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地理位置决定的
首先:大部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本来利润率就不高,交通成本很多时候不能忽略。东南亚国家的交通位置太好,而且又能走海运,自然是首选。
其次:东南亚地去国内有配套的原料生产,可以就地生产。要是在中国的中西部,很多配套的原料都没有,更没有配套的产业。这个问题混淆了一个概念:一个地方很穷,不代表一个地方生产成本低,因为用工成本有时候不占太大的部分。(其实就是沿海的工厂基本也是中西部的穷人多,所以用工成本也不必考虑),恰恰相反,在中国很多时候越是富裕的沿海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越发达。比如我们看很多地方都会形成生产某一种产品的集中地,为何?有时候是地理位置缘故,有时候是偶然,但是很多时候是配套的原料或者关联企业多。或者我们看看中国浙江义务的小商品市场,那边的价格肯定是很低吧,但是你能说那边很穷吗?有时候正是地方发达,配套产业丰富,交通物流发达,所以才可以降低成本。
再次:人口密集,劳动力相对更加低廉。还有,其实中国西部落后并不是全都落后,而是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比如我们看XJ,如果是乌鲁木其,当地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又比如说内蒙古,如果单论呼伦贝尔地区也是很富裕。而又比如我们认为的贵州算是落后吧, 其实还好,毕竟也落后不到哪里去。但是我们看真正的落后地区,比如西z,估计高原反应那些人都受不了。又比如XJ的其他地方,安全都不一定保证。看见没,难道你要在XJ的一个地方建一个厂(安全都难以保证),或者在青海投资(这位置有点偏的离谱),或者是内蒙古的落后地区(难道外面都是蒙古包的那种,交通基本靠马车那种吗),再看看中部(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山西),这些地方真的那么穷吗?其实公资差别不大,但是还是难以解决交通便利的问题,毕竟临海是最好的,所以都是很不靠谱的,所以当然首选东南亚。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东南亚的国家基本是很集中的,这种很容易降低成本,行成规模。一旦形成规模,就比较容易对当地有一定的影响也容易争取到政府的优惠条件,总之好处多多吧。而中国的中西部落后地区很多又涉及到少数民组问题,建一个厂子万一有什么纠纷多麻烦。不过肯定还是有很多外资企业到中西部的,只是没有形成规模而已,基本只是少数
但是这些都是最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位置问题,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一般在交通发达,配套设施完善的沿海城市,中西部地区的穷人完全可以去那里打工(现实情况不也是这样么),而且挣得工资肯定比企业建在中西部的要高。从这个角度说中西部的外出务工人员也是短期受益者,因为如果将企业建在中西部,按照当地的工资标准,他们的工资肯定不如沿海的工资高,但是长期来看,将企业建在中西部确实能起到带动地区发展作用。不过对于企业来说,把厂子建到沿海部主要考虑的是成本。但是对中国来说考虑的是地区发展,这个就差别很大了,如果企业建设到中西部,那边的经济就会被带动,但是企业逐利是最重要的,不在乎帮助哪里发展什么的,对于中西部的民工来说,去那边打工一年可能也就来回一趟火车票就行了,这个交通成本也不算贵,所以实际上现在的情况是,沿海城市的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中西部务工人员是自愿承担交通成本的(其实双方都有好处,一方面有了廉价劳动力,一方能够赚取比家乡高的工资),但是不要希望企业帮助中国发展,企业只会逐利,随着成本的增加,自然会去更便宜的地方去。
当然这里讨论的都是大规模转移的问题,很多产业很多公司转移的问题。如果只是少数几个公司,不是很具备代表性。如果我说中国田径为什么不如欧美,你非要说出了个刘翔什么的我无话可说。大趋势是向东南亚转移的,一些行业可能有特殊的特点所以会去内陆也不一定,当然这里也不会考虑政策优势,或者政治上的考虑。很多人举例富士康,比如富士康向内地转移什么的,我觉得有一定的政策优势,行业特点,还有一点就是内地有很多的人才和配套设施东南亚不具备,如果我们看富士康的布局,基本都是在中国,欧美这些地方,富士康不是不想去东南亚地区,而是那里的条件还不具备。
ps:
我看有的答案说外来无工人员其实希望在本地工作。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富士康建在河南,内蒙古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猜测出富士康的工资在当地肯定是有竞争力的,我们看那些当地知识水平不高的人还能进去工作吗?所以我们看出,所谓的背井离乡去工作从一定角度来说是一种成本。正是有这种成本才使得很多人呆在家乡不出去,也使得很多人能出去找到工作(如果没有这个成本人人都出去,那么那些农民工怎么找到好工作)。相反,如果工厂健在当地,那些以前出去打工的农民工能不能进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有可能不具备竞争力,进去不容易。当然,我并不是说工厂建在当地不好,而是如果健在当地,可能受益最大的不是原来那些出去打工的务工人员,因为由于门槛高,他们很可能不好进去。
我想先确定一下楼主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什么?
劳动密集型_百度百科
劳动密集型(Labour-intensive)为生产一定产量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劳动投入的比例高于其它生产要素比例的产业。如轻纺工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这些产业占用资金少,设备的技术程度低,容纳劳动力较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或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或者在新的物质技术上形成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可以看出来劳动密集型产业范围比较宽泛是涵盖了一二三产业的,根据一般认识我们就主要讨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涵盖的范围比较多,有附加值高的也有附加值低的
海关总署: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东南亚转移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10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了2014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郑跃声表示,传统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商品,正在向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转移在加快。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品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下降了0.6个百分点,至44.4%。在欧盟和日本的市场份额分别下滑了0.9和2.4个百分点,分别是41.2%和58.2%。与此同时,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同类产品在美国市场份额分别提升了0.8和0.1个百分点;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的同类产品在欧美市场份额同比分别提升了0.6、0.3和0.4个百分点;越南、泰国、孟加拉的同类产品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分别提升了1、0.4和0.1个百分点。
上面这七大类没有说清楚是哪七大类 请看这条
我国纺织品七大类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分析
据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介绍,今年1-6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3.67万亿元,下降3.6%,占我外贸出口总值的56.4%.同期,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1.33万亿元,增长1.3%,占20.4%.
我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衬衣换飞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上面讲的:
这些产业占用资金少,设备的技术程度低,容纳劳动力较多。
那附加值的高的 产业呢?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或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或者在新的物质技术上形成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往中部转移啊 富士康没去东南亚,去了 内陆。
富士康_百度百科
大陆分部
1.郑州 2.深圳鸿观科技园 3.惠州龙溪 4.佛山 5.中山 6.南宁 7.昆山 8.淮安综合保税区 9.南京软件科技园 10.常熟厂区 11.杭州钱塘科技园 12.上海松江科技园13.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14.太原15.晋城16.烟台17.北京18.天津滨海19.廊坊20.秦皇岛21.营口22.武汉23.嘉善24.重庆25.成都26.龙华科技园27.衡阳28.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9.河南南阳30.重庆综合保税区A区31.河南鹤壁32.江苏阜宁光伏科技园33.河南济源34.河南睢县
世界布局
你看东南亚不多嘛,亚洲还是集中在大陆,甚至是内陆。
本来郑州以前是有计划搞纺织城的,后来招来了富士康。然后 最近每季度都有消息,有新的企业入驻航空港区,这些都是什么企业,大多是富士康的同行业或者上下游企业。
少年这是我今天(2015/3/27)看到的 请你感受一下:
2015年前两个月,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紧紧扭住重点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在重点项目投资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100%。
截至目前,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重点项目取得明显进展:郑州机场二期配套工程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均已获批,路网、供水、电力、热力、燃气、通讯等工程全面推进。
富士康就深圳智能手机生产线搬迁郑州与港区达成备忘录,凡客小镇、航空物流园、研发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
其他项目,酷派手机产业园、绿地会展城均开工建设。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唯品会中部地区物流基地用地手续已报省政府待批。天宇手机产业园、中兴手机生产基地一期生产线均已投产,二期正在开展征地工作。瑞弘源蓝宝石项目一期具备投产条件,二期建设方案完成。手机产业园二期厂房全部封顶,4月底可具备入驻条件。顺丰电商产业园正在进行用地清表、围墙圈建和文物勘探工作。中移动数据中心与河南总部项目已立项,近期可启动规划设计。
另据了解,围绕项目建设实施,郑州航空港区招商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目前,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已与韩国NVK公司签订柔性透明OLED项目投资协议,与民生投资公司签订了5年500亿元的投资战略合作协议。美国超微公司 (AMD 编者按)计划4月份来郑就中高档主板、高性能服务器研发生产基地进行考察对接。正威集团与53家手机整机和配套企业签订入园协议,力争年内引进100家手机企业。
郑州新厂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一个月
这种招商速度地方政府大概不会用在纺织业上吧
用郑州的例子是我对这里确实比较熟悉,当然成都速度更有名一些
为什么印度在经济方面发展得不如中国好?印度落后于中国吗? - 知乎用户的回答作为一个二手半吊子读书人 我只能引用下
@图灵Don的这一部分回答 对东南亚的国家也是部分同理的
2)如果你是富士康,在印度将会遇到的问题
富士康这个制造业大户,在中国大陆吸纳了超过120万就业人口,对经济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这里有个数据可以侧面反映:2012年上半年,郑州富士康进出口额达到104.3亿美元,占河南省进出口额的48%.
如果它要在印度建立一座工厂,将会大概率的遇到哪些问题?
第一,土地问题。私人土地所有,神圣不可侵犯,实际上阻碍了集中利用从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张五常说过,牵涉到征用或收购土地,又或者牵涉到地役权,私人往往难于处理,政府主导的交易费用更低。
第二,电力问题。印度电力供应不足,农村很多地方没有通电,全国大面积停电。停电,这对于以电力作为机器设备运转动力的制造业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第三,交通问题。更为方便的空运、铁路、公路、海运交通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便的交通意味着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
第四,工人和工会问题。工会组织全国性的罢工,这对中国闻所未闻,在印度不是新闻。70万煤炭工人大罢工,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印度煤炭工人大罢工加剧电荒--劳动报
之前我说中国工人是世界级的水准,山西不见天日的矿工、富士康整天做机械动作的工人、建筑工地上风吹雨淋的农民工,没有社保,经常加班,每年回家一次,你能想象中国工人吃苦耐劳程度么?换做美国、德国、印度早闹翻天了。
第五,政府支持力度。印度当地的政府没有GDP考核压力,比起中国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富士康落户成都,“70天时间、250亩厂区、8栋建筑、13万平米厂房”,创造了成都速度,创造了世界建厂史上的奇迹。
250亩厂区、8栋建筑、13万平厂房,放到印度,你说要修几年?
其实厂房土地还是不最重要的,我再补充一点,富士康建个厂需要10万人,这10万人不是凭空多出来的,一下子招这么多人,谁能做到 ——政府!
对,就是政府,省政府负责招人,每个地市都有任务,落实到你地方领导头上
人多任性,这种动员能力简直可怕,蓝星上你找不到第二个国家。。。。
富士康郑州园区员工已超过30万:90%来自河南(2013年12月08日)
所以对于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和内陆转移的的过程,我更愿意看做是 产业升级。
这就是大BOSS说的 转方式、调结构 。
工资成本上涨一定会挤出 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的,迁走、甚至倒闭一部分企业不是坏事,留更大空间出来给能挣钱的企业。
中国工人是世界级的水准 请感受一下 :
这个女工和库克讲的不是中文,亲!
我们的大学产业化,就算是渣渣 教出来的学生数量也是很可怕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多到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
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已经没有农民工高了。。。。
但是,产业转移后 我们要加大发展第三产业对不对?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中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中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
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可见,这种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那么问题来了,高素质低工资第三产业人才哪家强?
新一轮的人口红利来了。
———————————————————分割线—————————————————————
另外,对于
@磐僧第一个答案
我认为 答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 简单的全部当作低附加值低利润低价格的产业了
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率远没有想的那么低
2014年8月16日消息,富士康本周发布了其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其第二季度的合并收入达到了8790.9亿元新台币(约合293亿美元),环比减少0.49%,但是毛利率达到7.05%,比第一季度增加了1.01个百分点;富士康第二季度的净利润为201.9亿元新台币(约合6.73亿美元),环比增长3.2%,每股收益1.37元新台币。
工资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农民工更愿意在家乡城市工作
富士康内迁为何引发蝴蝶效应
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输出劳务最多的省份之一。富士康的到来解决的就业问题无疑帮了当地政府一个大忙,不少在长三角珠三角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河南。
几十万人口的回流,带来的是投资和消费,内陆城市更低的房价、生活成本有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月薪3-4000想留在深圳很难,留在郑州就不难了,离家乡近工人的心理压力也不会那么大。内陆的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在这一点上是很有优势的。
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少使用海运
93吨iPhone6从郑州发往美国 约60万部苹果手机运到美国电子产品的时效性非常强,出口是不会优先选择海运的。iphone6就是空运到美国的,93吨,而空运是不受传统位置限制的。另外国内也是非常大的消费市场,内陆城市反而更有运输优势,尤其以郑州为例,处于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国内任何地方输送货物几乎是等距的,更节省运输费用。
另外铁路运输的时效和运量,也非常适合高附加值产品,记得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欧班列么?
2014年中欧班列运送近50亿美元货物进出境2014年海关监管进出境的16条中欧货运班列运送货值48.62亿美元,随着海关下一步重点推进中欧班列便捷通关协作机制,这条丝路贸易新纽带有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统计显示,目前中欧货运班列运输的主要货物为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汽车配件、存储器、百货用品等。
郑欧班列“拉”来的国际陆港
2014年,郑欧班列开行班数占中欧班列1/4左右,稳居全国前列,货运量占中欧班列1/3左右,开行班数、货量货值和满载率均居中欧班列第一,成为国内准备时间最短、实现常态化最快、每班载货最满、出境口岸最多、货源覆盖最广、回程班列组织最好的赴欧班列。
那么我要提一个问题:
重庆、郑州、成都、武汉、苏州、义乌、长沙、哈尔滨等等,都有中欧班列,为什么郑州的运量最大、班数最多?
当然,中欧班列还赔着钱呢。。。。因为回程没货拉~~
但是你看下面的说明
回程货太少难盈利 8条中欧班列“赔钱赚吆喝”
事实上,如果单个集装箱的货物价值超过了200万人民币,那么通过中欧运输就比走海运更划算。
其实现在郑欧班列已经往回拉进口路虎了,慢慢发展会好的。
米字型高铁,国际陆港,全国首个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以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30年后GDP赶上美国,
郑州就是东方芝加哥、中国的法兰克福。
所以,部分内陆城市还是很有优势的,关键是利用好自身优势选对产业发展方向。
郑州现在有电子设备制造,但是缺汽车制造:宇通客车非常强,小汽车这里就差一些(海马、日产),小马哥前两天和郭台铭来谈造车,落实起来还是非常难的;东风总部在武汉,离得太近,日产本来就卖的不好,郑州日产又分不到好卖的车型。如果能电子设备和汽车制造两条腿走路,物流和金融发展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大有可为。
不是龙神不吹比,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分割线——————————————————————
以上主要是谈中部发展,关于西部发展,我觉得是个伪命题,不敢讲太多。
你看俄罗斯大面积领土无人居住,人家搞大开发了吗?
你可以了解一下 胡焕庸线 和 麦肯锡城市群,这一点
@图灵Don讲得很好,
@王亮亮这张图更有说服力
QQ 两亿在线用户分布图中,在线网民的分布为什么有着明显的分界? - 社会学谁说西部一定要靠工业化发展的?中国每个省其实都相当于一个欧洲国家,有的省是可以靠出口资源或者农业产品(类似澳大利亚、阿根廷),进入发达国家阶段的,你看内蒙古就是这样(煤矿等矿产、牛肉牛奶等农产品),新疆(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棉花等农作物)其实也可以做到。
2014年北京内蒙古等8省区市人均GDP突破万美元
全国已经有八个省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广东、福建等。
中国是个汉族占人口主要部分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人口结构非常稳定(汉族占比建国以来一直在下降,但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91.51%),不会产生苏联、南斯拉夫式的情况。但是整体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实际控制XJ、XZ的时间非常晚,真的对两个地区达到完全的民族融合还需要时间和投入,所以为什么XJ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比对口支援他的省份还要好,就很容易理解了。
——————————————————————分割线———————————————————
谈论大规模转移的问题,很多产业很多公司转移的问题,谈论代表性,不能用文学的方式。
富士康代表的不仅是一家500强公司,以富士康的体量和实力,上下游产业是必须跟着走的,上下游产业集聚有规模效益、竞争效益、创新效益,郑州的最近几年相关企业迁入是市场的选择,随之迁来的是整个产业链。
当然各地政府也想的很明白,所以不止郑州一地,成都、廊坊、秦皇岛等地在2010年左右都提供有非常优厚的招商政策。
上面提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郑欧班列在中欧班列中的运量和班次是最大的?
显然
以郑州为例,处于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国内任何地方输送货物几乎是等距的,更节省运输费用。
中心等距运输不仅对向外运输有效,外部商品向中心集聚也是同理的。
郑州 和 富士康的发展现象自然有其特殊性,某些方面突出的优势使产业转移的倾向表现的更为突出,但是内陆的巨大的国内市场的运输优势,人口输出地的劳务成本优势,以及可为高附加值产业提供的基础环境配套优势(国内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府的动员能力,劳动者素质等等)这些都是东南亚不具备的。(但重庆、成都、西安、武汉、合肥、长沙等地都具备,中国大陆以后的发展模式是城市群,小城市依附中型城市,中型城市环绕大城市,大城市首先发展起来带动一个地区发展)
所以目前的情况应该是转向东南亚的是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等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转向内陆的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面板、汽车配件、存储器等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相关产业链(甚至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于东南亚和中国来说这是双赢。
另外 看楼下评论里提到一篇《经济学人》的文章,我找到了 贴上来好了
经济学人:中国将保持制造业霸主地位 劳动生产率高
英国《经济学人》2014年5月25日刊登题为《中国将保持制造业霸主地位》的文章,驳斥中国不再是“低成本制造业”第一大国的说法,文章称“劳动密集型生产商将(离开中国)寻找更廉价目的地的说法,是夸大其词。”文章认为,“大量劳动力供给、高水平基础设施投资、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教育,令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产值最高的制造业大国”。且“没有任何经济体的劳动生产率增幅会超越中国”。
利益相关:答主来自 河南郑州,单身 欢迎妹子私信o(* ̄▽ ̄*)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