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李翛然 ,利益相关:没喝过百草枯但是我是学毒理学的。
重要的话放在前边,还要加粗,而且要说三次:
百草枯剧毒,不要作死!!!
百草枯剧毒,不要作死!!!
百草枯剧毒,不要作死!!!
“太长不看”派道友请直接翻到最后渡劫。
以及最近,关于毒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我写了一篇文章,欢迎各位知友阅读评论。
首先需要澄清的一个事实是,这大概率是一个真新闻。在网上搜索“百草枯 红烧肉”,结果如下:
我大略看了一下新闻内容,故事梗概就是这样的:
老赵一家人之前养鸡,用百草枯除草。三年前鸡棚拆了就顺手把剩下的百草枯拿回来放柜子里了。然后这天家里老人做红烧肉,看这个东西长得像酱油,就顺手拿过来当酱油用了。做出来之后大家伙发现肉有点儿苦,但也没细琢磨。晚饭后这家的孙子回来了,看见灶台上百草枯瓶子,觉得不对劲,赶紧把一家人送进了医院……
所以为什么这一家人都活下来了?从毒理学的角度分析,这可能是以下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百草枯的有效性
根据中国国标生产的百草枯水剂,其颜色应为深绿色,并由加入了气味难闻的臭味剂。所以正常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出现把百草枯当成酱油的情况。新闻中的赵二伯表示自己看到的百草枯看起来像酱油,并且“尝了一点,不咸不淡,有点像醋”。如果农药本身没问题,赵二伯不大可能尝不出来。又,按照国标,百草枯水剂即使在规定的储运条件下,保质期也只有三年。这瓶百草枯是三年前带回来的,甚至可能已经打开过,保质期更短。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涉事的这瓶农药是过期的。而过期的百草枯其毒性会随着逐渐分解而降低。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农药本身过期了,救了他们三人一命。
(以上“国标”请参照《GB19308-2003 百草枯水剂》)
二、烹饪过程中的分解与损失
百草枯这东西有一个特性:它本身是一种碱,但是在碱性环境下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水解。因此百草枯水剂配置时一般专门调到弱酸性。此外作为一种还原性物质(季铵化合物),其非常容易被氧化,并且能够与铁、铝等金属离子结合而导致变性。在烹饪过程中,可能锅内环境呈弱碱性,导致了百草枯水解。同时百草枯还可能被锅、锅铲、饭盘等处析出的亚铁离子、铝离子结合,或被铁离子氧化,甚至可能与猪肉结合而失活。烹饪时较高的温度也促进了这种反应的进行。综上,百草枯在锅中可能经历了种种反应,使其有效摄入量进一步降低。
三、摄入量
这一点跟百草枯关系不大,跟做饭有关,我做饭水平一般,说错了大家不要太苛刻。做红烧肉的时候,一般是用老抽上色的。我自己做的时候,一般一次也就放几毫升的老抽,太多了就咸了。浙江一带口味偏甜,可能老抽更少。再加上百草枯最后肯定是被收进了汤汁比较多,吃红烧肉又不喝汤,而且是三个人合吃一份红烧肉。所以,每个人所摄入的百草枯含量其实是比较低的。
四、送医及时、诊断准确、治疗对症
这一点其实很关键。百草枯对人体的有害作用主要发生在摄入后24-72h之间,而前24个小时堪称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新闻中赵二伯的孙子小赵当晚回来就将家人送进医院,时间不会很长,因此治疗及时减轻了伤害。同样这里也要给接诊的医生点个赞。医生接到病人之后,能够迅速准确做出诊疗,也是保住患者生命和预后的重要因素。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病例多,医生经验丰富。如果是在瑞典这种落后国家,说不定这仨人就凉了。
“太长不看”派道友此处渡劫:
这次,三位病人大难不死,是一次非常幸运的事件,是可一而不可再,可遇而不可求的。客观上,百草枯的有效性、稳定性、摄入量和医生的诊治均为病人的痊愈起到了或大或小的作用。
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有:
东西该扔就扔:你也不养鸡了你还留着瓶农药干啥,随手送给街坊邻居不就没这事儿了。
进嘴的东西先看看是啥:赵二伯要是看出来了这是百草枯不就没事儿了。
别瞎他妈丁克:赵二伯要是没儿子,或者他儿子要是没儿子,这个故事大概就是:事发几个月之后,赵二伯的邻居闻到赵家门里传来一股臭味。报警砸开门之后发现了一具/三具高度腐烂的尸体,法医化验后表示,死者可能死于百草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