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当时的统购统销政策可以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并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之后农民较低的社会地位吗? 第1页

  

user avatar   58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在说什么东西,农民地位低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如果说城市是劳资矛盾的阶级歧视,延伸到城市对农村的剥夺也是一种阶级歧视。

非要设置一个时间点,那就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后,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只要工业化就要城市化,只要城市化在不能对外转嫁前提下就要对农村剥夺。这不是后来主观上想要亲农民想要跨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能决定的,而是客观现实不能背叛的阶级利益。


user avatar   zu-guo-zhen-x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这么说。事实上,统购统销一定程度上还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当初实行统购统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私商通过投机倒把,对农民“趁你病要你命”进行盘剥,在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对粮食压价买入,抬价卖出,从中牟取暴利。这种行为不仅导致了粮价上涨,同时还对农民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而统购统销,把粮食销售给国家,由国家按照固定价格购买,严禁私商自由销售粮食,正是避免了这种情况的继续发生。

不仅如此,国家统一购买粮食,同时也防止了农民卖粮食不赚钱导致农民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低下的状况。很多人谈起统购统销,几乎三句话不离剪刀差,说农民在统购统销和剪刀差制度下,被迫低价卖出粮食,高价买入城市工业品,并愤怒的批判当时对农民的剥夺。然而这种剥夺,本质是一种market economic的现象。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经济上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工业品本来就稀缺,农业品本来就多,按照market rule,物以稀为贵,工业品价格高、农业品价格低,是相当正常的现象。我们现在经常听到,“农民卖农产品不赚钱”,放在那个年代,只会更加严重。这种时候恰恰需要的,是anti-market economic,国家统一购入粮食,统一销售工业品,价格由国家决定,防止市场规律压低农产品价格导致农民的贫困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说:“理论上确实是这样。但问题在于,你国家统购统销后,也没有改变卖粮食不赚钱的现象啊,农民还不是得高价买入城市工人兄弟生产的工业品?剪刀差不是依然存在?”

然而很可惜,我朝前三十年,国家一直在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相比之下农村工业品的价格则是受国家计划调控,几乎处于原地爬行的状态,农民的生活一直是在改善,而不是原地不动。

另外,我国实行统购统销的那几年,剪刀差反而是在不断缩小的,这个问题我专门整理了一篇文章,详见:

如果有人觉得这篇文章太长不想看,那我这里有一个更简单的版本:

总结:在统购统销制度中农民并非是被利益损害的一方,相反,国家通过统购统销不断地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同时压制工业品价格的增长,这些都导致了农民购买力的增长。农民现在地位较低确实有原因,但原因显而易见不应该由统购统销来背锅。

差不多就这样吧,想到了再补充。


2021年11月20日更新

首先鄙人感谢诸位的厚爱,在此新增加一些内容,以飨诸君。

近日的知乎上,涌现出了一批迫真“农民之友”。这些“农民之友”,特别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为李德胜治下的农民哭惨。在他们口中,李德胜治下的农民正攵策可谓是惨无人道,巨大的剪刀差、强制集体化和统购统销,可谓是暗无天日,直到那一位上台,允许农民进城,农民的日子才好过起来。

那么这种时候,我们就不由得要问一句了:“亲,你说的农民,到底是哪一部分农民呢?”

事实上,农民和农民不可一概而论。农民内部也是分成分的。一般来说,越是贫穷的农民,容易沦为被剥削阶级的农民,越是支持集体化和统购统销;越是富裕的农民,有望跃升成剥削阶级的农民,越是反对集体化和统购统销。

根据当年的调查报告,农民及其对统购统销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贫农,缺粮户:这部分农民家底薄就算有为数不多的余粮也得卖掉换钱,还要不少人没有余粮甚至缺粮,自己种的粮食不够自家吃,还得依靠国家的商品粮供应。对他们而言,粮价波动是相当要命的事情。因而他们对于统购统销,基本上是拥护的。

2、富裕中农:这部分农民多数由中农上升而来,家境较好,余粮较多,希望留着余粮发家致富,从事粮食投机剥削。统购统销堵了他们的致富路,因而他们最反对

3、一般中农:这部分农民的家境介于富裕中农和贫农之间,因而他们的心态也基本介于二者之间,对统购统销比较犹豫。主要心态就是随大流,不支持也不反对,能不卖就不卖,能少卖就少卖,一定要卖就按照规矩卖。

4、前地主、富农:他们的余粮比富裕中农还多,但是由于在土地改革中被群众斗怕了,一般表现比较顺从,国家要求卖多少,他们卖多少。

另外还有失去土地进城的农民和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这些农民也不种粮食,和之前提到的贫农、缺粮户加起来,起码可以有一亿人,他们也需要国家商品粮的供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其实已经可以看出问题来了:为什么某些迫真“农民之友”喜欢哭李德胜时代的农民?因为他们是站在地主、富农和富裕中农——简而言之,剥削阶级和准剥削阶级的立场上——去指责这一政策的。对于这些有较多余粮的余粮户而言,他们可以留着余粮,趁贫困农民乃至一般农民有困难的时候放高利贷,逼得后者背上几乎不可能还清的债务,为此卖地,卖农具,乃至卖儿卖女,沦为前者的农奴。这样,余粮户们就可以跃升成为真正的剥削阶级,或者从小剥削阶级跃升为大剥削阶级,就像他们历史上的阶级先辈那样。要不了几年,中华大地就会重新回到解放前,一小部分大地主占据了广大的土地,而广大农民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所以我们回到问题:

当时的统购统销政策可以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并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之后农民较低的社会地位吗?

可以这么说,统购统销确实损害了前地主/富农、富裕中农的利益,阻断了他们重新恢复/跃升成为剥削阶级的路,奠定了他们“较低”(相对于当真正的剥削阶级)的地位。

但对于广大贫苦农民来说,统购统销则是保护了他们的利益,使得他们有困难的时候,给他们帮助的是发放救济的人民政府,而非放高利贷的地主富农。尤其是对于缺粮户而言,他们可以以一个稳定的价格把粮食卖给政府,而不是在急需用钱的时候被“私商杀价,苦头吃足”。同时在自家粮食不足,需要吃商品粮的时候,他们也可以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从政府手中买到粮食吃。

顺便补充一点小知识:统购统销,购的粮食是余粮,是农民暂时剩下来不吃的粮食,不是农民的口粮,也不是种子粮和其他用于生产生活的粮食。统购统销中确实有工作出现问题,以至于把农民的非余粮“购”掉的情况。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但之后也进行了纠正。另外对这些余粮,是“购”,不是“征”,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会超价征收余粮队的余粮。

然后分享两个小彩蛋:

彩蛋1:农村的统销工作

彩蛋2:统购统销前,某个被坏分子的谣言忽悠瘸了的可怜农人

(暂完,后面想到再补充)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统购统销问题,基本可以把中国现代历史给顺起来,挺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tg拿天下的基础是农民,要给农民分田。建国后按照承诺分了。

毛为首的领导层有非常明白工业化才有前途,毛很早就说拖拉机替代人的问题,工业化才能强国,才能吃饱。

但是目标是有矛盾的,斗完了地主,自由经济立即面临大危机。

以前农民没地,消费粮食很少。粮食在地主手里,地主也只能吃一份,多余的粮食成为城市商品粮的来源。

地主没了,小农先自己吃饱,存足备用才卖粮。商品粮比例下降。

农业税不够吃,城市立即面临饿死的问题。

而且当时同时在建设工业,劳动力转工业,不生产粮食,只消耗。还要出口部分粮食换工业设施。

同时人口因为和平和经济好转开始大涨。嘴多了,粮食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

这个时候是两难,放弃工业,就是马尔萨斯陷阱。不放弃,就得得罪农民。

最终选择统购统销,定量供给,计划经济。

危机缓解,工业可以继续,但是这个动作剥夺了农民的粮食定价权,农民怨声载道,对抗。同时单户收粮成本过高。

于是农业合作社出台,进而是人民公社,收粮对社就行了。同时可以组织劳动力修水利提升产量。

从数据看,这套有效,粮食产量超过人口增量,人均粮食产量增加,但是消费被定量卡死,人民生活提升不大。

之后是大跃进,试图更大规模的组织,压榨出更多的工时,加快工农业发展速度。

但是管理无法把压榨出的工时有效利用,特别是工业炼钢,上层不懂,毛到了灾难后才去东北亲眼看看钢是怎么炼的,而一些基层干部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是在利用多余工时毁灭经济。

此后,粮食增长一直被人口增长所抵消,人口的快速增长只能通过工业化解决。

到了70年代,化肥,良种,农机初步反哺农业,才勉强让农业增长速度跟上人口。

而供给制下,人民消费还是几乎没有增长,只是国家控制的粮食多了。

其实,这个时候统购统销是可以变通的,因为工业化后马尔萨斯陷阱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这也是承包制的基础。

后来,计划生育终于让人口增长降低下来。承包制提升了农民的积极性。化肥农机良种越来越多。

80年代,统购统销终于变成了合同采购。完成了历史使命。粮食最终回到部分自由经济,回到建国初。

而人民生活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改善。多出来的粮食吃得到了。

所以,人均粮食产量是硬道理,工业化是唯一出路,统购统销是人多粮少不得已的办法。

90年代末,工业反哺农业基本普及,粮食增长放慢。

但是这个时候多年计划生育也到了人口增速大降的时候,而工业发展已经有足够能力出口工业品换粮食。

于是粮食进口量大增,人均粮食消费水平越来越高。这里普及小常识,肉是粮食转化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大增就是的表现就是吃肉多了。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父辈祖辈的苦难牺牲出来的。


user avatar   zhang-chen-xu-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损害农民利益不假,但说“奠定了之后农民较低的社会地位”这话可就不对了

城里住的是什么人?

统治阶级极其附庸

农村住的是什么人?

被统治阶级

地位高低还用得着统购统销取奠定吗?




  

相关话题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战争,只有抗美援朝总被提起? 
  想结合历史事实来深入了解入关学,有什么明史、清史方面的书籍可以推荐? 
  爱上历史人物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为什么1618年-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这么血腥? 
  上海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博物馆? 
  历史圈大v们有没有在各自回答评论区或者很小众的历史类文章作者里发现历史水平非常高但还不是很出名的ID? 
  如何评价《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外历史上有什么好玩的轶事? 
  文科班女生居多,政治历史是文科,但是为什么会有“女生不关注历史政治”这种说法? 
  请问一下为什么周朝君主称「王」,汉朝君主称「帝」,唐、宋君主称「宗」呢?另外封号尊号谥号有何不同呢? 

前一个讨论
薇娅偷逃税款 6.43 亿元,被处罚共计 13.41 亿元,那么她大概赚了多少钱?这些钱是什么概念?
下一个讨论
土地流转真的有必要吗?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