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二战德国入侵苏联时,如果以解放者的姿态拯救苏联人民,会是怎样的结局? 第1页

     

user avatar   li-jun-99-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有个二战的苏联步兵团长说过这样一个事情,他手下有一个站前被强迫加入集体农庄的富农,有一次他来找团长申诉,说连长在战斗中总是把他放在后面,他觉得是连长对他不放心。他说到:指挥员同志,战前的事情我以后会继续去找集体农庄算账。但是现在我在这里,作为俄罗斯人,我要和其他人一样战斗。


user avatar   li-yun-tao-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然后现在你跟我说我们要去解放那帮斯拉夫穷鬼?


user avatar   nay-gong-chu-m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当时国内确实有浓厚的反体制、反苏联情绪,尤其是在西部边境地区(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斯大林的高压统治和大清洗既保证了苏联的高速工业化,也必然会在基层和中间层当中激起反对情绪,否定这一点没有意义(这也不能说明苏联的快速工业化政策不对,因为事后来看苏联如果不这么做可能就已经被德国人消灭了)。

在苏德战争的前期,也确实有不少这些地区的人把德国人当成解放者,甚至不少俄罗斯人也这么看,选择了投靠德国人。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德国手中有近百万苏联人伪军(这些实打实的直接或辅助战斗力量,甚至比中国那些兑水的伪军数量还多)

那么,为什么德国人不把解放者的角色演到底呢?难道德国人、或者希特勒不明白这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好处吗?

很多人觉得这是因为希特勒的种族观念太过于根深蒂固,非要将原本可以合作的对象变成死敌(曼施坦因在回忆录当中就是这么说的,虽然他自己也在乌克兰搞三光政策、搞强制迁移、搞屠杀),但是希特勒真的有这么死脑筋吗——要知道希特勒为了自己的战争政策,甚至屡次拉拢亚洲的日本人,甚至称日本人是“亚洲雅利安人”呢。

真实的理由其实十分简单。德国人在整个二战期间,一直进行的是“穷人的战争”,他们本身就是为了掠夺(按照希特勒自己的话来说,生存空间)而战的,他们资源和人力贫乏,所以哪怕为了仅仅为了将战争持续下去,就必须掠夺,掠夺一切占领区。

德国人先扮演天使,等到打赢了战争之后再扮演魔鬼,按照自己的心愿对欧洲进行种族清洗——听上去很有智慧,但是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为不做魔鬼他们就不能打这场世界大战,纳粹因为意识形态所做的一切屠杀只是加重了这场战争的残酷,而不是说这种残酷可以完全避免

问题不是德国人想不想要扮演解放者,而是他们根本做不到,理论来说只要德国人可以给乌克兰人、甚至俄罗斯人提供一种更好更优越于苏联的生活,他们就不会受到如此激烈的反抗,但是这只能是一种天真的妄想

希特勒说得十分明白“我们不是解放者,而是征服者”,德国当时是一个既强大又贫穷的国家,不没收南俄的粮食和资源,就无法把战争继续下去。除非以严厉镇压的手段,用残酷的压迫让他们认识到如果不服从,不干活就得死,否则怎么能期望斯拉夫人能安于贫困与强迫劳动,安于千百万人因饥饿而死而不进行认真的反抗呢?

乌克兰的粮食、、煤矿、锰等矿产甚至人力本身,这些资源都对德国维持战争至关重要,德国人必须进行掠夺,而在掠夺的时候肯定会出现反抗、出现反抗的时候一定会导致严厉的镇压——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死结。

所以不要觉得历史人物很傻,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他们无从选择下的选择。


user avatar   xc51-dong-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简单,自爆。

并不是没有高层提出过这个想法。

不得不说,这次希特勒的见解是有基础的的。

无论是在一战还是二战中,德国人都没有从本国农业中获得足够的支持。即纳粹头目们必须把物资匮乏转嫁给其他国家。

其一就是掠夺当地的食品来满足在外的德军和国内百姓的需要。

“我不在乎有什么地方势将发生饥荒,只要这个地方不是在德国”

“倘若有人要挨饿,那么绝对不可能是德国人,让其他人饿去吧”

“决不喂养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而是抛弃他们”

一边走一边发土豆?

“无所顾忌的征收”“一抢而空”

题主您所说的“发土豆”被德军认定是“妇人之仁


“绝不能有恻隐之心”

“他们的任务,就是让战俘冻死或者饿死”



“完全抽空了2120万人的生存基础”

“所有军队在第三年里必须依靠俄国提供给养”

当然这种政策成果也很“卓越”

德军在苏联的这种行为,在波兰,法国,挪威也是日常。

可以说德国居民二战期间吃的东西,很多都是带血的。

德国侵略的目的就是掠夺,发动战争劳民伤财,你不给国内老百姓点好处,他们能听你的?真当希特勒一张嘴天下无敌?

评论区里有个阴阳怪气的人,说我资料从头到尾没提过德国居民。抠字眼很好玩吧。


user avatar   southempero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法西斯主义的本质本就是“掠夺外国财富补贴本国大资产阶级与中产阶级以向外输出本国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爆炸的一种姿势。

现代国家的战争既是残酷无情的,又是深思熟虑的。“法国倾全国之财助美国人建国并不惜因此引爆自己”的非理性历史不会发生第二次。

所以这个问题与“路遇抢劫犯,但他非但没抢我反而把他买头套面罩用的最后三块钱给了我是一种怎样的心态”的思路无异。


user avatar   zhou-xing-xiao-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国也经历过大饥荒和人人监视人人的社会,但是同仇敌忾抵御外辱反而更歇斯底里和强烈。当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形成,就没有外国的解放者一说了。


user avatar   zhou-zhi-yi-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德军入侵乌克兰后,西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一面配合其行动,一面匆匆发布声明,宣布成立独立的乌克兰国家并服从于纳粹的新秩序。但他们对希特勒的效忠并未获得认可。仅仅几天后,这个德国刺刀保护下的乌克兰“政府”就连同其领导者班杰拉等人一起,被德国人投入监狱,此后又改为软禁状态。取代所谓“独立乌克兰政府”的,是1941年8月20日被任命为乌克兰专员的纳粹德国高官科赫。此人毫不掩饰地宣称:他来到乌克兰不是为了传播幸福,他的全部目标仅仅是把这个地方彻底榨干,即使一个最卑微的德国工人,也要比乌克兰人“贵重一千倍”。至于某些德国官员如罗森堡提出的建立独立乌克兰国以牵制俄罗斯的意见,科赫也好,希特勒也好,都毫无兴趣。尤其是希特勒又将西乌克兰的加里西亚和利沃夫划入了“总督辖区”(也就是德占波兰地区),这等于把西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魂都给抢走了。


旗开得胜的德国人利用完了西乌克兰独立分子,就毫不客气把这些他们心目中的“劣等民族”一脚踢开


你觉得他们会给苏联人发土豆?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user avatar   ying-ling-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集体处决如此司空见惯,德国士兵经常围观这些暴行,还设法拍下这些恐怖场景。 在立陶宛的考纳斯,当地的暴徒热烈欢迎德军,并用铁锹将犹太人打死,快乐的人群在四周围观,母亲抱着孩子欣赏着这一场景,德国士兵们袖手旁观,好像是观看一场足球比赛。 杀手们毫无人性的追逐猎物,却没有遭到任何阻拦……

这些被戈培尔与〇〇飞挑选出来的“苏联人民的代表”就是这样“庆祝”自己的“解放”?

可以,这很雅利安。


———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我们来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欢迎德国解放者”————

英国人民欢迎德国王师实录


在英国的高压统治与独裁暴政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茅〇·樱仍然不惧英国秘密警察的监视,为亲爱的元首,来自德国的解放者写了一首歌。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没有背书包。 戈林炸学校,大人不知道 警报响,炸弹落,轰的一声学校没有了。 学校炸毁了,老师吓跑了 谢谢你,希特勒,我们再也不用上学了。


法国政府欢迎德国王师实录


博杜安写道,魏刚早在5月26日就极力主张政府留在巴黎,效法古罗马元老院议员接待高卢侵略者坐在贵宾席上的先例,以防止在首都爆发革命运动的危险。 ...... 贝当的措词——“必须停止战斗” ——自然而然地被理解为一个停火的号令;它完全瓦解了军队的斗志,使德国人轻而易举地大批包围和俘虏了更多的法军。 向纳粹领袖们去要求体面的和平,这看来可能缺乏一种现实感。然而,这番话出自贝当的口中,却没有理由认为它不是诚恳的。这是造成此后两年幻想的一个适时的序曲。博杜安力图弥补贝当的演说所造成的损害,后来又广播了一个说明,指出战事尚未结束,只有体面的条件才能接受;可是德国人却不急于提出任何条件,无论是体面的也罢,不体面的也罢,而是继续向前推进。 6月18日,他们占领了贝尔福、科耳马尔、迪戎和勒克勒佐,法国政府通过广播宣布: 所有人口在两万以上的城镇都不设防。

德国军队白日梦中的“苏联人民欢迎德国王师”

传播最广的那些谣言中,有一个是关于苏联境内即将发生一场反共产主义革命,而德国可能会对这场革命非常感兴趣,从而支持革命者。 此外,俄国反共革命者为了报答德国的援助,会在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后把德国急需的粮仓(乌克兰)长期租给德国......

只要德国军队一进入苏联,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反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就会在名望人士的带领下发起暴动,俄国军队将调转枪口,推翻斯大林政权,那时候我们将进入俄国接管高加索油田和乌克兰农产区,并通过那里进攻英国的亚洲殖民地......

然而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而克莱斯特元帅,也后悔不迭的承认:

“我们把胜利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入侵必然要使俄国发生政治混乱这种前途上…… 我们幻想着:斯大林一旦遭到重大失败,必然要被国内人民推翻这种可笑的想法是元首的政治顾问们一手炮制的骗局。


说明: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从“德国没有能力当解放者”来进行阐述与论证,大家写的都不错。

而我这里呢,则以德军组建的各种苏联伪军为主线——他们可是得到了来自德国的优渥待遇,可结果呢?


入侵初期就有一些苏联少数民族组成骑兵部队帮助德军

对,是有那么一批仁人志士,在德意志王师抵达时,便投身反抗布尔什维克暴政的圣战。

接下来我们将举出几例,歌颂他们在推翻斯大林独裁统治时立下的不朽功勋

1942年7月14日夜晚,大约10点钟时,在党卫军的指挥下,大批被编入党卫军的乌克兰伪军包围了罗夫诺犹太区。

为了监视犹太人,周围架设了大型探照灯。接着党卫军与乌克兰党卫军分成若干小股,冲进各户住宅,用枪托击破房门、扔进手榴弹。惊慌失措的犹太人被驱逐到门外。

在德国人的指挥与纵容下,乌克兰伪军冲入苏联居民区。

德国电视剧《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我们的父辈)Generation War.Ⅰ.Eine Andere Zeit

“在街上,妇女们哭哭啼啼要她们的孩子,孩子也吵嚷着找他们的父母。但是党卫队员却无动于衷,不断用鞭子抽打他们,并把他们驱赶到马路一边的货车旁。每节车厢里都塞得满满的,妇女和孩子的喊叫声、鞭子声和枪声响成一片。这些受到鞭打、驱赶和受伤的人们整夜在照亮的街上摇摇晃晃地走着。妇女们把已经死去的孩子抱在怀里,孩子们拖拉着他们已死的父母的手脚,走过大街,来到列车前……街上随处可见不同年龄的男女尸体。房门打开着,窗玻璃已被打碎。满街都是衣服、鞋子、袜子和各式帽子。在一栋房子的墙角处躺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婴儿,头颅已经被击碎,鲜血和脑浆粘附在墙上,孩子的脸部难以分辨清楚,他只穿着一件小衬衫。党卫队突击大队长皮茨司令官手里拿着一根很粗的狗鞭子在蹲在地上的犹太男子身边来回走着。”

那些不幸者们一面受到驱赶,一面被塞进卡车里,押赴刑场。

在荒郊野外,巨大的万人坑已经准备就绪。他们被强令脱光衣服,二十人或五十人一组走向刑场。他们受到大批党卫军的严密监视,有时会命令一个党卫队员或乌克兰人对着这几十人依次开枪。

当尸体堆满了乱葬坑之后,就用泥土填平。

“指示要求我们清算犹太人和苏联政治委员。”   “你所说的‘清算’,是不是就是‘杀死’的意思?”   “是的,就是杀死。”奥仑道夫回答道,并解释说,杀掉的人中有男子,也有妇女和儿童。   “为什么要屠杀儿童呢?”苏联法官I·T·尼基钦科将军插口问道。   奥仑道夫:命令是必须全部消灭犹太居民。   法官:也包括儿童在内?   奥仑道夫:是的。   法官:犹太儿童全部杀死了吗?   奥仑道夫:是的。

1942年10月5日,在乌克兰杜希诺,特别行动队与乌克兰伪军使用枪杀和坑杀相结合的方法,一次就杀害了镇上的五干名犹太人。

一个秀气而苗条的黑发姑娘在步入坟墓,经过党卫队士兵身旁时,边走边指着自己说: “记着,我刚二十三岁。”

乌克兰伪军拽走一个苏联小女孩。德国电视剧《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我们的父辈)Generation War.Ⅰ.Eine Andere Zeit

阿尔范斯·戈特弗里德,苏联的德裔居民,在德国入侵苏联后参加了党卫军,1943年2月3日,受希姆莱的指示,他直接参加了“感恩节行动”。

这一天里,党卫军将上万苏联人分期分批驱赶到一条乱葬坑旁用机枪扫射。

其中,戈特弗里德一人就杀害了500 多人。


自然,乌克兰的“解放者”可不打算以“民团”“警察”的身份,只给德国人打打零工。

很快,臭名昭著的乌克兰“夜莺”部队便组织了起来。这支部队以凶狠残暴,杀人累累著称,因此疯狂好斗,不久便被党卫军收入囊中,编为特别行动队第14分队。战后还获得了美英的庇护。

难怪这些人如此热情的欢迎德国王师呢!毕竟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恶棍与刽子手之间的共同话语可真是不少。


2016.7.24:与刽子手有共同语言的好像还不止恶棍,在今天的中国网络上也有人吹捧乌克兰法西斯如何“富有男人精神”、如何“英勇”、如何“无畏”,如何“纯洁正义进取秩序”,歌颂他们的屠杀、残忍。

以及歌颂他们对女性的践踏与歧视——法西斯的拥趸对我们的“大陆〇〇裱”咬牙切齿,而且看样子还梦想着七八十年前中国妇女三从四德、“荣誉谋杀”的“美好时光”呢。

看样子法西斯的拥趸倒是能和极端〇〇〇分子聊到一起去,例如一人分72个........

不过嘛,就算是〇〇也不会想要“正义、进取、无畏”的〇〇〇恐怖分子呢,更别说这种人出师未捷身先残……


不过现在问题来了,现在这些功绩说来道去,好像就是狗仗人势,欺负欺负小老百姓,甚至是欺负自己的同胞、邻居。

可袁某人可指望他们自己干掉苏联呢!


要艹翻斯大林的“被解放者”当然会有实际行动啦!各色的前线武装伪军也成立了起来。例如武装党卫军第14“加利西亚”师,兵员和下级军官都是狂热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军官、武器与训练都由德军提供。

不过是驴子是马,拉上去溜溜,在和苏联军队真刀实枪的对决中,伪军的情况可不怎么让人满意。

应当说,冯·梅林津的评价还算客气。要知道这一万五千名雅利安圣战士。在只遭受一波苏联伊尔装甲强击机扫射之后就全员崩溃,逃进了树林。

这使得苏军也面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后碰到的一个难题:X万头猪怎么抓。


从苏联波罗的海三国征来的伪军表现倒也可以,不过其中奥妙却显得不怎么好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志愿兵”以单兵、小组,最大营连为单位被拆分给各个德军单位。

(附带一提,这种手法在苏军那边是用来安排受惩戒的武装罪犯。)

在人事中也采取掺沙子的手段,使这些人时刻受到德国军官和德国部队的监视与镇压。


自然,这些手法以及伪军的低劣战斗力就要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即党卫军和国防军可以使用各色手段,将苏联人拉进自己的队伍,但是得不到他们的忠诚:

根据武装党卫军自己的报告,很多“志愿兵”、“希维人”只是因为苦役难熬、饱受酷刑、食品短缺、家境艰难与家庭压力加入德国军队。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极其讽刺的结论:

正是由于德军没有“一路给苏联人民发土豆”,而是掠夺他们,迫害他们,残害他们。

那么多苏联人才会为了苟活而参加德军。


在比较“正面”的“参军”动向中,“冒险精神”反而占据大头,对于犹太人的传统仇视与憎恨也是他们加入的重要动力。

至于“反共产主义”,这个词儿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在含义

——在苏联完蛋后,为自己捞取资本。

——难以忍受集中营的折磨与酷刑。

——希望德国恢复古代的小农经济。


总之,没有一条是德军所期望的“对国家社会主义事业与元首的忠诚。”就算是在成建制的苏联伪军中,真正信奉“德国帮助建立独立国家”的“民族主义者”也是少之又少。他们视自己的德国指挥官是自己的临时的主子,被逼无奈才会和他们一起。

而德国指挥官自然也不给他们好脸色看,西奥多·艾克就辱骂外籍党卫军人“愚蠢透顶,只会想着开小差或者叛逃,苏联间谍一抓一把。”


自然,这些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为了发泄兽欲烧杀奸淫,为了使自己发财致富,打砸抢劫,用成队的大马车运载自己的“战利品”。

他们虐杀无辜平民的时候不曾手软,他们抢夺财物的时候奋勇争先,然而苏联飞机一个俯冲,就能将他们吓得丢盔弃甲。拱手让出坚固的防线,随意抛弃优良的武器。


到底是什么样的愚蠢猪猡和酒囊饭袋,会认为这些人“代表苏联民意”,指望这些人去推翻一个拥有强大的现代化工业和政治体制,人民在苏维埃理想与爱国主义双重构筑下团结一致的国家?


如此一来,在德国扶持、供给与胁迫下犯下累累罪行,自断后路,无处可逃的伪军与苦力都如此心怀鬼胎,怨气冲天乃至于后悔不迭

——这种心态的第一次大规模爆发于1941年冬,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波兰、苏联技工与看守在11月(选择这个月份居然是为了纪念11月7日的十月革命节......)破坏了电网,使500名囚徒冲出集中营。


两个人,两群人的双目相对之间,是无法遮掩的强烈敌意。


那些对侵略者充满敌意或观望的普通苏联百姓得到一点蝇头小利,就会对希特勒山呼万岁,五体投地,断头送命亦不足惜?

如果说真的戈培尔及其喉舌的理论,俄国人“食不果腹”,“民不聊生”的话,战争时期,物资紧张的苏联后方不就是这样吗?

按照一些人的臆想,拥有“浓厚反体制、反苏联情绪”的苏联人早该艹翻让自己饿肚子的布尔什维克了。

(1943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只有1940年的37%,即6031万吨,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1922年苏俄粮食产量6650万吨,1932年由于粮食遭遇暴雨和疫病,苏联粮食产量只有1.05亿吨,进而导致1933年夏季收割之前所谓乌克兰“饥荒”。而1943年苏联却解放了大量被抢劫焦土的沦陷区国土与饥寒交迫的百姓,他们都等着从这6千多万吨粮食里分一口......)


然而事实是,后方的人民非但没有暴动,甚至也没有怠工。反而节省下大量的粮食和肉制品供应红军(毕竟美国人花了几年时间提供的的那点食品援助着实指望不上),妇女、少年与残疾人在流水线旁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年都向前线供应2.4-2.8万辆坦克,3.5-4万架飞机以及上亿吨的各种弹药。

一位中年工人和一名矮小的少年工人一道制造T-34坦克。


俄国人民用最实际的行动表明了他们的态度,后方群众无私的忘我劳动和前方军人的浴血奋战,将德国“解放者”消灭,碾碎,埋葬。




————网络问题,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Fourthforce-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所问的做法不具备可行性,推论过程如下:德军伤亡大而且规模一直都大→德军动员人数多→德意志帝国动员率比苏联还高,造成劳动力匮乏→帝国为避免国家机器崩溃大肆使用奴隶劳工、掠夺资源→占领区人民彻底愤怒,矛盾彻底走向不可调和

首先,德意志帝国是自己内政玩不好欠了一屁股短期贷款还不上然后正好军工方面投入了不少钱军队规模也不少于是干脆打一场世界大战所以去侵略别人的。指望这种国家能改善别国生存现状而不是搞法西斯式侵略、推行奴隶制是非常扯淡的一件事情。如果考虑到这个国家在战争期间伤亡惨重动员兵力数量空前庞大,那么这个企盼就更扯淡了

先明确说明德军人数是非常庞大的。国防军就累计拥有1730万的兵力。党卫军则有90万人。国防军+党卫军有1820万人。还有其它部队100万、警察80万、辅助部队和人民冲锋队(1944年分别达到230万、150万的规模,总人数不会比这两个更低)等等等等。这个数据是德国官方版二战史里引用的其中一个数据,当然也有更低的版本,认为从1939年6月1日到1944年9月30日,德军国防军+党卫军净增加(不考虑战争减员,但似乎排除了重复统计、反复入伍之类的影响)1126.1万人,而之前国防军+党卫军的现役军人则有113.1万。再加上1944.9.30以后入伍的官兵,则国防军+党卫军至少有1240万左右,实际可能有1300万以上(尽管如此比之前提到的版本低得多,但奇怪的是,官史同时引用了2份互相矛盾且数值差距很大的数字却未明确表示哪个数字更准确)以及辅助部队、人民冲锋队、警察部队,依然至少有近1800万人的规模

如果跟德意志帝国核心领土(德国、奥地利、苏台德区)的8000多万人口做个比较的话,这2000万德军相当于德意志人的近四分之一,这个比例是很残暴的
强如苏联战前人口1.9亿多人,扣掉被屠杀的平民1800万人左右那就是1.7亿多人。动员的兵力不过是巴巴罗萨当日已经在正规军、内务部部队、辅助部队等部队中服役的482.69+7.49万人、战时动员的2957.49万人,总计3447.67万人,减掉转入工业企业和地方安保、防空部队的361.46万,动员率不过六分之一左右。德意志帝国核心领土的动员率明显超过苏联
带来的正面影响是德军哪怕尸山血海照样能维持东线军队的规模,继续跟苏军死磕到底。如果不狂抓征兵工作,德军真的会垮。历史上因为送进东线大火坑的炮灰数量相当可观所以能续命到1945.5


翻开《巨人的冲突》表C可以看到德军光是野战陆军就是多少人的规模。常年保持在250-300万数量级,其中巴巴罗萨初期305万(不含预备队),预备队投入后。到9月11日虽然之前遭受了不小伤亡依然有330万的规模。库尔斯克会战前连续3个月无大规模战役,因此东线德军野战陆军数量达到了空前的340万!然而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并不是德军兵力总数
举几个例子。翻开朱世巍著作《东线:大崩溃》P109我们可以知道1943.10.1东线德军野战陆军只有
260多万人而东线德军作战部队总数是408万人(含北欧对苏前线);而《东线:1945年的春天》P3可以知道1944.5.1东线德军野战陆军总人数是246万,芬兰战区另有野战部队
15万。而1944.5.5东线德军作战部队总数是388万人。加上仆从军的野战陆军和海空军、辅助部队,东线法西斯军队总规模是450-500万。苏德
战争中后期前线苏军陆空海三军总兵力不过650万数量级,这里面还包括了占比重9%级别的前线训练部队,扣掉苏军前线训练部队,前线苏军差不多连600万
都刚好不能凑足。我们都知道即便兵力优势不是很大,战争后期苏军照样能击败德军
朱世巍在这两本书里引用的德军东线总兵力统计全部出自权威的联邦德国官方版二战史《帝国与二战》和民主德国官方版二战史《二战德国》

于兵力的意义可能有很多人认识不足。所以还是简单讲一下。巴巴罗萨当日德军不算预备队就有野战陆军305万人。加上预备队至少是330万。加上海空军是
460万人。此外还有仆从军90万人,合计550万。当面苏军西部5个军区、内务部部队、2个舰队等总人数不超过3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远离边境(内陆
军区的辖区面积也是很大的)。历史是德军在战争初期如同砍瓜切菜给苏军造成重大损失,自身损失绝对数量不小但是比起苏军肯定是低多了。到
1941.9.11苏军前线总兵力只有346.3万,德军野战陆军就331.5万,在挪威另部署有6.7万。仆从军野战陆军就有65万以上。然后打出了基
辅歼灭战、布良斯克·维亚济马双重会战这种大规模歼灭战,还不算其它小规模的歼灭战。一路高歌猛进冲向莫斯科、列宁格勒、罗斯托夫。德军最后一次打出大歼
灭战是1942年夏季战局,1942.5.5兵力对比是德军野战陆军255+8万,算上仆从军372万。苏军前线总兵力5449898人。实际上第2次哈
尔科夫战役德军歼灭20万(注意只有20万,论人数跟41年大歼灭战是不能比的)苏军有一点苏军自投罗网的成分,跟41那种强咬生吃比起来个人感觉碾压性
差了点,说白了就是没那么好打了,苏军不脑残就很难大规模歼灭它。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军前线兵力大大增加以后总战斗力有所上升,双方实力差距在缩小

负面影响是德国劳动力严重匮乏,不得不靠掠夺人力、物资来给自己续命。这是因为被征召入伍的德军士兵,入伍以前都是德国的劳动力。其中还有不少是至关重要的军工企业的劳动力。例如1942年4-6月德意志帝国征兵人数分别为326000、222000、200000人,其中71000、41000、56400人来自军工企业。这还是1942年。再往后,德军的征兵对德国劳动力的影响会更严重,就会打奴隶劳工的主义。


举个例子,战争年代仅苏联就有576万人被掠往德国充当奴隶劳工。其中毫无疑问包括大量平民,因为苏军被俘失踪总数也只有455.9万人,其中约50万其实是战场死亡,战争期间成功回到苏军队伍的有939700人。减去这两项,苏军真实被俘人员数量是3119300人。此外还有50万苏联公民接到了动员命令但尚未抵达部队就被德军俘获。这些人显然是算平民。此外在1945.5.9日以前抓获的303万左右德军中有22万希维人(变节的苏军被俘官兵)。显然这些变节分子不算奴隶劳工。因此德意志帝国仅在苏联境内就掳掠了至少200万平民。此外还强迫其他苏军战俘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工作,导致3119300名苏军战俘中有多达1283300人在被俘期间死亡。这个死亡率超过了40%,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二战期间仅苏联就有576万以上战俘和平民被掳掠到德国充当奴隶劳工,同时还有数百上千万德国犹太人、其它欧洲国家战俘平民被掳掠到德国充当奴隶劳工的情况下德国外籍、犹太族、战俘劳工保有量从1939.5.31-1944.6.30仅仅增加700多万人——因为他们死亡率非常高,后一批抓来的时候前一批已经死了很多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9月30日奴隶劳工的数量下降很快——因为法国、白俄罗斯、西乌克兰、东波兰等地解放以后可以掳掠劳动力的地盘减少,原有劳工死亡后没人顶班

以上是德意志帝国雇佣外籍劳工(含战俘的情况)。简单地说仅1941.9.29-1942.11.20就新增外籍劳工1159000人

而下图则是更完整的统计:

本图中即提到1939.6.1-1944.9.30期间德军国防军+党卫军净征兵1126.1万人

1-7分别是39-44年5月31日和44年9月30日的德国全部国民经济系统、农业系统、全部各类工业系统中劳动力调查情况。其中a是德军从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征兵总数。可以看到仅这一块就征兵超过千万人,德军兵力不足这一说大可休矣。这也是德军疯狂动员的结果,即使损失惨重也照样维持庞大规模。而接下来的才是重头戏。b-g分别是无需服兵役的职业的从业人员,德国男人、女人(劳工),外国或犹太族男人、女人(平民,不含战俘,第一张图中整合成了一个栏目),战俘劳工。可见39.5.31-44.9.30,在德意志帝国全部国民经济系统中无需服兵役的德国人从3043000人增加到6582900人,德国籍男性劳动力从24488088人多狂降到13535300人,德国籍女性劳动力从14625956人变为14896600人,变化不大。因此德国人想要保持劳动力数量平衡只能靠掳掠外籍人员。因此,外籍或犹太族平民劳动力从不到300552人增加到3906500人,战俘从0增加到1749300人。做个总结,劳动力中无需服兵役的德国人总数增加了3539900人,但其他可能服兵役的德国人总数从39114044降低到了28431900,净减少10682144人。而外籍或犹太族人员和战俘从300552增加到5655800人,净增加5255248人。德国总劳动力人数变化是从39414596人变化到了35919600人。净减少300万左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二战期间这个劳动力总人数并无大的波动,基本稳定在3600万人这个数量级上。因此可以认为德国人掳掠俘虏、平民充当奴隶劳工以后基本堵住了因为征兵而流失的劳动力缺口,维持了战时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具体细分一下的话,其中在农业系统中无需服兵役的德国人从374000人增加到928700人,德国籍男性劳动力从5054444人狂降到2805700人,德国籍女性劳动力从6048972人变为5706700人,变化不大,外籍男性平民劳动力从96394人增加到1086200人,女性从24076人增加到799000人,战俘从0增加到656300人;在全部各类工业系统中无需服兵役的德国人从1351000人增加到2657800人,德国籍男性劳动力从8070655人狂降到4710700人,德国籍女性劳动力从2764877人变为2769400人,变化不大,外籍或犹太族男性平民劳动力从91907人增加到近1898800人,女性从18249人增加到775600人,战俘从0增加到703600人。德意志帝国的劳动力中掳掠来的奴隶劳工就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果不这样掳掠,可以说德意志帝国工业体系会崩溃,前线会因为缺乏兵器和弹药而迅速崩溃,即使是精锐部队也会因为没有兵器弹药的补充而迅速被消灭
具体各行业情况,图传不上来简单说一下,运输业200→230万,能源200万,物流从400万砍到200万,行政250→220万,军工70→150万,家庭经济(?)160→145(42.5.31最后一次统计之后无数据),基础原料200→220万,钢铁300→350万,生活消费品180→100万,建筑135→66万

关于食品资源掠夺情况,根据朱世巍著作《东线:大崩溃》P151第二特别章:苏德战时经济(4)中内容,1943年春德国居民每周供应2kg面包、300g肉、206g脂肪。西欧国家普遍更低。东部占领区方面,波罗的海三国(也是德意志帝国征兵区,但入伍率不是很高)每周1.7kg面包、250g肉、180g脂肪,其它地区普遍只有200-300g面包,无肉类、脂肪

综上,可见德意志帝国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是建立在奴役其他国家战俘和人民、掠夺其它国家资源的基础上的。如果不这样做,不用苏联人冲进来,粮食危机就能让德国人痛不欲生。打不了几次战役前线德军武器装备和弹药的储量就会因为补充不足直接跳水。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选择掠夺他国物资,凭借占领区治安部队强行维持“秩序”是必然行为,德国人根本不可能做到对占领区友好,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资源和产能。

综上,认为德国有余力对苏联进行优惠待遇的神论可以收回去了


最后,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席卷兽穴的风暴”和“红色文献翻译”


user avatar   andre-31-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猿老湿的话也信?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战前苏联人刚过了几年好日子,德国人打过来,不让人过日子了,苏联人把德国人当解放者还是仇敌呢?

至于说什么德国人一路发土豆的笑话,可以设想这样的画面,一群苏军游击队在政委带领下换身便装跑德军那里领土豆,然后换个地方再找另一支德军领土豆,领完再换一拨人或化个妆再去领。这样的话,大概有两个结果:1.东线德军总司令,土豆计划制定者冯.猿大粪元帅被愤怒的猿首亲手掐死。2.苏军大概42年就攻克柏林了,因为德军都饿死了。

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结果是什么?饥荒?消费品短缺?去好好读读书,集体化的结果是32-33年苏联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范围饥荒,正是集体化消灭一直困扰俄罗斯的了饥荒问题。此后苏联再也没发生过大饥荒。苏联在36年取消了购物证,可见消费品也是极大丰富了。战前苏联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1939年苏联人均国民收入比1926年(75.7卢布)翻两翻,达到302卢布,约同期美国人均国民收入的40%,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俄罗斯和西方有些皇俄研究者,比如康德拉季耶夫拿帝俄经济增长数据说什么没有社会主义,俄国能够成为发达国家,这些只看绝对经济增长值的制杖简直可笑,农奴制改革的1861年,俄国人均国民收入为德国的40%,美国的16%,到一战前1913年俄国人均国民收入只达到德国36%,美国11.5%,差距反而拉大了,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能给俄国变成的发达国家???)。俄国工人和农民自己用玩命的努力好不容易换来了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大人有工作,小孩能读书,全家有温饱,结余还能卖点以前稀罕的钟表、收音机、自行车等工业消费品),可德国人一来全毁了,家破人亡,俄国人需要德国人来解放么?苏联好歹能养活自己国民,让他们一点点过上体面的生活,而德国人自己都养活不下去才发动战争的,事实是战前苏联人通过五年计划发展工业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也不存在经济危机。而德国靠政府赤字维持经济,不打仗吞西欧根本维持不下去。究竟谁解放谁?

如果要说的话,45年欢迎苏军的德国人也不少。45年柏林还有人打出红色阵线的旗号给苏军带路,要知道德共可是早被纳粹抓干净了,不可能组织人带路。

为什么苏联人均并不太富裕,但仍对国家制度充满信心?哪怕忍受可怕的牺牲也要捍卫这一制度?看看战前经济增长就知道了,两个年计划让苏联人均收入翻了两翻,生活从中世纪跨入初步电气化,这些成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这代苏联人玩命攒出来的,所以来得非常真切。这种情况下苏联人不仅领导人,而且普通老百姓也相信再通过接下来的五年计划,就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再看看同时期西方,1926-1939年美国经济只增长1.08倍,法国增长1.078倍,意大利增长1.056倍,英国增长1.377倍。相比之下苏联人(也包括当时许多西方人)当然有理由相信苏联的制度才是更好的选择,有谁愿意去过十几年没什么变化的生活?所以苏联人要拼死捍卫这一保障自己和子孙后代能过上更好生活的制度。哪怕是对于苏联战前吞并的波罗的海国家,反苏的情绪固然有(西方宣传总是喜欢夸大这点),但当时来说倾向苏联的人更多,玛丽黛的故事可不是虚构的。

所有统计数据都显示苏联工业化过程是增加了消费品而不是减少消费品(减少消费品的工业化没人会支持,不可能进行下去),只有闹蝉在一直重复战前苏联靠减少消费品来实现工业化。减少消费品和减少消费品的比重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是绝对量减少,后者是消费相对投资的比例减少。用脚趾头都知道如果获取的消费品绝对量减少,有谁还愿意卖力干活?怎么会出来斯达哈诺夫运动(斯达哈诺夫本人有多高的觉悟么?他自己都说打破劳动定额的初衷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只有增加消费品,提高生活水平,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可能促进工业化。而与此同时,正是因为推进了工业化,虽然消费品比重降低了,但是绝对数量还是大幅增加了,老百姓生活改善了。

没有任何统计数据支持各种荒谬的乌克兰饥荒死亡人数,因为30年代乌克兰人口一直保持增长,哪怕苏联解体后俄联邦政府也从没有承认过这些数据。真正需要注意的是,1932年之前,俄国每10年就要经历1-2次大规模饥荒,而这之后,苏联再也没有发生过大饥荒,集体化最初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工业化,而是为了真正解决困扰俄国的饥荒问题。这一点被后来的赫鲁晓夫和西方无视和歪曲了。大萧条时期美国农产品过剩,牛奶倒进河里,苏联能拿粮食换几个钱?苏联国家收购商品粮大部分是用来供城市工人消费,而同时集体化节省下的农业劳动力也纷纷进入工矿企业,农民消费粮食固然少了,这是因为农业人口本身就减少了,战前2个5年计划苏联增加1000万工业劳动力,而农业劳动力也差不多减少了这些数量,那么考虑这些劳动力背后的家庭人口,则苏联非农业人口至少增加了3000-4000万,这样苏联国家粮食采购总量当然要成倍增加,否则这些成为工人的原先农民吃什么。

沙俄人口死亡率3%,30年代苏联降到1.7-1.8%,同时期出生率3%左右,婴儿死亡率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1-1.2%。但不能只看人口自然增长,因为30年代苏联是一个伴随工业化人口大量流动的时期,乌拉尔、西伯利亚这些荒凉的内地随着工业化开发,涌入了几百万人口,而且这些人口基本上都是生育年龄的青壮年,乌克兰作为原先的工业区,当然是人口输出地区,人口增长率低于自然增长率是很正常的事情。

没人否认30年代苏联发生过饥荒,但在这里要质疑的是如下观点:

1.集体化导致了饥荒

事实——在集体化之前俄罗斯历史上经常性发生饥荒,几乎少则5-6年,多则10年必发生大规模饥荒。而集体化后饥荒几乎不再发生。

2.饥荒导致多达几千万的骇人听闻的死亡人数。

事实——没有任何统计数据支持这些数字,30年代不论是整个苏联还是乌克兰,人口都是正增长(苏联解体后资本主义乌克兰人口一直负增长)。32——33年由于饥荒导致的人口死亡(包括比如老人和小孩由于营养不良倒置抵抗力下降等原因)不会超过50万人,这远远小于沙俄或者民国的饥荒死亡人数。而32-33年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组织收割延误)导致的粮食欠收的严重程度并不小于沙俄或民国的大饥荒,这是因为集体化和国家集中的商品粮调拨,挽救了大量灾区人口,确保了活命的口粮。




     

相关话题

  为什么二战时期各国的制式步枪始终没有向冲锋枪那样大量采用冲压工艺? 
  如何评价盖世太保与史塔西?这两者有何异同? 
  请问伊朗人以数千载古波斯文明为荣,傲视中东,又怎么会信服崛起的阿拉伯人圣人穆罕默德,不是很矛盾吗? 
  历史上有没有黑奴杀死奴隶主的案例?他们的结局如何? 
  你知道哪些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故事? 
  为什么共产党逼得联军半岛都打不下,而国民党却被日本打到重庆内陆? 
  如何消除中国人地域观念? 
  拿破仑死前说过这句话么? 
  蜀汉在其历史上导致其国力衰微的战略决策有那些?对蜀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如果把现实中天天窝在寝室打游戏的大学生放到几十年前或一百多年前,会发生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不让孩子加入少先队是正确的吗?
下一个讨论
女方坚持在男方父母全款买(或者少量贷款,首付女方不出资,婚后共同还贷)的房子加名字,如何处理?





© 2024-10-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0-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