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以后,尤其是东部大规模沦陷以后,粮食一度是不够吃的,导致自40年到41年的粮价暴涨,粮价上涨了好几倍,老百姓民怨沸腾。
作为应对,国民党当然也采用了垦荒、兴修农田水利、推广良种、小额农业贷款等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措施,但主要是搞了三征,把田赋由货币改为征收实物(粮食),同时还征购、征借。。。。
1941年4月,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各省田赋暂归中央接管以便统筹而资整理案》,提出将各省田赋收归中央管理和开征实物田赋两大方针。嗣后国民政府在同年6月召开第三次全国财政会议正式作出开征实物田赋的决定。为落实实物田赋征收工作,国民政府在是年7月成立粮食部,将各地粮食征收、储运工作统一管理,并通过财政部拟定《战时各省田赋征收实物暂行通则》全面推行田赋实征工作。除了实征田赋,国民政府还向大户定价征购余量,并发行粮食库券,用于支付粮款。余粮征购虽然名义上向大户开征,但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田赋多少随户比例征购,一般为“征一购一”。1941年开始实施余粮征购时,尚有三成粮款支付现金,但到1943年开始就全部以粮食库券抵付,到1944年以后又将征购改为征借,不发粮食库券,不计息,仅在田赋收据上注明征借数量,加剧了对农民的盘剥。
这样搞下去,国民党掌握大量的粮食,军队当然就可以养活了,但是代价就是老百姓更惨了,42年河南大饥荒就是这个背景下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