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是中国创造的财务专业术语。在国际社会,有关业财融合的讨论较少,存在疑义。在中国,业财融合是受到广泛认可和推崇的。财政部于2016年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明确提出管理会计应遵循业财融合的原则,原文是“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那么,什么是“财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本文将让读者了解业财融合是什么,业财融合要解决什么问题。
业财融合是指财务人员深入业务获取知识和信息,通过监督和分析业务执行情况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我们在《财务研究》2018年02期,汤谷良教授发表的《企业“业财融合”的理论框架与实操要领》找到财会界学者对业财融合的定义:
以上学者都提到共同的关键性内容:对业务人员进行监督和评价,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现在大家听说的Finance BP(业财岗位)的职责和目标就是帮助管理层管控业务。
业财融合天然的设置就是将业财人员放在业务人员的对立面,业务人员从此多了一个监督者(业财),当这个监督者带着考核任务要求业务人员降成本时,两者势必将展开一场拉锯战。因此,尽管管理者非常推崇业财融合的改革方向,业务人员对此是带有抵触情绪的。例如华为的项目财务经理(PFC),一个真正能实现业财融合的非常重要的角色,负责协助项目经理进行项目概算、预算、核算、预测、和决算,在企业不景气时期被裁掉千人,任总对此公开表达了不满:“我们招聘大量的优秀员工加入PFC的工作,是为了培养未来的接班人,PFC在高潮时曾达到1700人,其中有大量外国名校毕业的博士、硕士,我正高兴过几年我们就具有提升财务专家、干部的资源基础了,突然几年前一阵寒风吹,不知谁裁掉了1100人,让我生气不已。不知是谁干了这事,华为心声社区上也不检讨,这种领导鼠目寸光”。可见,虽然华为和公司高层对PFC寄予厚望,但PFC仍然处境维艰。言归正传。
值得注意的是,在商业实务中,业财融合和业财一体化存在细微的差别。同样来自于汤谷良教授发表的《企业“业财融合”的理论框架与实操要领》:
业财一体化是指信息的融合。通过对系统、流程、组织方案的设计,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拉齐,避免出现业务与财务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信息是管理的基石,业务是信息的输入端,财务是信息的输出端,管理层是信息的使用者,因此管理层当然希望信息越可靠越好、越即时越好,信息充分才能决策。梁宁老师有句话非常深刻:“管理者失去权力是从失去信息开始的”。
业财融合是一个比业财一体化更宽泛的概念,包括了信息融合、文化融合、管理融合、认识融合等方面。可以说,业财融合是改革方向,业财一体化是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一、业财融合要解决信息不一致、不即时的问题。
上文提到,业财融合的目标之一是使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一致。业财信息不一致的原因各式各样,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沟通不到位、数据计算口径不一致、业务规则不固定等都有可能导致业财信息不一致,长此以往,管理层难以判断信息的可靠性也就无法基于信息做出决策。如果能在系统中将业务流程和数据转换规则固化下来,业务和财务部门使用同一个计算口径,业财信息一致性将大大提高。在业财信息一致的基础上,信息越即时,所提供的价值越大。
二、业财融合要解决管理滞后的问题
业财融合的另一个目标是对业务进行事前控制。传统的财务为已经发生的业务出具报表。举个例子,销售环节有平台费、广告费、市场费、运费、税费、保险费等等,因为财务不懂业务,在核算和对账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业务沟通,找到差异原因,然后出具报表向上汇报,管理层通常在月中收到上个月的报表,看看上个月的业绩,对表现不佳的部门加以鞭策,然后等着看下个月的报表。如果财务比业务还要精通业务,知道平台费通常在哪个节点产生、市场上如何定价、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和机会,就可以对业务进行颗粒度足够细的、可实施控制的前瞻性预测,为管理层提供可行的事前控制方案。这也是为什么说业财人员是业务人员的监督者。
实施业财融合需要从流程、系统、数据、人员、组织、文化等各个方面开展变革,和数字化转型一样,管理层的决心和魄力是变革的基础。
二十年前看舰船知识,介绍国外军舰各种高大上,介绍国内翻来覆去的112、113、167,还有四艘破现代,实在是找不到其他可以撑门面的军舰了。
说多了都是泪,真的不容易啊。
当年6000吨就是神州第一舰,如今4万吨小平顶下水竟然可以悄无声息,想都不敢想。
海军的发展真的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