NELSON!)需要驱逐舰队的干预,部分也是因为反潜/扫雷战争极其丰富的经验带来的舰队护航的影响。要想让轻型单位有效的参与交火,他们需要的是持续性的护航能力(几乎所有的间战RN轻型单位都反映了新加坡向北前出战斗航速下护航(反潜/扫雷)的需求),敌我识别能力和主力舰上的标注/态势感知能力,以及足够的通讯能力保持与主力舰队的联络。

这三点中,大战里完善的是其中的两点——除去驱逐舰全面重扫雷/深弹,ASDIC化之外的两点。大战中北海两个(三个)相当重要的特点是:1,完善驱逐舰分队战术,完善有完善指挥通讯员你能力;2,独立轻巡洋舰队活动的能力;这是英德双方在战争中日益熟悉的部署方式,把轻巡洋舰在驱逐领舰之外独立部署于轻巡舰队,直接干预驱逐舰队交火的能力——以及轻巡洋舰队作为主力舰前出侦查掩护兵力的职能。这三点在日后地中海会表现得淋漓尽致。观察包括马塔潘和此前萨特在内的英舰队部署,舰队总是以轻型单位(通常由VALF指挥,主要包括轻巡洋舰,时有驱逐舰掩护)前出担任前卫任务,和RAF/FAA飞行船/侦察机一起组成巡逻线,而主力舰队(包括用于全天候战斗/解决主力舰的重炮编队和用于航空打击的载机舰)在其后展开,必要时刻可以送出航空兵或者快速主力舰/驱逐舰支援轻型单位。意大利舰队的日间长距离交火对于这种战斗模式非常低效。其15nm以上对轻型单位的炮击效率很低(RN/IJN/KM亦同)。地中海意大利舰队在远距离上的火炮优势很少发挥出实际效果,IJN在爪哇则花了接近一个小时才命中埃克塞特。在轴心国日间远距离交火无力的情况下,轻型单位往往可以幸存,之后在恶劣环境/夜间的消耗战中重新占据上风,比如马来亚海峡之战或者地中海太多,太多的案例了。一旦出现交火,英舰则施放烟幕或者向己方战斗舰队撤离。而一旦进入夜间,则其轻型单位开始前出进行雷击任务。这些都是北海漫长,血腥战斗中获取的经验,而RM甚至IJN对于公海舰队在这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巡洋舰为什么要作为驱逐舰队的旗舰:简而言之,早期驱逐舰不够大,无法完全执行巡洋舰的职能(指挥,通讯,火炮支援)。后期驱逐舰则渐渐获得了这种能力,尤其是驱逐舰大型化以后。大战后期开始,英驱可以简单划分为“双烟囱,三锅炉”和“单烟囱,双锅炉”两类,前者是S/R/W/V/大战领舰(4in),以及A/B/C/D/E/F/G/H/I/部族(4.7in);后者是超部族,J/K/N/O/P(4.7in),L/M(4.7in62pdr),Q/R/S/T/U/V/W/Z/Ca/Ch/Co/Cr级。自部族开始,驱逐舰有能力携带类似于舰队巡洋舰(阿瑞托沙/黛朵) 的通讯设备了,其净投射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于是这样按照DD编组的四舰舰队也成为了轻巡舰队的替代品,轻巡舰队也就被得以保持独立编队如大战中的轻巡洋舰舰队一样开始独立活动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某种意义上RM在地中海,一定程度上IJN在南太平洋是很不走运的,他们正好遇到了此时的盟友,昔日公海舰队训练出来的,对于封闭环境下血腥的消耗战非常熟悉的盟军舰队。最典型的例子仍然是马塔潘:英军驱逐舰的表现本质上不同意意大利舰队;通过把探照灯直接连接于光学系统上的操作方式,驱逐舰可以用本舰探照灯直接照明敌舰位置,从而为扔处于暗处的主力舰引导目标进行开火。这都是大战中对公海舰队优秀的夜战技巧的反应。在突尼斯/利比亚沿岸对意大利巡洋舰,在马六甲对日本巡洋舰的雷击行为亦同。通过海岸线隐藏舰艇投影抢占优秀位置同样是北海战斗的经验,最终的战果是非常理想的。如果没有公海舰队多次夤夜逃脱围堵,没有德舰多次与协约国舰队的遭遇战,这些技术的完善是否需要更多时间,都还是未知。

1920-1930年间,以及1940年间发生了两次不太常被被提及的驱逐舰“革命”——前者是驱逐舰的护航职能。驱逐舰不仅仅只是击退敌军雷击舰/进行雷击的舰艇了,也是需要在战斗舰队进入战斗位置时保护其不受到潜艇/水雷/航空兵威胁的舰艇。后者则是驱逐舰大型化的最终确定,通过高温高压锅炉的最终定型以及大型化驱逐舰卓越的战果,其雷达/Hf/Df以及ASDIC设备为代表的电探能力,其态势感知通讯能力的发展,大型驱逐舰终于成为了驱逐舰的普遍形态,最终成为了日后我们熟悉的现代驱逐舰。这一切的开始,都源于1909-1918年北海雷击战争中的历练,开始于必须有侦巡指挥,联络,支援的驱逐舰编队。




  

相关话题

  为什么打捞战沉舰的纪录片里从未见人骨? 
  如果明朝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会是个什么情景? 
  为什么Destroyer翻译成驱逐舰? 
  匈牙利为什么扯奥匈帝国的后腿,甚至想独立? 
  中国有核动力的寻洋舰吗?核动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比哪个更厉害? 
  驱逐舰上的雷达扫描不到战列舰发射的炮弹吗? 
  810万个西部时代末期牛仔打得过一战德军陆军吗? 
  空袭特鲁克时为什么IJN机动舰队跑了,后备舰队没跑? 
  除了普列塞结构和防雷纵壁,战列舰还有什么措施防御水下攻击吗? 
  神风敢死队撞美军军舰为什么会撞歪? 

前一个讨论
在游戏《钢铁雄心》里你打过哪些惨烈的海战?
下一个讨论
像友鹤那样重心高稳定性太差的小船可以通过安装减摇鳍提高试航性吗?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