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角度可以表现一个人。一种是主观唯心的角度,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茫茫人海里孤独的存在。把他的经历看成一系列机遇和选择。然后把他的成就看作是他正确的选择的结果,他的失败则看作是他错误的选择的结果。这个角度最常见的是很多日式rpg游戏,主角是一个毫无自觉的小人物,突然卷入时代的洪流,奋发图存、却以一种不自觉的方式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当你通关的时候你发现因为你不断的打怪练级,不断的提升自己他已经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雄。
这个角度最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吸引眼球。但也容易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么一个从无到有,从芸芸众生到绝世英雄的人物,他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但最后他怎么就死了呢?他做错了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最好版本是塔列朗,他逝世的消息传到巴黎的时候,巴黎沙龙里的人纷纷问“什么?塔列朗死了?这么作对他有什么好处?”
人物传记和电影、游戏的最大区别其实就在这里。rpg也好童话故事也好可以写到“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就完了。电影可以在深情一吻之后屏幕一黑就打字幕了。游戏也可以剧终,展现完了一个人功成名就,却可以忽略掉后来的老病死苦。而人物传记就不行,因为人人都知道每一本传记的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死。
很多人甚至可能会失败,巴尔扎克说穿着园丁衣服的拿破仑、老小孩一样的康德、老了秃了带着睡帽的布律迈尔是十九世纪最发人深省的三个形象。这样的三个形象也是一切主观唯心论角度的人物传记都难以回避的问题。
所以主观唯心论风格的人物传记也就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分化。一种就干脆走向希腊悲剧风格,把主的尬吹再进一步。这个人简直就是天降伟人,一出生就卓尔不群。然后他像彗星一样划过沉闷的夜空,扫荡腐朽乏味的旧世界。最后又迎来不可避免的悲剧。
这种东西既好写又好看,是人物传记类煽情文章的基本调性。尤其以凯撒、拿破仑这种风云人物最为常见。某些人因为趣味也会这么尬吹希特勒。反正我国自媒体作者知道的人也不多。
但这种东西看多了难免审美疲劳。于是就诞生了人物传记的另一种角度,这就是唯物主义的角度。
这种角度的作品很多时候不讨人喜欢。我来看曹操你给我讲地主豪强?我来看夏侯惇的你给我讲什么叫部曲?我想听大楠公百战百胜,你给我讲什么叫庄园?
但这种风格确实很能满足一些抖M的乐趣。比如我就特别喜欢这个风格。这个风格把人看作是次要的因素,强调的不是伟人推着世界走的一面,而是伟人被命运拖着走的一面。历史是一个滚滚向前的江河,它一次又一次的拍打一段山体,年复一年当某一天山洪暴发,所有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冲破了山体,这个瞬间就是历史的高光时刻。但在这个高光时刻里,无论是山还是摧枯拉朽的水流其实都身不由己。
这种唯物主义的角度强调的是物质的社会的因素,从每一代人的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历史。把伟人看作是历史变动的标记而不是原因。它剥夺了历史里一切炫人耳目的东西,还让每一个人看到了伟人作为时代洪流里的人的一面,看到写作命运、读作时代和社会为这个巨人般的人所划定的那条看不见的界限。当他在自己的命运当中燃尽自己,归于沉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的无奈而不是一尊神像的倒塌。这种风格不讨人喜欢,但却能让人看清问题的全貌。
那有没有可能把这两种风格结合起来呢?显然是可能的,这就是客观唯心主论的角度。
当我们谈论一个伟人的时候,我们本着唯物主义的态度,从他的时代谈起,告诉大家他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当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它在哪些方面正在走向变动,哪些方面则还要等待将来。
这个时代的风尚是什么样的,不同阶层的人怎样看待他们的世界。怎么看待正渐渐浮出水面的问题。然后我们说这个人属于什么阶层,他有着什么样的门第、家庭和个性,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他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从这个角度我们渐渐转向主观唯心论的老办法,告诉大家他有什么不同。什么样的机遇让他登上属于他自己的舞台。他面对汹涌而来的历史大潮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采取什么样的手段。
然后我们再回到唯物主义的方法,指出他的选择和行动在什么程度上发挥了效果。他取得了什么样的功绩。但同时我们也要说历史给他划定了一条什么样的界限。他可以在顺应或者违逆历史潮流的道路上走多远。
最后我们告诉大家他作为一个人在历史当中留下的痕迹是什么,他怎样迎来他自己的死亡。他是像马萨林那样惶恐不安的死去呢?还是像黎塞留那样充满英雄气概的死去呢?还是像玛丽亚-特蕾莎那样像一个女人般的死去呢?还是像路易十四那样在燃尽自我的时候精疲力尽的死去呢?
用这样一个场面我们就能兼顾一个人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种结合展现出一个人的心灵。不过公平的说心灵这个玩意刚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完全不感兴趣的东西。有这个劲头儿为什么不跳大神呢?历史循环论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