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树大师 的答案写的有些片面了,无异于论证拜占庭的衰落却从巴列奥略王朝才开始说起。科勒-叙利亚战争虽然对埃及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但是失去了这一地区对埃及基本等于将软腹暴露出来。
先简单写一下托勒密王朝早期的历史吧,文章可能较长,见谅。
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巅峰是在托勒密二世和三世期间。相比起继业者战争中先后成为过交战地的希腊本土、小亚细亚和巴比伦等地区,埃及始终在托勒密一世的领导下安然无损,并且成功在乱战中确保了对昔兰尼、塞浦路斯以及科勒-叙利亚这几个关键地点的掌握。而对于托勒密二世,他的王国的利益并不仅在埃及本土,而是大半个东地中海,尤其是希腊本土和科勒-叙利亚地区。在地中海,托勒密最重要和亲密的盟友罗德岛为埃及的贸易担当了一个中转站的工作。作为地中海最兴旺的商业城邦之一,罗德岛的商船可以有效地把埃及的粮食转运到爱琴海和小亚细亚地区,同时把如葡萄酒和橄榄油的商品出口到埃及。而罗德岛也得益于埃及海军的制海权,可以无须担心其他敌对势力的劫掠,自由进行贸易活动。因此,在地中海的制海权直接决定了亚历山大里亚贸易的兴盛。而从地理上来看,一旦失去了海军,以及东部的关卡培琉喜阿姆(Pelusium),上下埃及无异于门户大开。就如同后面的安条克四世可以自由顺着尼罗河一路抵达底比斯一样。
作为一名高超的外交家,托勒密二世总是能够找到合适的盟友,避免像曾经独眼的安提柯那样与数个敌人同时作战。托勒密二世的主要敌人来自三个方向,埃及西北方的马其顿的安提柯二世,东北面的塞琉古王国的安条克一世以及自己同母异父的兄弟,在276 BC自立为王的昔兰尼统治者马格斯。而在马其顿方面,他最得力的打手就是伊庇鲁斯的国王,同时也是他半个姐夫的皮洛士。皮洛士在希腊期间始终能够压制住马其顿的安提柯二世,而托勒密则以诸希腊城邦“自由的守护者”自居,通过提供粮食和部分援军的方法来协助雅典和斯巴达对抗马其顿的霸权。对于托勒密埃及,粮食始终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筹码,典型如克雷莫尼迪恩战争中最后决定雅典围城命运的是埃及的粮食供给。此外,粮食对于托勒密王国不仅是用来交易的商品,更是可以用来压制敌人行动,使他们在征战中得不到补给。为此,埃及和黑海地区来往甚密,尤其是博斯普鲁斯王国。作为希腊世界另一粮产重要地区,博斯普鲁斯从某种意义上是埃及在出口粮食方面的竞争者。但是托勒密二世依然与博斯普鲁斯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以避免对方成为自己敌人补给的供应方。而埃及的富饶更是大大增加了托勒密王朝的威望,典型如226 BC的罗德岛大地震中,仅在粮食方面,托勒密三世极其慷慨地无偿赠送给了罗德岛100万阿特巴(artabas)小麦(将近3万多吨),这还只是赠送给城市本身的,另外有两万阿特巴赠给比赛和祭司们,以及一万二千阿特巴供给附赠的10艘三列桨帆船,更不要提其他如300塔兰特的白银和各类大量物资人力了。
而即便是在克雷莫尼迪恩战争中的重大失利、随后第二次叙利亚战争中科斯岛海战(具体时间存疑,但是结果明确)的惨败从大局和一系列后果来看马其顿-塞琉古同盟依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爱琴海岛屿虽然一度失去,但是到了250 BC像提洛岛上照样过着纪念庆祝埃及国王的“托勒梅亚”节。马其顿本土的负担也使得安提柯二世无法继续有效控制新获取的领土,243 BC柯林斯的独立直接使安提柯失去了最重要的海军基地。而阿拉图斯领导的亚该亚同盟也使马其顿无法继续掌握希腊本土。此外,昔兰尼在马格斯死去后终于又回归了托勒密王朝的怀抱(具体经过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个回答Han Solo:古代被戴绿帽子的君主有哪些?),而安提柯和塞琉古的同盟也经过托勒密二世的外交手腕调度后被瓦解,塞琉古直接与托勒密王朝联姻成为了盟友。至此,托勒密二世以自己的实力以及埃及强盛的国力依然占据着东地中海的领导地位。在埃及本土,托勒密更是亲自下场击败库什王国,进一步往上埃及南面的下努比亚地区扩张,征服了第一瀑布与第二瀑布之间的Triakontaschoinos,以压制埃及本土群众和南面的非洲王国。民生方面,自托勒密二世父亲开始建造的大图书馆也在进一步建设完善。而他本人则开创了托勒密王朝崇拜,通过将统治者与传统神明相连接(可以,这很埃及),以团结埃及本土的马其顿-希腊人和埃及人于王朝诸王和王后们的神像前。
在随后的托勒密三世的统治期间,托勒密王朝的军事力量达到了最高点。托勒密三世在响应自己外嫁的妹妹贝勒尼基求援后发起的第三次叙利亚战争中,一度占据了安条克城,甚至进逼到了巴比伦,俨然一副武德充沛的样子。但这种强盛所基于的是对埃及人力和资源的压榨,而后果很快在埃及民族与文化的矛盾就要爆发并蔓延开来了。
当王位传到了托勒密五世后,在上埃及由本土埃及人发动的叛乱已经席卷了将近3/5的国土。这不仅仅是因为某些通俗的解读如“拉菲亚之战中埃及人被给与了武器”,这次大规模叛乱的爆发涉及到诸多长期因素:王朝对本土人实施的强迫劳役以及税率问题、此前在战争中大量支付给雇佣兵们银币带来的贬值、大批希腊-马其顿移民造成的生活空间挤压以及最基本的因为不公平特权等原因产生的埃及反希腊人/亚历山大里亚人情绪。自亚历山大以来希腊化政权的统治虽然算不上宽松,但是起码和此前的波斯人相比好过一些。但是这已经是将近一百年前的事情了。自205 BC开始以底比斯为中心的叛乱持续了将近20年,这中间造反的本土法老政权还收到了来自南方麦罗王国的援助。在战后,托勒密王朝更加频繁地与上埃及的祭司阶层保持亲密关系,在司法权方面,神庙的祭司们高于一般村镇,而仅低于诺姆行省的将军(strategos,原军事主官职位,后进一步成为行省主管)。尽管叛乱得以平息,但是这只不过是托勒密五世统治期间的灾难之一罢了。
在外,塞琉古的安条克三世并没有在拉菲亚的惨败之后放弃对科勒叙利亚的争夺。随着第五次科勒-叙利亚战争的失败,从加沙开始的叙利亚领土都被夺走,王国在亚洲被锁进了西奈半岛。此外的其他海外领地也失去了大半,色雷斯,小亚细亚西南的卡里亚以及爱琴海海军基地萨摩斯岛都为马其顿的腓力五世夺走。奇里乞亚和以弗所也让安条克占领。至此,托勒密王朝历代保障的海外领土只剩下了塞浦路斯。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锤。托勒密王朝内部也是斗的不亦乐乎。托勒密二世开始的内部通婚(并不是之后所有托勒密国王都是兄弟姐妹之间通婚,也并不单单是为了保障所谓“血统纯洁”)本应做到削减王位觊觎者的数量,但是却并没什么效果。在经过了托勒密四世的大兴杀戮,五世的近臣乱政,终于托勒密王室成员内部的斗争在托勒密六世、克里奥帕特拉二世和托勒密八世这一托勒密版“三巨头”时期达到了最混乱的地步。而托勒密六世为了夺回科勒-叙利亚对塞琉古的新君安条克四世的宣战更是几近自杀,塞琉古王国直接破关而入,将这个一百多年的宿敌逼到了生死存亡之秋,安条克四世则干脆顺着尼罗河而下大摇大摆地到了底比斯,给自己加冕成了法老。
也是在这一时刻,罗马人正式开始了对托勒密王朝政务的介入。事实上,如果没有罗马特使拉埃纳斯(Gaius Popillius Laenas)以及和安条克四世的名场面(“在陛下您踏出这个圈之前请给我回复”),托勒密王国可能就要提前一百多年告终了。但也从此,罗马的存在成为了托勒密政务决策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便是之后当托勒密六世后面趁乱反杀塞琉古,打进安条克城加冕“亚洲之王”也顾虑到罗马此前对安条克四世做出的决定,意识到罗马人不会允许东方出现过于强大的势力,也只能作罢支持德米特里二世为塞琉古国王。罗马人的干预却在此之后从不间断:为平息争端将王国领土划分给六世和他的兄弟八世,吞并昔兰尼,苏拉扶植托勒密十一世上位(马上让亚历山大里亚人弄死了)以及后面的吞并塞浦路斯和最终的凯撒和屋大维的入侵。托勒密王国在依靠罗马人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后终于以王朝最出名的女性末代君主的死亡而告终。
总结一下,造成一些问题产生的因素只能说有好有坏。尽管王朝的高度集权有效确保了托勒密王国能够将力量投射到遥远的小亚细亚和爱琴海地区,但是这是基于王朝初期君主的优秀能力和对本土小规模骚乱的镇压,一旦失去了这些要素带来的结果就是不可避免的内部族群冲突。此外,早期王国发展依靠的外来引进希腊移民(开垦法尤姆,建设亚历山大里亚)在托勒密王国失去了制海权后越来越少,使得希腊人在埃及整体人口中依然不算多,虽然由希腊人的军事组织能够确保军队素质和忠诚,但是数量上的不足导致军队十分仰赖外来的雇佣兵。而在引进埃及本土征召兵后,带来的叛乱却也同时在后续环节进一步通过与祭司阶级的互动整合了国内各阶级民族。但无论如何,外敌实力的增强,内部统治阶级的不和和与本土埃及人以及城市居民的冲突都是造成王国衰亡的关键。即便是有了罗马人来制衡外敌,也同时限制住了自己。即便托勒密王国到了克里奥帕特拉七世还在试图改革以争取王国的续存,但是有些时候真的不是只能靠个人的奋斗,也要看外在的因素,而在公元前一世纪的地中海,托勒密王国已经不够再继续保存昔日主宰地位带来的荣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