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冷兵器时代对付骑射最好的兵种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ai-er-lan-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呢……所谓的风筝战术只存在于欺负盔甲薄弱的流民山匪,什么边跑边射射死重装部队基本都是做梦,现实世界可没有血条,你射不穿盔甲射不中要害就是没伤害

其次,长枪方阵并不仅仅是千把号人一人一根亚帝祖传长枪就上阵捅人了,长枪方阵永远配套精锐骑兵和远程打击力量,纯粹的长枪方阵被罗马拿标枪大盾射了一脸,顺便一提,长枪方阵其实防御弓箭抛射很强

最后,无论是罗马还是十字军或者中原面对游牧来去如风的弓骑兵,有条件得情况下你猜猜他们都选了什么?

对,不是所谓的长枪方阵,而是重装骑兵,盔甲马甲越重越好,草原游牧民面对这些铁甲怪物唯一的选择就是能跑多远跑多远,上去风筝?不存在的,君只见上帝之鞭横扫罗马,却不见上帝之鞭儿子脑袋被砍下来丢在两军阵前。君只见塞尔柱土耳其鲸吞安塔托利亚,却不见一次东征几百骑士就能在上万游牧中从左砍到右把上万人硬生生打崩。

至于蒙古,相信我,蒙古的甲胄骑兵鼎盛时期是全球最顶级的重装骑兵之一,当时世界上九成九的所谓重装骑兵在蒙古重装骑兵面前就是个笑话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来一般人对骑射存在很大误解。通常说以蒙古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的骑射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也不是很远距离上用抛射方式射击(射不过步兵的)。所谓骑射通常情况下是近距离直射,套用明代徐光启的话就叫做“五步射面"[1]

“五尺为步”,约1.5米。五步即在不足8米距离上直瞄射箭,还瞄准的是敌人的面部。这种距离如果不靠马的速度机动的话,步兵一个冲刺就近身了,因此骑手必须在马匹运动中完成射箭的动作。

古人云“凡用弓矢近中易,远中难,近则力强,远则力弱,所以夷虏之箭必近发,必奇中,而中国反”。相反,因为中国多步少骑,步射才会寻求远距离射击,甚至利用数行战阵轮射,寻求箭雨的效果,并不追求准头,而追求在更远距离的杀伤,防止对方骑兵近身。

相应的,骑兵的骑弓也不寻求更高的力量,因此面对步兵,真比较射程和力量的话,骑兵弓反而吃亏,毕竟步兵甚至可以使用蹶张弩这类可借用腰腿力量的武器,骑兵则只能凭借臂力,宋代女真骑弓“弓力止七斗”,远远不是神臂弓的对手,女真人面对宋军依然屡次开无双。

可以参照现存的骑射比赛,如FITE中国国际骑射大赛,射箭靶距离跑道中心线的垂直距离是9米,还真是很好的复原了古代传统骑射。比赛跑道有99米,宽90厘米。选手需要策马在20秒时间内通过跑道,并击中箭靶得分。这个速度其实比较慢了,古代实战会更快点,毕竟跑的这么慢就会被步兵追上了。

射箭时是侧身射箭,射击的方向与马跑的方向是垂直的,并不在一条线上。如下图的姿势。


B站上有个视频是日本流镝马骑射如下

注意骑射手射箭的方式。

游牧民族开发的这种骑射作战方式来自于日常生活,即他们擅长的狩猎活动。蒙古等民族当遇到猎物或者敌人时,通常即会采用围猎方式猎取猎物(作战)。如下我做了个简单的示意图:

以骑兵分左右两翼迅速靠近猎物(敌人),抵近到非常近的距离后(五步)分两翼横向快速移动,将猎物合围在中间,在马上快速移动时保持不间断的射击,用近距离直射的方式射杀猎物(敌人)。

这就是所谓“百骑环绕,可裹万众”的道理。如果被围在中间的敌军缺少必要反制的远程武器,或者即便有弓弩但疏于训练,射不到快速横移的骑兵,那么这群敌军就是待宰的羔羊。步兵手拿武器只能干等着被射,打不着,追不上,人数多也没用。

蒙古人有时还会选择将兵力分散为小队,以四面八方合围的方式来作战,示意如下。这样可以让敌人误认为蒙古人人数众多,连心理战都用上了[2]

所以,所谓的骑射放风筝,并不是游牧骑兵常用的战法。

但是反过来,当发现敌人阵型严密,拥有强悍的远程火力打击能力,或者认为不能讨到便宜,或者在抵近过程中被反杀了很多人,骑射手就会选择如下打个回旋的方式,在最近的距离快速射击三四箭后折返回:

下一步的选择是什么呢?

逃走or保持骚扰,寻机再战!

按照《柏朗嘉宾蒙古行纪》的记载,蒙古人接下来的行动如果选择战斗下去的话,就会以小股骑兵实施不间断的骚扰,让对手疲于奔命,如果敌人追击上来,蒙古轻骑就会把敌人引入预设好的埋伏地点,再出动绝对优势的兵力完成击杀。。

了解完这些基本的战术信息后,再来考虑,如何对付这种作战方式呢?

犯懒。。。待续~~~~~~~~

参考

  1. ^ 徐光启集
  2. ^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够近战的装备长枪弓箭的通用步兵为主,辅以冲骑。

装备骑射再强能强得过步射?

而通用步兵的优劣并非以射击为主,而是近战。

能够近战的通用步兵如汉唐兵,英国龙虾兵,满清八旗。

不能近战的通用步兵,大怂雄狮,鞑清天兵。


user avatar   wang-long-r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不是愚人节,但胜似愚人节。

因为就在刚刚——戴森,发布了一款耳机

这款耳机,是「头戴式耳机 + 空气净化器」的结合。

不仅支持主动降噪,解决噪音污染;还支持空气净化,解决空气污染。

一箭双雕。


你没看错,戴森首款「空气净化耳机」真来了——

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

这款耳机名为「Dyson Zone」。

初看上去,它的造型充满金属感,就像耳机和口罩的结合体。

主角刚从 2032 年的空气污染重灾区穿越回来,告诉我们音乐和新鲜空气可以一起进入大脑。



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第一次觉得戴森能有一个产品和它的名字如此契合。

净化空气

戴森在这款耳机上提出了「移动净化」的概念。

也就是说,让你不仅在家,走进各个城市的雾霾里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Dyson Zone 这里用到了两种净化系统。

首先是移动净化技术。

两侧的耳机腔体内,塞入了「双重净化系统」,内含马达,可以主动吸入外界空气,接着过滤污染和有害气体。



戴森研发出了一种「静电式过滤媒介」。

它能够主动吸引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物。



这样就能把摩托车头套一样的大滤网,变成小尺寸、纤细的滤网,放进耳罩里。



经由过滤之后,外界空气就会传递到前面的面罩里。

然后,就是创新呼吸气流技术。



戴森新创了一种无接触式的面罩。

空气将从耳机两侧进入口鼻中间,然后再从中间呼出,持续输送洁净的气流,整个过程都是无接触的。



等于直接在你的嘴部打造一个洁净空气的呼吸区。



净化噪音

耳机造型都来了,不能放歌说不过去了。

戴森把移动净化的概念,和声学系统结合,然后 Dyson Zone 就变成了一个能空气净化的耳机了。



这个耳机的耳罩能够完全包裹耳朵,还搭载了主动降噪技术,外部能捕捉外界噪音。



同时,内部配备了一种算法,在噪音接近耳机时进行降噪。



为了保持好的音频质量,戴森还设计了很大的音腔,扬声器驱动器,以及配合宽音域的频率响应。

但具体听感如何,等爱范儿后续来评测吧。

重新定义「耳机」

戴森没做过耳机,但空气净化戴森可是老行家了。

一直以来,戴森每一件产品都在持续创新和颠覆,产品也非常多元,比如无叶无噪音的吹风机、不伤发的卷发棒、能用一辈子的自然光照明灯……



但戴森的核心技术,依然是空气净化。

从一开始的无线无尘袋吸尘器,到能加湿空气、净化空气、取暖和凉风的各类无叶电风扇。

这款空气净化耳机,戴森也表示是经过了 30 年的过滤技术积累,研发了 6 年,进行了 500 多个模型的迭代。



2016 年,戴森内部提出了「移动净化」的概念,接着就开始了全球城市的空气调研。

两年后,他们开始测试产品,发现将过滤网放在耳机内,能达到最好的空间净化效果。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耳机要和口罩连在一起。



2019 年开始,产品开始根据不同人脸设计不同模型,继续打造产品内部零件的适用性,还有净化技术和降噪技术的融合。

毕竟将一大堆复杂的净化系统,放进两个小小的耳机腔体里,的确不是什么简单事。



最后,才有了这款未来感满满的移动净化设备。

在全球空气污染一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款空气净化耳机实现了便捷的户外空气净化,倒也是一个很符合当下的应景产品。



而且戴森首席执行官 Jim Rowan 之前就在采访中提过,(中国消费者) 喜欢拥抱新技术,对于颠覆性产品持相当开放的态度。

疫情当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呼吸这件事。



不过,它是个空气净化耳机,没有防护等级,不能当防疫口罩用。

无论如何,我们很高兴看到,可穿戴设备的未来,至此出现一个新的可能。


user avatar   gu-ze-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个大家都不愿承认的考古学事实:甲骨文里面的商王武丁征服东亚(当然有点偏题了,决定性的战役,这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系列的征服战争)使得东亚(华夏)人种扩散到整个东亚大陆。在这之前东亚(华夏)人种只是蜗居在太行山区的可怜虫而已(现在研究发现东亚华夏人种和东亚地区的其他遗传学族群差距相当大,和非洲黑人差距是最远的,有强烈的遗传漂变)殷墟殉葬坑里面的人种博物馆就是证据。像东亚这种常染色体极纯粹(比如不算封闭的西北人群受到外部的影响仅仅只有3%,南北汉人其实差距极小,两广汉人差距稍大一点,但是跟其他族群的距离还是很远,虽父系母系很多样,决定体质人类学的常染色体却非常单一)并且规模庞大的族群放到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份,分子生物学意义上东亚(华夏)内部分化度是所有亚人种里面最低的却是人口极多的。连一些边疆的小民族都不如(日本人韩国人都是华北汉人的小分支)东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显然不是个最佳解释

杨希牧先生曾对近400具祭祀坑头骨进行了测量,划分出五种形态

Ⅰ 北亚人种类型,类似现代布里亚特和楚科奇人,80具,占35.6%

Ⅱ 太平洋尼格罗人种(亚洲昆仑奴)类型,与现代巴布亚人和美拉尼西亚人头骨类似,38具,占16.9%

Ⅲ 欧洲人种类型,与现代英国人头骨类似,只有两具,占0.9%

Ⅳ 爱斯基摩人类型(极北)55具,占24.4%

Ⅴ 小头人骨,50具,占22.2%

添加资料:世界上常染色体纯粹的人群只有东亚,巴布亚,西非,科伊桑。而不是大家认为隔离于新大陆的印第安人

东亚人常染由纯粹的北部东欧亚成分组成,其内部的差距也极其微小。巴布亚人常染由纯粹南部东欧亚成分组成,巴布亚是个研究人种进化的天然博物馆,Y染很多样(而且大多都是接近根部的类型),常染很单一,体质很多样。西非人和布须曼人也是两种不同的纯粹非洲常染人群。

而世界上其他人群的常染构成都较为复杂,欧洲人由西欧亚狩猎采集者WHG,古北欧亚人ANE,Basal Eurasiam这三种差异很大的成分组成。中东人由WHG和Basal Eurasian两种成分组成,部分还有非洲常染。印度除了有欧洲人的三种成分,还有很高比例的西欧亚与南部东欧亚混合形成的印度土著成分。半岛东南亚人由北部东欧亚和一部分印度土著成分组成,岛屿东南亚人由北部东欧亚成分和部分巴布亚成分组成。印第安人和西伯利亚原住民由北东欧亚成分和部分ANE成分组成。中非,东非人由西非成分和部分科伊桑成分和不同比例的西欧亚成分组成


user avatar   yu-jing-yi-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user avatar   MarkedBo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user avatar   huang-wei-59-5-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user avatar   zhuo-wen-de-tu-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摇滚精神是人的精神,不用太强调摇滚这两个字。

前两天我看到了臧鸿飞对摇滚的解释,我觉得挺好,他说摇滚是面对着生活的不服,而流行音乐是面对生活服了。我觉得这种解释挺好,我们始终在质问自己还是不是自己。摇滚不摇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还是不是你自己。

摇滚是小众这个话题已经不用再说了,因为摇滚在西方已经成为主流过了,摇滚是大众音乐,在中国可能是小众音乐,所以说中国文化和经济的现状造成了摇滚乐在现在社会的定位不能说明它是大众还是小众,这个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每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现实的妥协的自我的时候,是否会持续的去发问,这种东西不一定偏要体现在摇滚乐,而流行音乐也有,古典音乐也有,现在一些hip hop音乐、嘻哈音乐里都有大量的质疑的声音。

当然,这些都是大的流行音乐的范畴里的,但都不是以人们所理解的摇滚音乐的形式所存在的,所以没必要偏要强调摇滚两个字。

我自己写过两首歌去比较中国的摇滚乐和西方的摇滚乐,近三十年前我写过一首《像是一把刀子》,我觉得当时的中国摇滚就像一把刀子;在十年前我写过另外一首歌叫做《滚动的蛋》,实际上也是针对Bob Dylan的《Like a rolling stone》做一次呼应,我们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对西方的摇滚乐做的呼应,我觉得我们更像一颗滚动的蛋,我觉得这是对中国摇滚乐现状的一种描述。中国摇滚是一颗滚动的蛋,但它没有破碎,雨后的大地路途好像有些松软,滚动的时候受到了保护,但的确是危险的状态。我更愿意说中国摇滚乐是从下而上的,蛋破碎了之后变成了生命。

从三十年前到十年前再到现在,中国摇滚没有走向世界,我觉得走不走真的不重要,类似的比较本身是功利心态的,把摇滚乐当做了一种商品。摇滚乐存在的形式也不是为了要走向世界,或者要流向中国,它们存在是为了身心的娱乐,这种娱乐自然会带来与市场的互动,这种互动造成了传播,所以在中国有大量的人受到了影响,可以了解到西方文化,而且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买到这些唱片,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根基带来的良性的反应。所以我们就应该去听这种良性的音乐,我觉得每个时代都要有一种形式去表达自己,摇滚乐就是西方发展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们需要用新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时候适时出现的,那个时候已有的音乐形式不能表达人们的想法了。像现在一样,很多的年轻人选择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我们也没办法。这个就是自然的一种规律,人们在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就会轻而易举的找到自己最想选择的方式表达自己。

我觉得中国的摇滚乐,或者说中国自由表达性音乐受到了很多限制,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流行音乐更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种结果,它的成功方式是一种结果,包括摇滚乐也希望能够像流行音乐一样成功,但不一定像流行音乐那样去表达。

遗憾的是,这个社会的环境和传统文化环境没有鼓励批判,或者说是坚持自我、怀疑现实这种审美,在别的人完全趟出一条路之后,我们亚洲人沿着他们的脚步往前走的时候可能会受益,因为大家会说这种东西我们已经知道结果了,是可控的。但真正达到了不可控制的时候,所谓的不可控制就是真正自由状,他们一定会出面干涉或强加限制。这个时候才需要人站出来,人的自由创造需要调整,针对这种状态的时候,才能产生出接地气的作品,这个时候我认为才是所谓最自由的状态,他自己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人的自由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控的状态,当然这种不可控的状态是由内心强大的信仰牵引着的,不会造成危险。这种东西只有自己能知道,很多人是不相信的,所以我们的文化环境、我们的宗教信仰完全不信任人的自由状态,一定会有人干预你,不光是家长,即使是比你年轻的人都会来说小心点小心点别出圈、别超越底线。这些东西都有可能造成自己对自己说,那好吧,回头。

就像臧鸿飞说的那样,我们服了,我们对困难做出了妥协做出让步,我们的理想稍微静音一段时间,完了之后,我们可以获取到的东西要远远大于我们的挑战。

你持续的用你的理想去对抗你对现实的认知,你会发现你对现实的认知没有那么强大,你甚至可以说你自己征服现实就是你的现实观,现实怎么可能不被征服呢?他怎么可能会养成这种习惯呢?如果现实都是不可征服的,人就永远是在倒退。

摇滚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的概念,而是一种态度和人生观的概念。




  

相关话题

  出口国是否会在出口的武器上做手脚? 
  游牧民族的剑都是弯的吗?为什么? 
  请问古代的文人对冷兵器有过哪些误解? 
  二战日本拼刺刀真的厉害吗? 
  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发明了飞去来器(回旋镖)? 
  职业格斗选手的身体素质训练是什么样的?与力量举和健身相比在训练内容、强度、频率、时长的区别在哪? 
  为什么中国的单手剑不配盾? 
  板甲只被火器克制吗?有没有冷兵器能对板甲内的人造成伤害? 
  秦朝的军队真的是平庸过场吗? 
  大马士革钢和乌兹钢是一回事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会有人相信骗子的话去缅甸找高薪工作呢?
下一个讨论
在实战中单手剑和双手剑那个强?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