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世纪有什么发明、发现? 第1页

  

user avatar   qin-yu-xuan-53-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克拉克帆船。

15世纪初,船只在设计上有了突破,这一次肇始于热那亚人。

他们的克拉克帆船融合了地中海船和北欧船两种船的设计,以地中海造船技术中的骨架法和平铺式船板的建造结构,重新扩建汉萨同盟的柯克船

船帆的设置以南北两地的传统为基础。船上的三根或四根桅杆,采用北方航船的方形横帆和南方的三角纵帆,几百年来地中海的桨帆船都靠此角纵帆航行。

此外,人们也在它身上增加了船首斜桅,以及减低的艉楼的高度,令它更便于在海战发挥威力。

多样式混合的船帆设计使得克拉克帆船在任何风向中都可以航行, 且更易于操控。克拉克帆船的装载量十分大,中世纪时可以容纳2000吨货物。就是这样一艘巨舰载着贵重货物从中东驶往北欧。

在16世纪初,它更被安装了多层的甲板,以便于安装更为巨大的炮座,增加威力。

克拉克帆船的改良更为海上战争带来了新元素,海上战争不再单是两船间短兵相接及弓箭互发的模式,而转变为更具威力的炮战

这种称作“全帆装船”的克拉克船在欧洲中世纪最为瞩目发明中名列前茅。它所带来的变革几乎波及了所有领域——贸易、战争、探险,直到对那些尚未被人们发现的世界的统治。 光是它的体积就让看到它的敌人惊骇不已。从高耸的克拉克帆船上可以俯视其他船舰,而且它的船头尤为硕大。

《英格兰国策简论》的作者这样形容克拉克帆船:“可怕、宏伟且敦实。”(orrible,grete and stoute)

它的体积和高度提供了绝佳优势,可以自上而下猛烈射击那些比它矮小的船舰。作为首艘可以装载足够储备进行远航的远洋船,它让贸易和探险两个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它的缺陷在于只能在深港中停泊。

十六世纪末,克拉克帆船已经进一步演变成盖伦帆船而渐渐没落于航海历史。

然而,它却促成了之间的海上交通,以及震动整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为世界交通发展史写下光辉的一页。克拉克帆船持续被使用至十七世纪。


user avatar   yongle-li-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世纪有位主教,记录了人在静止或者缓慢匀速行驶的船舱里,挡着窗帘,是分辨不出来这两种状态的。这是我十几年前阅读过的一本《西方科学的起源》里的片段。书中重新审视了中世纪,觉得不应该武断的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经历了黑暗年代重新被发现,就催生了现代科学;而是在中世纪有一个缓慢的“萌芽期”,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量变催生的质变。而且在伏尔泰的《风俗论》和意大利人的一个历史小说《波多里诺》里,也隐约提到了,在教会里只要不跟主教、教皇对着干,自己偷偷研究“黑魔法”,也是没人管的。教会里搜集了不少离经叛道的文献,如炼金禁术、非基督教的各种传说等,(好像还有葡萄酒和啤酒,见《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为后来研究物理学、化学、历史、酿酒的人们留下了素材。


user avatar   wang-yu-song-20-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世纪对运动学的研究。

  • 下图出自成书于13世纪初的《运动之书》(Liber de motu),由布鲁塞尔的杰拉德(Gerard of Brussels)所著。
这部著作分为3卷、13个命题,分别研究了线(第1卷)、面(第2卷)和立体(第3卷)围绕固定轴的转动,并试图确定这些运动的平均速度。他采用希腊数学著作的公理形式,以演绎的方式对某一时刻速度在空间中的分布作了大量复杂的讨论,但没有涉及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它提出了将以恒定角速度的旋转与等价的直线运动联系起来的方法。
——《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张卜天
  • 下图出自成书于14世纪《解决诡辩的规则》(Regulae solvendi sophismata),为对默顿匀加速定理的阐述,由牛津大学校长威廉·海特斯伯里(William Heytesbury)所著。
(《解决诡辩的规则》)是一本逻辑的教科书,最后一章在位置、量、质三个范畴下给出了对运动或变化的量化描述,其主要目的是在给定的范畴内确定恰当的速度。海特斯伯里在这里发展了匀加速运动的数学,给出了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定义以及将匀加速运动与匀速运动联系起来的默顿规则或中速度定理。默顿规则说,一个物体匀加速运动所经过的距离,等于这个物体在同样时间内以初速度和末速度的中间值匀速运动所走过的距离。
  • 下图出自成书于14世纪的《质的构形》(De configurationibus qualitatum),为对默顿匀加速定理的几何证明,由利雪主教奥雷姆(Nicole Oresme)所著。
有学者认为,在《论质和运动的构形》一书中,奥雷姆至少隐含地引入了下述四项革新的思想:1用线段(遵循希腊的传统,他用线段代替实数)来度量各种物理变量(例如温度、密度、速度);②关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某种概念(例如把速度看成时间的函数);3这种函数关系的图形表示法,可以看作引入坐标系迈进的一步;4作为时间一速度图下的面积来计算距离的“积分”法或连续求和法,虽然奥雷姆只是在匀加速运动的情况下才有完成这种计算的作图方法。

其他论述自然哲学和数学的书籍:





user avatar   jin-mi-t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那个原版读起来有点逃离德黑兰的感觉,他应该也是这样想的,还特意强调帮助了一个被困在机场的女性,又 托了不少关系,最后终于回到美国,他下飞机的时候肯定都差点要亲吻美国土地了。 其实这个时候本来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他做的van.里面肯定带了不止他一个人,就像苏州那个女生,享受特权也不止她一个,但是享受了,还这么张扬的很少,只能说他们心里面的优越感总是让他们不表达就浑身难受。


user avatar   jiang-yua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上去虽然没有什么联系,但拼凑在一起却十分和谐,几乎没有一点违和感,差点连自己都信了。

最后一句真的笑喷我 了!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再而衰,三而竭。

初看起来,似乎有一点儿扯,但细细品味,似乎还是有那么一点道理。有些人的感情,是会越来越淡的,也许是失望太多心灰意冷,总回不到最初的时候。

2、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堪称是无缝链接,诗词拼接的完美之作。心忧愁绪,无法消除,多思多虑也没有什么作用,不如尽情地喝一杯酒,当真应了那一句“一醉解千愁”。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使我不得开心颜。

亲,请大声说出你的故事。三角虐恋的玛丽苏气息扑面而来,但细想起来,声名远播的美人出嫁,想必当时有不少文人雅士暗暗扼腕叹息,不禁生出这种感慨。

4、有朋自远方来,尚能饭否?

这大概是“蹭饭”的最高境界了。远处而来的客人,甚至等不及与主人寒暄,开口便蹭饭,看来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呀!

5、在天愿作比翼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这个,小编已经笑晕在电脑前,容我歇歇。不过唐玄宗面对兵变,忍痛赐死了杨贵妃,虽然是情势所逼迫于无奈,但又何尝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呢?

6、少小离家老大回,安能辨我是雌雄?

看来出门在外的这些年,主人公受尽了不少磨难啊。

7、仰天大笑出门去,铁马冰河入梦来。

读了这一句,难免会生出一种豪迈的气概来,不由得浮现出这样一场画面:家国有难,思之不安,依然弃笔从戎,从此铁马冰河,置生死之于度外。

8、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是写佳人,读到最后竟又变成了仙人,让人在仰慕的同时,又多了些敬畏感。

9、问君能有几多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南唐后主李煜和宋代才女李清照的词作,一问一答,竟然是如此协调。隔了上百年的历史人物,穿过了历史的长河,将“愁”这一字解说得生动别致,实在是令人佩服。

10、而今才道当时错,当时只道是寻常

同是纳兰性德的词作,难怪无论是语义还是用字方面,都显得无比和谐。想必纳兰性德心中本就有此感慨,只是在无意间分两次写了出来。

11、满堂花醉三千客,更无一人是知音。

三千门客,无一知音,这样的事情也确实称得上“悲惨”了。然而,知音确实难寻,宁缺毋滥,其实又何妨呢?

1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流向那万紫千红一片海。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相关话题

  征服者威廉算是法国人还是丹麦人? 
  欧洲中世纪农业大致情况如何? 
  联姻这玩意真的可靠吗? 
  是不是奶酪等蒙古西征带来食品刺激了欧洲人的大脑,让其文艺复兴,并且有了体味? 
  法语曾经像英语一样,在一个时期内是国际上的第一通用语言吗?能否对法语历史地位及其影响的变迁做介绍? 
  1453年,为什么西欧不救援君士坦丁堡? 
  假如将奥匈帝国换为意大利,请问同盟国会不会赢? 
  从分裂到统一——法国为什么能成长为欧陆霸主? 
  帝国、王朝和王国有什么区别? 
  (西)法兰克人有没有向中欧移民? 

前一个讨论
美国称霸西方是不是就靠大?
下一个讨论
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之间区别是什么?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