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会有人对十字军东征那段历史感兴趣,十字军有什么魅力吗? 第1页

  

user avatar   xu-bo-yan-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是站在现代的战争法和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厌恶十字军的吗?其实大可不必,近代之前根本没有这个概念,而尽管拥有,近现代也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时代。

在中世纪,无论自诩多么文明,阿拔斯东罗还是大唐大宋,军队都是一伙抄掠暴徒,几无例外,即便是那些有军纪严明的好名声伟大军队的,戚家军在辽北,岳家军在湖南。难道可以以此来作为评判他们的主要标准吗,用后世规范品评古人,不免就会生出袁崇焕李定国破坏民族团结的谬论来。

十字军东征是一部绵长的史诗,任何类似的时代篇章都会有无数爱好者为之惊叹,沉醉于它的一幕幕大戏。这也是为何维京、蒙古的那些“匪徒”们的“劣迹”会被传唱至今。以皮萨罗对印加的征服为例,我们知道帝国主义十恶不赦、西班牙帝国卑劣反动,但皮萨罗的征服岂非一场军事冒险的伟大奇迹?作为现代人的正确姿态是:同情印加人的苦难、承认皮萨罗的杰出、拥抱人道精神、反思帝国主义同时不斥古人为野蛮,他们完全没有我们如今的道德指标。

md说点实的,十字军东征是伟大的军事冒险,尤其是第一次十字军,堪称奇迹。瘦死的塞尔柱也比哪国都大,英雄辈出的年代李没人是弱者,东罗皇帝、摩苏尔埃米尔皆是天下枭雄,在远征万里、内部不合、信仰危机、天灾人祸各种不利条件之下十字军夺取了圣城和(几乎)整个黎凡特,堪称军事冒险奇迹。并且也是西/南欧兴起的重骑兵战术和东方的第一次重要碰撞以及更猛烈深远的文化交流。

读历史和人生中,另一个极其重要、亘古如一的原则是——不要假装关心任何人。答主可怜他们,可那一时代的黎凡特居民谁又能描绘的出呢?黎凡特不只是突厥人、说埃及方言的混血阿拉伯人与法兰克人对峙的战场,那里有久居的希腊人口、信奉原始宗教或犹太教的原住民、塞尔柱从中亚草原迁来的“黄种”部族被称为赞吉之人的黑奴、意大利殖民者、马龙派的基督教人群、埃及来的德鲁兹信徒、阿马齐格佣兵村镇、贝督因部落、小亚美尼亚王国历尽艰险的国民、远来自戈壁信奉佛教的部民、信奉圣火的伽色尼领民、甚至安纳托利亚山里的血统古老的先民,十几种宗教交织,我们心疼的到底是谁,谁才是“十字军匪徒最大的受害者呢?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2021年人类仍未从战争与劫掠中解放。而即便在苏联最最腐朽的历史观里,十字军的积极意义也不会被抹杀。

该扼腕的时候扼腕,该赞叹的时候赞叹,该享用精神食粮的时候抛掉道德与郑智,尤其是错了时代的的道德与郑智。


user avatar   jken11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论暴行,十字军干的那些事和穆斯林相比来说就是毛毛雨。

不是说十字军没有暴行,而是说相较而言,在伊斯兰扩张的过程中,穆斯林“圣”战士的暴行不论是次数还是残忍程度都远比十字军严重。

在文明这件事上,别人或许有资格去指责基督教和基督徒,但最没有资格指责基督教和基督徒的就是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如果你说十字军是暴徒,那伊斯兰圣战士连暴徒都不如。

基督教干不干净?基督教肯定不干净,基督教在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在近东和北非的传播过程中,的确有迫害异教信徒、打压其他宗教的黑历史,但仍然必须承认的是,这些打压是和正常的和平辩论并行的,相对原始的多神教根本竞争不过理论相对完善的基督教,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大量本来信仰多神教的居民改信了基督教。总的来说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在近东和北非的传播(注意限定时间和地点)是相对和平的,虽然按照当代的标准依然有很多野蛮和不人道的地方,但这和穆斯林直接用宗 .教. 战. 争作为传教方式完全是两码事。

简单说就是:北非和近东的大部分地区,本身主要就是信仰基督教的,穆斯林和伊斯兰教才是侵略者,而且穆斯林最终的目标是征服整个欧洲,如果不是查理马特在普瓦捷战役中挡住了已经征服了西班牙的穆斯林的入侵,欧洲除伊比利亚半岛外的更多地方伊斯兰化也不是不可能的,但全欧洲沦陷的可能性也不大。(当然如果你非要和我抬杠说耶路撒冷本来是犹太人的地方,罗马人也是侵略者倒也没啥问题,那对侵略一视同仁就好了:对于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来说如果罗马人和基督徒是侵略者,那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就是侵略侵略者的侵略者,如果你认同这点,以色列的建立倒是挺符合这种追根溯源的终极正义的)


以耶路撒冷为例,这座城市在4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控制该市期间就是天主教中心,圣墓教堂就是在这个时期被建造的。当时,虽然仍然禁止犹太人居住耶路撒冷,但他们已经开始在每年的埃波月九日来到西墙前哭泣。在罗马帝国分裂后的拜占庭帝国统治下,这座城市在天主教势力中得到很好的保护。当时在宗教方面相对宽容。638年穆斯林攻占圣地耶路撒冷。在691年,阿拉伯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在登霄石,即圣殿山圣殿的原址上建造圆顶清真寺(萨赫拉清真寺),三个世纪后他们又在这里建造阿克萨清真寺。在穆斯林统治初期,在宗教上相对宽容,住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和犹太人在缴纳人头税后,可以获得自治权。但1009 年 10 月 18 日,法蒂玛哈里发 Al-Hakim bi-Amr Allah下令彻底摧毁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作为打击巴勒斯坦和埃及基督教礼拜场所的更广泛运动的一部分,同时开始迫害境内剩余的基督徒。这次损毁范围很很广,早期教堂残存不多,石刻墓顶损毁。从摩西·吉尔的著作和现存的古手稿残片来看,“塞尔柱的占领巴勒斯坦时期,屠杀甚多,人口减少,文物遭肆意破坏…”。一般认为,塞尔柱突厥人常刁难、虐待前来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徒。至于后面火药时代后土耳其对欧洲的不断攻打就是后话了,这里就不谈了。

在这里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把中世纪的基督教的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再把伊斯兰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十字军东征的性质更像是东晋、南宋北伐收复失地,收复失地的性质和收复失地中的错误行为(比如屠杀和劫掠)是两回事。(当然这种比方也确实不恰当,因为伊斯兰世界和基督教世界彼此并不是一个整体,但先来后到的顺序是没错的)。




在近代以前,绝大多数军队的军纪都不比盗匪好太多,如果你用21世纪的价值观来看近代以前的军队,几乎可以说每支军队都是黑的。然而,黑和黑的程度还是有别的。如果十字军是深灰色,那伊斯兰“圣”战士们则是乌黑的。

关于穆斯林在扩张征服中整体消失的城市,有位答主写的已经很好了,直接去看就好。十字军可没干这种事吧。

顺便一说,字面意义上的儿童十字军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说根本就不是普遍被认为的那样。这些谣言本就是以讹传讹,且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的欧洲人为了证明中世纪无比黑暗,又对这些谣言添油加醋。想看这部分的直接拖到最后。十字军东征主要的恶行就是耶路撒冷屠城和洗劫君士坦丁堡,且此二者的残酷程度还经常被夸大。更别说十字军东征在客观上还繁荣了亚历山大港、安条克,和西西里,恢复了当地的经济。

以安条克为例,十字军在攻占安条克的过程中的确有屠杀的行为,这件事没得洗,可是穆斯林在夺取安条克之后屠杀更为惨重。更恶劣的是,穆斯林在夺城之前,欺骗城内的民众许诺让他们活命,进城之后却大肆屠杀,除十万人被卖为奴隶以外,其他平民都被杀死,历史学家托马斯·马登 Thomas Madden总结说,安条克围城之后的事件和破坏“是整个十字军时代中最大的一次屠杀”(指的是穆斯林发动的屠杀)。而穆斯林在安条克屠城时候没过多久就屠了雅法。

安条克在十字军手中是经贸重镇,被穆斯林夺“回”(打引号是因为安条克本身是信仰基督教的希腊化城市,是被穆斯林侵略来的)后地位一落千丈。到1432年,在被穆斯林夺回一百多年后,城墙内只有大约300间有人居住的房屋。事实上,十字军国家是经济中心,沿海城市的商业继续为伊斯兰腹地提供海运出口,空前数量的东方商品出口到欧洲。拜占庭穆斯林的商业增长很可能发生在 12 和 13 世纪 ,但十字军东征很可能加速了这一进程。西欧人口和经济蓬勃发展,创造了一个不断增长的社会阶层,他们想要手工制品和东方进口。欧洲船队增加了更好的船只,导航得到了改善,付费的朝圣者补贴了航程。在 1187 年第一王国灭亡之前,大部分本土农业生产蓬勃发展,但此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法兰克人、穆斯林、犹太人和土著基督徒在露天市场交易手工艺品——城市中到处都是东方集市。橄榄、葡萄、小麦和大麦是萨拉丁征服前的重要农产品。玻璃制造和肥皂生产是城镇的主要产业。意大利人、普罗旺斯人和加泰罗尼亚人垄断了航运、进口、出口、运输和银行业务。贸易、市场、朝圣者和工业税与遗产收入相结合,为法兰克贵族和教会提供收入。大多数家庭中存在手磨机是农奴绕过某些垄断企业的证据。生产中心是安条克、的黎波里、提尔和贝鲁特。纺织品,尤其是丝绸,玻璃、染料、橄榄、葡萄酒、芝麻油和糖被出口。法兰克人为服装和制成品提供了一个进口市场。他们采用了更货币化的本土经济体系,使用意大利北部和法国南部欧洲银币的混合货币;以阿拉伯和拜占庭风格铸造的法兰克铜币;以及金银迪拉姆和第纳尔。1124年后,法兰克人模仿埃及第纳尔,创造了耶路撒冷的黄金贝赞特。1187 年第一个耶路撒冷王国崩溃后,贸易在经济中取代了农业,西方硬币的流通占主导地位。尽管提尔、西顿和贝鲁特铸造了银币和铜币,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有系统地尝试创建统一货币。比萨、威尼斯和热那亚人是热情的十字军,他们的商业财富为法兰克人提供了财政基础和海军资源。作为回报,这些城市和其他城市,如阿马尔菲、巴塞罗那和马赛,获得了商业权利和进入东方市场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发展成为拥有财产和管辖权的殖民地社区。主要位于阿克里、提尔、的黎波里和西顿的港口,意大利人、普罗旺斯人和加泰罗尼亚人拥有不同的文化,并行使独立于法兰克人的自治政治权力。


七世纪,穆罕默德派哈立德“安拉之剑”去杰芝麻部落让其归信伊斯兰教,他们拒绝了,于是哈立德杀光了所有人。

在伊拉克的奥雷斯战役中,哈立德花了两天时间来围捕战败者,然后把他们置于干涸的河床上,并割掉他们的头直到血流成河。接着。哈立德捉住了波斯袄教部落的首领,首领的妻子当时也在场,哈立德割掉了首领的头,放干了他的血,血染红了大地,而哈立德就在这鲜血地上强奸了她的妻子。穆罕默德在海白尔战役那里,乌玛尔征服了耶路撒冷,每个犹太人和每个基督徒都成了“顺民”,所谓顺民就是第三等的半奴隶。

他们开始攻打信德,那里是印度教的地方,2万6000印度教教徒死亡,亚美尼亚贵族被赶进一座教堂辩论过后,教堂被点燃并在他们的头顶崩塌。

在以弗所,7000希腊人沦为奴隶,所有新教堂下令被摧毁,在阿摩利阿姆全体基督徒被剥夺自由沦为奴隶。埃及基督徒反抗“人丁税”,所谓“人丁税”就是基于伊斯兰教法的“顺民税”。教堂被焚烧,村庄被捣毁,十世纪,在萨洛尼卡,2万2000基督徒沦为奴隶,在塞维利亚,基督徒被大屠杀,在埃及和叙利亚, 3万座教堂被摧毁。6000摩洛哥犹太人被杀,数百科尔多瓦犹太人被杀,4000格拉纳达犹太人被杀,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被入侵,在印度,1万5000人被杀,50万人沦为奴隶。在也门,犹太人被给予选择皈依伊斯兰教或死,格拉纳达的基督徒被驱逐到摩洛哥,在皈依伊斯兰教或死的命令下,印度的许多城市被摧毁,5万信仰印度教的女性决定通过改信伊斯兰教来换取自由,从印度教教徒那里转化出40万个新穆斯林佛教;僧侣被屠杀;尼姑被强奸;在大马士革和采法特,基督徒被大量杀害;马拉喀什犹太人被大屠杀;在大不里士,犹太人被强迫改信伊斯兰教。开罗发生暴乱,教堂被焚烧,大不里士犹太人被强迫改信伊斯兰教。帖木儿在一天之内残杀了9万印度教教徒。

在印度,帖木儿捣毁了700个村庄,随后他转向了伊拉克,灭绝了景教徒和詹姆士派基督徒。来自中国的丝绸贸易的一半是由景教徒掌握的,景教徒也在中国的朝廷派有使者和传教士。阿富汗曾经部分是信仰基督教的,如今阿富汗的基督教会已经被毁灭。十六世纪,帖木儿的儿子捣毁寺庙,强迫人们改信伊斯兰教。他手下的两个将军建了两座人头塔。再一次地,你无法从它的上方望过去。贵族妇女,尤其是印度教妇女开始殉夫,自焚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自杀是为了避免成为苏丹后宫的性奴,十七世纪,也门和波斯的犹太人被强迫改信伊斯兰教,希腊人被强迫改信伊斯兰教,在波斯,袄教教徒被迫害,超过50万的印度教教徒被杀害,十八世纪更多的袄教教徒被迫害,吉达犹太人被驱逐,摩洛哥犹太人被大屠杀。对印度教教徒的迫害在继续,十九世纪(在伊朗)更多的犹太人被强迫改信伊斯兰教,巴格达犹太人被大屠杀,在土耳其 25万的亚美尼亚基督徒被杀戮,而在波斯,袄教教徒已经被彻底灭绝。直到20世纪,超过100万的亚美尼亚基督徒被杀害。

北非曾是可灌溉的农田,罗马人在道路两旁种植橄榄树,这样既能提供阴凉又能对道路进行保护。当时的人可以投标租赁一段北非的罗马道路,之后他们要对橄榄树和道路进行养护,作为回报,他们可以得到一些橄榄,这样,罗马人既可以从出租道路中收到钱,又可以免费对道路进行养护,同时还有人可以做生意赚钱。但这一切都终结了,因为这些入侵的阿拉伯人不是农民,而是牧民,北非人原先是基督徒。因此,当山羊——阿拉伯家庭每户平均拥有50头山羊,他们把山羊赶到基督徒的农田里,而作为顺民的基督徒却无权抗议,一边是屠杀,一边是羊毁庄稼,港口中的淤积层就是这么产生的,以上就是北非经济残酷血腥且迅速地崩溃的过程。

德里总督埃巴柯和其副手卡尔积极奉苏丹命令一直打到今天的孟加拉,而那烂陀寺的佛教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穆斯林攻取那烂陀寺后,士兵们向将军报告图书馆的书还在,然后他们问“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图书馆的书?”来自将军的命令是这样的:如果书里包含的是古兰经已有的内容,那我们已经有了,烧了它。如果书里包含的是古兰经没有的内容,那么这书就是错的,烧了它。他们顺便把那兰陀寺的高僧们叫出来劝其放弃偶像崇拜。遭到拒绝后屠刀一挥,佛教绝迹于起源地。

埃及穆斯林歷史学家塔基·阿尔马格里齐(Taqi al-Maqrizi)记录下了穆斯林焚烧教堂,屠杀基督徒,奴役妇孺的事件。仅埃及和叙利亚有30,000座教堂被摧毁,其间无数基督徒被屠杀、被奴役、被强奸-这个惊人的数位进一步说明近东地区的基督徒在伊斯兰来临之前的情况———这位虔诚的穆斯林歷史学家清楚地道出当地基督徒改皈的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量基督徒成为穆斯林。除了这些极端逼迫,根深蒂固的齐米/顺民制度让越来越贫困的埃及人在几个世纪来慢慢皈依伊斯兰,所以今天埃及只余下不到10%的基督徒。

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阿拉伯帝国征服西亚、北非,当地逐渐伊斯兰化,基督徒人口成为少数。同时受阿拉伯人统治影响,非阿拉伯族逐渐阿拉伯化。他们与早期阿拉伯基督徒是阿拉伯基督徒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而近代,由阿拉伯穆斯林改宗基督教的人群则是阿拉伯基督徒中的极少数。

1009年,第六任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哈基姆(Al-Hakim bi-Amr Allah)下令摧毁包括圣墓教堂在内的所有耶路撒冷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加深了对非穆斯林的迫害。基督教徒到耶路撒冷朝圣的路被封,在近东,朝圣者受新入主西亚的突厥奴隶军人穆斯林侮辱的消息传至西欧,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互相对立气氛更加严重。从摩西·吉尔的著作和现存的古手稿残片来看,“塞尔柱的占领巴勒斯坦时期(1073年—1098年),屠杀甚多,人口减少,文物遭肆意破坏…”。一般认为,塞尔柱突厥人常刁难、虐待前来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徒。

奥斯曼帝国在13世纪末崛起,攻占了阿拉伯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根据伊斯兰教齐米制度,奥斯曼帝国内的基督徒享有有限的宗教自由,被视为二等公民:基督徒及犹太人不被视为与穆斯林平等,前两者指控穆斯林的供词不会被法庭接纳。基督徒及犹太人被禁止携带武器或骑马,他们的房屋与宗教建筑也不能高过穆斯林的,不准穿绿色衣服,宗教活动也要顺从穆斯林的规定,此外还有其它法律上的限制。违反这些法令的人可被处罚,轻则罚款,重者可被处死。

进入20世纪,在奥斯曼帝国灭亡之前,安那托利亚东部的亚美尼亚和叙利亚基督徒被屠杀和驱逐,针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和驱逐即是亚美尼亚大屠杀(奥斯曼土耳其于1915年至1917年间,对其辖境内亚美尼亚人进行种族屠杀。受害者达150万之众)。而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分裂,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起,阿拉伯国家中非阿拉伯、非伊斯兰教族群日渐边缘化活跃于伊拉克和叙利亚(黎凡特)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更是残酷对待除逊尼派之外的一切族群。而叙利亚在7世纪以前是基督教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随着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的侵略和扩张,从7世纪到直到16世纪初叶,叙利亚这变成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中心。


1265年1月,拜巴尔斯对拉丁人发动了进攻,从耶路撒冷王国残余势力的首都阿卡开始,但未能攻下它,在阿尔苏夫、阿斯利斯、海法等许多其他战役中击败了十字军。 1268 年,拜巴尔斯围攻安条克,并于 5 月 18 日攻占了这座城市。拜巴尔斯承诺饶恕居民的生命,但违背诺言,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在他们投降时杀死或奴役了几乎所有人口。安条克的统治者博希蒙德六世亲王除了的黎波里郡外没有任何领土。由于没有任何南部防御工事,而且安条克与世隔绝,它无法抵御穆斯林势力的猛攻,随着这座城市的沦陷,叙利亚北部的其余部分最终投降,结束了拉丁在叙利亚的存在。马穆鲁克军队杀害或奴役了安条克的每一个基督徒。1355年它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口,但到1432年,城墙内只有大约300间有人居住的房屋,其中大部分被土库曼人占领。

1268 年,拜巴尔围攻安条克市,该市“遭到其族长的严密防御并被大多数居民遗弃”在防御相对薄弱后于 5 月 18 日(城堡在两天后倒塌)占领了它。安条克因先前与亚美尼亚的斗争和内部权力斗争而被削弱,其居民很快同意投降,条件是城墙内公民的生命将得以幸免。

在拜巴尔斯的军队围攻安条克之前,西蒙·曼塞尔警官和一群骑士一起对穆斯林军队发动了一次失败的进攻,以免城市被包围。防御工事良好,但驻军无法防御城市的长城墙。曼塞尔在安条克骑兵进攻中被俘,拜巴尔命令他命令他在安条克的副官立即投降。守军拒绝投降,并继续防御城墙。

之后,拜巴尔斯的秘书(也是他的传记作者)哀叹安条克的统治者没有出现在围攻或洗劫和谋杀中,他写了一封详细的信,详细描述了拜巴尔对人民和城市所做的事情:

死亡从四面八方和四面八方的围攻中降临:我们杀死了你指定保卫城市或保卫它的道路的一切。如果你看到你的骑士被践踏在马脚下,你的省份放弃掠夺,你的财富按比例分配,你的臣民的妻子被公开出售;如果你曾看到讲台和十字架被倾覆,福音的叶子被撕裂并随风飘散,你的先祖的坟墓被亵渎了;如果你看到你的敌人,穆斯林践踏会幕,并在圣所中焚烧,僧侣、牧师和执事;简而言之,如果你看到你的宫殿被大火焚毁,死者被这个世界的火焰吞噬,圣保罗教堂和圣彼得教堂被彻底摧毁,你会哭喊“愿我化为尘上天!” '

Michaud 在引用 Baibar 的信后这样总结:

拜巴尔在他的士兵中分配战利品,马穆鲁克人保留妇女和儿童作为他们的部分 一个小男孩值 12 迪拉姆,一个小女孩值 5 迪拉姆。一天之内,安条克城失去了所有居民,最后拜巴尔命令点燃的大火完成了野蛮的屠杀。大多数历史学家都同意说,许多基督徒被屠杀,十万人被卖为奴隶历史学家托马斯·马登 (Thomas Madden) 总结说,安条克围城之后的事件和破坏“是整个十字军时代中最大的一次屠杀”。然后他继续前往属于伊贝林的约翰的儿子盖伊的雅法。经过 12 个小时的战斗,雅法于 3 月 7 日被拜巴尔占领;雅法的绝大部分大部分市民都被屠杀

在印度,公元800年到1700年期间伊斯兰战士大肆屠杀印度教徒,强迫他们改皈伊斯兰,把印度教妇女和儿童绑架到奴隶市场交易,并拆毁印度教寺庙。 这个时期,千百万印度教徒在刀剑下被迫改皈伊斯兰。在现存的当代历史目击记载中,有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大屠杀的详尽文字证据。关于侵略军和随后的统治者在与印度教徒的日常接触中犯下的暴行,他们的历史学家及传记作者们留下了相当详细的记录。这些当代的记录夸耀他们犯下的罪行并以此为荣-数千万的印度教徒被屠杀,大批印度教妇女被强奸,几千座印度教/佛教的古代寺庙和图书馆遭到破坏,这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大屠杀提供了保存完好的铁证。昆拉德·艾斯特博士(Dr. Koenraad Elst)在他撰写的文章「伊斯兰对印度教徒的种族大屠杀存在吗?(Was There an Islamic Genocide of Hindus?)」中说道:

至于有多少印度教徒死在伊斯兰的手中,并没有官方的估计资料。粗略流览一下穆斯林编年史中的重要证词,提到超过13个世纪以来,在南亚次大陆的疆域上,穆斯林圣战士杀死的印度教徒远远多于纳粹所屠杀的600万。费莉丝塔(Ferishtha)列出了若干事件,印度中部的巴赫曼苏丹国(Bahmani sultans)(1347-1528年)屠杀了10万印度教徒,无论何时他们想要惩罚印度教徒就把10万设为最低目标;而且,他们只是一个第三等级的地方王朝。

阿富汗统治者马哈茂德·伽色尼于公元1001-1026年期间入侵印度超过十七次。「Tarikh-i-Yamini」一书由他的书记官撰写,记录了这些血腥的征伐,其中有几个片段写道:「[在印度城市塔内萨尔(Thanesar)中]异教徒血流成河,把河水都染红了,人不能喝...异教徒舍弃他们的营地试图淌过汹涌的河流...但其中许多人被杀、被捕或被淹死...有将近五万人被杀死。」伊尔凡·侯赛因(Irfan Husain)在他的文章「历史上的恶魔(Demons from the Past)」中指出:尽管历史事件应该在相应的时代背景下审视,但不可否认,就算在血腥的年代,无论是阿拉伯人征伐信德省和旁遮普省南部,还是中亚人从阿富汗横扫的时期,他们对印度人都毫无怜悯可言,惨不忍睹...我们历史书中塑造的高大无比的穆斯林英雄们犯下了滔天大罪。伽色尼帝国的马哈茂德(Mahmud of Ghazni)、库特布-乌德-丁·艾巴克(Quetb-ud-Din Aibak)、巴勒班(Balban)、穆罕默德·伊本·凯西木(Mohammed bin Qasim)和苏丹国的穆罕默德·图格鲁克(Sultan Mohammad Tughlak),这些人的双手通通沾满了鲜血,不管过了多少年也无法洗净...从印度教徒的角度来看,穆斯林入侵他们的家园简直是个彻头彻尾的大灾难。

他们的庙宇被夷为平地,偶像被捣毁,妇女遭到强奸,男人被杀死或奴役。伽色尼帝国的马哈茂德在一次对索姆纳特(Somnath)的突击中就屠杀了所有50000居民。艾巴克杀害并奴役的人数以十万计。一一列出这些恐怖事件太过冗长和惨痛了。这些征伐者为自己的恶行辩解,说击杀非信徒是他们的宗教义务。他们以伊斯兰的旗帜为粉饰,声称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战,可在现实中,他们却纯粹沉浸在杀戮和掠夺中...」在「文明史(A History of Civilisations)」(1995年)中,作家弗尔南多·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如此描述伊斯兰对印度的统治:

殖民实验就是「极端暴力」,「除非用系统性的恐怖手段,穆斯林不可能统治这个国家。残暴是常规性的-烧杀,斩立决,钉十字架或穿刺刑,各种意想不到的折磨刑罚。为了修建清真寺,印度教寺庙被毁坏。偶尔会强迫皈依伊斯兰。一旦有造反,就会立即被野蛮镇压:房屋被烧毁,村庄被夷为平地,男人被杀,女人则被逼为奴。」由Hassn Nizam-i-Naishapuri所着的当代记录「Taj-ul-Ma’asir」指出,库特布-乌德-丁·艾巴克(Qutb-ul- Din Aibak)(突厥汗国人/阿富汗土耳其人,在公元1194年-1210年期间统治德里苏丹国的第一个王朝)佔领了城市米勒特(Meerat),他拆毁了这座城市里的所有印度教庙宇,并在原址上建起清真寺。在阿利加尔市(Aligarh),他用刀剑强迫印度教徒改皈伊斯兰,并把所有坚持自己信仰的人斩首。


在西班牙,公元711年,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的军队(西班牙人统称他们为摩尔人)侵略并几乎征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在接下来七百五十年里,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相继建立,而穆斯林控制的区域被称为阿尔-安达卢斯。同时,北方弱小的基督教国家在宗教势力支持下展开对半岛漫长的收复运动,史称收复失地运动。中世纪的西班牙持续着穆斯林和基督教徒间的战争。1147年继承穆拉比特王朝马格里布地区和安达卢西亚地区的阿尔摩哈德王朝信仰更为坚定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待齐米(穆斯林治下的异教徒)极为苛刻。面对死亡、改宗和移民的选择,许多犹太人和基督徒选择离开。

关于奴隶贸易:在古代的阿拉伯,贩卖人口并不违法。当时因为社会生产力普遍低下,需要大量的奴隶来帮助农业生产,奴隶贸易实际上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奴隶即货物,可以用黄金、白银或各种通货购买,甚至用蚕丝、香料、烟草、茶叶、咖啡豆等各种民生物资“以物易奴”。阿拉伯人曾掠捕或贩卖世界上各地区和种族的人口,多为黑人。奴隶的贸易,并非只有黑奴,阿拉伯世界同样亦有白人被卖为奴隶,尤其是斯拉夫人,中世纪很多奴隶在与欧洲作战时从天主教国家掠来。《天方夜谭》的故事中多次提及白奴。伊斯兰教创教后并未禁止蓄奴,阿拉伯人经商之余,将黑奴经由撒哈拉沙漠、尼罗河、中部非洲及印度洋卖到北非、南欧、中亚、南亚等地,也可能带回阿拉伯。历史学家估计,在650年和1900年之间,有1,000万至1,800万来自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人被阿拉伯奴隶贩子捕捉、奴役和出售,他们通常不贩卖穆斯林,只贩卖异教徒(不同教派的穆斯林也被贩卖)。早期伊斯兰西苏丹国(今西非),包括加纳(750–1076)、马里(1235–1645)、塞古(1712–1861),和桑海(1275–1591),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奴隶。在9-10世纪,黑奴可能构成下伊拉克至少一半的人口。与此同时,该地很多奴隶从中亚和高加索地区运来。

被奴役的非洲人在阿拉伯世界的城镇被出售。 1416年,马格里齐(al-Maqrizi)讲述了来自塔库鲁(塞内加尔河附近)的朝圣者如何将1,700名奴隶带到麦加。在北非,主要的奴隶市场是摩洛哥,阿尔及尔,的黎波里和开罗。销售主要在公共场所或露天市场举行。奴隶通常会被贩主脱光衣物至裸体,待检查完毕后就会将其带往市场贩售,年轻的少女会先被检查是否是处女,随后就被带到市场上赤裸展示。

伊本·白图泰诉说自己曾多次被赠与或卖为奴隶。十四世纪伟大的学者伊本·赫勒敦写道:“黑人国度的规矩是屈服于奴隶制,因为黑人根本没有人性和财产,与愚蠢的动物十分相似。”奴隶在伊斯兰世界的边境被捕获或购买,运送到各大主要城市,在那里的奴隶市场被销售到各地。

奥斯曼帝国在拜占庭-奥斯曼战争后建立了苏丹亲兵耶尼切里,将数以千计的基督徒小男孩带入德夫希尔梅系统。他们待遇优厚,但是被政府认定是合法奴隶,不允许私自结婚。他们不再被买卖。帝国给予他们重要的行政和军事职位。这个系统开始于1365年;到了1826年有约135,000亲兵,系统随即废止。在勒班陀战役后有12,000名基督徒船奴被捕,从奥斯曼舰队那里获得自由。东欧受到了一系列鞑靼袭击,目标是掠夺物资和人员。1474-1569年间,波兰立陶宛记录了75次克里米亚鞑靼掠夺。

伊斯兰世界在1500-1700年间从波兰立陶宛和俄罗斯进口约200万奴隶。戴劳·P·凯撒写道:“1774年吉尔吉斯-哈萨克人部落对俄罗斯帝国定居点捕获了1573人,只有半数成功被赎出。剩下的要不是被杀害,就是成为奴隶(报复俄国在哈萨克汗国北部建设堡垒线)。”中亚的土库曼人生计其中一个来源是贩奴。


直到十八世纪晚期,克里米亚汗国依然与奥斯曼帝国和中东维持着数量庞大的贩奴贸易。在1800-1909年间,约有200,000斯拉夫人(主要是切尔克斯人),被送或卖至奥斯曼帝国。被捕的俄罗斯和波斯奴隶被送往位于中亚中心的希瓦汗国奴隶市场。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早期,布哈拉乌兹别克国有约900,000名奴隶。直到1908年,女奴依然被卖往奥斯曼帝国。1960年代,阿拉伯国家才正式禁止贩奴和蓄奴。

———————————

关于所谓的“儿童十字军”

儿童十字军即十字军中以少年儿童为主的民间十字军,指的是发生在1212年,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或虚构传说,通常有以下几个元素构成:

一个法国(一说德意志)少年见到异象;

欲使圣地(指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和平地皈依基督教;

儿童于是进发,至意大利;

被作为奴隶拐卖;

后来变卖儿童的船主被处以死刑,而许多儿童直到17年后才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解救,回到祖国。

(注意,即使在以讹传讹的传统版本中,这些儿童最后也是被神圣罗马皇帝解救的,人贩子也被处以了死刑)

然而现实是什么呢?

自从 Peter Raedt 的研究工作(Raedts, Peter, "The Children's Crusade of 1212", Journal of Medieval History)在1977年发表后,现在学界普遍认为参与者并非“儿童”而是德国和法国流浪汉组成的队伍,其中一些人企图前往圣地,而其他人从未作此想。早期关于此事件的记叙多不可靠,且长期以来一直多有出入。

传统上对儿童十字军的记叙尽管彼此之间存在很多出入,但都关于主题相似的一些事件。一个少年在法国或者神圣罗马帝国宣讲说,耶稣向他显现,告诉他要率领十字军以和平的手段使圣地的穆斯林皈依基督教。他行奇迹,说预言,使得许多人追随他,估计可能有两万儿童。他带领这些儿童向南到地中海,他说大海会分开,这样就能向耶路撒冷进发。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后来他们到了马赛港,有两个商人声称愿意免费用了七条船载他们前去耶路撒冷,结果实际上是将他们载去突尼斯(也有一说为埃及的亚历山大),有儿童在途中圣彼得罗(San Pietro)岛遭遇船难丧生。其余到突尼斯后被当作奴隶出卖。在有些叙述中儿童们在到达海边之前就已经因为饥饿劳顿而死亡或者放弃。但学界认为,这种看法不过是一种传说,而不是事实。

当代的一些研究指出,此番运动的参与者并非儿童,至少并不都很年轻。讹误始于后世的纪年史家(约其后三十年左右),他们并非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在翻译原始记录时,他们因误读拉丁文 pueri(“男孩”),直译成“儿童”。然而,在这些原始记录中 pueri 却是当时一种俚语用法,而非用其本意。(类似文言中有诸如“竖子”的贬称,未必特指人的年龄,旧小说戏曲中也有“某某小儿”、“孩儿们”等说法。)1200年代的欧洲出现了成群结队流浪的穷人。在德法北部,有贫困的农民因当时经济社会变革而被迫变卖土地。而 pueri 即指这些失地的农民。后来著者笔下“儿童十字军”的故事便滥觞于将 pueri误译“儿童”。其后,儿童组成十字军一事作为历史在1212年之后第一代或第二代人的观念中开始扎根,广为流传,不断演绎。直到最近才受到重新审视。


user avatar   li-zheng-ze-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喜欢,可以不看,没人摁着你的头让你看。

以今人价值观看古人,那很少有不是暴徒的古人。毕竟中世纪及以前,并没有发明“人权”这个概念。

十字军东征本身就是十字架与新月旗交锋的浩荡史诗。穆斯林的阿拉伯帝国从沙漠中崛起,如疾风怒涛一般横扫近东和北非。基督教的摇篮安条克、三教圣城耶路撒冷以及埃及基督教中心亚历山大里亚统统沦入穆斯林手中,穆斯林的兵锋在西方占据了整个伊比利亚,在东方则踏过安纳托利亚直逼君士坦丁堡。所谓的十字军“侵略者”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罗马教宗响应东罗马皇帝的求援而派出的。

十字军从欧洲各地云集在意大利的海港,渡海踏上荒芜恶劣的圣地,硬生生地在穆斯林的海洋中开创了耶路撒冷王国和那些骑士国家。穆斯林不甘失败,“穆斯林骑士”萨拉丁领导的阿尤布王朝夺回了耶路撒冷,又与第三次东征的英法神三国国王、皇帝大战一场,穆斯林保住了圣城,基督徒只夺得海岸,以及进城参拜的权利。

整个十字军东征的历程,是两种文明在冲突中逐渐相互了解、相互融合的过程,你觉得没有意思,是因为国内没有太多文学作品去演绎它。三国历史一定比战国历史、五代十国历史更精彩嘛?但因为有《三国演义》,大家觉得它格外精彩,各种英雄史诗层出不穷。同样地,十字军时代的历史也是群星璀璨、异彩纷呈,譬如埃莉诺和英法两国的恩怨纠葛,说是传奇也不为过。

至于我为什么不提十字军的暴行,十字军的暴行是客观存在的,中世纪的军队几乎没有不烧杀掳掠的。每一个历史故事都有它很多的侧面,如果你刻意忽略历史中正面的部分,只盯着“暴徒”的部分,那你不适合看历史,因为历史在你眼里就是暴徒大杂烩,有看历史那功夫你不如多吃两顿饭。


user avatar   zui-qiang-zong-heng-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先驳斥你所谓的强盗说法,然后再告诉你我们为什么喜欢

所谓的“强盗”“暴徒”“虚伪”都是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去否定十字军东征

咱们就拿第一次东征攻破耶路撒冷来说,十字军攻破了城市之后“城市内几乎没有活着的穆斯林了”

残忍不?残个屁的忍!

你知不知道中世纪欧洲人的行为标准是什么?

上帝之师,杀异教徒,天经地义!你大大的低估了欧洲当时的野蛮程度!

不要说是黄皮肤的异教徒,就算是领主之间互相征战,为了鼓励士气也可以“破城后我允许你们三日不封刀”,普通农民,农奴和奴隶的命可以说是不如猪狗,相对于当时在欧洲人眼里面比奴隶还不如的异教徒,在中世纪杀死他们就像一个娃娃杀死一窝蚂蚁一样

咱们试想一下,你会觉得这个娃娃残忍吗?

更不要提十字军一路风餐露宿,徒步走过了你开车都不一定敢走的路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许多将士刚刚看到耶路撒冷的城墙就已被泪水模糊了双眼”他们之中有贵族,有骑士,但更多的是贫穷的农民,费尽千辛万苦,为了弘扬上帝的威名,为了让十字架的圣光普照在基督的诞生的圣地上!

而你一个键盘侠,坐在空调房里面,完全不了解中世纪,对着这一帮除了信仰一无所有的人指指点点骂骂咧咧,我就想把他们的精神支柱一一大十字架拿到你面前

这里有个宝贝,你鉴不鉴呀?


user avatar   xiang-yi-zuo-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让我们换个视角:

为什么会有人对东汉末年那段历史感兴趣?三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吗?

不就是一群暴徒吗,为什么国内会有人喜欢研究那段历史呢,还什么匡扶汉室,还魏武帝,还说什么昭烈帝,张辽,太史慈,丁奉,姜维,有什么意思吗,什么合肥,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西陵破晋,听起来就头大!!不明白三国这段历史和魏蜀吴这伙人有什么值得喜欢的。

现在明白你为什么挨骂了么?

很喜欢三体里的一句话:“弱小不是生存的阻碍,傲慢才是。”


不喜欢,可以不看,没人按着你的脑袋逼你了解一段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了解到的历史。尤其是将历史简单的统计为暴徒和义人的厮杀的二极分类法使用者、和连完整的梳理其名目都没有耐心做到的所谓“历史爱好者”。

为什么我要加引号呢?

“那种我们所提及的历史爱好者,其实并不爱好历史,他们甚至不懂得对历史抱以宽容和尊重,不懂得对一段历史以其自身的发展局限进行观察和感悟,诸如“只有第五个馒头吃饱了,所以前四个馒头毫无意义”此类的言论,多到我甚至抬不起兴趣去驳斥。他们只是想通过一些党同伐异的口耳相传和虚张声势的花边新闻,来满足自己在乏味无趣的生活之余,虚弱的肠胃和待于容纳文艺垃圾的猎奇欲罢了。至于这花边新闻发生在今天,明天,二十一世纪,或公园前一千三百年———于他们都是一样的新鲜。”

———《历史上的译者(Translators through History)》,管兴忠、王炎强译




  

相关话题

  有没有比 "Emperor"「皇帝」更高的头衔? 
  中世纪城堡的的结构组成是什么?对于西方来说有哪些意义? 
  如何评价默西亚的彭达? 
  中世纪的时候平民都在干什么? 
  有没有什么冷门的中世纪小知识? 
  骑兵怎么破枪阵? 
  三三制适用于冷兵器时代吗? 
  16世纪哈布斯堡家族为什么没能完全击败法国? 
  武士刀之后,冷兵器的进化方向是怎样的? 
  「一步夹一骑团阵滚进」是种怎样的战术? 

前一个讨论
什么是精神罗马人?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诸葛家族?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