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倾向于认为,正因为法国将过多精力花在了“统一欧洲”之上,所以才延缓了完成工业革命的进程。且不论大把撒币导致严重财政困难的路易十四后期、十五时代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就是大革命爆发前,英国在经济和海军方面领先法国的优势也还不是特别大。在1789年时,法国海军还是一支拥有71艘风帆战列舰、64艘护卫舰、75000名水手、5000名炮手、2000名军官、14000名海军陆战队的庞大队伍。
尽管法国革命军在陆战上的创新精神意外改写了世界军事史,但对于海军而言就没有产生出那么有利的结果,首先一大批海军将领和军官因为是贵族血统而被放逐或处决,其中包括独立战争名将德斯坦伯爵。其次,国民公会解散了原法国海军舰炮兵部门(Fleet Gunners Corps),使得新水手的炮术训练大受影响,尤其是当时英国的海战理论是打船体,法国海战理论是打桅杆使得敌舰失去机动力,后者对炮术精准要求非常高。拿破仑最为倚重的海军将领特雷维尔意外病死,加上之后法西联合舰队就在特拉法尔加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一切使得法国海军之后基本一蹶不振,作战基本仅限于护卫舰行动和私掠骚扰,皇家海军基本掌握了制海权。
陆地方面,革命军因为实施了全民总动员而横扫欧洲,但全民征兵无疑也是双刃剑,大量青壮年人口被投入战场,而这些全都是一线劳动力,本土的经济和手工业发展不免受到负面影响,并出现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治安动荡等。这点来说英国因祸得福,美国已经独立了,结果反而消除了部分后顾之忧,拿战期间除了爱尔兰再次起义之外,本土几乎无损,反而因此民族情绪高涨,提升了战斗力,海军自不必说,陆军也在约克公爵的努力改革下变得训练精良、士气高昂(Monod: Imperial Island)。
1812征俄有一定必然性,拿战期间英国耗费军费10亿英镑,国债飙升到7亿4500万英镑(Imperial Island),按照有的说法达到当时GDP的200%,这还是在英国控制全球贸易,从印度美洲非洲东南亚获得不菲收入的前提下,可想而知拥有60万陆军的拿破仑法国的开支。纵观历史经验来看(比如两次世界大战),战争机器扩张到这个程度,再想停下来就难了。海面上英国舰队重重封锁,拿破仑割占的一批沿海领土作用没有纸面上那么大。况且由于英国控制了海洋,仅凭大陆封锁显然不可能逼迫英国投降,既然奈何不了英国,不如先打服俄国,后来德国元首也是这么想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加上全民战争法宝也被普奥西学会,整个反法联盟陆军力量加起来,仍然大大超过法国,这使得从俄国败归的拿破仑局势还真有那么点像后期的KMT(当年孟加拉枪骑兵则说就是像秦国,拿帝奋六世之余烈,实际已经统一后被伐无道诛暴秦了,如果完全不考虑英国,倒好像也有点那么回事),深陷经济危机+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1813-1814战局法军已经陷入了左扑右挡的全面被动,最终2年就转进到厄尔巴了,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法国。这也可以看出法国的综合国力确实还没到能碾压全欧的地步,“统一”实属不切实际。
总得来说拿破仑的所作所为是有一定无奈之处,但是他显然已经将战争的级别从南征北战发展到了穷兵黩武(穷尽民力来发动战争)。从欧洲历史来看,战争确实是常态,前者其实不宜过度全盘否定,某些方面甚至还有积极作用,比如18世纪英国其实多次对新西班牙、法国殖民地发动失败攻势(加拿大在损失惨重后赢了),没有这些失败的尝试,估计也没有打下印度的血赚,因为你怎么知道打印度人家会崩,会更容易?但后者则使得法国在英国发展得最快的这段时间逐渐被英国拉开了距离,上百万法国人死在战场上,大革命多项成果险些或一度化为乌有(梯也尔语),这就的确不奇怪后来为什么如此多通俗历史学家老是喜欢说都怪拿公发展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