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恐龙灭绝后再无产生这么大型的物种?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指点与启发@云舞空城 。但反对拿三叠—侏罗与石炭—二叠气候变化作为反例。这两个时代与本问题毫无关系。

三叠—侏罗,和石炭—二叠确实气候变化幅度大,然而问题是,这两个时代有巨型生物吗?

然而早侏罗纪恐龙也就这么大:

中国,禄丰组,普连斯巴奇阶,1.9亿年前:


来一个新生代巨头作为参照:

巨型恐龙存在的上侏罗到白垩纪土伦阶之间,有巨大幅度的宏观气候变化吗?

从气候变化角度上讲你确实反对的很对,然而我用新生代对比的是巨龙时代而不是整个中生代,因为题主问的不是气候问题是生物问题。。。


其实,土伦阶(9000万年)之后,除了北美马斯特里赫特阶最后时期出现巨型恐龙外,恐龙在白垩纪最后两千多万年当中体积也不是很大。

非洲马斯特里赫特阶最大两种恐龙与单峰驼的对比:



中国马阶恐龙体型:

黑龙江:
广东:


反对@云舞空城 关于超短期气候周期对于生物面貌影响不大的看法:


为什么,因为环境与动物的关系是动物适应环境,环境塑造动物。动物本身是被环境塑造的,除热带雨林生物外,基本没有动物会在短期气候指数跳动中灭绝。气候变化频率本身对动物的影响,是决定生态位分化程度,气温稳定生态位细化,气候不稳生态位泛化。

本文以如下生物演化史的重要节点为例,论述与宏远气候变化与微观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1:宏观气候变化导致种群更替:森诺曼—土伦阶温室事件导致的恐龙种群更替。

2:微观气候变化导致适应辐射:地理分割与火山活动的频繁气候变化,导致恐龙在科尼亚克阶—桑托阶小型化与多样化。

3:宏观变化导致种群更迭与微观变化导致生态位泛化同时发生:马斯特里赫特阶恐龙多样性减少与巨型化。

4:宏观气候变化导致的更替:始新世降温事件导致的大规模灭绝。

5:微观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位泛化:新近纪的泛化生态位。

最后,我从不否认白垩纪存在剧烈乃至相对剧烈的气候波动。但是我从生物学角度反对认为白垩纪宏观气候波动幅度不小于新生代的看法。

如前文所述,宏观气候变化导致种群更替。而白垩纪小灭绝的规模远没有新生代小灭绝规模大。始新世大降温导致的是几乎是大灭绝。

这种准大灭绝在上侏—白垩纪没有在陆地出现过,即使是森诺曼阶—土伦阶灭绝事件也没有达到始新世灭绝的程度。哺乳类与恐龙作为进化层次相当的生物,难以想象同样规模的气候变化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介于原答案引发争议,那么把时间前溯到白垩纪,从白垩纪开始,重新写一下。

先说复原的放卫星问题。蜥脚类恐龙由于体积巨大,完整成体化石极为罕见,较为完整的正模标本一般是幼体或者亚成体。蜥脚类一颗又一颗大卫星,就是拿成体的两块骨头,按幼体的比例去推算出来的。加上新闻媒体和博物馆也乐于见到放卫星,攀比风气起来后,复原精确度可想而知。

类比一下:拿姚明的腿骨按照郭敬明的身体比例去复原人类的话,人类恐怕能跟霸王龙过两招。。

说完了复原问题后,解决氧气问题,一般认为中生代氧气含量较低,巨龙时代比新生代略低。

地质史氧气含量变化图:


然后进入正题:

真正意义上巨型动物时代在恐龙灭绝前就已经结束了。准确的说,在9000万年前就已经结束了。之后9000万年中,就没几种平均体重超过20吨的陆地生物(挤掉卫星的水)。

白垩纪气候变化图:

鸣谢 @云舞空城


如图,浅棕色的横杠,是发生在森诺曼阶晚期的白垩纪第二次大洋缺氧事件与中白垩纪温室事件。不仅造成了鱼龙的灭绝,伴随着大规模的海侵侵占了陆地恐龙栖息地,还造成了相当大的一次陆地生物灭绝事件。棘龙,鲨齿龙,泰坦龙的巨型种类在森诺曼阶灭绝。棘龙与鲨齿龙整体在土伦阶灭绝,泰坦龙自此严重衰落并呈小型化发展趋势。

下图为泰坦龙谱系图:

可见除了三条中国龙和萨尔瓦龙外,泰坦龙在土伦阶全灭,仅萨尔瓦龙一系延续到马斯特里赫特阶。顺便提一句,腕龙也在桑托阶灭绝,没有延续到坎帕阶。


梁龙至此全灭:



在森诺曼阶—土伦阶灭绝事件之后,在坎帕阶海退之前,是没有条件产生巨型恐龙的。以巨型恐龙为食的异特龙超科,在森诺曼—土伦阶遭受重大打击后,在科尼亚克阶没有复兴,而是走向彻底的灭绝:

异特龙超科谱系:



而坎帕阶是一个火山活动频繁的时期,大气候和小气候变化比较无常,海退和海侵交替发生,很明显也不是一个属于巨型生物的时代(挤掉卫星的水)。

马斯特里赫特阶一开始,在各个孤岛上憋了上千万年的龙在海退后重新厮杀,辅以更加猛烈的火山活动和变幻的气候,开门就来了一场小灭绝,并将持续整个马阶。

角龙家族在坎帕—马阶灭绝中的损失:

就整个马阶而言,恐龙多样性是下降的,大量恐龙在离小行星撞击一两百万年时灭绝。伤齿龙,霸王龙,三角龙等少数几种恐龙繁殖到惊人的数量。最令人诧异的是,马阶最后时期才出现了巨型的霸王龙,阿拉莫龙,三角龙等恐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马阶末期的一批巨龙,白垩纪中期灭绝事件就可以视为巨龙时代的终结了。巨型化紧跟着K/T事件,恐龙两千多万年后再次巨型化就这样噶然而止。


新生代的气候从宏观尺度上来讲,大体上是从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后,至始新世末,进化出以雷兽为代表的大型化生物。始新世末,0.5MA内发生了急剧的降温,所有大型生物灭绝。

渐新世初期生物群落小至以啮齿目和兔形目为主,随后,各种哺乳动物逐渐大型化,进化出以巨犀为代表的巨型生物。

然而进入新近纪后,在早中新世一次剧烈升温后,紧接着就是中中新幅度堪比始新世—渐新世的的急剧降温。大型生物再次灭绝。随后就是以气候震荡的新近纪。一路震荡下行至第三次大冰期。而低温水平线上的震荡直接影响有效积温,对植被的影响远比高温水平线上的震荡要大的多。

换句话说,由于气温水平低,新近纪气候波动直接影响植被,而不像白垩纪时以海侵海退的形式影响陆地生物。

新生代环境变化频率很高,导致生态位分的很粗略,很不利于特化物种的形成和延续。而巨型化这种典型的特化,在新生代是很不吃香的进化策略,往往是刚走上巨型化之路就赶上气候变化。

如图(示意,不精确),地球在新生代对生物很不友好,可见古近纪的大幅度变化,和新近纪在低积温下的波动:

此图鸣谢 @云舞空城



正因为新生代对特化物种不友好,人类这种机会主义泛化适应的物种才得以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如果生在中生代这种气候稳定的时代,会有一大堆占据细分生态位的物种从各个方面把人类祖先挤压到灭绝。

人类很特殊,是特化也是泛化。是特化的最高境界,既形态特化,适应泛化。但是如果没有新生代打摆子式环境变化,那些占据细分生态位的物种是不会给人类形态特化的时间的。


user avatar   chen-feng-bao-lie-jiu-30-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个关键因素,大部分人只思考氧含量、温度却忽视了这个关键因素,也可以说是直接因素。

物理条件是一个基础,但物种进化往往有一个直接推动力,那就是生存竞争。而一个物种如果要依靠巨大的体型生存,那么首先在其进化出这么大的体型前,中等体型并不占优势,特别是其他方面没有长处的时候。

而人科人属的各个物种的出现,突然增加了进化出巨大体型的不利因素。非鸟恐龙灭绝也就六千五百万年前而已,相比于地质年代,这真是距今时间太紧了。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但凡是体型巨大化演化的物种要么是死在了人类出现前,即本来按照自然的物种竞争规律,肯定会有大型化物种被淘汰,但在生物进化长河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出种类足够多的巨型生物;要么就是死在了人类出现後,这个就好理解了,面对人类自身优质的体能、聪明的大脑和先进的工具,体型巨大毫无意义。如果人类进化出更适合游泳的器官、鲸早就灭绝了。

如果人类再晚一些明白保护生态的意义,哪怕晚一百年、估计世界上就很难找到体型比人类大的生物了。

人类自身已经成了一种生态环境要素。


user avatar   airbun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相关话题

  如果人类就在地球上发现了其他智慧生物,会发生什么? 
  为什么几亿年的进化都没有产生完美生物? 
  有哪些奇怪或鲜为人知的国家之最? 
  能用人造光源替代阳光吗? 
  如何成为一块优秀的化石?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丧尸这种生物有没有可能存在? 
  请问图中婴儿所患什么疾病, 其致病因为何? 
  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为什么生物那么简单没数理基础却说是高端技术,为什么生物好学却说门槛高? 
  为什么地陷总是圆形的坑? 
  如何评价丹参滴丸三期结果? 

前一个讨论
人类为什么不是三性繁殖?
下一个讨论
假如哺乳类动物全灭(或种类少到不能填补生态位),哪些物种会填补空出来的生态位?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