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编组这个东西,实际上涉及到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在运营时改变编组,一个是在转配时改变编组。
运营时改变编组,高赞已经讲的差不多了。
转配时改变编组就简单多了,不需要没节车厢自带动力或者驾驶台,编组时用调车就好,实际上新干线很多车都在维护的时候改变过编组。比较极端的例子类似于坂环线新车323系,每辆车带一个动力转向架和一个无动力转向架,这样就可以保证无论车辆怎么编组都能维持动车比。具体思路可以类似于CRH3X。不过,问题本身还是在于钱,或者说经济效益,而不是可行性本身。
另外就是,长距离的高等级列车,动分化的收益其实是要比短途车或者各停车低的。
PS. 不锈钢车体,最大轴重≤14T对于国铁25米车来说是很有难度的,现在使用铝合金的动车都满足不了这个要求。
这问题在邀请列表里躺了一年半都无人问津?那就强答一发。
这种车可以有,毕竟,欧洲日本都有类似的玩意,甚至北京地铁某款古早时期的车辆也是这样,形如单头内走廊机车的地铁车辆,腚对腚再三重联,拢共6节。而且不是有6F这种准高动分吗?
我也不是没想过照搬英国东南公司的Class 377当中,某个带受电弓接收25kV 50Hz单相电的子型号进来。
当然,按我的理解,可以做成下面这种。当然,本非专业,信口胡诌,挑错请轻点:
所有车厢一律采用3300×4700毫米的断面轮廓,长度部分可以设置成25米左右。车门设置在车辆四分之一附近处,采用外塞拉或内藏双开自动门,提高乘降效率。车厢地板高度为1250毫米,不设置低站台容纳设施,直接把沿途各站站台升高就行了。客室两个车门两边采用对向横座,两个车门中间采用竖向靠窗座。
两种头车,一种是动力头车,一种是有主变逆变等一套系统的无动力头车,都安装受电弓。司机室稍微压缩下,气动就不用太关注,车钩自司机室客室门长度不超过3.5米,保证客室长度在20米以上。这样两个头车就可以组成一个动力单元,必要时拆开容纳中间车。动力车部分为四个120至200千瓦的牵引电机,轴重考虑不超过15吨,这样就够了。
中间车一样两节为一动力单元,一节带主变逆变等设备的拖车,一节为单纯动力车。各车厢连接处预留车顶母线接口、至少两套动力交流电接口、通信接口、客室、控制用电接口、制动相关接口,车钩就按6F那种钩就行。微控系统同样就用6F的其实足矣。
组合方法为Tcpt+n×(M+Tt)+Mcp,t为变压器逆变器等系统。为了保证出现Tcpt+Tt+M+Mcp这种组合时仍然能正常运行,前面预留的两套动力交流电接口就起作用了,通过M车的接口位置差异区分动力交流电为本车还是后车使用。当然,如果嫌弃过于复杂,直接就Mcpt跟Mt也不是不可以,自变自产自销,不用弯弯绕。
补充:一个午觉回来觉得甚至可以做成半全动,即每节车动力及随动转向架各一,头车的动力转向架设置在车厢连接端,以减小动力交流电接口数量跟尺寸。
M+T那两节车厢连接处,T车设置残疾人卫生间及盥洗室,M车设置普通卫生间及盥洗室,动力头车视情况增加一个普通卫生间及盥洗室。
写到这里,笔者好像又把6F拖出来重新设计了一遍。。。果然是“你想到的别人早就在用了,你没想到的别人也早就在用了”。
唯一的问题是成本。
成本,是制约铁总乃至中车的最大因素。中车这边厢各种技术储备是有的,但是技术储备变成实物的成本铁总不一定接受,所以,现在动集才到折腾鼓型车体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