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交通不发达,又没有通讯设施,一辈子出不了方圆之地很正常。比如:
根据聂荣臻元帅的回忆,抗战期间,他曾经在一个叫“野三坡”的地方工作、战斗过,聂帅这么讲这个地方:
“野三坡那一溜几十个村子,一直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长时间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清朝的统治始终没有进入这一地区……我们进去以后,经过深入细致的发动群众工作,老百姓对我们很好,三坡成了我们可靠的根据地。”——《聂荣臻回忆录》
有些人可能心里很震惊,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拜托,都抗日战争的时候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聂荣臻还回忆:清朝统治势力始终没有进入这里,这里的人一直到1928年才知道清朝已经灭亡,群众甚至表示“燕王扫北”(明朱棣打蒙古)的时候都没深入这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先说说野三坡在哪里,这里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交汇处,地形极为复杂,类似世外桃源…
1939年初始,由于日军侵占平西多个地区,八路军被迫向山中转移,八路军挺进军司令部、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平西的专员公署和抗日群众团体的领导机构,军队的随营学校和民族革命第六中学,都设在“野三坡”。每天都有不同的命令从这里发向平西各地,“野三坡”成了平西抗日根据地文化、政治、军事指挥中心。
总指挥部设在山沟沟里面,八路军当时也确实是艰难。
大家想想,如果在现代,有这么一个地方的人,他们不知道国家元首换了,使用的是民国时期的货币…大家会怎么想?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
再说点题外话吧,在古装剧(历史剧,武侠剧等) 常有这么一种情结:某个人迹罕至的山林,有高人隐士等修仙,他们与世无争,和朝廷不相往来,有一种神秘感…
但是这个场景在现代可能发生吗?是不是有种“突兀感”?是的,现代都市是不可能存在这种隐士的。
有这种“突兀感”其实就对了,无论是聂荣臻元帅回忆中的“野三坡”地区,还是这种“突兀感”,其实都反应了一个问题:古代无论是哪个王朝,都不可能实现对基层的全部掌控!
封建农业时代,生产力是很有限的,这使得人们之间的组织能力也很有限,政府权力基本只能下放到县一级(“皇权不下县”),同时没有机场,公路,铁路,交通能力也有限…
这种情况下,大家想想,有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比如“野三坡”),皇权根本渗透不进去,还真是有可能的。
事实上不限于这里,古代中国版图中,这种地方非常多,东吴时期的山越,北宋的梅山蛮,明朝的都掌蛮…这些都是一些山区中不服从朝廷的山地民族或者汉人山贼团伙,当然,从总体来看,随着封建王朝能力的增强(其实封建王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明清时期的生产力比秦汉时期自然高得多),在中国核心板块(传统汉族地区)内部,开垦处是越来越多的,从秦征南越开始,历代对于版图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大大增加。到了明清时期,则是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比如北宋和大理之间的这些地方
但,无论如何,封建朝廷能力实在是有限,所以仍会出现“野三坡”这种漏网之鱼…
这其实侧面也反映出一个问题: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在面临“由古代到近代化”这一变局的时候,表现是非常差的…
为什么呢?因为“对自己国土上的人口有基本统计能力,有动员能力”,是一个近代国家最基本的要求。
工业社会的强大生产力和组织力使得一切神秘感烟消云散
而这一点,一直到共和国时期才基本达到,所以现代你很难想象共和国的国土上,还存在“野三坡”这样的地方。毕竟,这是一个让十四亿人都能用上电的国家(我国已经没有无电人口,这是个很了不起的时期)。
现在,全国人口都用同一种货币(港澳台除外),都能用上电,基本都能使用国家通用语(普通话),都能接受基本教育,都能摆脱小农经济,用上工业品…总体来说,让全体人民都能过上现代化的生活,这就是共和国的伟大成就。
而除了这些“世外桃源”外,古代还有一种情况:豪族。这些人对于朝廷来说,其实联系也不紧,举个例子:赣南粤北一些地方的客家围屋,对于这些大族来说,皇帝换了还没有族长换了重要,中央朝廷对他们的掌控力其实也要打一个折扣,尤其是国势不振的时候。所以古代户籍统计经常有些“过山车”的情况,这相当一部分情况都是豪门隐匿人口。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最重要的贡献其实正是在此,在华北江南大批沦陷区,我党凭借强大的能力建立起的反抗组织,这使得日本侵略者始终无法有效利用沦陷区的资源,反而要付出极高的统治成本,最终拖得国穷财尽…
可以料想,如果没有我党在敌后进行组织(连“野三坡”这种地方都能组织起来,这组织能力真的是逆天),一片松散的沦陷区若是被敌人以极低的统治成本掌控,那日本人的侵略能力势必会再提升一个数量级。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18日电(石圭平蔡冬梅)“革命委员会”这个特殊年代里产生的特殊名词,对于30岁以下的人来说早已经是个很陌生的字眼了。然而,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新红乡的8个行政村至今还沿用着文革时期的旧公章。
最近,新红乡王家20号村的村民王小虎因身份证丢失,为了进城办事方便,就到村委会开了一张介绍信,下方的落款处印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公章:“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人民公社王家20号大队革命委员会”。这个乡的苗家29号行政村的一位村民也出示了盖有他们村“人民公社王家29号村革命委员会”印章的一份信函。
据了解,20多年来,村委会开展工作出具公章的事情,包括村民结婚、离婚以及与村委会签订各种承包合同等,一直用的都是“革命委员会”公章。1997年,大红城乡8个行政村党支部的公章统一换了新的,可是各村委会的行政公章却从来没有换过,依然是“革命委员会”的。
前年,王家20号村两个村民发生纠纷,官司打到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在了解案情时发现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上用的都是“革命委员会”的公章,随即派人到村里了解公章是否系伪造品,到村委会核实后,知道村委会只此一枚公章,法官无奈也只好认定这盖有“革命委员会”公章所证明的事实可视为在法律上生效的依据。村民们反映说,多年来用这种公章出证明、开介绍信、订合同等都挺顶用的,所以就一直用到现在。
755年冬,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半年内洛阳、长安相继失守,名将哥舒翰、高仙芝等相继殒命,国内形势岌岌可危。太子李亨兵变马嵬坡,诛杀宰相杨国忠、杨贵妃等。随后,李亨在灵武继位,史称唐肃宗。遥尊遁入四川的李隆基为太上皇,并调回西域守军参与平叛。
接到命令后,最先有三支军队驰援唐肃宗: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的7000精兵;骠骑大将军李嗣业的5000精兵;左右金吾卫将军马磷的3000精兵,共计15000名的西域将士参与平叛。
此举,对于安史之乱的最终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拆了西墙补东墙,唐朝的西域乃至整个河西走廊陷入了兵力的“真空期”。而此时的吐蕃非常精明,并没有进攻地广人稀的西域,而是进攻相对更富裕、人口更多、兵力更空虚的河西走廊。
在安史之乱结束的同一年(763年),甘肃几乎全境失陷,西域成了“飞地”,彻底断绝了与中原王朝的联系。那些“回国”的将士是幸运的,他们活着将改写历史,死了也能获得丰厚的抚恤。留守的将士,则彻底失去中原的所有支持,还要同时面对吐蕃、回鹘、大食的威胁。
763年7月--764年12月的年号为“广德”,共2年。而上世纪吐鲁番出土的考古发现,此时的西域守军甚至连年号变更都不知道,甚至还沿用了广德年号“广德四年”!
为了与中原王朝取得联系,西域守军派出了无数的“远征小分队”,都被吐蕃截杀,或困死于沙漠,音讯全无。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有一小队人马,躲过了吐蕃的追杀,抗过了沙漠的风暴,绕道回鹘(今蒙古),风餐露宿,衣衫褴褛,终抵长安。
天可怜见,这已经是5年后的768年了。当他们踏进在大明宫的那一刻,迎接他们的皇帝已经不是唐玄宗,也不是唐肃宗,而是唐代宗李豫。当所有人都以为西域早已丢失之时,他们却告之,西域的将士依旧在苦苦坚守,为国尽忠!满朝文武闻之无不动容。
唐代宗更赞扬道:"不动中国,不劳济师,横制数千里,有辅车首尾之应。以威以怀,张我右掖,凌振于绝域,烈切于昔贤。微三臣之力,则度隍逾陇,不复汉有矣!”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急衰,再也无力经营西域。而西域的将士们依旧在坚守,曾经浩瀚的西域,如今只剩龟兹一城。将士们依旧在东望王师,这一等竟是45年。等来的却不是援军,而是吐蕃数万大军。哀兵必胜,却又是何等的绝望!808年冬,节度使郭昕领着最后千余老兵,大雪满弓刀,全部壮烈殉国。
(图片文字来源网络,侵删)
说个大家想不到的,前几年我的班主任去波黑旅游,途径一个小山村的时候遇到了个老太太,那个老太太先是问我班主任一行人是从哪来的,然后再问了一句“萨拉热窝还在打仗吗”
最后那老太太知道卡拉季奇被判处40年监禁的那一刻,泪如泉涌,几近昏厥
抗战时期,聂荣臻当年率八路军某部进入山西河北偏远地区,当地老百姓高兴地问:“你们是反清复明的队伍么?”
不得不佩服 ,当年老革命们深入基层,发动群众的能力真不是吹的。
╮(╯_╰)╭无论去过多少次都很难,星巴克店员总是特别热衷于纠正我在点餐过程中的各种错误……
-“我要个小杯……”
-“您是说中杯吗?”
-“对对对,的冰红茶”
-“您是说红茶冰摇吗?”
-“对对对,加桃浆,不加糖”
-“您是说冰摇桃桃红茶吗?”
-“………今天可以不问这么多问题吗?”
当然不介意啊。
去大超市买食品,油、米之类的,我个人十分反感标注“非转基因”字样,然后价格贵两倍的东西。
这就是最切实的智商税。
我就专门挑同一品牌的,不标注“非转基因”的油。上图就是我故意挑的一样品牌的葵花籽油,标志着原料为转基因大豆。(为什么葵花籽油的原料是大豆?这个挺搞笑的)另一种是标注“非转基因”的。价格贵很多。我就特意挑转基因的吃。
性价比直接翻一倍。
我就是会专门买转基因的。又便宜又好,何乐而不为?
因为转基因食物至少比传统食物更安全。因为转基因食品会经过层层检验,而传统食物不会受到那么专业和苛刻的检验。
反转派事实上又拿不出有害的证据,天天刀逼刀阴谋论。
科学家收钱的啊,食药监局被收买了啊。
问题在于,非转基因的“绿色”食物比转基因卖的贵!不但贵,出货量还大。
那庞大利益集团到底在哪一方?
我也可以同样来阴谋论:“绿色”食品都是庞大利益集团雇人营销的。反转派就是他们的五毛,拿钱造势。就为了卖高价米,高价油。简直逼脸不要。他们买通国内媒体,铺天盖地造谣转基因致癌啦、吃了绝育啦。让广大无知百姓听信其言,然后卖高价米。
阴谋论,谁都可以来。
但阴谋论的逻辑基点是站不住的。因为观点是证明出来的。
谁主张,谁举证。
谁主张转基因有害,就拿出切实可靠的证据。而不是让人家证明它没害处。
你认为120名诺奖得主拿钱了,你应该拿出证据证明。而不是要求人家证明他们没有被贿赂。
因为没有害处和没有被贿赂是没有办法被证明的。请问怎么证明一个人没有被贿赂?
任何法庭,都遵守以下原则:
1.无罪推定。
2.谁主张,谁举证。
因为有罪推定在逻辑上是无法实施的。
当然,反转派本来就没逻辑。有逻辑的人早就把理工科学得棒棒地,并且科学素养好好地,然后加入挺转大军了。
我做的视频,为什么要支持转基因?
---------------------------------------------------------------------------------------
下面进行科普,让不懂转基因的人立马看懂啥叫转基因。
我已然发现评论区的激进反转派根本不知道啥叫基因。
事实上,我觉得上过高中,学过高中生物知识的人就已然不会惧怕转基因了。
反转派害怕转基因,只是望文生义,觉得自己的基因是不是要被转了。
基因是细胞核内的DNA的一个片段,能够表达出一定的性状。比如一个人是双眼皮,就说他有双眼皮的基因。
一株植物,耐旱、抗病虫害,就说它有耐旱、抗病虫害的基因。
那啥叫转基因呢?很简单,假设A水稻有耐旱的基因,B水稻有抗病虫害的基因。现在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A水稻的基因切下来,移植到B基因的DNA上,使得B水稻拥有两种基因,既耐旱又抗病虫害。就叫转基因。
而吃水稻,并不会把水稻的基因变成人的基因。你每天都在吃肉啊、米啊、植物啊。无数无数的基因被你吃下肚子,然后拉出来。你的基因跟这些物质根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事实上,转基因之所以被人害怕,就是这个名字起得不好。让人感觉要转自己的基因,吃了转基因,自己基因就会变了。这就是典型的没有知识造成的恐慌。
而杂交水稻,原理是一样的。比如它用辐射或化学试剂,让A水稻基因突变,产生耐旱的基因。又用辐射使B基因突变,碰巧又产生抗病虫害的基因。然后AB杂交,那么后代就会有两种优质基因。但事实上,让一种水稻诱导突变产生想要的基因,是小概率事件,因此需要及大量的水稻被辐射啥的。
这个过程听起来更恐怖。并且诱导产生的基因根本无法预测,万一有了不好的基因呢?事实上,它的效率、成功率、安全性远远不如转基因技术。但是人们就不怕。
为什么?还是因为不懂,因为名字取得好,因为舆论宣传。
如果你惧怕转基因,你应该更加惧怕杂交水稻。事实上很少见到有人怕杂交水稻。因为真正懂这些原理的人,啥都不会怕。
怕只是望文生义,被无良公众号宣传了而已。
所以,科普还是任重道远。毕竟受过高等教育,能够清晰地讲出转基因原理的人在整个社会上还是少数。我相信这批人,绝大多数不会惧怕转基因。所以,宣传转基因,还是不要做傲慢挺转派,如果有更多的人有耐心和身边的人科普,相信舆论总有一天会逆转的。
我翻看知乎的答案,挺转的还是多数的。这是让我欣慰的。
把这个问题吵火了,然后让微信部门的人看到。然后等待版本更新。
我们仔细查查克林顿当政期间对中国和世界的所作所为,就会觉得川普实际上是个挺不错的人。
长相真能欺骗人的眼睛,眼睛能左右灵魂。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知道各个号码的中奖概率一样,他们还会成为彩民吗?
***** ***** *****
上面这句话是调侃。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向回答:
以双色球(红球 33 选 6,蓝球 16 选 1)为例,在 2015-11-17 的开奖中,全国投注量为 323,653,256 元,即 161,826,628 注,而不同的投注数 共有 17,721,088 种,所以平均每种组合大概有 9 个人投注。那么, 1,2,3,4,5,6,7 这样的组合是否有 9 个人投注呢? 还真的挺有可能呢。全国那么多人玩双色球,有 9 个人次投注了这个充满规律的号还真不奇怪。
所以,题主的命题看起来好像不太成立。
当然了,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觉得这个号绝无可能中奖,那么我们来看看近 300 期双色球的开奖情况:
根据计算,四等奖的中奖概率大约为 1 / 2303, 但在最近 300 期里,它中了 1 次四等奖,中奖率还高于平均值呢。
用我自己创造的词语来说:他们被 “归类假象” 蒙蔽了。
什么叫 “归类假象” 呢?
就是看似有意义的归类,在我们所关心的维度下没有意义,反而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
就概率而言,似乎可以用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将所有情形进行归类,而看上去不同类别的发生概率差别很大,然而实际上,这个差别只是由于它们在总数上的差异造成的。从任何一个类别中抽取相同个数的例子,其发生的概率或期望并无任何不同。
就本题的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彩民们的想法:
他们不自觉地把彩票中奖号码归类成了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
以双色球为例:“有规律组”的情形可能包括: 7个数呈等差数列,7个数都小于10,7个数都是偶数,7个数包含了两个等比数列等等……其他的都为 “无规律组"。
彩民们研究了一下以往的中奖号码,发现过去好像极少开出”有规律组“ 的情形,所以他们认为:
这个推论有道理吗?看起来好像很像回事呢。
但实际上,上面的那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后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等比例抽样,而前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1:1 抽样,样本大小就不一样,概率分布又怎么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 100000 个号码组合,其中有规律的有 1000 组,无规律的有 99000 组。
假如彩票中心抽奖了 100 次,每次中奖 1 个号码组合
然而,对彩民来说,
中彩票的平均次数= 买彩票的次数 * 中奖号码属于这个分类的概率 * 买的彩票数在该分类中的比例
如果买了 100 次彩票,每次 1 注,
毫无差异。
以上的推导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 “归类假象” 可骗了不少人哦。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女子学院,有一天校长提议道,为了活跃学院的气氛,建议招一部分男生。董事会的成员坚决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否则的话,一年后会有一半的女生退学的!
在最终的妥协下,校长决定,当年招收 1% 的男生做试验。
一年后,校长宣布:“招收男生的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诚然,学院的女生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一年后她们在该届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仅仅下降了 1 %”。
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