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理解王兴说「谷歌所谓 20% 自由时间是狠毒的」? 第1页

  

user avatar   yih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一个政策,要了解其制定的原因,必定要看背景。政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有没有用之分。所以不要拍脑袋学个政策就往自己身上套,要理解原因和用意,举一反三,再根据自己公司的背景、情况来制定适合的策略。

---

20%的政策是Google创立之初,90年代末就制定的政策。当时的Google还只是一家二流的创业公司,虽然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但还是只是个小公司。

---

90年代末的硅谷是疯狂的,人人都想创业,人人都在创业。现在中国人开玩笑说的“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在当年的硅谷,这个走上人生巅峰过程是具体化的,被称作“硅谷三部曲”:

第一步:进入一家大公司工作,美化简历,学习、了解大型公司的结构、管理模式。
第二步:进入一家startup(初创)公司,等公司上市,分一笔钱。这也是一场风险投资,用肉身投资。因为像在今天,进Uber,Airbnb之类的公司,已经分不到多少股权了。要看中一家新起的有前途的初创公司,是眼光。帮助公司里一路走来学到的经验和积攒的人脉,也是未来自己创业必不可少的。
第三步:用第二步得到的资金,自己创业。

---

第一个阶段:

90年代末初创的Google,最希望招到的是,有丰富经验的,能帮助公司成长的员工。希望他们选择Google作为他们“三部曲”的“第二步”。要怎么样吸引这些人加入Google,又最大化公司利益的最佳方法,当然是在“第二步”的公司,把这些人的“第三步”内部消化了。这就是20%政策的起源了。

硅谷的创业潮中,很多身在大公司的精英们,都开始构思自己的创业项目。试想你是一个大公司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想自己创业走上人生巅峰,构想了很久想自己创业的项目,但是又担心辞职创业压力太大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公司是你最好的选择。

很多人会选择去一个清闲一点,工作时间比较自由的Startup,一边工作一边业余做自己的项目。等Startup上市分了钱刚好就可以自己创业了。这就是标准版的“硅谷三部曲”的“心路历程”了。

这时候在大量的Startup公司里,出现了一家Google,招聘说明里表示,只要你到我碗里来,不仅和别的小公司一样有初创股权,我直接就给你20%的时间给你做你自己的项目。公司支持你,给你时间、帮你组建团队、给你资金。现成的办公室、会议室随便用、讨论小组,你要什么我都给你。还有一群同样充满激情、能力卓越的小伙伴,现成的,你都不用操心员工招聘了。也不用花时间找投资,公司帮你全弄好。。你可以按你自己喜好装修办公室,公司有阿姨帮你打扫,甚至帮你洗衣服、有健身房、按摩房、有全世界各地口味的餐厅。游戏室、不间断供应的零食和肥宅快乐水!这是什么,死宅天堂好不好。谁还回家?还要家干什么!硅谷那地方房价又贵,租房子多浪费钱。天天呆公司创业多好啊,用你的经验和能力帮助Google发展,上市分钱,Google帮你做你自己的创业项目,大家一起名利双收,走上人生巅峰!!!

在当年的创业潮背景下,Google给了员工20%的业余时间,但是很多人恨不得住在公司里。不是在加班,是在为自己创业。

同样如果还有人记得90年代末泡沫经济之前硅谷的样子,应该会知道,那时候一个点子都能换钱,一个产品一个功能更是全都是钱。这些在Google完成了“第三步”的精英们给Google带来的产品,单说一个Gmail,单独放出来到今天也是一个少说几十亿上百亿美金级别的项目。20%的项目,让Google作为一个初创公司,迅速积累了大量优秀产品,一飞冲天。

----

第二个阶段:

然后2004年,Google上市了。从此谷歌不再是“第二步”,而变成“第一步”了,成了硅谷新人学习经验,美化简历的地方。然而作为一家刚刚上市的公司,要和微软、雅虎、Intel之类的头部公司争夺最优秀的“第一步”的人才,那也是很困难的。

这个时期,20%的政策,变成了Google的企业特色。新人一进入Google,你就可以直接“第一步”“第二步”一起走。因为我们内部有数不清的大神们在做他们的“第三步”创业项目。你进入Google第一天,就可以选择一个大神的项目直接加入,就直接“第一步”“第二步”一起走了。过几年你想自己开始创业“第三步”,Google一样提供你所有资源。

这时候的Google,用20%的政策,和公司宽松的管理方案,吸引了硅谷那些怀揣梦想、想改变未来的最优秀的年轻人们。这些人里有一部分人在跟随大神项目之后,慢慢也提出了自己的项目。有令一部分人则是加入Google之初就是带着自己想做的项目来的。他们把无限的创造力,和大量最优秀的项目奉献个了Google,成就了今天的Google。

那时候的硅谷人才,想养老才去雅虎、微软;想改变世界肯定要去Google呀。

----

这两个时期的Google,这20%的政策,不可谓不狠毒。把无数创新人才的优秀项目收归公司囊中。这些独立项目可以孕育多少千万、亿万富翁了。不过就是愿打愿挨,对于人才来说,很多人可能就只是想好好做一个项目,钱多赚点少赚点无所谓,Google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分红也还是相当不错的。

就像在国内,很多科学人才义无反顾的进入了国有的研究机构。只要有稳定的生活、保障衣食住行、国有单位的光环。生活无忧,也很受尊重,还能安心做科研,他们也愿意把自己毕生所学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的,钱多钱少有时候并没有那么重要。

----

第三阶段:

今天的Google,我们看到,20%的政策已经名存实亡,项目要报审批才可以立项。因为Google已经20岁了,已经是硅谷最头部的公司,最优秀的人都削尖脑袋,想进这个公司。不需要再为了吸引人才制定政策了。

今天的Google员工里,更多的可能就是想进一家大公司,以在Google工作为傲,想好好工作,升职加薪,过一辈子的。现在的Google成了当年的雅虎、微软。

而且,这几年硅谷的创业环境愈加宽松。“硅谷三部曲”已经成了保守的老人家们才遵守的过时路线。现在讲究创业要趁早,反正VP和投资人会帮你管理,根本不用经历“第一步、第二步”的磨炼。现在都是毕业创业都晚了,都是在校就创业的,拉同学和教授一起。

这个时代,谁有好点子想创业还先去个大公司磨炼一下啊,不是脑子有病!!!

今天的Google,这个20%的政策,除了给员工消磨时间、不好好工作的理由,已经变得非常鸡肋了。


下面是开脑洞时间。如果是今天的产业背景下,Google这样的公司,包括国内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应该怎么样制定20%的策略??

时代背景:今天不管是中美,都在全民产业。年轻人们疯狂创业、找投资人(VP),然后希望把项目卖给大公司。同时,大公司也在拼命寻找这种小项目投资。Facebook从kickstart上收购了Oculus,阿里等一大堆公司建立各种创业基金给年轻的创业者。

创业者的痛点:一:脱产创业压力很大,前期没有工资,也发不出工资,组建团队就非常艰难。二:面临生存压力,拉资金简直靠撞大运。三:没有管理经验,出现的问题非常多。从租办公室到水电煤气都是麻烦。虽然VP会帮忙管理,但很多VP不熟悉本行业,瞎指挥。四:分出去的权力太多,太多的投资人都有决策权,公司后期简直一盘散沙。

现代版的20%策略:“广开言路”。

目前Google、阿里、海尔等公司的做法:内部孵化器,鼓励公司全员Pitch项目(提交策划),并且这些项目可以很容易的“上达天听”。策划部门也不用每天绞尽脑汁自己想策划,主要负责审核、讨论项目可行性,帮助提出想法的员工完善企划。对有价值的项目,公司帮忙整合资源、管理、辅助。

缺陷:就像20%现在对Google是鸡肋,加入这些企业的员工本来就不是想创业的人。想创业的谁有病去大公司啊。而且内部创业项目影响业绩,影响升职。上级不开心,也影响自己的职业规划。

改进方案:对外做VP+HR+孵化器。招聘的时候鼓励带项目企划、带团队进公司。与其给创业基金让他们自己去做,然后大部分钱烧掉,还不如发最低基本工资、给现成办公室、甚至酌情给宿舍,直接放眼皮底下指导。让创业者没有后顾之忧,也能大大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试想如果当时ofo是带项目进入阿里,整个团队在阿里的框架下运作,用支付宝租车,不锁车/乱偷车的人在芝麻信用处罚。。说不定很多创业项目会发展得更好。

---

当然所有的策略构想最初,都是理想状态,成功还是要通过大量的经验积累、试错、细节调整、完善。没有一个策略能适用所有情况。以上都只是给各位大家提供一些思路来参考。

希望祖国的企业都能蓬勃发展,希望祖国的明天更好。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百度发文号召全员节俭过日子,「喝水别用纸杯,擦手少用张纸」? 
  在公司里如何避免做“可复用性”和“可替代性”工作? 
  Google 的虚拟网络运营服务 Google Fi (Project Fi) 使用体验如何? 
  Google 的虚拟网络运营服务 Google Fi (Project Fi) 使用体验如何? 
  香港洗碗工那么贵,为啥老板不用洗碗机代替? 
  已经收到offer.,但是之前的招聘经理离职。怎么办? 
  公司来了一个职位和薪资都比你高,但是能力远不及你的人,公司领导安排你进行帮带,该不该帮?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需不需要做长远的职业规划? 
  为什么对王兴的评价这么高? 
  不辞职就找下家,属于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吗? 

前一个讨论
能否把1GB的数据压缩到1MB甚至更小的体积?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疑因汇丰银行构陷华为孟晚舟,汇丰银行深圳龙岗支行将关闭?





© 2024-1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