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宋朝从不考虑让李渊的后人来继承二王三恪?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g-guan-zhu-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是那句话,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然后我一句一句说:

1) 宋代的二王三恪和李嗣源家有没有关系:没有。

宋代实际只有二恪,一个崇义公一个宣义郎,都出自后周世宗过继前的本家柴氏(周太祖郭威嫡系绝嗣了,不过这事真不是赵宋的锅,这是后汉的锅),和李唐、后唐都没有关系。


2) 宋代有没有想过以李唐后裔作为二王三恪:想过。

仁宗嘉佑四年,著作郎何鬲曾进言:

本朝受周天下,而近代之盛莫如唐,自梁以下,皆不足以崇袭。臣愿考求唐、周之裔,以备二王之后,授以爵命,封县立庙,世世承袭,永为国宾。(《宋史》)

(说得很明白了,唐是李唐,不是后唐,后唐属于“自梁以下,皆不足以崇袭”那档的)。此事之后交给太常去议了,不过被太常驳回了。


3) 为什么最后不用李唐作为二王三恪:世数太远。就这么简单。

五代草创,载祀不永,文章制度,一无可考。上取唐室,世数已远,于经不合。惟周则我受禅之所自,义不可废。……(《宋史》)


4) 宋代有没有想过以后唐作为二王三恪:据我所知没有。

题主的这个说法我找不到任何论据支持,如有出处请给出。事实上以后唐作为二王三恪是不符合逻辑的,二王三恪最多封前三朝,李唐作为绵延数百年的大一统朝代有其特殊性,可以优先考虑(但最后因为世数太远也被驳回了),后唐没有任何道理,如果从五代里选取二王三恪,也应该是后晋、后汉、后周,数不到后唐。


5) 唐朝后裔在两宋是不是找不到了/被杀光了:当然没有!事实上完全找得到,不止找得到,还有优待

(仁宗景祐四年)丙戌,录唐李氏、周柴氏、晋石氏、李煜、钱鏐、孟昶、高季兴之后,为三班借职、奉职,或迁其官,或授试衔,李氏八人,柴氏五人,石氏、煜、鏐各二人,昶、季兴各一人。
丁亥,又录唐李氏宗属为借职者十一人,为助教者五十三人,免解者五人,免徭役者三十七人;周柴氏宗属迁官者一人,为奉职者三人,长史、助教者二人,免徭役者十一人:仍各赐钱一万。

(神宗熙宁四年)录唐李氏诸孙杲为三班借职,德臣、养年州长史;高祖并景、元皇帝支系赐缗钱有差。(《续资治通鉴长编》)

——这不写得很清楚了吗,题主问的,高祖李渊的后人啊,活得好好的,并且有各种优待,只是不像柴家有个世袭爵位而已。


6) 李唐是否曾经作为二王三恪:是的,不过是在五代,后梁、后晋时期。

(后梁太祖开平二年)以鸿胪卿李崧唐室宗属,封莱国公,为二王后。有司奏:“莱国公李崧合留三庙,于西都选地位建立庙宇,以备四仲祀祭,命度支供给,以遵彝典。” (《旧五代史》)

戊寅,封鸿胪卿李崧介国公(此处有可能是误记,应为莱国公;介国公是北周宇文氏之后)为二王后。……戊戌,立唐三庙。(《新五代史》)

后唐灭梁之后,由于自认是李唐后裔,自然不可能把自己立为国宾,因此莱国公的爵位就没有再沿袭下去。但后唐保留了李唐的二王后,即介国公宇文氏、酅国公杨氏。

后晋高祖石敬瑭称帝后,也曾发诏书:

应天开国,恭己临人,宜覃继绝之恩,以广延洪之道。宜于唐朝宗属中取一人封公世袭,兼隋之酅公为二王后,以后周介公备三恪,主其祭祀,及赴大朝会。(《旧五代史》)

据《五代会要》载,最后选定的是唐明宗李嗣源第五子许王李从益,封郇国公。

需要说明的是,后晋以隋唐为二王后,并北周为三恪,这个唐指的是李唐。但后晋承认后唐作为李唐后裔的身份,郇国公李从益“主其祭祀”同时包括对李唐、后唐诸帝的祭祀,并不将李唐后唐视为两个朝代。至于石敬瑭为什么选后唐后人不选李唐后人——他刚从后唐手里夺了江山,后唐那么多宗室好好在那里呢,选李唐不选后唐才是居心不良吧?

顺便,辽太宗灭后晋后,李从益后曾短暂建立李梁,后为后汉高祖刘知远所杀。

后汉的二王三恪之礼不确定是否执行(毕竟太短命,四年而亡),只确定刘知远赐死了前朝二王后李从益是真的。

后周名义上是保留了二王后之礼: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仍以晋、汉之胄为二王后,委中书门下处分云。
戊子,有司上言:“准赦书,以晋、汉之胄为二王后,其唐五庙仲祀合废。”从之。庚寅,宗正寺奏:“请以晋、汉故事,迁汉七庙神主入升平宫,行仲享之礼,以汉宗子为三献。”从之。(《旧五代史》)

但是具体是否执行、封了什么人就不确定了(我没查到)。

(广顺元年)丁亥,诏:“唐朝五庙,旧在至德宫安置,应属徽陵庄田园舍,宜令新除右监门将军李重玉为主。其缘陵缘庙法物,除合留外,所有金银器物,充迁葬故淑妃王氏及许王从益外,其余并给与重玉及尼惠英、惠灯、惠能、惠严等。令重玉以时祀陵庙,务在丰洁。”重玉,故皇城使李从璨之子,明宗之孙,惠英等亦明宗亲属也,故帝授重玉官秩,令主先祀,恤王者之后也。(《旧五代史》)

注意在后周时期,后唐就已经超出“二王后”的世数要求了。虽然周太祖仍“恤王者之后”给予后唐宗室优待、给那个被汉高祖砍了的郇国公李从益恢复许王封号、迁葬入后唐园陵,但这终究已经不在“二王后”的责任范围内了,后周也没有将后唐(或李唐)列为二王三恪之内。

那么自然,到了北宋时期,后唐更已经“世数过远”不在二王三恪之内了,更不要说李唐了。

需要说明的几点是:

  1. 从李唐、沿袭到五代的传统就是“二王后”追封二朝,“三恪”(如果有必要的话)追加到前三朝,三朝以上世数过远不再加恩。所以赵宋不将李唐、后唐列为二王三恪,是符合礼制与习惯的,强行列入才更奇怪。
  2. 五代互相之间有传承关系,普遍情况是,不主动否认后唐为李唐后裔,模糊化处理(因为承认后唐正统对宣称自己正统也有好处),允许甚至鼓励后唐宗室祭祀李唐帝王——这是五代沿袭的传统,实际上赵宋已经相当程度上破坏传统了,不是题主认为的赵宋有意以后唐代替李唐,而是恰恰相反,赵宋有意地(在五代——不包括十国——普遍不特意分割李唐与后唐的前提下)有意将李唐与后唐进行区分,而特意将后晋、后周都视而不见的李唐(而非后唐)后人找出来优待封赏。与其说赵宋对李唐有什么顾忌,还不如说赵宋是有意拿李唐的大旗出来否定后唐的绝对正统(对赵宋而言,后唐的正统不能完全否定,但也不能完全承认,二者对自身都没好处,所以这样处理就最好了)。
  3. 虽然我说了,北宋根本没有以后唐为二王三恪,但同时我还是不得不再说一遍,五代到北宋有相互传承关系,后唐的亲贵有不少活到北宋的,宋太祖开宝皇后本身身上就留着后唐皇室的血,就算赵宋真的重后唐不重李唐也并不奇怪——不是因为忌惮不忌惮,仅仅是因为后唐沙陀武装集团在北宋还是有残余影响力的,而李唐几乎完全没有了。
  4. 事实上,赵宋确实很长时间都没有执行“二王三恪”的古礼——注意周恭帝封郑王并不属于“二王后”,他那个郑王爵位不可世袭,但赵宋确实保留了后周六庙并命后周宗正卿祭祀是事实(吐槽一下,后周宗正卿姓郭,祭祀周六庙天经地义;后来赵家找来俩姓柴的祭祀周庙算怎么回事啊?)——后来等到仁宗朝后期,才想起来二王三恪这茬,且当时也就封了柴氏一家。在北宋相当长的时间内,根本就没有“二王三恪”这个东西,也就无所谓李唐还是后唐了。
  5. 虽然“二王三恪”没有做到,但赵宋对前朝君王、乃至降君的子嗣后裔确实是有制度性优待的。而从前面列举的资料看,李唐宗室、后周柴氏的待遇,确实是要超过其他五代十国的亡国之君的(这里指的是后裔,不是本人,周恭帝的待遇不怎么样,顺便,吴越钱家已经不是“待遇好”的问题了,是后人“混得好”,各种和赵宋皇室联姻,出任高官,那比不了;只说制度性优待,李唐和后周还是相对多优惠一点的)。



  

相关话题

  按理说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应该把节度使权力搞小一点,可为什么又搞大了,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李世民长期对外作战,李渊是如何保证粮草供应不断的? 
  宋朝真的很富裕吗? 
  古代太后需不需要向皇帝下跪? 
  宇文泰苏绰改革是怎么进行的? 
  天可汗李世民与成吉思汗铁木真哪个更历害? 
  如何看待个别李世民粉丝黑杨坚? 
  《说岳》中的岳云在风波亭拥有李元霸的实力与性情能救得了岳帅么? 
  为什么西汉的霍去病在漠北的战功能胜过明初的徐达、李文忠等一批顶级名将? 
  中国古代从什么时候起对女子家庭教育提出了完整的要求? 

前一个讨论
凯文·乐福真的和骑士队友不和吗?事情到底是怎样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up主「一鹿车评」关于《德国大众,黑中国人的钱,要中国人的命》视频的揭露,是否可靠?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