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读红楼梦,读到一个细节时突然有所感。
秦可卿丧事那里,宝玉见人多担心秦钟,带着到王熙凤那里去,秦钟去了见王熙凤之后第一句正面描写的话:“一时登记交牌.秦钟因笑道:“你们两府里都是这牌,倘或别人私弄一个,支了银子跑了,怎样?”
秦可卿虽不是亲生,毕竟是姐姐,从文中描写可见,秦钟与可卿走动比宝玉与元春频繁多了,而可卿言谈行动也对这个弟弟多有照拂,但可卿死了,从秦钟身上却丝毫看不到悲哀之情,还有心思研究宁府里的对牌好玩。
如果说这可能是秦钟人小哭累了一时松乏(毕竟葬礼上再真情哀切的亲人,几天下来也难保有说笑调整情绪的时候)那么秦可卿出殡的时候夜宿馒头庵,秦钟还找智能儿“偷期绻缱”,百般不忍分离,真是乐在其中啊。
初看红楼时,瞧到这里只觉得是秦钟不懂事,并没有多想。
读得多了,也不过觉得宁国府果然不干净,就连秦可卿的弟弟都这副样子。
后来突然一次想到这里,觉得心悸。
秦家贫寒,秦钟与贾府唯一的关系,就是这个便宜姐姐而已。有秦可卿在,贾府的人拿他当亲戚少爷,可卿一死,贾府上下一双富贵眼的,除了懵懂宝玉,还有谁会理睬他呢。
秦钟此时和宝玉各种玩闹乐在其中,自己却不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以贾府亲戚的身份在这个荣华世界里享乐了吧。
如果再加上一些红学家的阴谋论解读,秦可卿身世有秘(比如说什么废太子女儿啦,义忠亲王之女啦)被皇帝发现后赐死,那么牵涉其中的秦业、秦钟,一个也跑不了,联想到书中未几秦家就父子俱亡,更觉得遍体生寒。
那个在姐姐葬礼上没心没肺的秦钟,根本不知道自己也活不长了呀。
——————————————————————
统一解释下:我觉得恐怖的并不是秦钟对可卿之死无动于衷。毕竟秦可卿是抱养的,秦钟又小,俩人没啥感情也正常。
我觉得细思恐极的是,看这段时就觉得有点在看一个人毫无知觉地最后狂欢一样,就像贾府里的那些人在抄家之前毫无察觉只顾享乐的事情,在秦钟身上先上演了一遍。
秦钟但凡是有点心眼,不,有点心思的,也该想想他姐姐死后,没了这层关系,他还怎么跟贾府的人走动来往,还能不能过上之前这种少爷日子,但是他一点都不知愁,还有心思泡尼姑,和宝玉算账。
贾府的男人(重点)在抄家之前多少该感到秋蝉那种末日将近的惶惶然吧,可是连女眷都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感叹了,他们照样养外室的养外室,玩娈童的玩娈童……
这也算红楼中难以觉察的伏笔之一吧。
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大观园来了宝琴、岫烟等人,正是最花团锦簇的时代,却有这么一段:
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
然而我们却知道绛珠草此生是来还泪的,泪尽之后,世外仙姝便要返回太虚幻境了。
第13回贾珍去求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曾笑道“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第54回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也曾说“外头的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了这么大。”可见贾珍和凤姐从小就认识。很可能是王夫人嫁到荣府后,伶俐可爱的小凤姐也曾像湘云一样过来走亲戚,和贾家的兄弟姐妹们玩耍几天再回去。相比隔壁的宁府,同在荣府、年龄相近的贾琏应该和凤姐玩得更熟,算得上青梅竹马。两人渐渐长大,出落得品貌风流,很难说不会暗暗生出些情愫。定亲之后,尚未出阁的凤姐是不是欢欢喜喜打点嫁妆盼望着嫁给琏哥哥,贾琏是不是也每日期待着活泼美貌的凤妹妹嫁过来呢?
从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和“凤姐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来看初期两人夫妻感情还是不错的,但冲突也很明显。二十一回贾琏发了一大通评论"他防我象防贼的,只许他同男人说话,不许我和女人说话,我和女人略近些,他就疑惑,他不论小叔子侄儿,大的小的,说说笑笑,就不怕我吃醋了。"如果说这段话里面还对凤姐有些情义,到了六十五回他偷娶尤二姐,竟“将凤姐一笔勾倒”,“将自己积年所有的梯己, 一并搬了与二姐收着,又将凤姐素日之为人行事,枕边衾内尽情告诉了他,只等一死,便接他进去”。
才几年光景,朱砂痣便成了蚊子血,旧人前脚死,所谓的良人后脚就准备接新人进门。曾经耳鬓厮磨的青梅竹马,竟成了不同戴天的仇敌一般,人情翻覆似波澜。
贾府作为钟鸣鼎食之家,学习环境极其恶劣,子弟普遍学历不高。
贾府中学历最高的是谁?是那位不问苍生问鬼神,看起来在贾府中最为荒唐最为愚昧的贾敬。第63回提到贾敬“系进士出身,祖职已荫其子贾珍”。贾敬作为贾府五代人中唯一的进士,却不爱政治爱化学,没有当过一天的官,连世袭爵位也不要了,沉迷于炼丹烧汞,最后成为一起实验事故的受害者。
贾政“自幼酷爱读书”,还养了一帮门客整天陪他扯淡,一副附庸风雅的文化人派头,但他却没有功名,原因据说是“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看起来,贾政是具有大学水平,只是缺少一纸文凭。贾政是贾府诸公中唯一一个重视子孙教育的。原因可能是贾政意识到:通过科举获得功名是贾府避免进一步衰落的唯一办法。
贾政也是宁荣两府中唯一一个有正经工作的: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贾府的偌大家业是宁国公和荣国公刀头舔血打下来的,子孙其实一直在吃老本,而且每隔一代人就会贬值一次:贾珍的爷爷贾代化是“一等将军、京营节度使”,到了贾珍就只能是“三等威烈将军”(这就是所谓的“降等袭爵”)。四大家族中唯有王子腾仍是朝中高官,贾府的男性绝大部分是纨绔子弟:贾赦是个糊涂人,贾珍、贾蓉等人更是只会斗鸡走狗(宝玉其实也是一位不事生产的富贵闲人)。
当贾府离权力中心越来越远时,他们的财富也会变得危险。可能是意识到了危机,贾政对贾宝玉寄予厚望,当贾宝玉周岁时抓周抓到脂粉钗环,贾政勃然大怒,失望地说“将来酒色之徒耳”(贾赦、贾珍、贾琏似乎都是酒色之徒)。
但贾宝玉的读书有个大问题:师资和学校都很差,而且是最差的那种。
贾府作为官宦之家,是有“家塾”的,这个家塾“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特共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这看起来是一个特别公益的学校,举全族之力捐资办学,那肯定是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同学嘛。
然而,贾府的这座家塾只有一位老师贾代儒,书中只是提到他是“当今之老儒”,似乎除了年纪大,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书中提到他唯一一次业务活动是“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命学生对了,明日再来上书”,不但无故旷课,出的题目居然只是对对联。
贾代儒每次缺席的时候,就让孙子贾瑞管理学堂。而贾瑞“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这个学堂里鱼龙混杂,有搞同性恋的,有攀附薛蟠等有钱同学的,有斗殴打架的,就是没有认真读书的(或许贾兰是个例外)。
贾代儒真的被蒙在鼓中吗?恐怕未必,他是老儒而不是腐儒,很有商业头脑。秦钟借宝玉的关系就读贾家家塾,其父秦业就东拼西凑了二十四两银子的贽见礼(按照刘姥姥的说法,这已经超过了庄家人一年的收入)送给贾代儒,贾代儒欣然笑纳。“呆霸王”薛蟠来学堂发展龙阳之好,“白送些束脩礼物与贾代儒”,贾代儒之所以对薛蟠在学堂胡作非为充耳不闻,多半不是老糊涂,而是看在钱的面子上装糊涂。
贾府家塾的办学宗旨是免费,还供应伙食,“茶也是现成的,饭也是现成的”,本应是心无旁骛钻研学问的好地方。居然被贾代儒祖孙这两个既没有业务能力、又没有师德、也没有任何管理的人把持,怪不得贾宝玉厌学,而且只是“念到第三本诗经”的水平。
林如海教育五岁的女儿林黛玉,还找了货真价实的进士贾雨村当家庭教师。而贾政对宝玉的读书问题,似乎只是态度很严厉,实际行动基本没有。如果再联想到宁、荣二府五代人只有贾敬、贾政两位读书人,大多是浮浪子弟,贾府家塾的成材率实在是惨不忍睹。
李纨有时候好诡异
李纨揽着平儿笑道:“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做奶奶太太看?”平儿一面和宝钗湘云吃酒,一面回头笑道:“奶奶,别这么摸的我怪痒痒的。”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
“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宝玉满面泪痕泣道: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
“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
原来上课时我刚睡醒,听到同学正朗读这一段,突然感觉到哪里不对,难以抑制地笑了。老师让我解释一下为什么笑,实在是没好意思说,最后被撵出去了。
关注「十二月主义」(ID:shieryuezhuyi),
每篇文章都给你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
前八十回里凤姐都没有对薛宝钗说过一个字。
11、出生在末世的人
书中贾雨村出场时,介绍他出身:原是诗书仕宦之族,生于(家族)末世。
贾宝玉出生的这年夏天,甄士隐是生活在城市的仕绅,一个富贵闲人。转过年来,三四月间,就已破产,变为小农。
原因除了遭遇火灾,主要是甄士隐的田庄,近年(不只是今年)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粮夺食(有版本是写抢田夺地),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不得安身。最后不得不低价折卖了。
甄士隐所居的姑苏,是温柔富贵之地,鱼米之乡,隐指金陵(南京)。甄士隐的田庄在姑苏城郊,隐指南直隶城郊。这样的核心大城市郊区,已是盗贼四起。抢粮夺食还尚可,抢田夺地已是有反民。只是社会秩序未完全崩坏,还有官兵在剿捕。
贾宝玉,正是生于末世之人。
10、说两件关于食物的小事
第一件发生在大观园小厨房。
为避免大观园公子小姐们奔波往返公府大食堂吃饭,特在大观园内开设了小食堂,管事的主厨是柳家的媳妇。
迎春的大丫鬟司棋想吃一个蒸鸡蛋羹,打发小丫头莲花儿去厨房里要。
柳家的回答道:"不知怎的,今年这鸡蛋短的很,十个钱一个还找不出来。昨儿上头给亲戚家送粥米去,四五个买办出去,好容易才凑了二千个来。我哪里找去?”
莲花儿道:"什么好东西,我就不信连鸡蛋都没有了,别叫我翻出来。"一面说,一面真个走来,揭起菜箱一看,只见里面果有十来个鸡蛋。说道:"这不是?又不是你下的蛋,怕人吃了!”
柳家的恼羞成怒后,又说了这番话:
“这园子连姑娘带姐儿们四五十人,一日也只管要两只鸡,两只鸭子,十来斤肉,一吊钱的菜蔬。”
这些食材,再加上莲花翻出来的二十来个鸡蛋,是大观园一天的食材定量。
算来大观园常住主子8人,副主子算16个,仅就这24人,每人每天基本伙食也就是一个鸡蛋,几块肉。再加上分配不均,怡红院等有势的主仆做的精,分的多,所以其他副小姐也不能保证每天有肉吃有一个鸡蛋。至于其他那些人,基本保证有肉汤菜蔬白粳米。
这伙食怎么样?
且听柳嫂子继续唠叨大观园的副小姐们:
“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物件,哪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别说这个,有一年连草根子都没了的日子还有呢。我劝他们,细米白饭,每日肥鸡大鸭子,将就些儿也罢了。”
柳家的这话真不真?
再说说第二件小事。
贾芸去他舅舅卜世仁家没借到钱便告辞,正当饭时,他舅舅便顺嘴留了一句:怎么忙成这样,吃了饭再去罢。
结果一句未完,只听他娘子说道:
“你又糊涂了。说着家里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卜世仁说:"再买半斤来添上就是了。"他娘子便叫女孩儿:"银姐,往对门王奶奶家去问,有钱借二三十个,明儿就送过来。"
这段可看出他舅舅虽然卜世仁,留外甥吃顿饭大概也是客套,但贾芸若真留下来吃想必他也无所谓,而这舅妈却是真心一顿饭也不舍得。
这两口虽然吝啬到一定程度,但找的理由托词不会胡说八道,至少是当时的市民生活常态,才符合人之常情。
所以,身为京城商铺小老板的卜世仁家里没太多余粮,要买米下锅,白面吃一顿买一顿,且是稀罕物,舍不得给外甥吃,这不离谱,且大体是京城市民生活的常态。
大观园里得宠的大小丫鬟吃腻了肉,普通丫头们有细米白面肉汤菜蔬,算是上等的伙食了。
百姓的现状是,如果遵纪守法,基本长年没肉吃,甚至可能没鸡蛋吃。细米白面属于改善伙食,蒸糕炸面是待客送礼的点心,如果其中加了蜜糖,那不得了,是奢侈品点心。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吃着了公府家宴,品尝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茄鲞的同时,还用一套根雕杯喝了酒,鸳鸯让刘姥姥猜猜杯子是什么木头做的。
刘姥姥是这么答的:
"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的,如何认得木头。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哩。”
对于生活在盛世京郊殷实之家的刘姥姥,只知吃树皮树叶,此谓母蝗虫是也。
灾荒年,吃点树叶树皮熬过去也没什么稀奇,怕就怕没那么多树叶树皮被天下蝗虫吃,怎么办?史书上写的明明白白的,吃肉糜。
1、袭人作为京城户口,家里曾穷的卖女儿为奴。
卖女儿的钱,可以救活一家子,让她家起死回生,说明当时是太平盛世,乱世时卖女儿钱吃不了几顿就没了。
这种卖身契,想赎回,主人家同意卖回,是天大的仁慈。犯错了,主家不想要了,转手卖出合理合法。
2、金钏死也不出贾府。
是因为荣国府是难得的仁慈主家,不朝打暮骂,有工资,没有过于好色的男主人。以上三点,任何一点,在当时,都是极稀缺的。
丫鬟们被贾府养成了娇花(当做一个人),出去了只有死路一条。
3、鸳鸯是不大可能出现的人物。
男主人收丫鬟为妾,是恩赐,丫鬟是没有任何理法理由反对。
鸳鸯是不可能成功的,当前拖延成功是因为她是长辈的贴身奴婢,但之后只有死路一条(除非她被比贾赦地位更高的人要去,可能性几乎没有),鸳鸯是拼了死的。
贾母生气不是因为贾赦要她的丫鬟,而是贾赦算计要她的管账目的大丫鬟。
4、秋桐才是典型的丫鬟命。
妾或婢,主人可以作为礼物,送给晚辈,长辈,朋友,同事等。
贾琏差事办的好,贾赦将秋桐赏给贾琏,秋桐没有什么立场反对,和她淫荡不淫荡没关系。
贞洁不是奴隶的道德,忠诚才是。
从这个角度看,袭人是最道德的奴隶,服侍哪个主人,就满心满眼是眼前这个主人。
5、丫鬟为什么不愿意嫁小子家奴?
因为家奴老婆,地位之低更甚于丫鬟。苦活累活工资低,仍可被打骂,可被淫辱,可被卖出,逆来顺受不奇怪,反抗主人才奇怪。
贾府这样的仁慈人家,三等仆妇吃穿用度竟不凡。不凡的意思是,头面干净,衣服没补丁,肚子能吃饱,这已经就不是平凡人家的妇女了。
—————————————————————
6、刘姥姥家不是平民。
刘姥姥女婿王狗儿,他祖父做京官时,攀认王夫人之父做族伯父。其实年龄差不多,或者更长,宁愿矮一辈。王狗儿祖父比贾母年纪大,却是与王夫人贾政同辈。
刘姥姥亲家京官二代王成(王狗儿之父)和王夫人的心腹管家周瑞有交情。王成的老婆和亲家刘姥姥,可以去王家走动,见过王家的小姐王夫人。刘姥姥和亲家王氏的年纪远大于王夫人,接近贾母,却和王熙凤贾琏同辈。
刘姥姥女婿王狗儿,与贾蓉、贾巧姐同辈。狗儿之子板儿,比巧姐低一辈,年纪大十岁左右。
京官三代王狗儿,幼年住京城吃喝不愁,中年住京郊,家中有屋有田,有酒有肉。刘姥姥虽是老寡妇,也有薄田两亩,不是全无财产依赖女婿。
这样的人家,不是平民,是由士绅阶层跌落的小康之家。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得王熙凤20两救济。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怜老惜贫,主要是丢不起王家族亲的脸,送了100两救济款。
100两多吗,不多。
贾府一顿家宴20两,大观园种批树200两,仆妇自尽贾琏赔200两,大丫鬟晴雯的衣服首饰值400两,贾赦买个妙龄美妾600两。
20两少吗?不少。
是庄户人家一年的生活费(也基本是年收入)。尤二姐退婚,退给对方的聘礼是10两。黑社会高利贷老板倪二借给贾芸无息借款15两,足以让贾芸喜出望外,感恩戴德。京城郊可以买一个童婢,小地方能买两。
刘姥姥得这120两,可以使女婿王狗儿一家,重新回到富裕阶层。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说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多打了是指扣除自家吃用赋税后,结余的年收入。
根据明末和康熙年间的粮食价格,两石粮食大约是一两银子。
普通平民,最好的结果是一年赚够嚼用,明年有点种子本钱,这即是收支平衡。
不欠债,不卖人,属于得温饱的平民家庭。有数两银子结余的是小康人家。
遇到个中小型天灾人祸,小富迅速成平民,平民立即变赤贫。
平民哪里有做京官的祖父,如何能攀认公府亲戚,如何能得到天上掉下来的20两银子呢。
———————————————————
7、醉金刚倪二是义侠?
继续说说15两银子的事。
贾芸,豪门近枝族亲,士绅子弟,京城核心地段有两间房,还有一亩地,有家仆,无业,无存款。
去找他舅舅借钱。他舅舅家是开香料店的殷实商家,没借他香料也没借钱。
贾芸受一番白眼奚落回家,碰到街坊倪二,倪二借了他15两银子,贾芸喜出望外,有了贿赂王熙凤的本钱,这回目叫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我们来看看这位义侠倪二。
贾芸走路不小心撞了一下他,他先是骂娘,然后抓过来就打。贾芸报出姓名,倪二态度大变,称呼他贾二爷。
倪二听说贾芸受了气,立即表示要替他出气,说是三街六巷,不管是谁,得罪了他,立即就叫人离家散。
倪二的职业是放重利贷的,日常活动是去别人家里收利钱,在赌场赚闲钱,打架喝酒。
他主动给贾芸15两,不但无息,连字据都不要,就是白送贾芸,贾芸要提个借字就不把他当朋友。
为什么?济困救危行侠仗义?其实是因为贾芸姓贾。
(倪二有前途,不想攀附权贵的黑社会,场子再大也是小流氓)
不姓贾的百姓,走路撞着他会被打半死,得罪他或他的朋友,会人离家散。即使这样,他仍然是唯一能借给百姓十几两银子的人,只是利息高,最后卖田卖屋卖人也得还。
天子脚下京城社区倪二横行,还有王法吗?有,王法掌握在四大家族贾雨村等人手里。
——————————————————
8、再说两句金钏,非得逐她出去吗?是。
金钏被赶出去,不是因为勾引贾宝玉吃胭脂。
所谓吃胭脂,就是亲嘴。贾宝玉可说是嘴遍荣国府的妙龄丫鬟,当然亲戚们的丫鬟和亲长类妾应该不会,动作也仅限嘴,这是贾宝玉有底线,所以说他是意淫,和宁国府珍蓉真淫有本质区别。总之,贾宝玉嘴丫鬟不是大事,在长辈眼里他还只是个(熊)孩子。
王夫人大怒的真正原因是金钏挑拨兄弟阋墙。金钏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就是她挑拨贾氏嫡庶兄弟内斗,被家主扼杀。
9、平儿薄命吗?
平儿双商顶尖,兢兢业业,左右周全,还是免不了被贾琏王熙凤夫妇一顿打。贾宝玉因此感叹平儿薄命比林黛玉更甚。
平儿的身份是王熙凤的陪嫁丫鬟,陪嫁丫鬟是通房丫鬟,是没提拔上去的类妾(没错,妾是个紧俏的正式编制)。在贾府,陪嫁丫鬟这个群体很神秘,她们一个一个都消失了。
李纨的陪嫁丫鬟有两个,贾珠一死,就让李纨打发了。
什么是打发?厚道的做法是允许带着体己积蓄回原父母家。老家会再聘卖出去,留着养不起(废话,养的起当初就不让去做奴婢了),聘卖出去还能赚一笔。至于给什么人,看运气。
王熙凤的陪嫁,四个丫头,死的死,去的去,只剩平儿。
王熙凤的丫头出去,应该不会太体面,更可能是寻错撵出去的,参考犯错被驱逐的晴雯,只允许穿着贴身衣服出去。无论去哪,命运都差不多,死亡或被转卖。
王夫人的陪嫁,应该是四到八个,只剩周姨娘(周姨娘不像是王夫人的臂膀,应该不是陪嫁丫头。更:我改变想法了,周姨娘是陪嫁),也是死的死去的去。
这是来到仁慈的荣国府的陪嫁丫鬟,进宁国府的呢,随迎春嫁进孙府的呢。
平儿其实是陪嫁丫鬟中的幸存者幸运儿。
贾宝玉为什么感叹她薄命?
因为她美丽多情,聪明伶俐,本该福厚好命,谁知老天不公平,让她命薄。
那么姿色普通,智商普通,又不十分机灵的丫头呢,贾宝玉在乎吗,who cares
本文不建议夜深人静的时候看。
每次读到“栊翠庵品茶”这一段,都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在内,在我细细考证后,考证出的东西让我毛骨悚然。
妙玉说她原来在玄墓蟠香寺修行,一个寺庙居然还带个“墓”字,用来收梅花雪的容器也是“鬼脸青瓮”,此处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这“鬼脸青”究竟是怎么个颜色,难道是一团看不清楚的鬼脸上的青色么?
原文摘录:
第四十一回:...妙玉对黛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不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
妙玉这人,在书中一直显得非常神秘,出场不多,居住在偏僻的栊翠庵里,话说,这“栊翠庵”究竟是个啥地方。中秋赏月那一回,黛玉和湘云在外面谈诗词到很晚,突然妙玉出场,半夜三更邀请她们二人去栊翠庵做客,紫鹃知道后,赶紧领着一批丫鬟和婆子去栊翠庵找人,这是在怕什么?
为让大家有个完整的理解,我摘录了一些原文,再细细分析我的发现。
这一段比较长,原文第四十一回:
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䀉”。妙玉斟了一䀉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台皿}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台皿}?”......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
这一段描写极其精彩,妙玉所用,件件都不是寻常物事,不是古玩便是奇珍,似乎暗示着妙玉身份不凡,连贾母到了这栊翠庵,都得守着规矩。
注意我原文中标黑的字体,问题就出在这些珍奇之物之上。另外提醒一下,在接下来看下文前,最好是白天,红楼梦中有些确实有些神神怪怪的东西在内,主要当时明代小说都流行怪谈类的内容。
由于前几年痴迷过一段时间古董,我在认真考证了文中所说的器物后,发现这些物品之中,有不少是“祭器”,或者说“冥器”。
什么意思呢?
即,这些物品都是祭祀或陪葬用的。
而贾母不喝的那个“六安茶”,朱元璋特别下令,以这种茶,供朱家祠堂先祖的祭祀之用。
怪不得贾母不喝,而且妙玉也知道贾母不喝,传统的解读是妙玉知晓贾母的习惯,二人是旧识。这里才真相大白,这茶常用于明代皇室祭祀所用,贾母和妙玉显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不喝也属正常。
六安茶为明代祭品一事,度娘上就可查的到。也罢,上个图。
文中贾母又问道,用的什么水。妙玉说是“是旧年蠲的雨水”,包括后来宝玉黛玉喝的“五年雪水”,这类水有个统称,唤作“无根水”。
这种水在《西游记》中也出过场,孙悟空给朱紫国国王治病,用的就是“无根水”。
“无根水”就是从天上掉下来没落地的水,包括雨水、雪花、霜露等等,顶着钢盔用盆子接的冰雹也算;而江河里流的、水井里打上来的,都称为“有根水”。
而“无根水”在古代除了是用来配合吃药外,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用来祭祀。
佛经中讲:“一钵水有八万四千虫”,有根水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不能当作“供水”。
只有无根水,才能当作“供水”,专业祭祀用。
再看看那几样喝茶的物事。
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又名官窑脱胎甜白盖碗,甜白瓷,永乐时烧制的为最上品,釉白而透明,温而甜润,重点:甜白瓷多为明代宫廷祭品。
上两个甜白瓷的图,给大家一点直观印象。
呃,差不多就上面这种,有暗刻纹路,放大仔细看可以看到。话说第一张图上那罐子,我自己看着都有点渗人......
继续!
(分瓜)瓟斝(读音ban pao jia):一种酒器,看起来挺正常的。
错,实际上在明代用这玩意喝茶就很不正常,因为这种器物,是青铜器,通常出现在商周时期,到了明代,此物定义是礼器,通常是用作祭祀之用。
绿玉斗:文中说此物乃妙玉常用之物,玉斗此物,指代社稷,用途也是祭器。
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台皿}(上台下皿,念hai):这种东西,有过大概类似的出土文物,学名叫做“曾侯乙尊盘”,可以自己百度图片看看,工艺极其复杂,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重点是,这等重宝也是礼器,具体用途是用来盛放祭祀品。
这个......为何妙玉请大家喝茶,器具却大半是祭器,甚至冥器?
再看这“栊翠庵”,这名字极富特色,什么地方才是“栊翠”?我告诉你吧,是松柏森森、四下青翠、行人罕至之处,可称“栊翠”。想想平常清明节的时候,扫墓去的是哪里。
这阴森森寂静异常的“栊翠庵”究竟是什么地方?妙玉为何拿陪葬或祭祀用的器具来招待客人?
庙里主人妙玉,谐音“庙宇”?邢岫烟说她“不僧不俗、不男不女”又是什么意思。
怎样,是不是细思极恐,悄悄问一句,这妙玉,难道是鬼么。
统一回复一下评论区,这个回答只是因题主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提问,博君一笑而已,真正完整的解读在下面,建议从头看起。
另外多说几句,“鬼脸青”这种称呼,南宋《陶记》、明《格古要论》、清《景德镇陶录》上从无记载。在红楼成书之时,世间从无这种叫法,也没有这种青料或者青花色彩。这个名词,很明显是雪芹造出的词。
“鬼脸青”这一说法,出现于清末,清末著名画家蒲华,对其有记载“又赴市鹰间小酒肆,倚鬼脸青酒瓮倾筋者再”,可见清末开始的“鬼脸青”之叫法,正是源自红楼一书,评论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知友,建议对百度百科上的解释,还是看看就好。
中途岛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