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3000 万光棍」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q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才看到,有一群人在知乎上不断地对性别比失衡的问题进行「辟谣」,还不小心到了我的通知里面。

比如这个答案的最高赞:

又比如:

真的让我很惶恐,因为显然在他们的矛头下,我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造谣者」嘛,比如下面这几篇:

这几篇加起来二百多万阅读,统统说的是性别比失衡的事情,那都是我写的呀……

于是只好害怕地打开他们的论据,看看这个「3000万光棍」到底是被他们怎么辟谣的。


一,这些辟谣能成立吗?

先引用其中第一个辟谣

90年代初,有学者利用相关统计数据的对比发现了人口性别比数据中存在的疑问,比如,离调查年份越近的性别比越高,而离调查较远年份的性别比逐步恢复正常值,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口性别比偏高是“假”的,因为这部分漏报或瞒报的女性婴儿事实上已经存在,只是在人口统计的数据中没有被“算”出来,等过了一定的时间段,这一部分人口会逐渐显现在统计中;并且通过1990年普查数据进行存活人口反推,可证明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在于出生过程中女婴的瞒报、漏报、错报现象(徐毅等,1991;曾毅等,1993) 。

曾毅这篇文章发表于1993年,他的结论是这样的:

记住他的三个主要结论:

1,1983-1990年见,女婴漏报导致出生性别比升高至少占出生性别比超常部分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以上。
2,产房出生性别比在108到109.7之间,比正常值高出2-3.7个百分点。
3,漏报女婴加上产前性别鉴定可以解释80年代后期我国出生性别比的绝大部分,因而也说明了溺弃女婴不是我国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

然后这位引用者是怎么归纳这个论文的呢?

因此这些学者认为出生性别比超出正常值主要是漏报、瞒报造成的,中国并不存在事实上的性别比偏高问题。

人家明明说的是:

漏报+产前性别鉴定=80年代的性别比升高

到了这位答主的答案里,就成了:

漏报=性别比升高

这两个等式是一回事吗?


第二个辟谣

持性别比失调论调的文章我见的多了,所有的文章都忽略了大量问题,这背后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就像全球变暖成为政治正确一样,但我依然可以给你找出很多关于人口漏报的文章

总和生育率、出生性别比的修正与评估研究——基于1982—2010年历次人口普查、1%抽样调查数据 米红杨明旭

在这里,他们再次引用了一篇学术论文,米红和杨明旭2016年2月发表在《人口与发展》上的文章《总和生育率、出生性别比的修正与评估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画出了这样一幅图:

在图中最高的那条带×的线指的是官方统计值,下面那条带实心方块的线是作者考通过

基于1982—2010 年间的四次人口普查、三次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人口留存分析法,重构出我国1982—2005 年间各年的单岁组人口数; 提出一种自修正迭代算法对0 岁组的死亡概率和人口数进行了二次修正; 进一步测算出各次调查时点的低龄组( 0 ~ 5 岁) 人口漏报率。

等算法估计出的真实出生性别比,可以看到,在1991年之前,作者和1993年的曾毅得到了一样的结论,那就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主要来自漏报等因素,而在1991年之后,两者逐渐接近,而且趋势相同——从1991年到2010年,都在升高,而非下降。

根据论文作者的计算,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出生性别比约为118,即118个男婴对应100个女婴。


第三个辟谣

无论80后90后,历次人口普查都是低年龄段男孩比女孩多很多,而到了成年的时候,男女的比例就会趋于平衡,男孩突然少了几百万,女孩则突然多了几百万。
方遥:如何看待近期媒体宣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00后性别比例失调加剧? 对中国4次人口普查低龄人口数据的再认识 存在重报、漏报问题 - 快资讯

这里的第二个引用来自侯亚杰和段成荣在2018年2月发表在《中国人口科学》上的文章《对中国人口普查低龄人口数据的再认识》,辟谣者再次想用他来证明“人口漏报”导致了性别比异常升高,那这篇论文到底说了什么呢?看下图:

在这张图表上,作者考虑到这样的漏报之后,计算了每一年的漏报大约能解释性别比升高的百分之多少,以及去除了女婴漏报之后的性别比,结果和前两个论文也十分一致:

1,90年代之前,漏报能够解释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性别比升高

2,1991到2000年,漏报能解释四分之一的性别比升高

3,2001年之后,漏报能解释的部分越来越少。

在去除了漏报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图上的虚线——修正后的出生性别比——可以看到在2010年出生性别比下降后,这个数字也超过113(虚线在中线以上,而中线刻度是112.5),在2000到2009的大部分时间都在115-120之间。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丑态百出的所谓「辟谣」——他们确实拿出了很多论文,但是他们并没有看过这些论文,或者是故意将这些论文的结论扭曲了,说了谎。

他们不断地高喊着——辟谣了辟谣了!低龄女婴漏报了!然后让人觉得这个低龄女婴漏报似乎就是造成性别比虚假失衡的罪魁祸首而自己是这个大发现的揭露者。

但却从来不会告诉你,他们自己引用的论文的结果是,

1,即使去除了人口漏报,1991年之后的出生性别比还是很高。

2,从1991年到2010年,出生性别比是在不断增高的。

3,2010年的人口性别比至少在113以上(侯亚杰和段成荣),而米红的计算是118。


前年的时候,有一篇挺有名的文章,史耀疆和Kennedy的Delayed Registration and Identifying the “Missing Girls” in China,也表达了中国的性别比升高是由低龄女性漏报导致的,发表在The China Quarterly上,当时我还写了一个评论:

其中有这样一幅图,我们发现,虽然1990和1995年的出生性别比在20到25年后下降了,但是2000年的出生性别比却在15年后进一步上升到了126:100。这说明「低龄女性漏报造成性别比失衡」的模式可能并不适用于全部年份。

然后我今天才发现,在去年时,人口学家蔡泳对这篇文章也写了一个评论,同样发表在The China Quarterly上

文章用每年的入学数据计算了一幅图,估计了每个出生年份的出生性别比:

蔡泳的这篇论文和之前米红、侯亚杰等学者的文章,还有我的计算都得到了非常类似的结果。他认为:

大意是说:低龄女婴漏报,人口学家已经知道几十年了,他是性别比升高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从1980到2010年的出生人口中,即使加回去女婴漏报,Missing Girl仍然有2000万之多。虽然在2010年之后出生性别比已经好转,但仍然在正常水平以上,因此在2017年之前Missing Girl可能已经高达3000万。

所以,以后再来「辟谣」的话,就别再说什么女婴漏报瞒报了,老掉牙的东西,过时了。


二,中国的光棍到底有多少?

使用国家统计局进行的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看表格6-1,我们能到最新的真实调查结果。

可以看到,

1,无论哪一个年龄,男性未婚人口都要远多于女性未婚人口,例如在25到35岁的区间内。未婚女性比未婚男性少42%

2,由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比是1.55%,把抽样比除掉之后,15岁以上的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要多4027万人。

3,上面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从65岁开始将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全部一一配对,而且配对年龄从高到低逐次进行,那么当从15到65岁的未婚女性全都有配偶的时候,也只够得上匹配20-65岁的未婚男性,15岁到19岁这5个年龄段的未婚男性全都还是光棍。他们加起来正好就是4000万人。

4,在理论状态下,15-19岁的这批人可以找到比自己小5岁的人口,但我们能看到,由于出生人口在缩减,所以这5个年龄段的男性会对应6个年龄段的比自己小5岁的女性才能匹配完,然后多出来6个年龄段的男性没有配偶。

5,然后这6个年龄段的男性可能需要对应7个年龄段的比自己小6岁的女性才能不打光棍

6,然后这7个年龄段的男性可能需要对应8个年龄段的比自己小7岁的女性才能不打光棍

……

这就是庞氏骗局。

数据就在上面,不信的话,可以自己动手算。当然,辟谣者大可说国家统计局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漏登大量成年未婚女性,堵上我等的嘴。


三,这么多光棍怎么办?

我倒是觉得,没什么怎么办。

我4年前在这个答案chenqin:「2025 年时中国将有 3700 万单身汉」的数据靠谱吗?有什么解决办法?里计算的结果是:

2000年出生的男性将有14.1%在2050年仍然单身

这个数字很高吗?很值得忧虑吗?让我们看看隔壁邻居: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日本厚生劳动省管辖的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2018年发布的数值(2015年数据)令人触目惊心。终身未婚率方面,男性为23.4%,女性为14.1%,男女均创出历史新高。尤其是与上次发布的数据相比,男女均提高3%,特别是男性的未婚率更是创出历史新高。

“终身未婚率”在日本是指年满50岁尚未有过结婚经历的男女的比例。2015年的日本国势调查(相当于中国的人口普查)显示,男性达到23.37%,女性为14.06%,与上次2010年时的结果相比迅速上升。

也就是说,日本约4个男性中就有1人终身不结婚,而7个女性中也有1人终身不婚。照这样下去,到2030年,日本男性的约29%(即3个人中有1人)将在没有婚姻经历的情况下孤独终老。

2015年时,每4个日本男性,就有一个一辈子结不了婚。每7个女性中也有1人终身不婚。

他们急着辟谣了吗?

真的,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一辈子不结婚也不会怎么样。

所以,有点志气,别再用造谣当辟谣了。


user avatar   wang-ming-47-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起底一下,如何用数据造谣,选择性挑选数据传谣。

这是3000万光棍的造谣出处。

3000万光棍的造谣,起源于2004年。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是2010年。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20岁至29岁的适婚年龄人口。

男性人口总数为1.1484亿人,同年龄段女性为1.1358亿人,两者只差126万人,整体比例趋于均衡。 [2]


正常男女出生性别比,是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男婴出生数为105。

按照20-29岁男女人口基数,不仅没有重男轻女导致的堕女胎,反而是男婴少了400多万。


但没人关心这个真正的事实。

大众传播的是3000万光棍这个造谣数据,以此证明中国存在大规模重男轻女,大规模堕女胎。

而事实是不存在。


记住以上事实,2004年开始,各种新闻和数据造谣中国重男轻女,大规模堕女胎,导致光棍3000万。


谣言广为传播的六年后,2010年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了。

适婚年龄人口,不仅没有所谓的重男轻女导致的堕女胎,反而是男人少了400多万。


不存在重男轻女导致的大规模堕女胎,也不存在对应的3000万光棍。

人口普查数据,八年前就推翻了3000万光棍的谣言。


但一个2004年的造谣数据,连续传播了十多年。

现在仍然被伪造成事实广泛传播。


翻翻原文。

 但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周海旺则坚持“3000万”一说。他的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依据是:在2002年全国出生的1604万人中,男孩比女孩多了近150万人。如果照此发展,20年后,全国因出生原因造成的男女性别不平衡人口也会多达3000万人。而到了2040年,这些人群恰恰是在22岁-49岁的适婚年龄。
  “出现3000万光棍的时间不是在2020年,而是2040年以后。”他说,“这只是一种假设的前景,但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不是没有可能出现这种结果。”


这是原文里造谣数据的原话。

某砖家在2004年,根据一个2002年的独立数据,推测出2040年后,中国22岁-49岁的男人,会出现3000万光棍。


明白了吗?

3000万光棍谣言是这么来的。

砖家看到一个独立数据,然后一拍脑袋,得出2040年后,40年后,会有3000万光棍。

于是,这个40年后,会有3000万光棍的瞎推断。

被各路造谣人士掐头去尾一传播,变成了中国现在有3000万光棍,因为中国重男轻女,大规模堕女胎。

中国人吃女婴不吐骨头。


一个从2004年传播至今的谣言,在原始的出处当中,成立时间却是在40年后的2040年。


当然造谣不分早晚,不怕太早,虽然2004年就开始造谣,大规模传谣。

2010年又被数据推翻,但无所谓,反正时间是在40年后,在2040年后。

到时候人口普查数据继续推翻,又可以把谣言实现时间改在2080年嘛。


在一个中国光棍的出处。

楼上数据帝引用的人口调查数据:

1,无论哪一个年龄,男性未婚人口都要远多于女性未婚人口,例如在25到35岁的区间内。未婚女性比未婚男性少42%
2,由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比是1.55%,把抽样比除掉之后,15岁以上的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要多4027万人。


这完全是故意炮制出来的定制数据。

法定结婚年龄,女人比男人小两岁,平均结婚年龄,男人大2.3岁。

当女性全部到达平均结婚年龄,都结婚了。还有2.3年的同龄男人,未到结婚年龄。

这里是3000万的结婚人口差额,如果只看结婚男女人口。

女人结婚早两年多,结婚人数本就比男人多3000万。


所以压根不能像数据帝一样,故意用未婚人数差额,去倒推人口差额,倒推光棍数量。

更不用说,数据帝还把15-21岁的男人全部制造成光棍,这种光棍数量能不惊人吗?

看光棍数量,必须拿超过法定结婚年龄的人口数据去比较。


放着成年人的数据不去对比。

专门用已经出现过多次重大偏差的出生数据,去推断几十年后的男女比例失调,用来反证当下的问题。

只能得到显而易见的偏见。


另外,男人终生不婚率比女人高了近一倍,终生不婚人数比女人多,这不是正常数据吗?

因为男人终生不婚的人数多,然后得出适婚年龄,未婚男远多于女人,这不是搞笑吗?


日本厚生劳动省管辖的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2018年发布的数值(2015年数据)令人触目惊心。终身未婚率方面,男性为23.4%,女性为14.1%。


日本男人终生未婚率比女人多10%,难道是因为日本人重男轻女,大规模堕女胎,导致日本男人比女人多10%?

女人嫁二婚都要结婚,男人大量终生不婚,未婚女难道还会比未婚男多?

故意略过男人大量不婚的事实,选择性炮制数据,男人可不得比女人多几千万的光棍嘛!

......


男人一辈子不婚的概率,原本就远远大于女人。

并不能因为男人光棍未婚多,得出男多女少的结论。

中国男女人口差异,直接就能用人口统计数据对比出来。

在然后,女人能靠嫁人改变命运,男人没钱结不了婚这不是常识吗?

人口普查数据已经证明80-90这一代,根本不存在男多女少。


农村根本不存在因为堕女胎,导致的男女失调。

农村剩男怎么剩下的?

统计数据证明,这跟男女比例无关。

而是因为城市掠夺农村,贫富差距过大,导致农村女人嫁到城市,甚至给城里人当二奶,这才导致农村男人剩下。


看明白了吗?

男女比例并不失调的这一代,完全都是因为贫富差距变成剩男,剩女的。

在当下的至少20年内,根本不存在各种造谣所说的,因为重男轻女导致的男女失调。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有人告诉你中国有三千万光棍,你就回复他一句话:对不起,我不买房。

小时候就经常听见一个新闻数据,那就是说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当时我想:这可麻烦了,不会成为不安定因素吧?

我相信年龄稍微大一点的80后、90后,应该都记得很清楚,就是从小时候就看见新闻说:中国男多三千万。

结果到现在,我的想法改变了,因为我发现:怎么每年、每代人都精准多三千万?

你这个数据怎么就这么有觉悟?恐惧营销去库存也不是这么玩的啊,买不起就是买不起啊。

比如2016年各大主流媒体报道,说中国80后男的比女的多三千万,可能有15%都找不到对象。

到了2019年,还是国内各大主流媒体报道,发了一篇通稿,把主人翁换了,内容变成了:90后、00后的男性比女的多三千万,性别失调严重...

后来00后性别失调严重话题,甚至还上了热搜:

我们来看看这篇通稿的内容,怎么写90后、00后的:

三个亮点:

1、90后性别失调很严重。【数据1】

2、00后比90后性别失调更严重。【数据2】

3、这个数据1、2的来源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分析出来的。

他还分析得出来过什么结论?他当初说一旦开放二孩,人口将爆破式增长,甚至中国可能面临社会崩溃的风险。

原文:2014年3月的《人口研究》上翟振武表示,全面放开二胎的话,将累计多出生9700万人,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生育率将达到4.5。

结果开放二胎以后,前段时间出生人口数据我们都看见了,不是爆破式增长,是跌破了警戒线,这专家简直是反向预测大师...

就是说:2019年这个标题《3100万剩男?80后90后请往后稍稍 00后才是最慌的》的文章,是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翟“大湿”以后,再由全网各个主流媒体通稿扩散出来的新闻。

懂了吧?换句话说,这个新闻的根源数据来源就是翟“大湿”预测,那你信翟“大湿”吗?

我就好奇两点:

1、反正我至今没看见他预测的出生9700万人人在哪?如果一个人有如此严重失误的预测,他后面分析确定还靠谱吗?

2、请告诉我,我们是如何精准保持每一代人都男多女少三千万?80后正当年的时候,说80后多三千万,现在80后基本全部都结婚了,没法战略忽悠了。

就开始扯90后、00后,甚至还分析说00后是性别失调最严重的人群...

我说这不是违反常识吗?应该是越年纪大越保守,越年轻的新生代越开放,怎么到翟“大湿”这里又变成了反向预测?变成了00后才是最保守的一代人?你信吗?

我反正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年纪越大,比如基本都是姥姥那辈的人,才越把儿子看的重!后面从80后到90后、乃至00后,基本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思想是完全消失了。

别说什么传宗接代概念了,现在的年轻人是连一胎都不想生,还会在乎是不是生的儿子吗?你怕不是搞笑吧...

也别说农村,现在农村的新生代夫妻也更喜欢女儿,因为儿子真的生不起啊!一个儿子一套房子,谁生得起?

下次有人告诉你说,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回复他:

“谢谢,我没钱,我不买房。我都躺平了,婚都不想结了,随你怎么恐惧营销,多一个亿我都还是买不起。”

个人觉得:恐惧营销真没意思,你越恐惧营销,年轻人越不会奋斗,只会更加的颓废,这种内宣伤害大于鼓舞。

当然三千万光棍也不是谣言,而是回形针式的科普,就是这些媒体说的是事实,但是他只说部分事实。

1、多三千万男性,是全年龄层多三千万,不是适婚男多三千万,难不成20岁女孩去和80岁老爷爷谈恋爱?

2、是960万平方公里的整个中国多三千万男性,均摊到你所在的片区,男的可能就多几个人。

3、自然条件下,男性出生率本来就高于女性多一点,因为男从小就手贱、调皮,所以死亡率高于女性,所以天生就会多一些,这属于大自然的平衡。

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实际上中国男女比例基本是均匀的。

而且现在女性的婚恋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是沉重,因为并没有男多女少,所以导致女性择偶可选项实际上很少,而且时间很紧迫。

下面才是真相,希望广大姐妹们收到,忠言逆耳,利于行啊!不要在给假数据欺骗了。

这才是中国的现实婚恋情况:

1、婚姻市场对男性更友好,对女性充满了歧视。

为什么?因为男的可以打光棍到40多岁,只要他40岁事业成功,他就不愁结婚,换句话说,女性虽然起点比男性高,但是大自然是平衡的,男性在打持久战方面,更有优势。

80后男性,未必匹配的就是80后女性,他甚至可以匹配00后的大学生。

但是反过来,女性一旦错过了黄金生育年龄,在婚姻市场上面就会饱受歧视,这就是事实,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我个人认为这种歧视行为是错误的)。

女孩年轻时候,比男性是更容易找对象,但是给你选择的时间很短,必须在27岁之前搞定,27岁之后举步维艰。

我不歧视27岁的女性,但是婚恋市场会歧视,我没办法,只能说: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2、大城市严重的男少女多,已经是非常残酷的存量搏杀了。

中国目前所有的大城市,基本都是男少女多,原因不复杂,女方不用买房,所以在当地找对象就好了,然后很容易就可以留下来。

但是男的很难逃过买房这一关,所有混不好的,都回老家了。如果还有人在给城市女性白领鼓吹什么男多女少,制造幻觉,这种宣传实在是害人一生。

换句话说,中国男女婚恋,其实是在差不多的起跑线。

1、比例基本均匀。

2、女方起点高,但是技能时间短,过了27岁就压力大。

3、男方起点低,买房压力大,但是一旦渡劫成功,选择面极大,而且时间充沛。

这才是中国三千万光棍的真相,这才是婚恋市场的真相。

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不是东西部之间教育均贫富吗?我很担心这个趋势。将来会不会婚姻均贫富?把东部的剩女,强行婚配给西部山区的贫农。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昭和年代不扫黄;

平成年代不需要女人。

智人确实没有太多自由意志,

但也依然是高级动物。

繁衍本能不必然投射至生育需求;

性冲动也不必然投射至三次元交配。

只有脑电流是真实的,

却无关脑电流的产生方式。


user avatar   wei-jing-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user avatar   qhx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不知道,以前看新闻总说他这不好那不对,还有徒弟打记者什么的。

要么就是让沙溢的儿子安吉叫他爸爸。

以前不爱听相声,也没觉得郭德纲究竟是好还是坏,最多就是嘴皮子利索,损人不重样。

直到后来有一天突然就爱上了听他的相声。

每天晚上不听一段就睡不着觉,跟有瘾的似的。

然后前天突然梦到跟郭德纲谈恋爱,他拉着我的手跟我说情话……

在梦里就吓出了一身冷汗,甚至于郭老师还亲切的称呼我母上为:伯母。

我说,你们两个是同辈人,就不要互相客气了吧?!

醒来后,一股难以言说的感觉,这几天再也没敢听他的相声,总觉得别扭。

唉,跑题了……


user avatar   ling-jian-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不是算人口买卖,你报警看警察抓捕抓不就知道了么?




  

相关话题

  有哪些属于当代人的浪漫? 
  为什么社会普遍对警察意见大? 
  如何看待广西 47 岁男子已患艾滋仍强奸 15 岁少女,一审被判 5 年,法院回应称「调卷审查中」? 
  如何看待媒体报道烟台男子 4300 万元个人捐款被街道转走,反遭起诉被「逼捐」2855 万成老赖? 
  苏北农村老大爷行为出人意料,是头脑简单想的少吗?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讨厌外人抱自己的宝宝?是嫌弃外人吗? 
  快递小哥因想休息故意酒驾求被抓,称「工作太累又无法辞职」,为什么快递小哥不能休息?反映了什么问题? 
  因试用期遭劝退,一男子为发泄情绪删光自己在职期间所写系统代码被判刑十个月,如何看待这一审判结果? 
  如何看待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称给员工准备了 6 亿多发年终奖,还要给员工加工资、解决住房问题? 
  现在网络上对五毛群起而攻之这一现象原因为何? 
  谁去过东莞,有什么感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中科院期刊分区的二级学科把「核物理」除名引起核物理学家集体抗议?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体操有很多动作被禁了?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