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孙传庭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说传庭死而明亡矣? 第1页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杨鹤:皇上,您得吃药。

崇祯:嗯,买药去吧。

杨鹤:是。

崇祯:你怎么还不去?

杨鹤:钱呢?

崇祯:什么钱?

杨鹤:没钱我买什么药?

崇祯:没药你看什么病!

————————————————————

陈奇瑜:皇上,您得吃药。

崇祯:吃什么药呢?

陈奇瑜:小米粥、高粱水饭、恩希玛……

————————————————————

卢象升:皇上,您得吃药。

崇祯:是啊。

卢象升:皇上,您得吃药。

崇祯:是啊。

卢象升:皇上,您得吃药。

崇祯:是啊。

高起潜:皇上,卢象升死了。

崇祯:哦。

————————————————————

熊文灿:我家有一块祖传的膏药。

崇祯:什么膏药?

熊文灿:把膏药往癣上一贴,再这么一揭,癣就没了。

崇祯:这就治好了?

熊文灿:没治好。

崇祯:没治好癣怎么没了?

熊文灿:给您挪到屁股上了。

————————————————————

郑崇俭:您看,这处伤我已经给您缝好了。

崇祯:怎么还有块疤?

郑崇俭:???

崇祯:杀了!

————————————————————

杨嗣昌:皇上,您这病要想好,得吃自己腿上一块肉。

崇祯:夜深了,月牙出来了,人都说月牙像月老,月老他教给我,提着刀就把人杀……

————————————————————

傅宗龙:皇上您有病。

崇祯:你才有病!

傅宗龙:您有病啊!

崇祯:你有药啊?

傅宗龙:我有!

崇祯:煎去吧。

贺人龙:煎个屁!

————————————————————

汪乔年:皇上,只要刨了李自成的祖坟,您这病就好了。

李自成:你看这五头牛漂亮不漂亮。

————————————————————

丁启睿:您那癌症都是小事,我先帮您把鸡眼挖了。

————————————————————

杨文岳:你们放开我!我不是大夫!我不是大夫!

————————————————————

洪承畴:皇上,我这碗药您服下去,绝对药到病除。

崇祯:这都五分钟了,怎么还不见效?

洪承畴:我去大官人家里取些砒霜来。

————————————————————

孙传庭:皇上,这病我能治。

崇祯:第一,不许多花钱,第二,药到必起效,第三,不能有任何副作用。

孙传庭:皇上,我给您买块坟吧。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帝国的崩溃,一定从帝王过分的刻薄or猜忌or狂妄开始。

必居其一


user avatar   lnx-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如,崇祯是一个爱玩的皇帝,天天泡后宫玩女人,然后和嘉靖那样不上朝,崇祯为了不耽误玩,又不丢了江山,只需要学习嘉靖那样,只需要朝廷里摆上几个能臣,权臣,树立几个党派,再放上个魏忠贤这种搅屎棍,让他们自己斗来斗去。。。 自己没事几个月露个头,主持一下大局,提提这个,踩踩那个,平衡一下各党派和搅屎棍的关系就行了。。。。。。。17年想把大明玩亡了都难。。。。。。。让袁崇焕,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左良玉,互相节制自由发挥就行了。。。再不放心,怕做大,让他们换将不换兵。。。。 轮番换换战场挪挪窝就行了。。。。

若是崇祯为了玩江南美女跑南方去。。。。那更幸运了。。。大明朝就是第二个大宋朝,崇祯玩到死,大明都断不了香火。。。。。。。。。。。

可惜,崇祯,太勤劳了,天天不睡觉的“勤政“,事必躬亲,啥都管,啥都管不好,弄到最后,不打,不降,不跑,自杀。。。。妻离子散,国破家亡,孤身一人。。。。。众叛亲离,怨天尤人,都要上吊了,还怪这怪那。。像个怨妇一样的唠唠叨叨。。。。。。。。。。。。。。


都说嘉庆是庸君,可好歹嘉庆花了几亿两银子,把白莲教起义给按下去了。。。。

要是嘉庆换成崇祯。。。。清朝可能提前就猝死了。。。。。

太平天国那么牛逼,清朝还被英法联军端了北京。。。。。。

咸丰咽气时,清朝都熬下来了。。。换成崇祯,清朝基本也就嗝屁了,

曾国藩还想屡败屡战???败一次,就拖出去砍了。。。曾国藩还想蟒蛇战慢慢打??崇祯会催着

曾国藩去送死。。。。。

那些说清朝一无是处的,呵呵呵,崇祯才是一无是处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可以想象和对比:

崇祯和咸丰对比一下。

崇祯上台是烂摊子。

咸丰上台一样是烂摊子。

崇祯面临 :满清和李闯贼寇夹击!

咸丰面临:英法和太平天国夹击!

{很多人,认为英法站在满清一边,剿灭了太平天国,那英法联军为何不打南京,而是北京????谁能解释下???洋人一直是隔岸观火,甚至会见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时 表示中立。

有人发帖子,还截图,截了好多图。。。说英法洋人保卫上海等等,和太平军交战,呵呵呵呵,初中历史课本 已经说了华尔洋枪队了,中外联合绞杀天平天国,你干嘛不粘贴初中历史课本的截图??你粘贴历史课本,你截取历史课本,赶紧粘贴截取历史课本!!九年义务大家都读过的那种历史课本,赶紧的!!!!我都懒的给这种历史盲解释啥叫利益

有个喷子说,英法打北京是因为 淮军,湘军,不听清朝指挥。这得无知到什么地步,才能说出此话,你以为曾国藩为何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曾国藩巅峰时,都不反,李鸿章更是慈禧的铁党,何来不听指挥?

明粉是看崇祯指挥不动看多了吧,崇祯把能指挥动的 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都搞死了,还怎么调动?

第一次鸦片战争,不正是英军兵临南京城下,清朝才无奈投降,签订南京条约!!!分裂的中国更有利于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更容易隔岸观火,太平天国的灭亡的根本原因 是顶层洪秀全出了问题,洪秀全的妃子比咸丰多了几百倍 需要编号 。。。老百姓却要夫妻分离。。。。这种邪恶反人类组织。。。。。能不灭亡???1860年 清朝被英法端了北京,

洪秀全,1861年,还从3000名女子中,又又又选择了180个妃子。然后太平天国灭亡,天王洪秀全的那些行为, 灭亡的锅甩给 洋人帮助满清? }

有个人发帖子说,洪秀全的妃子数量不对,你去数了?我没数,我看书的,你不信?你不信我也没办法啊,嗯嗯嗯,洪秀全是个超级明君,进了南京,十几年没离开后宫的明君!!!

一样的大厦将倾!!!

咸丰的主要将领:彭玉麟,骆秉章,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

崇祯的主要将领:袁崇焕,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杨嗣昌,左良玉等

战争进行过程中:

咸丰,放弃腐朽的满族八旗,大胆启用汉人,曾国藩的湘军成为主力。

咸丰在战争中,一边打,一边发现人才和提拔将领,赏罚分明,不干涉,也体谅将军打败仗。

崇祯,在战争中,一边打,一边宰杀自己的将领,不杀的进大牢。

李闯贼寇 对比 人才辈出的太平天国 那真的差远了。

(太平的名将。。。。太多了。。。)

李闯名将有谁?(知道的可以在评论里告诉我,李闯面对满清连点像样的抵抗战役都没有,都不如南明的李定国)

清朝打到最后,湘军,淮军人才辈出,咸丰留下的摊子,好歹迎来了同治中兴。。。

明朝打到最后,剩下了一个孙传庭。。。还不珍惜。。。

要是袁崇焕,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来到咸丰手底下,那是什么光景?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去崇祯手底下,也挨下凌迟的感觉。。。。

大明朝的死局:就是崇祯本人。

借用楼下的评论 丘吉尔(或拿破仑或巴顿或葫芦娃或忍者神龟或谁都行)的名言 来画龙点睛进行总结:

XXX说:

懒惰而又聪明的人可以当元帅,

勤快而又聪明的人可以当参谋,

懒惰而又愚蠢的人适合当士兵,

而愚蠢而又勤快的人,那放到哪里都很危险。

崇祯就属于,愚蠢而又勤快的人,

一阵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250!


有人说文不对题,跑题了。

我觉得,讨论庭死而明亡,离开对崇祯的讨论和评价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 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郑崇俭,傅宗龙,汪乔年,洪承畴,死的死,砍的砍,降的降,这些帝国柱台被 崇祯折腾的都垮了!

他们任何一个人的故事都可以写一本书!

都可以被认为 XXX死而明亡!

孙传庭 恰好的作为帝国最后的一根柱子,明末最闪耀的将星,活着蹲在监狱几年

孙传庭是一个什么人 其实不重要,

关键是崇祯是一个怎样的人,能把这么多良将给折腾没了!

历史上,哪个亡国之君有崇祯手里的牌?

(还真有,同样爱折腾的隋炀帝和崇祯一个属性:折腾。崇祯不孤单)

登基时:

1.基本统一的政权。

2.大权在握

3.外有良将

4.手里有兵。

总共可调动的军队达到了50万之多。哪怕明亡前的半年,明军还有20万。

有前面4条,缺钱是事吗?除了崇祯,随便一个正常智商的人都知道怎么弄钱!

上一个上吊的金哀宗,金国仅剩下一个蔡州,面对蒙宋的围攻,还坚持守城3个月,粮尽自杀殉国,跟随其死的元帅将领士兵500余人。

满口忠君爱国的明臣,谁跟随崇祯去了?

有人发帖子说:范景文 陪着殉葬了!! 明末阻止南迁小组委员会组长:范景文???范景文???范景文???

不提,我还真忘了,范景文这个人物了,阻止崇祯南迁的文臣里,就有这位范大爷。。。。呵呵呵

得多么多么多么多么历史盲,才好不容易从几百明朝官员里扒拉出来 这位 陪葬的 阻南委员会的 范景文 范大爷,还凑了个40余人,说明范景文的家人加起来40人???呵呵呵哎历史盲,好可怜。。。。。。。。。。。。。。。。。。崇祯就该剁了范景文!



北京保卫战有吗?北京城,城高墙厚,结果自己人开了门。

阻止崇祯南迁,阻止太子南迁的超级嘴炮 光时亨,李自成进城,立马投降了李自成!!!

天子守国门?能守才能守,守不住,你守个毛线???

常凯申咋不死守南京?凑齐国军所有高官,让本子一锅端了???

德胜也是 延安不能守就走呗。。。

崇祯死时,明王朝还控制着富庶的江南,北方已经被李自成折腾的快成了无人区,崇祯不负责任的就嗝屁了,将中原拱手让给了野猪皮。话说,后来的南明 若不是左良玉进攻南京,满清能不能过长江还真的两说!!!


崇祯的17年,干着同样的事:辛勤的挖明帝国的柱石,一根一根的打断。

孙传庭 恰恰是明帝国 最后的一根 柱子,庭死,明帝国彻底塌陷!!!

因为孙传庭最后死,是最后垮的柱子!

所以:庭死而明亡!!!

+++++++++++++++++++++++++++++++++++++

【补充一句:我上面说的,和小冰川有毛关系???总有人说明朝亡于小冰川

小冰川让萨尔浒明军,分了那么多路了?

小冰川让孙传庭蹲监狱了?

小冰川看热闹,让卢象升战死了?

小冰川,让洪承畴,祖大寿投降了?

小冰川,杀了郑崇俭了?

小冰川,一口气,宰了巡抚,总兵几十人了?

小冰川,17年换了50个内阁首辅?

缺钱?当年雍正上台也缺钱,在霍霍老百姓和霍霍官员之间,雍正的选择,有了红楼梦。

李卫怎么说?

你们有钱,老子有兵,不拿钱,一日不交就派一个兵去你家吃饭,两日不交就派两个兵去你家吃饭……(这里引用了电视剧,描述了一个最直接的办法。皇权社会,只要有皇帝撑腰,搞钱的手段随便!!!!!

所以,魏忠贤该不该死,这个有待讨论!!

大家都知道李自成打下北京,抄大臣的家,抄了多少两黄金白银啊。。。。(魏忠贤如果在,这些钱,崇祯随便花!)

崇祯啊,你手里有兵啊,缺钱? 你的兵手里拿的烧火棍吗?真是活人让尿憋死了!!!

崇祯一直霍霍老百姓,而不动这些真正贪官污吏!!

小冰川才不给你背锅!!!

+++++++++++++

好多评论,

说英法,洋人没有灭亡满清想法,而后金要灭亡明朝。所以咸丰面临的压力小。

请问,英法洋人写信告诉你,他不想灭了满清???

白皮到是想灭亡清朝,白皮灭的了不?白皮咽的下去不???白皮哪怕拿得下北京,就那点人,他吞得下中国? 吞不下而已,而不是不想灭,作为一个日不落帝国,满世界的打仗,能占领的早占领了。白皮可以 不接受清朝投降的,为啥要见好就收?因为他灭不了,他也吞不下。

要是满清的水平是 美洲的印第安人,你看看,白皮会不会,平推屠杀一样的占领中国???

后金要灭亡明朝,当然啊,实力够了干啥都行。

更早的完颜金,还想灭亡南宋呢,实力不允许啊。

总不能说,完颜金没有灭南宋,就表示不想灭吧?自己没那实力,吞不下去啊!!


你考不上清华,不代表 你不想去清华。。。。实力决定一切,而不是想不想!


+++++++++++++

“明粉“的喷子是真多,你那么有本事,自己去写一篇多好,跑我这来喷,累不累。。。

打了半天字,我0.1秒就给你删了。。,

明粉说我是满遗,难道明粉你们的老祖宗是穿越了 200多年的满清 来到的现在?

明粉的老祖宗,没绑过辫子??

还是明粉没有老祖宗,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明粉”的老祖宗肯定跳跃了 五胡乱华,跳跃了元,清,只存在 所谓汉人的王朝里,像乌龟一样的选择性的冬眠? ? 明朝的版图最大的时候,都不如清朝最小的时候,一个新疆就可以堵住明粉的嘴。。。不知道喷什么。。。 东北,外蒙,新疆,西藏,这些外围地区,满清到死都基本攥手里,明朝鼎盛 都没拿下外蒙和新疆 西藏,东北也仅仅控制辽东,今天的中国版图基本就是满清的版图,

按照明朝的版图:新疆,西藏,甚至黑龙江都有争议。。。。


{很多人说我满遗,其实:

划重点:真正的满遗,都挺欣赏崇祯的,因为崇祯若是南迁了,野猪皮哪怕入关,明朝死守长江,野猪皮面对西安的李自成和南边的南明,一时半会也统一不了,久了一切难说了!!!

所以,真正的满遗 特鼓吹崇祯的天子守国门,死社稷。。。。。。。让明朝中枢,一次性的被端了。再也没有机会起死回生 !!!}

光时亨,这个七八品的无名小辈 超级嘴炮,如同这个时代的键盘侠圣母婊一样,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君子死社稷,守国门彻底堵住了崇祯南迁的选择,

最后,光时亨这个超级嘴炮,李自成垮后,逃亡南明 最后也因为 “阻南迁”这个罪名 被南明给收拾了!!!!

“阻南迁“ 这是罪啊,何来的骨气???南明都特么认为崇祯嗝屁的窝囊!

看了别的帖子,补充一下:光时亨这个级别 当然无法担当阻南迁小组组长,有请 范景文 大学士登台,一个严厉阻止崇祯南迁的,并且陪着崇祯死了,到了阴曹地府,估计崇祯也会拿刀剁了他!


++++++++++++++++++++

有人评论说,崇祯是 不得已而为之,天要亡之,大明国运尽了!

举个实例:山西总兵张鸿功和山西巡抚耿如杞,组织了军队跑 到北京勤王护驾。

结果 愣是三天 吃不上饭, 还不停的被要求做这做那,最后士兵饿的闹事,张鸿功和耿如杞因为约束手下不利,被崇祯处死!

崇祯不仅仅不懂帝王之术,连起码做人的道理都不懂!!!

其余勤王护驾的一看,立马都跑了。到了李自成攻北京,刻薄寡恩的朱老板身边,身边连个起码的警卫员都没有,身边只有一个太监。。。。

这个锅,天不背!!!


这个有现实参考意义吗?

现实中一些企业,就是要求员工保证产量,保证质量,保证效率,但是企业主不舍得更新设备,不舍得提高员工福利,而一昧的要求员工付出!这种企业,倒闭也只是时间问题,

哪怕是资本主义达上百年的欧美,经历了几次萧条,无数次罢工,也慢慢悟出,剥削可以,但不要敲骨吸髓,总要给底层 一条活路,保证基本的福利。

明朝的朱老板,刻薄寡恩,可能想不到数百年后,竟还有人赞美他呢。。。

大明 终其一朝 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了不起!!!

我再加一句: 专宰自己人。

++++++++++++++++++++++++++++++++++++++


以前虽然知道,不要和傻子论长短,可是毕竟功力不够,难以知行合一,常常喜欢和对方杠。

如今慢慢的,学会了-----------------直接删了

看到很多喷子,上来就用一种质问的口气来怼我。

请问,你算老几?

你是给我钱了?我请你来看的?

你算那颗葱?

我自己的观点,随便怎么写,你管的着吗?

看到喜欢的文章,就点赞收藏,不喜欢的就不看呗!!!

不喜欢,你就要喷,你以为你是谁???

我都懒得搭理,直接拖黑。

我拖黑拖得手都疼了,真服了,你们闲的吗?



沉默,才是最大的蔑视 ----鲁迅


user avatar   zui-ai-l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文首发我的公号最爱历史,只做深度历史文章,欢迎各位移步关注。原文在此:


最后一战,扼守潼关的大明督师孙传庭,明知出关与李自成的农民军作战,必死无疑。


崇祯皇帝不听他的解释,一再催促他出兵,不得片刻延迟。


孙传庭原本可以抗命,他的秦兵,是帝国最后三支军队之一。


但他没有抗命。他迫不得已率军出关,挥师东向。


出关时,他顿足叹息:“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


不久,孙传庭惨败,部分残兵退回潼关。李自成一路追击,破关而入。


孙传庭原本可以逃命,像历史上无数战败的将领一样。


但他跃马挥刀,冲入战场。死得惨烈。


这一年是崇祯十六年(1643年),距离大明王朝的覆灭,不到半年时间。


史书说,“传庭死,而明亡矣”




▲孙传庭剧照



1



有人造就时代,有人被时代毁灭。不知道孙传庭属于哪一种?


最爱君读孙传庭的传记,一个很明显的感觉,他是二者皆有之。在与时代的撕扯中,他曾有意远离之,亦曾主动拥抱之,最终选择与整个时代“同归于尽”。


此生悲壮,唯余浩叹。


孙传庭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此时离大明王朝覆灭,不过51年。而孙传庭最终活了50年,一生堪称与帝国命运相始终。


他是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尽管出身军籍家庭,但他自小聪明绝伦,13岁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童子试。


不知道史书有没有夸张,说孙传庭在随后大小数十次考试中,通通都是考头名。


26岁那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他顺理成章地考中进士,不过名次不算高,是三甲第41名。


之所以要把他的名次写出来,是因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这次进士考试排名,比孙传庭高一个名次,即三甲第40名的那个人,叫袁崇焕


日后,这两个名次相挨着的进士,一个是帝国在辽东的猛将,一个是帝国在陕西的王牌。


历史在冥冥之中,已经为后来的崇祯埋下了两个预设的时代英雄,但后来的崇祯一个都没有珍惜过。




▲孙传庭画像



2



考中进士就开始当官,孙传庭的仕途起点是知县。


他先后在河南永城、商丘做过知县,口碑颇好。当地人评价说,孙知县文武全才,绝非一般俗吏能比。


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个好干部,关心民生疾苦,敢于动真碰硬。


大约在地方做了五六年知县,天启五年(1625年),孙传庭入朝述职,得到提拔,成为吏部官员。


但不久之后,他突然辞职了,回老家乡居,而且一去就是十年。


从32岁到42岁,那是一个人生命中拼事业最关键的十年啊。孙传庭就这样轻掷掉了,多么可惜。


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


其实,没那么难解。孙传庭后来虽以武将闻名,但他是一个十足的文人士大夫。他入朝廷时,正是魏忠贤专宠、权势最盛之时,从理念上,他同情东林党人,而对阉党不甚感冒。


朝局因为党争而污浊不堪,这名儒家的忠实信徒,遂决定以奉母尽孝为名,辞职回乡。


孔子曾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孙传庭以归隐的方式,远离朝廷是非,同时对朝廷进行了含蓄的批判。


在一个稍微正常点的时代,归去来兮,也很正常。但孙传庭生活的时代,却不时与他的内心诉求产生剧烈的冲突。


最典型的是,在他乡居期间,从崇祯三年(1630年)起,农民起义军冲入山西。他的家乡成为官军与义军对抗的前线。


最终,现实战乱让孙传庭无法超然世外。他写诗说:


湖海怜多病,乾坤苦用兵。
彷徨清不寐,倚剑看挽枪。


人是闲散人,心却揪着帝国战局。


到了崇祯七年(1634年),后金的军队竟然从大同、张家口突入塞内,并攻克了孙传庭的家乡代州。


大明帝国的最后十几年,诚为多事之秋。内忧外患,内有流寇起义,外有满人寇边,最后,这个老大帝国,不是死于内,就是死于外。


孙传庭真的坐不住了。他给崇祯上了一道疏,叫《有敌情必有虚怯之处疏》。看名字就知道,这是批评内政的。


他在等待机会复出。


时局变得越来越坏,他变得越来越焦灼。他早已不在局中,完全可以置之不顾,乘桴浮于海,但这就是传统士大夫的可贵之处——国难当头,舍我其谁!


有人跟他说,先生想复出,但天下事恐怕不可为啊。


孙传庭很生气,说,这是什么话!要自己做过才知道可不可为。现在就从我开始做起,有没有用,那是命的事,我不管。


儒家的出世与入世理想,在一个人身上统一得如此完美。




▲孙传庭剧照



3



时代是这样一个时代,崇祯八年(1635年),孙传庭复出那一年,许多人已经一眼望见了帝国的尽头。


好在有一些人在救时救世,不然这个尽头会来得更快。


那一年,崇祯家族在凤阳的祖坟,被起义军烧毁。崇祯下了罪己诏,反思明朝进入内外交困的处境,是因为所任非人,导致“虏猖寇起”,“虏乃三入(三次入关),寇则七年(作乱七年)”


次年,1636年,孙传庭被推荐任陕西巡抚。


推荐者或许不怀好意,因为陕西当时是所谓“贼窝”,叫“贼乱关中”,从1626年至1636年间,陕西巡抚连换了7人。


没想到,孙传庭欣然接受,表示“亦愿一当也”


临行前,崇祯接见。


孙传庭委婉地表示,臣恐怕不能徒手扑强贼。意思是要皇帝提供士兵和军饷。


崇祯紧皱眉头说,给兵难,给饷更难啊。犹豫了半天,最后给了孙传庭6万两军饷,后面的缺口,让孙自己想办法筹措。


靠这笔启动资金,孙传庭从无到有,征募了一支3000人的军队,进入潼关,开始了叱咤风云的个人传奇。


崇祯时期,大明进入一个后人命名为“崇祯死局”的困境中。简单说,帝国由于天灾人祸导致财政短缺,财政短缺反过来加剧了天灾人祸。


由于财政短缺,政府为解决辽东战场与后金战争的经费,遂加征“辽饷”;
由于辽东战场开支形同无底洞,政府开始人员收缩,对官办驿站进行裁撤,导致被裁员的驿站工作人员加入流寇队伍,故朝廷不得不在“辽饷”之外,加征“剿饷”,剿除匪寇专用;
由于征收“剿饷”加重人民负担,民怨达到顶点,把更多人推向起义军的队伍,“匪寇”越来越多,剿匪随之需要越来越多的士兵,于是朝廷开征“练饷”,专门用于练兵。


如此,偌大的帝国左支右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无力走出死循环。




▲大明帝国的“崇祯死局”



4



到了陕西以后,孙传庭显然已看出“崇祯死局”是个死结,如果继续加饷—养兵—剿匪的套路,只会死得更快。


他采取的是另一套做法:挑战潜规则。尽量不加重百姓负担,而寻求向富户豪门下手。


按照制度,明朝的卫所均实行军屯制,但到了明末,屯田已被权贵侵蚀殆尽,而士兵则只是花名册上吃空饷的一个个名字而已。


孙传庭不是第一个发现问题所在的人,但他是第一个发现问题而不装睡的人。


他贴出告示,要求豪强权贵交出多占的屯田,“地不容失一亩,粮不容遗一粒”,拒不执行,则直接枭首示众。


据说,占屯田、吃空饷已从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人人皆知,而人人见怪不怪。当地权贵面对孙传庭的来势汹汹,自信人性自有弱点:只要他是个人,不是机器人,就能花钱搞定,10万不够就100万,100万不够就1000万。


他们此前或许已经搞定了无数巡抚,但没想到孙传庭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权贵富户被孙传庭收拾得很惨,他们对孙传庭恨之入骨,以后则反扑过来加速了孙传庭悲剧的诞生。


孙传庭依靠清屯,最终养成了一支精锐的秦军。


他对自己的经验颇为自得,给崇祯上疏说,以后陕西剿匪、练兵,不必仰求国家财政部接济了。他是想让皇帝明白,打破潜规则,从权贵手中清屯,才能解开帝国沉沦的死循环。


但崇祯对比了加征剿饷和清屯的效率,还是倾向于来钱更快、更简单的加征剿饷。所以只是下旨奖赏了孙传庭,而未采纳他的做法。


孙传庭无奈。




▲电影《大明劫》剧照



5



孙传庭还来不及叹息,战争已经让他一战成名。


当时,朝廷任洪承畴为三边总督,专剿潼关内的义军;任卢象升为五省总理,专攻潼关外的义军。孙传庭的任务,是协助这两人作战。


洪承畴和卢象升,都是帝国最有名的武将。洪承畴手中的秦军,卢象升创立的天雄军,与正在抵抗后金的关宁铁骑齐名,均是明朝的主力部队。


即便如此,洪、卢两人都承认,并未能重创“闯王”高迎祥的义军。


孙传庭的秦军练成后,设计引诱高迎祥深入关中,在著名的黑水峪(今陕西周至县黑河水库)之战中,活捉了高迎祥等义军主要将领。


高迎祥等人被押往北京,凌迟处死。


孙传庭一战成名。


随后,他连续剿灭了几股重要的义军势力。一时间,他的威名几乎盖过洪承畴了。


义军在陕西遭到强力阻击,遂大部转移到河南发展。崇祯十一年(1638年),孙传庭奉命出征,过天星、混天星、大天王等几股义军势力兵败投降。


此时,遭到洪承畴追堵的李自成部,势孤失援。


传说,洪承畴与孙传庭合力,打得李自成仅剩十八骑突围而走,几乎全军覆灭。


十八骑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李自成部被打得七零八落,则是事实。加上此时张献忠、罗汝才等义军首领都投降了朝廷,明末农民起义走到了最低潮的时期。


于是,帝国中枢认为内乱已经平定,朝中要员纷纷庆贺“天下无贼”。这为崇祯误判形势营造了氛围。


长期以来,明朝都在攘外和安内孰先孰后的问题上摇摆。最终,崇祯听从了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建议,“攘外必先安内”,向清军释放缓和气氛,全力对付内乱。


听到李自成大败、张献忠投降的消息,崇祯断定内乱已平。加上清军放言将要南下,崇祯决定由“安内”转向“攘外”,下令洪承畴、孙传庭入卫京师。在此之前,卢象升也已从剿寇主战场退出,被任命为宣大总督,抵御满洲铁骑。


崇祯朝最后一次重大国策调整,悄然完成。但这次调整,埋下了四五年后明朝“亡于内,而非亡于外”的伏笔。


明末清初史学家吴修龄说:

京城有警,洪公(洪承畴)、孙公(孙传庭)一去一留,及为正计,而齐撤之以开贼生路。


这个判断无疑是正确的,如果调洪承畴入卫,而留孙传庭继续剿寇,明朝的历史极有可能被彻底改写。但现实却是,崇祯把帝国最猛的将领和部队,通通投入攘外,使得中原出现了剿寇的兵力空虚地带,义军很快“春风吹又生”,卷土重来。


《明史》记载,洪承畴、孙传庭离去后,李自成“稍得安”。


李自成获得喘息机会,借用河南大饥荒的机遇,以“迎闯王,不纳粮”相号召,在河南重新聚拢起庞大的队伍。这次,明朝没有机会了。


更可悲的是,入卫不久,孙传庭蒙冤,竟被投入监狱。


帝国无人可用,而名将在牢里。




▲电影《大明劫》剧照



6



关于孙传庭入狱的原因,已很难清晰呈现。但离不开这几个基本因素:陕西权贵的诬告,朝廷高层的内斗,以及崇祯的刚愎自用。


孙传庭曾说:“臣以痴忠,取忌当路者甚众。”因为真心为国尽忠,他得罪了太多人,隐约有不祥的预感。


孙传庭为人直率,他对当时的国策和朝政很不满,所以一直在上疏请求面见崇祯。在奏疏中,他直言:


今日之事,臣不能,谁为能者?臣不任,谁肯任者?……独是向来悠悠忽玩,夸张诞妄,虚廿余年岁月,糜几万万金钱,而秋毫罔绩,遗忧君父者何人?


已经入阁的兵部尚书杨嗣昌看到这些语句,认为孙传庭是在批评自己,加上当时京城盛传孙传庭将要取代杨嗣昌,于是他扣下孙传庭的奏疏,阻止陛见。


受此刺激,加上常年征伐劳累,孙传庭突然发病,病情一度严重到让他不能正常办公。


痛苦煎熬中的孙传庭,却不能获得朝廷体恤。朝中大员因为权斗,互相攻击,还把他拉下水。内心骄傲的孙传庭难以接受被人诬告,再次上疏自求罢免。


崇祯这次接到他的奏疏,不仅不同情,还怀疑孙传庭装病。


崇祯随后命令兵部派人去核查孙传庭到底是真病假病。兵部核查后,回报孙传庭确实发病了。他还不放心,继续派出御史杨一儁,去复查孙传庭的病情。


恰在此时,又有人诬告孙传庭。杨一儁查明孙传庭病情属实后回报,却未将孙传庭被告之事上报。


崇祯因此十分恼怒,上纲上线,下旨申斥孙传庭“托疾规避,显属欺罔”,还说孙传庭面对诬告的辩解之辞是“泄愤”,是孙传庭与杨一儁合谋欺骗他。


一个皇帝的无情而多疑,到了此等地步!


就这样,孙传庭以类似莫须有的罪名,被关进监狱,长达三年。


明末翰林院编修吴伟业慨叹,孙传庭入狱,明朝“危亡之局,实决于此”。即便他日后获释并被重新委以重任,但为时已晚,大厦已倾,谁也救不了明朝危局了。


崇祯亲手把帝国最后的长城,毁掉了。




▲孙传庭入狱,李自成做大



7



帝国名将正在凋零。


孙承宗、卢象升均在孙传庭下狱前后死去,洪承畴、祖大寿则“晚节不保”,投降了清军。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阳,福王朱常洵被剥光洗净,宰了,与鹿肉同煮,义军称之为“福禄宴”。


接着,李自成兵围开封。开封告急。


崇祯环顾四周,无人可用,这才想起了义军的“克星”、身处牢狱之中的孙传庭。


释放,重用。


史载,崇祯以5000人和一个月的粮食,命孙传庭出击李自成的百万之众。


孙传庭临危受命,明知是以卵击石,却毫不推脱。


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最后一战了。


孙传庭大集诸将于关中,先诛杀了数次临阵逃脱的贺人龙,重整军纪,再厉兵秣马,打造火器,准备出征。


然而,孙传庭备战的时间无多,崇祯一再降旨,催促他出战。孙传庭无奈回复:“兵新募,不堪用。”崇祯不听。


兵部侍郎张凤翔劝谏说:“传庭所部皆良将精兵,此陛下之家业也,须留以待缓急用。”崇祯仍不听。


陕西的权贵富户,恨透了不搞潜规则的孙传庭,也以人民的名义,逼迫孙传庭出关。他们甚至制造舆论,诬陷孙传庭不听朝廷节制,是想割据关中。


孙传庭捶胸顿足,悲叹一声:“大丈夫岂能复对狱吏乎?”


崇祯的多疑猜忌,他是领教过的。他宁可战死,也不想蒙冤二次入狱了。


后来,吴伟业在纪念孙传庭的一首长诗中,记录了时为兵部尚书、总督七省军务的孙传庭出关前的心态,悲凉而又豪迈:


尚书得诏初沉吟,蹶起横刀忽长叹。
我今不死非英雄,古来得失谁由算?


作战过程,最爱君不忍细说。总之,经过柿园之战郏县之战,孙传庭两战皆惨败于李自成。李自成乘胜追击,破了潼关。


最后一战,是50岁的孙传庭个人的战斗。


战死沙场,在污浊的时代,无疑是英雄最体面的死法。


他与监军副使乔迁高两人,跃马挥刀,冲入乱军中,力战至死。


死后,连尸体都找不到。


崇祯因为找不到孙传庭的尸体,竟然怀疑孙传庭逃命去了,所以不下表彰和赠荫。


可惜,孙传庭至死,都未能得到一个公正的待遇。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孙传庭死后有无皇帝的褒奖一点儿也不重要了。史书载:

(孙传庭)值国家多难,一意以拨乱为己任,毁誉祸福勿顾也……自十六年(1643年)十月丙寅贼破潼关,传庭死,越五日遂陷西安,明年(1644年)三月陷京师,传庭一身实系天下存亡。


孙传庭死后不到半年,大明亡于李自成。


所有人都对明末败局看得清清楚楚,只有崇祯临上吊前还在责怪别人,不曾反省自己。一个可悲可恨的末代皇帝。




▲孙传庭最终战死沙场



8



乱世出英雄。


读史的人,最痛惜以至痛恨的两个时代,一个是晚清,另一个是晚明


这两个时代,诞生了多少能人,多少英雄,但他们都无法阻挡历史的大势,唯有一个个化成悲剧,让人扼腕叹息。


晚明从戚继光起,到李如松、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再到孙传庭、李定国、张煌言,明朝在战场上涌现出来的著名文臣武将,一茬接一茬,任何一个都能够独当一面。


但他们无一例外,均以悲剧收场。


要么死于政治,要么殁于战场,要么殉于气节。


每一个都是时代的大悲剧,个人在其间毫无回转的余地。


能人无法挽救明末颓局,说明高居在这些能人之上的权力和体制,已经腐朽不堪。


忠义如孙传庭者,无能为力,唯有以死殉葬。


历史从来都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后人可以跳脱时代,看清明末清初的大势,但那些个英雄身陷历史的棋局,只能以道德和勇气相互砥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前路分明写着一个大大的死字,他们仍然前赴后继,以身许国。


这是晚明悲剧中,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我读晚明史,恨崇祯,恨言官,恨内斗,恨党争,恨两面派的文臣武将,唯独对坚毅赴死的战场败将,对屡遭政治构陷的悲情英雄,心生敬意。


孙传庭悲剧,在历史中无数次重演。但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当局者从未在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卑鄙是小人的通行证,悲情是英雄的墓志铭。


仅此而已。


参考文献:

  1. [明]孙传庭:《孙忠靖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2. 许文超:《明末名臣孙传庭研究》,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3. 陈岸峰:《吴梅村<雁门尚书行并序>与<绥寇纪略>的诗史互证》,《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4. 樊树志:《崇祯: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学术月刊》,1996年第7期

user avatar   guanzhongda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中国的政治文化中缺乏了对孙传庭这样的人的赞扬,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慷慨赴难的勇气的确令人敬佩。要知道,之前他屡立战功却被崇祯皇帝因为一言不合而关进监狱的。这种忠君爱国的能人却如此下场的确令人痛惜,试想他要是有郭子仪那样的事权,被皇帝如郭子仪般的信任的话,大明朝就不会亡了。

可见,明朝就是崇祯皇帝给折腾亡的。而这位昏君折腾得最为厉害的就是对人才的折腾,对人才的虐杀。

摊上这样的主子,十个孙传庭都没有用!!


user avatar   jax-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滿淸主要是防漢,害怕漢人通过對外開放,借此推翻自己的統治,閉關鎖國也是為了防漢制漢


user avatar   li-ying-hua-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福王是被马世英拥立的

鲁王只是监国

唐王素有大志,刚烈有谋,称帝但是被郑芝龙裹挟,郑芝龙投降后,唐王战死。

邵武帝是唐王的弟弟,唐王让他继位,他有不能退让的理由。

桂王是福王之外最名正言顺的,属于正常登基。

靖江王,这是一个野心家+傻缺


user avatar   qian-qian-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随便说几个想到的:

斯卡文的单位ratling gun鼠特林,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都很巧妙

然后各种warp翻译成次元也是非常不错的。毕竟词本身跟次元搭不上边

storm vermin翻译成风暴鼠

然后skavenblight翻译成斯卡文魔都感觉也是很形象的

泰里昂和泰格里斯都用泰开头,突出二人是兄弟(tyrion一般应该是提里昂吧)

在不同的区域,翻译者明显用了针对不同文化所用的翻译模式,而不是简单的音译。比如帝国的各种道夫和海姆,矮人的各种XX堡,古墓王的城市就用了比较exotic的翻译比如喀慕里的音译应该是海姆里之类的

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人名翻译有妖婆赫利本(妖婆突出她其实很老),grudgebearer负怨者,xx the grim翻译成无情者xx。

混沌派系的翻译也很有意思。chosen翻译成神选者。听着就厉害。dragon ogre龙巨魔的翻译省掉了巨字(因为他们明显不是巨魔)以防引起争议,sigvald the magnificant直接翻译成美人西格瓦尔德,很符合他的设定。

蜥蜴人的翻译也很不错。四种蜥蜴人如果音译就是斯奇克(?)、萨鲁斯、克拉西和史兰。翻译者形象的翻译了前三个(灵蜥、蜥人、巨蜥)但又没有用“蟾蜍”这个翻译,而是用了史兰,显得他们与众不同而有些高贵。cold one翻译成冷蜥,而horned one明显跟冷蜥差不多所以没有翻译成“角蜥”而是巨角冷蜥。

不过也有些我觉得翻译欠佳的。比如grimgor ironhide的铁皮,应该是维京名吧,但听起来真的好蠢。还有死亡大师斯尼奇,snikch本来应该是跟sneak有关系的(他自己都说sneaky snikch),但翻译却只是音译了斯尼奇。还有lord kroak克罗卡领主,人家明显不是领主,这里的lord翻译的就不太合适。




  

相关话题

  郑和从小被明朝政府割了蛋蛋。一辈子不能过夫妻生活,他恨不恨朱元璋明朝政府? 
  为什么说明粉就一定恨袁崇焕? 
  为什么朱祁镇会有那么好的人缘? 
  为什么宋朝的皇帝即位的时候要改名? 
  永乐二十二年开始,为什么黎利突然像开挂了一样? 
  如何攻击那些说明朝很不好的人? 
  明军对抗骑射为主的八旗兵时为何不发展专以克骑的弩? 
  如何理解朱元璋“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 
  为什么明朝的土默特入犯地点在辽阳?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出现居鲁士大帝大流士一世亚历山大大帝旃陀罗笈多阿育王那样人物?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美国疫情确诊人数突破900万?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懂王做总统可以做得如此魔幻?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