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的分封本就是权宜之计,而且汉初的分封还犯了一个大忌讳,那就是将故地做封国。
比如英布是安徽六安人,被封为王后,他的国都就设在六安。彭越是山东菏泽人,被封为王后,都城就在山东菏泽。韩信的家乡是淮阴,后来韩信则被封为淮阴侯。
汉初的分封都是实封,诸侯是可以收税并且有行政权的。这些诸侯在自己的家乡内是当之无愧的土皇帝,再加上这些人的亲朋故旧都在身边,在同乡中也有极高的威望,不造反也真是对不住自己的这一方势力。
另外,相较于项羽,刘邦也缺乏足够的个人魅力。项羽的手下最多只敢逃到刘邦阵营做事,但没有谁起过造反杀了项羽的心思——毕竟,那么一个杀神不是谁都敢惹的。然而,刘邦所长在于用人,在打仗这一方面刘邦实在不值一提。跟刘邦打天下的这些诸侯,都知道刘邦是个什么样水平的人,动一动造反的心思也很正常。
至于说别人死心塌地跟刘邦干,后来又造反,你也是想多了。汉初的异姓王很多都是自己拉起的队伍,或者是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扩充的队伍,跟刘邦干只是为了图谋更大的利益,而不是说认可刘邦这个人。在当时的人看来,刘邦是“天子”,我们可以尊敬你,但我们并不是你的臣属。而对于樊哙、萧何这样真正意义上的“臣”,刘邦并没有杀他们。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些异姓王属于刘邦打天下的合伙人,只不过受刘邦领导,而樊哙、萧何这些人才是刘邦真正的“臣”。
为什么这些人不造反?因为他们都是跟着刘邦混的,或者说他们是刘邦的嫡系部队。他们并不具有扩军的能力和在现实政治中的影响力,因此他们的权力全都来自于刘邦的给予,自然缺乏反叛的动力。
其实从汉以后历代的叛乱中也可以看出来,凡是能造反做乱的,一定都是手握一方军政民政大权的军阀。那种由中央拨饷的部队,长官的能力就算再强,也很少敢动造反的心思。
刘邦在人生的最后时期,征讨完英布,经过家乡沛县,酒后有感而发,做了后世闻名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明王朝1566》里徐阶在与嘉靖君臣奏对时,曾赞誉刘邦这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最有帝王气象。
可是如果你知道他登上帝位后的作为和境况,就不难理解他最后的孤独和无奈。
很简单,功勋卓著的功臣都被你弄死了,刘家子弟又不争气,当然没有天下一流的猛士为你巩固刘家江山了。
汉六年十二月,刘邦开始了大封功臣,这中间纠葛当然不少,一直到刘邦驾崩的汉十二年,侯爵总共分封了一百四十三人。
刘邦还颁发了丹书铁券,上书“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当然很清楚,只要国家在,你们后世子孙的富贵就没啥问题。
听着就像真的一样。不但封爵还有形式感的丹书铁券。是不是倍儿有面子?感觉自己沐浴在大汉朝的荣恩之下,前途无限光荣?
到了汉武帝太初之时,“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殒命亡国耗矣”。一百年左右的功夫,开国封的候爵只剩下了5位。由此可见,皇帝对异姓功臣有多刻薄寡恩。
各位侯爵多以各种无厘头的理由被剥夺了爵位。比如安丘候因为想到上林苑偷猎了一头鹿,被剥夺了爵位;祁侯它,因为陪同皇帝打猎,迟到早退了一回,被剥夺了爵位。俞候栾贲因祭祀所用的牲畜不合法令的规定,封地被废除,爵位被剥夺。
最恐怖的工作状态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犯错,不知道什么时候身家就不保了。
当然后世朱元璋上位之后,也颁发了丹书铁券,收到的人无不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讨,建立汗马功劳的功臣,有的还是姻亲。他们最终大多都去了阴曹地府,而且是全家套餐。
当然如果说剥夺侯爵还显得有些残酷,那么和那些被封的异姓王的人相比,显得好多了。
楚王韩信在刘邦游行云梦泽时前往拜见,被囚禁贬为淮阴侯,就地看管。而后韩信由吕后处死在了未央宫。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里,最后写到“天下已集,乃谋叛逆”,颇有些玩味,天下大定了,你再造反有什么用?韩信是傻子嘛?所以不少史学家认为韩信冤枉是冤枉的。
韩信的下场是“夷其三族”。
不要急,不要急,一个个来,不过是先走后走的问题。
下面是韩王韩信,出身要比上面那位淮阴韩信高贵,是战国韩襄王的后裔,在张良的举荐下,跟着刘邦打天下,被封为韩王。被封后的韩国疆域实际只是原来韩国的一部分。刘邦仍然觉得不放心,把他从原来的地址迁徙到了太原郡,把太原郡的三十一个城作为新韩国的地域。
从气候湿润的老家把自己拖家带口弄到气候干燥的晋阳,还靠近匈奴,没事儿就擦枪点火,边境被劫掠几次。很快韩王韩信也顶不住,投靠了匈奴。
刘邦当然很开心,把他的国土收编为郡。
第三位是赵王张敖,他爸爸张耳是和刘邦的老朋友,他又是刘邦女婿。汉七年,刘邦征讨完韩王信,经过邯郸,张敖就很恭敬的亲自服侍刘邦,而刘邦吃饭时,动不动破口大骂。张敖作为自己王国的首领,战战兢兢的讨好都不免在众人前颜面扫地。
张敖的国相贯高、赵午等十余人,看不得主公受辱,力主张敖杀了刘邦。张敖坚决不同意,并称当初是因为刘邦才能够复国,实在不忍心做这样的事情。并且咬破手指来表明决心。
贯高等人却存了除掉刘邦的心思。第二年,贯高计划在柏人县除掉刘邦,而刘邦因为阴差阳错,躲过一劫,后来几个月后有贯高的仇人告发,刘邦立刻逮捕张敖一家,以及手下贯高等人。
刘邦废黜了赵王张敖,并把赵国改封给了儿子——原先代王的刘如意。
第四位是彭越,著名的游击队队长,是当初张良举荐三位对付项羽的人杰之一。
彭越的太仆因为犯了点罪怕受到责罚,逃到洛阳,告彭越谋反。刘邦当即派使者去梁国首都定陶,出其不意的逮捕了彭越。
有关部门递交的结果是:彭越造反,证据确凿,请论如法。
按照以前的规矩就灭三族。刘邦还是把彭越贬为庶人。
彭越也很懵逼,也很委屈啊,坐着囚车经过郑县时遇到吕后,曾经的一代枭雄,哭泣着向吕后诉冤,说自己无罪,希望回到老家昌邑去老实过完下半辈子。
吕后当即承诺了下来。并邀请彭越回洛阳见刘邦,当面为彭越求情。彭越很高兴的一同跟着吕后回到洛阳。
到洛阳后,吕后对刘邦说,彭越这样的英雄,到哪里都能折腾出大浪来,你竟然只是流放到蜀地去?当然是弄死他啊。刘邦听完很有道理。
彭越的结局是夷三族,收回国土。这还不算,把彭越全身的肉剥下来切成臊子,做成肉羹,然后让各地的诸侯品尝。并且把彭越枭首于洛阳东门。彭越的朋友栾布冒着被烹的危险,最终替彭越收尸。
第五位是英布
曾经的九江王,现在的淮南王,在狩猎过程中,接到了刘邦送来的肉羹,当吃完知道是彭越之后,立马就吐了。
不久,英布手下的贲赫逃到刘邦那里,告发英布谋反。同样的剧情,接连的在功臣间上演,一举报就听信,一听信就是身死人亡。英布这样一来,不反也得反。再不举兵,马上英布也要变成肉羹,送给其他人吃。英布最终还是举兵败亡,被民间番阳人杀死。
第六位是刘邦交好的燕王卢绾,卢绾也在手下张胜的说服下,投靠了匈奴。张胜转述臧衍的道理很简单明了:你卢绾存在的必要就是因为天下还没安定,等天下安定、诸侯都灭了还有你什么事儿?
长沙王吴芮因为弱小,并且所在周围的封国土地,都被封给了刘氏子弟,而得以幸免。
南越王赵佗因为领地鞭长莫及,且刘邦晚年疾病缠身,实在无心力远征得以保全。最后赵佗在武帝时期归顺汉朝。
很多人为异姓功臣有没有可能谋反而打了半天口水仗,这问题并不复杂。连彭越手下的栾布、夏侯婴的舍人都知道他们这些定鼎的功臣,根本就没有心思去重新打仗。要谋划你江山,天下未定的时候,刘邦面对项羽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动手了。
那么是谁说的好好的,就一下子踢翻了桌子,让所有人都吃不上饭呢?受益人又是谁呢?
异姓王身死灯灭,刘邦把异姓王的土地大封身边的直系亲戚。那么被封刘姓王能够承担起治理属地、拱卫王权的作用吗?
显然,刘姓王做不到。
许多藩王要么是大字不识,一辈子耕地务农,要么是还未成年,懵懂不经事。
刘邦刚开始封哥哥刘喜为代王,汉七年,匈奴攻打代国。刘喜就逃到了洛阳,刘邦又不好意思杀哥哥,就赦免了他的罪过,封为颌阳侯。转而封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代王。三年后,刘邦废了赵王张敖,又将刘如意该封为赵王,将儿子刘恒封为代王。
即使变成家族企业,不过几年,就爆发了吕后乱政、外戚专权,不过几十年,就爆发了七国之乱。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讽刺独裁者“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这天下到底是天下人的天下,还是刘邦一人、一家一姓的天下?当初约定的共治天下、平分土地,丹书铁券上写的“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是不是一句屁话?
到底是起兵为公,还是为私?
千古悠悠,只怕只有未央宫里的刘邦才知道了。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吴蜀地广人稀呀,就像现在中国胡焕庸线以西领土占64%,人口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