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曾经数学专业的你现在怎么样了?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圈很少有留在学术圈的人回答。曾经本科在数学排名靠前的某985,之后在北大直博,基础数学方向。目前是北京某985的副教授。

这么多年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学术圈很残酷,往往决定个人命运的点就在于你能不能在关键的时间点以前写出足够高质量的论文。本科的时候,自我感觉实力还不错,不用特别努力也能保持在前三。进了北大以后,身边几乎没有水平差的人,各个身怀绝技。尤其还有一些特别厉害的,据说高中就开始自学研究生课程。当时上课的时候还经常能看到一些本科生,印象比较深的是张瑞祥,因为他经常课后问问题,而且从问的问题也能感觉到他确实学的很好。他现在好像已经发了Annals和Invent,与之相比实在惭愧。第一年主要是上课,从第二年起,精力基本放在讨论班了。讨论班上各个师兄都很厉害,虽然只比他们低了一两届,但总感觉他们的水平我再读五年也未必能赶上,至少当时我是这么觉得。以前只要正常努力就能名列前茅,如今竭尽全力才能勉强跟上节奏。尽管压力很大,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第四年底,我第一篇论文接收了,毕业已经没有问题。但尴尬的地方也在于此。这篇论文能保证我毕业,却不能让我找到理想的位置。由于我的师兄都在排名很前的985找到了教职。我那时对自己的要求是总得在一个中游985找到工作。直博第四年所接收的文章其实是那年年初就投出去了,而这一年下来我的研究却没有任何进展,当时又着急又焦虑,还常常用通宵打游戏的方式来解压。当时我的室友已经有两篇质量很高的论文了。尽管他本科甚至都不是一本学校,但第五年上学期他已经找到了一所很不错的985。我觉得自己起点比室友高,学的也不比他差,如今却有了这样的落差,真是难以接受。我本人不是特别抗压,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内心也常常动摇。在这种环境下,我就更难集中精力做问题。幸运的是在第五年上学期结束时,我有了一些进展,也正是这些进展让我看到了就留在学术圈的希望。不过也已经不能指望毕业前能靠这些进展给自己增加一篇文章了。在导师的帮助下,我在北京找了个博后的位置。现在尤记得导师当时的话,"这是你最后的机会,博后期间不能做出好工作以后就很难留在学术圈了。"

博后位置找好后,我开始专心做问题,毕竟也已经有了一些进展。我那时也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再给自己两年的时间。万一没有结果就不再考虑做学术,专心挣钱。在我正式入站后几个月,我终于做出了一个不错的结果。当时投了一个特别好的杂志,几个月后被拒了,我们又改投了一个比较好的杂志。正是在这种放手一搏的心态下,我反而能静下心来,除了刚入站的那篇论文,两年间我又完成了三篇论文,后来都发了比较好的杂志。不过数学论文审稿都很长,尤其我投的也都是不错的杂志,所以基本都是等了两三年才正式发表。

博后那段经历真的很难忘。因为入站才一篇文章,博后老板天天给各种压力。而我是那种没有头衔的普通博后,各种不受待见。现在印象还很深的有两件事。当时从北大毕业,办手续的时候,被北大学生办公室的人问起,你怎么去了一个不如北大的地方做博后,我只能笑笑。在我做博后的地方报销要办公务卡,填了申请表后,中国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说,"你怎么合同只有两年就要办公务卡,你是临时工吗?"这一句"你是临时工吗?"真的扎心了。类似的事还有不少,我也不多说了。那段时间只有回北大上讨论班的时候才感觉自己有被当人看,没人会戳你的痛处。由于文章等了一年半才接收,我在博后很长一段时间压力都很大,常常会半夜一个人徒步在北京的大街上走一两个小时来解压。

后来,在投的文章都发表了,研究也渐入佳境。我找工作也没太大压力,毕竟老板是杰青长江,文章质量也够。博后快出站的时候,我在圈子里也算有点名气,清华,浙大等高校也都有人邀我去做报告。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幸运的是博后期间的爆发让自己留了下来。正式入职新学校以后,因为发文章和申请基金都很顺利,所以很快就成了副教授。目前正在朝着评优青努力。也明显能感觉到自己在各方面都受到重视。在博后两年的苟延残喘之后,终于感觉自己开始活的有人样了。学术圈就是这么残酷,有了好文章才有未来。张益唐蛰伏了大半辈子,终于功成名就。但他若没有晚年这惊鸿一瞥,埋没人间又有谁知。

----------------------------------------------------------------------------

一些感想:有点意外这个回答会引起大家关注。本来我只想找个地方写下自己的一段经历,所以找了一个已有回答基本都是一年前就存在的问题来答。一方面是写给自己看的,另一方面是想万一有想做科研的人看了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所以我不加掩饰的写了不少细节和个人观点。考虑再三,我就不再修改了。由于细节比较多,被扒出真实身份的确不难。但我觉得就算知道了我是谁也没啥用。我并不是大牛,知乎上比我厉害的人多的是,北大数院每年毕业的博士比我厉害的都很多,更不用说那些北大毕业直接出国的人。总之,比我厉害的大有人在。只是他们没有把自己的经历这写的如此详细并且公之于众而已。可能我写的东西吸引大家的地方正是这些细节吧。至于我的经历,大家看个乐就好,不必太当真。我写这段经历想强调的重点是想在学术圈生存尽早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是关键。至于什么博后临时工之类的完全不是重点。我生性敏感,好胜心强这的确不太好。我也不想再对这点做更多解释。祝各位早日发表好文章,找到教职;不做学术的也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过上理想的生活。




  

相关话题

  数学专业考研如何择校? 
  数学系的你,喜欢数学还是讨厌数学,还是毫无感觉? 
  数学学到什么程度可以进行下一部分的学习了? 
  我是学数学专业的,我已经没希望了,数学分析我学到崩溃,现在直接颓废,看都不想看,我是不是完了? 
  线性空间的对偶空间和优化里的拉格朗日对偶有什么关系? 
  兰彻斯特方程是伪科学吗? 
  偏微分方程在纯数学有什么应用? 
  选数学系的前景如何? 
  想问问数学大佬们你们为什么那么牛逼? 
  从数学原理上说一说,葛立恒数、tree(3) 等数为什么那么大?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本周Epic免费赠送GTA5?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线上看房买房?「云购房」会成为未来购房新趋势吗?





© 2024-06-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