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广西南宁层层转包雇凶杀人案」案犯 5 人获得 2020 年 「搞笑诺贝尔管理学奖」,你怎么看? 第1页

     

user avatar   dong-lia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案子正好说明转包不靠谱。

在法律上来说,像这种以信赖合作对象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合同,一般是禁止转包的。比如建设工程就不能转包,转包无效。

为啥要禁止转包呢?原因主要有三个:1、层层克扣承包款。转包必然伴随着中间商赚差价,经过各个中间商的扣留,最终到了具体实施项目的人手中,已经所剩无几了。那必然不再具备实施项目的条件。

就拿这个案子来说,项目款是200万,经过层层转包,最终到了凌某手上只有10万元。10万元要杀一个人,连枪可能都买不来,更不用说其他专业工具了,就这种装备,还怎么谈完成杀人任务?

2、承包商素质不好控制。雇主覃某之所以雇佣奚某去杀人,肯定是对他有所了解的,比如奚某具有杀人熟练、经验丰富、胆大心细、善于伪装和逃避侦查、冷血、嘴巴紧等特点,所以覃某相信他完成任务没有问题。正是因为信任合作方的素质,才把这个项目承包给他。

但是由于经过层层转包,具体实施杀人任务的凌某,其素质相比就差了一截。主要表现在:1、他不敢杀人,但是骗钱的胆子很大,都骗到雇凶杀人的老板头上了。杀人和骗钱,在技术、心理素质要求方面都截然不同;2、他还向目标对象泄密,要求配合拍照诈骗。向杀人目标透露雇主信息,这可是杀手界的行业大忌!

所以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杀手,顶多是一个小骗子。转包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

3、转包的风险不好控制。众所周知,杀人是一项很隐秘的活动,但是如果层层转包,必然知情者众多,随着知情人的增加,泄密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个案子就是典型。

以上三点,都可能导致最终项目无法顺利完成。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老湿,那我怎么才能防止我的项目承包出去不会被转包呢?比如我看张三不爽,我怎么才能找到一个不会转包业务的杀手呢?

对于这个问题,老湿的回答是,出门右拐找派出所,他们应该有办法。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充分反映了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高信息不对称下因为市场摩擦而产生的无效率!

外包是非常常见的企业战略,一般来说是把非核心竞争力的部分交给市场,从市场上选取比较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来完成中间产品的生产或者工艺处理。在这里,显然雇主的目的很明确,但是因为自己出于风险规避、或者专业技能不足的情况,所以到外包市场上寻找机会。

但是,雇凶杀人的市场,存在相当严重的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对买方,也就是雇主一方来说,因为基本上不是这个市场的熟客,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的进入这个市场,唯一比较明确的只有需求和心理价位。但是卖方对自己的实力、对任务的难度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尤其重要的,卖方在社交网络上,也就是说对杀手的分布和能力的了解,远远大于雇主。

有了这个信息优势,那么显然对于卖方来说,就存在着寻租(rent-seeking)的空间。「有了生意先揽下来,然后利用自己的社交网络转包」就成为了卖方的一个优势策略。

尽管这个策略对卖方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市场而言,这就造成了以下三个问题:

  1. 多重边际。因为预期到将来的转包,可能还不止一次。那么价格必然就会在一开始设置的很高——每一层转包的上下游,都会给自己留出来一定的利润空间。像这个例子,就是开始的200万落到最后一个执行人手里,就只有10万了。中间的所有的链条,不产生任何真实的价值加成,所以这个完全属于市场摩擦所造成的损失,严重的拉高了雇凶的价格。
  2. 质量不可控。随着层层的转包,委托和代理关系也在不断的传递。而每一层外包其实都意味着控制权丧失了一部分——苹果外包给富士康,那都是亲密的合作,甚至于苹果还会给富士康投资,派工程师亲自去产品线解决生产问题等等。而像本例中的外包几乎就是教科书式的反例,本来这个地下的社交网络就高度不稳定,又没有办法亲密合作,所以到最后供应链的终端出现怠工、弄虚作假的行为(让被害人配合拍照骗上游),是预料之中的。
  3. 因为存在上述两个问题,雇凶者的顾虑也会更大——如果我的单子都会被层层转剥,那么谁会最终对我负责呢?我雇的人是不是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完成我的需求呢?所以,潜在的雇凶者也会减少。也就是这个市场的有效需求也因此而大大减少。

所以在这种市场摩擦过大的市场,如果没有监管,必然会出现上述的乱像,并不因为这是一个地下或者地上的市场而有区别。

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在战乱频发,社会治安环境恶劣的社会,雇凶杀人市场往往会相对的非常有效率——因为这个时候杀手之间社交网络所带来的信息优势,会很快的被杀手之间的竞争所抵消,所以雇主可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直接的、不转包的服务。而在本例中,经过了眼花缭乱的6层转包,居然还出现了最终端的执行者和被害人串谋的行为,导致整个项目流产。可见这个市场的摩擦力之大,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说明,当地的治安环境可能整体来说应该还不错,以至于杀手之间的竞争被打击的极其微弱,而是通过社交网络相互介绍,才能勉强维持生计。严打的越厉害,警察破案率越高,雇凶市场的摩擦力就越大。

希望这个市场能够继续的无效率下去吧!


user avatar   jian-gong-she-wei-ke-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合理,其实不论是大公司谈服务,小公司做业务,甚至分包找施工队,都是这种套路,对这种行为,我们有个很形象的称呼——“吃回扣”

如何避免“吃回扣”,一直是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这几个案犯,也用最生动形象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非法转包,缺乏相应的管理是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放到工程里,就是这样。

项目经理预算200万,让采购经理买一批石子。

采购经理扣下100万,下了100万的订单给代理。

代理一番操作,向供应商订了27万石子。

供应商贪心不足,只向矿山老板买了20万的货。

矿山老板心黑,只发了10万的石子给项目。

司机路上心想,十万石子也不少钱,直接卖掉,然后打印了一张石子照片送往项目部。


user avatar   abcwj 网友的相关建议: 
      

案子的过程就不说了,反正就是A因为利益和矛盾要杀B,结果花钱找到了C,C经过层层转包找到了F,中间经过了4次转包,一直到最后的执行人,结果最后执行人撂挑子了,反手和B合作骗了买凶者,最终被抓。

当看到这个新闻的介绍时,我瞬间就想到了下面这个广告图啊:

中间商赚差价是个严重的管理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类的产业,最后都搞成了豆腐渣,为什么呢?

基本上都是这样,层层转包,其实现在仍然是,只不过没有以前那么严重的明面转包了,但是仍然有转包,

我就说个建筑装修里面有个所谓的建筑资质证,估计很多朋友应该都知道,有了这个证可以接一些大单,接一些大的政府类的工程,办理这个证,费用不少,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时间周期大约需要大半年左右。

可办完证下来,难道都自己用了吗?

以自己的名义接单下来转包给被人做,自己赚点差价不美吗?

挂靠给别人用,自己赚差价不香吗?

啥,你说出事了怎么办?

大家一起死,做工的要钱之前难道不经过检测的?

就这么简单。(当然具体操作可没有我说的这么简单)

所以:说这个杀人案,应该是严肃的,可是说他获得搞笑诺贝尔奖,确实是搞笑,一个杀人业务200万都能够被层层转包了4层,到最后执行的底层手里只有10万了,

想想国家拨款某个项目下来,花了200亿,到最后底层实际只有10亿了,这差别有多大吧,想想大型集团企业也是这样,如果管理被层层转包,最后是个什么概念吧。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5年前,一房地产公司老板……”

哦,了解了,行业惯例导致的喜剧。

房建行业的转包、分包行为真的很严重,甚至有些企业内部都出现了严重的以包代管行为,坐拥资质的总部参与实际项目越来越少,以检查代替服务和支持,指导性的文件越出越不切合实际,到了下面项目部,干活全凭自己摸索,工程质量越做越差,工程经营也越来越糊涂,项目经理的赚钱方式不再是以工资+项目分红为主,而变成了“分包抽成”,只要抽成数额足以填补工程亏损后自身的风险履约金和罚款,就赚了。最终,企业和群众成了受到伤害最大的人,中间的发包人们赚得盆钵满盈。

国家近年出了很多政策和规定,来扼制非法分包、转包,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市场上乱象依旧,而且还使得流程合法化了,跟全国普遍不遵守劳动法一样的普遍而合法。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我,凭教科书知识已经理解不了这种魔幻的现实了。

目前能做的就只有尽自己所能的做好本职工作,但系统不对的话,我怕我越努力,越是助纣为虐,现在干活干得超级没动力。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众所周知,杀手行业也容易出现严重的「大企业病」。

当汇报关系层级过多时,职业杀手就容易失去创业公司的初心。中层领导不再沾手具体业务,成为周报整合员、月度汇报润色师、半年工作会议 PPT 讲解员。繁重的工作,最后压在了收入微薄的基层员工身上。

相关判决书,因为涉及国家秘密没有公开,但中国法院网的报道,已经解释了曲折离奇的犯罪过程:

 2013年10月,覃佑辉因担心其投资参股广西某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及南宁某置业有限公司亏损,遂指使被告人奚广安雇佣杀手去杀害魏某。奚广安又找到被告人莫天祥具体操办雇凶杀害魏某一事。

第一次转包:

  覃佑辉后将魏某的身份证复印件、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提供给奚广安,奚广安又将上述信息提供给莫天祥。覃佑辉、奚广安商谋以人民币200万元作为雇凶杀人的酬金,覃佑辉在宾阳县黎塘镇将200万元现金交给了奚广安,作为杀人的酬金,奚广安后又将100万元交给了莫天祥。
  2014年4月,奚广安向覃佑辉提议需要追加100万元杀人酬金,覃佑辉同意并许诺事成之后再给付。

第二次转包:

  当月,莫天祥雇佣被告人杨康生去操办杀害魏某一事,并交给杨康生27万元、一部存有魏某照片的白色手机、一张写有车牌号码的纸条及一张魏某的白底照片,许诺事成之后给予50万元。(注:第二次转包)

第三次转包

  杨康生后又找到了被告人杨广生去雇凶杀害魏某,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予50万元,杨康生将上述含有魏某信息的物品交给了杨广生,并将20万元交给杨广生。

第四次转包

  杨广生又雇佣被告人凌显四去实施杀害魏某,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予凌显四10万元。凌显四答应去杀害魏某,杨广生便将上述含有魏某信息的物品交给凌显四。事后,凌显四反悔,决定放弃杀害魏某。

最后,「基层员工」撂挑子了,毕竟,此时的酬金经过层层盘剥,已经从 200 万元缩水到了 10 万元。

  2014年4月28日,凌显四通过留字条联系上魏某,双方电话约定在南宁市青秀区某咖啡厅见面,凌显四当面向魏某告知了有人出资10万元要将其杀害,并让魏某配合照了一张手被反绑的照片,称用于向上家交差,后将存有魏某照片的白色手机交给了魏某。

从法院发布的官方通报来看,上述全部人员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有人可能会说,毕竟人没死,为什么还属于犯罪呢?个人认为,对于前几名「包工头」(奚广安、莫天祥、杨康生、杨广生)而言,可以成立故意杀人的未遂犯或者预备犯。

一方面,从预备犯的角度来看,他们均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工作,创造了完成犯罪所需要的条件;另一方面,从未遂犯的角度来看,他们以剥夺他人生命为目的,雇用凶手着手实施犯罪,仅仅是因为意志之外的原因未能得逞(基层员工不堪层层盘剥撂挑子了)。从各类「雇凶杀人」案件的判决情况来看,现实中被认定为是预备犯或者未遂犯都是有可能的。

对于凌显四,从报道来看不能判断是属于中止犯还是未遂犯。犯罪中止,简单来说就是「可为而不为」,明明可以完成犯罪,但自愿放弃了犯罪意图并且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凌显四并没有完全放弃杀人的意图,仅仅是因为不满酬金而边演边谈,或者仍然无法让魏某摆脱危险,那么更加接近于故意杀人未遂而非中止。

除了管理学方面的启发之外,这个故事还提醒我们,杀手集团接任务时要充分对客户进行背景调查。即便杀手们能够完成任务,我非常怀疑他们能不能收到覃佑辉许诺的,事成之后额外的 100 万元酬金。

从裁判文书资料来看,最初雇凶的广西商人覃佑辉近年来多次因合同纠纷与他人进行诉讼。也许是律师的服务无法让他满意,在其中一些诉讼中,他拒绝支付律师费用,导致被律所告上法庭:

也许,在法律战场上屡战屡败的覃佑辉,已经对司法途径感到失望,认为律师不足以实现他的野望了。

可惜的是,管理杀手,比委派律师,难度要大多了。毕竟,律所要是进行这样的层层转包甩锅,还是能让律协监督的,杀手就不行了。


user avatar   xue-yan-bo-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大佬们都已经分析的差不多了

我就说说今天的这个搞笑诺贝尔奖的获奖者都干了啥吧


声学奖:给鳄鱼吸氦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人类吸了氦气,声音会变尖变卡通,不用变声器,就能变声papi酱。

那么鳄鱼这样总爱大叫的爬行动物,吸入氦气也会有同样的效果吗?

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声学奖,就颁给了这项研究,获奖者是史蒂芬·雷伯(Stephan Reber)、西村武(Takeshi Nishimura)、朱迪斯·佳尼斯(Judith Janisch)、马克·罗伯逊(Mark Robertson)和特库姆塞·费奇(Tecumseh Fitch)。

这群研究人员很好奇,交配季节里,鳄鱼们发出的声音是否是在宣传体型。于是,他们“招募”了一只经常发出叫声的成年雌性扬子鳄,把它放在密封箱里,让它吸入正常空气或者氦氧混合气体。

所以,鳄鱼吸了氦气会发出唐老鸭的叫声吗?这项研究证明,会啊。


心理学奖:看眉毛,识自恋狂

心理学奖,则颁给了“自恋的眉毛”,获奖者是米兰达·贾科敏(Miranda Giacomin)和尼克拉斯·鲁莱(Nicholas Rule)。

他们发现,看一个人的眉毛长啥样,就能准确判断出一个人是不是自恋狂。

他们的结论是,独特的眉毛往往揭示了自恋的性格。


和平奖:按完门铃就跑

大量新闻报道显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外交官们,就挺喜欢半夜偷偷按对方门铃,然后拔腿就跑

《卫报》还援引了一位退休的印度外交官的观点表示,这类骚扰“既不新鲜也不罕见”。

因此,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荣获了2020年搞笑诺贝尔奖和平奖。


物理学奖:喝了酒的蚯蚓会跳舞

物理学奖,颁给了伊万·马克西莫夫(Ivan Maksymov)和安德里·波托茨基(Andriy Pototsky)。他们通过实验探究了高频率振动下蚯蚓的形变。

振动一池水,你会发现,在一个临界频率以上,水面就会形成驻波。这一现象被称为“法拉第波”。

马克西莫夫和波托茨基推断,由于许多生物大部分由液体构成,因此在合适的条件下,它们应该会经历驻波。于是,他们选择蚯蚓来进行实验,这是因为蚯蚓“拥有流体静力学的骨架,柔软的皮肤和充满液体的体腔”,并且很便宜。

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先把蚯蚓放在浓度20%的乙醇里待了2分钟,使其身体固定,然后将其放到薄薄的特氟隆板上,对板子施加垂直振动,让蚯蚓也跟着蹦起来。

他们使用激光测振仪来检测活蚯蚓的振动。果然,二人记录到了法拉第波出现的关键转变。

需要强调的是,这真的是一项正经研究。作者认为,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用来开发新的技术,用于探测和控制活体内部的生物物理过程(如神经冲动的传播)”。


经济学奖:贫富差距越大,越要亲亲

经济学奖获得者们的获奖理由,是他们试图量化不同国家的贫富差距与人们接吻的平均数量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贫富差距越大的地区,人们接吻的频率越高。

作者总结说,原因可能是,在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的国家,接吻在维持长期稳定的伴侣关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人们会倾向于更多地亲吻他们的伴侣。



管理学奖:外包也能套娃

今年的管理学奖颁给了五位中国“杀手”:奚广安、莫天祥、杨康生、杨广生和凌显四。

不过,由于他们还在监狱里,所以目前没有人能来领奖。


昆虫学奖:昆虫学家也怕蜘蛛

今年的昆虫学奖颁给了理查德·维特(Richard Vetter),来源于他在2013年一个“惊人”的发现:

尽管,昆虫学家经常要与昆虫打交道,但他们对蜘蛛的反应与对昆虫的反应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从事昆虫研究、日常与苍蝇蚊子白蚁“作伴”的昆虫学家,其实可能非常害怕蜘蛛。这种恐惧感可能来源于童年,甚至从事昆虫研究后,这种感觉也消除不了。


医学奖:听不得“吧唧”嘴

想象一下,如果舍友在你面前吃东西,你是不是一听到吧唧嘴的声音就特别难受?

哪怕不是吧唧嘴,只是咀嚼的声音都让你愤怒、厌恶,甚至想要攻击对方?——可能不是舍友有问题,而是你有恐音症!

这是今年搞笑诺贝尔医学奖的发现,获奖者包括尼克·维林克(Nienke Vulink)、达米亚·尼斯(Damiaan Denys)与阿诺德·范·隆(Arnoud Van Loon),其中一位隔着屏幕吃着苹果。

好在,这样的烦躁感并不是无药可救。在听到这种声音时,想象自己走在泥潭里,这是鞋子与湿乎乎的泥巴接触的“biaji”声,就不会生气了。


医学教育奖:政客干掉医学

今年的医学教育奖颁给了一系列政客,他们分别来自巴西、英国、印度、墨西哥、白俄罗斯、美国、土耳其、俄罗斯、土库曼斯坦。

有意思的是,唐纳德·特朗普本人也获得了这次的搞笑诺贝尔医学教育奖。

颁奖给他们的理由是,在这次新冠疫情中,这些领导者让人们看到,相比于医学本身,政客能更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老病死。


材料科学奖:便便冰刀不好用

这7位研究者(通过不可描述的实验)发现,用冰冻便便做的刀子其实根本不好用。

据历史记载,一个因纽特人用自己冷冻的粪便制作了一把刀来屠狗,并把它宰了。为了评估这种说法的有效性,我们做了一项实验来研究。

事实上,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记载中的场景,这些人中的一人模拟北极因纽特人的饮食,吃了8天的高蛋白和脂肪酸食物,研究者们从第四天开始收集他的便便。

随后,他们将这些便便放在-50℃的干冰中,确保它们充分冰冻。

但实验证明,冰冻屎刀并不好用,他们并不能切开普通的兽皮。


user avatar   dan-yuan-kai-shi-xie-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演了一出黑色幽默……

需要理清的是为什么第一个人花200w雇凶杀人,动机何为。

如何避免或减少类似雇凶案件再发生,如果凌显四杀人后逃窜,案件侦破起来会不会被当做随机杀人处理?


吐个槽,莫天祥挺厚道啊。

最不厚道的就是奚广安。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大家的回答,大家都在关注案子本身的离奇和搞笑,其实还是要回到题目中的,搞笑诺贝尔管理学奖上来。

这个案子能拿奖的核心,就是以一种荒诞的现实,嘲讽了现在的管理学上的很多事情。

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层层克扣,层层转包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建筑行业,国内许多著名的豆腐渣工程的直接原因就是这个。

上升到国家管理,国家拨款300亿扶持某个行业或者某些群体,真的到最后想要扶持人的手里还能有多少?3亿?

这个案子魔幻到,连雇凶杀人都开始了这种层层克扣,层层转包的恶习。这已经成为了管理学上的顽疾,对所有的行业(包括杀手界)都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可以想象下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user avatar   ni-feng-xing-chen-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知友邀请。

笑一笑过后,不免有些叹息。

作为法律从业者,时常会有一种无力感。

众生皆苦。

看到的太多,却对很多事无能为力。



以前,我在朋友的群里看到这样一个消息:

当时学刑法魔怔了,思考着如果换成是自己,三年以下的刑期,在有可行性的情况下,能够挣多少钱?

我在A4纸上写写画画,就这么算了一下午。

当时没有去问这位朋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如此行径。

但我猜……一定是个很苦的故事吧。


年前有位姑娘,对我的影响很深。

她是通过搭线,找我做法律咨询的。

问题是:欠了各种平台的高额贷款怎么办,我不还会不会对我妈妈有什么影响?

看到不想还钱,一开始我以为,又是一位没有控制好消费观念的大学生。

直到她告诉我自己的故事,我才知道不是。

这位姑娘是单亲家庭,母亲的腿需要做手术。但她没有钱,所以借了各种平台贷款。虽然能报销的都报了,但后续的各种费用一直持续了很久。

慢慢叠加,最后各种乱七八糟的网贷款到了五位数,其中甚至还有那种贷款。

姑娘没钱还贷,但高额的利息却与日俱增。

当时我叹了口气,在知乎发了想法,说24%-36%的民间借贷利率,实在太高了。

后来给姑娘在贷款方面出了点意见,哪些钱其实不用还、哪些钱应该先还、哪些钱还有得谈、遇到危险怎么保护自己……

但也……只能这样了。

姑娘仍然需要还许多钱,二十岁的年纪还未出校园,已是重债压身。

我知道类似欠款的人还有许多,如果想帮,是帮不完的。

无力感很重,但我从她身上看到什么叫坚韧。

回去后我问师傅:如果是你接到这种咨询,你还会收费吗?

他笑着看着我说:你还太嫩。


在知乎上,我也曾收到这样的咨询。

且不论,我解答了可能涉嫌违法甚至是犯罪。

但我知道,这又是个悲哀的故事。

涉及到贪污腐败与复仇。


今年遇到最离谱的咨询之一,当属一个大姐。

打电话说:有人抓她做犯罪的事情。表示自己现在被涉黑势力的人控制了。

我回答:遇到这种事应该先报警。

答曰:那你报,我不报,我怕黑社会。


今年二月份有个姑娘被网恋对象强奸,当时也是问我:

“我再约他出来,我带把刀。他肯定还想动手动脚,我这时候把他杀了,算不算正当防卫?”

我苦笑着劝说不要杀人,杀人没有拿赔偿香。不如让他坐牢,付出代价。

“不要因为一个人渣,就毁了你下半生的生活。和他同归于尽,不值得的人是你。”

姑娘想通了,找我帮忙,还谈好了价格。

然后帮她整理材料,花了大概十几天。

最后姑娘拿了赔偿,8万多。

不知道算不算阻止了一场命案。

——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好歹我也是忙了十几天,十余天别的事情都没干。付出了劳动,整理了一系列材料。

结果:在想法区吐槽……

倒不是图一点小钱。要是实在情况特殊,或者有什么困难,请我喝杯咖啡好好解释一下,或许我都不会那么难受。

付出了劳动,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有种被侮辱的感觉。

后来回去跟师傅说,他还是笑:“你太嫩,吃亏是福。教一百次不如遇到一次,以后不会了吧?不要浪费你的同情心。你以后会看到更多,但不是弱势方就一定是好人。”


我时常会想,是什么让一个人甘愿犯罪?

犯罪心理学上已经有专业的解释。

但我仍然认为,有时候有些人犯罪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只是单纯的因为:

生活太他妈苦了。


类似的案子,在源头上我已经看到了许多。


写这篇回答,并不是说为所谓的违法犯罪分子洗白。各种扯淡的违法犯罪分子,我也见过,他们根本不值得同情。

令我讨厌的更多。

比如,只是因为懒得上班,就对学生敲诈勒索长达数年的……

也有因为来钱快,选择去农村“卖货”诈骗老年人养老钱的……


除了上述的以外,也可能存在其他的情况,在人性交织扭曲中,从另一角度和立场来说,似乎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如果说前面那个被强奸的姑娘,她要是真的杀了强奸犯,我毫不意外。

如果贷款的那位,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还钱,我也不认为她心底其实很坏。

众生皆苦。

可能会有前辈笑话我,这些案子实在太小儿科,对此还能有想法实在稚嫩。我也知道诸位大佬,办各种连环杀人、涉黑涉毒、抢劫致死等案子都能处变不惊。

但其实有些恶,总是让我思考。到底是什么把人逼到宁愿坐牢,甚至连命都可以不要,甚至也可以为之杀人。


题中的这个案子确实搞笑。

如果调查流程中的起因、还有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接活,可能会发现穷凶极恶者。也可能有被逼无奈者。

但无论如何,他们犯罪就是错了。


说出来可能有些矫情。

但其实我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各种苦痛看得越多,反而越坚定。

这篇回答其实没有实际意义。

并不像笔者其他回答一样,会涉及到案例分析。

只能当作一通胡言乱语。

几位犯罪分子的层层套娃,导致恶也能充斥着喜感。

但它终究是恶。


看多了刑事案件,平时不会表露出来。

但心里很清楚,那种面对众生皆苦的无力感,随着同情心的消磨在减少。尤其是直面案件的时候。

因此我仍然在寻找,一些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

总之,无论如何,都要对生活抱有希望吧。


以上有些文不对题,只是记录想法的胡言乱语罢。

算是写给自己的随笔。




     

相关话题

  怎么评价B站十几岁暴红的关掉姐?那些鬼畜视频是否侵权?若是,那应该怎么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暴力侵害? 
  仿真枪,枪支鉴定标准的未来走向将会如何? 
  单身女性在中国被长期跟踪骚扰应该怎么办? 
  新规要求酱油、醋等必须有完整酿制工艺,不得使用配制酱油、配制食醋等称呼,会有哪些影响? 
  近日,一网友微博实名举报“前婆婆吃空饷,此事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如何看待B站财经类up主巫师财经被扒抄袭、造假? 
  媒体报道「招商银行厦门市分行行长坠楼身亡」,具体情况如何?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精神病人的免责有意义吗,为什么不能废除这项法律呢? 
  朋友圈刷屏「给我一面国旗」现象反映了什么心理,为什么传播如此之快?平台活动使用国旗是否有风险? 
  为什么反乌托邦三部曲中在国内只有《1984》名气较大?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肖战出演最美逆行者?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网传松下中国籍管理人员禁止中国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九·一八相关内容,并最终导致员工选择离职?





© 2024-12-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